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合集下载

笔杆与枪杆齐飞——太行抗日根据地

笔杆与枪杆齐飞——太行抗日根据地

“太行从来天下脊”。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师迅速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中共冀豫晋省委同八路军一二九师、一一五师三四四旅等一起,以太行山脉为依托创立抗日根据地。

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是随着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建立起来的。

自太行抗日根据地创立起,无数的文化志士战斗在太行山间的崇山峻岭,笔杆与枪杆齐飞,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政治、军事、经济斗争,推动了太行抗日根据地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发行新闻报刊新闻报刊是太行抗日根据地最早建立的文化事业。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定把党的主要工作放在战区和敌后,大力巩固华北、发展华中。

之后,中共中央北方局机关移驻太行山区,同八路军总部一起,依托太行抗日根据地领导和指挥华北抗战,直接指导太行抗日根据地的工作。

太行山上群英荟萃,根据地内的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1937年10月下旬,中共冀豫晋省委在山西平定成立。

为了及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到各级党组织,指导各地党的工作,11月9日创办了省委机关刊物《战斗》。

这是党内秘密刊物,由省委宣传部部长徐子荣负责,省委书记李菁玉、组织部部长李雪峰撰稿编稿。

这份指导全区党的工作的刊物出版13年,于1949年8月停刊。

一二九师在1937年11月中旬进入笔杆与枪杆齐飞——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事业◇ 王宇新太行山区后,师政治部主办《先锋报》,成为太行山第一张宣传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报纸。

该报主要报道国内抗日斗争情况,包括揭露日本侵略者烧杀抢掠的罪行、一二九师所属部队的战斗活动情况、正面战场的战斗及国际要闻。

随着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创建根据地工作的开始,有关这方面的报道逐渐增多。

这份报纸不仅深受部队的欢迎,地方党组织和各游击队也把它作为了解国内外大事、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和开辟根据地消息的主要来源。

一刊一报,成为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建时的主要新闻宣传工具。

1938年5月1日,中共冀豫晋省委在沁县故县镇创办了第一份地方报纸《中国人报》。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闻事业讲诉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新闻事业讲诉

2018/9/15
25
三、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制度及《新华日报》 的斗争
2018/9/15
26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沦陷区主要在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区。
一、日伪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1932年3月1日,伪满州国成立 。日伪政权创 办了大批报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 1、日伪的报纸主要有: 东北:《满洲新闻》《满洲日报》《康德新闻》
2018/9/15
10
6、新四军四师的《拂晓报》 三、新闻界的整风与中共党报理论的形成
(一) 《解放日报》的改版与新闻界的整风
1942年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 行了整风运动。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 全党整风改革的一个组成部分。 新闻界的整风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2年3月至1942年8月,党报的 版面改革, 《解放日报》改版。
2018/9/15
17
1946年9月1日,《解放日报》发表陆定一文章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指出:“新闻的定 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 事实”。 2、确立 “全党办报”思想,批判 “同人办报”
观点。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员,而
且是集体的组织者”,所谓“集体”,“是指整个党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
内战,中国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2018/9/15
2
二、两极新闻事业共处的主要形式
1、共产党的新闻工作者和国民党的新闻工作
者可以联系起来办一家报纸
2、国民党同意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出版自己 的机关报,共产党也同意国民党在解放区公开出版 自己的机关报。 3、主要由共产党员和进步新闻工作者组成的 通讯社在国统区成为合法通讯社

第九章 抗战时期的

第九章 抗战时期的

二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创办和新华社的发展
1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 1937.1 红色中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 社长:博古 (事务由仲华、廖承志负责) 1939 建立分社,抗战胜利时 根据地有9个总分社, 40多个分社。 2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春,以周恩来为主的广播委员会成立 1940年12月30月,首次播音,呼号:XNCR这一 年 月 月 天被定为中国人民广播创建日 ,它是无产阶级广播 国人民广播创建日 事业的开端
二、重庆时期《新华日报》——在英勇斗争中成长 重庆时期《新华日报》 在英勇斗争中成长 简史328 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南方局领导 要求:编得好、印得清、出得早、销得多 原则:有理 有利 有节 巧妙应对纸张问题、发行问题、审查问题(开天 窗) 三、大后方的新闻事业 国民党主要新闻单位:《中央日报》、中央通 讯社、中央广播电台、《扫荡报》 《大公报》等报的抗日宣传 简史322
第三节 沦陷区新闻事业
一、日伪、伪满、汪伪新闻事业的建立与发展 日伪、伪满、 上海“孤岛” 简史337 二、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及活动 简史 洋旗报” 洋旗报”:1938年前后,为开辟抗日宣传阵地,新闻 工作者利用外商名义,请外国人担任发行人,挂洋商 招牌,在上海租界创办的一批报刊。 国民党方面:《中美日报》《新闻报》 : 《每日译报》出版的《论持久战》单行本 共产党方面: 《译报》夏衍主持后改名《每日译报》 《文汇报》 文汇报》 《每日译报》
第九章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937.1 《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陕 红色中华》报改名为《新中华报》 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 1937.4《解放》周刊创刊 1939重建以中共中央机关报为中心的党报系统。 P229 1941,《新中华报》+《今日新闻》=《解放日 报》,中国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 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 根据地报刊: 《抗敌报》——《晋察冀日报》 《抗战日报》——《晋绥日报》 《大众日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八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八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八章)第八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一、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1、延安:⑴1937年1月,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社长博古。

