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2011浙江高考之文学作品阅读题

合集下载

2004-2011浙江高考之文言文阅读题

2004-2011浙江高考之文言文阅读题

.直击浙江高考之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解题技巧探秘★2011年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张文瓘字稚圭,贝州武城人。

隋大业末,徙家魏州之昌乐。

幼孤,事母、兄以孝友闻。

贞观初,第明经,补并州参军。

时李勣为长史,尝叹曰:“稚圭,今之管、萧,吾所不及。

”勣入朝,文瓘与属僚二人皆饯,勣赠二人以佩刀、玉带,而不及文瓘。

文瓘以疑请,勣曰:“子无为嫌。

若某,冘豫少决,故赠以刀,欲其果于断;某放诞少检,故赠以带,俾其守约束。

若子才,无施不可,焉用赠?”因极推引。

再迁水部员外郎。

时兄文琮为户部侍郎,于制,兄弟不并台阁,出为云阳令。

累授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

乾封二年,迁东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遂与勣同为宰相。

俄知左史事。

时高宗造蓬莱、上阳、合璧等宫,复征讨四夷,京师养厩马万匹,帑廥①寖虚。

文瓘谏曰:“王者养民,逸则富以康,劳则怨以叛。

秦、汉广事四夷,造宫室,至二世土崩,武帝末年户口减半。

夫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

人罔常怀,怀于有仁。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帝善其言,赐缯锦百段,为减厩马数千。

改黄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又兼大理卿。

不旬日,断疑狱四百,抵罪者无怨言。

尝有小疾,囚相与斋祷,愿亟视事。

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②。

后拜侍中,兼太子宾客。

诸囚闻其迁,皆垂泣,其得人心如此。

性严正,未尝回容。

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佗③宰相奏事帝必问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

或曰:“已议。

”即皆报可。

(节选自《新唐书·张文瓘传》)【注】①帑廥:官家储藏钱币和粮食的府库。

②戴胄:唐初大臣,曾任大理寺少卿。

③佗:他。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明经第:考取。

B.子无为嫌嫌:疑忌。

C.俾其守约束俾:使。

D.时以执法平恕方戴胄方:仿效。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所不及/公之逮所由使也B.因极推引/因为长句,歌以赠之C. 逸则富以康/醉则更相枕以卧D.保邦于未危/室西连于中闺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选材合理,主要叙述了张文瓘与高宗、李勣之间发生的故事,生动地刻画了张文瓘为官的形象特点。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全面详解“品茗网”站长大胡子按:本详解参用了浙江宁波李克刚、戴孟姣老师的成果。

在此表示感谢!一.(18分,每小题3分)1.B A项:“粳米”的“粳”应读:jīnɡ;B项:“伉俪”的“伉”应读:kànɡ,“引吭高歌”的“吭”应读:hánɡ;D项:“恰当”的“当”应读:dànɡ,“螳臂当车”的“当”应读:dānɡ。

2.D A项:“忧柔寡断”的“忧”应为“优”;B项:“良晨美景”的“晨”应为“辰”,时辰的意思,“各行其事”的“事”应为“是”,意思是“按照各自认为对的去做。

比喻各搞一套。

”“饥肠漉漉”的“漉漉”应为“辘辘”。

3.A 申述:详细说明;申诉:①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政党、团体成员等对所受处分不服时,向原机关或上级机关提出自己的意见;②诉讼当事人或其他公民对已发生效力的判决或裁定不服时,依法向法院提出重新处理的要求。

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

失言:无意中说出不该说的话。

依据上述解释已可确定答案A。

第③句抓住第二空格,前后是转折关系,只能选择“而”。

4.B “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

“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山不转水转”:强调事在人为,想办法总能解决问题达到目的;亦作“山不转路转,石头不转磨砖”“山不转路转,河不弯水弯”。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楚汉相争中,刘邦在进军南郑途中烧掉栈道,表示不再返回关中,用以打消项羽的顾虑;随后又暗渡陈仓,打败楚军,又回到咸阳。

