诲人不倦2016

合集下载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故事-诲人不倦的寓意-诲人不倦的意思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故事-诲人不倦的寓意-诲人不倦的意思

诲人不倦-诲人不倦的故事-诲人不倦的寓意-诲人不
倦的意思
【成语】诲人不倦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
【简拼】hrbj
【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补充式
【成语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成语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成语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英文翻译】teach with tireless zeal
【谜语】老大徒伤悲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成语正音】诲,不能读作“huǐ”。

【成语辩形】诲,不能写作“悔”或“侮”;倦,不能写作“卷”。

【产生年代】古代
【常用程度】常用。

诲人不倦成语故事

诲人不倦成语故事

诲人不倦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率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快乐,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出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解释】诲:教诲。

教诲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耐心教诲别人
【近义词】谆谆教诲、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示例】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成语例句】
◎倡导"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系。

◎刘仙洲教书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而著称。

1。

十一诲人不倦-语文版《论语》选读教案

十一诲人不倦-语文版《论语》选读教案

十一诲人不倦-语文版《论语》选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来源、作者及其时代背景;2.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并领会其核心价值观;3.掌握《论语》中的精华句子,及其应用;4.锻炼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思辨能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论语》的主要内容及其核心思想;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论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语》的概述1.介绍《论语》的源流和作者;2.讲解《论语》的三部分内容;3.引导学生认识《论语》的核心价值观。

教学方法:讲述和解释式教学,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选读《论语》精华句子1.配合教材选读《论语》中的精华句子,并讲解其内涵;2.引导学生领会句子的意义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教师读原文,学生跟读及解释式教学,学生自主思考及小组合作讨论。

第三部分:学以致用1.小组讨论学习《论语》中的精华句子;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课堂小结,并分享心得体会;3.强化学习成果,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课堂小结,分享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学习笔记、小组讨论、课堂小结以及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2.着重考察学生文化素养及其对《论语》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参考教材: 1. 《论语》选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 《古代文学选读》,上海三联书店,2018年版。

参考资料: 1. 阎克文、王安忆《论语学说与人生智慧》,中国文联出版社,2018年版。

2. 刘京、张学中《论语研究与阅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3. 王建国《纵览中国文化》(第二卷),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教学心得《论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思想精深而博大,渗透到中华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本次教学中,通过语文课的形式,引领学生认识《论语》的核心思想、精华句子,并学以致用。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
发生的事。
3·8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本章内容是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评析】
子夏从孔子所讲的“绘事后素”中,领悟到仁先礼后
的道理,受到孔子的称赞。就伦理学说,这里的礼指对行 为起约束作用的外在形式——礼节仪式;素指行礼的内心 情操。礼后于什么情操?孔子没有直说,但一般认为是后 于仁的道德情操。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式同内心的情 操应是统一的,如同绘画一样,质地不洁白,不会画出丰 富多采的图案。 提问:
本章内容是教师的素养。 【评析】
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 是一致。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 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 倦地教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 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 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相互关联、基本一致的。
11·3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 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本章内容是教学的方法和原则。
提问: 这一章,可看出采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答案: 因材施教。
成语: 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相应的教育方法。
7·3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 能学也。”
1、 “有教无类”中“类”字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即指民族的类别,
有破除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类”,即奴隶主贵族 森严的等级。
提问: 2、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

2016年中考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汇总

2016年中考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汇总

2016年中考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汇总2016年6月就要开始了,下面为大家汇总最新的中考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希望对大家中考文言文试题有帮助哦~第一册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7.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第二册8.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9.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10.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1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第三册1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曰。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羲月:三峡七百里中,两岸山连着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足以遮挡天日。

高二语文《诲人不倦》教案 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诲人不倦》教案 新人教版

浙江省衢州市仲尼中学高二语文《诲人不倦》教案新人教版I、教材分析孔子一生中有一半时间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诲人不倦》一文通过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教师素养等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在《论语·选读》中还是属于比较重要的一篇文章,具有相当大的教育意义。

II、学情分析经过一个月的时间的学习,学生对《论语》以及孔子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接下来的《诲人不倦》的学习中,关于孔子教育思想的解说就会显得比较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腰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建议可在相关的篇目中穿插讲述相关内容的故事,一则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来,高昂的学习兴趣也是学好知识的一个重要前提。

