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的课堂设计
《马说》教案【8篇】
《马说》教案【8篇】《马说》教案篇一1、课前3分钟演讲2、课前起跑线——字词检测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3、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怀才不遇的感情。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翻译并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一、导入战国时,楚国有一个叫汗明的,到春申君那里毛遂自荐。
他对春申君说:“您听说过千里马吗?有一匹千里马,已过拉车年龄。
有一天,它拉着盐车上太行山,蹄子蹬直,膝盖弯屈,尾巴下垂,皮肤溃烂,汗水四溅,它实在拉不动了。
这时伯乐遇上了它,爱怜地抚摸它,为它哭泣,脱下衣服盖在它身上。
于是,千里马俯身喷气,仰头嘶鸣,声音直冲云霄。
这是为什么呢?就因为它看到伯乐了解自己啊!如今我被困在地方上已经很久了,难道您就不想举荐我,让我像千里马一样,为您仰天嘶鸣吗?”故事中受困的千里马因遇到伯乐而焕发了青春。
现在,我们一块儿来学习韩愈的《马说》,它将告诉我们,伯乐对于千里马是多么的重要!(教师板书课题)二、简介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因官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在文学成就上,同柳宗元齐名,称为”韩柳”。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世盛称其“文起八代之衰”。
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曾任把控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
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
是代古文运动领袖唐,与柳宗元合称韩柳。
诗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
韩愈才华出众,胸怀大志,却不为当时重用,虽业精行成,却难以施展,郁郁不得志。
本文借物说理,托物言志,以千里马的遭遇,讽喻当世不知用人,感叹自身怀才不遇。
三、正音正字祇(zhǐ)骈(pián)尽粟一石(dàn)食(sì)马者其真无马邪(yé)四、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初中语文_八年级下册《马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马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重点)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
(重点)【重难点突破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相信同学们对刘翔应该不陌生,他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的世界冠军而一举成名,成为家喻户晓的名人。
彼时,与冠军共享盛誉的还有一个人,他就是刘翔的启蒙教练——孙海平。
如果说刘翔是一匹千里马,那孙海平教练就是慧眼识马的伯乐。
然而并不是每一匹千里马都能有幸遇到伯乐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近韩愈笔下的千里马,它遭遇了什么呢?二、忆海寻珍取精华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疏通了文意,熟读并试着背诵了课文,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在课下有没有努力。
(指名2同学背诵课文)师及时评价并总结背诵情况。
让同学们拿出学案,自主完成【学习内容】的第一部分,一个小组进行展示,其余小组纠错(进行展示的小组分工明确,如有错误其他小组进行纠错,双倍计分)师进行总结并进行评价。
三、目标导学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重点)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难点)3、树立正确、全面的人才观。
(重点)(生读目标。
师:带着目标,让我们开始新课的学习)四、集思广益探主旨师:古代文学大家们表情达意是很含蓄的,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作者肯定不单是为了谈论马,那么他还有哪些深层的意思想要表达?让我们到课文中探寻答案吧!(幻灯片出示探究问题,师明确要求:先组内交流解决,推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1、找出表现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的句子。
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的命运是怎样的呢?(请用课文原句回答)这说明了什么?明确: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有着重要的决定作用。
《马诗》课堂教学实录
《马诗》课堂教学实录〔指名三位同学背诵古诗,对涌现的不准字音予以订正,并予以鼓舞。
〕师:今日,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唐诗,请大家看老师写诗的名字。
〔板书“马诗”〕齐读课题。
同学们见过马吗?请说说。
〔同学沟通对马的认识〕在古代战场上两军交战时,大将军可都是骑着战马,威猛得很。
今日我们要学的《马诗》就是写古代战马的。
诗的是唐朝的李贺,他可是很了不得,7岁就成了全国出名的诗人,是个神童。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1页。
师:我们先自己读一读这首诗,会认的字就读字,不会认的字先读读音节。
要把诗多读几遍。
〔同学自读古诗,老师巡堂辅导,了解学情,实时个别辅导。
〕师:〔指着一位同学〕黄可欣同学很会学习,他读了几遍诗后,就把生字做上了记号,还把生字多读了几遍,这样就可以把生字记得更牢了。
〔同学圈画生字,自读生字。
〕师:同学们都读得很仔细,我们可不能再在小组里读一读呢?小组长可以把老师发给你的生字卡片拿出来与小组同学一起读一读,考一考。
〔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仔细,现在能不能认识这些生字呢?〔屏幕出示本首诗的生字。
指名一个小组先来齐读生字,再指名一个同学按顺次认读生字,重点指导“燕”“脑”“踏”,再指名一个同学不按顺次认读生字,实时确定同学,并在确定中指导读准字音。
〕师:老师还有一样非常的本事,就是不用看字,只看你们的嘴巴,只要一做生字的口型,老师就能猜出是哪个字。
〔师生玩猜字游戏〕师:我们把生字都读准了,那么把这些生字送回诗句里去,我们能读准他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读诗吧,争取把句子读通顺。
〔同学自读,老师巡堂辅导〕师:我们也可以在小组里一起读一读。
〔小组内一起读〕师:谁可以来大声的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要仔细听,还要评价一下别人读诗。
生1:〔读完了这首诗〕生:李强同学读书声音很大,但是把“月似钩”的“似”字读成了“shi”。
师:王娜同学既会听,又会评。
他表扬了李强同学读书的声音大,但又能发觉他的不足之处,真棒!〔老师用卡片出示了读得不准的“月似钩”三个字,组织全班同学巩固了这三个字的读音。
评价反思的《马》教案总结
评价反思的《马》教案总结教案总结在学生的学习中,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个能够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和修养的课堂教案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评价反思等方面评价反思了一节优秀的《马》教案。
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中,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马的基本情况、习性以及马是人类的战友和忠实伙伴的事实。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知道马是人类的朋友,让他们在以后逐渐形成保护马的思想。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经过了科学的设计。