后用来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以达到某种目的。

5.C A项:搭配不当,“优质化”不能修饰“农户”。

B项:成分赘余,“不可缺少”与“必需”重复,删除“不可缺少”。

D项:结构混乱,“发挥”与“起到”共用了同一宾语“作用”。

应在“起到”和“无可替代”之间加上“的”。

6.C A项:两个逗号应改为问号。

B项:括号应删除。

D项:第一对引号中是一个倒装句,问号应放在句末,应改为“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二.(12分,每小题3分)7.C 本题要求选择“最准确”的一项。

浙江省2004—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2004—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及答案

浙江省2004 至2018 高考诗歌鉴赏真题1、(04年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菩萨蛮唐·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 分)(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 分)考点:语言炼字内容选材(唐曲)答:①“空'字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②游子思归乡: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己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

思妇盼归人:上片写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设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2、(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 6 分)齐安郡中偶题(唐·杜牧)暮热游荷池上(宋·杨万里)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__________________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 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考点:意象表达技巧情感选材(唐诗宋诗)答:(1)傍晚西风(2)拟人表现手法。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2011年高考真题解析版—语文(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真题解析版—语文(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逐题解析)解析人:浙江龙港高级中学李中修(cnxalzx@)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给(jǐ)予毛坯(pī)强劲(jìn g)人心惶(huán g)惶B.山崖(yá)霎(shà)时掳掠(lüè)沁人心脾(pí)C.馄饨(tun)不屑(xiè)嫉(jí)妒令人咋(zhà)舌D.神甫(fǔ)订(dìn g)正烙(lào)印摄人心魂(hún)1.C(C项“令人咋舌”的“咋”应读“zé”。

“咋”有三种读音:zá、zé、zhā。

但zá、zhā两音只用于方言,平时并不考,zé音用于书面语,唯一只有“咋舌”一词。

)【解析】本题考查都是常见字的读音,其中“给、劲、咋、烙”都是多音字。

这些常见字在必修教材中都出现过,学生并不生疏。

“霎时”的“霎”、“嫉妒”的“嫉”、“神甫”的“甫”容易造成习惯性误读。

此题考查“注音有错误的一组”,难度比“注音正确的一组”有所降低。

“馄饨”是最常见的一种面食,“饨”一般读轻声,间或也重读,读音为tú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货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

/兹收订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2.D(A项“闲熟”应为“娴熟”,“娴”与“熟”同义,是“熟练”的意思。

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

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第14一16题。

(8分)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酬朱庆馀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人间责,一曲菱歌敌万金!注:朱庆馀:唐代诗人,越州(今浙江绍兴)人。

镜心:镜湖的湖心。

齐纨:齐地所产的细绢。

唐时歌女演奏,听着酬以绫绢,谓之缠头。

朱庆馀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4.简述两位诗人作诗时的心情。

(2分)15.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从诗题看,“近试”是临近考试之意;“张水部”是称张籍的官职:“酬”为答谢。

B.“待晓堂前拜舅姑”是指新娘早晨拜见公婆。

C.“一曲菱歌敌万金”是喻指朱庆馀一定会金榜题名。

D.两首诗就近设喻、言此意彼;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16.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说明他们共同采用了哪种传统的诗歌表现手法?(4分)参考答案:14.(2分)朱诗表达了作为应试举子考前所持有的不安和期待的心情。

(1分)张诗表现了对朱的欣赏,暗示他不必为考试担心。

(1分)15. A (2分)16.(4分)都采用了“比”的手法。

(2分)如朱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以公婆比主考官;(1分)张诗以越女、采菱姑娘比朱,以“齐纨”比他人的平庸作品,以“菱歌”比朱的优秀作品等。

(1分)(2012浙江卷)(二)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

(7分)未展芭蕉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唐)钱珝(金)元好问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

(2分)【解析】还未展开芳心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5分)【解析】答案示例:第一首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

2011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2011年高考(浙江卷)语文试题及答案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给(ji)予毛坯(pi)强劲(jing)人心惶(huang)惶B.山崖(ya)霎(sha)时掳掠(lue)沁人心脾(pi)C.馄饨(dun)不屑(xie)嫉(ji)妒令人咋(zha)舌D.神甫(fu)订(ding)正烙(lao)印摄人心魂(hu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

