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地理水流
古代关于水的典故
《古代关于水的典故》小朋友们,今天我来给你们讲几个古代和水有关的典故。
有一个叫“大禹治水”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泛滥,把好多房子和庄稼都淹了。
大禹呢,就决心要治好洪水。
他不怕辛苦,带着大家到处去治水。
他三过家门而不入,一直在外面忙着治水,最后终于把洪水治好了。
还有一个叫“西门豹治邺”的故事。
那里有个巫婆说每年要把一个女孩扔到河里,河神才不会生气。
西门豹来了后,说要看看河神,把巫婆扔到了河里,揭穿了他们的谎话,还带领大家修好了水渠,让大家都能有水浇地。
小朋友们,这些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呀?《古代关于水的典故》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说。
再给你们讲一个“郑人买履”的故事。
有个郑国人想买鞋,他先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
到了集市,他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回家去拿。
等他再回来,集市都散了。
有人问他:“你为啥不试试鞋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这个故事和水没啥关系,但是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太死板。
还有“刻舟求剑”的故事。
有个人坐船,剑掉到水里了,他不赶紧捞,而是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等船靠岸了按照记号找剑。
小朋友们,你们说他能找到剑吗?《古代关于水的典故》小朋友,今天咱们再讲讲。
“望洋兴叹”也是一个和水有关的故事。
秋天的时候,黄河水特别大。
河神觉得自己可了不起啦。
可是当他顺着水流到了北海,看到北海那么大,才知道自己错了,只能望着北海叹气。
还有“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那可救不了火呀。
小朋友们,古代这些和水有关的典故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典故大全之地理篇
典故大全之地理篇地理/城建【亡羊路】《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日:‘亡之矣。
'日:‘奚亡之?'日:‘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0喻指世事复杂。
唐姚系《京西遇旧识兼送往陇西》:“相逢与相失,共是亡羊路。
”另参见动物部·走兽“亡羊1”。
【石路五丁开】参见人物部·将相“五丁”。
唐骆宾王《饯郑安阳人蜀》:“剑门千仍起,石路五丁开。
”【西州路】参见人事部·情感“咽羊昙”。
清查慎行《哭王右朝四首》之二:“东山便是西州路,欲学羊昙计转穷。
”【杨朱路】参见人事部·情感“杨朱泣”。
唐唐彦谦《离鸾》:“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知路】参见动物部·走兽“老马”。
宋陆游《东窗遣兴》之三:“老马漫知路,钝锥宁出囊?”【山阴道】.参见伦类部·师友“访戴”。
唐杜甫《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不识山阴道,听鸡更忆君。
”【老罴当道】参见人事部·禀性“老黑当道”。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罴当道踞律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老罴当道】《北史·王罴传》:“神武遣韩轨,司马子如从河东宵济袭(王)罴,罴不觉。
比晓,轨众已乘梯人城。
署尚卧未起,闻间外汹汹有声,便袒身露耆徒跳,持一白棒,大呼而出,谓日;‘老罴(熊)当道卧,貉(狗猪)子那得过厂敌见,惊退。
”O指猛士勇武使敌人害怕。
清钱谦益《元日杂题长句八首》之五:“老熊当道踞津门,一旅师如万骑屯。
”另参见地理部·城建“老罴当道”、动物部·走兽‘“老罴”、人事部·行止“罴卧”。
【三径】晋陶潜《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李善注引赵歧《三辅决录》:“蒋诩,字元卿,舍中三径,唯羊仲、求仲从之游,皆推廉逃名不出。
典故大全之人物八
典故大全之人物八人物/帝王【黄帝上天】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
唐李贺《苦望调啸引》:“当时黄帝上天时,二十三管咸相随。
”【歌帝力】参见文明部·歌舞“击壤歌”。
宋黄庭坚《次韵寅庵四首》之一:“闲与老农歌帝力,年丰村落罢追骨。
”【献尧蓂】《竹书纪年·帝尧陶唐氏》:“又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美,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美,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萁荚,一曰历荚。
”o歌颂帝德。
唐司空曙《和耿拾遗元日观早朝》:“大官陈禹王,司历献尧真。
”另参见天文部·时令“莫全落”、植物部·草本“真荚”。
【奏虞韶】《尚书·虞书·益稷》:“《萧韶》九成,凤皇来仪。
”孔安国传:“《韶》,舜乐名;言萧,见细器之备。
”o称颂帝王。
唐黄颇《风不鸣条》:“太平无一事,天外奏虞韶。
”另参见文明部·礼乐“箫韶曲”。
【舜咏】《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o咏帝王为政圣明,或指古雅之乐。
唐袁朗《赋饮马长城窟》:“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另参见天文部·气象“舜风”、文明部·礼乐“舜乐”、文明部·礼乐“舜琴”、文明部·诗词“南风篇”、文明部·歌舞“舜歌”、政事部·治理“整舜弦”。
【开三面网】参见器用部·其他“祝网”。
唐窦巩《唐州东途作》:“天子欲开三面网,莫将弓箭射官军。
”【垂裳】参见人物部·圣贤“垂衣”。
唐李隆基《送张说巡边》:“端拱复垂裳,长怀御远方。
