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流概说

合集下载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

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考研笔记一、绪论。

1. 文献学的定义。

- 引用杜泽逊对文献学概念的阐述,包括广义和狭义的理解。

- 举例说明文献学研究的对象,如古代典籍等。

2. 文献学的学科地位和作用。

- 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性地位,例如对历史学、文学研究的支撑作用。

- 有助于古籍整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意义。

二、文献的载体。

1. 甲骨。

- 甲骨的发现历程(如殷墟甲骨的发现)。

- 甲骨文献的内容(占卜记录等)及其价值(对研究殷商历史、文化、语言等方面)。

2. 金石。

- 青铜器铭文(金文)的特点,如字体、内容(祭祀、赏赐等)。

- 石刻文献的种类(碑刻、墓志等)及其分布、年代特点。

3. 简牍。

- 简牍的形制(简、牍的区别)。

- 重要的简牍发现(如睡虎地秦简、居延汉简等)及其对秦汉历史、法律、军事等方面研究的意义。

4. 缣帛。

- 缣帛作为文献载体的优缺点。

5. 纸。

- 造纸术的发明对文献传播的革命性意义。

- 古代纸张的种类、制作工艺与文献保存的关系。

三、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1. 文献的形成。

- 古代著述的方式(个人著述、集体编修等)。

2. 文献的流布。

- 传抄的作用与弊端。

- 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等)对文献流布的巨大推动,以及不同印刷方式下文献的特点。

四、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1. 历代官方藏书。

- 从汉代的石渠阁、天禄阁到清代的四库七阁,介绍各代官方藏书机构的建立、藏书规模、藏书管理等。

2. 私人藏书。

- 著名的私人藏书家(如范钦、黄丕烈等)及其藏书特点、藏书楼的建设与管理。

3. 文献的散佚原因。

- 战乱(如秦末战乱、安史之乱等对文献的破坏)。

- 火灾、自然灾害等因素。

- 政治因素(如禁书等)。

五、文献的版本。

1. 版本的概念。

- 从狭义和广义上解释版本,包括刻本、抄本、活字本等不同版本类型的定义。

2. 版本的鉴别。

- 依据字体、纸张、墨色、版式等方面鉴别版本的年代和真伪。

六、文献的校勘。

1. 校勘的必要性。

4第四课时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4第四课时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第一节 著
司马迁《报任安书》说:“仲尼戹而作《春 秋》。”在《太史公自序》里记述答壶遂说: “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 而君比之于《春秋》,谬矣。”在《自序》 末亦云:“太史公曰:余述历黄帝以来至太 初而讫,百三十篇。”曰“述”,曰“整 齐”,强调了对旧有史料的继承与整理融贯 工作,而淡化了“成一家之言”的创造工作, 这是自谦之辞。
焦循对“作”下过明确定义:“人未知而己 先知,人未觉而己先觉,因以所先知先觉者 教人。俾人皆知之觉之,而天下之知觉自我 始,是为作。”“(《雕菰集》卷七《述难 篇》)
张舜徽先生进一步概括说:“将一切从感性 认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性认识以 后,抽出最基本最精要的结论,而成为一种 富于创造性的理论,这才是著作。”(《中 国文献学》)
张舜徽先生《中国文献学》认为综合我国古 代文献,从其内容的来源方面进行分析,不 外三大类:即“著作”、“编述”、“钞 纂”。我们讲的著、述、编三种著述方式即 是受张先生启发,稍加修改而成的。
书官翰 盛时《 ,不林 (期十 是仕院 的七 乾,编 一史 嘉《修 部商 时十、 重榷 期七内 要》 著史阁 的是 名商学 年历我 的榷士 )史国 考》兼 ,考传 史、礼 清证统 学《部 代学史 家蛾侍 江著学 。术郎 苏作走 编, 嘉。向 》后 定王总 等辞 人鸣结 ; 1722—1797
《 十 七 史 商 榷 》
第二节 述
焦循也为“述”下了定义:“已有知之觉之 者,自我而损益之。或其义久而不明,有明 之者,用以教人,而作者之义复明,是之谓 述。”(《雕菰集· 述难篇》)
《诗》之毛传、郑笺、孔疏,《三礼》之郑 玄注,《春秋左传》之杜注,《水经》之郦 注,以及《汉书》颜师古注,《史记》之三 家注,《后汉书》李贤注,《三国志》之裴 注,其价值均极高。可见,著、述也不乏传世力作,其难度亦未必在 著作之下,这是我们应当弄明的。