教案采用了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的教学方法,既强调语言输入,也强调语言输出,兼顾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以卡通动画、图片、视频为例,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听觉的冲击。
同时,教案也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实物展示、师生互动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三、教学手段本节课的教学手段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
教师精心设计了展示材料、互动游戏、思考题目等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方式中吸收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在互动活动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亲密接触,学生能实现动态的体验,更好地理解人与动物之间的友谊。
四、评价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考虑到《马》这个教材相对简单,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官体验,卡通动画、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的运用可以丰富学生的感官体验,同时,通过实物讲解和互动游戏等交互式学习,在师生互动的氛围中交流开放式的知识,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
一些可以改进的方面需要提到。
在本节课中,教师可以在展示内容中突出重点,达到强化记忆的目的。
同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而言之,本节课教案的设计很好地过程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的要求,激发了学生很大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在未来的教学中,希望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多元化的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以不断进步的态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
驾驭马,从小学生开始!——《马》小学科学教案
驾驭马,从小学生开始!——《马》小学科学教案。
马是中国传统的牲畜,被誉为“汉字之兽”,是人类农耕、战争文明的伙伴,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财富之一。
认识与了解马,对培养学生的国家意识、文化自信既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教案中,学生在观察、驾驭马之前,需要了解马的外形特征、口腔结构、呼吸、消化、泌尿、运动等生理特点,同时,还需学习马的生活习性及其分布、饲养管理、驯马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上述知识时,通过模拟情境、拍摄摸索等方式,让学生亲手接触真实的马,感受马与人之间的互动及生命的美妙。
同时还可通过相关视频、图像等资料,让学生了解国内外马文化、马的发展历程、马的重要用途等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对马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入。
在驾驭马方面,学生需要学会驾驭马的基本姿势、方向调整、速度控制等技巧,要求学生紧紧握住缰绳,随着马嘴的动作轻缓推拉缰绳,才能稳定驾驭马匹。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进行针对性指导,提醒学生应注意仪态优美、技术流畅、坐骑舒适等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得到真实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学习《马》小学科学教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了解马的文化意义及其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
可以促进学生在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让学生从小培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和文化自信。
相信,通过教案的学习,将会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马,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马的爱护和保护,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发展。
《马》教案设计
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 者对马的赞美之情,以及马在人
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多种教 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与马相关
的知识和技能。
巩固练习
让学生朗读课文,巩固所学知 识。
布置与马相关的练习题,让学 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与马相关的话题,加深对课文 的理解和认识。
讨论法
总结词:激发思考
详细描述:讨论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参 与《马》的主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案例分析法
总结词:实践应用
详细描述:案例分析法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通过分 析具体的马相关案例,让学生了解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 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的反思
总结词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详细描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传授知识,还注 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通过引 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操作和 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语言
表达和沟通能力。
THANKS
感谢观看
《马》教案设计
汇报人:
2023-12-29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 • 教学过程 • 作业布置 • 教学反思
目录
0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01
掌握与马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文化 背景。
02
理解课文中描述的马的形态、特 征和习性。
能力目标
初中《马》教案
初中《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欣赏描绘动物的语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马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展示马的形象,引导学生关注马的特点。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尝试解释其含义。
