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课外补充)

合集下载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林则徐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一、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 萌生 (2)洪仁玕与《资政新篇》
1859年,太平天国后期将领洪仁 玕在其向天王洪秀全进呈的 《资政新篇》中,从整个国家 政权结构的宏观角度着眼,高 度评价了报纸(“新闻篇”) 在社会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提 出了设立新闻馆、设置新闻官、 “准卖新闻篇”(即报纸)等 新闻主张。
《广报》:1886年6月24日创刊,日刊,邝其照为创办人,1891年 被下令封禁后迁至沙面租界,由英商必文出面,并改名为《中西 日报》,后又迁回广州城内,1900年冬,再次改名为《越峤纪 闻》,不久停刊。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二、香港《循环日报》及其主笔 王韬
(1)王韬与《循环日报》
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因在香港出版而成为早 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循环日报》 1874年2月4日创刊,近代第一份宣传 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报纸。在业务上,首 创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王韬(1828—1897),初名利宾,后易名瀚,字懒 今,江苏甫里(今苏州甪直)人。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第二节 国人自办报刊的问世
第三节 海外中文报刊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第四讲 国人办报活动的初步实践 与海外华文报刊的出现
第一节 国人办报呼声的出现
一、鸦片战争前后国人办报理念的萌生
(1)林则徐和魏源
最早接受西方新闻思想的人是林则徐和魏 源。 19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期间,派人到 澳门搜集各种外文报刊,并组织翻译其 中有关鸦片贸易和其他方面的消息、言 论,以供参考。 “澳门新闻纸” “澳门月报” 魏源依据林则徐留下的资料和文献,整理 编著成《海国图志》。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秦朝。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业也逐渐壮大起来。

以下是中国新闻事业的一些重要历史时期:
1.清朝(1644~1911):
在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正式开展报刊业。

最早的报纸是位于上海的《上海字林洋行大报》,该报刊于1872年。

2.民国时期(1912~1949):
1912年,清政府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

这一时期,中
国的报刊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有很多著名的报纸和杂志在这一时期创立,如《民国日报》、《燕京日报》、《新民报》等。

3.新中国成立后(1949~1978):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新闻事业开始
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并成立了一系列国营报纸和新闻机构,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4.改革开放以来(1978至今):
1978年中国开始进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新闻事业也进入
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媒体形式不断丰富,电视、广
播、互联网等新型媒体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总的来说,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不断推陈出新,创新发展,既见证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和发展,也为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宣传和支持。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逐步形成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的信息交流主要是口头传递,随着文字的出现,人们开始将重要事件记录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

但是,直到新闻成为一个职业之前,新闻的传递和宣传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少。

在欧洲,报纸是20世纪前半叶新闻业的主要形式。

20世纪后半期,电视和广播开始流行,并逐渐成为新闻的主要形式。

如今,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新闻业最重要的趋势之一。

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新闻业的面貌,使新闻以极快的速度传播,并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与社会政治、文化和经济的变化密不可分。

新闻业在传递信息、宣传理念和塑造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受到政府的管理和控制。

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新闻业的监管体系和法规制度也不同。

总的来说,新闻业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与监管的平衡难题。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兴媒体的出现,新闻业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社会信息传递和公众意见表达提供更加多元化和全面化的服务。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3.2.2 新闻事业产生的成熟时期
取代手抄新闻和新闻书的是周报和日报。


1609年,在德国出版了《观察》、《报道与新闻报》 等周刊,这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定期出版的印刷 周报。 1660年,以周刊形式在德国出版的《莱比锡新闻》, 三年后由周刊改为日报,这是新闻史学家普遍公认 的世界上最早的日报。
3.2.3 早期的资本主义报业
早期的资本主义报纸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产生的,因此,这一时期的报纸刊登的内容大量是 经济新闻以及与商业活动有关的政治、军事新闻。 随着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斗争的日趋激烈,资产阶级 内部斗争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自觉地运用报纸作 为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的武器。出现了“政党报纸”。 进入“政党报纸”时代——被资产阶级史学家称为 “报刊史上的黑暗时代。”
3.2.5 中国的近代报刊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在马六甲(马来半岛——马 来西亚)出版了《察世俗每月统记考》,这是第一份用中文出 版的近代报纸,运到广州发行。 1833年,英国传教士郭士立在中国境内第一个用中文出版了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内容以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 知识为主。 中国人自己创办近代报刊,是同资产阶级的改良活动和民主运 动联系的,如1874年王韬创办的《循环日报》,宣传西方民主 政治,鼓吹变法自强。 资产阶级革命派最早的机关报是1899年出版的《中国日报》。
3.4.2 物质生产和科学文化技术进步所能 提供的物质手段,是制约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 的又一个基本条件
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既取决于社会对新闻的需要, 又取决于社会所能提供的物质条件。社会需要和社 会物质生产发展水平所能提供的物质手段,使新闻 事业产生和发展的两个基本条件。前者决定着新闻 事业的性质和报道内容,后者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形 式,两者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