⑵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建立,呼号XNCR。

⑶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创刊,社长博古,抗日民主根据地第一份大型日报。

*1940年春天,延安广播创建之时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十分艰苦的时期。

在周恩来负责领导下,中央军委三局九分队的同志克服了广播发动机、发电、天线等重重困难,群策群力,终于在1940年12月30日诞生了解放区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延安广播台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本帝国主义对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封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日伪垄断控制广播时代的结束。

延安台的广播把中国共产党的声音传向全国各地,激励和鼓舞着全国人民把抗战进行到底。

*延安《解放日报》整风与新闻改革: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正式创刊,第一任社长博古(秦邦宪),是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张大型日报,也是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地贡献最大、影响最大的报纸。

⑴1942年在党的整风运动中延安及各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进行改革,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解放日报》的改革。

⑵1942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为改造党报的通知》。

3月31日,毛泽东召开《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谈话。

190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正式改版,发表《致读者》指出,改革的任务是一个彻底的改革;改革的目的就是要使《解放日报》能够成为真正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⑶整个改革分四个阶段进行,从头到尾抓两个问题,一是观念更新,二是队伍建设。

由此版面顺序进行调整:第一版反映抗日根据地的要闻;第二版是陕甘宁边区和国内消息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论。

新闻报道的内容由刊载国际新闻为主,改为以报道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为主。

改版后的《解放日报》文风也得到明显改变。

⑷在改版之后,其他改革成效显著:①重视报道党的中心工作,集中宣传了整风运动;②正确宣传并推动了大生产运动;③成功反击了第三次反共高潮;④有效地带动了其他报纸的改革,如国统区的《解放日报》等。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战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背景:长征-陕北根据地。

1936年,西安事变。

总体:分裂的新闻事业。

共产党抗日民主根据地党报系统重建,延安《解放时报》●《解放周刊》党报系统中的报刊种类。

一批新报刊,形成了中共中央报刊系统。

●共产党人,八路军军政杂志,中国青年,中国妇女,中国工人,中国文化,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边区儿童报。

●停办其他报纸,集中力量办大型日报:延安《解放日报》创办。

其他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1.晋察冀根据地:《抗敌报》后改为《晋察冀日报》邓拓,八匹骡子办报。

2.太行根据地:《新华日报》何云3.晋绥根据地《抗战日报》后改为《晋绥日报》4.山东大众日报5.皖南抗敌报6.苏北江淮日报党的新闻事业不断壮大成熟新华社的独立发展报,社合一时期红中社和红色中华报新华社与新中华报。

1937改名为新华社。

报,社独立时期:1939年初成为独立机构。

社长:向仲华,后任为博古,廖承志。

开始建立分社,形成以延安新花色为中心的通讯社网络。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人民广播事业的诞生1940年12月30日,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是无产阶级广播事业的开端,当时根据地新闻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

成为了人民广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

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整风运动与解放日报改版。

新闻事业的整风改革是全党整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的:肃清王明胶套注意错误克服资阶办报思想,成为战斗的党的机关报。

1942年4月1日,改版。

意义:宣传党的中心内工作,在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收获提出解决了哪些新闻理论问题?群众办报。

人民公仆,批判无冕之王。

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

树立马列文风,反对党八股。

发扬党报优良作风。

坚持新闻宣传党性原则。

初步奠定了无产阶级新闻学的理论基础,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学。

外国记者的采访和报道。

国统区的新闻事业新闻中心城市:上海:救亡日报。

统一战线报纸。

抗战三日刊。

邹韬奋。

武汉:随着上海沦陷,一度成为中国的抗日宣传中心。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一课时●教学目的: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们了解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的大体情况,包括对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

从而增进学生们对我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了解,同时也会吸取外国记者采访活动的经验。

●基本要求:1、掌握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情况,尤其要重点把握《解放日报》、《人民日报》、《晋绥日报》等大报的发展情况2、掌握新华社的发展和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3、重点把握《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4、重点掌握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本次课的重点及难点:本节课的重点问题就是《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和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这两方面。

前者主要是指整风改革的经过、成效、意义等。

●授课内容: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1936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1937年9月6日改组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报,1939年2月7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八路军军政杂志》1939年1月15日创刊,肖向荣主编,毛泽东撰写《〈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国工人》1940年2月7日创刊,毛泽东撰写《〈中国工人〉发刊词》;《边区群众报》1940年3月25日创刊,胡绩伟主编,1948年1月10日改名《群众日报》;《中国青年》1934年4月16日创刊,发表毛泽东的论文《五四运动》、讲演《青年运动的方向》;《中国妇女》1939年6月1日创刊;《共产党人》1939年10月20日创刊,张闻天主编,李维汉负责出版工作,毛泽东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中国文化》1940年2月15日创刊,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

1941年5月16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由《新中华报》和《今日新闻》合并而来,是在革命根据地出版的第一个大型的、每日出版的中共中央机关报,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中国新闻事业史第九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传播

