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孟子选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39页PPT

合集下载

论语课件:诲人不倦

论语课件:诲人不倦

论语 文本研习(7.8):
启发式教学法
评析: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诱导,启发。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刺激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 效果。
论语 文本研习(5.9;3.8;11.22): 激励式教学法 谈话式教学
论语
教育者的素养
论语 文本研习(7.34): 教育者的素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的这一朴素的教育普及的思想,与今天所说的 “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在全国范围 推行普遍的义务教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 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 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也是相通的;孔 子关于“人不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 育还是相通的。
论语 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 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
(如南宫敬叔、司马牛) 贵族子弟
(如子贡)
商人子弟
(如颜回、曾参、子路等) 平民子弟
(仲弓)
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公冶长)
出狱的犯人
(颜涿zhuō聚)
做过盗贼
论语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智力,都能够进行教育。
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 的风范。—顾鸿安《论语解读》
论语 文本研习(1.15):
教育者的素养: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贫而乐”比“贫而无谄”的境界高出一层,“富而 好礼”亦比富而无骄更进一步。贫而无谄,只表明个人 的一种骨气,但未如安贫乐道更有价值。富而无骄,只 表明能够抑制自己内心的骄慢,但不如“好礼”有更积 极的意义。故孔子就子贡所问,因势利导,鼓励子贡不 能止于现有的境界,而要追求更大的进步。

《论语》之《诲人不倦》优质课件

《论语》之《诲人不倦》优质课件

绘事后素 教学相长 礼后于仁
学思结合
学而习时之,不亦悦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不耻下问
如何理解孔子“述而不作”的观 点?思想保守,只述不作,古代的东西只能陈
陈相因,就不会再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是 不符合现代社会的。
好古,谦逊指出自己对古代文化的贡献。 正因为孔子的“述”,使他成为中国文化史 上承前启后的一个重要人物。
子思:居鲁﹐环堵之室﹐茨以生草;蓬户 不完﹐桑以为枢;而瓮牗二室﹐褐以为塞; 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 其杂也?”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 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 人……是以杂也。”
泛爱众而亲仁
教育内容
文行忠信
知识、实践、思想品德
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三十而立时,由于学业广博,德行深厚,为社会所承认。 借从政的机会,开始收徒讲学,先后多达总数三千,身通“六艺” 的贤人有七十二。不受贵贱、贫富、老少、国籍等条件限制,大 都来自贫贱之家。只有少数是贵族,平民通过学习而了参与贵族 政治的机会均等,孔子用了四五十年的时间,培养了一批人才, 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和世袭政治官职的局面。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总之:可以观察社。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教育原则
回能知一推十
启发诱导 举一反三
因材施教
子贡与师的交谈: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贫而乐,富而好礼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夏与师交谈:
诲人不倦
教育的作用 性相近,习相远。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圆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

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朱圆PPT课件 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课教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学设计一、直接揭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论语》中《诲人不倦》这一课。

二、检查预习1.大家已经进行了预习,首先来了解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效果。

2.指名读学案里的难读的字。

3.字音没有问题了,句意有没有弄懂呢?哪位同学愿意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给大家听一下?出示:(1)女与回也孰愈。

(2)《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指名翻译。

教师根据学生的翻译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点拨:翻译的时候,注意第一个句子要分析它的虚词,加人名“回”,“与”这个实词要翻译成赞成的意思。

虚词有的要译,有的可以不译,这个“也”是一个句间停顿,可以不翻译。

第二个句子要注意它把引文中的意思要苦读,要注意一下“其师之谓欤”中的“之谓”。

学生自己练习翻译并整理笔记。

三、深入学文。

1.设疑,激发思考:这篇课文主题——“诲人不倦”,一个“诲”字可以说是贯穿全文。

诲,为何诲,诲谁,怎么诲?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文梳理文章内容。

2.指名发言交流:为何诲,是第一第二章,讲教育的作用,教育可以提升素养。

诲谁,第三章,讲的是教育的对象。

第4-7章是教育的内容,这内容很广,但也只是就孔整个教育内容而言,也只能是以一斑见全豹。

教育的内容,这四章主要是讲德行文理。

第8-10章其实可以概括为教育的方法,孔子这里从这些章节里我们可以看到许许多多教育的方法、原则,14、15既可讲教育的方法,也可以讲教育者的素养。

3.孔子指出,有两类人,哪两类人?(上智者与下愚者。

)4.对于这两类人,教育的作用如何?5.第三章有孔子的理想,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一是做到通读,全面了解;二是选择自己最为认同或最有意见的,批注自己的观点。

