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2、运动和发展(教案)

合集下载

辩证法复习(二)发展

辩证法复习(二)发展
辩证法复习(二、运动和发展)
运动和发展 一、考点提示: 考点提示: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 、
3、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4、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
联系---构成运动 引起变化 联系 构成运动---引起变化 推动事物发展 构成运动 引起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运动的定义--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运动的定义 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三、实战演练
• 告别单一GDP指标,北京定位新的科学发展观:GGDP(绿色 告别单一 指标,北京定位新的科学发展观: 绿色GDP),即 , 指标 绿色 全面均衡地发展,就是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全面均衡地发展,就是指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回答 1—2题 题 • 1、科学发展观从哲学上强调了 、 • A.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A.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 事物之间都是相互影响、 B.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 B.事物之间是相互依存 的对立统一关系 • C.要坚持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D.经济效益要与环境 C.要坚持联系 发展、 要坚持联系、 D.经济效益要与环境 效益、 效益、社会效益相结合
(4)新事物和旧事物:
①判断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判断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②二者关系:新事物是从旧事物发展 而来的, 而来的,新事物是否定了旧事物而产 生的, 生的,但这种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 定 , 又叫辩证的否定( 区别于全盘否 又叫辩证的否定 ( 定和全盘肯定) 定和全盘肯定)。
C
• 3.胡锦涛指出:“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 .胡锦涛指出: 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 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 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 解放出来, 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这段话主要体现了 • A.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 • 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 C.与时俱进的发展现 . C • D.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新人教版高一必修4政治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观点:世界是永恒发展的2、表现:(1)自然界是发展的。

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

自然界的发展是由物质世界的相互联系引起的。

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人类社会是发展的。

社会形态的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3)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每个人的认识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各种事物的认识也都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认识没有终点,科学没有顶峰。

(4)总之,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二).发展的实质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意义:如果没有发展,就不会有缤纷秀丽的自然界,就不会有生生不息的人类社会,也不会有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

【知识理解】1.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关系2.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在把握“发展实质”知识点时,应抓住“实质”“前进和上升”“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等关键词去理解发展的实质。

2)发展是运动、变化,但运动、变化不一定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和上升的运动和变化。

运动分前进的、上升的及下降的、倒退的的两类,不可混淆。

【判断】1.发展是运动和变化,所以,运动、变化也是发展()提示:看知识理解第一题。

2.一切事物都是处在运动、变化、发展之中的()正确3.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正确【构建知识体系】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64-65页)(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_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

自然辩证法  第二章_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

第二章自然界的演化与发展(2008年11月5日)自然界不仅是存在着,而且是生成着并消逝着,也就是说,“存在和演化并非都是彼此对立的,它们表达出现实的两个有关方面。

”①现代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不仅深刻地揭示了作为存在自然界的物质性、系统性和层次性,而且揭示了作为演化自然界的过程性、方向性和自组织性。

为了全面理解自然界的辩证法,需要在把握其存在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它的演化发展问题(下面我们先来区分六个概念)。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由此可知,联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前提,正因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相互联系、互相作用之中,所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根本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的变化和过程的哲学范畴。

从简单的位置变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活动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2、变化——是指事物在位置上、形态上或性质上发生了新的状况。

所以,恩格斯说:“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②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运动是一般的变化,变化是具体的运动。

它们是同一系列的范畴,具有基本相同的含义。

3、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也不是指事物单纯的数量变化,更不是指事物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低序到高序的前进上升运动,是标志物质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

“演化”和“进化”同源于英文“evolution”,有“发展”、“展开”之意。

但实际上,二者是有区别的。

4、演化——是一种具有不可逆性的运动形态,而进化则是一种具有特定方向的演化。

5、进化——是指事物的上升的、从无序到有序、从低序到高序的不可逆过程或复杂性和多样性的增长。

它是开放系统通过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及子系统或要素之间的协同作用,经过渐变或突变而发生在远离平衡态下的复杂化和有序化的过程。

自然辩证法概论_2

自然辩证法概论_2

1.自然辩证法是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理论与方法为指导, 根据社会历史条件, 结合时代的任务, 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进行考察的研究领域。

