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因“生”动而生动——《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事例列举等活动,体会挫折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系,初步树立不畏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生活态度。

能力:通过对挫折作用双重性的辩论等活动,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通过开展”我说我的挫折故事”、小辩论等活动了解什么是挫折,知道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样的,明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懂得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难点:对待挫折态度不同结果不同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活动导入,体验挫折活动一才智大比拼清华大学面试题只允许搬动一个数字的位置(仅限一次),使等式成立。

101-102=1 规则:在一分钟内举手回答,答对者获得积点卡一张师:小小的测试题也并非称心如意,让我们体验到了失败的滋味。

我们的生活也是如此,万事如意、心想事成仅仅是人们的一个美好愿望,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才是真实的人生。

那么到底什么是挫折?导致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挫折有何积极或消极影响?这是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的话题。

环节二走进生活,感受挫折第一层次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活动二情境表演甲:今天,我和同学打了一架,被老师严厉批评,我感觉自己在老师和同学面前很没面子,我实在无心学习。

唉!乙:最近好郁闷啊!在学校运动会比赛中,我非常努力地练习跑步,结果崴脚了,最终没有给班级赢得荣誉,心里很不是滋味!丙:在小学时,我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升入初中后,数学考试总是不及格,郁闷死了!上述同学遇到了哪些挫折?活动三分享挫折故事回想近期你在生活中曾经遭遇过的挫折,谈谈当时的感受,与大家分享。

师:想一想只有我们普通人才会遭遇挫折,名人或伟人会不会遭遇挫折?生:会。

师:那我们猜一猜下面这几位名人或伟人是谁?活动四猜一猜1.受小人陷害,正确主张得不到楚王采纳,被流放2.创作了名篇《离骚》3.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 屈原1.他因疾病固定在轮椅上三十多年2.被誉为:“当今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一道德与法治《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初一道德与法治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名人遭受挫折不屈不挠的故事等相关资料。

(2)结合自身实际【教学目标】一、教与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从容应对挫折。

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应对,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2、能力: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3、知识: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

了解挫折的两面性,理解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不同。

二、教与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教与学难点:对待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三、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学生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古语有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生活中不仅仅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二)初识挫折1、展示漫画:蓝瘦香菇让学生猜一猜他们为什么会难受想哭?教师启发总结:挫折是什么,会产生怎样的心理感受。

强调:挫折的含义2、现场调查:学生谈一下自己的烦心事。

(三)再识挫折1、出示名人图片:贝多芬、海伦凯勒和姚明。

3、学生探究:导致挫折产生的因素引导分析挫折产生的因素4、智慧火花:什么因素使他们遭受了挫折?分析后得出结论: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因素是难以避免的。

人生难免有挫折。

(四)感悟挫折1.展示身边的故事:问题设计:从小明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挫折对小明产生了哪些不利的影响?学生思考、讨论,分析得出挫折的消极作用。

2.教师出示视频:刘伟的故事问题设计:(1)刘伟遭受的挫折是哪方面的?在遇到挫折时,如果刘伟放弃了,结果会怎么样?(2)刘伟的成功与所受的挫折有没有关系?学生分析总结挫折的积极作用3.结合刘伟和小明的故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师引导总结:对待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五)直面挫折1、小记者访谈:你遭遇的映像最深刻的挫折是什么?你是怎样做的?模仿记者现场采访2、继续小明的故事材料:问题设计:此时此刻,你是小明的同学,,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教师:展示一组图片,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知识得出面对挫折的正确做法:正确对待挫折,把挫折转化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善于把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变成“垫脚石”。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认识到面对挫折要选择坚强的人生态度。
学生结合第一个“说一说”活动,继续交流探索,在这里重点强调结果。