III、教学目标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习、趋、愤、与、素、诸等词在文中的含义。

并理解并积累成语: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述而不作,能把握“其斯之谓与”“绘事后素”等句式的特点,并能用现代汉语准确翻译。

使学生领悟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等教育原则和方法。

IV、教学重难点1.文言文中宾语前置“变式句”的判断和特点归纳。

2.分析、评价孔子的教育原则和方法及在现代生活的教育意义。

V、教学流程一、导入清朝时有个故事:文学家毕沅在陕西当巡抚,一天到庙里住宿,看一位和尚在念经,就问他:“一部《法华经》共有多少个‘阿弥陀佛’?”和尚说:“我是个蠢人,不知道这个。

大人是天上文曲星,聪明得很,一定知道一部《论语》有多少个‘子曰’吧?”毕沅也答不出。

因为“子曰”实在太多了,谁也没有统计过,但是子曰的有没有道理,我们今天继续来看看孔子关于教育方面的剩下理论。

二、整体感知文本1.初读感知【问题1】你认为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请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来概括。

教师倾听学生的回答后,归纳并疏通有关成语及其意义。

诲人不倦的近义词

诲人不倦的近义词

诲人不倦的近义词
中文发音:[huìrén bùjuàn]
词语解释:诲人不倦,诲:教导;诱导;倦:厌烦。

指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

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苦口婆心
【用诲人不倦造句】
1.他们一丝不苟、诲人不倦的治学态度使我深受感动。

2.经典学校在智慧和美德方面诲人不倦。

3.他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4.对难教的学生你必须坚持诲人不倦的精神。

5.张老师在学校诲人不倦,受到了所有师生的好评。

6.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老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7.他们都有良知而诲人不倦的,历为他们都尊重他们的工作。

8.我从我受人尊敬的老师身上明白了什么叫做诲人不倦。

9.陈老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令人敬佩。

10.兼父亲和老师,家父向来诲人不倦,无论是在语文或为人处世方面。

【用诲人不倦的近义词造句】
谆谆教导:当我们犯错误的时候,老师就谆谆教导我们。

不厌其烦:即使我不理解,老班还是不厌其烦的给我讲解。

苦口婆心:今天你不听父母苦口婆心的劝告,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

诲人不倦每次中午、晚上在宿舍值班(因为学校没有宿管老师),总有几个同学在应休息的时间说话,不睡觉。

在教学中,因为讲的题目学生不明白,试卷上的错题没有及时改正,交作业不及时等,老师都会不厌其烦的说教,教育本身就是转化人的工作,而让一个人得到转化,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需要我们不厌其烦,诲人不倦!也就是说,教育本身要求我们“诲人不倦”。

每一个教育者教育不就是坚持吗?错误和挫折始终伴随着每个人的成长,坚持一下,就能克服一个个困难,不能进行到底的教育往往是徒劳无效的教育。

诲人不倦当老师的应该努力追求的境界。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孔子说:“如说圣与仁,那我怎敢当!不过做它不厌烦,教人不疲倦,那可说是这样做的了呀。

”)孔子一生热爱学生,教诲学生总是不知疲倦,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们,孔子自不到三十岁开始办学,直到七十三岁病故,从未停止过教学。

孔子的诲人不倦,不是简单地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更多的是育人,教导弟子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孔子一生能努力于他的教育事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教育事业热爱和忠诚。

政治上不得志,生活困难,但敬业精神真是难能可贵。

要做一个好老师,就要拥有孔子的那种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

“堕三都”事件后,孔子受三桓排斥率弟子周游列国。

一次,在往陈国的路上,匡人错误地把孔子当成了仇人阳虎,被抓了起来,颜渊因为行动迟缓,落在后面,见老师被抓,便跑去向卫国去找子路派人救老师,孔子在牢房里并不怕死,却担心颜渊,怕他遭遇不测。

孔子不知道爱徒已赶到卫国,找到子路后不放心老师一个人坐牢,又原路返回,准备陪老师一起坐牢,当孔子看见颜渊被抓进监狱时,说:“我以为你死了呢?”“老师在这里坐牢,我怎么能先死呢!要死也得死在一起,孔子听了一阵感动。