古典文献学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古典文献学第二章   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4
( 三 ) 鎔鑄 雖然 ‚ 金文基本上保持著毛筆字的樣子 ‛ , 但如甲骨文一樣 , 這也僅表 雕印 先在木頭或泥上書畫描述 , 再以硬質工具雕 刻 , 最後用 紙帛 之類印 制 。 雕印 方式應該有 多個源頭 : 人們日 常生活中諸如在食品 上印 上 圖案之類的習 俗 ; 政府機關 將印章蓋在陶器 、 封泥、標準量器及貨幣上;摹印石碑或 器 物 上 的 文 字 、 圖 畫 的 拓 印 出現 …… 幾種 因素綜合起來 , 誕生了世界上最早的雕版印刷 。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的形成和流布
文獻的形成
既然 ‚文獻‛ 包括人類及其活動的各種記錄 ,則自有人類伊始就有了文獻。 一、人類起源:文獻創造主體的出現 由於 ‚ 文獻 ‛ 涉及 ‚ 文 ‛ 與 ‚ 獻 ‛ 兩 個方面,而 ‚ 獻 ‛ 又包括了 非語言或文字形式 的動作行爲 。這樣,只要人類形成,就有了這類 ‚ 獻 ‛。
3
( 一 ) 刻畫 即以硬物在其他物體上刻寫畫出 。 現存新石 器時代的巖 畫 , 後世以 石頭 、 銅鐵等工具所鐫 的種種作品 , 包括碑銘之類 , 皆是也 。 刻畫是 最早的文獻形成方式 。 ( 二 ) 書寫 我國主要的書寫工具爲毛筆 , 即以各種毛類 梳扎成錐形筆頭 , 再將之拴綁或粘連在竹木短棍 的一端 , 用以書寫繪畫 。
1
二、語言、文字的起源 至於形諸語言的文獻 , 當然始自 人類語言的 產生 。 一般而言 , 語言起源與語言命名有著密切 關係 。 關於語言命名和起源的傳說 , 如 《 聖經 ·舊約 ·創世紀 》 第二章第十九 ~ 二十節載 , 上 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了亞當 ( formed man ofthedustoftheground ) , 此後。
12
圖 2 .5

文献学概要

文献学概要
►汇集、考释的著作:
1、《考古图》十卷,宋代吕大临撰。吕氏《考古图》体例谨严,分类与考证多有可取,保存了宋代存世的许多青铜器图形、铭文、收藏、出土等资料,因此深为金石考古界所重。
2、《金石索》十二卷,清代冯云鹏、冯云鹓兄弟撰。此书汇刻铜器、时刻及其他器物于一编,内容丰富,取材较为严格,在清代金石学者著述中成书较早,颇为世重。
2、文献的流传方式:
文献形成之后,就要流布。流布的方式主要有:讲唱、镌刻、抄写、印刷、摄影、微机输入及激光扫描等。
①讲唱,是最早也是至今仍很重要的文献流布方式。在文字产生前,人类文明已经存在,人类的历史只能靠口耳相传,其中神话和长篇史诗较为常见,进入阶级社会,又产生了长篇叙事诗。长篇史诗和长篇叙述诗都靠少数聪明人背诵下来并讲唱给别人听以达到流布和流传的目的。
甲骨文是1899年由金石收藏家王懿荣首先发现并开始收藏的。他去世后,他所收藏的1000多片甲骨为刘鹗所得,刘氏又继续收集,约得5000片,并选择其中部分自己完好者于1903年出版《铁云藏龟》,这是我国著录甲骨文的第一部书。此后,罗振玉、王国维等又继续搜访,编印了《殷墟书契》、《殷墟书契菁华》、《殷墟书契前编》、《后编》、《续编》等书。从1928年到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用现代考古学方法进行了十多次发掘,相继编印出版了《殷墟书契甲编》、《殷墟书契乙编》。1959年,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综合各家之书,编了一部大型的甲骨文献图书《甲骨文合集》,为人们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可靠的文献依据。除了殷商时的甲骨文外,周代的甲骨文在20世纪时也有发现。
②镌刻,就是把文献用文字刻在某种载体上。甲骨、金属、石头上都可镌刻文献。
③抄写,在印刷术发明以前,举凡帛书、简策、纸,以及国外的莎草纸、羊皮纸、贝叶,这些载体上的文献都是写上去的。即使在印刷术发明以后,很多文献仍靠抄写来达到流布的目的。许多古书仅有抄本传世,可见抄写即使在印刷术普及后仍是文献的重要流布方式。

中医文献学概论

中医文献学概论

中医文献学概论第一章中医文献学概说第一节概述中国是世界历史上文明史最为久的古国之一,有着光辉灿烂的文化。

中医药学则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一朵奇葩。

在悠久的历史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典文献。

这些文献记录着中华民族从事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知识、创造与发明,蕴藏着人类与自然界、与疾病作斗争的丰富智慧,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巨大的精神财富。

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年移代革,沧海桑田,语言文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古籍—古代文明成果的主要载体——文字的形、音、义都发生着变化,古籍中的名物典章制度也有了古今的差异,更遑论由于战火兵燹、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简断编残,使得古文献的阅读和利用更加困难。

纵观世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人们知道,中医药学是几千年来一直保持了其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在现代科学、西方医学的冲击之下,仍然保持了其生命力的学科之一。