(2)学生互相交流生字词的学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概括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文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解释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2)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方式,感受作者对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5.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题。
(2)学生互相批改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四、作业布置1. 抄写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马的短文,可以描述马的特点、生活习性或者与马有关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马》1. 马的特点- 形态优美- 力量强大- 耐力惊人2. 作者情感- 喜爱- 赞美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马的特点和作者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5篇
《马说》省级获奖公开课教学设计篇5知识教学点1、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能够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体会作者的情感。
能力训练点1、反复诵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注意节奏。
2、训练学生分析理解文章,概括中心的能力情感渗透点:背诵课文。
学会推销自己,展示才能,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社会做贡献。
教学过程一、导入。
介绍作者、文体1、以伯乐相马导入。
(幻灯片展示)同学们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吗?(教师简单讲故事)2、作者介绍。
古往今来写马的文章中,以韩愈的《马说》最为著名。
韩愈:字退之……(幻灯片)3、文体介绍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看法,写法灵活,奇巧而言辨,与现代杂文大体相似幻灯片展示二、朗读时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准节奏,读得流畅,读懂情感)1、学生读,找出错误,结合意思简单讲(先展示要注意的字音,给学生两分钟时间按照课下注释注音,点学生读课文,有错误的地方大家喊停,讲解后换人读)祗骈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邪通耶食马者(幻灯片显示注音)2、学生初读,领会课文内容,读出情感。
三、疏通文意学生自己按课下注释尝试翻译,遇到问题就提出来,先看有没有程度较高的同学能帮助解决,若没有,则老师讲解处理完字词后,给两分钟时间重新梳理课文。
然后翻译翻译采用分组翻译,课堂展示的方式,提高课堂实效。
完成后,教师评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课堂检测。
四、链接写作背景,思读品读课文。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分别比喻什么?2、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来寄托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结合文中具体句子进行说明。
明确学生组内讨论课堂展示分享后,教师幻灯片展示。
五、古为今用质疑:“千里马的命运”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吗?请同学们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3、请你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选择一个事物,表达自己的某种感情。
《马说》教案3篇
《马说》教案3篇《马说》教案3篇《马说》教案篇1 《马说》教学教案的设计【教学目的】1、熟读课文,理清思路。
2、理解课文所蕴含的寓意。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好!我来自榕江一所农村初中,很快乐能与同学们共度一段愉快的学习之旅。
虽然乐里到凯里只有100多公里,但假如要骑马来这儿,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咱们今天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关于“马”的文章吧。
请翻开书第174页《马说》。
(大屏幕显示)二、释题及作者简介1、“说”,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跟如今的杂文相似。
课题可简单地理解为“说马”。
(大屏幕显示)2、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散文尤为著名,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他29岁才初登仕途,但为官路上受挫颇多,怀才不遇的思想极为强烈。
(大屏幕显示)三、研读课文1、老师范读(目的是让学生感受语气,初步感知大意。
)2、学生齐读(目是让学生熟悉文句,进一步感知大意。
)3、学生思读,讨论理解⑴ 老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以同桌为小组,结合课文注释读课文理解文意,找出作者在文中提出观点,看哪小组同学完成得又快又准确?(巡视备问)。
(大屏幕显示)明确:作者在课文第一段首先提出论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接着提出自己观点:因“伯乐不常有”,“虽有名马”却“不以千里称也”是不可防止的。
(即“千里马”常被埋没。
)⑵ 老师引语及提问:同学们说说论题中“伯乐”与“千里马”是什么关系?明确:“伯乐”决定着“千里马”的命运, “千里马”依靠“伯乐”生存。
⑶ 老师引语及提问:明白了论题中两者的关系,也找到了作者的观点,同学们继续以同桌为小组读课文第二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明确:作者举例阐述了“千里马”被埋没。
作者认为,“千里马”没能表现出日行千里的才能,原因在于“食马者”不知马,因为他只用对待普通马的方式喂养千里马,千里马因“食不饱,力缺乏”,才能才被埋没。
由此可知,“食马者”平庸浅薄。
一匹出色的马教案设计
一匹出色的马教案设计教学内容:一匹出色的马教学目标:1.了解马科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3.了解马的重要性和人类关系;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马科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3.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1.了解马科动物的特点和分类;2.了解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教学准备:1.PPT课件;2.马的图片及视频材料;3.课堂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马的图片,让学生描述马的特点。
然后引入今天的主题:一匹出色的马。
二、讲解(20分钟)1.马科动物的特点和分类-马科动物是哺乳纲、奇蹄目动物,分为马、驴、骡等品种。
-马科动物身体高大,四肢纤弱,颈长尾短,嘴部有长达25-30厘米的鼻子。
2.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马是草食动物,主要吃草、树叶和豆类等植物。