2、怎样理解自然辩证法的学科性质?自然观的角度回答: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 它的产生与发展同哲学, 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

自然辩证法乃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与此相适应, 自然辩证法的体系和主要内容是: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科学技术与社会。

3.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它从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渗透, 视野广阔, 富有启发性, 因而自然辩证法课程是培养有深厚理论基础, 有战略眼光, 具备文理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的必修课。

*4.理解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同等地位?*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哲学的价值?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1.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是总的认识、观点, 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2.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是马克思主义对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看法和观点。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1.自然界是物质的2.运动在质上和量上都是不灭的3.意识思维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4.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形式5.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 矛盾推动自然界运动发展6.人类和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7.实践导致自然界分化为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4.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特点: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自然史与人类史的统一3.天然自然与人化自然的统一 4.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5.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是: 哥白尼革命6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 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外因论)2.试图把一切运动都还原为机械运动(还原论)3.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和位置, 不能改变质量, 机械论者据此把一切变化归结为位置变化, 否认质变4.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 , 空间和时间成了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5.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表示机械因果性公式, 据此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结果6.机械论者据此力图机械的分解自然界, 把自然界还原为物质实体的集合, 把物质实体还原为基本粒子的集合7.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确定的自然科学基础: 1.天文学方面: 康德-拉普拉斯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2.地理学: 地质渐变论, 自然科学对机械自然观打开的第二个突.口3.物理学: 迈尔, 焦耳, 亥尔姆霍茨发现能量守恒定律4.化学: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维勒合成尿素5.生物学: 细胞学说, 生物.化论.电磁场理论8.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重大意义:1.实现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2.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3.为科.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理论前提4.为自然科学和人类科学的结合提供了前提9.如何理解人与自然的对象关系是能动性与受动型的统一: 1)人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是受自然制约的, 是不能超越自然限度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讲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讲 事物的联系与发展

•牛顿是近代最负盛名 的自然科学家,但是 由于受到了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影 响,他也难以解释事 物发展的动力究竟为 何,只是说上帝给了 世界“第一推动”。
• (2)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真正动力。
• 2.矛盾的定义 • 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规律。 矛盾的统一属性称之为同一性;矛盾的对立属性 称之为斗争性。
(二)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 1.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事 物的相互作用则必然导致食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
• 2.发展 •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 和旧事物的灭亡。
• (1)新事物: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 西。
• (2)旧事物: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 偶然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定如此的趋势, 是由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引起的。
• 方法论:善于在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事物发 展的机遇。
• 现实是已经产生出来的,有内在根据的,合乎 必然性的存在,标志着事物的现状。
• 可能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尚未实现的潜在的东 西,预测者事物发展的前途。
• 方法论:立足现实、展望未来,把握事物发展 的各种可能
•例证2:晏子使楚
• 晏子被派遣到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 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 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 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 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 晏子到了,楚王赏赐晏子喝酒。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从楚王面前走过。楚王说:“绑着 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 窃罪。”楚王瞟着晏子说:“齐国人都善于偷窃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这样的事,橘子长在 淮河以南结出的果实就是橘,长在淮河以北就是酸枳, (橘和枳)它们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果实味道却完全 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 齐国不偷盗,来到楚国就偷盗,难道楚国的水土会使人 民善盗吗?”——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转化。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讲解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发展的趋势、方向、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_________。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_______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对未来充满________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___,勇敢地接受________与________,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量变是指______和______,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通常人们生活中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

2、质变是_______,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_______的、_______的变化。

3、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____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___,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到达_______、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_______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参考答案:(一)1、光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2、曲折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3、信心思想准备困难挫折考验(二)1、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统一相持平衡静止2、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根本显著3、一点一滴量的积累一定程度性质【要点精析】要点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忆目标发展的实质、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定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辩证关系;理解目标发展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事物发展的形式;运用目标根据所学知识,结合相关原理,分析说明自然界、人类社会是无限发展的。

了解唯物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根据有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