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第一阶段: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15—1872前后)1、鸦片战争前报刊名性质时间创办人(主编)创办地主要内容评价及相关情况《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中文宗教报纸1815 (英)米怜、梁发马六甲1、阐发基督教教义;2、传输知识、砥砺道德。

1、尊重读者心理,将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结合;2、文体丰富多样。

《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同上1823 (英)麦都思巴达维亚《依泾杂说》同上1828 澳门《天下新闻》同上1828 (英)纪德马六甲《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同上1833 (普)郭士立广州1、内容仍主要有宗教、道德、科学三部分,但宗教内容已退居其次,取而代之的是明显贯穿西方文化先进、中国文化落后的宣传;2、重视言论,每期必有,回答外国人在华遇到的各种问题;3、设有新闻专栏,以国际新闻为主;4、第一次摘录《京报》,刊登行情物价;5、创造“编者按”形式;6、最早刊登社会新闻。

1、传教已不是主要目的,主要是要消除中国人盲目自大、敌视外人的心理。

2、逐渐脱离宗教报刊的性质,成为位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摇旗呐喊的舆论工具。

3、内容和形式已具备近代报刊的特征。

《各国消息》同上1838 (英)麦都思《蜜蜂华报》外文(葡)报纸1822 澳门我国第一份外文报纸《广州纪录报》外文(英)报纸1827 (英)马地臣广州全面介绍中国商业和其他方面的消息,为殖民者服务。

当时广州外文报纸中影响最大的。

《中国丛报》同上1832 (美)裨治文广州全面介绍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等各方面的情况。

这一批在华外文报刊中内容最丰富、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鲜明地鼓动列强侵华。

《广州周报》同上1835 中国第一章出版号外的报纸2、鸦片战争后报刊名性质时间创办人(主创办地主要内容评价《字林西报》外文(英)报纸1850 (英)字林洋行(奚安门)上海1、重视言论,就中外关系、中国政府和其它社会时政1、商业性质,但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

中国新闻事业历史笔记和课后解答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1.1 起源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这些报纸的创办标志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步。

此后,新闻事业逐渐发展起来,但在一段时间内受到政府的控制和限制。

1.2 发展在20世纪初,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新闻事业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变革。

最显著的一次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后,新闻传媒立即被国家掌控,成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3 当代新闻事业的现状中国新闻事业在改革开放以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建立了众多的新闻机构,包括报纸、电视台、广播等。

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逐渐实现了市场化,并为全球提供了大量新闻内容。

二、中国新闻事业的主要特点2.1 政府控制中国的新闻事业受到政府的控制和管理。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新闻机构逐渐市场化,但政府仍对内容和报道进行严格的审查和限制。

2.2 媒体与娱乐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中国的新闻媒体开始追求商业化和娱乐化。

许多新闻节目和报纸更注重娱乐性,迎合公众的需求。

2.3 社交媒体的兴起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国的社交媒体成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

微博和微信等平台使个人用户能够快速获取和传播新闻信息,对新闻传媒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1 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首先,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新闻媒体的报道受到政府的审查。

其次,网络虚假信息泛滥,给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带来困扰。

此外,新闻媒体面临着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的平衡问题。

3.2 机遇尽管面临挑战,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一些机遇。

首先,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方式。

其次,中国的媒体市场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此外,中国经济的崛起也为新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四、课后解答1.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是如何的?中国的新闻事业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纸质媒体,如《京报》和《深报》。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2 教学内容1. 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3. 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传播的基本概念和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1.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二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2.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分析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2 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

2.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3.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意义和影响。

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文献研究法:学生研究相关古代文献,了解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具体情况。

2.4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和机构的理解。

2. 小组报告:学生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三章: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3.1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2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

2.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3. 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组成部分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影响和意义。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中国新闻史重点知识整理

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一、唐代进奏院状现存的年代最早的一份中国古代报纸。

是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载体,是一种新闻传播工具,以传报来自朝廷的信息为主要内容,由地方以及军政单位派驻首都的进奏官向地方传发,因而带有官方的性质,属于古代官报的范畴,但不是中央政府统一下发的正式官报。