让学生在对比中感悟,进而明确要采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感悟
提升
拓展
新课
感悟
提升
拓展
新课
【多媒体显示:
下面让我们共同唱一首《阳光总在风雨后》
学生经过4-5分钟的准备,把自己了解的事迹初步整理,然后清晰地讲给同学听。
人生难免有挫折
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和活动,使学生了解挫折的含义、造成挫折的因素以及挫折与人生的关系,初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用辩证的方法分析挫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说一说、填一填、练习与作业等活动,引发学生曾经有过的体验,既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会自主学习,又使学生交流体会,学会合作学习,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品质。
学生合唱,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
教学后记
人生难免有挫折(板书课题)
学生观看,并思考他们取得的辉煌是否一帆风顺,并通过师生、生生讨论得出人生难免有挫折的结论。
互动
交流
学习
新课
互动
交流
学习
新课
学以致用
归纳总结
一、挫折与人生相 伴
含义
原因
二、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
三种态度
1、教师提出问题,什么是挫折呢?自己经历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情绪反应如何?遇到挫折。那么挫折的含义是什么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材料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
学生回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挫折,结合挫折的含义,重点介绍当时的心情。

初中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政治《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2、幻灯片展示:
经典案例:中日少年《夏令营较量》77名日本孩子与30名中国孩子曾经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当时,这107名儿童在内蒙古举行草原探险夏令营。上路时,日本孩子背包鼓鼓囊囊,装满食品和野营用具;中国孩子只是装装样子,背包几乎是空的。探险之路才走一半,中国儿童因将水喝光、干粮吃尽而向别人求援。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觉;日本孩子病了硬挺着走到目的地。日本家长乘车而去,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
(设计意图:了解自立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教材第一目的主要教学内容,P35的课堂练习要求学生制作表格并展示,目的是帮助学生在理论上认识日常生活中我们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自立的表现,知道自立的程度影响着人的成长和发展,利用活动让学生反思自己是否自立及自立的程度如何,以此来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愿望;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活动的能力。)
集体生活中
社会生活中
教师讲解:举例说,在家庭生活中自立的表现是能做许多家务活,最得意的表现是炒菜,影响是有利于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不足的地方是很少自己洗衣服。
从同学们的总结中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具有很强的自立能力,或者可以说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具备自立能力。通过活动,我们了解到,自立既包括个人私事,也涉及家庭、集体和社会,表现为学习自立、生活自立和处理社会问题自立三个方面。
通过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形成共识,使学生认识到,培养自理能力一方面要增强自立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善于听取父母、老师和他人的意见。
课堂小结:自立箴言
月亮虽然能靠太阳的光芒照耀自己,但它本身并不会发光,等到太阳消失的时候,月亮再也无光彩可言了。这就正如生活中只有那些自强自立的人才能拥有生活一样,因为他们知道,仅仅靠别人的荣耀而自己不懂得付出的人,永远不可能真正拥有生活。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育叙事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育叙事

《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反思人生的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

只是每个人遇到挫折的大小不同罢了。

即使如此,面对挫折更重要的是看你给予怎样的态度。

不同的态度会导致不同的结果。

胆怯的、懦弱的人往往对待挫折会感到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对于他们更多的是一事无成。

然而对于意志坚强、有坚定信念的人他们往往勇敢地面对挫折甚至自己向困难发出挑战。

于是,等待他们的会是与前者截然不同的结果。

他们会获得成功,成为命运的指导者、生命的强者。

另外面对同一件事,你的切入点不同你的感受不同。

如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李丽,在别人的眼中她的经历是不幸是苦难,而她却从中感受到了别人的关爱和帮助,所以她并没有感到不幸,而是感恩社会,回报社会。

在我们七年级的思品课本上就有《人生难免有挫折》这一课。

就在我来到一个班级准备讲这节课时,我发现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对,坐在后面的王同学,没了往日的笑容,虽然天很冷但他的脸憋的通红,还拿着一瓶矿泉水使劲往头上浇。

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出于关心我劝他说:孩子别那样做会感冒的。

可能是我说的话感动了他。

他猛的站起来告诉我:老师我班的林同学的父母离婚了,我心里憋得慌,我想哭。

说着眼泪流下来了,继续说道其实谁的心里不苦呀,当时我真的没有想到他能这么直率的告诉我这番话。

然后我就告诉他,今天咱们的课题就是:人生难免有挫折,现在你想说什么就说吧。

给你一次释放情感的空间。

他又说那我说了你们可不能笑话我。

我们都说不会的。

他边哭边讲述了他的遭遇。

他们一家三口和七十多岁爷爷奶奶住在一起,爷爷得了半身不遂瘫痪在床。

父亲很少管这个家还经常经常酗酒之后就找茬打她的妈妈,全家就靠她妈妈不到一千块钱的工资在维持。

他七岁就学会了做饭,放学回家之后还得照顾爷爷,给爷爷洗换下来的尿芥子。

他说我还是一个孩子我才13岁,我也不想干但我不干谁干呀?当他说完这些话时全班的同学包括我在内都哭了,我们真的没有想到小小的他竞承受这么多的挫折,但他却是一脸的阳光,是这样的坚强。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理解挫折具有两面性;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地、客观地看待问题的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通过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和教学的直观性,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场景和氛围。

