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失地农民的现象,他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耕地和居住的地方,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失地农民居住的村庄,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职业情况、收入来源、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在调查的村庄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绝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或者口袋房子中,一些人压根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在路边铺卡板房,甚至有些人睡在拦路桥底下,既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卫生条件。
2、职业情况失地农民的职业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在城市中打零工挣钱,有的在农村务农,有的在家养殖或兜售生活用品。
但多数失地农民依赖于低端劳动力,收入偏低,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开销。
3、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务报酬、养殖收入、捡破烂收入等。
但全年收入都较低,加之个人技能弱、工作机会少,配合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失地农民感到迷茫和挣扎。
4、教育和医疗在失地农民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并存在一些义务教育问题。
当他们的孩子填报高中、大学的时候,缺乏家庭财力,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存权益。
三、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制定出本地区的赔偿方案,使农民在失去土地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安置。
2、创造就业机会补贴政策对于失地农民是极为必要的,但使用一次性资金解决问题并不现实,政府还需要努力让失地农民有长久的收入来源,鼓励企业联与农民合作,提供更多的内部员工岗位。
3、注重教育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全面的义务教育,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
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失地农民的调查报告概述: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导致了大量农地被征用。
这其中,失地农民成为了最受影响的群体之一。
本文将通过对失地农民的调查,探讨他们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失地农民的生存困境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面临着生存困境。
他们失去了主要的生计来源,无法再依靠农田耕种维持生活。
同时,由于缺乏相关技能,他们也很难在城市中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这使得他们陷入了贫困和无助的境地。
二、失地农民的社会适应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面临着巨大的社会适应问题。
他们往往来自农村,对城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缺乏了解。
这使得他们在城市中感到孤立和不适应。
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于失地农民的歧视和偏见也给他们的社会融入带来了困难。
三、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征地过程中,他们往往面临着合法权益被侵犯的情况。
一些地方政府征地补偿不公,导致失地农民无法得到合理的补偿。
此外,他们的土地使用权也没有得到妥善保护,往往被转让给开发商或者其他利益集团,使得他们无法再回到农田上耕种。
四、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失地农民面临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征地过程的监管,确保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其次,应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帮助失地农民掌握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增加他们在城市中的就业机会。
此外,社会应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关爱和支持,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偏见,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社会。
五、成功案例在一些地方,已经有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借鉴。
比如,在某个城市,政府通过与企业合作,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帮助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同时,政府还提供了培训课程,帮助失地农民学习一些城市生活所需的技能。
这些措施使得失地农民逐渐摆脱了贫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结论:失地农民面临着生存困境、社会适应问题和权益保障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与发展对策探讨
中最 为 突 出 的 表 现就 是 对 社 会 稳 定 将 构 成 长 久 的
被大量征收 ,丧失土地 的农 民作 为一个特 殊群体 ( 失地农 民与农 民相 比 , 他们 失去 了土地 , 同时又
与 城 市 市 民不 同 ,成 为 一 个 既 不 同 于农 民 又 有 别 于 城 市 居 民的 群 体 )数 量 迅 速增 长 。失 地 农 民 的 ,
威胁 。失地农 民问题 随着城市化 的推进 由发达地
区 局部 社 会 问 题 扩展 为全 国性 的社 会 问题 [ 3 ] 。 失 地 农 民 问 题 作 为 牵 涉 社 会 生 活方 方 面 面 的
社会 问题 和政治 问题 ,其 主要 内容有失 地农 民生
存 与发 展 问题 、 地 农 民征 地 补 偿 安 置 问题 、 益 失 权 保 障 问题 、心 态 价值 观念 转 变 问题 和 失 地 后 生 存
产生是任何一个 国家都要经历 的过程 ,是 工业化 和 城 市 化 进 程 中不 可 避 免 的 。 而 , 然 由此 引 发 的失 地农 民问 题 不 仅 关 系 到 失 地 农 民 的生 存 和 发 展 的 切身利益 , 关系到社会 的稳定 , 更 已成 为影 响社会 安定 的重大问题 。如何科学合理地解决城 市化进 程 中失地农 民的生存和发展 问题 已成 为亟待解决 的 社会 问 题 。
实 现失 地农 民更 好 的 生存 和 发 展 ,这 也 是 实 现 科 学 发 展 以人 为 本 的体 现 。 失 地 农 民 生存 与 发 展 问题 对 社 会 发 展 具 有 重
( siutrlU iesyo bi B oigHee 7 0 1C ia) A r l a nvri f c u t He e, adn , b i 10 , hn 0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探讨
可以借鉴 国外通 行的办法 , 把土地 征用补 措应按 国家、 集体、 个人及 市场征地主 体“ 四个 展 。
一
点” 的思路解决 。 范明确 各类征地主体无论 规 【】俞萍 . 1 城市化 进程 中必须关注 失地农 民的 可持续发 展【 . J 天府 新论 , 0 5 1 】 20 , .