我们对于新
▪ 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闻学观的点基本
▪ 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
▪ 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
▪ 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传播
▪ 抗战初期沪、汉等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 上海
▪ 武汉
▪ 《群众》的出版 ▪ 《新华日报》于1938年1月11日创刊。中共在国统
第三节 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侨的华 文抗日报刊
▪ 香港、澳门的抗日报刊
总编萨空了
金仲华
羊枣
夏衍
沙汀
▪ 海外华侨与华人的华文抗日报刊
胡愈之
郁达夫
第四节 沦陷区的新闻传播
▪ 敌伪新闻传播事业
《满洲日日新闻》
《庸报》
《新申报》
▪ 上海“孤岛”时期报界的奋斗
▪ 《译报》 ▪ 《导报》
▪ 《文汇报》
新华社在延安的住地清凉山全景
新华社编辑人员在延安窑洞内工作
坐落在延安清凉山上的新华社和解放日报社编辑部窑洞
▪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开播 ▪ 1940年12月30日开播
▪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传播事业
晋察冀日报
抗战日报
大众日报
▪ 延安《解放日报》在整风运动中的改革
▪ 1942年4月1日,发表《致读者》,正式改版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 传播来自第一节 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传播
▪ 延安的新闻传播事业
▪ 1939年,《新中华报》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
▪ 《解放日报》的创办 ▪ 这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
出版的第一份大型中央 机关报,1941年5月16 日在延安创刊。
首任社长博古
▪ 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 1939年开始了独立发展的阶段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抗日小英雄王二小
当时涞源县青救会干部张士奎写了 王二小在反“扫荡”斗争中,把敌人引进 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报道给 边区青救会。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 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 这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 二小放牛郎》。
晋察冀儿童团
邓拓
(1912-1966),新闻 家,政论家,原名邓子 健,福建闽县 人,笔 名马南邨、向阳生等。 著有《邓拓散文》《邓 拓文集》《邓拓诗词选》 《燕山夜话》等。
中国无产阶级新闻学理论的基础 初步奠定:
毛泽东《党与党报》; 胡乔木《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 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陶铸《关于部队的报纸工作》;
党报的性质和作用; 全党办报的思想;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新闻观; 文风。
3S
美国进步作家、记者斯诺,史沫特 莱,斯特朗三人名字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 所以,人们习惯上称他们为“3S”。 他们向世界介绍中国和中国的革命, 并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同甘苦、共患 难,成为中国革命的老战士和中国人民 的好朋友。
——抗日战争时期及解放战争初期革命根据 地影响最大的报纸。
《解放日报》驳斥谣言
1941年6月9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 为《晋南战役的教训》的社论;当晋南作战时, 日军利用我们友党的弱点,和他的军事攻势并 行,发动反共的谣言攻势,说八路军不愿配合 作战。然而请看事实: 一、冀 南: 5月7日之夜,八路军配合当地群 众,截断敌人之联络和交通。 二、白晋线: 因八路军破坏,从5月12日起, 白晋铁路已不通车。
邓拓与丁一岚
丁一岚(1921-1998)
原名刘孝思,曾用名刘啸诗、于虹、路群。 1949年10月1日,一起在天安门城楼上现场 主持转播了开国大典盛况。 广播工作岗位上40年,历任播音员、编辑 部主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台长,1982年至 1985年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台长,中国广播电 视学会理事。

第九章_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_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二)新华通讯社的发展
1939年初,党中央决定新华社脱离《新中华报》, 成立独立的编辑部,共同接受中央党报委员会的领 导,新华社开始独立发展阶段。
1941年5月,各地方通讯社都改为新华社的分社。 1945年,新华社由抗战开始进的20多人,增加到110
多人。
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1940年春,党中央成立广播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主 任,负责领导筹建广播电台的工作。
合抗战紧急时期的需要”。 《救亡日报》:1937年8月24日创刊于上海,上海文化界救亡
协会的机关报。
汉口的抗日报刊
上海、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国民党政治中心,也成为抗战 初期新闻事业的中心
《群众》: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刊物。 1937年12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后迁到重庆出版。
展 四,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报道
一、延安等坑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1、《新中华报》于1939年2月7日改组为党中央机关报, 党中央加强了对《新中华报》的领导。毛泽东题词 : “把《新中华报》造成抗战的一支生力军”。1941年5月 15日,为了集中力量创办党的大型机关报《解放日报》, 《新中华报》于1941年5月15日终刊。
(3)善于利用矛盾。利用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内部的派系 斗争,把要发的稿件混在激烈的言论稿件中同时送审,让 国民党新闻检查机关自己造成“违检”事件。
(4)在重大问题上坚持原则,斗争到底,甚至不惜用 “违检”的办法,冒着被查封的危险去夺去胜利。“皖南 事变”
2、反对封锁新闻来源的斗争
(1)《新华日报》除依中共驻重庆代表团, 从内部电台抄收重要文件以及延安和敌后抗 日根据地的新闻材料之外,还依靠地下党组 织在读者中物色可靠的通讯员以及知名人士 为报纸写稿。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一节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主讲人:李璐瑶 13班 39号
--精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根据地有很大发展。原陕甘宁边区, 首府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革 命的政治中心,也是抗日根据地的新 闻中心。此外,八路军、新四军深入 敌后,又建立了华北、华中、华南三 大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些根据地的事 业也得到的发展。
--精品--
四、中外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为数不少的外国新闻记 者与作家纷纷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 根据地进行采访与报道,及时、详细地向世界 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主张,报道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欣欣向荣的景象。
--精品--
在抗日民主根据地采访报道的外国记者: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汉斯希伯
--精品--
--精品--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共新闻 理论的发展
▶《解放日报》的改版
① 版面改版 ② 社论的改版 ③ 新闻报道的改革 ④ 副刊的改革
--精品--
1942年春 整风运动:
▶整风性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 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 文风。 ▶整风核心:反对宗派主义。 ▶整风目的:从思想上清算中国共产党成立 二十多年来在党内发生的历次“左”“右” 倾错误及其流毒,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马 列主义的教育运动。
--精品--
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1940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 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 音,呼号为XNCR。这是中国无产阶级广播 事业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也成了人民广 播事业诞生的纪念日。该台创办的过程充分 体现了艰苦奋斗的精神。