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形成正确的认知,培养正确认识挫折的健康人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三、教学难点:人生难免有挫折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场合都需要我们说些祝福的吉祥话,当你面对下列情境时,你会怎么说?说说吉祥话:好朋友过生日:爸爸要出差:老师要参加省优质课比赛:学生分别说说以上三种情境会说什么吉祥话。

教师评价后总结:我们都希望这些美好的祝愿都能变成现实。

但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只是阳光明媚,也会有风风雨雨。

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探讨《人生难免有挫折》。

环节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认知挫折那么究竟什么是挫折呢?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同龄人,聆听他们的烦心事。

活动1:同龄人的烦恼在小学时,我在班里名列前茅。

可现在,我虽拼尽全力,可成绩总上不去。

我好伤心,好失望啊。

我是个足球迷,每个周末都会去体育馆踢球。

但上周我却意外受伤,得休息三个月了,煎熬啊......我从上小学开始就一直担任班长,进入中学后,以为班长非我莫属,谁知在竞选班长时,我却落选了。

他们所遇到的烦恼算是挫折吗?你觉得什么是挫折?学生谈自己对挫折的理解(生活中的失败、坎坷、烦恼、不顺心、受阻、失意等均是挫折)师小结:生活的道路上,人们经常会遇到诸如失利、失败、阻碍等,这便是遇到了挫折。

探究二:探知挫折活动2:说你说我你自己印象较深的一次挫折是什么?当时的感受如何?学生思考片刻,将自己的挫折简要写在纸片上。

让学生倾吐最近遭遇的烦心事:(上课被老师批评了一顿;测验没考好;心爱的衣服没买成;由于长相欠佳常被别人耻笑…………)过渡:同学们都有挫折的经历,那么成年人甚至一些名人伟人是否也有挫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读故事,猜名人。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挫折与个人成长发展的关系,认识人生难免有挫折,做好直面挫折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生活中的挫折与逆境,养成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

2、能力目标:通过对挫折作用双重性的认识,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什么是挫折,产生挫折的原因,认识挫折和逆境,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懂得对待挫折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难点: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视频、图片、歌曲、文字材料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讨论、实例分析,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上网搜集名人,伟人抗挫折的故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教师:多媒体出示视频陈州的历程。

教师:看了山东励志青年陈州的这一段视频,是不是很震撼,很感动,陈州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和品质。

但陈州和我们相比是不幸的,他小的时候遭遇了太多的不幸、困难、坎坷、和磨难,这些不幸、困难、坎坷、和磨难就是挫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和学习的内容“人生难免有挫折”(板书)【设计意图】开篇激趣。

二、探究新知(一)活动一:感知挫折,讨论归纳挫折的含义1、多媒体出示名人、伟人抗挫折故事图片。

1、安徒生,司马迁,贝多芬,邓亚萍分别遇到了什么挫折?生:父亲离世,家庭贫困;受到宫刑,身体和精神都遭到严重打击;疾病,耳聋;个子矮等。

2、交流分享名人抗挫折故事:教师: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怎样?生:烦闷、伤心、不安、难过、无奈,沮丧等。

3、我说我的挫折故事。

名人,伟人都有过挫折,那我们平凡人、普通人有没有挫折呢同学们,你们遇到过挫折吗?遇到过哪些挫折?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或你最近遇到的一次挫折,(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等方面),当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说说遇到的挫折)生:略教师:有没有哪个同学从来没有遇到过挫折?没有。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道德与法治_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实例、举例等活动体会挫折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关系,初步树立不畏艰难,勇于面对挫折的生活态度。

2、能力:通过对挫折作用的双重性的认识,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3、知识:了解什么是挫折,知道造成挫折的因素是多样的,明白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懂得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