”【周公吐哺】《韩诗外传》卷三:“成王封伯禽(周公之子)于鲁,周公诫之日:‘往矣!于其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o喻殷勤礼待贤士,或喻为政事而操心忙碌。
三国魏曹操《短取行卜”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水满则溢的典故
水满则溢的典故在古代,有一个智慧的国王,他非常聪明,能够善于观察和运用身边的事物。
一天,他到了溪边散步,突然看到河水涨了起来,水流越来越急,溢出了河岸。
他看着这一幕,忽然想到了一个大道理:“水满则溢,物尽其用。
”国王对这个大道理深有体会,他从小就接受了父辈的教育,原本对很多道理都很熟悉,但他却从这个小小的事例中看出了深刻的道理。
他犹豫了一下,突然大喊一声:“我明白了!”他的臣子们惊讶地看着国王,想知道他究竟想到了什么。
国王给他们解释说:“这条河流就像是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一个封闭的容器中,它们就会一直激增,最终喧宾夺主,或者无法承受他们的重量而破裂。
而如果我们把它们放进外界更广阔的空间里,它们就会得到更多的释放,让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和成熟。
”这样的解释让他的臣子们听得目瞪口呆。
他们深深明白了,国王所说的是对的。
生命之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考验,它们可以让我们成长和进步,但如果我们一直将情绪和负面情感藏在心底,最终会让自己崩溃。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把情感和思想释放出来,与他人分享,多方面的交流,这样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智慧和成熟。
国王的臣子们非常感激国王的教诲,他们知道自己应该将这些经验和启示传递下去,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
于是,这个故事被不断地传颂下去,成为了许多人成长故事的一部分,也成为了很多家庭的常识和修养。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的旅程很长,我们会在其中遇到许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只有勇敢地面对,才能更好地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通过解放我们的思想和情感,与他人分享,多方面的交流,我们才能得到更多的成长和进步,成为一个更完整、更有智慧和魅力的人。
这个故事是一部分人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人生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熟虑并向他们学习。
有关地理的成语有哪些
有关地理的成语有哪些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涵盖着人类生产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内容,还有着许多有趣的成语。
这些成语以其独特的形式,既展现了地理知识的深厚底蕴,又体现了人们智慧的结晶。
在本文中,我们将为您介绍一些有关地理的典故,大家可以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天高地阔这是一个形容广阔壮丽的场面的成语,一般用来形容大自然的壮观景象。
在地理学中,天高地阔包含了两个重要的概念:一是指地形开阔,空旷无垠;二是指海拔高度达到巨大的高度。
因此,这种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高山之巅的景色,如“登高望远,天高地阔”。
二、水到渠成这是一个用来形容事物理所当然地顺利进行到终点的成语,来自古人对水流流动的理解。
古人认为无论水流在哪里,只要有沟渠可供流通,水必将会按照其本来的流向很自然地流向出道口,因此人们便将这个道理推而至自身,提出了“水到渠成”的成语。
这个成语同样适用于地理学中,即不管在何种情况下,地理条件可以为人们所用,也就是说,只要有足够的资源和物质条件,就可以顺利完成所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壮丽山河这是一个用于形容非常壮观或美丽的景象的成语,在地理学中主要指山水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山河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拥有着各种类型的山河文化,分别在不同的地区有着自己独特而壮丽的景致。
所以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地大物博、景色秀美的旅游胜地。
四、天南地北这是一个用来形容距离非常遥远的地方的成语,其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境内的南北跨度非常广阔的情况。
中国广袤的大地,南北跨度长达5500多公里,因此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的跨度非常广阔,人们就用“天南地北”这个词语来形容。
五、东方不亮西方亮这是一个比较常见的用语,意思是有时候一些东西或现象在某个地区并不出现,但在另外一个地区却十分普遍。
在中国这个大国,地理资源非常丰富,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和环境也会有所不同。
有时候因为这些自然条件和环境的不同,导致某些文化、事物或现象在某些地区并不普遍,而在另一些地区则非常普遍。
中国文学典故大全
中国文学典故大全【耳虚闻蚁】《世说新语·紕漏》:“殷仲堪父病虚悸,闻床下蚁动,谓是牛斗。
”O指身体虚弱。
宋苏轼《次韵乐著作野步》:“眼晕见花真是病,耳虚闻蚁定非聪。
”另参见动物部·走兽“殷牛”、动物部·虫豸“床下蚁”。
【西子病】参见人体部·其他“捧心”。
唐司空图《村西杏一花二首》之一:“东风狂不惜,西子病难医。
”【李贺得疾】参见文明部·诗词“锦囊诗草”。
O喻苦心写作,呕心沥血。
宋陈师道《和黄预病起》:“李贺固知当得疾,沈侯可更不胜衣。