二、开元杂报被认为是中国最古老的报纸,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报纸。

唐代开元年间在首都长安皇宫门外,朝廷每日分条发布有关皇帝与百官动态的朝政简报。

这种朝政简报被抄寄外地以使朝廷动态在封建阶级内部更广泛地传播。

是我国最早的封建官报。

三、邸报特点: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定期发行;“邸报”名称第一次出现。

内容:皇帝的诏旨、起居;官吏的任免;臣僚奏章;军事情报;刑罚。

和唐代的进奏院状比较起来,宋代的进奏院状有了很大的发展,具有更多的报纸的特征,更接近于近代的官报:1、他已经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的发往诸路州郡,向地方传报朝廷信息的中央一级的官报。

2、他已经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事信息的重要载体。

3、他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

4、它是定期连续发行的。

四、定本制度定本制度起始于宋朝真宗咸平二年。

定本即经官方审定后的邸报样本。

进奏官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不得超过范围。

定本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加强了当时统治者对邸报对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的贯彻皇帝和重臣的意图。

五、小报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最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是宋代社会动荡不安、内忧外患严重的产物。

特点是:1、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性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无固定报头、名称;2、肇始于北宋,盛行于南宋;3、发行人广泛;4、内容复杂;5、既有手写也有印刷;6、读者广泛。

六、《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5日,由英国人米怜在马六甲正式创刊。

第二讲 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二讲 近代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性报纸。
办报宗旨:以“行业营生为计”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份形态最完备的近代报纸。
新闻 言论 文艺副刊 广告
2014-11-2 40
课堂讨论题:
怎样认识外报的性质和作用?
2014-11-2
2014-11-2 11
《月食》
“照查天文,推算今年十一月十六日晚 上,该有月食。始蚀于酉时约六刻,复原 于亥时约初刻之间。若此晚天色晴朗,呷 地(即马六甲)诸人俱可见之。”
2014-11-2
12
关于《察世俗》的刊名,在发刊序文中这样 解释:
“„„既然万处万人皆由神而原被造化,自然学者不 可止察一所地方之各物,单问一种人之风俗,乃需勤 问及万世万处之人,方可比较辨明是非真假矣。一种 人全是,抑一种人全非,未之有也。似乎一所地方, 未有各物皆项好的,那处皆至臭的。论人论理,亦是 一般。„„所以学者要勤考察世俗人道,致可能分是非 善恶也。”
三、《蜜蜂华报》等外文报刊的 出版
鸦片战争前,在中国经营出版的报刊业全部为外国人所垄 断,其中外文报刊在数量、规模、新闻业务等方面,都超 过同期的中文报刊。
这一时期外文报刊从语种上主要有葡文和英文两种。
2014-11-2
21
1、《蜜蜂华报》等葡文报刊
《蜜蜂华报》是1822年9月12日,葡萄牙人在 澳门创办的葡文周刊,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份外 文报刊,也是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
2014-11-2
18
郭士立对办刊宗旨的阐述:
„„尽管我们和他们(指中国人)有过长期的往还,可是 他们却仍然自称是世界上第一个民族,而把其他的民族看 成是“蛮夷”。这种毫无根据的自负,严重地影响了住在 广州的外国居民利益以及他们同中国人的交往。这个月刊 是为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 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 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和排外观念,刊物不必谈论政治,也不 要在任何方面使用粗鲁的语言去激怒他们。这里有一个较 为巧妙的表明我们并非“蛮夷”的途径,这就是编者采用 摆事实的方法,让中国人确信,他们需要向我们学习的东 西还是很多的。 2014-11-2 19

新闻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新闻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第三章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第二节新闻事业的发展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一、什么是新闻事业?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特点三、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四、最早的新闻事业—报业产生的三个阶段一、什么是新闻事业?“新闻机构及其各项业务活动的总称。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新闻事业是指人类运用已形成一定规模和系统的新闻机构有组织地采集、报道、评述和传播新闻以影响舆论、服务社会的经常性活动。

”——郑保卫新闻事业的特点新闻事业有专门的新闻机构和专业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事业要经常性的进行面向社会大众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事业面对的受众人数众多,构成复杂。

新闻事业对社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二、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及其特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介、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媒介⑴语言媒介(口头新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新闻传播形式。

典型事例:“马拉松的故事”⑵信号媒介——以一种特定的形式表达一种特定的消息。

典型事例:“烽火戏诸侯”;鼓锣示警。

⑶文字媒介手写的书信、军报、官文书、唐朝的进奏院状、露布、牌报等。

⑷印刷媒介邸报、小报、《京报》、中国古代社会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没有产生过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专门机构。

新闻活动基本是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新闻活动规模小,传播速度慢。

新闻传播基本上是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定向传播,不是面向全社会进行的公开收集和传递新闻的经常性社会活动。

