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文库_1626326680.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16)
勉强,尽力,文中指痛快 (6)余强 饮三大白而别 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等到 (7)及 下船 及:_________ .
5.虚词意义及用法
表反问,哪里 (1)湖中焉 得更有此人 _______________ .
代词,……的人 (2)更有痴似相公者 . ________________
6.重点句子翻译 (1)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我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 沸。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我痛饮了三大杯,然后(和他们)道别。
(3)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不要说相公痴迷,还有比相公更痴迷的人呢。 (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第二 段写 亭中 与人 共饮。
【中心概括】 本文用淡淡的笔触描述了作者一次雪夜游西湖的经历, 写出了雪夜西湖云、天、山、水素雅、宁静、淡远的景致和游湖人的 雅趣,表达了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和避世、清高、脱俗的 情怀,同时也寄寓了作者无限的故国情思。 【写作特点】1.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 2.写景时运用白描手法。全文一百多字,写湖、写雪、写人,交代游 湖的始末,文字极其简练。特别是作者能抓住景物突出的特征,一痕、 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 寥寥数笔描绘出景物的形与神。无一语多设,无一字多下。
第十篇 湖心亭看雪
考情搜索 辽宁各地区近 5 年均未考查。
原文呈现
课文翻译
章节精解
崇祯五年十二月, 余住西湖。大雪三日, 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 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 亭看雪。雾凇沆砀,天 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 白。湖上影子,惟长堤 一痕、湖心亭一点,与 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 粒而已。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9)
4.(2015·阜新模拟)古人往往借助外物表达自己的理想情怀。刘禹锡
在《陋室铭》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或:陋室不陋) 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 韩愈在《马说》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 千里马的遭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借“莲”表达 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对君子不同流合污,庄重、质朴、正直品质的赞美和追求(意思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即可) _______________ 。 5.(2015·铁岭模拟)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序 改为“菊、莲、牡丹”? 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 6.(2015·本溪模拟)文中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写出了莲花的什么品质? 写出了莲花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品质。
清澈 ①濯清 涟而不妖 ______ . (1)清 显得清晰 ②香远益清 . ___________ 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 ①香远 益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远 距离长,与“近”相对 观而不可亵玩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可远 .
第六篇 爱莲说
考情搜索 辽宁各地市近 5 年均未考查。
原文呈现 水陆草木之 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 甚爱牡丹。予独 爱莲之出淤泥而 不染,濯清涟而 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 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课文翻译 水中、地上各种草木的花, 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 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 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则唯 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 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 水洗涤,却不显得妖媚;(它 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 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显 得清芬;它笔直地洁净地立 在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 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1)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①祇辱 于奴隶人之手 . 原意为:屈辱的,句中意为: 埋没 。 ②一食或尽 粟一石。 . 原意为:完,句中意为: 吃尽 。
(2)数量词作动词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 原意为:距离或路途遥远,句中意为: 日行千里 。 (3)名词作动词 策 之不以其道 . 原意为:马鞭子,句中意为: 用鞭子打 。
(2)骈 死于槽枥之间 骈: 两马并驾 . (3)不以千里称 也 称: 著称 . (4)一食或 尽粟一石 或: 有时 .
相同,一样 (5)且 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 且: 等: 犹 , 尚且 . .
正确的方法 (6)策之不以其道 . 道:
(7)食之不能尽 其材 . (8)鸣之而不能通 其意 . 尽: 竭尽 通: 通晓 临: 面对
示例一:只要是“千里马”,才能就会施展出来。是金子总会
发光,只要自身有实力,不论什么条件下都能施展自身的才华。 __示例二:千里马需遇伯乐,才能方有机会施展出来。千里马常 有而伯乐不常有,自身才能的施展需要一位伯乐来发掘。
4.一词多义
或尽粟一石 吃 ①一食 . (1)食 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食 .
通“饲”,喂
动词,用鞭子 之不以其道 ①策 (2)策 . 名词,马鞭子 而临之 ②执策 . 能力 ①虽有千里之能 . (3)能 能够 千里也 ②安求其能 .
5.重点实词 (1)祇辱 于奴隶人之手 .. 祇: 只是 辱: 受屈辱
2.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并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
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 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 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3)
考情搜索 2014 葫芦岛,2013 鞍山、朝阳均以课内外文言文对比形式考查。
原文呈现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 则灵。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 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 之有? 课文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 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 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 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 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 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 交往的人中没有不懂学问 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 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 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 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 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 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章节精解 全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可分为三个部 分: 第一部分(“山不在高„„惟吾德馨”):以 山水作类比,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的主旨。 第二部分(“苔痕„„劳形”)从居室环境、 来往客人和日常生活三方面来写陋室及陋室 生活,具体表现主人的“德馨”,揭示“德 馨”的内涵:——环境清幽自然,反映主人宁 静淡泊的心境;交往之客博学而德高,反映 主人高雅脱俗的情怀;日常生活悠然闲适, 充分反映了陋室主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不与 权贵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 第三部分(“南阳„„何陋之有”):以古贤 人的旧居作类比,引用孔子语,点明“陋室 不陋”,表明自己“君子”之志。首尾呼应。
3.重点实词 (1)斯 是陋室 . (2)惟 吾德馨 .