”【伯牛灾】《论语·雍也》:“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O指不治之症。
唐王维《哭褚司马》:“谁言老龙吉,未免伯牛灾。
”【沈郎】参见人体部·肢体“瘦沈腰”。
唐牟融《山中有怀李十二》:“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穷是病】参见人事部·贫贱“原宪贫”。
宋苏轼《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之一:“世俗何如穷是病,神仙可学道之余。
”【相如渴病】《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常有消渴疾。
与卓氏婚,饶于财。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
”O指渴饮或有疾病。
唐唐彦谦《奏捷西蜀题沱江驿》:“锦江不识临邛酒,且免相如渴病归。
”【柳生肘】《庄子·至乐》:“支离叔与滑介叔观于冥伯之丘,昆仑之虚,黄帝之所休。
俄而柳生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恶之。
”郭庆藩《集释》引郭嵩焘曰:“柳、瘤字,一声之转。
”O指疾病或灾变。
宋苏轼《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迎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当时修道颇辛苦,柳生两肘乌巢肩。
”另参见人体部·肢体“杨枝肘”、植物部·木本“柳生肘上”。
【秦痔】《庄子·列御寇》:“秦王有病,召医,破痈溃痤者,得车一乘;舐痔者,得车五乘。
所治愈下,得车愈多。
典故大全之人事——志趣
典故大全之人事——志趣典故大全之人事——志趣典故大全之人事——志趣人事——志趣【九万欲抟空】《庄子?逍遥游》:“北溟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O喻指志向或前程远大。
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三千初击浪,九万欲抟空。
”另参见天文部?气象“九万风”、动物部?飞禽“九万鹏”、动物部?飞禽“垂天翼”、动物部?鳞介“北溟鱼”。
【广武叹】《三国志?魏志?阮籍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阮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乃叹曰:‘时无英才,使竖子成名乎?”'O喻怀才不遇而心不甘。
金元好问《光武台》:“空余广武叹,无复云台功。
”另参见人事部?行止“广武登临”。
【去病无家】《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天子为置地,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O指公而忘私。
明陈子龙《奉酬越大夫卓凡见赠之作》:“去病无家原为国,信陵有客尽知兵。
”另参见器用部?宫室“辞第”。
【扫室陈蕃】参见人事部?雅逸“扫一室”。
明李东阳《储都宪净夫在南曹时尝取鹤鸣诗义名其园曰檀园……》:“窥园董子心仍在,扫室陈蕃志且偿。
”【向平愿】参见伦类部?亲眷“子平嫁娶”。
清赵翼《季女出嫁》:“恰了向平愿,应偿五岳缘。
”【问鼎气】参见器用部?器皿“周鼎”。
唐李隆基《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长怀问鼎气,夙负拔山雄。
”【冲天】参见动物部?飞禽“冲天翼”。
唐孟浩然《田园作》:“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骛。
”【运甓】参见人事部?志趣”运皆'。
宋苏轼《送公为游淮南》:“负米万里缘其亲,运挽无度忧其身。
”【运甓】晋裴启《语林》:“陶太尉(侃)既作广州,优游无事。
常朝自运甓(砖)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之,陶曰:‘吾方致力中原,恐为尔优游,不复堪事。
”'O喻指因立志建功立业而勤勉自励。
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运甓调辛苦,闻鸡屡寝兴。
典故大全之人事-睡梦、寿考、情感、怨冤
【刀头梦】参见人事部·情感“刀环有约”。明张煌言《得家信有感二首》之一:“天涯亦有刀头梦,恰是巫山化石时。”
【三刀梦】《晋书·王濬传》:“(王)濬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濬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古州字写作“刕”),又益一刀,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濬为益州刺史。”o指升官。唐李德裕《题剑门》:“想是三刀梦,森然在眼然。”另参见武备部·兵器“三刀”、人物部·官吏“梦刀”。
人事/睡梦
【北窗眠】参见人事部·雅逸“羲皇人”。唐许浑《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见示詹事相公饯行之什因赠》:“月落尚留东阁醉,风高还忆北窗眠。”
【瓮间眠】参见人事部·狂放“吏部眠”。唐李商隐《咏怀寄秘阁旧僚二十六韵》:“瓮间眠太率,床下隐何卑。”
人事/寿考
【寿栎】参见植物部·木本“社栎”。宋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二:“斧斤遗寿栎,云海寄冥鸿。”
【椿龄】《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成玄英疏:“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o喻长寿。唐吴筠《步虚词》其七:“绵绵庆不极,谁谓椿龄多。”另参见植物部·木本“大椿”。
【梦楹】参见人事部·病死“泰山颓”。宋王巩《挽苏辙》之三:“静者宜膺寿,胡为忽梦楹。”
治水 典故
治水典故
治水典故指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关治理洪水、河流治理的经典故事。
以下是几个著名的治水典故:
1. 《史记·太史公自序》:夏朝时期,大禹担任了治水的重任,他带领百姓修建大禹治水工程,开挖引洪渠,疏浚河道,引导洪水顺利流入大海,大禹治水的故事成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治水典故之一。
2. 《左传·庄公三十年》:庄公是齐国的君主,为了解决齐国
的旱灾和水患,他聘请了民间的治水专家季札来治水。
季札制定了一系列的治水方案,打通河渠,修筑堤坝,引导水流,最终解决了齐国的水患问题。
3. 《荀子·劝学》: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他提到了
一个著名的典故,讲述了一位农民的治水经验。
这位农民在水淹住宅之后,不是抱怨命运,而是主动学习水利知识,修筑堤坝,治理水患。
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了水患问题。
这些治水典故中,展示了中国古代智慧与勇气,强调了治水对于民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也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时勇于奋斗,积极解决问题。
治水 典故
治水典故
在古代中国,治水是指对江河湖泊的水流进行管理、调节,以防止水灾和利用水资源。
治水被视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历代君主和政府都高度重视。
有许多典故和故事与治水有关,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典故:
1. 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水利工程师和治水英雄,被尊奉为中国治水的鼻祖。
据说他花了九年的时间巡行四方,搬山填海,疏导河道,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被后人称为治水圣人。
2. 《山海经》中的治水传说:《山海经》是一部古代地理书,其中记载了许多与水有关的故事。
其中有关治水的故事有《洪水记》和《涔水记》等,描述了人们对付洪水和修建水利工程的努力。
3. 管仲治水:箴图拾遗》中记载了管仲治河的故事。
管仲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主持修建了一条京杭大运河,改善了当地的水运和水灾问题。
4. 孟子“平原津”治水:《孟子》中记载了孟子治理平原津的故事。
平原津是黄河支流正东滩的一个渡口,洪水泛滥严重,孟子设计修筑了一条大堤,疏导了水流,成功地解决了洪水问题。
5. 贾谊“治郢”的典故:贾谊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主持治理江汉平原的洪水问题,设计了一系列水利工程和管
理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
这些典故和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治水的重视和努力,这种治水智慧和经验至今仍然对中国的水利工程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常见典故大全
【窗雪】参见文明部·学识“映雪读书囊萤。”
【灞桥风雪】参见文明部·诗词“骑驴索句”。清宋琬《长歌赠吴雪航先生》:“韦曲莺花载酒过,灞桥风雪赋诗还。”
【山阴野雪】参见伦类部·朋友“访戴”。唐杜甫《多病执热奉怀李尚书》:“不是尚书期不顾,山阴野雪兴难乘。”
【玉田】参见器用部·珍宝“种玉”。O喻雪景。唐李绅《登禹庙回降雪五言二十韵》:“玉田千亩合,琼室万家开。”
【披氅】参见植物部·木本“王恭柳”。①喻雪。宋苏轼《雪诗八首》之二:“闲来披氅学王恭,姑射群仙邂逅逢。”
【彩燕迎春】参见动物部·飞禽“彩燕”。宋王曾《春帖子》:“彩燕迎春人鬓飞,轻寒未放缕金衣。”
【秋风鲈脍】参见人事部·情感“忆鲈鱼”。唐白居易《寄杨六侍郎》:“秋风一筯鲈鱼脍,张翰摇头唤不回。”
【三冬】参见文明部·学识“三冬学”。唐罗隐《隐尝在江陵……感事悲身遂成长句》:“才怜曼情三冬后,艺许由基一箭中。”
【楚雨】参见人事部·情感“朝云暮雨”、唐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
【漂麦雨】参见植物部·草本“飘麦”。清唐孙华《春日感怀次张蒿园韵》:“浥草只愁漂麦雨,鸣条无奈落花风。”
【霖雨】参见人物部,将相“济巨川”。唐张嫔《投翰林张侍郎》:“愿与吾君作霖雨,且应平地活枯苗。”
【白鸡年】参见人事部·病死“白鸡梦”。O喻不祥之岁。宋王安石《诗奉送党之奉使东川》:“后会更期黄耇日,相看且度白鸡年。”
【六月降霜】参见天文部·气象“燕霜”。明刘基《夏夜台州城中作》:“六月降霜良有以,天公未必长喑聋。”
【瓜时】参见武备部·军旅“瓜戍”。O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瓜时犹旅寓,萍泛苦夤缘。”
解析相关典故 学习地理知识
跳过者 ,立时成龙 。只有那些百折不挠的鲤鱼 ,最终才
能成龙。这个 传说千 百年来也激励着炎黄子孙顽强拼 博 ,奋斗不息。古人认为此龙 门峡为大禹所开 ,故又称
颗粒很细 ,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 ,沾在身体上确实
不易洗净 ,真的成了 “ 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垒鲎 l 0 年 1 堡 ■ 5 1 期
九 曲黄 河 黄河的弯多 ,素有 “ 曲黄河 ”的说法 。黄河在 九 黄土高原转了许多的大弯之 后 ,呼啸奔腾远去 。黄河 自河源到河 口,有很多大的弯曲 ,干流的主要大弯有6 个 ,小弯更多了 ,大多在黄土高原。大弯 中,10 8 度的 大弯有3 ,9 度的大弯有2 ,4 度大弯有 1 个 O 个 5 个。而黄 河总的走势就构成一个 “ 几”字型的大弯 ,总的流向仍
二位教 师在进 行 “ 河流 地貌 ”教 学 时 ,这 样导入 : “ 一
曲 ‘ 保卫黄河’,将我们带到了母 亲河的面前 ,今天,
我们将 以黄 河为对 象,组 织一 次探 宝活动 ,将 达到 二个
究——能力提升一
分析 。
一
课堂小结 ,现在结合实例进行具体
目的:第一河流有什么作用,第二在其作用下会形成什
么样 的 河 流 地 貌 。 ”
、
情 景设 置
两位教师的导入具有异 曲同工之效 ,寓教于乐 , 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 ,如旅行记 、 探 宝记、访谈式等等 ,目的是让学生轻松愉快 自主的进入