【教学重点】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难点】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结果就不同【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歌曲、文字、视频材料等感性材料,调动学生的情感。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讨论、实例分析,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剪子、包袱、锤》开始,请在游戏中,输了的同学谈谈心中的感受。

教师总结:游戏中输了,心情很不爽,难过,可以说你正在经历一点小小的挫折。

引出本课课题《人生难免有挫折》。

(板书课题)二、认定学习目标:女生读目标1,男生读目标2、合读目标3三、探究新知:(一)生活中的风风雨雨教师:什么是挫折呢?先听听下面几位同学的哭诉吧!活动一:图片欣赏看图片,读文字,说说人物当时的心情如何?从而引出挫折的含义。

(齐读含义)活动二:说一说教师:挫折也常常被比喻成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是人们心中的祝福,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人生路上挫折是无法避免的,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在学习、生活或其他方面所遇到的挫折。

你当时的心情怎样?(学生发言,教师即时点评,最后教师发言)教师总结:挫折之于人生,恰如风雨之于自然,总是相伴相随。

可以说挫折与人生相伴,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活动三:议一议教师:为什么挫折与我们如影相随呢?这要思考造成挫折的因素有哪些?思考----讨论-------交流在学生发言后,出示大量图片,协助学生分析造成挫折的原因,最后总结造成挫折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其中人为因素又分为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

《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堂实录及反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堂实录及反思

知行统一,培养合格公民——《人生难免有挫折》课堂实录及反思教学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一框《人生难免有挫折》所用班级:济水一中七年级二班课时:一课时具体内容:(红色为反思的内容)师生问好,开始上课。

师:我是实验中学的政治老师杨玉玲,15年前的现在,我跟着咱们学校的李翠兰老师在这里实习,济水一中是我教师生涯的开始,我感谢这里。

所以,我希望济水一中好,希望济水一中的学生好,当然更希望咱们班的学生将来一个个学业有成,事业有成。

(突然不合时宜地想起了自己当年实习的日子,有片刻的感慨,时间过的真快!)这位同学,长的特别帅,我希望你身体越长越高,赶上姚明;(他笑)这位女同学看着很文静,我希望你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将来进入国家的外交部;(她点了点头。

)这位男同学,带着眼镜,一看就学习很好,我祝愿你期中考试能考咱们班的第一名;(这位男同学很坚定地点点头,其他同学没有特别的反应,估计他学习就是比较好,还好,我真怕找了一个学困生祝愿人家考第一名,让大家发笑。

)(这两位同学的点头给了我信心,可见课堂上师生之间的相互影响多么重要。

)这位男同学,看着比较活泼,我祝愿你的人际关系越来越和谐,全班同学乃至全校同学都喜欢你;(活po,我说成了活bo,见笑,可见平时语言的不严谨。

)我同样希望咱们这个班,咱们是几班啊?(生答:二班)(这时再去问几班不太妥,准备工作做得不够好,不利于拉近师生关系。

)我希望咱们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初三毕业以后,都能考上济源一中,将来都能考上清华大学、考上北京大学。

好不好?生:好!师:那我想问问大家,我对大家的祝愿是不是都能实现呢?生:不是。

师:为什么呢?生:人生难免有挫折。

师:我对大家的仅仅是祝福,在大家成长的道路上,还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挫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人生难免有挫折》。

(板书)(旧课新上,学生们的回答太快了,但自己的反应有点迟钝,学生回答完“人生难免有挫折”后应该直接导入新课,自己却又多加了一句,真的没有必要,显得对学生不信任似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设计与反思高密市向阳中学钟兆慧[教材分析 ]《人生难免有挫折》是七年级(下册)第五课《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中的第一框的内容,本框是第三单元的起始课,第三单元《做意志坚强的人》是上述两个单元“做自尊自信的人”和“做自立自强的人”的逻辑发展。

学生通过上两个单元的学习,渴望做一个自尊自信和自立自强的人。

但是,当他们迈步去做的时候,挫折和困难是他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而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

所以,本课是解决前两个单元、甚至上册书中的行为实践问题的关键,同时也为下面各单元中的知识学习和行为实践作有力的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造成挫折的多种因素";知道"人生难免有挫折";"理解对待挫折的态度不同,其结果也不同"。

2、能力目标:遇到挫折时,能具体分析造成挫折的因素。

3、思想觉悟目标:培养不畏挫折的可贵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 :人生难免有挫折。