这 斯:___ 只 惟:___
旧指读书人 (3)谈笑有鸿儒 儒: _______________ . 调,调弄,这里指弹(琴) (4)可以调素 琴 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素:__________________ 不加修饰的
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_第15篇《醉翁亭记》课件
语文课件
5.虚词用法及意义
①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关系
(1)而③游②人泉去香而.而.禽酒鸟洌乐也连词连,词表,并表列顺关承系关系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连词,表转折关系
(2)也①②环在滁乎皆山山水也之.间也.表判用断于句尾,表示肯定语气
语文课件
(3)乎 ① ②颓 览然 物之 乎.情 其间 ,者 得无介异词乎.用,在用句法末相表当示于疑“问在或”反问,,相当于“吗”
者谁?太守自谓也。 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 “作亭人”,再到命名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 人,直至命名原因,自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 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 然点出“醉翁之
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
意”。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 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是无穷
尽的啊。
语文课件
(8)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至于那些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9)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10)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到溪边钓鱼,溪水深而鱼儿肥,用泉水酿酒,泉水甜而酒水清 。 (1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语文课件
2. 写作背景 本文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
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 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 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语文课件
二、重点字词句 1.古今异义 (1)醉翁之意.不在酒 古义: 情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2)野芳.发.而幽香 古义: 香花 今义:芳香 古义: 开放 今义:散发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
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导读:中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知识点之《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文学常识。
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
2、生字环滁(chú)林壑(hè)琅琊(láng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暝(míng)伛偻(yǔ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 í)阴翳(yì)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a
18
三、文意理解与探究
1.(2014·福建福州)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
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
2.(2015·锦州模拟)这篇文章中有一句话,常用来比喻“表面
上是这样,而实际上是那样”的做法。请你写出这句话。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2015·黔南州)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
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 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 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 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 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 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第四段:写宴游归来 的情景,在议论中含 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 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 情。(以禽鸟之乐衬托 游人之乐,以游人之 乐衬托太守之乐。)
3
【中心概括】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 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 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 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
安居乐业。
6.(2015·黔南州)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乐,这给你
怎样的启示?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
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a
20
从: 跟随 a
13
5.虚词用法及意义
(1)而①③④朝游而.②而人不泉往去知香,而太.而.暮禽守酒而鸟之.洌归乐乐也其连乐词连也,词表,连并表词列顺,连关承表词系关转,系折表关修系饰关系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2)
2.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3.虚实结合的写法。作者成功地运
用了虚景实写的手法,从和现实相反的方向去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 境界”,显示出作者高超的叙事写景的艺术才能。
一、文学常识 关于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浔阳柴桑(现在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 又名潜 ,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 ,因宅边有五棵柳树 , 又自号“五 柳先生”。长于诗文辞赋 ,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农村生活 ,语言 质朴而又极为精练 ,具有独特风格。作品有《归园田居》《桃花源 诗》《饮酒》《五柳先生传》等。
第三部分(第4—5段):故事 的结局——写渔人离开桃花 源后,太守派人探访及刘 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 形。 先写渔人“处处志 之”,最终却“不复得 路”,再写刘子骥“规 往”,“未果”,既为桃 花源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又含蓄地表明这种理想社 会只是一种幻想。
【中心概括】 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发现桃花源——访问
(21)后遂无问津 者 . 6.虚词意义及用法
①武陵人捕鱼为 业 . (1)为 外人道也 ②不足为 .