6.联系你自己所接受教育的经历,谈谈你的感受,多对孔子的话的理解。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7.小结:冯友兰先生说,我们学习古代的文化,有时候可以用抽象的辩证法,就是它说的道理是对的,至于内容在现代社会是要换的。

四、总结全文。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论语》-《诲人不倦》课件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 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 (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 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 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的颜 涿zhuō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 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 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诚如斯言:“
[疑惑]
[退缩]
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
[使动用法“使……进”,指鼓励他大胆干]
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好勇过人] [使动用法“使……退”,指给他一些约束]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1.15:教育态度(教师素养)
教育者的素养:
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逐步完善,德高为师。
为人、处世、做学问跟打磨玉器一样,需 要逐步去完善,不是某一个方面做好了就 算完美——逐步完善自我。
17.19:教育态度(教师素养)、教学方法和原则
[弟子的自称]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在孔子之前,“学在官府”,授受教育的权利掌握在 少数贵族的手中。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 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 类一半的妇女。“唯小人与女子不可教也”, 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 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 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 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二)教育对象 15.39有教无类,一视同仁。 (1)无论出身的贵贱,都能接受教育。 (2)无论品行的善恶,都能进行教育。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十一《诲人不倦》课件50张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者的表现;“诲人不倦” 是仁者的风范。“诲人不 倦”体现的是孔子对学生的爱,也是他在教育事业上 能作出如此巨大贡献的情感基础。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 得其所。”(9.15)
反:通“返” 正:形容词作动词,得到整理
《雅》《颂》是直接有关祭祀等重要仪典的诗。 使他们得到正确位置,表示继承了周公制礼作乐 的事业,维护了传统的礼制。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意思是说只要 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的,来者不拒。
第二种解释:人无论品行善恶,都能够进行教 育。这一解释以朱熹为代表。他在《论语集注》中将
“有教无类”注为“人性皆善,而其类有善恶之殊者 ,气习之染也。故君子有教则人皆可以复于善,而不 当复论其类之恶矣”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 习态度都各不相同。
如颜回、子贡的接受能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较 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 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 ,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比孔子年长几岁的。孔子并未因品 行上的缺陷而歧视他们,照样收为弟子,他们后来都成为孔子 最好的学生。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只有少数是贵 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 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 ”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
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 、晋、楚、秦等国。
作:创造 古:指古代文化
孔子认为西周社会是完美的社会,所以孔子提倡 “复礼”,恢复周朝的礼仪、制度、文化,阐述 和宣传古代前贤的理论、学说、主张,就是他的 使命。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语文版《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优秀课件

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都挂着“诗礼传家”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 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
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
“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2),赐也闻一以
知二(3)。”子曰:“弗如也。吾与(4)女弗如
也。「”注释」
(1)愈:胜过、超过。
[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
(2)十:指数的全体, 旧注云:“一,数之数; 十,数之终。” (3)二:旧注云:“二 者,一之对也。” (4)与:赞同、同意。
子路求学
17-3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读解】李泽厚 《论语今读》
• 【读解】

一方面,“性相近,习相远。”
另一方面,“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这两句话是密切相关的。“性相近,习相远”是
对我们一般人, 或者借用孔子在《雍也》篇里的词语,
叫做“中人”(“中人以上, 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
不可以语上也。”)而言的。所有的中人 天赋都差不
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 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 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 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其次,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那么,人与人的基本心理、基 本需求也是相近的。这就应该 以此作为人际相处的规则。孔 子的“推已及人”、“已所不 欲,勿施于人”,都是做人的 起码要求或标准,这也是从群 体意义上提出了“有教无类” 的理论根据。 最后,认定人的本性相近,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课件31张

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论语》《孟子》选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课件31张