-马喜欢生活在开阔的草原地带,喜欢奔跑和自由。
3.马的重要性和人类关系-马是人类历史上重要的交通工具,在古代被用于战争、拉车和耕地。
-现代社会,马也被用于运动比赛、休闲活动和治疗宝宝等。
4.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爱护它们,不要伤害它们。
三、小练习(15分钟)1.马的嘴部有多长?A.10-15厘米B.20-25厘米C.25-30厘米2.马是哪类动物?A.食肉动物B.食草动物C.杂食动物3.马科动物的身体特点是什么?A.身体细长,四肢肌肉发达B.身体高大,四肢纤弱C.身体短小,四肢粗壮四、总结(10分钟)通过今天的教学,我们学习了马科动物的特点和分类,了解了马的生活习性和习性,培养了学生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五、作业布置(5分钟)请同学们回家后写一篇文章,说说你对马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马科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动物的爱护和保护意识。
同时,通过小练习的形式,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更多的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马科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马诗》经典教案
《马诗》经典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漠、燕、梭、何、限、度”6个生字,会写“燕、融、锲、塞、碣、璃、谓、鞭、驱、驰”10个生字。
正确读写“融化、锲而不舍、塞外、碣石、玻璃、渭河、谓、基础、鞭策、奔驰”等词语。
2. 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感受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渴望建功立业,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马诗》的课件学生:搜集有关马的诗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 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样的动物?2. 看来大家都很喜欢马,谁能说一说你喜欢马的什么?3. 你们说的都很好,我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马,因为马是骏马、是宝马神骏,它不但有日行千里的非凡气力,更有不怕困难,甘当主人的战斗精神。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赞美宝马的古诗《马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读诗,注意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 同桌互相读诗,纠正字音后练习把诗读流利。
3. 指名读诗,正音。
4. 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感悟意境1. 请你再读读这首诗,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 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为什么?学生交流后,再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 教师小结:寒冷的秋夜,一望无际的大漠上,沙白如雪,燕山新月初上,弯如金钩。
这边塞争战之处,正是良马和英雄大显身手之地;然而,何时战马才能配上金制辔脑,飞奔在清秋的大地上?本诗语言明快,风格健爽。
前两句写景,写适于骏马驰骋的燕山原野的景色;后两句抒情,自比为良马,期望自己受到重用,一展雄才大志。
三、拓展延伸,积累实践1.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马的诗句?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总结: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瑰宝,而唐朝又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曲歌。
课后请同学们再收集一些有关马的古诗,下一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赛诗会,看谁收集的多,看谁背诵的好。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研究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研究。
一、马器材教学实践马有着长久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社会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之一。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马文化,将马文化纳入到器材教学计划中。
同时,马的器材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心理素质。
而且,因为器材的制作和装备比较容易,所以教学成本也不算高。
二、马借助科技进一步发展现在的时代,科技已经越来越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在马文化教育中也有着很多应用。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马文化,并将相关知识更好地传递给他们。
比如,通过将摄像机安装在骑马者头饰上,可以将骑马的实时画面传到电视机上进行观看和分析;通过数字模型制作技术,可以为马的造型提供更好的表现;通过模拟软件,可以让学生体验有马的运动感觉,更好地学习有关知识。
三、将马文化融入社交和文化生活马的相关文化,不仅可以在教育和器材学习中发掘和利用,也可以在社交和文化活动中得到体现。
比如在马术竞技现场举办传统舞蹈和音乐演出,让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也可以了解更多的马文化知识。
另外,还可以在社交聚会上举行有关马文化知识的讲座,增加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四、马文化教育与现代审美体验的融合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的审美体验也在不断变化中。
马文化教育同样需要根据这种趋势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使其与现代审美体验得到更好地融合。
例如,在设计马文化展览时,可以采用现代化的美术手段,使展览既让人们对马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感染力,同时也具备良好的美学价值。
特色鲜明的《马》教案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教学实践、科技手段、社交和文化活动以及现代审美体验与传统技艺的结合,让更多人从中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进一步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马说》公开课教案