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 ,人
称 “ 砥柱石”,或 “ 中流砥柱”。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 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 ,冲到砥柱石前 ,形成急速的漩
涡,分成两股流开 ,离开三门峡谷 ,场景惊心动魄。过 去黄河水运发达 ,曾为航船要道 。但在三门峡段 ,常有 触礁者。以至水底的山有 “ 米堆” 、 “ 谷堆”之称。船 每行至此 ,船 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传说 中的砥柱
河流的典故
河流的典故河流,尤其是一些大的河流,历来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人们在与河流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河流有关的成语、谚语或传说,往往蕴含着很有趣的地理知识。
黄河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中流砥柱"。
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
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
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
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
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
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
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
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说到黄河的航运,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作用。
因此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秦粟输晋,泛舟之役"的记载。
西汉及唐朝均建都长安,利用黄河及渭水水道,沟通运河、江淮,使长安运输便利,成为国际大都市。
但黄河上中游河段险滩多、水流急,中下游泥沙多,不利于航行。
自清末以来,公路、铁路兴起,航道久不整冶,黄河水运遂告衰败。
历史上曾有"黄河清,圣人出"的说法。
但黄河的水能变清吗?黄河水在青海境的河段是很清的,但流经黄土高原后,各支流带入大量泥沙。
这主要是因为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结果,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现在每年入黄的泥沙已非人力所能控制,虽经长期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减少泥沙50%,但至下游仍有8亿吨,黄河仍然清不了。
典故大全·地理·水流
典故大全·地理·水流.txt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
相亲是经销,恋爱叫直销,抛绣球招亲则为围标。
没有准备请不要开始,没有能力请不要承诺。
爱情这东西,没得到可能是缺憾,不表白就会有遗憾,可是如果自不量力,就只能抱憾了。
典故大全·地理·水流资料索引【牛马不辨】喻河流水势浩大。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陆德明《释文》:“司马彪云:‘泾,通也。
’不辨牛马: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
”唐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之二:“潈潈奔溜闻,浩浩惊波转。
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另参见动物部·走兽“不分牛”。
【斗升水】《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
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后以“斗升水”喻急需的济助。
唐刘禹锡《送张盥赴举诗》:“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参见动物部·鳞介“涸鲋”。
【任棠水】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作主。
任棠,东汉隐者名。
因其曾诱导太守庞参清明理政而闻名。
《后汉书·庞参传》:“参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到,先候之。
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水者,欲吾清也。
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
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尽任棠置水之情,弘郭伋待期之信。
”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典故16
典故16文明/文具【毛颖】参见文明部·文具“陈玄”。
O指毛笔。
宋陈与义《次韵西郊春事》:“毛颖陈玄虽胜流,也须从事到青州。
”【生花笔】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梦笔头生花》:“李太白少时,梦所用之笔头上生花。
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O喻文人才思俊逸或文笔优美。
清赵翼《疑团》:“笑他如豆书生眼,徒诩生花笔一枝。
”另参见植物部·花卉“笔生花”、人事部·睡梦“梦笔”。