结合古人有关的名言警句,组织学生讨论生活和学习中的具体问题,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对于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要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心态,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精神,让学生切实认识到,做何事情都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既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还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促进质变,才有可能抵达成功的岸。

使学生认同并自觉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重点难点:发展的实质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导入新课】客观事物不仅处于普遍联系中,而且处于变化发展中。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总的特征。

【讲授新课】一、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即从机械运动到物理运动、化学运动,再到生物运动。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教案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的基本形式(3)事物发展的道路◇理解:(1)发展的实质,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2)联系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分析:(1)联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发展的几种形式(2)结合现实问题,分析说明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2、能力目标(1)运用基本观点、基本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2)比较辨别易错易混点的能力(3)综合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演绎、归纳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4)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体系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正确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前进性、曲折性,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2)促进新事物成长壮大(3)深刻理解“勿以善小而不为”,要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二、【重点、难点】:1、发展的实质;2、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3、准确地理解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三、【整体感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明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

四、【方法点津】:(1)发展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要从三个层次分析,即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全面把握发展。

(2)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结合历史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具体事例,分析说明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五、【课文导语】: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也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又一个总特征。

把握发展的实质,了解发展的普遍性,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形式,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案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和理解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认识的本质是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及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理解和掌握认识过程的辨证运动机制及其发展规律。

3.树立客观真理的观点,弄清真理和谬误的本质区别,领会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统一,掌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

教学重点: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教学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授课时间:6课时教学方法:(1)理论讲述。

(2)多媒体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广泛运用视频影像、图像,主要是运用与马克思、恩格斯生平相关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产生与发展的历程。

(3)案例分析:案例与理论讲授结合,提高理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丰富性。

(4)启发式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提问、讨论、演讲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马克思主义;(5)师生互动:通过教师理论讲授与学生的互动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在互动中教师讲出深度、新意。

(6)实践教学:辩论赛。

教学内容:第一节认识与实践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

实际上,诸如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怎样证明我们思维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等问题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且思想家们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野。

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人的认识发展的历史、认识的要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在上述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一)科学实践观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进入到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自然辩证法》教案第2讲

《自然辩证法》教案第2讲

《自然辩证法概论》教案第2讲绪论科学、技术、工程的一般特点主要内容一、科学、技术、工程的含义与特征二、科学、技术、工程的联系与区别三、现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第一节、科学、技术、工程的含义与特征1.科学1)科学的含义从词源来看,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语(scientia,学或知),即“学问”或“知识”的意思。

从表现来看,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是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变化的。

关于科学的定义存在着种种观点:(1)把科学看作系统化的知识的观点。

(2)把科学看作是探索活动和工具的观点。

(3)把科学看作是信念和约定的观点。

从实质来看,“科学”表示两种互相联系的含义:(1)是研究和探索活动,作为一种人类行为和社会活动,它表现为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即系统化的知识;(2)是研究和探索结果,作为人类认识最完美的成果,是对现实世界给出正确反映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表现为概念的和精神的现象,即理论化的知识。

综上所述,科学的含义已从单纯的对知识及知识体系的理解,逐步有了丰富的内涵。

科学作为一个历史性的范畴,也只能采取阐明性的叙述,从历史的进程中来把握。

科学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思维科学,狭义的科学特指自然科学。

2)科学的基本特征从上述概念可以引申出科学的几个个基本特征:(1)科学的解释性和预见性科学不是事实的简单堆积,而是揭示事实背后的本质和规律,是有组织的知识体系,能够提供对事实的解释和预见。

(科学与常识的区别)(2)科学的精确性科学的精确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任何科学定律或原理都只能在特定条件下、有限的范围内成立。

同时,科学的应用也有边界(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只适用于封闭系统);其次,科学结论的表述也必须系统、严格、精确、明晰,科学不接受任何模棱两可的、有歧义的陈述。

(3)科学的可检验性(常识、巫术、宗教、伪科学的区别)(4)科学的可错性或可变性允许科学出错是科学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

知识讲解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知识讲解_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考点解读】考点提示1、发展的趋势、方向、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知识经纬【知识清单】(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_________。

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_______的。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