而两千多年来中医药学的理论、经验与方法,主要依赖古代医药学文献而保存。

这些记录有中医药知识的载体,统称为“中医文献”。

中医文献学是关于中医中药历史文献的编纂、校勘、注释、整理与利用的一门学问,是中国医药学与中国古典文献学相互渗透的一门边缘交叉学科,属于专科文献学的一种。

该学科是以古典文献学理论为基本框架,以中医药文献的实际情况为具体内容构建起来的。

本章主要对文献的基本概念、作用和中医文献的概况作简要介绍。

第二节文献的基本概念与作用“文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徵之矣。

”东汉郑玄注:“献,犹贤也。

我不能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

”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文,典籍也;献,贤也。

”概而言之,“文”指文章典籍,“献”指能传述典章制度的贤士的言论。

古代学者所谓“徵文考献”,即是说要了解历史,了解一个时代的典章制度(礼),一是必须取证于典籍的记载,二是要采录宿贤耆旧的言论、评议。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运用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运用

古代文学文献的检索与运用数字化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

数字化资源(也称电子信息资源)是指以数字方式将图、文、声像等信息存储在磁、光、电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等设备阅读使用的资源,包括电子出版物和网络数据库。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一种新的古籍保存和利用方式应运而生。

这一新方式即古籍数字化。

古籍数字化就是从利用和保护古籍的目的出发,采用计算机技术,将常见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能被计算机识别的数字符号,从而制成古籍电子索引、古籍书目数据库和古籍全文数据库,从而进一步揭示古籍文献信息资源的一项系统工作。

一、文献传播概说数字化技术前图书出版技术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手工书写阶段(商至隋代)。

这个时期主要的书写方式是刻画或毛笔书写。

手工书写阶段的主要载体为甲骨、金石、竹简、帛书。

手工书写的主要优点是取材容易;容易长久保存。

手工书写的缺点是不易复制、传播范围小、普及化低。

第二阶段是雕版印刷阶段(唐代至宋代)。

雕版印刷肇始于石刻拓印,在唐代雕版印刷技术才得以形成,两宋时期有了更大的发展。

雕版印刷阶段的主要载体是纸张。

雕版印刷阶段的主要书写方式为雕版印刷。

雕版印刷阶段的优点:印刷成本降低;文献储存流通便利;文献复制容易,传播范围扩大,文化逐渐下移。

雕版印刷阶段的主要缺点:文献保存不长久。

第三阶段是活字印刷阶段(宋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世界印刷技术史上的一个创举,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活字印刷阶段的文献载体主要为纸。

活字印刷阶段主要书写方式:铅、铜、木、泥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阶段主要优点:版面易修改,印刷成本降低;文献复制容易。

第四阶段是数字化阶段(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今)。

开启于20世纪下半叶的数字化技术,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印刷”技术革命。

数字化技术,将彻底摆脱文化介质对物质的依赖。

在数字化阶段,信息的储存和传递成本将大幅度降低。

数字化阶段的主要载体是光盘、计算机硬盘或虚拟硬盘空间。

数字化阶段的主要书写方式:数字存储技术。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知识点总结一、文献学的基本概念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的学科,它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内容。

文献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古代的书籍、碑文、简牍等史料,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二、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古代就有人对古代文献进行了整理和研究。

比如《尚书》就是我国最早的文献学作品之一,它对周代的历史、制度等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记载。

随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文献学也不断得到发展,唐代的《新唐书》、宋代的《宋史》和明代的《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代表作品。

三、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献的收集、整理、研究和编辑等方面。

其中,文献的收集是文献学研究的第一步,通过广泛的搜集古代文献,可以为后续的整理和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史料。

文献的整理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和编目,可以使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文献的内容和特点。

文献的研究是文献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通过对古代文献的研究,可以为后人对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了解提供重要的参考。

文献的编辑是文献学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整理、修订和校对,可以使古代文献更加全面、准确。

四、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主要方法中国历史文献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考古学、史志学、碑学、考证学等方法。

其中,考古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考古发掘,可以为文献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物依据。

史志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历史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可以为后人了解古代历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碑学是研究碑文的学科,通过对碑文的整理和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考证学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通过对古代文献的考证,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认识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五、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中国历史文献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很多重要成就,比如《尚书》、《新唐书》、《宋史》和《明史》等作品,都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成就。

【杜泽逊·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笔记(三)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杜泽逊·中国古典文献学】课程笔记(三)文献的形成和流布

【杜泽逊·中国古典⽂献学】课程笔记(三)⽂献的形成和流布三、⽂献的形成和流布(15-21讲)1.3⽂献形成著述编译(张舜徵+郑鹤声):著作《论语》:述⽽不作,信⽽好古。