《马说》公开课教案一、引言马说是一篇寓言故事,以马的视角讲述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本公开课教案旨在通过故事的讲解和相关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寓言故事的形式和特点;2.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友谊和互相帮助的意义;3.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如善良、友爱、乐于助人等;4.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准备1. 《马说》故事书或资料;2. PPT或其他教学工具;3. 展示用的图片或视频素材;4. 课堂活动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马的视频素材或展示马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马的兴趣,并提问如下:- 你们见过马吗?你们对马了解多少?- 马通常是什么样的动物?有什么特点?2. 故事讲述(1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述《马说》寓言故事,着重强调马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 简要介绍故事背景和情节;- 讲述马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的例子。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你觉得马和其他动物之间的友谊和互助有什么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你们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请分享。
4. 思考问题(5分钟)教师出示PPT上的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 马为什么对其他动物如此友善和乐于助人?- 马的行为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何启示?5. 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其他学生可以提问或发表意见。
6. 讨论与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全班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并总结学生的回答:- 你认为友谊和互助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是重要的?- 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友谊和互助的意识?7. 活动设计(1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反思:-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马和其他动物,再现故事情节。
- 创作续集:学生自由发挥,编写故事的续篇,探讨马和其他动物未来的发展。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七年级语文课堂教案2:运用比喻手法解读《马》。
一、课前导入(5分钟)播放一段视频或音频,展现一座城市的美景,并鼓励学生描述这座城市的美丽之处。
然后将学生的描述结合诗歌中的描写,引出比喻手法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喻的作用。
二、比喻手法的概念讲解(10分钟)通过解析比喻手法的概念和作用,让学生了解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
此外,可通过引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比喻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三、《马》的朗读(5分钟)请学生边听边读《马》,让他们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同时,更加清晰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表达。
四、比喻分析(15分钟)将诗歌中用到的比喻,如“眉毛飞上”、“蹄迹如水”等逐一解析,分析比喻的表现形式、隐喻的意义以及在表达中所起到的作用。
此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诗歌中的其他比喻,并一同分析。
五、情感表达(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运用到的比喻所表达的情感,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此外,可让学生就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发挥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
六、练习(15分钟)安排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运用课上所学知识,以其他类似的诗歌或文本为例,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比喻手法,并就文章表达的情感进行评价。
七、总结(5分钟)主持人总结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思考,尤其强调了比喻手法对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传达的重要作用。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八、作业(2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请选取一首自己所喜欢的诗歌或文本,分析其中所使用到的比喻手法,及其所表达的情感。
并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一篇小作文。
本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比喻在语言表达中的作用,加深对诗歌这种文学形式的了解和热爱,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文水平,并通过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思维能力,充实学生的文化生活。
五年级语文上册1马《马诗》课件
五年级语文上册1马《马诗》课件一、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马诗》。
本课是一首古代诗歌,作者是唐朝的李贺。
诗中描绘了一匹神态优美、雄健有力的马,通过对马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英雄豪杰的渴望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理解诗歌的意义。
难点:学习生字词,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马诗》的图片、生字词、翻译等。
2. 课文文本。
3. 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利用PPT课件展示一匹神态优美、雄健有力的马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马的特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4. 翻译诗歌: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翻译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
5. 解析诗歌: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随堂练习:利用PPT课件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即时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歌的《马诗》和作者李贺。
在黑板上画一匹马,旁边标注诗歌中描述马的句子。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朗读并背诵诗歌。
2. 根据诗歌内容,画一幅马的图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歌的学习,学生对古代诗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诗歌,对诗歌的意义有了自己的理解。