[教学难点] :造成挫折的因素[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导入新课]通过对“挫折是好事还是坏事”的辩论引入新课。

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两队,一队是正方,一队是反方。

正方的辩题为“挫折是好事”,反方的辩题为“挫折是坏事”。

各队根据自己的认识,利用典型的事例来反驳对方。

通过辩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懂得要成为强者就要勇敢地面对挫折。

[教学过程设计]1、引导学生展示收集到的材料,使学生在交流中体悟到挫折对名人、凡人都是不可避免的,从而能理解挫折是普遍存在的。

2、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自学中归纳概括造成挫折的原因,并能对P61—P62的插图进行分析。

3、合作探究:(第二课引言:)谈迁是个大人物,他经历了那么多的挫折,最终获得了成功,而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学生,是否可以避免挫折,事事顺利呢?为什么?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P61-62内容,在教师的点拨、提示下归纳造成挫折的原因,并通过举例理解造成挫折的不同的因素,如自然因素、个人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等。

人生难免有挫折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副本

人生难免有挫折修改后的教学设计与反思-副本

《语文阅读教学---培训心得进入了暑期培训,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在这里我们能够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同行们相互交流,真是受益匪浅。

在此,我把我的一些对阅读教学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加强朗读教学现代阅读观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夫缀文情动而辞发”,从阅读角度来讲则是“披文入情,缘情入理”,而朗读正好能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作用,也便于学生从个体角度深切体会文章的情感因素,正所谓“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音韵之美、文字之精,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情感之切、意蕴之深,不朗读不足以体会文章的风格之新、手法之巧”。

所以,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只听老师滔滔不绝、不闻学生书声琅琅的语文阅读课,不是好的语文课”。

除朗读外,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意运用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其他阅读方法感受文本的意蕴。

(二)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既然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相同,那么阅读同一文本就应该有丰富多彩的个性情感反应。

因此,教师应鼓励并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去感受体验文本中的感情,并说出、写出读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受到文本情感因素的熏陶、感染,而不应以对文本繁琐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丰富的阅读实践。

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文章都包含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感受体验文本蕴含的感情,逐步形成一定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互动中体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领悟文本情感、价值因素。

如学习了《屈原列传》后组织学生就屈原死之价值展开讨论,学习《想和做》,可让学生辩论演讲,明确真理。

2.情景中体验: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中作出态度、价值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因“生”动而生动——《人生难免有挫折》教学反思【摘要】本文以《人生难免有挫折》的教学为例,主要从教师深钻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指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创设情境,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积极行使话语权;平等地对待学生,用激励评价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等方面,阐述课堂因“生”动而生动的做法。

【关键词】生动深钻教材创设情境激励评价话语权主动权平等权
心理学指出:“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学有所获。

”基于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对新课改理念的感悟,我在教学《人生难免有挫折》时,主要构思和实施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从课堂学习气氛、学生学习效果和各位听课老师的点评中,可以看出这节公开课因为学生主动参与而变得生动,教学效果显著。

具体说来,我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深钻教材,教学不被动,让“生”动来自主动权
新课程强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照本宣科地教教材。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就要深钻教材;教师深钻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是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有了这个前提和保证,我们才能把知识结构弄清楚,才能把教学目标弄清楚,才能把教学重点难点弄清楚,才能在教学中不被动,并通过教学设计给学生一个个广阔的思维空间,让“生”动起来。

接到上公开课的通知后,我反复地阅读教材,细细地研究教材,我发现教材的内容共两部分:第一部分,“挫折与人生相伴”,主要讲三个问题:⑴挫折的含义;⑵造成挫折的原因;⑶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

其中第二个问题是教学的难点,第三个问题是这部分教学的落脚点,要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提升,让学生认识到,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存在的。

第二部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认识到面对困难和挫折有三种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会有不同的人生结果,从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对待人生的态度。

深钻教材后,我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活动,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例如,在教学“挫折的含义和造成挫折的原因”时,我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和影响因素,而是设计“实例分析,感悟体验”活动,我安排学生阅读谈迁撰写《国榷》的经历和邓亚萍的事例,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1)谈迁撰写《国榷》不顺利,他遇到的阻碍是什么?(2)
假如你是谈迁,你当时的心理感受是什么?(3)邓亚萍曾经遇到的挫折是什么?造成挫折的因素是什么?(4)请你描述她当时的情绪反应。