汉·王充《论衡·对作》:造端更为,前始未有,若仓颉作书,奚仲作车(《史记》见载,⽆疑也),是也。

《易》⾔伏羲作⼋卦,前是未有⼋卦,伏羲造之,故⽈作也。

明·李贽:咸以孔⼦之是⾮为是⾮,故未尝有是⾮⽿。

清·焦循《雕菰集·述难篇》:⼈未知⽽⼰先知,⼈未觉⽽⼰先觉。

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厄⽽作《春秋》《诗》三百篇,⼤抵圣贤发愤所为作也作《五帝本纪》第⼀(继承《春秋》精神)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所谓作也。

(谦虚,⾮事实)太史公⽈:余述历黄帝以来⾄太初⽽讫,百三⼗篇。

古⼈不轻⾔作《礼记·乐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

之礼乐之⽂者,能述。

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

(不敢⾃称“作”)圣者通达物理,故作者之谓圣,尧、舜、禹、汤是也。

明者辩说是⾮,故修述者之谓明,则⼦游、⼦夏之属是也。

(祖述尧舜,宪章⽂武,孔⼦是圣,尧、舜、禹是孔⼦推崇的⼈,他们是什么?孔颖达:圣之圣者也。

孔颖达回避了⼀个重要问题:孔⼦作《春秋》)孔颖达:五经正义的礼是《礼记》汉朝五经的礼是《仪礼》⼤⾣⼭+⼩⾣⼭:藏书处,名⼭,⼆⾣⼭房:书房《史记》《班固》之异同(北宋·倪思《班马异同》)《汉书·艺⽂志》汉朝所传⽂献,所存者不⾜⼗之⼀⼆。

《史记》——典范,《汉书》很多和《史记》重合,但也有补充的地⽅,如《古今⼈表》从先秦到西汉。

涉及了先秦的事是对《史记》补充。

《史记》百三⼗篇。

《汉书》百篇:不是写不到百三篇,⽽是《尚书》是⼀百篇,说明经学思想已经深⼊⼈⼼。

《史记·⾃序》——《汉书·叙传》(《汉书》模仿《史记》)作《五帝本纪》,作《⾼祖本纪》——述《⾼祖》第⼀,述《惠帝》第⼆引⽤司马迁,司马迁说作,班固也是作,说⾃⼰的话,就⽤述。

中国古典文献概说共31页文档

中国古典文献概说共31页文档
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 ——德 谟克利 特 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 是耽误 了。——裴斯 泰洛齐 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 的,只 是一瞬 之间。 ——歌 德 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 克 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中国古典文献概说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文献学

文献学

文献学讲义之文献的流布提纲第一部分:讲唱第二部分:镌刻第三部分:抄写第四部分:印刷第五部分:摄影第一部分讲唱一.讲唱的必要性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文明早就存在。

这一时期的历史只能靠人们口耳相传,所以又称作传说历史,这就是讲唱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二.讲唱的内容(一)长篇史诗1.三大史诗我国汉族没有以讲唱形式流传下来的长篇史诗,三大史诗都是少数民族的精神体现。

(1)藏族史诗《格萨尔》大约在11—13就初具规模,以口传为主,书面为辅。

以唱诗为生的民间艺人在民主改革前地位低下,有的行乞生活。

20世纪有些说唱艺人可以唱二十部以上,现在这部史诗流传下来的有木刻本和手抄本,但都是残缺本。

现在搜集、记录的《格萨尔》藏文有二百万行,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

(2)蒙古族史诗《江格尔》起源于新疆的西部瓦剌蒙古,后来流传到整个蒙古,距今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是蒙古人民口头相传的巨著。

每章的故事相互独立,有一个英雄人物江格尔贯穿始终。

具体有多少章节,没有确定的说法,有共有七十章的传说。

(3)柯尔克孜族史诗《玛纳斯》主要流传在新疆、吉尔吉斯斯坦和阿富汗的克尔克孜地区。

我国已经搜集八部,讲述玛纳斯家族八代的英雄事迹,一代一部。

其中第一步《玛纳斯》是最精彩的部分。

与以上两部不同之处在于,各部之间有严格的先后顺序,没有贯穿始终的人物。

2.国外的史诗(1)巴比伦的《吉尔伽美什》是世界上最早的英雄史诗。

讲述了主人公吉尔伽美什征讨森林魔怪和杀死害人天牛的故事。

(2)亚美尼亚史诗《沙逊的大卫》是描写本族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的著作,在民间流传千年,1938年才由亚美尼亚科学院语言所编订出版。