但在生字词的学习上,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其他描写马的古诗词,下节课分享,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马诗》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诗歌本身,还应涵盖对唐朝社会背景的了解,诗人李贺的生平介绍,以及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分析。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1
《马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马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马诗》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的一篇古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一首描写马的诗篇。
全诗通过描绘马在草原上的生活,展现出骏马的英姿和风采。
诗歌借物抒怀,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和抱负,反映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和无奈。
二、教学目标1. 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喜爱,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和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和美好情感。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关于马和李贺的资料。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收集关于马和李贺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出示关于马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交流关于马的认识。
2. 教师介绍诗人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质疑课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教师出示古诗,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 教师指名朗读,纠正字音和节奏。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三)细读诗句,体会情感1.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歌所描写的场景和意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小组读、男女生读等让学生体会诗句的情感。
2. 教师出示重点词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和情感。
如“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中的“沙如雪”、“月似钩"等词语的运用,形象地描绘了边疆战场的景色。
又如“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中的“金络脑"、“快走踏清秋”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和壮志豪情。
3.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诗人李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相机点拨。
(四)感悟诗韵,拓展延伸1. 教师播放诗歌朗诵录音或配乐,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沪教版(五四制)美术二上《11 装饰的骏马》教学设计1
沪教版(五四制)美术二上《11 装饰的骏马》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装饰的骏马》是沪教版(五四制)美术二上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装饰艺术,运用彩绘、剪纸、泥塑等手段来创作骏马作品。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绘画、剪纸等基本技法的学习,也有关于骏马文化、历史的介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骏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提高对装饰艺术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剪纸等基本技能,对骏马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发挥创意,进行个性化创作。
同时,学生应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合作意识,学会相互欣赏、借鉴,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骏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2.学习绘画、剪纸等基本技法,创作具有个性的装饰骏马作品。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装饰骏马的形象设计,以及绘画、剪纸等技法的运用。
2.针对重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讨论,示范操作,帮助学生掌握技法。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介绍骏马文化、历史,讲解装饰艺术的基本概念。
2.演示法:展示绘画、剪纸等技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合作学习法:分组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欣赏评价法:学生相互欣赏、评价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绘画、剪纸等工具材料。
3.骏马图片、视频资料。
4.展示台、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骏马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骏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教师简要介绍装饰艺术的基本概念。
2.呈现(10分钟)展示骏马的绘画、剪纸等作品,让学生欣赏、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装饰骏马的基本技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创作中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总结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马说》课堂导入设计
县(市、
学
基本信息区)Fra bibliotek校姓
学
语文
名
科
能力维度 □学情分析 教学设计 学法指导 □学业评价
所属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混合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
微能力点 A5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学环境
教学主题 《马说》
教学对象 八(4)班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
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1.这则故事中的千里马遭遇怎样?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让千
里马“低头”“吐气”、“抬头”“长鸣”?