因此,对未来充满_________,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成长;又要做好充分的_________________,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__________,勇敢地接受________与________,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1、量变是指______和______,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通常人们生活中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都是事物在量变过程中所呈现的状态。

2、质变是_______,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_______的、_______的变化。

3、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____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___,为实现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到达_______、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_______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参考答案:(一)1、光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远大前途2、曲折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3、信心思想准备困难挫折考验(二)1、事物数量的增减场所的变更统一相持平衡静止2、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根本显著3、一点一滴量的积累一定程度性质【要点精析】要点一: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高清课堂: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 人教版

高中政治 哲学常识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 人教版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方面,通过教学,要求学生理解运动、静止的含义;能运用五种基本运动的具体事例,理解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在懂得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的基础上能理解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能理解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并懂得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了解事物的联系与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识别在物质运动关系中的两种错误,即主观唯心主义离开物质谈运动与行而上学只承认物质而否认运动的错误观点。

能力方面,通过教学,培养学生从五种运动形式的具体实例中,归纳出一般哲学观点的概括能力;在分析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的关系时,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通过运动和静止辨证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在区别和联系中思考问题的辨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动观。

教学重点: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教学方法:提问法;归纳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通过前面学习,我们知道,物质世界是在普遍联系中存在着。

那么,再进一步看,物质世界的存在是静止不动还是运动变化哪?(多媒体播放视频片段:地震海啸;高山流水;春夏秋冬,春华秋实;海陆变迁;河流奔腾。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无不感到一切事物就象川流不息的河流,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唯物辩证法的第二个总特征: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新课教学)一运动是事物的根本属性(板书)1、事物的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板书)提问:世界上的事物为什么都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请同学们回忆“联系”的哲学概念。

引导学生归纳:①由于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关系,构成了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其中,事物的内部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事物运动的内部动因;事物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构成事物运动的外部动因。

这样,内因和外因彼此结合,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

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教案在高中政治的教学中,辩证发展观是一个重要而深奥的概念。

它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辩证法的基本内容,还要求能够将其应用到对社会发展的认识之中。

因此,设计一份既严谨又易于学生理解的教案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份高中政治辩证发展观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教师高效地传授这一概念。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辩证发展观的基本内容,理解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发展观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社会现象深入思考的兴趣,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教学内容:1. 辩证发展观的定义及其哲学基础。

2. 事物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规律。

3. 内因与外因在发展中的作用。

4. 否定之否定规律在社会历史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辅以小组讨论和互动式问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什么是发展?”引出发展观的探讨,激发学生的思考。

2. 讲授新知:系统讲解辩证发展观的理论来源和基本内容,强调量变质变规律、内外因关系等关键点。

3. 案例分析:选取社会历史中的具体事件,如工业革命、科技进步等,分析其背后的辩证发展规律。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现代社会中的某一现象,如何用辩证发展观来解读。

5. 总结提升:教师点评学生讨论结果,归纳辩证发展观的实践意义。

6.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现代科技发展与辩证发展观之间关系的短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学生对辩证发展观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反思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宜性,不断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上述教案的实施,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辩证发展观的理论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从而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分析能力的高中生。

这种教案的设计,既突出了重点,又保持了公正客观的教学风格,符合资讯信息类文案的写作要求。

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辩证法的发展观课件

导入语: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我们不能用一成不变 的眼光看问题,从哲学上讲,什么是发展呢?
探究一 发展的普遍性
1.自然界是发展的 (1)形式:即从 机械 运动到物理 运动、 化学 运动,再到生物
————
运动。 (2)阶段:从 无机物 到有机物,从无生命物质到 生命物质 , 从生命物质到人的漫长的前进和 上升 过程。 (3)程度:由 低级 到 高级 、由 简单 到 复杂 的运动过程。 (4)原因:是由物质世界的 相互联系 引起的。正是事物之间 的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2)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骐骥一跃, 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学习如春起之苗,不 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 所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一 趾之疾,丧七尺之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防微杜渐;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等等。
5.这个故事对你有何启发? 提示:当我们需要完成一个艰巨的任务时,虽然一个人 的技能、体力等必备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还 能使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则可以使任务的完成变得更 加轻松和愉快。这位马拉松冠军得主正是使用了化整为 零的方法,把马拉松的路程变成了一个个量的积累,变 成了一个个希望的实现,才出色地完成了马拉松赛程, 促成了质变。
1.发展的普遍性 整个世界包含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而无论是 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 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过程。 总之,发展具有普遍性。
2.联系和发展的关系 区别: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 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发展是指新事物的产生, 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联系: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引起事 物的状态和性质的改变,从而构成事物的运动、变化和 发展。事物的联系和发展是统一的。