几天后,子路通过南子帮助解救了孔子师徒。

古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赏析

古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赏析

古诗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赏析文言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前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意思: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

原文出自《论语·第七章·述而篇》【原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

必也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为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诲人不倦的用法

诲人不倦的用法

诲人不倦的用法诲人不倦的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

用于教导学生。

指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近义词有:教学相长、循循善诱等。

1、老师教学严谨,对我们要求很高,一直都是诲人不倦。

2、在座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都是你的老师,在各自的岗位上,诲人不倦,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赞誉。

3、任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诲人不倦。

从来不摆架子,十分的随和。

4、他始终坚持教育和帮助。

5、刚刚上课时,他一直诲人不倦地解答我的问题,甚至连下课后也常常找我谈话。

6、在教学上,张老师总是诲人不倦。

她不但知识渊博,而且教学严谨,讲课深入浅出。

7、他向来都是诲人不倦。

8、成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这种积累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的是平凡的一点一滴的坚持。

6、你们老师总是那么诲人不倦,那么关心我们的学习和成长,我非常感激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导。

7、只要能使孩子健康成长,再苦再累,做家长的都愿意,他们也甘之如饴。

8、任老师在教学中,总是诲人不倦。

从来不摆架子,十分的随和。

9、他总是那么诲人不倦。

10、他的妈妈总是诲人不倦,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照顾着小儿子。

11、孙老师的数学课,即严肃又活泼,既幽默又风趣,让大家在轻松中理解了复杂的概念,真是诲人不倦呀! 12、他是个优秀的老师,可谓诲人不倦,受到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13、他教书育人,诲人不倦,桃李满天下。

14、在各自的岗位上,诲人不倦,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工作中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尊重与赞誉。

15、一个好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诲人不倦的精神,把知识无私奉献的品德,宽广的胸怀和博大的爱心。

16、看他精神饱满,真是言传身教,诲人不倦啊! 17、人民教师,以培育祖国花朵为己任,数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诲人不倦,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18、王老师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教育和帮助。

19、为人师者,要明白:“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故而在教学中,一丝不苟,诲人不倦,争取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之材。

诲人不倦的诲

诲人不倦的诲

诲人不倦的诲诲人不倦的“诲”,这个词看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批评教育,好像很“重视”,但总是挂在嘴边的就是:你不好好学习将来怎么办?其实这句话有着双面性,它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鼓励。

就像老师教育学生时常说的那样:用温柔的语言去批评、鼓励,远比指责、打骂更能让学生信服,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母亲是一名普通的工人,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公务员。

一直都没有读书的我成绩在班里排第十一,妈妈看到自己的女儿,每次考试考差,都会毫不留情的严厉批评我。

记得小学二年级时,期末考试全班倒数第三。

我坐在座位上,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害怕极了,害怕被妈妈看见。

同学们都走出教室外玩耍,唯独我躲在角落里哭泣。

此时的我,无地自容,泪水如雨下。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她走进教室把我叫了出来,让我坐下。

妈妈说:“你的成绩虽然有点退步,但只要努力,相信下次就能考好。

”听了妈妈的话,我破涕为笑,擦干眼泪对妈妈说:“谢谢妈妈。

”接着我们便聊起天来,我知道了原来母亲工作很忙,每天还要辅导我学习,每天放学回家,妈妈都会给我补课。

说着,妈妈拿起一块抹布向我走来,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快去写作业吧,等你考好了,再来谢我。

”我含着泪水点点头。

就在这时,门外响起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我跑过去打开门,妈妈站在门外,我看到她的脸上已布满了汗水。

我刚想跟妈妈说我爱她,妈妈却打断了我,说:“我有一点事,先走了,我知道你还有很多作业没做,我明天早上再来帮你做。

”说完,便消失在了我的视线里。

吃饭了,妈妈依然坐在位置上,桌子上摆满了菜,我却吃不下,心中默念着:“谢谢妈妈。

”她却没有发现,而是继续做题。

终于,我受不了这种煎熬,便趴在桌子上痛哭起来。

一直哭了几个小时,才停止哭泣,心中想着:妈妈真辛苦,为了我日夜操劳。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辜负过母亲对我的期望。