总之,在中国古代社会只有新闻传播活动,没有产生真正的新闻事业。

三、新闻事业产生的条件。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

《中国新闻传播史》课后习题解答第一章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的新闻传播事业起始于什么时代?中国的古代报纸是怎样诞生的?中国的传播活动起源于远古人类的群居时代,中国最早的报纸开始于唐代。

中国古代的报纸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和政治统治的需要而逐步发展起来的。

比如唐代官报就是和唐代藩镇制度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才设立了进奏院和进奏官,传递中央的信息。

此外,交通传播条件,以及造纸、印刷技术的提高也为古代报纸的产生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2、前报纸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活动都有哪些特点?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口头传播、烽火传播、皇帝诏书。

口头传播和烽火传播是非文字传播方式。

这种方式还有旗鼓和木铎传播。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传播内容较简单,传播距离不远,且具有易逝性。

皇帝诏书属于文字传播。

这种方式的载体一般有竹简、帛和露布。

竹简和帛记载的内容很多,露布只用以传递军事捷报。

这几种传播方式由于文字的作用而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较小,并可记录传递较复杂的信息,露布的公开性与时效性更加突出。

3、唐代官报的编辑发行工作都有哪些环节?由哪些部门负责?负责部门:节度使在长安设立的办事机构,简称进奏院编辑发行环节:1)采集、编辑:进奏官们自行采集,从一些它们获得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2)传发:进奏官直接自发向地方各藩镇传发,并不受朝廷管辖4、“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报”的性质如何?为什么称它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1)性质:我国和世界上仅存的年份最早的两份原始状态的报纸;一种从官文书游离出来的传播媒体,是从官文书向官报转化过程中的新闻传播工具;带有官方性质,但还不是中央政府统一审定发布的正式官报,同宋以后“邸报”有很大差别;近似于欧洲的“新闻信”,但比其早约八百年(2)类似进奏院报,已经从官文书的形式中分离出来,具有传播有时效性的新闻的性质;通过进奏院发行,具有报纸发布的体制;并有一定的受众群体5、宋代“邸报”的发行制度有哪些特点?进奏官在“邸报”编发工作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1)特点:以太宗太平兴国六年为界,前由地方设在首都的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没有统一的章程;之后权威性和官报性质更明显,由中枢有关部门实行集中管理,统一发报;由门下省负责编定,给事中负责审定。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掌握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1.2 教学内容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闻事业的定义和特点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方式的图片或实物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新闻事业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新闻事业定义和特点的理解第二章:报纸的兴起与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理解报纸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概况2.2 教学内容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报纸的特点和作用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概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报纸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报纸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近代报纸的发展案例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报纸起源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报纸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三章:无线电广播的诞生与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理解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概况3.2 教学内容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概况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无线电广播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无线电广播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无线电广播的发展案例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无线电广播诞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无线电广播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四章:电视的诞生与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理解电视的特点和作用掌握中国电视的发展概况4.2 教学内容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电视的特点和作用中国电视的发展概况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电视的诞生和发展历程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电视的特点和作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电视的发展案例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电视诞生和发展历程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电视特点和作用的理解第五章:新闻事业与社会的互动5.1 教学目标了解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理解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掌握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5.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新闻事业对社会的作用和影响案例分析法:分析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案例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事业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对新闻事业对社会作用和影响的理解第六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6.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概念掌握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探讨新闻事业在数字化时代的道德挑战6.2 教学内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定义与重要性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规范与责任数字化时代新闻道德挑战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案例分析法:讨论具体的新闻道德挑战案例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职业规范在实践中的应用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新闻伦理和职业道德的理解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及对职业规范的应用第七章:新闻采访与报道技巧7.1 教学目标掌握新闻采访的基本技巧学习新闻报道的写作与编辑方法理解新闻现场的处理与报道伦理7.2 教学内容采访准备与技巧报道结构与写作风格现场报道的伦理与实践7.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授采访技巧和报道写作知识实操演练法:模拟新闻采访和报道过程反馈法:学生互评和教师指导改进模拟采访:评估学生的采访技巧和问题设计报道写作:评估学生的报道结构和写作能力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新闻报道伦理的理解和应用第八章:新闻编辑与出版流程8.1 教学目标理解新闻编辑的基本职责掌握新闻出版的流程与规范学习新闻排版与设计的原则8.2 教学内容新闻编辑的角色与任务出版流程与时间管理排版设计的原则与技巧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新闻编辑的职责和出版流程实操演练法:学生参与模拟新闻编辑过程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完成排版设计任务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编辑职责的理解排版设计展示:评估学生的排版设计能力和创意编辑任务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参与编辑过程的表现第九章: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理解新闻媒体在公众关系中的作用掌握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的技巧探讨新闻媒体与公众互动的新趋势9.2 教学内容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概述新闻发布与媒体沟通的策略新媒体时代公众互动的发展9.3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基本概念角色扮演法:模拟新闻发布和媒体沟通场景小组讨论法:分析新媒体时代公众互动的案例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新闻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理解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沟通中的表现第十章:新闻事业的未来展望10.1 教学目标分析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讨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理解新闻教育在行业发展中的作用10.2 教学内容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新闻业的发展趋势和未来方向新闻教育的意义与未来角色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新闻事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新闻业的发展方向小组分享法:学生分享对新闻教育未来角色的看法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新闻事业挑战与机遇的理解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新闻业发展趋势的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新闻事业与社会的关系新闻事业在社会的角色和影响是课程的核心内容,需要重点关注。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中国新闻传播史》第六章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六章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第一节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一、《新青年》的改组五四运动后,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一批激进的新文化运动战士,由民主主义迅速转向社会主义。