【白笔】参见人物部·官吏“簪白笔”。
明何景明《送王御史德辉西巡》:“白笔万人看气象,肯令河外有烟尘?”【江淹笔】参见人事部·睡梦“江淹梦”。
唐黄滔《喜侯合人蜀中新命三首》之三:“内人未识江淹笔,竟问当时不早求。
”【班笔】参见人事部·志趣“投笔”。
唐元稹《纪怀赠李六户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韵》:“班笔行看掷,黄陂莫漫澄。
”【笔冢】唐李肇《国史补》:“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
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O指人刻苦习字。
唐裴说《怀素台歌》:“笔冢低低高似山,墨池浅浅深如海。
”【董狐笔】参见政事部·忠直“董狐直笔”。
唐杜甫《写怀》:“祸首隧人氏,厉阶董狐笔。
”【椽笔】《晋书·王珣传》:“(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
’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O喻名家作品或写作才能极高。
宋苏轼《三月廿三恭闻皇太后升遐》之一:“月落风悲天雨泣,谁将椽笔写光尘?”另参见文明部·文章“大手笔”。
【管城子】唐韩愈《毛颖传》:“秦皇帝使(蒙)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日:‘管城子’。
”O指毛笔。
宋黄庭坚《戏呈孔毅父》:“管城子无食肉相,孔方兄有绝交书。
”【陈玄】唐韩愈《毛颖传):“(毛)颖与绎人陈玄、弘农陶泓及会稽褚先生友善,相推致,其出处必偕。
上召颖,三人者不待诏,辄俱往,上未尝怪焉。
”毛颖,笔;陈玄,墨;陶泓,砚;褚先生(又作楮先生),纸。
河流的典故
河流的典故河流,尤其是一些大的河流,历来与人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人们在与河流打交道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与河流有关的成语、谚语或传说,往往蕴含着很有趣的地理知识。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与黄河有关的掌故是很多的,都与黄河的水文地理特性有关。
"中流砥柱":这一成语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就像立在黄河激流中的砥柱山一样。
砥柱山其实是一巨石,位于黄河三门峡段的急流中,是一个石岛,人称"砥柱石",或"中流砥柱"。
黄河水到峡谷中被两岸山石束成窄窄的一股,冲到砥柱石前,形成急速的漩涡,分成两股流开,离开三门峡谷,场景惊心动魄。
过去黄河水运发达,曾为航船要道。
但在三门峡段,常有触礁者。
以至水底的山有"米堆"、"谷堆"之称。
后船每行至此,船夫们便下船用纤绳拉过。
传说中的砥柱石,是用来镇定河水波澜的,在船夫们的眼中,砥柱石却是一座航标。
石上原刻有"照我来"三大字,意即要航朝它驶来。
船只要朝它驶来,眼看要撞上时,砥柱前面的波涛回过水来,正好将船推向安全的航道,十分神奇。
"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这句子的本意是说受了很大冤枉,就算跳进黄河这样的大河也洗不清了。
其实,不论是谁,跳进黄河就别想洗清。
之所以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黄河的泥沙。
黄河以泥沙多而闻名于世。
我国古人常以"黄水一石,含泥六斗"、"黄河斗水,泥居其七"等来描述黄河的多沙状况。
黄河的平均含沙量为35公斤每立方米。
其沙量之多在世界江河中是绝无仅有的。
同时,黄河的泥沙颗粒很细,有时河水甚至成泥浆状态,沾在身体上确实不易洗净,真的成了"跳进黄河洗不清了"。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句诗说的是黄河从西方遥远的天边奔腾而来,又滚滚东逝入海。
典故大全之地理—土石
典故大全之地理—土石【捧土】《后汉书伏浮传》:‘今天下几里,列郡几城,奈何以区区渔阳而结怨天子?此犹河滨之人捧土以塞孟津,多见其不知量也。
”0喻指力量微薄,难以成事;或反其意用之。
唐李白《北风行》:“黄河捧土尚可塞丿b风雨雪恨难裁。
”另参见人事部?谬误“孟津捧土”。
【一丸泥】参见武备部?军旅“一九封'”。
唐李贺《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空留三尺剑,不用一九泥。
”【曳泥途】参见人事部?雅逸“曳尾”。
唐丁泽《龟负图》;“还寻九江去,安肯曳泥途?”【虫沙】参见人物部?其他“虫沙猿鹤”。
金元好问《酬中条李隐君邦彦》:“虫沙非故国,人物自名流。
”【射工含沙】参见动物部?鳞介“短狐”。
清尤侗《周栎园司农席上赠》:“盛名所集谤亦起,射工含沙应龙囚。
”【博浪沙】参见人事部?冤怨“博浪飞椎”。
唐李白《猛虎行》:“朝过博浪沙,暮入淮阴市。
”【死灰】参见人事部?冤怨“灰死”。
唐沈佳期《同狱者叹狱中无燕》:“食蕊嫌丛棘,衔泥怯死灰。
”【劫灰】晋干宝《搜神记》卷一三:“汉武帝凿昆明池,极深,悉是灰墨,无复土。
举朝不解、以问东方朔。
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
可试问西域人。
'帝以朔不知.难以移问。
至后汉明帝时,西域道人人来洛阳。
时有忆方朔言者,乃试以武帝时灰墨问之。
道人云:‘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
”此劫烧之余也。
'乃知朔言有旨。
”O喻灾难后的遗迹。
唐韩握《寄禅师》:“劫灰聚散铁辎墨,日御奔驰茧栗红。
”另参见地理部?水流“昆池”、九流部?宗教“示劫灰”。
【复燃灰】另参见人事部?冤怨“寒灰复燃”。
来梅尧臣《咏怀》之三:“欲溺复燃灰,败笔前已陈。
”【秦灰】参见人事部?冤怨“焚阶”。
元郝经《秋兴》:“六经依旧垂天地,千载秦灰散劫空。
”【元规尘】《晋书?王导传》:“时(庾)亮虽居外镇,而执朝廷之权,既据上流,拥强兵,趣向者多归之。
(王)导内不能平,常遇西风尘起,举扇自蔽,徐日:‘元规(座亮字)尘污人。
治水 典故
治水典故以治水典故为标题的文章一、引言治水是古代中国以及世界各地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工程。
古人智慧的结晶,留下了许多与治水相关的典故。