津:_________ 渡口 ______________ 动词,作为 ________________ 介词,对,向
①忘路之 结构助词,的 远近 ________________ . (2)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具答之 代词,代指桃花源人所问之事 .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竟感到非常 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 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 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又 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 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 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 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 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 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 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 汉朝, 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这 个人为他们一一详细地说出了自 己所听到的事,(听罢,)他们都 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 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 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 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 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 面的人说啊!”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19)
第4段:迁 客骚人因观晴 和之景而喜。 (对比中表现迁 客骚人的“以 物喜以己悲”) 第三部分(第 5段):正面抒 写自己“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 的生活态度和 “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 政治抱负。(与 迁客骚人形成 对比) 第四部分:交 代写作这篇记 的时间,与开 头呼应。
【中心概括】 本文主要通过写景,描写了“迁客骚人”登 楼时的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 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既是自勉,又是 与友人共勉。 【写作特点】 1.语言凝练,采用了骈散结合的写法。文章 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气势。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 美,意趣无穷。2.文章将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多种表达 方式相结合。以叙事带出景,又由景生情,达到情景交融, 最后由情入议,点明全文中心。3.对比衬托的手法。文章写 景对比鲜明,使景物特点更加突出。
到
兴办 (2)百废具兴 兴: . 扩大 (3)增 其旧制 增: . 边际 (4)横无际涯 .. 际涯:
(5)朝晖 夕阴 .. . 朝: 早晨 晖: 日光 阴: 昏暗
天气放晴 (6)连月不开 . 开:
(7)浊浪排 空 排: 冲向 .
隐藏 (8)日星隐曜 .. 隐: 隐没 (9)山岳潜形 潜: ..
曜: 光辉 形: 形体
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观《岳阳楼记》全文,作者在前面几个段落进行叙述、描写、 抒情的基础上,最后一个自然段发表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
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等议论。请思考回答:(1)
中考语文文言专项复习之醉翁亭记.doc
中考语文文言专项复习之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珍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一词多义1、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临:本义从高处向低处看,这里指坐落在高处)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指“在---旁)愿王自往临而视之(靠近)2、谓太守自谓也称谓,起别号,动词太守谓谁为,是,判断动词我固谓不能作苦(《崂山道士》)说,认为3、归云归而岩穴暝聚集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吾谁与归归附4、阴树林阴翳树荫阴有归志(《崂山道士》)私下里暗地里二、词类活用❖1,山行六七里(在山上,名词作状语)❖2、杂然而前陈者(在前面,名词作状语)❖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鸟张开翅膀的样了,名词作状语)三、文言词语其他❖1、环滁皆山也(环:环绕。
)❖2、名之者谁(命名)❖3、饮少辄醉(辄:就。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情趣。
)♦5、野芳发而幽香(香花)❖6、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茂盛)❖7,四时之景不同(四季)❖8、至于负者歌于途(背着东西的人)❖9、低偻提携(指老老小小)❖10、山肴野簌(肴:荤菜。
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4)
须要谦虚,每个人都能做自己的老师,从每个人身上我们都应该学习他
们的长处,以他们的短处来警醒自己。
博的知识。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还需要有坚定的意志。如果将坚定的
意志比作一颗好的种子,那么渊博的知识就是肥料,可以培养出花和果 来。
5.(2015·丹东模拟)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
天我们阅读《论语》仍然获益匪浅。请结合文中有关学习态度方面的语 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示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管人多有才华,都必
一、文学常识
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 而成。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
4.一词多义
①可以为 师矣 当,做 _______ . (1)为 人谋而不忠乎 _____ ②为 替 . ①人不知 而不愠 _______ 了解 . (2)知 新 _______ 懂得 ②温故而知 .
5.重点实词
复习 (1)学而时习 之 习: ______ . 生气,发怒 (2)人不知而不愠 . 愠:________________ 每天 ;省: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检查、反省 (3)吾日 三省 吾身 日:______ . . 真诚,诚实 (4)与朋友交而不信 乎 信:____________________ . 越过,超过 (5)不逾 矩 逾:___________________ .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6)学而不思则罔 . 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 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
一、文学常识 1. 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 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 母以荻秆画地教他认读。21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 客,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提 拔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又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刑部尚书、兵 部尚书等职。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北宋中 叶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人,他大力提倡古文,批评宋初以来追求靡丽形 式的文风,主张文章要“明道”“致用”,著有《欧阳文忠公集》。他 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实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另外他还和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
(8)山间之四时.也 时: 季节
(9)山肴野蔌. 蔌: 菜蔬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 摆开 (1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酣: 尽兴地喝酒
(12)射者中,弈.者胜 弈: 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 酒杯 筹: 酒筹
错: 错杂
(14)树林阴翳. 翳: 遮盖 (15)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从: 跟随
(3)谓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①②太太守守自谓.谓谁.也
命名 为,是
4.重点实词 (1)环.滁皆山也 环: 环绕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临下,由上看下 (3)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得: 领会 寓: 寄托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 雾气 (5)晦.明变化 晦: 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 芳: 香花 (7)佳木秀.而繁阴 秀: 茂盛、繁茂
5.虚词用法及意义
①朝而往,暮而.归
连词,表修饰关系
(1)而③游②人泉去香而.而.禽酒鸟洌乐也连词连,词表,并表列顺关承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