(3)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是在英雄短歌的基础上,由民间艺人加工而成。

相传两部史诗是由盲诗人荷马创作并传唱,因此称为“荷马史诗”。

(4)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有四十万行,仅次于《格萨尔》。

讲述了印度多多部落和民族兴亡故事,有几百个人物。

除中心故事外,还有两百多个可以独立的插话。

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第三章文献的形成与流布

张舜徽先生进一步概括说:“将一切从感性认
识所取得的经验教训,提高到理性认识以后, 抽出最基本最精要的结论,而成为一种富于 创造性的理论,这才是著作。”(《中国文献 学》)
张舜徽
“著”,古与今的差别:
古人对著作是要求很高的。孔子也只谦虚地
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 述 而》)班固作《汉书》就只称“述”,不称 “作”。王充把《论衡》看作“论”,比 “述”还低一等。在古人看来著作标准极高, 绝非常人所能为,因此不轻言著作。 在今天看来,《春秋》、《史记》、《汉 书》、《论衡》都是著作,而且是优秀著作。 对于“著作”的衡量标准,已远较古人宽泛 了。
玄奘西行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大唐西域记》玄奘西行路线图
【藏译佛经】
除汉译佛经以外,还有藏译佛经。
藏文是松赞干布时期吞米桑布扎仿照梵文创
造的。藏文翻译极容易还原为梵语原文,受 到现代佛学研究者的高度重视。佛说的经律 称为《甘珠尔》,佛弟子及祖师的著作称为 《丹珠尔》,西藏文大藏经的内容约十分之 八是汉文藏经中所没有的,特别是密教部分。 汉译佛经、藏译佛经中都有大量印度早已失 传的佛教典籍,也包括中国学者对佛教原理 的创造性阐释,不仅是佛教研究的重要文献 资料,也是一般学者研究东方古代文化和历 史的重要文献资料。
士、学者。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来 到中国居住。其原名中文直译为马泰奥· 里奇, 利玛窦是他的汉名,号西泰,又号清泰、西 江。在中国颇受士大夫的敬重,尊称为“泰 西儒士”。 他向万历皇帝献上天主图像、天主母像等物 赢得合法的传教地位。在翻译上的合作者是 徐光启。
该画像为利玛窦死后 不久在北京所画。后 由金尼阁带回罗马。 现保存于罗马的耶稣 会总部耶稣教堂。图 中利玛窦身穿中国士 人的服装(直裰 ( duō )类似道袍), 金尼阁解释为“中国 博士”的服饰。

文献综论

文献综论

1、4、 1
一般 特性
信息性 载体性 客观实在性,可记录性 文化性 科交流性 智力资源性 价值模糊性 时效性
1、4、 2
A 记录---存储---积累功能 空间意义上的传递与交流 时间意义上的传递与交流 B 交流传递功能
社会 功能
参考 文献
张舜徽,中国文献学,郑州: 中州书画社,1982 周文俊:文献交流引论,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王余光:中国历史文献学,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 倪波:文献学导论,贵州科技 出版社,2002 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杭 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
1、1、 2文 献活 动产 生的 社会 意义
(1) 文献活动是人类文明发 展史上的一场深刻的革命 (2) 文献活动是人类文明的 一种基础结构 总之,文献活动是文化现象, 也是人类社会认识和实践活动
社 会 实 践 活 动
3文 献活 动 (文 献记 录活 动与 文献 活动 与
文 献 记 录 活 动
文 献 交 流 活 动
文献交流活??定的媒介111122文文献活献活动产动产动产动产生的生的社会社会意义意义?1展史上的一场深刻的革命文献活动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基础结构文献活动是人类文明发?2?总之文献活动是文化现象也是人类社会认识和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社会认识和实践活动33文文献活献活动动文文献记献记录活录活动与动与动与动与文献文献交流交流活动活动与社与社会交会交流的流的社会实践活动文献记录活动文献交流活动社会实践活动112文献文献发展发展史的史的简要简要回顾回顾与评与评价价2?12文献发展史的简要回顾与评价?121古代文献的产成与发展?122现代文献发展特点113文献文献概念概念的历的历史演史演变与变与现代现代定义定义3?1早期的文献概念?2现代的文献概念?3关于基本定义的进一步讨论113311早期早期的文的文的文的文献概献概念念?孔子论语

01古典文献学概说

01古典文献学概说

古典文献学基本概念一导入国学:其称起于近代,西学东渐,为了区别西方学术,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晏殊《蝶恋花》)此第一种境界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凤栖梧》)此第二境界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蓦然回首】,那人正【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此第三境界也。

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得其门而入(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一)。

二几个概念目录是目和录的合称。

目是指篇名或书名。

篇名也称细名、小名或小题;书名也称总名、大名或大题。

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也称序录或书录。

它可以作为包括目在内的简称。

把一批篇名(或书名)与说明编次在一起就是目录。

目录一词最早见于《七略》所说: “《尚书》有青丝编目录。

”这是指《尚书》一书的目录而言;西汉刘向校书时“条其篇目”、“录而奏之”和“别集众录,谓之《别录》”。

这是指从编次一书目录到群书目录的全过程。

它所谓的录就是包括目在内的简称。

而在《汉书·叙传》中所说“爱著目录,略述洪烈,述艺文志第十”一语中的“目录”则是专指群书目录而言。

目录学:整理研究各种图书,概括它的内容和学术源流,确定类别,编制目录的学问。

我国传统目录学始于汉刘向、刘歆所撰的《别录》、《七略》,后来作者代不乏人。

校雠:一人独校为校,二人对校为雠。

谓考订书籍,纠正讹误。

汉刘向《<管子>序》:“所校雠中《管子》书三百八十九篇。

”校勘:指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

欧阳修《书<春秋繁露>后》:“予在馆中校勘群书,见有八十余篇,然多错乱重复。

”版本:1.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

《宋史·儒林传一·崔颐正》:“咸平初,又有学究刘可名言诸经版本多舛误,真宗命择官详正。

”缪荃孙《<书林清话>序》:“荃孙于版本之学,亦有同嗜。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中国古典文献学概论