在第十一次期末考试中,我获得了全班第一名。

看着鲜红的奖状和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开心极了。

人教(2016部编)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3)

人教(2016部编)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3)

2. 叶圣陶
叶圣陶(1894-1988),名绍 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 著名作家、著名教育家.早期 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九一八”事变后,积极 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 《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 短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 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 作的拓荒者。创作了我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 稻草人》
感知形象
回味先生的语言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 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 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待人平易,为学谦虚。
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 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 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待人真诚,关怀备至。
文章应该怎样划分层次?
课件PPT
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叶圣陶先生逝世及“我” 的悲哀心情。 第二部分(第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 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 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 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9段):怀念叶圣陶先生,提出学习 和仿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宽厚待人。” “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 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概括文中写了关于叶圣陶的哪些事情。
待人厚: 为吕先生的文章描标点
请“我”修润文字,尊重“我”的意见
恭送客人 真诚复信 律己严:写文章用写话风格 文风方面重视简洁 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 作者记述的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 语文学家。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 深厚,亦师亦友。 •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 作者就写下了这篇文章。作者通过对 叶圣陶先生言行的记录,赞美了叶圣 陶先生的高尚品行:同时也颂扬了叶 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2016诲人不倦。

2016诲人不倦。

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诗》乎?’对曰:‘未学诗也’。‘不 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学 礼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 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 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 容”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 的评价。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新仁。行 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关于教育方法和原则
【明确】4.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1.3 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 德]: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宰我、 子贡。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冉有、 季路。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 献]:子游、子夏。
【问题】对上述所概括出的孔子的教学 方法和教学原则,你最欣赏或最有感触 的是哪一点?请说说自己的体会。
(三)诲人不倦 对于孔子的诲人不倦,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教书、传授知识与技艺。孔子的诲人不倦, 更多的是育人,是不厌其烦地、具体地教 导弟子们如何做人。他把许多精力、时间 用在了研究如何引导他的学生成为一个有 道德的人这个问题了。为了编写教材,孔 子整理过不少古代文献,编著成教学用书。 这也是他诲人不倦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于教育的对象
•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 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有教 无类”。对此,你作何评价?
• 【明确】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 它是以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需要为基础的,即人人都有接 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今天我们的政府提出对所 有学龄儿童和少年实行义务教育,对全体国民实行广泛的 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

诲人不倦造句

诲人不倦造句

诲人不倦造句诲人不倦造句要把文章写好,让语句通顺流利,首先要造好句,因为造句能力既是遣词用字能力的延伸和发展,又是写好片段作文的基础,所以造句的重要性是非常高的,千万不能忽视。

以下为同学们举例的用关联词是也是造句,希望同学们能在对词语有更深一层的了解,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诲人不倦造句,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诲人不倦造句11、王教师诲人不倦,学生家长对他十分敬重。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书育人,真抓实干。

3、陈教师诲人不倦的精神令人敬佩。

4、李教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治学修身,舍已为人。

7、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是教师。

8、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教师,诲人不倦,兢兢业业。

9、不耻下问,知错则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诲人不倦造句21.学生眼中的您:婚前比婚后亲;课下比课上活;校长比学生熟;假期比开学忙。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

祝福您,节日愉快!2.无能的人不能培养出有才华的.人,名师出高徒,家长要不断提高充实自己,只有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3.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4.樊先生诲人不倦,常有妙语惊人。

5.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业精于勤。

荒于嬉,行成于思。

毁于随。

6.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中国文化,在三代以后,便建立了一个作人的最高标准,就是圣。

7.节食少求,多笑少愁,排除杂念,逍遥自由。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8.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是好老师。

9.是的,这些教师都能以言教身教,去陶冶学生的人格,他们的奉献精神与诲人不倦的精神,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参考文档】诲人不倦是褒义词吗-word范文 (3页)

【参考文档】诲人不倦是褒义词吗-word范文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诲人不倦是褒义词吗诲人不倦是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诲人不倦是褒义词吗,欢迎阅读参考。

【拼音】huì rén bù juàn【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新郑之病,他们不得不在当地住了几月,弟子樊迟问孔子怎样干农活。