这些典故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治水工作的重视,更蕴含了丰富的哲理和思考。
本文将从几个典故中选取其中的一部分,探讨古代治水智慧的启示。
二、典故一:《山海经》中的治水《山海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其中记载了许多与水有关的传说和典故。
其中有一则关于治水的典故,讲述了一个叫禹的人如何治理洪水。
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第一位治水英雄,他用尽心思和智慧,终于成功驯服了洪水。
禹治水的过程中,他先是亲自考察了各地水情,然后制定了详细的治水计划。
他修筑了堤坝,开凿了渠道,引水入田,将洪水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禹还设立了水利管理机构,组织人力资源,合理分配水资源,确保了灌溉和人畜饮水的需要。
禹治水的典故告诉我们,治水需要科学的方法和细致的规划。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水情,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才能有效地防止洪水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典故二:《庄子》中的治水智慧在古代哲学著作《庄子》中,也有一则关于治水的典故。
这个典故讲述了一个叫徐福的人如何利用自然力量治理水患。
徐福发现,河流泛滥的原因是由于河道狭窄。
于是他采取了一种聪明的方法,他不是硬要去修筑堤坝,而是利用自然的力量,将河道清淤,扩大河床。
通过这种方法,水流得到了良好的通畅,洪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徐福治水的典故告诉我们,治水需要善于利用自然力量。
只有充分发挥自然的作用,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取得最好的治水效果。
四、典故三:《史记》中的治水智慧中国古代史书《史记》中也记载了许多与治水相关的典故。
其中有一则关于大禹治水的故事,讲述了大禹如何通过分洪和疏导来治理洪水。
大禹治理洪水的关键是通过分洪和疏导来减轻洪水的压力。
他修筑了堤坝,将洪水引导到合适的地方,避免了洪水泛滥。
大禹还开凿了渠道,疏导河水,使得水流顺畅,不易形成洪水。
大禹治水的典故告诉我们,治水需要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典故
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典故黄河小浪底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地理景观,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典故。
它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是黄河流经洛阳的一个河段。
黄河小浪底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而闻名于世。
据史书记载,黄河小浪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寺庙。
相传,唐代著名僧人玄奘曾在此建造了一座寺庙,为流经此地的黄河之神作法事,故称为黄河小浪底。
这座寺庙曾经盛极一时,成为当地人民的信仰中心,每年都有无数信徒前来朝拜祈福。
然而,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并不仅仅局限于一座寺庙。
在古代,它还是黄河的一个重要水利关口。
由于黄河泥沙丰富,河道变化多端,水位时常泛滥,对周边的农田和居民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人民发挥智慧,修筑了一座巨大的堤坝,用以控制黄河的水位。
这座堤坝就是后来的黄河小浪底。
它采用了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将黄河的水流引入渠道,通过调节水位来保护周边的农田和居民。
黄河小浪底的修筑不仅解决了当地的水患问题,还为周边的农业生产和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人们对黄河小浪底的修筑充满了感激之情,将其视为一座守护神,对其抱有崇敬之心。
然而,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并非一帆风顺。
在历史的长河中,黄河多次泛滥,给当地的农田和居民带来巨大的灾害。
尽管如此,当地人民始终坚守在黄河小浪底的岗位上,修复堤坝,保护家园。
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典故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勇敢和坚韧。
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生命线。
无数的先辈们为了保护黄河,为了保护家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牺牲。
他们用鲜血和汗水,书写了一部史诗般的壮丽篇章。
如今的黄河小浪底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人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壮丽的自然风光,感受到黄河的伟大和浩荡。
同时,黄河小浪底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人们可以通过参观寺庙和博物馆,了解到黄河的历史和文化。
黄河小浪底的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只有勇敢和坚韧,才能战胜困难和挫折。
黄河小浪底的修筑和保护,是中国人民智慧和毅力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不畏艰险、顽强拼搏的象征。
典故大全之人事——情感