学习 理解 赏析
Hale Waihona Puke 原文:【译文】:子曰:“默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
而识之,学而不厌, (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
诲人不倦,何有于 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
我哉?”
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
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 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 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 这一教育学说。
原文: 公西华曰:
“由也问‘闻斯行 诸?’,子曰: ‘有父兄在’;求 也问,‘闻斯行 诸?’,子曰: ‘闻斯行之’。赤 也感,敢问?”, 子曰:“求也退, 故进之;由也兼人, 故退之。”
【译文】: 公西华问:“冉有和子路都
问同样的问题,我很迷惑为什么 先生的回答不一样。”孔子说: “冉求性格过于谨慎,所以我鼓 励他去做;子路的性格急躁,所 以让他谨慎些,和别人商量之后 再说。”
学习 理解 赏析
原文:
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教学有四个重点:
文化典籍、德行修养、做事 尽心、做人诚实。
学习 理解 赏析
【评析】: 孔子教学的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本章的文即是文学,行即是德行,忠为尽心竭力 代表政事,信是言而有信代表言语,四教就是四 科,说法不同而已。四是四教内容有三。所谓四 教,其实可分为三个方面:文指书本知识,行指 社会实践,忠信指道德修养。
• 第三种解释:是当代著名学者赵纪彬先生的一种特殊观点。他从训字入手,认 为“有教无类”中的“有”应释为“域”,即分划居住区域的意思;“教”应 释为“军事训练和政治教化”;“类”则是“族类”的意义,是贵族实行世袭 统治的社会基础。他得出的结论:凡是贵族,不分族类,都必须接受强制的政 治、军事训练。(赵纪彬《赵纪彬文集第二卷》)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 孟子 选读》课件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 孟子 选读》课件
——《孟子·尽心上》
38.孟子说:“君子教育的方式有五种:有像及时的雨 水那样灌溉万物的,有成就品德的,有培养才能的,有解答 疑问的,还有闻君子之教,虽不能做弟子,但私下自学的。 这五种便是君子教育的方法。”
——《孟子·尽心上》
39.公都子说:“滕更在您门下的时候,似乎该在以礼 相待之列,可是您却不回答他,为什么呢?”孟子说:“倚 仗着自己的势位来发问,倚仗着自己的贤能来发问,倚仗着 自己年纪大来发问,倚仗着自己有功劳来发问,倚仗着自己 是故交来发问,都是我所不回答的。(在这五条里面)滕更占 了两条。”
4.孟子在第 36 章和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 36 章:孟子认为,在各种教育方式中, 还有一种是不屑于去教诲者,让他自己去反省觉悟,自我修 省,这与循循善诱可谓殊途同归,也是教诲的一种方式。
以身作则。孔子对学生的教育,不仅有言教,更注重身 教。通过严以责己,以身作则来感化学生。
教学相长。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 面的知识传授,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 生答疑解惑,经常共同进行学问切磋。不但教育了学生,也 提高了自己。
总之,孔子是一个“以德服人”的教育家,是中国历史 上教师的光辉典范,他所体现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 教学精神,已成为中国教师的优良传统。
锐.。
的兵器
清.
24.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论语·为政第二》 25.孔子说:“(把所见所闻的)默默记在心里,努力学 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疲倦,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 呢?” ——《论语·述而第七》
26.孔子说:“自从带着十条干肉的薄礼来求学开始, 我没有不教诲的。”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论语复习之诲人不倦()PPT教学课件


未来的事。动作名
过去的事;动作名
什么;说。宾语前置句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
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
“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绘画的事在素地之后。省略句、
状语后置句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
”子曰:“闻斯行之。”
不复也。” 同汝 再
较好
同…比较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 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
与女,弗如也。” 大概;这;宾语前置的标志;说;同欤
赞同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 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 知十,赐 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 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 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不论出生贵贱
• 少数贵族子弟:
• 司马牛、南宫敬叔
• 商人子弟:
• 子贡
• 大多数平民:
• 颜回、曾参、子路等
• 家无立锥之地:仲弓
• 出狱犯人:公冶长
• 盗贼:颜涿聚 2020/12/12
7
• 不限地域:鲁、齐、宋、晋、楚、秦等
• 不分智愚 • 接受能力强的:颜回、子贡 • 智力比较差的:曾参、高柴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课件--诲人不倦 (共36张PPT)
孔子把“足食、足兵、民信”作为立国的三项基本条件, 并把通过教育取得民心的作用提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

“诲”何?
“诲”何人?——教育对象
3子曰:“有教无类。” (15.39)
“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 无诲焉。”
“类”的含义:一是指“族类 ”,即指民族的类别,有破除 民族界限的意思。二是指“等 类”,即奴隶主贵族森严的等 级。 [评析]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 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 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 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 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 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
“诲”何事?——教育内容
“子亦有异闻乎?”
2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曰:‘学诗乎?’对曰:‘未也’。 ‘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 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 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
学1 诗