第九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

第九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

清凉山
《解放日报》、新华社、延安新华广播电 解放日报》 新华社、 台广播科、中央党报委员会出版科、 台广播科、中央党报委员会出版科、中央 出版局、中央出版发行部和中央印刷厂。 出版局、中央出版发行部和中央印刷厂。
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专业性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中国第一座新闻出版专业性纪念馆——延安清凉山新闻出版革命纪念馆
三、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1.沦陷区的敌伪新闻事业 1.沦陷区的敌伪新闻事业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地区 华南地区 日伪的通讯社及广播事业
2.沦陷区爱国、 2.沦陷区爱国、进步的新闻事业 沦陷区爱国 天津等地出版的抗日报刊 上海“孤岛” 上海“孤岛”时期的报界 孤岛” “孤岛”时期上海报人的奋斗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华北: 华北: 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 晋察冀边区《晋察冀日报》 晋冀鲁豫边区《新华日报》 晋冀鲁豫边区《新华日报》华北版 晋绥边区《抗战日报》 晋绥日报》 晋绥边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 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众日报》 山东抗日根据地《大众日报》 华中: 华南: 华中: 华南: 抗敌报》 东江抗日根据地《新百姓报》 新四军军部 《抗敌报》 东江抗日根据地《新百姓报》 新四军第四师《拂晓报》 前进报》 新四军第四师《拂晓报》东江纵队 《前进报》 鄂豫边区《七七报》 中共琼崖特委《抗日新闻》 鄂豫边区《七七报》 中共琼崖特委《抗日新闻》 盐阜地区党委《盐阜报》 盐阜地区党委《盐阜报》 中共中央华中局《江淮日报》 中共中央华中局《江淮日报》 新四军第五师《挺进报》 新四军第五师《挺进报》
5.新华社的发展 5.新华社的发展 发稿范围逐渐扩大 单独建立机构, 单独建立机构,得到长足发展 创办口语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创办口语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 设立多个分社、 设立多个分社、总分社

抗战时期的抗日新闻事业

抗战时期的抗日新闻事业

抗战时期的抗日新闻事业舆论宣传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无论是在旧时代还是在新时代都是这样,抗战时期的进步新闻事业不分左中右派,不分国、共两党的机关报亦或是私营公营,大体上都能投身抗日救亡的洪流。

中共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认为,当前紧急任务之一是:“集中一切力量,反对日本法西斯军阀侵略者,加紧对外宣传,力争国外援助,实现对日制裁。

”[1](p752)有利于国内外人民了解当时各地的战况,是抗战时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新闻事业(一)新华社抗战爆发后,无论是在抗日根据地、国统区还是在沦陷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进步的新闻工作者创办了一批新闻刊物和其他新闻单位,为鼓舞中国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志和揭露日本侵华的阴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新闻工作。

早在1931年11月7日,红色中华通讯社诞生于江西瑞金。

它既进行新闻电讯广播,也出版报纸《红色中华》。

红军长征时期暂时中止了发布新闻的工作。

1935年11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不久又恢复了收发新闻的业务。

1937年1月,鉴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形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形成,党中央决定将红色中华通讯社改名为新华通讯社,《红色中华》改名为《新中华报》。

名称改变以后,报纸与通讯社仍然是一个机构,一班人马。

新华社设在延安,沿袭了原来的工作制度、继承了原有的优良传统,成为党中央的耳目和喉舌。

七七事变后,新华社的地位也更加凸显出来。

中国共产党有关抗日救国的宣言、通电及评论文章都由新华社发出。

在收讯方面,范围也比以前更加广泛,不仅接受国内的电讯,还与国外的较大通讯社有来往。

消息也比以前更加灵通,充分。

新华社配合政治、军事斗争,在新闻战线上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播发了一系列具有战斗性的稿件,发挥了揭露敌人、孤立反动派、教育人民的积极作用。

它尽量收集,发表各种新闻,尽量揭露事实的真相,而且它的稿件均以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斗争的需要为基准,积极宣传中共的各种抗日主张,鼓舞人民积极进行抗日以争取民族解放,并取得了极大的成绩。