我把这些问题,制成幻灯片,用多媒体展示,并且补充国内外、生活中挫折实例,配上图片,供学生学习中使用,这样做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体现。

新课程标准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是“填鸭式”硬灌输。

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不被动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体验来理解和感悟“挫折的含义和造成挫折的原因”,从获取知识的方式上看,这是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的体现。

因此,教师只有深钻教材,才能在教学中不被动;学生只有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才愿意动起来;只有师生共同互动起来,才能打造生动的课堂。

二、创设情境,心灵受触动,让“生”动来自话语权
话语权是学生神圣的天赋之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应该拥有话语权。

所谓话语权,就是“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特定的社会场域中,自主地对现实生活、实践活动进行真实具体的表白,理性或感性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观的权利”。

话语权是学生自主自觉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权利,然而,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只有“听”的义务,而没有“说”的权利。

学生失去话语权的课堂,死气沉沉,教学无趣低效。

为了让学生积极发言,让课堂生动高效,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来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积极行使话语权。

例如,在教学“不同的态度,不同的结果”时,我先让学生读一读教材上“登山者的命运”,让学生交流:(1)两位登山者遇到的挫折是什么?(2)他们面对挫折的态度有何不同?结果如何?(3)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从两个登山者一死一生的不同结果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触动。

接着我又创设情境:三只青蛙分别掉进了盛着一样多鲜奶的木桶里,桶里的奶为数不多,但足以让青蛙们体验到什么是灭顶之灾。

此时此刻这三只青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请你根据“面对挫折的三种人”来续编。

由于学生进入了教学情境,心灵受到触动,于是他们争先恐后地参与活动,有的用语言表述,有的用动作表演,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片热闹欢畅的景象。

可见,创设情境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激活思维,有利于学生积极使用话语权。

把话语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然而然,课堂会因“生”动而生动。

三、激励评价,热情被带动,让“生”动来自平等权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比尔·盖茨曾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
无休止的追求意念。

从这些话语中我深深地感悟到: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找到他们可取之处进行激励评价,让学生产生成功的体验,获得被尊重的快感。

激励评价强调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鼓励,体现对学生平等权的尊重,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张扬。

教师给学生以富有激励性的话语和催其奋进的目标,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欲望和探索的灵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和热情。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而激励型评价恰恰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的助推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失时机地运用“回答得很好”“考虑得周到”“问得好”等激励、唤醒、亲切的话语,使学生在一种平等愉快的氛围中,心情舒畅地探索知识,享受着学习的快乐,感受着师爱的温馨。

学生享有平等权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激励评价是课堂互动的保障。

例如,在探究交流活动中,我让同学说一说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次挫折,描述当时的情绪反应,回想当时的选择。

我深入到小组去指导活动,我走到平时不太爱发言的小雨同学身旁,俯下身去鼓励他,他小声地对我说:“这次月考,我的英语只考了51分,我非常生自己的气,不想吃饭,真想放弃学英语。

”我深情地对他说:“你能告诉我你的挫折感,我感到欣慰,看得出你是个很有勇气的学生,我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面对挫折你一定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时我伸出右手掌,示意和他击掌,只见他站了起来,伸出左手和我击掌,并大声地对我说:“老师,我会更加努力学习英语的。

”周围的同学也为他鼓掌。

在后来的学习中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争着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再如,在教学总结时,我安排学生观看动画:一个小男孩在爬山时,跌倒了几次,但他毅然坚持站起来向上爬,终于爬到了山顶。

观看动画后,我让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谈感悟。

当学生发言后,我进行激励评价时,我发现发言同学的脸上都流露出被尊重和体验到成功的欢悦神情,而其他同学会热情地举起手,或迫不及待地站起来展示自己。

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课堂生动高效,这与学生获得平等权、老师的激励评价是分不开的。

综上所述,我认为教师应该在深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通过创设情境,触动学生心灵,让学生积极行使话语权;平等地对待学生,用激励评价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

只有这样,才能打造生动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新理念》陈旭远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上好课有效技能》孔凡哲等∕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
3、《论学生课堂话语权的回归》仇丽君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1年08期)
4、《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徐兆洋编著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