师:回答得非常好!那么“伯乐”和“千里马”到底是什么关
系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文章,寻找答案。(板书课题:马说。)
理解作者的思想,领会文章的寓意,培养学生努力学习、早日 教学目标 成才的进取精神。
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
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
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
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
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 教学内容
自评等级 □优秀 □合格 □不合格
一、动画导入 1、多媒体播放动漫《伯乐相马》,同时幻灯片展示问题:这则故事 中的千里马遭遇怎样?请你说说是什么原因让千里马“低头”“吐 气”、“抬头”“长鸣”? 虽然这是一个动漫卡通,但是优美的画面和生动的台词词依然牢牢 抓住了学生的心,为学习本文定下了 良好的感情基调。 2、紧接着老师适时的提出问题:那么“伯乐”和“千里马”到底 是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走进韩愈的文章,寻找答案。 3、很自然的过渡到作家作品及解题的环节:《马说》是一篇怎样 的文章?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个案例直观充分的证明了,动漫作为课堂导入环节的独特魅力。 用适宜的动漫导入课堂对营造气氛、激发情感大有裨益。用好的媒 体教学,事半功倍。课堂导入的时候配乐朗读,可以让孩子入情入 境地学习;导入的时候配乐、配图,让孩子欣赏画面,可以引导孩 子身临其境;课堂导入配乐书写,可以让孩子静心学习……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马
语文课堂教案设计:马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有关“马”的文化常识和相关故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动物的情感。
(3)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乐于分享的个性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马”的文化常识。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 互动教学法:采用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马》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生字词卡片4. 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与“马”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马”的了解和印象。
(3)简介课文《马》的作者和相关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讲解与“马”相关的文化常识。
4. 案例分析(1)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实例,理解作者的观点。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5. 课堂练习(1)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写作。
6. 总结与拓展(1)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马”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知识面。
《马》表格式教案
《马》表格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与“马”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2)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动物保护的关注和热爱。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动物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1)与“马”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的掌握。
(2)能够运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对话交流。
2. 难点:(1)如何正确运用“马”相关词汇进行实际交流。
(2)在对话中正确表达自己对马的看法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材料:教材、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有关“马”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
(2)提问:“你们对马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呈现:(1)通过PPT展示与“马”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引导学生跟读,确保正确发音。
3. practice:(1)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对话。
(2)邀请部分学生上台展示,给予评价和反馈。
4. 任务型活动:(1)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关于马的简短介绍。
(2)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学生给予评价。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记忆。
(2)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本节课所学的“马”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2. 结合所学内容,与家人或朋友进行有关“马”的对话。
3. 观察周围的生活环境,思考如何为保护动物和环境做出贡献。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态度和表现,记录学生在对话中的运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抄写词汇的情况,以及对话的完成情况。
3.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成果。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3.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马场或相关的动物保护机构,加深对马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丰富文言知识。
2.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