于社会排 斥与社会“ 脱离 ” 的境地 , 而且可 以增
强那些失去 权能的失 地农 民的再发展能 力 。
要给 失地农 民以城 镇居 民的待 遇 , 把失地 偿 , 还具 有长 期持续 发展 的能 力。 持续生计 可 农 民纳入 整个社 会保障 体 系 , 建立 保障基 金 , 只 实行社会基本养老保险、 医疗保 险和 失业保 险。 其 能 否发 展的 问题 , 有解 决 他们 的生 计问
的发展而进步 。 要求政府在 考虑失地农 民问题
时, 把失地农 民的短期生存 质量与长期发 展 目 标 结 合起 来 , 农 民不 仅得 到 充分 的短 期补 使 问题是 失地农 民的根本生存 问题 , 也是关系到
不仅 可以防止 失地 农 民在 市 民化的过 程 中陷 4 建 立失地农 民就 业保障金
2 改进征地补偿办法
偿分 为土 地征用 费和土地赔偿款两 部分 。 土地
征用 费相当于土地价 值 , 这部分的 计算 必须 引 进市场机制 , 综合考虑土地 区位 、 产值 、 地区经
建立失地 农民养老和医疗 保险制度 , 其资金 筹 题 , 才能 保证我 国城 市化进程 的稳 定和健康发
失 地农 民就业 安 置是 关 系到 我国城 市化 民整体 素 质 。 把失 地 农 民的培 训 纳 入城镇 规 定 , 主 们还 有行 业 协会 , 要 房 以求行 业 自律 。 进程的大事 , 也是 工业化进程加 快并健康发 展 下 岗职 工 再就 业培 训体 系 , 照 “ 向市 场 , 按 面 在 国内 , 外 市 的相关政 策就 规定 , 杭 I 特别给 予 的前提 与基础 , 它决定我 国现 代化的水平和速 突 出重点 , 因人 制宜 , 提高 质量 ” 的方针 , 分 失地农 民 与住房 面积 同样 大小 或更大 的 出租 充 度 。 国失 地 农 民可 持 续生 计缺 失的根 本 原 利 用成校 、 我 职校 和社会 力量 办学 , 通过政 府组 房 , 以解 决 他们 的生 计 问题 。 因 是现 行 就 业 安 置的 短 期 性 、 偿 费用 低 、 补
浅析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失地 农 民现 状 分 析
土地 对于 农 民兼 具生 产 资料及 社 会 保障双重功 能 , 是农 民生 活 、养 老 、就 医 的 全 部 保 障 。 农 民失 地 后 , 变 了他 们 改 生 存 的 环 境 和 条 件 , 带 来 了 生 产 工 作 并 方 式 、 生 活 习 惯 、 交 往 方 式 等 方 面 的 变 化 , 为 “ 田无 地 , 业 无 路 , 障 无 成 种 就 保
成本 、信 息 成 本等 一系列 生存 成 本 , 还 要 考 虑 日后 子 女 读 书 、 就 业 、 医 疗 、养 老 等 , 来 的 征 地 补 偿 并 不 能 弥 补 这 些 原 成 本 , 地 农 民 生 活 处 境 艰 难 。 据 2 0 失 03 年 “ 三 学 社 ”进 行 的 一 项 调 查 表 明 , 九 土 地 被 征 收 的 失地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提 高 了 的 只 占 1 %左 右 , 持 征 地 前 水 平 的 占 3 0 维 0 % 左 右 , 6 % 以上 的 失 地 农 民 生 活 水 而 0 平 下降或 者基本 上没 有收 入来源 。 2 失 地 农 民再 就 业 困 难 、 农 民的 文化 素 质 和 专业 技 能较 低 , 文化 程度 多为小学 或初 中 , 上这 几年 , 加 城市 改 革 , 资推 动型 的 城市 化 所创 造 投 的 岗 位 多 是 技 术 密 集 型 企 业 岗 位 , 低 对 素 质 的 劳 动 力 需 求 日渐 减 弱 , 市 工 人 城 大 批 下 岗 , 市 的结 构 性 失 业 压 力 很 大 , 城 许 多大 学生 都放 低 了就业 要 求 , 做普 通 工 人 或 服 务 人 员 , 大 缩 小 了 失 地 农 民 大 的 就 业 空 间 。 在 激 烈 的 市 场 竞 争 中他 们 是 弱 者 , 地 就 意 味 着 失 业 。 即 使 某 些 失 失 地 农 民 能 在 城 市 中 找 到 工 作 , 由 于 但 自 身 条 件 的 限 制 , 们 大 多 数 从 事 条 件 他 艰 苦 、收 入 水 平 低 、风 险 性 大 的 工 作 , 如 运 输 、建筑 、去矿上做 工等 , 同样 面临 着 巨人 的生存 风险 。 3、养老 、医疗 问题 突 出 失地 农 民因 为失 去 了土 地 , 失 去 也 了养 老和 治 病 的保 障 。就 目前情 况 看 , 农 民 还 主 要 是 依 靠 子 女 养 老 。 农 民 老 了 之 后 , 女 可 以通 过 耕 种 父 母 的 土 地 获 子 得 收 入 赡 养 父母 。 由 于 多 数 失 地 农 民 在 就 业 、收 入 等方 面 的不 稳 定性 , 子女 养 老 也 变 得 艰 难 了 。 失 地 前 , 业 经 济 和 农 自身的 自然经 济形式 的农村 生产 方式使 农村 老年人 活到老 、干 到老 ;失地 后 , 老 年人 的晚 年生 活堪忧 。 失 地 农 民患 病基 本上 是 “ 病 拖 、 小 大病扛 , 病人膏肓再看病 ” 由于疾病得 不 , 到及 时和 系统 的 治疗 , 御疾 病 的能 力 抵 减 弱 , 往 小 病 拖 成 大 病 、 重 病 , 上 一 往 住 次 院 , 要 支 付 高 额 医 药 费 , 时 耽 误 了 需 同 工 作 , 入 锐 减 , 民 就 会 面 临 到 底 是 治 收 农 病 吃药还 是 生 活 吃饭 的两 难选 择 , 成 形 “ 因病致 贫 ”的恶性 循环 。
浅谈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20 0 8年第 1 ( 29期) 2期 总 6
浅谈城 市 递程 中的失弛农 民问题
郝 涛
( 中共张家界市委党校 , 湖南 张家界 4 7 0 ) 2 00
摘 要: 由于我 国社会保障体 系还 不完善等方 面的原 因, 农
来 源 。也 就是 说 , 当前 农 村 社 会 保 障 仍 不 健 全 的 的 条 件 下 , 在 农 民 失 去 土地 就 等 于 失 去 了最 基 本 的生 活 保 障 ,也 失 去 了 抵御 市 场 风 险 的 能力 。 土地 是农 民的 命 根 子 , 去 :地 犹 如 失去 生 命 失 七 的重 心 , 土地 对 农 民 的 意义 不仅 仅 是 物 质 上 的 , 有 精 神 的 , 还 拥 有 土 地 他 们 就感 觉 到 心 里 塌 实 , 能 体 会 生命 价 值 的 所在 。 才
万 左 右 农 民 成 为 失地 农 民 ,现 在 累计 的全 国 失地 农 民可 能 已达
㈢就业面临很 多困难
随着经济 的发展 ,一部分农民脱离
了农 业 从 事 丁 商业 , 但在 未 来 的 若 下 年 内 , 当一 部 分 农 民 还 不 相 得 不 留存 农 村 从 事农 业 劳 动 , 其 是 农 村 的 大龄 农 民 。 当 前 我 尤 从
旦用 完 , 没 有 找 到 工 作 , 们 的 生 活 水 平 就 迅 速 下 降 , 步 陷 又 他 逐 入 了贫 困 , 随之 不 满 情 绪 也 开始 激 增 , 成社 会 稳 定 的 隐患 。此 构
、
农 民失去±地 后面 临诸多问题
时, 政府 不能因为 已经对失地农 民补偿 了而逃避责任 , 而应该想