他们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发起组织共产主义小组,在中国掀起了共产主义运动。

1920年8月,陈独秀等首先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

接着,北京、武汉、济南、长沙、广州等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也相继成立。

这一切,为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

在筹建中国共产党的过程中,为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共产党的基本知识,发动和组织工人运动,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新闻舆论工具。

为此,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创办了一批报刊、通讯社,宜告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新青年》的改组,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

1920年9月,《新青年》从第8卷1号起,由民主主义性质的刊物改组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领导的社会主义刊物。

在组织领导方面,中共发起组的负责人及主要成员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实际主持编辑部的工作,在印刷发行上也解除了原来与上海群益书店的关系,成立新青年社独立印刷发行。

在宣传内容方面,《新青年》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明确宣称该刊已抛弃了先前崇仰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政治思想,拥护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自第8卷第1号起,《新青年》增辟了《俄罗斯研究》专栏,出至第9卷第3号止,共发表36篇文章,绝大部分译自美、英,法、日等报刊所载有关苏俄的情况以及各方面的政策,关于列宁生平及其著作的介绍和资料,其中注明译自纽约进步刊物《苏俄》周报的最多。

这一专栏的设置,为中国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提供了丰富材料。

在言论上,《新青年》刷新论说、通信、随感录等栏目,用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方向来引导读者。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中国新闻事业史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新闻传播工具:了解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工具,如口碑、驿站、邸报等。

1.2 近代新闻事业的起步:介绍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新闻事业传入中国,如申报、新闻报等。

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发展:分析新文化运动对新闻事业的影响,以及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1.4 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探讨民国时期新闻事业的繁荣与挑战。

第二章:中国共产党与新闻事业2.1 党的新闻事业方针:阐述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对新闻事业的方针和政策。

2.2 红色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新闻事业,如红色中华、解放日报等。

2.3 抗日战争与新闻事业:分析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与困境。

2.4 解放战争与新闻事业:探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作用与影响。

第三章: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3.1 建国初期的新闻事业: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新闻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3.2 改革开放与新闻事业: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事业的改革与创新。

3.3 突发事件与新闻报道:探讨中国新闻事业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与挑战。

3.4 新媒体时代新闻事业的发展:介绍新媒体时代,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监管与自律4.1 我国新闻事业的监管体制:阐述我国新闻事业的监管体制,如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

4.2 新闻法律法规:介绍我国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新闻出版自由条例等。

4.3 新闻事业的自律:探讨新闻行业的自律组织与规范,如中国记协、新闻职业道德准则等。

4.4 典型违规事件分析:分析我国新闻事业中出现的典型违规事件,如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

第五章:中国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5.1 媒体融合与新闻事业:探讨媒体融合背景下,中国新闻事业的挑战与机遇。

5.2 互联网新闻传播:分析互联网新闻传播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如社交媒体、自媒体等。

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课外补充)

