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合集下载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在1845年春于布鲁塞尔写在他的1844-1847年笔记本中的笔记,笔记上端写着:1.关于费尔巴哈。

恩格斯指出,“这是匆匆写成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根本没有打算付印。

但是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非常宝贵的。

”他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笔记因此而得名。

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内容
1. 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解决哲学问题
2. 批判黑格尔的绝对理念
3. 强调社会现实对于个体思想和感情的影响
4. 认为宗教是对人类的虚假安慰,应该被消灭
5. 提出“病态的自我意识”概念,认为个体应该减少对自我意识的依赖
6. 批判庸俗的实证主义和经验主义,提出“物的本质”概念
7. 强调社会形态的变革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
8. 认为人类需要通过解放劳动来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实现
9. 批判教条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提出“反思辩证法”观念
10. 倡导艺术的自由和独立性
11. 提出“全面人”观念,认为人应该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不是片面追求一种特定的能力。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解释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解释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原文解释费尔巴哈的提纲话题:费尔巴哈的提纲社会实践费尔巴哈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内容讲解一、写作背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在1845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时所写的一份研究提纲。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这篇文章。

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翻检了马克思遗稿,在马克思的笔记本中发现了这一研究提纲,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单行本,《提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提纲》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9 世纪30 — 40年代,西欧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大规模的工人运动不断涌现。

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来指导,当时流行的费尔巴哈哲学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

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科学地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写了这个研究提纲。

二、中心思想《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本观点。

《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彻底批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

《提纲》提出环境的改变和人们活动的一致的基础就是革命的实践,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提纲》还用实践的观点阐明新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的根本宗旨和历史使命就是改造世界。

三、内容讲解《提纲》全文共11条,近1500字,各条在形式上相互独立,但在内容上却彼此关联,构成1个有机整体。

全文可分为3个部分。

(一)《提纲》从总的方面批判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论述了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阐明了新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

(第1 一 2 条)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 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 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 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 正现实的, 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 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 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五 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 的,人类感性的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於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
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费尔巴哈不是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所以他不得不:
(1.)撇开历史的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孤立地观察宗教感情,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 立的-人类个体。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 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 社会化了的人类。
十一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於改变世界。
马克思
1845
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
(2.)所以,他只能把人类的本质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 的,把许多个人纯粹自然地连系起来的共同性。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费尔巴哈(Ludwig Feuerbach)是一位德国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提出了一种唯物主义的观点,批判了宗教的本质,强调了人类对自己存在的理解和重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

一、费尔巴哈的生平和背景
1.出生和早年经历
2.学术背景和对哲学的热爱
二、费尔巴哈的宗教批判
1.宗教的起源和本质
2.上帝和宗教的虚构性
3.宗教对人类的影响和制约
4.宗教的本质是人类的投射
三、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对于宗教思想的批判是从唯物主义出发的
2.唯物主义的本质和意义
3.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4.对于自由意志的思考
四、费尔巴哈对于哲学和宗教的影响
1.对马克思和马尔库塞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后现代哲学的贡献
3.对于宗教研究和宗教思想的批判
五、费尔巴哈的贡献和争议
1.对于宗教的批评和解构的重要性
2.唯物主义的价值和意义
3.对于个体和社会关系的思考
4.被认为是无神论者的争议
六、结论
1.费尔巴哈的思想对现代哲学和宗教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于宗教思想和个体解放的重要性
3.对于人类自我认知的启示
以上仅为费尔巴哈的提纲,你可以根据你想要强调的内容和论点进行修改和发展,来创作1200字以上的文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提纲》1马克思:父亲--亨利希•马克思--犹太人,律师母亲--罕丽达•普雷斯堡--荷兰人,家庭主妇。

马克思兄弟姐妹共九人2马克思的夫人---燕妮•冯•威斯特华伦:1843年与马克思结婚,全力支持马克思的事业。

1881年因病去世。

31840年左右的柏林大学青年黑格尔派“博士俱乐部”活动1841年3月,柏林大学毕业4月15日获得耶纳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博士论文《德漠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4伟大友谊的开端:1842年11月,恩格斯去曼彻斯特途中经过科伦,在《莱茵报》编辑部第一次会见马克思的情景。