/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A.竹叶和阳光彼此恋慕所闪出的光,使人坠入了无我境地;口令不闪光,竹叶自身或浅黄、或翠绿的色彩,不也令人陶醉吗?B.老校区遗留着一中旧时的氛围,参天的古木,平滑的石道,随处可见的老旧建筑……一切浓重得无需装饰就可做电影的背景。

C.日常交往中,平等是人与人之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前提,高高在上、盛气凌人只会使人与人彼此疏离、产生隔阂。

D.班长在征文比赛中得了第二名,大家都夸她是才女,她却求全责备,谦虚地说年级里水平比她高的同学有很多,自己的文章还存在很多不足。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在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争鸣性质的学术文章,更强调要得到本人认可的文本为学术争论的起点。

B.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2004——2006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答案

2004——2006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答案

2004——2006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答案1.答案:(2分)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不须约伴2.答案:(6分)在作者眼中这几种人在装束上是最无拘无束的,也是最接近大自然的、最自由的。

许多人在现实生活中不像牧童等人那样自由,那样接近大自然。

说明:此题考查考生对形象性足、语义含蓄语句的理解。

方法上要考虑三点,一是它所用形象的特征,如牧童、渔翁、农夫、走江湖的吉卜赛人、猎户的特点是无拘无束,与大自然最亲近,二是看它所处语境,三是组织语言要符合题目要求。

3.答案:(6分)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既深奥又浅易;只要性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以享受大自然;大自然可以慰藉我们的心灵,指示我们的人生方向。

4.答案:(4分)C D5.答案: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解析:本题应从喻体中的“兽穴”和“老狮”明确含义,再从前面作者对他的肖像描写了解他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

本题主要考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重要的句子包括语意含蓄的句子、抽象的句子和深奥的句子等。

理解它们就是要将其显明化、具体化和浅易化。

理解句意,既要分析其本身的内在含义,更要把它放在具体语境中进行分析。

本题中“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的毛”是一比喻句,理解比喻句的关键点是找到喻体的本体,“兽穴”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老狮的毛”又是指什么,其特点是什么,再结合上下文是可以找到较为准确的答案的。

答题语言的关键词应是“难以接近、难以了解”“欣慰”“幽默”。

本题能力层次为C级。

6.答案:贝多芬了解到客人并不像一般人那样把他看作一个厌世者,而是认为他有着“真实的好灵魂”并准备把他(生平、消息、真实的好灵魂)介绍给大众。

解析:世俗人对贝多芬的不了解可以从他的一些言行举止、肖像和侧面描写体现出来。

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项能力。

要求找到贝多芬态度与心理发生变化的原因,能力层级仍为C级。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浙江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浙江

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船舶bó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招徕lái 青睐1ài 切磋qiē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罢黜chù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星宿xiù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 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 D.申诉食言不过/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C.人世后,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来实现文化产业的集团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

2004-2012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

2004-2012年高考浙江卷文言文

(2004)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许君讳逖,字景山,世家歙州。

少仕伪唐,为监察御史。

李氏国除,以族北迁。

献其文若干篇,得召试,为汲县尉冠氏主簿。

迁秘书省校书郎、知县事,数上书论北边事。

是时赵普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瓮中,瓮满辄出而焚之,未尝有所肯可,独称君为能,日:“其言与我多合。