长沙理工《自然辩证法》教案

长沙理工《自然辩证法》教案

《自然辩证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掌握自然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3. 培养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 自然辩证法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应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自然辩证法的运用。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第二课时: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3. 第三课时: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领域的应用。

4. 第四课时:自然辩证法在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

5. 第五课时:自然辩证法在人文科学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检查学生对自然辩证法概念和应用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2. 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 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具体案例,展示自然辩证法的应用。

2. 联系实际法: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了解自然辩证法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作用。

3. 问题驱动法:提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自然辩证法分析解决。

八、教学安排1. 第六课时: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应用。

2. 第七课时:自然辩证法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作用。

3. 第八课时:自然辩证法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九、教学评价1.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检验对自然辩证法应用的理解。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

第1课时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与素养1.理解辩证思维的含义。

2.区分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思维。

3.了解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历程。

4.认识辩证思维的特征。

情境与问题1.通过了解建设埃及阿斯旺水坝带来的效益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性影响,认识客观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进而意识到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重要性。

2.通过列举“盲人摸象”“荆人袭宋”等传统故事案例,认识形而上学思维的错误。

3.通过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理解辩证思维的整体性特征。

4.通过认识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要求,理解辩证思维的动态性特征。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法、讲述法、交流法,认识用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的必要性。

2.通过讲述法、交流法、案例法,认识辩证思维的特征及其重要作用。

重点1.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认识事物。

2.辩证思维的重要特征和意义。

难点辩证思维对认识事物的重要作用。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马克思和思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后来又提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思考:怎样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灭亡条件的认识?【设计意图: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灭亡条件的论述,体现了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认识社会发展。

】二、主题探究活动主题探究活动(一)辩证思维的含义1.辩证思维的含义多媒体出示下面的材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是“不变”与“变”辩证关系的统一,是坚持根本与不断创新的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从“不变”的立场与原则来看,讲好中国制度故事,首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保中国制度故事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对待当代西方思潮,在意识形态宣传教育中确保中国制度故事的社会主义性质不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哲学常识》辩证法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二)考点名称:运动和发展:一、【考纲规定的考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二、【知识梳理】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1)含义:运动就是指宇宙中一切事物的变化和过程。

(2)基本形式: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

(3)特殊形式:相对静止(4)运动与物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

(5)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6)正确理解“相对静止”①含义: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②情形: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保持不变;事物某一方面的性质在一定时期内基本不变③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注意:离开物质谈运动的观点是的;离开运动谈物质的观点是的。

二者都是错误的。

思考:为什么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因为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从运动和物质的其它属性的关系看,物质除了运看,物质除了运动这一属性以外,还有可知性、永恒性、无限性等许多属性,在物质所具有的一切属性当中,运动属性是关于物质存在的属性,如果没有运动,物质都不存在了,那还谈什么其它属性呢?所以,运动这个属性是物质其他属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2、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运动、变化和发展针对静止的观点来说,是相同的,但它们之间也有明显的区别:发展是指事物是向前的、向上的,符合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发展是运动和变化的运动、变化并不都是发展。

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主要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没有一瞬间的静止。

3、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1)原理: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自然界是变化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变化发展的(2)实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3)新事物和旧事物①含义: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观规律,是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东西。

旧事物:则是指那些同客观规律背道而驰、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②判别新旧事物的标准:正确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错误标准:①简单地以事物出现的时间的先后来判断一个事物是否是新事物。