第九讲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讲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解放日报》整风过程
• 1942年4月1日,《解放日报》改版。这一天它在登载中共 中央宣传部《为改造党报的通知》,发表了改版社论《致 读者》。
• 改版前的《解放日报》一、二版主要是国际新闻,三版主 要是国内新闻,四版是陕甘宁边区新闻和副刊。改版后, 第一版主要是反映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要闻版,第二版是 陕甘宁边区版,第三版是国际版,第四版是副刊和各种专 论。改革后的版面,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新闻报道提到了首 位。
第九讲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上讲内容
• 国民党统治区的新闻事业 • 革命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抗日救亡运动中的新闻事业 • 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讲内容
•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国统区新闻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动 • 沦陷区新闻事业
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 中共党报系统的建立 • 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播事业的创建 • 《解放日报》整风与中共新闻理论的发展 • 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访与报道
《新中华报》
• 《红色中华》1937年1月29日改名 《新中华报》,期号续前。在延安 出版,在陕甘宁边区和抗日民主根 据地范围内发行,国民党发动的第 二次反共高潮中,发表抗议通电、 社论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文件,报 道"皖南事变"真相。对中国共产党 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八路军、新四军 的战绩和边区的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成就,作了比 较系统的报道,并发表重要评论。 1941年5月15日停刊,改组为《解 放日报》(延安)
《解放日报》
• 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解放日报》1941年5 月16日在延安创刊。这是在抗日民主根 据地出版的第一份铅印对开大型日报。 一方面是日本侵略军大扫荡,一方面是 国民党的二次反共。《新中华报》是周 出两期已不能适应形势需要。中共中央 决定,将《新中华报》、《今日新闻》 合并,出版《解放日报》。为了集中力 量,《中国青年》、《中国工人》、 《中国妇女》。《中国文化》。《共产 党人》、《解放》周刊、《八路军军政 杂志》等都先后停办。

中国新闻史第九章

中国新闻史第九章

博 古 *( 秦 邦 宪 ) 同 志
1907 1946
LOGO
那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在进行,它通常把国际新闻放 在首位。毛泽东在中央党校上的讲话,即全党开展整风 运动的动员报告,被放在了第三版的右下角,处理为一
条三栏题的消息。
LOGO
共产党的路线,就是人民的路线。现在共 3、1942.4.1,实 • 产党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就是合乎 施改版。中共党报的 人民公意的政策。在执行这个政策中,常常要 第一次改革。第一二 遇到许多障碍,比如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 版为边区和各解放区 八股等。为了纠正这些不良作风,我们提出了 新闻,第三版为国际 整顿三风。但要达此目的,非有集体的行动, 新闻版,第四版为副 整齐的步调,不能成功。今天这个会,大家发 刊和各种专论。 表了许多意见,今后就可在共同的目标上,一 致前进。 利用《解放日报》,应当是各机关经常的 业务之一。经过报纸把一个部门的经验传播出 去,就可推动其他部门工作的改造。我们今天 来整顿三风,必须要好好利用报纸。 关于整顿三风问题,各部门已开始热烈讨 论,这是很好的现象。但也有些人是从不正确 的立场说话的,这就是绝对平均的观念和冷嘲 暗箭的办法。近来颇有些人要求绝对平均,但 这是一种幻想,不能实现的。我们工作制度中 确有许多缺点,应加改革,但如果要求绝对平 均,则不但现在,将来也是办不到的。小资产 阶级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应该拒绝。 在《解放日报》改版座谈会 LOGO 上的讲话 批评应该是严正的、尖锐的,但又应该是 (一九四二年三月三十一日,毛泽东) 诚恳的、坦白的、与人为善的。只有这种态度
LOGO
二、《解放日报》的创办及发展( 1941.5.16~1947.3.27)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八份机关报。 它是由原中共中央机关报《新中华报》(刷新 版)和新华社电讯小报《今日新闻》合并后 改版而来的。 1947年3月13日,由于国民党军队进攻延 安,《解放日报》在敌人的炮火中,出版了 在延安的最后一期报纸。 1947年3月14日,《解放日报》社撤出延 安,迁移到瓦窑堡。1947年3月15日至27日 ,《解放日报》在瓦窑堡出版了由对开改为 八开的“小报”,共计13期。 1947年3月27日,《解放日报》停刊。共 出版了2130期。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日伪新闻事业的建立和发展


3.华中 上海:《新申报》、《平报》、《国民新闻》、 《新中国报》 南京:《民国日报》、《新南京报》、《南京 晚报》、《中报》 4.华南 广州:《中山日报》、《迅报》、《民声报》 香港:《南华日报》、《天演日报》、《香岛日 报》、《大光报》、《东南晚报》、《华侨日 报》
第九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二、国统区新闻事业与境外抗日宣传活 动 三、沦陷区的新闻事业
一、延安等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新闻事业



(一)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 (二)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与人民广 播事业的创建 (三)《解放日报》的整风改革与中国 新闻理论的发展 (四)外国记者对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采 访与报道
(三)汪伪新闻统制制度的建立