民失去土地 就基本上意味 着失去 了生活的保障,生活很快 陷入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话题导入】失地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而逐渐产生,因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失地农民问题的由来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然而历史实践证明,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的乡土大国要解决好"农村差、农业弱、农民穷"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起步期,由于征地规模比较小,失地农民数量比较少,通常只是农民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并且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安置方式包括了就业安置,失地农民能够很快在本地企业内转为工人.当时许多被征地农民家庭"钞票赚自工厂里,粮食来自承包田,蔬菜来源自留地",比较低廉的生存成本使他们感到生活衣食无忧,心态比较踏实,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客观地看并不很棘手.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失地农民问题逐步显现并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征地规模比较大,失地农民数量比较多,甚至是农民家庭的全体成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已无法采取行政手段的办法把农民"安排"进企业.许多被征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境地,并且节节攀升的生存成本更让他们对生活远虑近忧,情绪极不稳定,失地农民逐渐演变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步步向前发展,很多农村的集体土地被政府征收,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农民朋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失地农民会越来越多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比如在广东省的某个县城里,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划定了工业园,将工业园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统一安置,原来的村民委员会也改成了居民委员会,在工业园内的土体也全部被征收,由集体土地转型成为了工业用地。
工业园内原来有800多户村民,户籍人口2000多人,常住人口约为4000人,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
对增强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的思考
预 留集 体 经 济组 织 发 展 用 地 。 在 实 施 征
地前 ,要 根 据 被 征 地 的 人数 、所 处 地 理 位 置 、当
地 经 济发 展 状 况 等 综 合 因 素 ,在 征地 红 线 内规 划 出 村社 集 体 经 济 组 织 被 征地 后 的发 展 用 地 .争 取 失 地农 民在 经 济 收 入 上有 一 定 来 源 ,同时 还 可 以
对 增 失 纹 民 硅 笑 辰 的
会 ,实现 可持续 发展 必
须解 决 的重 大 问题 。 历 来各 级人 民政府 十分 重视失 地农 民的生 存 与发展 。市政府 早 在 19 9 9年 提 出 了 失 地 农
民 的 安 置 政 策 . 20 05
一
区上 段 地 区某些 村社 为例 ,经 初 步 调查 ,征 地 前
实用 房 。
— —
建 ( )筑物 和青 苗补 构
偿 的标 准 。但 随着 人 民 生 活水 平的提 高 .出现 了 一 些 新 情 况 、新 问
题 。现行 的安 置方式 有 三 种 :一 是统 建优 惠购
实 施 分 片 区 补偿 旧 房 屋 。 在 同 一 行政 区
域 内 根 据不 同片 区 的经 济 发 展状 况 ,对 农 转 非 人 员 的旧房 屋 区别对待 。
张松 林
簪
曾国机
根 据 国家 对 三 峡库 区三 期 地 灾 监 测 预 警 工 程 建设 的要 求 ,5月下 旬 ,我市 全面 开展 了三 期地 质
灾 害群 测 群 防监 测 预 警 工程 建 设 ,重 点 抓 好 人 员
农 民 的住 房 安 置 时 间 一 般 在 征 地 后 的 两 年 以 上 由 于农 转 非 人 员 在 外 过 渡 时 间长 ,这 既 给 他们 生
对失地农民生存和发展问题的思考
市民 没 选 化, 有 择余地, 此, 身没有心理与物质上的 因 自 充分准
备。
3. 对 地 的 失 农民 培训问 失地 不能像国 题。 农民 有企业下岗 职 那 享 低的 会生活 工 样 有最 社 保障, 家承 下岗 工的 就 国 担了 职 再 业 训费 政 也 培 用, 策上 有诸多优惠, 家对 农民 就 而国 失地 的 业培 训则 无具体安排。 谁来承担失地农民 的培训费 谁来提供失 用? 地 的 低 活 ? 农民 最 生 保障 4. 关于 农民 劳务输出问 失地 失地 的 题。 农民的 素质普 遍较 低, 其文化和 思想观念都比 较保守, 跟不上城市化发展的 需要。 生活 在城市 边缘的 农民 失地 对城市天天耳 染, 濡目 一方面 们向 他 往 城 人 样 像 市 那 生活, 脏、 怕累;另一 面, 数 地 怕 怕苦、 方 大多 失 农 民 无一技之长, 又 而劳务输出 所找到的 工作大多 是一些又 脏又累 的 力劳 劳 强度大, 天 作1 至14 小时, 且劳 收 体 动, 动 一 工 2 而 动 人 低, 养不活一 小。 家老 5. 失地 农民的 身份问 怎样界定失地农民的 题。 身份呢 说 ? 他们 是农民, 他们又失去了土地;说他们是居民, 他们既没有工 作, 没有最 又 低的社会生活保障, 事实上, 失地农民 成了“ 无” 三 (种田 无地, 就业无岗, 社保无份) 人员, 他们既有别于农 因此, 民, 不同 城 居民, 社会 又 于 市 处于 保障的 空 带, 为一 边 真 地 成 个 缘
群体。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