第一次会面冷冷清清,没什么进展。

1843年10月马克思移居巴黎:1844年2月,马克思参与主办了《德法年鉴》杂志,发表了他的重要文章,题目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

1844年8月,恩格斯又与马克思会晤,从此两人结成生死不渝的亲密战友。

亲密战友《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革命1879-1881 研究古代史和人类学著作留下著名的“人类学笔记”●科瓦列夫斯基《公社土地占有制,其解体原因、进程和结果》●摩尔根《古代社会》●梅因《古代法制史讲演录》●菲尔《印度和锡兰的雅利安人村社》●拉伯克《文明的起源和人的原始状态》马克思生平在多次公众媒体伟人评选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最伟大的哲学家”引起的思考马克思被西方媒体评为“千年风云人物”●《光明日报》1999年12月30日载: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最近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

千年思想家第一次:1999年NEWYORKER 20世纪最伟大思想家评选:马克思名列第一第二次:1999年英国路透社评选第四次:2005年德国评选最伟大人物可以说,近年来,“马克思热”遍布全欧洲。

……这是为什么?*这些评选结果,发生在苏联东欧出现历史巨变十年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 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 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 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 是一个纯粹 经院哲学的问题。
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 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一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 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 其中一 部分高出于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 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 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 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 感性 的活动本身的。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 但是它没有把人 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 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 去理解和确定。所以,他不了解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 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活动的唯物主义, 至多也只能做到 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 化了的人类。
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 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 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一条中明确的提到了感性的人的活动,这一个概念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马克思同时还说以前的哲学家不理解什么是实践而马克思在这里把他所理解的实践概念就定义为了感性的人的活动。

大家好,今天落齐读书分享的经典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这篇提纲很简短,只有十一条,字数不到1500字,却是理解马克思不得不读的篇章。

用恩格斯的话来说,《提纲》“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这篇著作的出世也离不开恩格斯的慧眼,当年马克思写出这篇提纲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自己的笔记,记录零散的想法,并不打算发表。

马克思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他的遗稿,于是发现了这篇提纲将它整理发表。

恩格斯很重视它,后来甚至称它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因为这篇提纲主要就是对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以及唯心主义进行批判的。

同时,《提纲》也表述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辩证否定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因此,读者可以从这篇提纲中了解到马克思一些重要观点的形成。

1.成书背景马克思的一生颠沛流离,贫困而凄惨,多次被所在地政府驱逐出境,这篇提纲就是在被法国政府驱逐之后,于布鲁塞尔写就。

当时的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深入发展,苦于没有一个崭新的科学世界观来指导,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决定着手进行新的世界观的制定。

于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出发进行实践哲学批判,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新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理论构建主要是通过对黑格尔以及费尔巴哈这两位哲学家的批判来实现的。

通过《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论犹太人问题》以及后来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著作,马克思从唯心主义以及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而通过以《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为开始的一系列著作,马克思清算了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

2.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误实践观实践的观点是这篇提纲中的核心思想,尽管实践并不是由马克思第一个引入哲学内,但是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实践却是一种明显区别于之前所有哲学的观点。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原文)一、费尔巴哈简介1、归属地及交通费尔巴哈(Felbahn)是德国北部一座小镇,位于威州(Weser-Ems)地区,距离汉堡市211公里,周围有汽车、长途汽车、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到达。

2、自然环境费尔巴哈的环境清澈,四周环绕着湖泊和林地,空气中有着淡淡的花香、森林的气息,有着恢弘的山河美景。

3、文化历史费尔巴哈是德国最古老的镇,拥有得超过1200年历史,这里曾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中心,充满着传统古老的文化气息,拥有许多古迹和古建筑,当中也有相当多的博物馆可以参观,穿梭于古老建筑中,欣赏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费尔巴哈的景点1、卡兹堡石桥:卡兹堡石桥是德国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据说有700多年历史,它是欧洲最早的拱石桥之一,桥下汇聚着清澈的泉水,景色如画,令人心旷神怡。