问一 得四
3无 所

4

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
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
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
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
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他的教育普及的思想, 与今天所说的“教育要立足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并推行义务教 育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无论品行善恶、不管聪明愚笨,都可以接 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天强调的“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包括 那些在智力或品行方面有缺陷的学生)也是相通的;孔子关于“人不 论年龄大小,不管是否有了职业都可以接受教育”的思想,与我们今 天主张的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还是相通的。

苏教版 2019-2020 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学问之道 《诲人不倦》(网课)(共79张PP

苏教版  2019-2020 第二学期 高二语文 选修《论语》《孟子》选读 学问之道 《诲人不倦》(网课)(共79张PP
之:助词,取独; 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保持距离; 其:代词,指代孔子。
教育内容:学《诗》、学礼。
结合《论语》中孔子其他关于“教学内容” 的“言论”,说说孔子对教学内容的评价。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 而新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 而》) 2.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 名。(《阳货》) 3.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 4.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第一种解释:人无论出身贵贱,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招收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 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五花八门, 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 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 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 “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冶长,做过盗贼 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 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宋、晋、楚、秦等国。 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 诚如斯言:“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意思是说只要给我一些薄礼,我从来没有不教 的,来者不拒。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 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章 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或者说 它们从哪几个方面阐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 教育的作用 • 教育的对象 • 教育的内容 • 教育方法和原则 • 教育者的素养
一、教育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 “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 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 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 之小是令人惊奇的。”
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 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 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 人不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 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 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 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 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论语选读之十一诲人不倦ppt课件

而且,希望他的其他弟子都
能像颜回那样,刻苦学习,
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在学
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
• 钱穆《论语新解》
• 吾与女弗如也:此与字有两解。一谓我与汝均不如。 一谓我赞许汝能自谓弗如。此当从前解。孔子既深喜 颜渊之贤,又喜子贡能自知弗如,故曰:「我与汝俱 不如」,盖亦以慰子贡。或曰:孔子无常师,好古敏 求,集其大成,可谓艰矣。颜渊得之于孔子,不俟旁 求。又其天姿高,过此以往,殆不可测。孔子自言不 如,乃要其将来。此弥见圣人之谦意。 此章不仅见孔门之多贤,亦见孔子之胸襟,与其 当时心情之欢悦。两千五百年前一大教育家之气象, 与夫其师弟子间一片融和快乐之精神,尽在目前矣。 又按:世视子贡贤于仲尼,而子贡自谓不如颜渊。 孔子亦自谓不如颜渊。然在颜子自视,或将谓不如子 贡。
7-34子曰:“若圣与仁①,则吾岂敢②!抑 为之不厌③,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④。”公西华曰⑤:“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⑥。”
【注释】
①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②岂敢:怎么敢,哪能敢。
③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④云尔已矣:如此罢了,复合语 气词。
⑤公西华:即公西赤。
⑥正唯:正是,正因为。
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②?”对曰:“未 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③。曰:‘学《诗》乎?’对曰: ‘未也。’‘不学《诗》,无以言④。’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⑤。’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⑥。”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 【远注其释子】也⑦。”
的匾额,这 来源大概也就起于孔子对自己儿子的教
育了吧。
而我们看到,孔子对于儿子学《诗》学礼的要 求,的确也不 是什么与众不同的教育。在《泰伯》 篇中,孔子就曾经说过:“兴 于《诗》,立于礼, 成于乐。”在《阳货》篇中,孔子又要求学生 们说: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 孟子 选读》

(教师用书)高中语文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课件 苏教版选修《论语 孟子 选读》