1. 权利主体的 缺位是上述问 题产生的主 要原因。 地归 从土 属制度来看, 现 我国 行的土 地制度不完善, 地产权不明晰, 土 农民 只 地 用 收 权, 有所 权, 从严 意义 讲, 有土 使 权、 益 没 有 所以, 格 上 农 民 没 失 地, 为只 有产 人 能 得上 失去 并 有 去土 因 有拥 权的 才 谈 是否 土 问 虽然 行法律明 地的 题。 现 确规定了 农村土 地属于农民 体 集 所 但由 农民 有最终的 地 有, 于 没 土 所有权, 所谓的 集体所 其 “ 有” 实 是 就 一种“ 者缺 、 残缺的 度。 所有 位”权能 制 其表现是:在 土地 转 过 让的 程中, 权利主体是缺位的 在这 农民 。 里, 没有同 不同 意 意的 权利, 没 价还价的 也 有讨 权利, 似乎转 让是随 不 后果 意和 计 的, 对于是否 继续种地当 他们不能选择。 农民 农民 中国 从来就没 有真 为土 正成 地的主人, 为他们不能 因 在土地转让的问 上说 题 “ , 失地农民 不”于是, 如今存在的种种问 题就在所难免了 土地 。 作 重要的 为 商品, 动流转自 必 从 本的 场交 像等 其变 然 须遵 基 市 易 价、 利等 则, 而 政 配, 决策的 地与 偿 互 规 然 在由 府支 政府 卖 补 格局 中, 府成了 地的 政 土 真正主人, 借助于 手段作出 它 行政 所谓的 行 行为, 使 在 迫 农民 征地的过程中只 从的 有服 义务, 有抗 没 衡的 因 参 市 竞 的 力 对 场 应 能 有 。 失 农 政 而 与 场 争 能 差,市 的 变 力 限 在 地 。因 由 体土地 变为国 地的 程 是 个平 的产 有土 过 不 一 等 民中, 就业最困 是大龄失地农民(女35 岁、 岁以 ;二 权利 此, 集 难一 男40 上) 交易 程, 基 上是 行政 制的 可 低价 用 是失地 完全 赖土 生的 农民, 们 查中 现这种 前 依 地为 纯 我 在调 发 农 权 过 而 本 一个 强 过程, 见, 征 农 土 是当 农民 一 农民 民占 定的比 对他们来说, 有一 例, 失地就意味着失业;三是生活在 民 地, 前失地 利益流失最严重的 条渠道。 之所 失 是 地经 建 需 也 济 展的 征, 地征 远郊的 农民, 对于分布 失地 相 在城乡 结合地带的 农民, 他们的 就 以 地, 各 济 设的 要, 是经 发 象 但土 带来实惠, 而且造成了大批农民 失地失业;不 业意识和 择业观念比 较保守, 而失去土地对他们的 因 影响很大。 用不仅没有给农民 有缩 差距, 且扩大了 不 而 社会 公平。 得到 那点 农民 的 不管怎么 失地 不同于农民工, 说, 农民 他们是被迫式的 城市化和 仅没 小城乡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新思路
解决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需要新思路城市化的推进表现为在城市规模扩张的基础上城市功能的提升和完善,而城市规模扩张离不开大量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
对于失地农民来讲,城市化的内涵必然体现为农民的就业城市化、户口城市化和生活城市化,这是惠及他们的利益所在。
但我国城市化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后也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用完仅有的失地补偿费后便生活困难,只能伸手向政府求援。
这不仅制约着城市化的推进,更严重地危及社会的安定。
因此,在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是城市化发展的核心所在。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如果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有保征,就业有门道,保障有依靠,失地农民问题就不会产生,也不会引起理论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
正是这一群体在被动失去土地的基础上,他们的生存权受到挑战,发展权得不到保护,失地农民问题才被引起广泛关注。
1.失地农民“失地”是一种非自愿失地。
基于我国城乡二元户籍的特点,农民失地进城是我国亿万农民追求的目标。
但普遍中有特殊,城郊结合部的农民就是这群特殊的人。
城郊结合部的农民不愿意失去土地有以下几个理由:一是他们是农村的富裕阶层。
城郊结合部的农村常常是城市的蔬菜供应地,是外来人口的居住地,且这些地方常常发展以休闲、娱乐为主的第三产业使这些农民能增加不少收入。
此外,他们在没有失去土地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区位优势进城打短工,挣一部分钱作为农业收入的补充,可以说这部分人生活是富裕的。
二是土地情结严重。
“土地是财富之母”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据笔者调查,尽管有不少郊区的农民因这样那样的理由而让田地荒芜,但他们存在的普遍心理是不能失去土地,他们认为,将来的预期难以把握,拥有土地至少还可以拥有生存的基础,这也是他们生活的底线。
2.农民“失地”等于农民“失权”。
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土地,一旦他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去土地,政府又没有相应的强力政策和措施,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和发展将受到严峻的威胁。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就业问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往往无法顺利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二)生活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失去了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社会性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
(二)社会性原因社会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中 国征 地 太 容 易 了 ,征 地 获 得 的好 处 远 远 大 于 违 规 可 能 带 来 和 承 担 的 风 险 。为 什 么 征 地 容 易 ? 因 为 土 地 产 权 不 明确 ,农 民 对 土 地 的用 途 没 有 发 言 权 和 决
策 权 …, 结 果 是 农 民 在 政 府 的 征 地 行 为 中 只 能 处 其 于 弱 势 地 位 。 在 政 府 征 地 的 决 策 过 程 中 ,由 于 农 民
来 ,因 拆 迁 补 偿 以及 占地 补 偿 问题 而 引 发 的 上 访 或 暴 力 事 件 频 频 见 诸 于 报 端 和 网络 媒 体 ,由 于农 地 非 农 化 与农 民 非农 化 不 同步 , 致 了 “ 导 三无 ” ( 地 、 无
需 要 ,是 不 能 征 用 集 体 土 地 的 。但 是 现 行 法 律 与 法
所 医 ”等 问 题 都 没 有 相 应 的 配 套 政 策 措 施 保 障 ,使 矛盾 更 加 突 出 。因 此 ,如 何 保 护 失 地 农 民 的权 益 , 怎样 保 证 失 地农 民的 生 活 、就 业 以及 社 会 保 障 ,是