2、费尔巴哈博物馆:费尔巴哈博物馆采用古老的商业楼宇作为馆舍,收藏着传统文化的宝物,例如历史文件、古钱币、票据、书籍等,参观博物馆可以了解到费尔巴哈传统文化的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使参观者一窥文化史的真实面貌。

3、街头艺术:费尔巴哈街头无处不在的涂鸦,不同颜色的破旧墙面上挂满了各种有趣的图案,当地艺术家用色彩斑斓的涂料,营造出令人惊叹的街头艺术,是一大美景。

三、费尔巴哈的饮食文化1、传统饮食费尔巴哈的传统美食有烤火鸡等,餐前服用葡萄羹、薯饼、苹果派等,烹调时加入当地独特的调料,搭配果酱、碎牛排、火腿及色拉等,新鲜与浓郁的口味构成独特的佳肴。

2、当地的小吃费尔巴哈的传统小吃有椒盐芝士酥等,还有以艾斯比尔特尔市场著称的芝士派等,以及由苹果、杏臼和蛋糕制成的异国独特的小甜酥等,都令人食欲犹倍。

四、费尔巴哈的节日1、桃花节:桃花节是费尔巴哈最著名的传统节日,其中有大量的表演活动,游行、商店折扣减价等,市民们一起来此参与有趣的夜晚,乐此不疲。

2、诗歌节:费尔巴哈每年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诗歌节,参与者们聚集起来,以表演形式朗读及分享各自的文学作品,尽显诗意的欢乐,比赛环节由当地话剧团进行表演,令观众流连忘返。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①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C ndliche]活动。

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gegensta C ndliche]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世界和世俗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

但是,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国,这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于这个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并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和实践中被消灭。

五、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喜欢直观;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总结: 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以及空想社会主义欧文的环境 决定论,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英雄史观,阐明了实 践对改变环境和对人的教育中的作用.
4.第4条. "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 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 实出发的.他做的工作是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 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 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 自身中分离出去,并在云霄中固定为一个独立王 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 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共十一条. 被恩格斯称之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 一个文件.
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写作与发表 1.1845年1月,法国外交部下令把马克思驱逐出法 国,于是他便迁移到了布鲁塞尔.《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这个提纲由 恩格斯在1888年第一次把它发表出来. 这个提纲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以往的唯物 主义哲学的质的区别.
在他的著作里,尖锐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 体系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在政治上,他反对 君主政体,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870年参加德 国社会民主党.晚年阅读了马克思的《资本 论》,但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观方面是唯心主义 的.他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的同时,抛弃 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所以始终未能摆脱机械唯物 主义的缺陷.
1)马克思: 肯定了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中的积极作用,费尔 巴哈把宗教世界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 费尔巴哈指出,不是上帝创造了人类,而是人按 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上帝,上帝和神不过是人的 自我异化.
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费尔巴哈认为,人不仅作为个体存在着,而且作 为人类存在.作为个体的存在,人的本质是有限 的,不完善的;只有作为"类"存在物,人才能 意识到自己力量的无限和完善,为了克服个体的 有限性和缺陷,人们把"类"本质理想化,拟人 化,构造出了人格化的神.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马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卡尔· 马克思 1845年春 写于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88年,恩格斯把将其作为新 出版的《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的 附录,第一次公诸于世。
一、写作背景
1、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
费尔巴哈是德国近代史上 著名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他最初研究神学,后来赞 赏黑格尔的哲学,属于黑 格尔左派。
人的主体方面的因素能否在认识过程中、在
实践中具有基础地位或优先地位呢? 应当说:马克思主张人的主体方面的因素具 有基础作用或优先地位。没有人,不能够认 识外在事物。 这与哲学通行教材中物质第一性的观点有一 定冲突。
马克思认为:人具有二重性,人是对象性存
在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人的能动性,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具有 天赋、才能、需要、欲望、需要、计划、设 计、激情等多方面的本质力量; 人的受动性,是受动的、受限制的自然存在 物(同动植物一样),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 不依赖于自身并存在于自身之外;这些对象 是实现、确证人的本质力量不可缺少的东西。 人是对象性存在物:人以自身之外的他人或 他物为对象。
7、批判费尔巴哈的“爱”的崇拜(第7条)
(1)费尔巴哈关于“爱”的哲学。
1)感情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天然的联系。人
是同类的,人的感情是相同的。只有在感情 的联系中,才能实现人的“类”的本性。 “如果人的本质就是人所认为的至高本 质,那么,在实践上,最高的和首要的基则, 也必须是人对人的爱。”这种“爱”的原始 基础,是两性之间的爱。
(2)新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客观事物“当
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从 主体方面去理解”; 人的感性活动亦即实践:是人的现实的、可 以为感官感受到的、具体的活动; 新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是与人的主观性 密切相联系的存在物,它被人的本质力量整 合成一个整体,即人的实践活动。人的本质 力量(人的主体方面的因素)在实践活动中、 在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主要论述了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科学的实践观,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一、写作背景《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春写就的供以后研究用的笔记,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