“修正公布” “计划新闻制度” 1941年1月24日:颁布《出版法》
(四)上海“孤岛”抗日报刊和沦陷地区的抗日宣传活 动

1937.11.12-1941.12.8 “洋旗报” 最有影响:《译报》、《每日译报》、 《导报》和《文汇报》 (“三朵花”)
(3)增强了战斗性



国际报道: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 外电加以分析、研究、选择、改编,用 它来为我们的新闻宣传服务; 国内报道:宣传反攻; 宣传整风运动和批判主观主义、宗派主 义、党八股; 批评“同人办报”、“技术第一,政治 第二”等错误思想
4、收获或成就



(4)改进了文风 (5)促进了新闻理论的建设与发展 新闻的实质和本源; 党报、党的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 报纸是人民的教科书、党的教科书; 确立“全党办报”的方针; 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论述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和意义

论述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和意义

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和意义一、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 富有政治性和艺术性: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作为一种宣传、教育和引导群众的工具,其报道内容必须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为了更好地达到宣传和教育的目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性。

在报道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革命斗争的进展和成果等方面,新闻工作者需要运用各种文学风格和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让群众易于理解和接受。

2. 主题性和时效性: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报道内容必须围绕着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革命理论和实践等主题进行。

由于革命斗争的特点,新闻报道需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及时准确地报道党和政府的各项部署和决策,以及革命斗争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满足群众对信息的需求。

3. 群众性和针对性: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报道对象主要是广大劳动人民和革命战士,因此新闻报道必须贴近群众、服务群众、反映群众的呼声和心声。

在报道内容和形式上需要具有针对性,根据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报道和宣传,以便更好地引导他们参与到革命斗争中来。

4. 独立性和客观性: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要坚持党对新闻舆论的领导权,但在具体报道工作中,新闻工作者必须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严谨的态度,根据事实真相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

在报道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促进革命事业的顺利发展。

二、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意义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的开展对于革命事业和人民群众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 宣传领导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是党的重要舆论阵地,它通过各种媒体手段广泛宣传和普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引导群众树立正确的政治观点,增强政治觉悟,积极投身革命斗争。

2. 反映革命斗争的实际情况:革命根据地新闻传播事业及时准确地报道革命斗争的进展和成果,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心声,帮助党和政府了解民意民情,为制定正确的政策提供参考。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PPT

第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新闻观,批判 唯心主义的新闻观,主张新闻必须完全真 实。 陆定一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 点》,指出:“新 闻的定义,将是新近发生 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第二,确立“全党办报”思想,批判“同 人办报”观点。 “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集体的鼓动 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全党办报的实质就是:办报要在党的领导下 走群众路线。
第三,确立“人民公仆”的思想,批判 “无冕之王”的观点。
第四,提倡“政治第一、技术第二”的观 点,批判“技术第一”的思想。 坚定政治立场,明确政治方向。
第五,树立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文风,反对党八股。
第六,发扬党报的优良作风。
第七,坚持无产阶级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
2、重庆时期的《新华日报》 (1)遭遇国民党设置的重重障碍 纸张:推、拖、扣,企图断绝供应 发行:控制报贩和邮局,只准办报不准发行 言论、新闻报道方面:新闻检查、新闻封锁

(2)针锋相对,奋起反击 物质条件:争取纸张分配的合法权利 购买、收购、创办小型纸厂 发行:雇用报童,建立发行队伍 言论、新闻报道方面:公开抵抗,揭露真相 (皖南事变);拒检;暴检

汉斯· 希伯 “奔走欧亚、血染沂蒙” 投笔从戎的“洋八路” 血染沂蒙
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汉斯· 希伯墓
四、《新华日报》在斗争中成长
1、发展轨迹
1938年1月 在汉口创刊 九个多月
1938年10月 26日在重庆出版
八 年 零 四 个 月 1947年2月 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

斯特朗: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 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到广州报道了著名的省港大罢 工。 1927年,深入湖南农村,报道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 动,写下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一书。 1937年抗战开始后, 斯特朗到山西八路军总部采访 了朱德等领导人,后发表反映抗日民族 统一战 线的《人类的五分之一》一书。 1940年,她到重庆采访了周恩来。 1946年访问延安,毛泽东在同她的谈话中提出著名的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她的《中国 人 征服了中国》一书 记录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延安 等地的经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私营企业性报纸的进一步发展一、《申报》、《新闻报》及上海企业性报纸的发展1909年5月席子佩以7.5万元买下《申报》,产权回归国人,1912年,史量才以12万元买下,《申报》转入史量才手中,他爱报如命,经营有方,使《申报》其一,施行“无偏无党”,“经济独立”的办报方针其二,更新设备,采用先进技术。

首先是印刷设备的更新;其次是通讯设备的技术条件的先进二、《世界日报》及北京企业性报纸(一)成舍我与《世界日报》的创办1、成舍我生平原名成勋,又名成平,舍我是笔名,袭用《孟子》上 舍我其谁 一句的意思。

祖籍湖南湘乡县,1898年7月生于南京,1991年病逝于台湾。

一生致力于爱国进步事业,曾先后创办多种报纸并创建学院培养了大量新闻人才,是著名的报人和社会活动家。

成舍我先生从事新闻工作近80年,在评论写作、报业经营管理和新闻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华人新闻界具有较高的声望和影响。

颇值得一提的是成舍我的家庭。

成舍我一生有三位夫人,1920年与第一位夫人杨璠结婚, 郎才女貌,婚后,协助成办三个 世界 (《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