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课外补充)
(4)明末出现报房京报——合法民营报纸。 16世纪中叶,明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
件,出现了个别小吏和商人向报房订阅邸报的现象, 人称“京报”。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 官方报纸。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三、清代报纸
(一)清代官报——邸报 1、清代官报通常仍称邸报,也称“邸钞”、“科抄”、
朝廷对私办小报者处罚不够严厉,也使小报屡禁不 绝。
意义:小报突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和封锁, 打破了官方邸报的一统天下,满足了一部分士大夫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三)元代、明代的报纸
1、元代官方新闻发布以诏书和一般官文书的形式,只 是传递上更加迅速。
元代传递四方往来文书的官用邮政机构称为急递铺, 每10-25里设一铺,每十铺设一邮长。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京报的内容 与邸报无大差别。也有自行采写的新闻,其中少量是社
会新闻。
两日刊;每期一册,少则
五六页,多则十余页;长约6寸,宽约3寸;黄色封面 上印红色“京报”二字,下面印有报房字号。 具有大众传播工具性质。传播行为组织化、信息共享 公开化、传播对象大众化、传播信息目的商业化。 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完备的形式。
再次,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3)邸报的管理——定本制度
“定本”制度,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 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 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 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从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 二年)开始执行,一直实施到南宋末,其间几度废 止和启用。“定本制度”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 度。
一。

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与发展

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和落后状态下,新闻事业一度被限制和受到压制。

然而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新闻事业也逐渐开始兴起。

本文将探讨中国新闻事业的兴起与发展之路。

1. 中国传媒业的起步20世纪初,中国的新闻媒体主要包括报纸、杂志和通讯社。

报纸的发行非常有限,少数知识分子才能获得阅读报纸的机会。

杂志则广泛阅读,即使低收入家庭也能够买得起。

通讯社则起到了连接中国国内各地和海外的桥梁作用。

然而在那个时代,新闻媒体被政治和压制控制,新闻事件的报道十分有限。

直到20世纪40年代,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新闻媒体得到了一定的开放,传媒业的发展也开始蓬勃起来。

2. 报纸的开放和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报纸成为当时主要的宣传媒体。

1949年,中国《人民日报》正式创刊,这标志着报纸的真正兴起。

《人民日报》的创刊号发行量仅为3000份,而现在《人民日报》已经成为全国最为权威,覆盖最广泛的报纸之一。

在50年代中期,全国新闻机构开始对所报道的内容进行控制。

这导致大部分报纸的报道都变得单调而缺乏深度。

但是,在20世纪70年代,新闻事业得到了解禁和开放,新闻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新媒体的发展机会也随之增长。

3. 新闻机构的扩张与转型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媒体组织也开始逐渐扩张和转型。

新的新闻机构如电视台、广播和互联网媒体相继出现,为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今,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而互联网媒体也成为新闻业最主要的一个分支之一。

与此同时,近些年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开始走向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中国的新媒体在国际上的感知和影响也逐渐扩大。

4. 中国新闻事业的未来发展未来,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中国政府也在主动推进媒体产业的创新发展,加快了传媒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方向。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课程教案第一章:中国新闻事业的起源与发展1.1 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1.2 近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1.3 新文化运动与新闻事业的崛起1.4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第二章:新中国的新闻事业(1949-1978)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新闻事业2.2 社会主义改造与新闻事业的变革2.3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新闻事业2.4 新闻事业在探索中前进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新闻事业(1978-至今)3.1 改革开放初期新闻事业的恢复与发展3.2 媒体多样化的趋势3.3 互联网与新媒体对传统新闻事业的影响3.4 我国新闻事业的现状与挑战第四章:我国新闻事业的制度与政策4.1 新闻事业的领导与管理体制4.2 我国新闻事业的法律法规4.3 新闻事业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4.4 新闻事业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第五章:新闻伦理与职业道德5.1 新闻伦理的含义与作用5.2 我国新闻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与规范5.3 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5.4 新闻事业的社会责任与义务第六章:重要历史事件与新闻报道6.1 重要历史事件的新闻报道6.2 典型报道案例分析6.3 新闻报道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与影响6.4 培养学生对新闻报道的敏感性和分析能力第七章:新闻采访与写作技巧7.1 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与方法7.2 新闻写作的格式与要求7.3 提高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实践途径7.4 分析优秀新闻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第八章:新闻编辑与出版8.1 新闻编辑的基本任务与工作流程8.2 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编辑特点8.3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与出版8.4 培养学生新闻编辑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九章:新闻传播与受众9.1 新闻传播的过程与模式9.2 受众心理与新闻传播效果9.3 新闻传播的党性原则与导向作用9.4 提高新闻传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第十章:新闻事业未来的发展趋势10.1 数字化与网络化对新闻事业的影响10.2 媒体融合与新闻生产的创新10.3 在新闻领域的应用10.4 我国新闻事业未来发展的机遇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古代的新闻传播方式补充和说明:在这一环节中,需要详细讲解古代新闻传播的方式,包括口碑、驿站、邸报等,以及这些方式在当时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清代的《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京报,作为中国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它是清代由北京 的民间报房定期印刷出版、公开销售于民间的新闻传 播工具。具有大众传播工具的商品性质。 1、清代京报出现的经过 (1)乾隆18年(1753年)“传抄伪稿案”审结后,邸报 由统一抄发改由民营作坊荣禄堂统一承印,并冠以 “京报”固定名称,为民营京报诞生埋下伏笔。 (2)乾隆中期后,京报因需求扩大,报人在正阳门外另 办民营报房直接供应私人订户。京报开始完全脱离官 报发行系统公开发行,成为合法的民营报纸。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唐代报状有以下特点
(1)是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的,其 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2)在行文上保留有某种官方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 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消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 文书。 (3)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 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
二、古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
唐代的官报 宋代的“邸报”和“小报”
三、《京报》——古代报纸的完备形式
清代的《京报》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1、口语传播在中国已有万年历史。 证据: 青海民和县阳山新石器后期的考古发现:陶制喇叭。 舜(前2255年即位)设“纳言”——即所谓“喉舌 之官,听下言纳于上,受上言宣于下”。 2、文字传播 (1)用文字向群众传播新闻始于秦代;秦代向全国发 布新闻的媒介是皇帝诏书。 “四十字诏书”: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 皇帝。乃诏承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 皆明一之。”