1888年,恩格斯在出版《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将之作为附录予以刊出。

恩格斯认为它“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是非常宝贵的”。

恩格斯称这些笔记是“十一条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笔记因此而得名。

马克思离开黑格尔转向费尔巴哈之后,又超过费尔巴哈走向了历史唯物主义。

可以说,《提纲》是马克思系统构建新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起始和标志。

《提纲》的写作原因主要有:第一,为了适应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无产阶级提供理论指导即思想武器。

1845年初,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布鲁塞尔一道深入工人中间,发现当时工人阶级内部存在着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潮。

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还继续存在,费尔巴哈(最大功绩是恢复了唯物主义的权威)的人本主义对工人阶级也有较大的影响。

清算这些已对有组织的无产阶级产生了消极和阻碍作用的错误思潮,特别是从理论上批判费尔巴哈,为无产阶级锻造新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写作《提纲》的重要原因。

第二,为了批判以往的旧哲学,阐明新的世界观的需要。

费尔巴哈哲学曾对马克思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产生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费尔巴哈并没有超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特别是在历史观上仍然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正是通过克服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创立了新唯物主义。

因此,阐明新唯物主义同费尔巴哈和其他旧唯物主义的原则区别,成为马克思阐明新唯物主义实质的关键任务。

真正完成对费尔巴哈的超越是以《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标志的。

第三,为了把哲学从哲学家的书斋里解放出来,变成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二、重要内容《提纲》是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新唯物主义的奠基性文献,通过对旧哲学的批判提出了崭新的实践观。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完整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一)批判直观主义的直观性。

旧唯物主义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但旧唯物主义又有直观性、形而上学性、机械性、不彻底性等局限。

马克思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文中的“对象”“现实”“感性”是借用费尔巴哈的用语,都是指客观存在的事物或者自然界,也包括了自然的人。

“客体”是特指费尔巴哈的与人的实践无关的单纯的认识对象。

”人类的感性活动”是指主体所从事的实践活动。

1、文本内容是批判旧唯物主义把世界只是看做人认识的对象、看作生来就存在的直观的对象,没有看到实践对客观事物的作用。

旧唯物主义肯定对象外在于人的意思的客观性,坚持对象世界对人的意识的根源性作用,是客观地认识对象的前提。

但把对象仅仅归结为一种直观的关系,显然是片面的。

人们正是通过实践才和自然界发生联系,我们所接触到的客体死经过了人的实践改造的产物,从而忽视了人的主体性、主观能动性。

2、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能动的方面,而没有理解现实的感性活动。

唯心主义肯定了人的活动对对象的能动作用,肯定了人对对象的意义。

但却颠倒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把精神和思维的东西看成是主体,当成是独立于物质之外的创造物质的力量。

根源在于美誉真正理解人的实践活动。

同样是片面的。

3、批判费尔巴哈对实践的错误理解。

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把研究对象定位于客观的物质,重新确立自然界和人类在哲学研究中的地位,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他没有把感性客体当成是人的实践对象,不懂得主体人的作用,不懂的实践的意义在于革命的批判的改变现实没有把人的实践活动理解为客观的物质活动。

因此他不可能理解人的实践活动对于认识和历史发展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改变现存世界的意义。

综述,这一条是马克思从总的方面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区别,通过分析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唯心主义的片面性及费尔巴哈的直观性,其根源都在于没有真正理解人类实践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逐句解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马克思于1845年写的一篇论文,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之一。