古典文献学1、传说中最古老的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2、最早的传世文献:《易经》《诗经》《尚书》3、儒家早期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4、三豕己亥5、汉成帝河平三年,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校中秘藏书,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

6、叙录汇编成《别录》,起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巨大作用,开创中国古典目录解题的范式。

刘向、刘歆父子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

7、《别录》《七略》散失,但分类思想基本内容保存在班固《汉书·艺文志》8、东汉定经书文字,“熹平石经”蔡邕隶书东汉灵帝熹平四年,朝廷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校书官和书法家蔡邕亲自书写于碑,使工用汉隶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取正经文,史称“熹平石经”该石经六朝后渐散亡,现有残石存世。

9、三玄《周易》《老子》《庄子》10、《汉书·艺文志》确立的六分法转变为经史子集四分法,史部是新增加的一大类别,四部分类法成为中国古典书目的主流。

11、三体石经:又称为正始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在正始二年,安排人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

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全的《左传》12、唐代《史记》学上的代表人物是司马贞和张守节,分别著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与南朝裴骃《史记集解》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13、李善和五臣的《文选》注本,研究《文选》在唐朝成为专门学问,号称“《文选》学”14、唐代的石经提议与大和元年,开雕于大和九年,雕成与开成二年,故称开成石经,其规模在唐前石经中是最大的。