我 国工 业 化 和 城 市 化进 程 中必 须 深 思 和 认 真 对 待 的
规 对 于 什 么 是 “ 共 利 益需 要 ”缺 乏 明确 界 定 。 所 公 有 相 关 法 律 并 没 有 明确 界定 哪 些 建 设 项 目用 地 是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需 要 ”或 界 定 哪 些 项 目用 地 不 是 为 “ 共 利 益 需 要 ” 。 由此 产 生 的 结 果 是 “ 共 利 益 公 公
问题。
没 有 发 言 权 和决 策 权 ,因 此 农 民的 利 益 诉 求 往 往 被
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
失土农民的现状与生存发展在当代中国,失土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失土农民因失去了自己的耕地而失去了生计来源,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城市中去寻找生计。
他们的生存情况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发展形势下,社会对失地农民的关注越来越高,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简要介绍失地农民的现状及其生存发展。
一、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通常是指因土地被征收、流转等原因而失去耕地,生计来源受到影响的农民。
失地农民的数量在近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失地现象越来越普遍。
而失地农民面临的现状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生计来源严重受损。
农民原来的土地被征收或流转后,他们失去了耕地,也就失去了收入来源。
在城市地区,虽然他们可以去从事一些简单的劳动工作,但是相对于市民的就业机会,他们的待遇与收入还是显得相对较低。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失地农民往往缺乏稳定的社会保障体系,而在他们已经老了或生病的情况下,就会面临缺乏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的问题。
三是在城市中的生存环境非常艰难。
由于生活的困难,失地农民往往不得已而为之,背井离乡前往城市中寻找生计。
可是,他们来到城市中后,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如雇主的剥削、社会歧视、租住房屋困难等,让他们生活在极度的艰难中。
二、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面对以上所述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与社会应该给予合理的援助与引导,让失地农民重新树立起信心,也更易于在城市中立足。
一是建立稳定的就业机会。
政府应该建立一个长效的、稳定的就业机会,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大对他们的创业扶持力度,使得失地农民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生计。
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给失地农民提供更为完善的医疗保障、养老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
三是提高社会对失地农民的认知。
社会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对失地农民的关注度与关心程度,让公众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他们的困境与困苦。
总之,失地农民目前的困境是有目共睹的,不仅需要政府的合理政策扶助,也需要社会伸出援手的帮助。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二、 失地农 民的就 业和 收入 状况
被调 查 的 2 8户 总计 1 1 2 8人 , 中学 龄 前 儿 童 和在 校 学 生 3 2人 , 农 户 1的人 员 4 2 其 4 非 7 I 9人 , 年龄 大 于 6 0 岁 的有 8 , 3位 即劳动 力有 74人 。20 底 , 4 06年 实现 就业 的有 4 5人 , 业率 为 5 . 1 就 58 %。从 表 1 以看 出 , 民务 可 农 农所 占据 的 比例仍 然高 达 4 .%, 次是打 零 工 的 , 是 目前农 民实现 快 速就 业 , 42 其 这 增加 收 入 的主 要途 径 ; 少数 农 民 自谋职 业成 为合 同 丁或从 事 商业 活 动 ; 有 一部 分农 民从事 出租车 、 还 厨师 、 发师 、 销员 等服 务性 职业 。 理 推
! 三 农 问 题 研 究 i
城 市 化 进 程 中失 地 农 民 问题 研 究
石 晓 华
( 南科 技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 ) 河 河 5( 3 0
【 摘 要 】 中国城市 化的加速 为周边农村 发展带来 了革命性 的变革 , 这些农 民的生活方 式 、 收入来源都 因失去土
农 民问题提 出合 理化 建议 。 新 乡市 作为 河南省 一个 中等 城 市 , 济发 展水平 较 好 。 其是 2 0 经 尤 0 3年 1 2月 2 5日, 国务 院批准 ( 圈函[03 201
14 ) 3 号 将市周边六个乡镇划归城 区。三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 这些 乡镇的耕地面积快速减少, 失地农民群体不 断加大 , 种失 地引 发的农 民问题 凸现 。 各 显然新 乡市失地 农 民 问题 具 有代表 性 , 能够 反 映失地 农 民 的基 本情 况 。 此次调 查涉 及农 户基 本情 况 、 地情 况 、 耕 土地 占用情 况 , 以及 家庭 经 济状 况 、 业情 况 、 就 社会 福利 待遇 等 内容 。 通 过对 2 6份 问卷 中设 置 的监控 点进 行逻 辑判 断 , 4 获得有 效 问卷 2 8份 。 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失。 伴随着我 国城镇化进 程和城市的外延性 拓展 . 失地农民越
来 越 多 . 本 来 就 十分 突 出 的人 地 矛 盾 变 得 更 加 尖 锐 , 种 利 使 各 益 矛 盾 逐 步 凸现 。 年 来 。 近 因拆 迁补 偿 以及 占地 补 偿 问 题 而 引 发 的上 访 或 暴 力 事 件 频 频 见诸 于 报 端 和 网络 媒 体 . 由于 农 地 非 农 化 与农 民非 农 化 不 同 步 。 致 了 “ 无 ” 无 地 、 业 、 社 导 三 ( 无 无 会 保 障 ) 民 增 多 . 是 是 “ 农 ” 题 的 一 个 突 出 表 现 。尤 其 农 这 三 问 是 农 民 占地 补偿 费 问题 、 中期 的就 业 问 题 以 及远 期 的 “ 有 所 老 养 ” “ 有 所 医 ” 问 题 都没 有 相 应 的 配 套 政 策 措 施 保 障 . 和 病 等 使 矛 盾 更 加 突 出。 因 此 . 何保 护 失 地 农 民的 权 益 。 如 怎样 保 证 失