②以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来判断新旧事物。

③仅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判断新旧事物。

③新旧事物的关系:A、区别:性质不同、前途不同、区分标准不同B、联系:旧事物是新事物的基础、新事物代替旧事物(4)发展是有规律的(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4、方法论;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

(1)培养创新精神的哲学(辩证法)依据: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中,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灭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培养创新精神,树立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培养创新精神的要求: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要站在发展的立场上,促进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的成长和壮大,实现事物的发展;破除思想僵化、守成规和安于现状的旧观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2是;中学生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革新,勇于创新,要拥护和支持改革事业。

(3)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就必须通过分析研究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科学地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站在事物的立场上,与时俱进,积极培养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一切静止的观点,思想僵化、安于现状的观念,都是错误的。

三、【解疑释惑】1、发展的实质⑴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正确把握辨别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⑵弄清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质变、矛盾的关系。

2、事物变化发展的原理及方法论意义(1)原理归纳: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信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2)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静止地看问题。

3四、【热点点击】1、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原因所在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变化和发展的历史,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世界。

正因为如此,我们就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处理问题。

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

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健康安全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

说到底,就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远发展。

2、运用发展的观点,说明实施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历史。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层不变的。

正是由于具体事物的有限的变化和发展,才构成了整个世界的无限发展。

只有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才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3、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完善坚持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坚持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五、【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 C 】1.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是A.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B.物质的客观实在性C.运动D.规律【B 】2.发展的实质是A.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B.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的状态发生变化但性质未发生变化的过程D.事物由不完善到完善,由弱小到强大的过程【 D 】3.判断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的标准,主要看这个事物A.是否是过去没有的新出现的事物B.是否是力量强大的事物C.是否是发展成熟完善的事物D.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D 】4.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离不开事物的联系,主要因为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B.联系就是运动,变化就是发展C.发展也是联系D.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D 】5.爱迪生一生的发明创造很多,他几乎每天忙于实验。

许多人不理解他的行动,有人甚至认为他的实验毫无价值。

一位老太太曾问他:“你天天搞这些玩艺,有什么意义?”爱迪生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爱迪生的话中蕴含的哲理是A.要注意事物前后相继的联系B.科学实验是实践的基本形式之一C.事物总是运动、变化、发展的D.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新事物【 C 】6.在新疆,一种称为膜下滴灌的高效农业节水技术,短短3年间即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各个垦区推广了1 70万亩,创造了农田采用滴灌技术规模的世界第一。

膜下滴灌,顾名思义,是在膜下应用滴灌技术的一种新型灌溉技术,它结合了以色列滴灌技术和国内覆膜技术二者的优点,开创了先进节水技术的成功范例。

上述材料从哲学上表明A.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B.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C.新事物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D.新事物的成长要经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B 】7: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从中国和世界的历史、现状和未来着眼,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和党的任务,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国社会进步和加强党的建设的问题,做到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材料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C.事物的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 A 】8.有人算过,比尔·盖茨每秒钟进账2500美元。

但他并未坐享每秒钟2500美元的进账。

他在42岁的精力旺盛时期,却悄然地“退居二线”,把公司的日常运作交给了他的“亲密战友”负责,自己则专注于未来新软件的开发,因为他清醒地认识到“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 8个月”。

这表明A.不断创新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B.发展需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C.解放思想是办事情取得成功的关键D.财富总是属于头脑清醒的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许多新概念、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它反映了我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事业中,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方方面面不断取得的丰硕成果。

据此回答9~10题。

【 A 】9.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十六大报告中体现了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B.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C.改革开放的精神D.否定一切的精神【 B 】10.上题答案体现的哲理是①物质决定意识②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③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④事物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⑤理论与实践的统一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D.④【 A 】11.如今,农业已不再是农民的专利了,我国许多大城市的城里人都纷纷投入农业,兴起了一股“都市农业”的热潮。

全国不少大城市已建成了一大批融休闲、旅游、科普等诸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都市农业基地。

从哲学上看,这一现象体现了A.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B.认识的真理性只能靠实践来检验C.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不完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观念的变化决定着事物发展的过程【 D 】12.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中写道:“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