1929 年因性格不合仳离 ,仍保持友谊和联系。

生女二人:成之凡、成幼殊。

杨璠于1975 年以八十高龄在北京病逝。

1932年成舍我与留学法国归来的萧宗让女士结婚,生一男二女,长男成思危 ,三女成嘉玲,幼女成露茜。

萧于1964年因癌症病逝于台北,时年五十八岁。

1969年,成舍我又与台北中兴大学教授韩镜良结婚,时成年七十有二,韩五十四岁,老年相依为伴,。

舍我先生有子女五人,个个优秀,令世人叹羡不止。

他对子女实行 三不干涉 政策,即一不干涉子女的政治倾向,二不干涉子女的职业选择,三不干涉子女的婚姻家庭。

正因为他对子女志向的尊重,使得五个子女各有发展和成就。

大女成之凡音乐家,在香港和法国等地多次举办个人演奏会,其音乐作品经常在电台等传媒播放和发表。

后旅居法国,与法国建筑工程师贝尔覃结婚。

成之凡又从事绘画,常举办画展,进行服装设计,研究和传播道教学说等传统中国文化,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任在欧华人及其各国友好互助协会主席。

1981年、1988年和1995年三度参加法国总统竞选,大声疾呼选我就是选和平!成之凡角逐法国总统宝座也许是一个金色的梦, 但她的奋斗历程,无疑会鼓舞在法华人的士气,为各地外籍华人进军各国政治舞台树立了一个榜样。

次女幼殊,1924年出生于北京,1942年秋考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5年曾为新四军第七师做交通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6年进《新民晚报》做见习外勤记者,并先后在香港《华商报》等从事新闻工作。

1953年初由广州《南方日报》调外交部,长期从事对外交流工作,是我国资深的职业外交官。

长男成思危,1935年出生于北平。

1951年十六岁时独自一人提着一只皮箱从香港回到大陆。

1956年华东化工学院毕业。

先后在化工部沈阳、天津、北京化工研究院任技术员。

1981年在父亲支持下到美国进修管理科学,1984 年获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学成之后返回大陆 ,历任化工部科技局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化工部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 化工部副部长。

参加的电化法制亚氯酸钩的研究获国家发明奖 ,主持的 全国磷资源开发系统研究 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6年当选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1998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当选为常委会副委员长。

三女成嘉玲,1937年出生于天津,台湾大学经济系毕业,留学美国,获夏威夷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回台后, 曾任东吴大学商学院院长,台湾 中国新闻学会 理事长,台湾私立大学院校协进会理事长,现在是世新大学的校长,为光大父亲的新闻教育理念苦心经营。

幼女成露茜,1939年出生于香港,曾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美国夏威夷大学毕业,先后获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夏威夷大学博士学位。

任教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受聘为终身教授,致力于华侨华人方面的研究等。

1972年首次回国,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

1990年受父命接办《立报》,任发行人兼社长,也开始了夜兴凤寐的办报生活。

2、新闻活动成舍我有志于新闻事业,他想仿效美国新闻大王赫斯特(美国最早的报团或报系之一,黄色新闻的代名词,普里策《世界报》的竞争对手,他死时,手上仍有18家报社、9种杂志、8个广播电台以及一家国际通讯社。

)当中国的新闻大王。

想组建报团(报业垄断的主要形式,它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位于不同地区或城市的报纸,报业托拉斯的巨子)。

(笔名)但在中国当时的环境中,他的办报经历却相当坎坷。

崭露头角:北京《益世报》成舍我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是在 五四 新文化运动高涨期。

1918年8月,在陈独秀帮助下,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

他白天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晚上到北京《益世报》(经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介绍)任编辑,跑新闻,编副刊,写社论。

他的尖锐、泼辣的文風,给这张教会所办的报纸带来勃勃生机。

1919年5月23日,他为该报撰写了题为《安福与强盗》的社论,抨击了北洋政府当局,结果报纸被当局查封,总编辑潘云超被判刑一年;复刊后的报纸销路因此骤增,成舍我不仅没有被革职,反而代行一年总编辑职。

五四运动进入低潮期,军阀之间连年混战,报纸成了军阀官僚争权夺利的工具。

成舍我有鉴于此,决定辞去《益世报》职务,办自家民营的报纸。

他的愿望, 第一是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是要说社会大众想说的话 。

实现报纸是 自我喉舌 和 大众喉舌 理念。

二百大洋创办一个 世界 :《世界晚报》读书期间,成舍我还邀集一些同学组织 新知编译社 ,在师生中招股成立 新知书社 ,他被推举为董事长兼总经理。

他想借这些文化团体,鼓吹新思潮,施展自己的抱负,然均因资金短缺而停止。

后利用剩余资金办了一张小报《真报》,没有多少时日也夭折了。

但是,成舍我并不灰心,在艰难的环境中奋斗、挣扎。

他利用在采访中结识的社会权贵和名流的关系,以仅有二百元大洋的私蓄,于 1924年4月16日,终于创办了自家报纸《世界晚报》。

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堪称奇迹,成舍我成功地创立了他的第一个 世界 。

自任社长兼总经理,请龚德柏任采访记者,张恨水任副刊编辑,还是兼职,严格说来算半个人,后来又聘请吴范寰人经理,所以人事上是 三个半 人。

晚报创刊时,正是北京办晚报高潮期,常见于市面的晚报有十几家之多。

办出特色。

尤其是对于社会政治与时事,敢于持批评态度。

1924年5月7日,北京各校学生在天安门集会,纪念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卖国政府提出廿一条的国耻日,被军警打伤几十人。