”又二岁,拜太仆寺丞,磨勘钱帛粮草,监永城和籴,知海陵监。

三岁,用监最迁大理寺丞,赐绯衣银鱼。

迁太常丞、知鼎州。

州杂蛮?①,喜以攻劫为生,少年百余人私自署为名号,常伺夜出掠居人,居人恶之,莫敢指。

君至而叹日:“夫政,民之庇也。

威不先去其恶,则惠亦不能及人。

”君政既行,盗皆亡入他境,约君去乃还。

迁国子博士,奉使两浙、江南,言茶盐利害,省州县之役,皆称旨。

出知兴元府,大修山河堰。

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

君行坏堰,顾其属日:“?侯②方佐汉取天下,乃暇为此以溉其农。

古之圣贤,有以利人无不为也。

今吾岂宜惮一时之劳,而废古人万世之利?”乃率工徒躬治木石,石坠,伤其左足,君益不懈。

堰成,岁谷大丰。

迁尚书主客员外郎、京西转运使,徙荆湖南路。

荆湖南接溪洞诸蛮,岁出为州县患。

君日:“鸟兽可驯,况蛮亦人乎!”乃召其酋豪,谕以祸福,诸蛮皆以君言为可信。

讫三岁,不以蛮事闻朝廷。

君罢来朝,真宗面称其能。

会有司言荆南久不治,真宗拜君度支员外郎、知府事。

荆南钤辖北路兵马,于荆湖为大府,故常用重人,至君特选以材,用员外郎自君而始。

明年,选司封员外郎,赐金紫,徙知扬州。

州居南方之会,世之仕宦于南,与摹死而无归者,皆寓其家于扬州。

故其子弟杂居民间,往往倚权贵,恃法得赎,出入里巷为不法,至或破亡其家。

君捕其甚者笞之,日:“此非吏法,乃吾代汝父兄教也。

"子弟羞愧自悔,稍就学问为善人,风俗大化。

君少慷慨,卒能自立于时。

其孝谨闻于其族,其信义著于其友,其材能称于其官,是皆可书以传。

(本文有删节【注】①蛮(上延下虫)dàn:南方少数民族名。

浙江高考语文历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2004—2019)之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历年文学类文本阅读真题汇编(2004—2019)之答案

14.①“走眼”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②“走眼”是全文的主要事件。 ③“走眼”在文中具有正话反说的效果,较好地突出了 主题。
15.小说塑造了一个阅历丰富,洞悉人心,为人仗义, 精通业务的商人形象,揭示了经商与做人一样,都应该 诚信、宽厚、与人为善的主旨。
13.①情节在结尾处突然逆转,在出人意料的戏剧性效 果上,与“欧•亨利式”的结尾有暗合相通之处。 ②因前文设置的伏笔若有若无(“掀锅羞”“不记得细 节”“忘了味道”等),让结尾呈现出某神麾幻色彩。 ③结尾情节安排表明鱼未入汤诡异之处有深意,引发读 者对美味意蕴作深度的思考与探究。 ④结尾提示了“美味”的含义有表里两层,与标题“一 种美味”构成呼应。
2018浙江卷答案 10.(4分) ①用词夸饰,辞彩绚丽。 ②运用铺陈、排比语句。 ③语气急切:用副词“果有”“真个”等加强语气,用 “你看”“你抬头”等表现急于分享的兴奋心情。 11.(5分) ①连用10个“一”将“东京梦华”定格于一个特定的现 实场景,使得作品有开有合。 ②前文渲染的是“闹”,此处连用“一”凸显的是 “静”,形成强烈反差。 ③前文铺陈的是“繁”,此处聚焦于“一”,梦与现实 交相呼应,让作品余韵十足。
2016浙江卷答案 11.①忙碌 ②辛苦 12.①透露了母亲内心的急迫。 ②表现了母亲劳作的忙碌。 ③反映了母亲对家庭的责任感。 13.①同样写看火车,内容有变化,在结构上起贯穿全 文的作用。 ②反映了母亲向往又犹疑的复杂心理。 ③询问的不厌其烦与回答的不胜其烦形式对照,丰富了 母亲的形象。
14.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 火车的痴迷。 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 醉和渴望的心理。 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15.①母亲是朴实、坚忍、勤勉持家的传统女性。 ②母亲受到新事物的感召,具有尝试新生活的内在倾 向。 ③母亲受传统和现实的羁绊,缺乏将希望变为行动铺垫,引出人潮汹涌。 ②再写游人众多,为后面观灯受阻埋下伏笔。 ③最后写观灯盛况,把作品推向高潮并点题。 ④层层铺垫,层层推进。 13.(6分) ①庆幸遇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对城市发展新气象感 到新奇。 ②有感于游人众多,人民生活富裕,精神焕发。 ③现代科技让汴京灯节重现历史繁华,实现了“我”的 “星河梦”。