15、李昉、徐铉《太平御览》(综合性类书)《太平广记》(专科性类书),《文苑英华》(诗文总集)上续文选,王钦若、杨亿《历代君臣事迹》称为宋代四大书。

16、金石考据学,欧阳修《集古录》,金石学著作赵明诚《金石录》吕大临《考古图》17、公私目录学。

中国古典文献概说ppt

中国古典文献概说ppt

其四,藏书家之过。
私人藏书,源远流长。虽保存 古籍有功,然或秘不示人,一旦书 毁人亡,珍本秘籍便绝迹于世;或 子孙不肖,珍本秘籍沦为废纸,以 至于用以为爨、裱褙… …
古文献的材料
传说“三皇五帝”时已 有丰富的文献,“三皇”时 的文献称“三坟”,“五帝” 时的文献称“五典”。
考古资料证明,现存最早的 成系统的文献资料是甲骨文。
其三,自然灾害。
水、火、虫… …
水灾
隋炀帝聚书号称七十三万卷, 唐兴,运其书至长安,中途覆舟, 十不存二。 宋代藏书家刘韶美归蜀,三船 藏书一为滩石所败。
火灾
宋真宗年间,崇文院失火,秘 阁所存三万六千二百八十卷文献 尽毁。 南宋大藏书家叶梦得藏书逾十 万卷,终毁于大火。
火灾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南京文渊 阁藏书悉为灰烬。 清人钱谦益之绛云楼,马里赞 之道古楼,郑性之二老阁俱为大 火所吞。
十年文革亦为一场禁书运动。 仅苏州一地大约有二百多吨古 籍化为纸浆;北京通县造纸厂院 中堆放着十七垛三百立方米大书 堆,约两千万吨,大部分化为纸 浆,仅抢救出三万零四十吨。
其二,战乱。
前人所述的“十厄”, 主要是这前两种原因。
太平天国起义,几乎毁掉浙江 宁波天一阁藏书 之江浙三阁 ②。 ①和《四库全书》 ①范氏天一阁从明至清,藏书之多为天下之最。 ②文汇阁、文宗阁、文澜阁。
一、《七略》分类法
西汉刘歆作《七略》(图书目录): 辑 略 概说 六艺略 易、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 诸子略 儒、道、阴阳、法、墨、纵横、杂、农 诗赋略 赋、杂赋、诗歌 兵书略 权谋、形势、阴阳、技巧 数术略 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 方技略 医经、神仙
二、四部分类法
我国文献的基本分类法,起源于魏晋, 清代的《四库全书》是集大成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逻辑曲线仍有局限性
逻辑曲线表明,科学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 图中虚线 逻辑曲线表明,科学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图中虚线 框内)符合指数增长规律 符合指数增长规律, 框内 符合指数增长规律,但它不能一直保持指数增 当文献总量增至最大值的一半时, 长,当文献总量增至最大值的一半时,其增长率开 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并以K为其极限 为其极限。 始变小,最后缓慢增长,并以 为其极限。 由逻辑曲线方程式所示, 至无穷大时 至无穷大时, 由逻辑曲线方程式所示,当t至无穷大时, F(t) K,这表明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科学 ,这表明当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时, 文献的增长率为零, 文献的增长率为零,科学文献总量达到了不可逾越 的最大值,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的最大值,这显然是值得商榷的。
19
5.2.3 以系统论思想为指导深入研究文献增长 与老化规律
尚没有一个理想的模式模型或定律对这一动态过程 进行准确的描述文献的增长或老化 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来系统考察不同形制、 依据系统论的思想,来系统考察不同形制、不同类 不同领域, 型、不同领域,不同外部环境的文献增长或老化的 特殊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 特殊性,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具有一定限制条件的 多个数学模型或定律。 多个数学模型或定律。尤为重要的还需要考察这些 模型或定律的应用机制。 模型或定律的应用机制。 文献增长与文献老化之间的相互制约与影响 文化信息学科领域的差异 不同形制、 不同形制、类型文献的差异 狭义文献流的外部环境:文献创制的保障环境; 狭义文献流的外部环境:文献创制的保障环境;文 献利用环境
12
逻辑修正曲线的解释
逻辑曲线表明, 逻辑曲线表明,科学文献增长的初始阶段符合指数 增长规律,但它不能一直保持指数增长, 增长规律,但它不能一直保持指数增长,当文献总 量增至最大值的一半时,其增长率开始变小, 量增至最大值的一半时,其增长率开始变小,最后 缓慢增长,并以K为其极限 为其极限。 缓慢增长,并以 为其极限。 逻辑曲线对于描述文献增长规律具有较之指数曲线 更好的吻合度,这已为大量的统计分析数据所印证, 更好的吻合度,这已为大量的统计分析数据所印证, 典型的如,近年来对《世界科学期刊目录》 典型的如,近年来对《世界科学期刊目录》的新刊 增长率的统计分析,弗雷姆(Frame)等人对 等人对1965年 增长率的统计分析,弗雷姆 等人对 年 年间煤的气化法方面的文献增长的变化研究, 一1975年间煤的气化法方面的文献增长的变化研究, 年间煤的气化法方面的文献增长的变化研究 表明能很好地符合逻辑曲线增长模型。 表明能很好地符合逻辑曲线增长模型。
8
据该式,如设某一初始时刻的科学文献量为a: 10000件,增长率近似为10%,那么10年后 文献量将是27183件,100年后则220264660 件。 如果设文献量翻一番的为t’=ln2/b,那么文 献量翻一番的时间为t’=6.93年。
例子
9
普莱斯曲线的优点
①正确反映了过去两个多世纪科学文献增长的量 化特征, 化特征,如普赖斯曲线本身所示 ②对现代的一定学科领域和一定形制的文献增长来 这一指数增长定律有较好的吻合度。 说,这一指数增长定律有较好的吻合度。 化学文摘》 生物考摘》 科学文摘》 如,对《化学文摘》、《生物考摘》、《科学文摘》 近几十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具有类似的坞良趋势, 近几十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具有类似的坞良趋势, 年一1982年 对1952年一 年一 年 间世界图书增长情况的统计分析, 间世界图书增长情况的统计分析,图书种数大约每 20年翻一番,对1907年一 年翻一番, 年一1977年世界化学论文数 年翻一番 年一 年世界化学论文数 量进行统计。 量进行统计。由普赖斯指数模型计算的值与实际情 况大体一致,大约每一年文献倍。 况大体一致,大约每一年文献倍。
10
普莱斯曲线的不足