晚报即以头版头条位置披露惨案详情,并在时评中抨击北洋政府的暴行,因此受到青年读者的青睐。

1924年秋爆发 直奉战争 ,为堵住奉军入关,统领吴佩孚调张福来任前敌总指挥。

吴颇迷信,以为 张福来 这名字取得好;取其 福来 之意,准能打胜仗。

晚报抢到这条消息后,立即发头条新闻,但标题《前敌总指挥张福来今早出发》却把 福 字误排成 祸 字,闯下了大祸。

当晚,报馆被宪警查封。

说来也巧,报馆被封的第三天,早就具有民主思想并不满吴佩孚和曹锟的冯玉祥临阵倒戈,不但不出兵山海关,反而包围北京城,软禁曹锟,吴佩孚逃往洛阳,冯玉祥当上北京的主人,宣布脱离直系,改部为国民军。

五天后,晚报得以复刊。

复刊后的晚报,销路大增,由原销三千份骤增到万份以上。

有人说,晚报因 祸 得 福 。

成舍我因此而名声鹊起。

果真是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世界报系 的创办就在晚报声誉益隆之际,成舍我踌躇满志,已经在筹划着创办《世界日报》了。

他利用银行贷款和晚报的盈余,于1925年2月10日出版了《世界日报》(初为四版,后增至八版),同年10月1日又出版《世界画报》,由此构成了成舍我的三个 世界 。

他也成了中国新闻史上一人办三报的唯一报人而一举成名。

迈出做新闻大王的第二步。

新迁馆址,购置印刷设备,扩大版面,聘请社会名流。

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中期,成舍我精心经营之日报,就其规模、设备、作者队伍、销售数量和社会影响而言,足以与京城各大报相匹敌,成了引人注目的京城大报之一。

《民生报》和《立报》等小报的创办与成功1926年,是中国新闻史上的灾难年。

邵飘萍,林白水先后遇害。

而成舍我不畏强暴的板报总之,险些给他找来杀身之祸。

2月26日枪杀邵飘萍,8月6日逮捕林白水并当夜处决,第二天即8月7日深夜,成舍我刚看完日报的大样,上床不久,忽然人声鼎沸,若干宪兵蜂拥而入,说:“宪兵司令部王司令(琦)请你谈话。

”随即将他押上卡车带走。

报社同人都认为成先生此去凶多吉少,恐怕要遭到邵、林同样的命运。

路透社甚至抢先发出电讯:“成氏已被处决。

”成被抓走后,夫人杨璠往孙宝琦府上夤夜泣跪求救,从此展开了紧张的营救活动。

事有凑巧,王琦抓成舍我,事先并没有得到张宗昌“立即执行枪决”的命令,而当晚张新娶一位姨太太,正寻欢作乐,不便打扰,成舍我的命因此暂时保住了。

孙宝琦素有北方军界“三元老之一”之称,声望较高。

曾受曹锟等官僚排挤,舆论界掀起反孙呼声,但《世界晚报》对之表示同情和支持。

成舍我经历了他一生中最惊险的一幕。

保持了一年多的緘默。

于1927年4月在南京出版小型报《民生报》。

它是南京最早出现的一份民营报,也是成舍我办小报的初次尝試。

《民生报》确立了 精 、 简 、 全 的原则,做到精美细致、简要明了、全面观照,以 新风格 示人。

问世后,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创办一年,由日出四开纸一张增加至来两张,销数也由三千份猛增至三万份。

该报为成舍我日后继续办小型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1934年5月,该报因揭发行政院政务处长彭学沛(汪精卫部署)建筑行政院官署贪污舞弊案被查封,不准许复刊。

《民生报》被迫停刊后,不甘心的成舍我與嚴諤聲、嚴服周、蕭同茲、錢淪碩、管標安、胡朴安、朱虛白等人,以股份有限公司形式,于1935年3月在上海创办《立报》。

成舍我為社長。

當時上海已有《申报》、《新聞报》等多家驰名中外的老报、大报,强手如林,要在上海立足,并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加之上海帮会势力强大,要战胜流氓恶霸,也要冒很大的风险。

然而,敢于在艰难险恶的环境中拼搏、奋斗,却是成舍我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一贯本色。

成舍我根据办《民生报》的成功经验,決定把《立报》办成 小型报 。

每天四开四版(后增至四开六版)的日报,要求新闻比別家迅速、準確、信息量大;排版、印刷比別家生動、精美;副刊比別家多彩、有趣。

如1936年11月23日淩晨二時許,沈鈞儒等七君子在上海被捕,《立报》遂于当天头版发佈消息《今晨七人被捕》,采、編如此快捷,着实使其他大报吃惊。

随后还追踪报道,并发表评论《怎样沟通政治和法律》。

七君子案 的系列报道,显示了 小型报 的优势和特色,給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