【寓意点评】 两千年前的孔子就倡导“有教无类”的 教育思想,可是,现在一些教育部门的做法实在是扭曲了教 育的本质。
1.通假举要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最后一个“知” 同“智”) (2)有达财者(“财”同“材”) (3)有私淑艾者(“淑”同“叔”,拾;“艾”同“刈”, 取)
2.一词多义 知之为知之动词,知道知晓 君何以知燕王动词,了解 其真不知马也动词,识别 (1)知 有独知之虑者名词,见解 绝宾客之知名词,交情 孰为汝多知乎名词,知识
其三,孟子主张虚心求教,不要自以为是,对求学心不 诚者,不予回答。像滕更这种“挟贵”、“挟贤”的人,不 值得作为学生。 因为求教于老师门下, 目的是为了学习知识, 切磋学问, 教学相长, 因而不能掺杂“贵”、 “贤”、 “长”、 “勋劳”、“故旧”等外在因素。 很明显,孟子在选择教师和学生的标准上与孔子是有差 异的。
温故知新。教师既要了解掌握过去的政治历史知识,又 要借鉴有益的历史经验认识当代社会问题,知道解决的办 法。 诲人不倦。孔子 30 岁左右开始办学,40 多年不间断地 从事教育活动,就是从政的 5 年间,也仍然从事传授活动, 周游列国时,也随处讲学。有的学生品德很差,起点较低, 或屡犯错误,他也不会嫌弃,耐心诱导,造就成才。“爱之, 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对学生的爱和高度负责,是 他以诲人不倦教学态度的思想基础。
树立教师的典范
孔子被后世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将毕 生的精力贡献于后代的教育工作, 敏而好学,具有丰富的 实践经验,重视道德修养,是一位尽职的好教师。他为后世 的教师树立了五个方面的典范: 学而不厌。教师要尽自己的社会职责,应重视自身的学 习修养,掌握广博的知识,具有高尚的品德,这是教人的前 提条件。

于漪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ppt

于漪老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ppt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诲学 人而 不不 于 倦厌

此ppt由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根据于漪老师讲课内容整理,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引子 1、于漪老师上世纪90年代退休后的主要工作 ♦ 一直与一线老师在一起; ♦ 审教材、教参、拓展型教材; ♦ 在上海名师基地、学科的德育实训基地听课等。 2、教育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 ♦ 一所学校若有几个学科有非常优秀的教师,这所学 校就撑起来了。如:西南联大。 3、教师教学力的体现——有效的教学,高效的课堂 ♦ 学校最难的工作:课堂上课; ♦ 堂堂好课,堂堂有效——教师一生的精力和追求; ♦ 温总理:“教师要做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
2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教师的人格魅力
一.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 二.何为人师 三.于漪老师对教师职业的诠释 四.教师如何培养人格魅力
3
一、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
以教师高尚的人格来影响 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
以教师的高尚情操熏陶 学生的情操
以教师的真才实学让孩子能 真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 教师一个肩膀挑着现在——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 未来——国家的未来。
♦ 今天的教育质量就是明天国家的国民素质。 ♦ 基础教育是给人从事基本建设,影响人一辈子的发展。 ♦ 平凡的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千秋万代。
6
中国教师教育视频网
四、教师如何培养人格魅力?
(一)清醒地认识自己。 (二)自我挑战。 (三)自我超越。
“累累的创伤就是生命给你最好的东西,因为它标志 着你前进的一步。”
——法国 罗曼·罗兰 “一个教育工作者,一个教师,要在自己的教育生涯 当中找到一个最有刺激的,让你长盛不衰的东西,你要 使得你的教学勃勃有生机。”

诲人不倦ppt6

诲人不倦ppt6

16.13章:孔子一视同仁的高 贵品质。 7.8章:孔子的教育方法。 5.9章:孔子对颜回的评价。 1.15章:孔子对贫富的态度。 3.8章:孔子认为外表的礼节仪 式同内心的情操应是统一的。 11.22章:孔子在教育方法上, 很注重诱导启发,针对学生的弱 点对症下药。
17.19章:孔子认为向有德行 的人学习,不仅要通过他的言 谈,更重要的是从具体的行为 来学。 7.1章:孔子对自己的总结。 9.15章:孔子对鲁国做的贡 献。
易错音义
悱: Fěi想说而说不出来
的样子 。
倩: Qiàn面颊美好。 陈亢:gāng
五、易错词义
女与回也孰愈: 我跟颜回,哪一个人强些。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切,加工玉器的方法,磋, 加工象牙的方法。琢,加工 骨器的方法。磨,加工石器 的的方法。 素以为绚兮: 洁白的底子上绘彩纹。
一词多义
1、素以为绚兮。
白色的绢。
2、春秋之时,则素湍绿潭。 白色的 3、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朴素,纯洁。
4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一向,经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众多 2、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的合音。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语气词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Hale Waihona Puke 论语孟子选读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