F b2 o e .o 9
V0 . . 1 No2 6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阮 志 刚
( 海 民族 学 院 行 政 管 理 , 海 西 宁 8 00 ) 青 青 10 7
摘 要 : 随着我 国城 市化进 程的加快 , 来雒 多的农村人 口变成 了城市人 口。 越 导致数 以千万计的农民失去 了 自
己的 土 地 , 些地 方 农 民 的利 益 没 有 得 到 很 好 的 保 障 , 处 于新 的 生存 环 境 的 农 民 面 临 着被 “ 缘 化 ’ 一 使 边 ’ 的危 险 。 失地 农 民 问题 是 我 国城 市化 进 程 中 出现 的新 问题 ,是 一 个 事 关我 国城 市化 能 否 实现 可 持 续 发展 和整 个社 会 改 革 发 展 稳 定 的 大 问 题 。 为此 , 农 村 征 地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和 失地 农 民所 面临 的 困境 。 出相 应 的 对 策 与 建议 。 就 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现状分析肖海霞摘 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但在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征地不合理、补偿费用低等农民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护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中失地农民呈快速增长的趋势,并指出就业是城市化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
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就业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43-1027/F(2008)3-251-02作 者:陕西理工学院经济贸易系讲师;陕西,汉中,723000一、我国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国际经验显示:城市化发展呈横s型轨迹运行,即城市化水平在30%-70%之间是一个国家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此后,城市化增速出现拐点,曲线向下平滑延伸,这是世界业己完成工业化的国家所证明了的“国际曲线”。
发达国家到上世纪70年代基本都实现了70%城市化率,英国更是达到了89%。
但是在70年代以来的30年里,英国的城市化率一直在89%-92%之间徘徊,法国在72%-75%之间徘徊.美日两国虽然呈平稳上升趋势,但是上升幅度极其缓慢,美国仅上升了3个百分点,日本也只上升近10个百分点。
中国城市化水平从19.4%提高到29%花了整整15年时间,而从36.2.%提高到43.9%只花了短短6年,见表1。
表1 中国城市化进程年份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城市化率%1719.423.226.42936.237.739.140.541.84343.9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征地农民生活状况报告》和《中国人口信息网》 早在2002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有关专家就指出,未来5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从现在的36%提高到76%以上,城市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达到95%以上。
届时,三农问题、贫富差距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将得到缓解。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最终生活安置问题的思考
金对于 失地农 民的生活保障 。尤其 是对于长期的 生活 保障 ,
效果如何 呢?我国传统 上对于失地农 民的征地补偿是以货币 补偿方式为主 。辽 宁省的征地补偿标准为耕地每亩年 值标
准为 l∞ 元 ~0 元。 O 2∞ 虽然各地 都根据新 的土地管理法相应
北地 区以城市化水平发展 比较快的辽宁省沈阳市为例 选择
水基金 琐目 ; 阳市社会科学基金( Y 。 58 1 沈 S 2普资讯
t 城市化与z业化l
货币安置制度是不利于 失地 农民的最终生活保障的。这是因 为, 一方 面享受此 类政策 的家庭 , 且发生成 员患有重 大疾 一 病或经济补 偿金 使用不 当 , 他们的生活保 障问题很快就 会凸 现 ; 一方面 , 限的经济补 偿金 只能帮助 失地农户维 持一 另 有 段 时间的基本生活( 常是 5到 7年 时间 )若政府就 业促进 通 ,
份, 回收 2 0份 , 0 回收率 10 6其 中有效问卷 13份 , 09; 8 有效率 95 6 19 。问卷针对 农民失地 后的就业安 置与生活来源状况共 设计了 3 个问题 。 O 调查结果整理统计后如表 1 2表 3 、 、 所示。 表
其基本生活的。在相关的调查中发现, 失地农户的失地补偿
了沈 阳市于洪 区的 l 0个街 道 l 村 ( 0个 居委会 )0 20户农 民 ( 居民 ) 为社会调查样本 户 , 调查 了失地农民生活保障的两个 主要方面 ,即就业安 置与生活来源 。调 查中共发 放问卷 20 0
地调高了补偿标准 , 然而 每名失地农 民补偿平均也 只有 2万 元。 2万元对于 一名失地农 民漫长的一生来说 , 是不可 能维持
挑战 。他们大多为大 中城市 近郊农 民, 对国家法律 、 政策 , 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市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与思考鲁森林刘中印于殿武张杨方孙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淮北235000)城市化是我们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的农村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集体土地被大规模征用,催生了一个新的社会群体——失地农民。
计划经济时代的“招工安置”,随着市场经济用工方式的变化已经失去了原有意义。