它是一种在封建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 统一编发给诸路州郡,向地方官员们传报朝廷信息 的中央一级官报。 其次,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 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成为当时社会上传播朝廷政 事信息的重要载体。它的读者已仅限于少数藩镇长 官,而是逐步扩展到京朝官、地方各级行政官员和 广大的士大夫知识分子。 再次,它已经由不定期发行转为定期发行。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汉代,由御史府向地方发布传播官方新闻的皇帝 诏书。 御史府将传播官方新闻的诏书通过邮驿发给郡,郡的 长官郡守按军政两大系统抄传给都尉府和县衙门, 再由他们各自逐级抄传到乡、亭。抄传的内容多为 摘要。如图: 御史府 郡守 县衙门(县令) 乡(游徼) 亭 都尉 县尉
*牒:文书。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二)宋代官办的“邸报”和流行民间的“小报” 1、宋代对官方新闻发布权的控制 宋太宗太平兴国6年(981)整理进奏院,设立钤辖诸 道都进奏院(统称都进奏院),由门下省给事中负 责,统一管理。两年后合并之,改组为中央政府的 一个官署都进奏院,门下后省管辖,称进奏院。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3)秦汉以来的露布 露布,原指不加封检,公开发布的文书。秦汉时作为 一种新闻传播手段开始出现。 汉末军中将讨敌檄文和战后捷报抄写在丝绸上,悬 挂于高竿,由将士快马传送京城,沿途百姓可见, 形成舆论声势。是一种时效性强、影响大、具有极 大宣传鼓动作用的新闻信息传播形式。以后被南北 朝、隋唐沿用,历时千年。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抄报行:明代出现的一种专门的抄报行业。明代邸报 以手抄为主,各省提塘从六科抄来的邸报内容,各 州、府、衙门为了尽快获取信息则在京另雇抄报人 转抄若干份,由驿站按时传送。由于需要转抄的邸 报数量较多,京城有人专门以抄报为业,称“抄报 行”。他们不仅为地方官府抄报,也为京城官员服 务。 (4)明末出现报房京报——合法民营报纸。 16世纪中叶,明政府允许民间自设报房,翻印邸报稿 件,出现了个别小吏和商人向报房订阅邸报的现象, 人称“京报”。这是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合法的非 官方报纸。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3、实物传播
烽火、旗帜、锣、鼓、符等,多用于军事信息传递。 如: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鸣金收兵 《孙膑兵法》:“夜则举鼓,昼则举旗”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二、古代报纸的出现与发展
(一)唐代的新兴传媒:朝报、进奏院状