3.欣赏《惠子相梁》的趣味性,把握比喻的深意。
4.感受“游濠梁”中反映的庄子生活的诗意,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重点:
1.理解“惠子相梁”中的比喻,把握故事的主旨。
2.感知惠子和庄子思想、性格、气质上的差异,理解庄子的志趣。
教学难点: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
2.引导学生鉴赏庄子寓言的艺术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庄子和孔子一样,同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智者。
但庄子与孔子的面貌截然不同,今天让我们走近庄子,感受他的机敏、幽默与诙谐。
二、突破语言关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翻译。
2.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课文泛读。
3.多媒体显示课文参考译文,要求学生与自己的译文对照,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思考译错的原因。
多媒体显示:
1.惠子相梁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
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鹓,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2.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庄子与惠施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庄子说:“看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施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
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
4.教师归纳总结重要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多媒体显示: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惠子相梁
(2)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3)非梧桐不止
(4)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5)于是得腐鼠
(6)鱼出游从容
(7)是鱼之乐也
学生明确:(1)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
(2)国:国都、京城。
(3)止:栖息。
(4)安:疑问代词,怎么。
(5)于是:在这时,与现代汉语中表意不同。
(6)从容:安闲自由;现在多指“在危险面前冷静不慌忙”。
(7)是:这。
三、引读提高:
1.理解两则故事的寓意,过好寓言关。
提问:(1)庄子讲鹓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学生思考,明确:(1)鹓的故事里,鹓比喻志向高洁之士,鸱比喻醉心利禄猜忌君子的小人。
庄子将自己比作鹓,将惠子比作鸱,把功名利禄比作腐鼠,既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和志趣,又极其辛辣地讥讽了惠子。
庄子没有直言痛斥惠子,
而用讲故事的方式绕着弯子骂人,收到既尖锐痛快又余味不尽的效果。
(2)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教师引申:《庄子·秋水》中还有这样的故事:楚王打算让庄子做国相,派人去请他。
庄子却借乌龟的故事表示,他宁愿在荒泽草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庄子》从不干巴巴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幽默机智的寓言故事说理,把哲理和诗情艺术地交融在一起。
2.比较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差异,理解庄子的人生态度,突破思想关。
学生讨论明确:《惠子相梁》中,惠子利欲熏心,薄情寡义,以自己的心思猜度庄子,却不知庄子清高自守,视爵禄如“腐鼠”,避之惟恐不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中,惠子好辩,重分析。
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教师总结:庄子心境旷达,视荣华富贵如敝屣,他有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秋水》一文所宣扬的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贫富、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顺其自然。
庄子鄙视功名富贵,追求快乐自由便是这种思想支配下的心灵选择。
引申:庄子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
多少年来,庄子思想曾给乱世中饱经沧桑的心灵以莫大的安慰,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
3.美点寻踪,欣赏《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
(1)学生涵泳品味文章的美点并交流。
成果展示:
《惠子相梁》这则故事富有趣味。
情节出人意料。
朋友来贺,不喜却疑;搜捕在即,不躲自迎;义愤填膺,泰然相答;委婉相叙,一针见血。
人物形象鲜明。
惠子利欲熏心,庄子清高自守。
比喻巧妙贴切。
巧借鹓故事尖锐地批评了惠子的卑劣。
描摹生动传神。
鸱卫护“腐鼠”,丑态十足,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四、课堂小结:
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特色,形象生动,耐人寻味,如甘醴似琼浆,让人百品不厌。
希望大家课后阅读《庄子·秋水》,全面了解庄子,包括他的人生观、政治观、社会观,探究庄子与孔孟的区别。
五、布置作业: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谈谈你的理解。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的坟墓,回头对跟随他的人说:“楚国郢人捏白垩土,鼻尖上溅到一滴如蝇翼般大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
匠石挥动斧头,呼呼作响,随手劈下去,把那小滴的泥点完全削除,而鼻子没有受到丝毫损伤,郢人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把匠石找来说:‘替我试试看。
’匠石说:‘我以前能削,但是我的对手早已经死了!’自从先生去世,我没有对手了,我没有谈论的对象了!”(《徐无鬼》)
提示:惠子死后,庄子再也找不到可以对谈的人了。
在这短短的寓言中,流露出纯厚真挚之情。
能设出这个妙趣的寓言,来譬喻他和死者的友谊,如此神来之笔,非庄子莫能为之。
2.课外阅读《庄子》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