孔子心里不高兴,一反诲人不倦的习惯,承认不如老农。

樊迟只好向当地农民请教,终于种出了葫芦、扁豆等瓜菜。

【出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述而》【解释】诲:教导。

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耐心教导别人【近义词】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英文】 be tireless in teaching【示例】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成语例句】◎ 提倡"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体系。

◎ 刘仙洲教书素以勤奋、严格、诲人不倦而著称。

【诲人不倦造句】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3、真的好开心啊,我是看到冤家就会诲人不倦说到我的减肥阅历。

4、是的,他们的献身与诲人不倦的精神,清楚的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5、身兼父亲和老师,家父向来诲人不倦,无论是在语文或为人处世方面。

6、我知道很多诲人不倦的球迷已经开始准备告诉我,我如此没有格调的表现作为球迷并不称职。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8、是的,这些教师都能以言教身教,去?陶学生的人格,他们的献身与诲人不倦的精神,体现了为人师表的最高理想。

9、经分析探讨各章节后发现,《易经》蒙卦和《论语》中孔子的古典教育观,如启发式教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贵乎专心、同侪学习、自我反省、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从运动中培养德行等教育思想,均适用于现今体育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的作用
(17.2
17.3)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钱穆:本章孔子责习不责性,以勉人为学。
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使人的品行智力千 差万别,即教育可以改变人,劝人向学。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李泽厚:“上知”是生而知之,即超人或天才, “下愚”大概是白痴吧?其实“唯”字最重要, 就是说:除了超人和白痴,其他人都可以也应该 接受教育,如此而已。
• 行:离开、离去。 • 期(jī):周年。 • 痛恨:悲痛、遗憾。 • 向来:从前。 • 喻:明,指著作。作书以明古今之事。 • 奖劝:奖掖、勉励。 • 扶植:帮助、培养。 • 成就:完成、实现。 • 赞成:赞同而帮助成功。 • 辱:表示谦虚的副词,用于指称自己。
• 这是朱熹给朋友陈师中的一封信。从信中意思看,朱熹 与陈师中、自明是朋友,又都信奉北宋“二程”的理学。 陈师中之父陈俊卿曾当过宰相,陈俊卿女儿(陈师中妹 妹)嫁与自明。自明去世后,其妻子立志守节。此书信 即赞扬、劝导此事。