“新闻”一词出现于唐代,中国的报纸也出现在唐 代。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小报”盛行的原因和意义 小报是中国古代民间私自发行的新闻传播媒介,最 早出现于北宋末年,盛行于南宋。邸报的商品化, 是小报得以产生的内在原因。 小报提供了官报所不载的和官方禁止发表的文件和 新闻,满足了人们对朝廷人事变动和政事活动消息 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
中国近代报刊史始于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人在华办报。 两个发展阶段:1815年到鸦片战争前;1840年鸦片战争后到 19世纪末。 两种报纸内容性质:传教士创办的宗教报刊,外商创办的商 业报刊。 两种文字或读者类型:中文报刊和外文报刊。 出版地:鸦片战争前集中在马来半岛、香港、澳门、广州; 鸦片战争后逐渐向通商口岸扩张,先后形成了广州和上海两 个报刊中心。 数量比例:1815到19世纪末,外国人在华创办中外文报刊达 200种,占当时全国报刊总数的80%以上,形成了垄断之势。 意义:在华外报的出现与发展与外国资本主义对华军事、文 化侵略密切相关,是列强侵华的产物。但客观上也起到沟通 中西文化交流、引导西方近代报刊制度、办报思想及方式进 入中国的作用。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京报的内容 与邸报无大差别。也有自行采写的新闻,其中少量是社 会新闻。 3、京报的形式、特点及意义 固定的刊期和报名。日刊或两日刊;每期一册,少则 五六页,多则十余页;长约6寸,宽约3寸;黄色封面 上印红色“京报”二字,下面印有报房字号。 具有大众传播工具性质。传播行为组织化、信息共享 公开化、传播对象大众化、传播信息目的商业化。 京报是我国古代报纸发展最完备的形式。
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 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章 中国新闻事业的诞生与初步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传教士与中国近代报刊的诞生 第三节 鸦片战争后近代报业的迅速发展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内容概要
一、早期的新闻传播活动
口头传播:万年以前 文字传播:商周、秦、汉 实物传播:周、春秋时期的烽火、鼓、符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进奏院状

进奏院及进奏官:进奏院是唐代各地方当局(道) 的驻京办事处,其负责人进奏官由地方当局长官任 命,职责是接待地方来京官员,承转公文,搜集情 报。

进奏院状:是唐代地方驻京机构进奏院的进奏官归 纳、搜集的呈给地方最高军政长官节度使阅读的半 官方情报。内容主要包含中央政府公开发布的官方 新闻,如官员迁除、皇帝谕旨、军事捷报、皇室动 态等,还有进奏院自行采集的新闻信息,甚至有向 地方长官通报的绝密信息。
“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初唐孙处玄) “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李咸用)

最早的报纸是在封建官僚机构内部发行的封建官报。 唐代的官报有两种形式:“朝报”和“进奏院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朝报,是唐代朝廷分条发布的朝政简报,内容主要 报道皇帝和百官动态,朝廷政务。 开元杂报,开元年间首都长安宫门外,朝廷每日条 布皇帝起居和百官动态的朝政公报。当时有人将这 种简明的朝政公报抄寄外地,扩大了传播范围。晚 唐人孙樵将这些抄件称为“开元杂报”,实际就是 朝报。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宋代官办的“邸报”
(1)邸报 宋代进奏院进奏官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 向全国各州及同级官员抄送的文告手抄件就是“邸 报” 。邸报的基本内容为朝政简报(朝报)、明发 上谕及大臣奏章。“邸报”具有更多的报纸特征和 封建官报色彩。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邸报的特点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5、京报之衰落 乾隆中期至同治初,民办报房从提塘报房分离,民办 《京报》稳定发展,此后衰落。原因: 1)官方控制过严,内容照录科钞,少有自行采写新闻, 更无评论。新闻面窄量小,时效性差。 2)近代化新式报纸出现。
中国近代报刊的开始与初步发展概述


(3)“小报”的发行人包括进奏官、使臣、在省寺监 司等政府机关内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 工作的“书肆之家”。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4)它的信息比较灵通,新闻的时效性较强;所发表 的大多是中枢部门还没有公开的“朝廷机事”。
(5)“小报”有手写的,也有印刷的。
(6)“小报”的读者范围很广。有京官,也有地方官 员和一般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皇室成员和社会上关 心朝廷政事的人,也有不少是“小报”的热心读者。
管理驿传事务的官员称达鲁花赤,各路府州县都有, 只任命蒙古人担任。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2、明代的邸报
(1)发行方式:明代邸报的发布和传抄主要通过通政 司、六科、提塘三个环节实现。
(2)内容:明邸报抄报制度宽松,内容十分丰富。皇 帝谕旨、宫廷消息、官员动态、臣僚奏章、军事活动, 包括农事、灾象、社会新闻均可收录。
京 报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4、京报的发行及社会作用 发行范围广。北京,地方各省都有发售。 发行公开。北京及各省官僚、士绅、商人、小市民 等均可公开订阅。 社会作用:官绅可从中了解朝廷政事;商贾拿它装 点门面;西方列强藉此制定侵华政策。
惟恐人疑不识丁, 日来送报壮门庭。 月间只费钱三百, 时请亲朋念我听。


第一节 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渊源
(3)邸报的管理——定本制度
“定本”制度,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 经本院监官编好,送请枢密院或当权的宰相审查通 过后产生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 样本进行发报。定本制度从公元999年(宋真宗咸平 二年)开始执行,一直实施到南宋末,其间几度废 止和启用。“定本制度”是中国最早的新闻检查制 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