浙江省历年高考作文题

浙江省历年高考作文题

浙江省历年高考作文题【2004年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

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

[注意]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试题引用的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可不用。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2005年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唐诗曰一叶落而天下知秋,宋诗说春色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

寻常事物往往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在有限中,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④不少于800字。

⑤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

(康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歌德)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吕氏春秋》)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

(医学专家)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浙江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浙江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泥火盆儿张金凤“江山千里雪……炉火一点红。

”展望北方的苍茫原野,这开阔而温馨的诗句迎面而来。

入诗的一定是带着婉约气质的红泥小火炉吧,我立年那一盆红通通的炉火,似雪中红梅闪耀光芒,照亮了我的冬日情怀。

我记忆中的火炉不是那种婉约的小火炉,而是朴素简约的泥火盆儿,它的温暖是几代人抹不去的记忆。

小时侠的北方冬天似乎格外冷,大雪囤着一座座村庄,整个长冬都不肯化去。

晌午,阳光强烈,屋里生火作饭提升些温度,屋瓦上才变得柔和些,有滴淌答答的屋檐水垂落下来。

日头稍稍偏西,屋擔下就又挂上了长长的冰棱。

这叶候,祖父掖了掖宽大的棉袄,用一根带子从腰勒紧,推开风门。

他手端一个大泥盆,那就是泥火盆儿,是乡下人冬天里的室内取暖宝物。

祖父给泥火盆儿装了些碎草,上面盖上碎的苞米骨头,点燃。

碎草抽抽噎噎地燃烧,一股青烟被北风扭得四下流窜,祖父不急不躁,好像任由顽皮的孩子尽情打闹。

他在旁边缓慢地吸着一烟锅旱烟,等烟吸透了,火盆儿也不再冒青烟,一盆火红的炭骨冒着短小的火苗活力四射。

祖父粗糙的大手小心端起暖烘烘的火盆,笑吟吟地回屋。

乡村取暖方式大都是通过烧火做饭、烧热大炕,“辐射”得屋里暖和,这就叫“暖屋热坑”。

但四九天气,到了寒气逼人的时候,还得请泥火盆儿出场。

·每一餐的灶火,总要剩些热炭,从热灶膛里拣几块红通通的木炭置于火盆儿内,端到屋子里,屋里顿时就腾起一股暖流。

热腾的炭火在火盆儿里跳跃,老人在炭火的上方烤烤手,说,暖和。

泥做的火盆儿,不管盆内的炭火多热,火盆儿也是敢搬动的。

有时候,一个火盆儿在炭根熊熊燃烧不断释放热量的时候,被搬来搬去,给几间卧室驱赶寒气。

清晨,小孩子赖被窝,大人在早早生起的泥火盆儿上烤烤棉袄再给孩子穿上。

在大炕上绣花、扎鞋垫的大姑娘,一根绣花针拿久了,寒气就聚在手上,手僵了做不了活,双手拢在火盆边儿烤烤搓搓,绣出的花就都更灵性了。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及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及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及详解...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语文试题及详解本答案为试做答案,由于本套试卷没有清晰的图片版,加之能力、时间等诸多因素,肯定存在不少错误,敬请甄别使用。

标准答案公布后将第一时间做出详细解析。

一、语言文学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组是A、给(ji)予毛坯(pi)强劲(jing)人心惶(huang)惶B、山崖(ya)霎(sha)时掳掠(lue) 沁人心脾(pi)C、馄饨(dun)不屑(xie)嫉(ji)妒令人咋(zha)舌D、神甫(fu)订(ding)正烙(lao)印摄人心魂(hun)答案:D解析:A、给(gěi)予毛坯(pī)强劲(jìng)人心惶(huáng)惶B、山崖(yá)霎(shà)时掳掠(lüè)沁人心脾(pí)C、馄饨(tún)不屑(xiè)嫉(jí)妒令人咋(zhà)舌D、神甫(fǔ)订(dìng)正烙(lào)印摄人心魂(hún)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贷款金额为叁拾肆万元,月底结算。

/暂收定金伍佰元,余额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沾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答案:D解析:原文看不清楚,依据文本稿推断。