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为了了解淮北市城区周边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现状和他们的希望要求以及征地与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淮北市失地农民的出路,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全市城乡的和谐稳定,我们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组织了一支暑期社会实践调查小分队,于2007年7月11日至9月6日,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对淮北市丁楼、二里庄、三里庄、北关、张集、房八庄等13个村100户失地农民进行了抽样调查。
一、淮北市失地农民生存的基本情况1.大部分土地都被征用,农民不明确土地被征用的原因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淮北市的张集、五里郢子、房八庄等一些村庄的土地被完全征用,征用土地面积达1500余亩;北关村、丁楼、二里庄、三里庄等村庄的土地被征用4000多亩,占这些村庄土地的70%。
其中北关村原有560亩蔬菜基地全部被征用。
丁楼原有大约3000多亩耕地,近几年绝大部分被政府征用,剩下的只有不足500亩,丁楼大约有3000多农民,人均占地面积0.17亩。
据调查统计:被征用的土地6000余亩,6%的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8%的土地被用作房地产开发,84%的土地至今还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见图一)。
调查中还发现,20%的农民不明确政府征用他们的土地作何用途。
近几年大部分农民都不知道政府或企业为何征用他们的土地,模糊的回答“可能是商业用地”。
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在被征用的5040多亩土地中,有84%的土地虽然被征用了几年,但是至今没见开发,变成了片片荒地。
当农民偷着在荒地上再次开荒务农时,换来的不是收获,而是在刚开完荒、播下种的土地上一堆堆发散着腐烂臭味的垃圾。
注: 本文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团委2008年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主要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1.鲁森林(1989--),男,安徽阜阳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系2007级建筑装饰设计专业学生;2.刘中印(1987--),男,安徽宿州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2007级高级护理专业学生;3.方翔(1986--),男,安徽淮南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007级机电专业学生;4.于殿武(1987--),男,安徽砀山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2007级数控专业学生;5.张杨(1987--),男,安徽合肥人,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系2007级道路桥梁专业学生。
指导教师:王志蔚徐娟娟图一2.补偿金标准不一且常常不到位,农民普遍不满意近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淮北市在征地中实行了不同用途、不同地区、不同补偿标准的政策,补偿的差异很大。
不同用途征地补偿标准不一,形成了同一地区低价征地与高价征地并存的现象。
镇与镇、开发区与非开发区之间的安置补偿政策也不相同。
在被调查的10余个村庄中,补偿标准有49000/亩、18000/亩、13800/亩、19800/亩、8000/亩、40000/亩等若干种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参差不齐,地区差别很大,造成同样是失地农民,得到的补偿却不一样。
这不仅增加了征地拆迁工作的难度,还诱发了农民的上访。
不仅如此,部分镇村的补偿安置不到位,截留挪用征地补偿费用、乡镇用地不足额补偿等问题还时有发生。
补偿标准的不一致和不到位,导致农民常常有抵触情绪。
以张集村为例,1993年征地时政府承诺每亩地给予8000元的补偿,可是到现在每亩地农民却只拿到了4000元的补偿金(见图二)。
调查表明:100%的农民对政府征地的补偿金数额不满。
他们普遍反映政府给予的补偿金太少,不足以保障他们以后的生活。
图二3. 失地农民基本没有社会保障据调查,淮北市目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征地补偿资金很少用于农民投保。
淮北市目前大约有30万失地农民,农转非人口约20万,能够享受人均95 月低保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
在征地补偿费中,留给镇村集体的比例偏高,失地农民安置费比例偏低,因此,用于为农民投保的则更低。
当问到:“政府为失地农民提供了哪些保障?”有90%以上的农民表示政府没有给予自己什么保障,甚至他们不知道有哪些保障,所知道的概念无非是城镇下工职工所享受的“低保”,所以就更不用说什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了。
(见图三)图三4. 失地农民几乎没有得到就业培训调查显示,就业前,90%的农民表示没有参加过由村里、乡镇组织的关于农民自身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外出务工知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各种培训(见图四)。
主动接受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仅有10%左右的少数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年轻人。
图四5.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从调查的情况看,淮北市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以下五种:农转非时政府安置。
一是村办企业招工。
城郊村利用征地补偿款办起各种企业,招用村民就业,解决了一部分失地农民就业;二是征地企业安置。
征地企业就地招用劳动力,失地农民就近到征地企业从业;三是个人自谋职业。
有的利用本村地理位置和自身技能、自有资金、自有房屋等地域和个人条件搞起个体、私营生产,有的跨村、跨镇、跨区经商,有的托亲访友进城务工,有的走劳务输出的路子,出市、出省打工;四是村集体安置。