下面是对该文献逐句的解读,字数可能会超过1500字,我会尽量精简内容。

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解读:这一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

旧唯物主义仅仅从客体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对象、现实和感性,而没有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和实践去理解,也没有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这意味着旧唯物主义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实践的作用,只看到了事物的客观存在和表面现象。

第二条: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解读:这一条指出唯心主义虽然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它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

这意味着唯心主义虽然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但这种能动性是抽象的、不现实的。

第三条: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ändliche]活动。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虽然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但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活动。

这意味着费尔巴哈虽然强调感性的客体,但忽视了人的实践活动和主观能动性。

第四条: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这意味着费尔巴哈忽视了实践活动和批判在改变现实、推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第五条:他只是直观地描慕坏的、端赖偶然的、之外部反思规定为与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状态直接相反的运动。

解读:这一条指出费尔巴哈只是直观地描慕坏的、端赖偶然的、之外部反思规定为与独立于人的活动而存在的状态直接相反的运动。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及自己解读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全文一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客观的活动,所以它在《基督教的本质》一著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

所以,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

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

因此,这种学说必然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高出於社会之上(例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像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这一事实出发的。

他致力於把宗教世界归结於他的世俗基础.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哪。

因为,世俗的基础使自己和自己本身分离,并使自己转入云霄,成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来说明。

因此,对於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然后用排除这种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化。

因此,例如,自从在世俗家庭中发现了神圣家族的秘密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在理论上受到批判,并在实践中受到革命改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却作了抽象的错误的理解。在他的哲学
中,把人理解为自然的人,把人的本质理解为一种自然共同性或自然
本质。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本质时,明确地提出了人的 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著名命题。这里讲
的“类”是当时的术语,指的是人的理智、意志和感情等共同特性。

第七条,批判费尔巴哈对“宗教感情”和 人的本质的错误观点,进一步阐述了在人的本质 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费尔巴哈的错 误观点的区别。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的产 物,并随着社会关系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着的。费 尔巴哈的错误就在于没有认识到人的本质是社会 关系的产物,却把人和人的本质说成是超阶级、 超社会的东西,这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
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
是指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和 19 世纪英法空想社会
主义理论。 •

第四条,指出费尔巴哈对宗教批判的局限性,阐明宗教产生的 社会根源和消灭宗教的正确途径。分三层意思:第一,指出费尔巴哈 对宗教批判的唯物主义出发点及历史局限性。“宗教上的自我异 化”“世界被二重化”是指宗教把世界分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列宁说,费尔巴哈“把人类实 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

• (四)宗教思想:对基督教的批判

费尔巴哈批判宗教的目的就是要把神的本 质还原为人的本质,把天国生活还原为现实生 活,要人们相信自己,为追求现实生活而斗争。 费尔巴哈是德国哲学史上第一个自觉的、公开 的同基督教决裂的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完成了 德国资产阶级对传统宗教的批判。
• (二)《提纲》把实践的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批 判了费尔巴哈的唯心史观,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和社会 生活的本质等重要问题,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
点。(第 3-9条,P22-P24)

第三条,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不了解革命实践的
伟大作用,不能正确说明人和环境、人和教育的关 系,导致唯心史观。在《提纲》中,马克思从科学 的实践观出发,揭示了人与社会环境相统一的现实 基础。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重要论断:环境的改变与

宗教幻 想创造 出来的 那些最 高存在 物只是 人的本 质的虚 幻的反 映。
西方有 个极乐 世界

①揭露了基督教的本质,指出,不是神创造 了人,而是人创造了神,上帝是人们按照自己 的本质幻想出来的;人对上帝的崇拜,实际上 是对人的本质的崇拜。
②揭露了宗教产生的认识根源,指出宗教产 生的基础是人的依赖感和利己主义。 ③揭露了宗教的反动社会作用,指出宗教是 科学的死敌。
费尔巴哈对反基督教的政论家有很 大的影响,他的某些观点在德国教会和 政府的斗争中被一些极端主义者接受。 对卡尔· 马克思的影响也很大,马克思不 赞同他的机械论,在《费尔巴哈论纲》 中批判了他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 (一)人本学哲学