A笔法娴熟;B、会计《规范》第五十二条具体规定:“汉字大写数字金额如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等,一律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0、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简化字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详解(浙江卷)

2004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 船舶(bó) 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招徕(lái) 青睐(1ài) 切磋(qiē) 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 罢黜(chù) 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 星宿(xiù) 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D.申诉食言不过/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2011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2011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及详细答案试题及答案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书是整个人类的记忆。

没有书,也许历史还在混沌未开的蒙昧中。

读书,让绵延的时光穿越我们的身体,让几千年来的智慧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

读书,不仅需要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积聚宵衣旰食 B.徘徊积淀废寝忘食C.踟蹰积淀宵衣旰食 D.踟蹰积聚废寝忘食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

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

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

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

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地坛书市”曾经是北京市民非常喜爱的一个文化品牌,去年更名为“北京书市”并落户朝阳公园后,依旧热情不减。

B.“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非、欧三大洲,其形成与繁荣必将深刻影响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促进全球的和平与发展。

C.在那个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是评判一部文学作品好坏的非常重要的标准。

D.父亲住院期间,梅兰每天晚上都陪伴在他身旁,听他讲述一生中经历的种种苦难和幸福,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新闻发布会上,他讲话仅用了八分钟,简洁明了,新闻性、针对性强,没有一句穿靴戴帽的空话套话。

200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4年浙江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第1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泊车bó船舶bó粳米gěng 心肌梗塞gěngB.招徕lái 青睐1ài 切磋qiē雕栏玉砌qìC.拙劣zhuō罢黜chù伉俪háng 引吭高歌kàngD.宿敌sù星宿xiù恰当dāng 螳臂当车dà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耗费坐标系仗义执言忧柔寡断B.疏浚度假村良晨美景各行其事C.渲染编辑室饥肠漉漉枉费心机D.弹劾协奏曲融会贯通志大才疏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食言但/而 B.申述失言不过/也C.申诉失言但/而 D.申诉食言不过/也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该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特色经济的发展,重点向特色化、优质化、技术化农户优先发放贷款。

B.随着通讯日渐发达,手机几乎成为大家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使用量增加之后,关于手机质量的投诉也越来越多。

浙江省2004-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2004-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专题

浙江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2012年浙江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高考回眸之现代文阅读.2004——2011浙江高考现代文阅读(文学作品)真题回眸★2011年浙江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第9车厢[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我要坐15次列车从里加去列宁格勒。

我来到了火车站,我买的是第2车厢的票。

我走近列车一看,前三节车厢根本就没有!最后,买了前三节车厢票的旅客一半被安排到了其他车厢,一半换了下一趟列车。

最后大家总算是一腔怒气地到了列宁格勒。

回到莫斯科后,余怒未消的我在《文学报》上发表了一篇讽刺小品。

一个月后,我收到了一位基辅读者的来信。

信中说:“□□□□□□(此处删去两句话)”我正好有事去基辅出差,就在一个傍晚去拜访了写信人。

他果然真的没让我白跑一趟。

”如果说我坐的那次列车是没有前三节车厢的话,而这位读者在基辅坐的那次列车竟然挂了两节第9车厢。

买了第9车厢票的乘客当然都坐进了前一节第9车厢,因为所有的正常人从小就知道,第8车厢后就是第9车厢,谁会想到第9车厢后还是第9车厢呢?列车开动后,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看着空无一人的车厢,莫名其妙,于是去找了列车长:“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可列车长说:“肯定是售票处又弄错了!”列车长说完,马上就通知了下一站卖第9车厢票。

列车在下一站停3分钟。

买第9车厢票的人也都是一些思维正常的人,车一停稳,大家就依序跑到前一节第9车厢门口排队上车。

乘务员看着这么多乘客,惊慌失措地挡在车门口说:“我这儿只有两个空铺,去找列车长吧,在第1车厢,让他把大家都安排到其他车厢去,跑快点,要不车就开了!”愤怒的乘客们拎着大包小包你追我赶地朝第1车厢跑去。

列车长看着这么多远远跑来的乘客一头雾水:“你们这是从哪儿来啊?”乘客们说:“从第9车厢来的……”“那个车厢早就满了……”列车长此刻没时间研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需要马上把这些乘客安排好。