普赖斯曲线及其指数公式仍然仅仅是一个理 想的模式,它没有考虑许多复杂因素对文献 增长的限制。单用它来预测未来的科学文献 量的增长,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 基于以上两方面,普赖斯指数定律在学术界 和文献工作领域仅获得了有条件的承认。
11
逻辑修正曲线
考虑到某些因素,如文献的老化及物质的、经济的、 考虑到某些因素,如文献的老化及物质的、经济的、 智力的及时间的因素对文献增长速度的影响, 智力的及时间的因素对文献增长速度的影响,前苏 联的学者弗勒杜茨和纳利莫夫提出一个科学文献按 逻辑曲线增长的理论, 逻辑曲线增长的理论,作为对指数增长定律的一种 补充和修正。 补充和修正。 F(t) = K/1+ ae-bt(b>0) F(t)代表时刻t的文献量,K为文献增丧的最大值。用 坐标曲线图表示即为:科学文献增长规律逻辑曲线
15
5.2.2 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及相关成果
2、几个文献老化的两个测度指标 A、文献半衰期及其老化曲线 由美国著名学者贝尔纳(J.U.Bernal)于 1958年正式引入了“文献半衰期”这一概念。 权威注释是:现时正在被使用的某学科文献 中50%的出版年限。这就是说,若计算出某 一学科领域的文献半衰期为10年,即意味着 现有正在被使用的该学科文献中有50%是在 10年内发表的。这样,文献半衰期就从文献 使用年限上刻画出了老化的速率。
18
2、几个文献老化的两个测度指标
C 两个指标的不足
两种指标本身都或多或少地忽视了现实中的 许多复杂因素对文献老化的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特别重要的是一定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 的累积特性,已发表文章的总数和增长速度。 其次,就研究方法而论,这两种指标的实际 运用都主要建立在文献引证(引文)分析的基础 上。而引证分析的方法本身就不是十全十美 的,文献引证关系也有许多十分复杂的问题 尚未被人们所充分认识。
1
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宏观文献流中, 宏观文献流中,纹线及其运动在本质上属于 自在性物质及其运动 物质及其运动, 自在性物质及其运动,即社会实践活动的施 为对象及其运动。 为对象及其运动。 微观文献流中, 微观文献流中,文献及其运动在本质上属于 相对自为性 自为性物质及其运动 相对自为性物质及其运动 文献是以一种不断增长的有机体, 文献是以一种不断增长的有机体,他的运动 是文献内在的运动,其运动显示,特征, 是文献内在的运动,其运动显示,特征,状 规律显然有别于文献的社会过程。 态,规律显然有别于文献的社会过程。 介乎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 介乎之间,有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是具有 动态信息特征的文献华类型演化, 动态信息特征的文献华类型演化,即,文献 链或中观文献流
2
文献流诸概念的相互关系
文献社会过程 广义文献流 表层结构 记录 交流 文献流 中观层面 中观 宏观
狭义文献流
文献增长老化分散
微观
3
5、1文献流概说
2、 研究意义 从实践上看,文献的各种实践, 从实践上看,文献的各种实践,都以文献流 的某一具体过程、阶段、方面为操作背景。 的某一具体过程、阶段、方面为操作背景。 从科学研究方法上看, 从科学研究方法上看,是实践的逻辑升华 文献链观念的重视, 文献链观念的重视,即,对具有动态性信息 特征的文献类型演化规律的定性研究。 特征的文献类型演化规律的定性研究。
6
普莱斯曲线:以科学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 以科学文献量为纵轴,
F
10000
1000 100 10 1665 1750 1800 1850 1900 1950
7
普莱斯曲线的数学解释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研究,D. Price注意到科技文献 通过对曲线的分析研究, 注意到科技文献 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 成指数函数关系, 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其数学表达式为 F(t)=aebt (a>0, b>0) , f(t)表示科学文献量,它是时间 为函数;a是统计的 表示科学文献量, 为函数; 是统计的 表示科学文献量 它是时间t为函数 初始时刻(即 : 的科学文献量 的科学文献量; 是常数 是常数(: 初始时刻 即t:0)的科学文献量;e是常数 : 2.718”.…);b则为持续增长率,即时间常数 。 则为持续增长率, . . ; 则为持续增长率 对指数增长规律的机理可作如下分析: 对指数增长规律的机理可作如下分析:文献的增长 速度与当时的文献量成正比。记时间t时的文献量为 速度与当时的文献量成正比。记时间 时的文献量为 F(t),一般说来, F(t)是一个很大的整数,为了利 是一个很大的整数, ,一般说来, 是一个很大的整数 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 视为连续、 用微积分这一数学工具,将F(t)=视为连续、可微函 视为连续 记初始时刻(t=0)的文献为 ,文献增长律为 , 的文献为a,文献增长律为b, 数。记初始时刻 的文献为 b:可以这样确定:如果文献量每年增长率为 %, :可以这样确定:如果文献量每年增长率为r%, 那么r=100(eb—1)或近似为 或近似为r=100b。 那么 或近似为
14
5.2.2 文献老化的测度指标及相关成果
1、 科学文献的老化: A.文献中所含科学信息(情报性信息)仍然有 用,但现时已被包含在更新的文献中; B.文献中的科学信息是有用的,但现时正处 于一个人们对其兴趣下降的学科, C.文献中的科学信息仍然有用.但已为后 来的文献所超越 D.文献中的科学信息已完全无用。
17
2 前苏联《哲学问题》的文章中提出了关于文 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 献老化的普赖斯指数,即某一学科领域内, 对发表年龄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之比 对发表年龄不超过 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之比 这个比值(指 越大, 值。这个比值 指 数)越大,则半衰期就越小, 越大 则半衰期就越小, 文献老化的速率越高。 文献老化的速率越高。 两个相对应的文献类型概念,一是所谓“ 两个相对应的文献类型概念,一是所谓“档 案性文献” 其普赖斯指数的数值范围为22 案性文献”,其普赖斯指数的数值范围为 正常增长)至 %(正常增长 至39%,其 半哀期大于 年 正常增长 , 半哀期大于5年 所谓“有现时作用的文献” 所谓“有现时作用的文献”,其指数数值为 75--80%,半衰期小于 年。 %,半衰期小于 %,半衰期小于5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