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 了贡献。他的思想主要有: 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 ②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 的思维的社会性。 ③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
• • •

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
上学唯物主义。
• 关于人本主义:


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 一体。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 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②人是以身体(肉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 统一体。以人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实体,是正确理解思维 与存在同一的前提。 ③人是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只有以人的感 性为基础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主体和思想才能找到通向客体 和存在的道路。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 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 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 工人起义

《提纲》是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是由当时 的历史条件决定的。 19世纪30—40年代,西欧各主要资本主 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大规模的工 人运动不断涌现。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世界观 来指导,当时流行的费尔巴哈哲学是资产阶级世界观的反映。 为了批判费尔巴哈哲学,科学地论证无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 写了这个研究提纲。

• (二)关于自然的学说

• • •
①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 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 ②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它的存在和变化始于自身原因。 ③时空与物质关系: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 ④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 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 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 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他的历史观是唯心主义
的。费尔巴哈脱离人的社会实践去理解、看待感
与黑格尔的抽象的“理念”在性质上没有什么不 同。 •
性,实际上这样的感性只能是从抽象的人的感性,

第六条,批判了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抽象的理解,阐明了人的 本质是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在批判宗教神学的 斗争中,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为人的本质,这是正确的。


第八条,指出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论述了实践 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阐明了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 系。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实 践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在社会生活中起着尤为重 要的作用。实践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发展的 动力。所以离开社会实践就无法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和规律。
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 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 合理的解决。”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写作背景: • 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 《提纲》)是在1845年春天旅居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时所写的一份研究提纲 。马克思生前没有发表这篇 文章。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翻检马克思遗稿时发 现了这一研究提纲,1888年恩格斯出版《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单行本,《提 纲》作为附录第一次公开发表。
巴哈和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概述了自己的新的世界 观。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 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 理性的标准。

《提纲》是马克思主义形成时期的主要著作之一。 在寥寥千言中,马克思紧紧围绕着旧唯物主义的基本 缺陷——直观性和受动性,完成了对以费尔巴哈为代 表的旧唯物主义的批判,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或者说


• •
第一条,揭示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是不了解实 践的意义,不能说明主观能动作用。 第一,指出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 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理解,而不是当作 实践去理解。 第二,批判唯物主义片面的夸大意识的主观能动作 用。 第三,批判费尔巴哈把实践偏狭地理解为犹太人的 利已主义的日常生活行为 , 并加以否定。



④人是以“类”为基础的“个体”于“类”的物质统 一体。人与人的感觉和思想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 形成和证实的,但是你我之间交往有限,要解决认识中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把个体和类统一起来, 依靠世世代代相传的人类认识。 ⑤人的本质,他在不同地方有三种说法:一是人本 身所同化的东西;二是两性关系,人的情欲;三是主要 的,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 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 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
实践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即实践观点。

• (一)核心思想
• 《提纲》全面批判了旧唯物主义,特别是把唯物主义发
展到最高形式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直观性和不彻底性,把实
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作为认识的基础、标准和目标,阐明了 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伟大作用,提出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的基
本观点。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观点。提出环境的改变

辅助资料
• 康德把世界分成可知的和不可知的两部分。“此岸性” 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性”指不可认识的 部分,即超越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

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观以外客观存在着 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有限的。 其根源于,“自在之物”与“现象”即“此岸”与“彼岸” 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 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 “自在之物”本身。 • 康德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但他把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割裂 开来,从根本上否认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可能性,从而 陷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泥潭中。
• (三)认识论
• • ①认识对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②认识的起点和基础:感觉(经验)。

③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费尔巴哈批判了不可知论和唯心 论。他认为,必须以人作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主体和基础,才 能正确解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和如 何反映存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以及解决认识 中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问题。
社会本质,因而不能正确认识人和社会。
• (三)指出新唯物主义同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阐 明了新唯物主义的社会基础,基本特征和历史使命。 (第10-11 条,P24)

第十条,揭示了新旧唯物主义的不同阶级基础:旧唯 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即资本主义社会,旧唯 物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 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序言中称这个 文件 “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 一个文件”,“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一起被 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