一阵忙碌之后,乘客们终于安顿好了,他松了一口气发出了发车命令。

这时,后一节第9车厢的乘务员又来了,还是说:“我的车厢里一个乘客也没有。

”“怎么可能呢?”这次列车长认为这个乘务员肯定疯了。

于是,列车长决定和这个乘务员一起去车厢里看看,这才发现原来这趟列车有两节第9车厢。

列车长现在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后,回到自己的包厢通知了下一站:“摘掉第9车厢!”当时已是半夜,负责摘车厢的那些人也是一些正常人。

他们数到前一节第9车厢,就把它摘了下来,拖到了备用道上,然后重新组装好列车就通知了列车长。

列车长再一次松了口气后发出了发车命令,然后回自己包厢睡觉。

可后来后一节第9号车厢的乘务员又找来了:“我的车厢里还是一个乘客也没有。

”我不知道这次事故后列车长是不是疯了。

但给我讲故事的这个人当时和他的妻子就在这前一节第9车厢里。

深夜,他起来吸烟。

他边吸着烟边想:“列车怎么停这么长时间呀?”随后他往窗外望了一眼,这才发现前面后面的车厢都没了踪影,就更别说车头了。

四周是一片大草原,光秃秃的,一轮圆月冷冷照在停着第9车厢的备用道上。

他急忙叫醒了所有的乘客,大家连外衣都没穿就从铺位上跳了下来,猜测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现在是在哪儿。

听他讲到这儿,我忍不住哈哈地笑出了声来,结果讲故事的人火了:“我一点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好笑!我们第9车厢的这些乘客原本是打算去保加利亚旅游的!”(本文有修改)(1290字)11.小说开篇写了“我”的一次乘车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补写第二段中“基辅读者”来信的内容。

(不超过50字)(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第9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0年浙江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静流弟弟迷恋音乐,不仅迷恋流行歌曲,也迷恋中国古典乐器。

他常常在夜里吹奏笛子,声音清越,吹出月光、竹林、沙滩、仙鹤……升入高中以后,弟与另两个男孩一起组成了一个“红蜻蜓”歌唱组合。

我喜欢那些在晚霞中飞舞的小精灵,弟也喜欢,我们都记得提放蜻蜓是几时最喜欢的游戏。

红蜻蜓组合在春日夕阳中翻唱着一些小虎队的歌曲,唱得投入而动情,虽然只有我一个观众。

弟说,他要考艺术院校。

这当然没有成功,父亲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严厉禁止。

弟在那年高考中落榜了。

为了实现愿望,弟又转向别的途径,准备去当文艺兵,这最后也没实现。

弟心灰意冷,对音乐的追求就此止步。

他常常迷茫地望向远方,——人生浩瀚,哪条才是他要走的路?对于父亲的横加干涉,弟是心怀怨怼的。

他整日整日地不回家,在外面游荡,抽烟,喝酒,看录像,甚至赌博。

父亲对于弟的不成器是彻底失望的,竟日摆着一幅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看也不看弟一眼。

他们犹如宿敌,冷战,僵持,中间横亘着大片大片的沉默,黑夜般深不可测,没有光亮。

那些坚硬的、暗含敌意的、荒原一般的沉默,是什么时候开始消融,最后随风化为流水的,我不得而知。

我那时已在江南。

弟有时写信,有时打电话,内容里渐渐多了关于父亲的信息。

初涉尘世的弟弟被浮世的炎风吹刮后,终于体会到了现实巷闾烟火的不易。

弟才知道,父亲对于他的要求,并非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脸面与不曾实现的未竟愿望,那要求,也是生活本身对他的要求。