• 自明之亡,行且期矣。念之怛【dá 】然,痛恨如新。 不知向来所喻编次文字,今已就否?渠所立,自足以 不朽。然其议论曲折,亦不可不使后人闻之也。其家 事复如何?朋友传说,令女弟甚贤,必能养老抚孤, 以全柏舟之节。此事更在丞相夫人奖劝、扶植以成就 之。使自明没为忠臣,而其室家生为节妇,斯亦人伦 之美事。计老兄昆仲,必不惮赞成之也。昔伊川先生 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 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 易也。伏况丞相,一代元老,名教所宗,举错之间, 不可不审。熹既辱知之,厚于义,不可不言。未敢直 前,愿因老兄而密白之,不自知其为僭率也。(朱熹 《与陈师中书》)
孔子的教育原则是因材施教,结合具体心性而施教,注重个体的
独特性
启发式教学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7.8) 孔子提出的启发诱导包括两层意思: 实行启发式必须抓住教育的时机,把握好施教的火候( 愤则启,悱则发);
实行启发式必须有明确的要求,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
7.25和16.13章讲述的是教育的内容,从此2章里得出孔子 的教学有哪些具体内容? 一.历史文献、社会实践、待人尽心竭力、办事诚实可信
二.要先学诗后学礼。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 完成于学乐。”
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重 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文解读一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 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 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
• 1.“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 • 2.“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
例一.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 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卫灵公篇》 ( 小知:做小事,大受:承担重大的使命。)
•激励式教学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于]素。”曰:“礼后 乎[“义”]?”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汝”] 言诗已矣。”(3.8)
钱穆:文学本原在人生,故治文学者,必本于人 生而求之,乃能发明文学之真蕴。 李泽厚:“礼”如是花朵,也需先有白绢(心理 情感)作底子才能画出。总之,内心情感(仁) 是外在体制(礼)的基础。
激励式教学法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 。吾与女弗如也。”(5.9)
点拨式教学法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 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 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 “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 知来者。” (1.15)
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如子不语怪、力 、乱、神。(《述而》),即不谈论怪异、勇力、叛乱和鬼神 ,也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尽管他自己博学多闻,但不 重视科学知识,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 消极方面。
教育方法(原则)
(11.3 11.22)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 ,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 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 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 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 “令女弟”,“令”对对方尊称,“女弟”,妹妹。 • “丞相”,指陈师中父亲,称官职表示尊重。“老兄昆 仲”,指陈师中兄弟,与朱熹平辈,又是较密切朋友, 所以称“老兄”。
• “伊川先生”称“二程”中的程颐,“伊川”既是地名, 又是程颐之号,表示尊称。
孔子心目中的“类”
贵贱: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商人子 弟(如子贡)、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 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 贫富:富如冉有、子贡,贫如颜渊、原思 国别: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 智愚:颜回、子贡(智),高柴、曾参(愚)。 态度:颜回(好学)、宰予(懒惰) 年龄:子路(小孔子9岁)、公孙龙(小孔子53岁) ,颜由、颜回为父子,曾点、曾参为父子。 故东郭惠子有“夫子之门何其杂”之疑。
教育者素养
重身教
(17.19 7.1 9.15)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 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 哉?”
重古代文化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重礼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 其所。”
课文解读三
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 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 述就是继承,作就是创新。 1.创新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 会不断进步。因此,从总体来说,述而不作是 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 2.但另一方面,述又是作的基础。
【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11.3章记载了孔门的十位高材生,后人因而 称之为“十哲”。孔子重视因材施教,所以弟子各有专长。孔子弟子三千,言其广 大,未必确指,贤人七十二则有名有姓。 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教育,颜子等十位大弟子各以特长分属 四 科 , 德 行 列 为 第 一 , 足 见 道 德 教 育 最 为 重 要 。 孔子为了因材施教,而划分专业,分科教育,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首创之功。 在《雍也》篇里,孔子曾经批评冉求画地为牢,裹足不前,对 于道德学问抱退 缩的态度,所以在这里继续鼓励他前进。 《公冶长》篇曾经记载说,子路听到什么还未能行动起来,就 又唯恐听到什么。 反映出子路急躁冒进的性格,所以孔子要在这里压压他。告 诉他说,你的父亲和兄 长都还在世.听到什么应该先问问他们的 意见,然后才行动,而不要听到什么就行 动起来。所以,11.22章中对于同一个问题,孔子针对子路与冉求的不同情况作了 不同回答。同时也生动地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特点,即因材施教。
诲 人 不 倦
huì
职业教师自我评价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 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李泽厚:孔门仁学并非思辨哲学,追求逻辑 一贯;它乃实用理性,着重行为、实践,旨 在培育性情,强调自觉、坚持……孔子几度 自称“不厌”“不倦”,此即中华民族实践 意向之韧性精神,虽百折不回,岁寒不凋, 才有所成就。诲人不倦。
3.述不是原封不动地继承前人的成果,而是根据 时代要求和后来的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 理,在对资料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 和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述也是一种形式的 作。
《论语》中的称谓规则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 与?抑与之与?
孔子心目中的“类”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 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 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孔 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 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 ,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 “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课文解读一
例二.互乡(地名)难与言,童子见(接受接见) ,门人惑。子曰:“与(肯定)其进(进步)也,不与 其退也,唯何甚(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洁己(改 错)以进,与其洁(改正错误)也,不保其往(过去) 也。” 孔子重视教育,从“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 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认为某些因素是先天决 定的,不可改变,例二中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 难与言”的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3.在承认先天 因素作用的同时,坚持教育的后天因素的作用。
教育的对象
(15.39)
子曰:“有教无类。”
怎样理解“有教无类”中“类”

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育。 这是一种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评析」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实行“有教有类”, 即教育仅限于贵族阶层,由贵族垄断。孔子却向这种 贵族垄断教育发起挑战,提出了“有教无类”。“有 教无类”即“教无类”,亦即主张人人有受教育权, 不分贵贱、贤愚、贫富、地域,都可以入学。他说: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见7.7)意思是 说,只要是来拜我为师的人,我从来没有不教他的。 这是对“有教无类”最好的注释。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 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