有条件的村设立劳务组织如土建队、运输装卸队等,开发公益性岗位如负责村区环卫、绿化、保安等,安置村民(见图五)。
令人欣慰的是,调查中了解到,淮北市失地后找到工作的农民占调查人数的90%。
已经就业的失地农民分布在工厂的占18%,在饭店的占13%,在建筑工地的占55%,自己创业的占4%,其他占17%。
图五5.土地被征用前后的生存状况对比调查表明:59%的失地农户的收入水平下降。
在接受调查的100户农户中,耕地被占用前的年人均纯收入为2139.3元,耕地被占用后的年人均纯收入2128.6元,减少10.7元,下降0.5%。
其中,年人均纯收入持平和增加的分别有35户和6户,分别占调查总户数的35%和6%,下降的59户,占调查总户数的59%。
进一步分析表明,生活没有太大影响的农户,其本身的收入来源中,绝大部分来源于非农收入,企事业单位工资、外出打工、家庭开店办厂等收入已经占整个家庭收入的绝大部分比例,再加上已拿到土地补偿费,眼前手头相对有了较多的可支配收入;而生活水平略有下降的农户,主要是原有的家庭收入即来自土地经营,土地被征用后,收入来源减少。
与此同时,耕地被占用前的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296.2元,而耕地被占用后的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356.3元,增加60.1元,增长4.64%。
主要由于失地后,一部分农户搬进楼房,取暖费、电费、水费、物业费、饮食费等支出增加,导致生活消费支出增大。
(见图六)图六二、淮北市政府与失地农民: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分析一方面是城市化的推进和现代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征用大片的土地,推进失地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社会,适应城市生活;一方面是因为拆迁安置、土地补偿、权益保护、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达不到农民的期望值而引起不满。
其中存在的问题值得研究分析。
从淮北市政府方面看:调查中,在问到“遇到困难需要帮助一般会去找谁”时,约有一半的人会去找邻居或亲戚朋友帮忙,也有近一半的的人会找社区或政府。
在问到“你认为解决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是什么”时,约50%的人认为应该由用地单位安排,约30%的人认为要通过村里发展二、三产业部分安置,而认为自己通过市场寻找就业机会的约占20%。
这表明,失地农民对政府有着很高的期望,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
但政府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没有很好地回应这种期望:一是相关政策存在不合理的因素,造成失地农民内部的差别,导致失地农民的不满。
如社会保障政策方面,由于不同时期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不同,以前的政策待遇一般低于新近的待遇,采取“老人”老政策、“新人”新政策的措施,新旧政策之间没有很好地衔接,结果导致土地先被征用的农民感到待遇不公平,对社会保障政策的不满。
二是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已经陆续制定了相关政策来缓解失地农民问题,但政府在进行制度设计和制定政策时,大都以“低起点、低标准”作为保障水平定位的原则,其所参照的标准是明显低于城市居民的,尽管这种做法有一定道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说明,失地农民仍然被当作农民看待。
三是农转非社区没有真正从农村社区管理过渡到城市社区管理。
在大多数农转非社区中,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缺位,资金落实无保障,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城郊失地农民没有充分享受到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成果。
这种因失地农民对政府、组织的依赖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反差,导致了失地农民在制度认同上的失衡。
之外,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逐步融入城市化进程中,淮北市基层政府对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重视不够,不仅没有培训计划,而且缺少专项培训资金。
从失地农民自身的情况看:1.失地农民就业观念落后。
不少失地农民转型意识差,“等、靠、要”思想严重,择业期望值较高,往往“高不成、低不就”。
有些甚至认为现在自己没了地,政府就应该给自己找个工作。
不少人恋家情结较重,吃苦精神较差,不愿到离家较远的地方工作。
2.失地农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造成就业难。
淮北市失地农民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偏多。
在被调查者中,具有高中文化的约占47%,具有初中文化的约占38%,具有小学及文化及文盲者约占15%。
文化素质偏低,又无一技之长,导致不少人就业困难。
3.失地农民中的“弱势群体”就业尤为困难。
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加上年龄偏大、体力不支,没有一技之长等原因,大多数50岁左右的失地农民很难就业,一旦土地补偿款用完,生活将失去保障。
三、淮北市城市化进程中促进失地农民生存发展的几点建议1.完善征地安置补偿政策,依法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规范征地行为,提高补偿标准是失地农民对政府在征地过程中的最大期望。
当前失地农民对征地不满,主要矛盾集中表现在失地农民实际得到补偿过低。
现有的征地补偿标准是按土地的农产品总产值来计算的,没有考虑到土地存在其他价值的事实,结果造成补偿标准偏低。
因此,在坚持依法行政的前提下,需引入市场机制对土地补偿进行评估,确定土地补偿新标准。
对失地农民的社会成本补偿应以土地换发展、以土地换保障、以土地换身份,让失地农民在城市生活中拥有生产发展成本、生活保障成本和市民化成本。
同时加大执法的力度,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全程监督,公开透明,确保失地补偿金按时、足额发放到失地农民手中。
2.发展地方经济,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最终途径是加快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