相应的,在经历过我的一些波折后,父亲对弟也渐渐有了释然。

父亲终于明白,子女的人生是无法由他来设计的,我们都不过是千万人中最普通的那一个。

柔软悄悄而来,来自两个血脉相连的男人,如静海深流。

在四处求人碰壁后,父亲拿出积蓄,为弟买了出租车。

弟把自己安顿在皖北那个小城,结婚,生子,开始了平淡的人生。

尘埃随之落定。

一年的秋日,我自江南回去探亲,家人聚在一张饭桌上,吃着饭菜,说着闲话,屋外,秋阳融融。

饭后父亲递一支烟给弟弟。

弟弟点火,两人抽一口,突出,对望,烟圈上旋,被风吹着,袅袅散去。

一切都在不言中,生活似乎在和解与体恤中,平静地向前流去,父亲展望着他含饴弄孙的晚景。

如果,生活仅仅如此按部就班地向前走去,父亲与弟弟都不会看到他们各自的另一面。

波澜总在不经意间降临人间。

弟的孩子,我的侄儿,在出生一年后,被诊断为为孤独症患者。

不能接受现实的是父亲。

他,在一夜间,叶落萧萧,只剩下虬枝无言地指向天空。

弟第一次发现了父亲的软弱,那貌似强大的外表下,也有不堪一击的所在。

他一边安慰父亲,鼓励妻子,一边筹款,四处求医。

竭尽人事,要为侄儿打开那扇自闭的门。

弟开始不停地讲话,虽然他讲得口干舌燥,侄儿一点反应也没有,弟说,他不会放弃。

父亲第一次知道了弟是执着的,像蒲草,看似柔弱,实质有坚韧自持的力量。

在弟的从容面前,父亲到底接受了现实,他什么也没说,拍拍弟弟的肩膀,把退休工资卡交给了弟弟。

弟不要,父亲露出怒目的本色,喝令他收下。

然后挺直脊背,走出大门。

此后,父亲就是那个随传随到的人,只要弟需要,他总在那里,并一直守在那里。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你精心点。

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都很能干。

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才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12、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2分)13、品味文中加点的动词,简析它们分别表达了父亲怎样的心理。

(4分)(1)拍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喝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挺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联系全文,指出弟弟与父亲由对立冲突到矛盾化解,直至理解信任的几个主观原因。

(5分)15、文中画线的四个句子在写法和作用上有哪些共同点?(5分)16、结合文中弟弟的经历,写出你的亮点成长感悟。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9年浙江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6题。

(20分)魔盒(英)大卫.洛契佛特在一抹缠绵而又朦胧的夕照的映衬下,我四周高耸着的伦敦城的房顶和烟囱,似乎就像监狱围墙上的雉堞。

从我三楼的窗户鸟瞰,景色并不令人怡然自得——庭院满目萧条,死气沉沉的秃树刺破了暮色。

远处,有口钟正在铮铮报时。

这每一下钟声仿佛都在提醒我:我是初次远离家乡。

这一年,我刚从爱尔兰的克尔克兰来伦敦碰碰运气。

眼下,一阵乡愁流遍了我全身——这是一种被重负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伤心的感觉。

这是我一生中最沮丧的时刻。

接着突然响起敲门声。

来人是女房东贝格斯太太。

刚才她带我上楼看房时,我们只是匆匆见过一面。

她身材纤细,银丝满头——我开门时她举目望了望我,又冲没有灯光的房间扫了一眼。

“就坐在这样一片漆黑中,是吗?”我这才想起,我居然懒得开灯。

“瞧,还套着那件沉甸甸的外衣!”她带着母亲的慈爱拉了拉我的衣袖,一边嗔怪着,“你就下楼来喝杯热茶吧。

噢,我看你是喜欢喝茶的。

”贝格斯太太的客厅活像狄更斯笔下的某一场景。

……她一边准备茶具一边说,“你进屋时我注意到了你手提箱上的标签。

我这一辈子都在接待旅客。

我看你的心境不佳。

”当我坐下和这位旅客的贴心人交谈时,我的忧郁感渐渐被她那不断地殷勤献上的热茶驱散了。

随后,我告诉贝格斯太太我必须告辞了。

然而她却坚持临走前给我看一样东西。

她在桌上放了一只模样破旧的纸板盒——有鞋盒一半那么大小,显然十分“年迈”了,还用磨损的麻绳捆着。

“这就是我最宝贵的财产了,”她一边向我解释,一边几乎是带有敬意地抚摸着盒子,“对我来说,它比皇冠上的钻石更为宝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