典故大全之人事——情感典故大全之人事——情感典故大全之人事——情感人事——情感【贡公喜】《汉书?王吉传):王吉字子阳,“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
”O庆贺他人做官。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
”另参见伦类部?师友“弹冠”、器用部?衣冠“贡禹冠”、人物部?官吏“弹冠”。
【笑中有刀】《旧唐书?李义府传》:“(李)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忘阴贼,既处权笑,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O指人外表和善,内心险恶。
唐白居易《天可度》:“君不见,李义府之辈笑欣欣,笑中有刀潜杀人。
”另参见武备部?兵器“笑里刀”、政事部?贪佞“义府刀”。
【喜折屐】《晋书?谢安传》:“(苻)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怒。
加(谢)安征讨大都督。
(谢)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
'既而寂然。
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
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
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
'安遂涉游,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
玄等既破(苻)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
”O指欣喜。
宋苏轼《与叶淳老侯敦夫张秉道同相视新河秉道有诗次韵二首》之一:“怜君嗜好更迂阔,得我新诗喜折屐。
”另参见伦类部?亲眷“乞墅”、九流部?杂技“赌墅”、九流部、杂技“谢傅围棋”、器用部?官室“乞墅”、器用部?衣冠“谢安展”、人事部?雅逸“棋赌山阴墅”、人事部?禀性“下尽羊昙两路棋”。
【子规咽】参见动物部?飞禽“杜宇”。
唐顾况《露青竹杖歌》:“蜀帝城边子规咽,相如桥上文君绝。
”【牛山悲】《晏子春秋?谏上》:“景公游于牛山,北临其国城而流涕曰:‘若何滂滂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据皆从而泣,晏子独笑于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任棠水】参见政事部·清廉“任棠水”。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任棠水】《后汉书·庞参传》:“‘(庞)参拜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日:‘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O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作主。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另参见地理部·水流“任棠水”、植物部·草本“拔薤”。政事部·忠直“拔薤”、政事部·议政“谒任棠”。
【长风破浪】参见人事部·志趣“乘风破浪”。唐李白《行路难》之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鱼吹浪】参见文明部·礼乐“鱼听曲”。唐杜甫《城西吸泛舟》:“鱼吹细浪摇歌扇,燕蹴飞花落舞筵。”
【射涛】参见人物部·帝王“‘射潮”。元麻革《上云内帅贾君》:“日出戈挥景,江翻弩射涛。”
【伍员潮】参见人体部·头面“伍员抉目”。唐元稹《相忆泪》:“会向伍员潮上见,气充顽石报心仇。”
【背水】参见武备部·其他“背河一战”。唐杜甫《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湖南安背水,峡内忆行春。”
【铁锁横江】参见武备部·军旅“铁锁沉江”。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黄旗人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梗泛】《战国策·齐策三》:“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桃梗谓土偶人曰:‘子西岸之土也,挺子以为人,至岁八月降雨下,淄水至,则汝残矣。’土偶曰:‘不然,吾西岸之土也,吾残则复西岸耳。今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水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O喻指漂泊无定所。唐骆宾王《浮搓》:“似舟漂不定,如梗泛何从?”另参见植物部·木本“桃梗”、人事部·情感“悲梗”、人事部·其他“漂梗”。
【濠梁】参见人事部·雅逸“观鱼”。宋黄庭坚《奉答谢公定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灞水】参见地理部·城建“溺水桥”。唐李白《灞陵行送别》:“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五湖载越姝】参见人事部·雅逸“范蠡蠢归”。清吴伟业《桃核船》:“三士漫成齐相计,五湖好载越姝行。”
【沧浪水】参见人事部·雅逸“沧浪”。唐谈朝《清溪馆作》:“何必沧浪水,庶兹烷尘襟。”
【乘槎水】参见器用部·车船“星搓”。唐唐彦谦《蒲津河亭》:“烟横情望乘住水,日上文王避雨陵。”
【难为水】参见地理部·水流“海难为水”。晋陆云《为顾彦先赠妇》:“浮海难为水,游林难为观。”
【难收水】宋王桥《野客丛书》卷二八:世谓“姜太公妻马氏,不堪其贫而去,及太公既贵再来,太公取一壶水倾於地,令妻收之,乃语之曰:‘若言离更合,覆水定难收。”’O指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唐刘禹锡《怀妓》:“金盆已覆难收水,玉轸长抛不续弦。”另参见人事部·谬误“覆水难收”。
地理/水流
【牛马不辨】《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注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陆德明《释文》:“司马彪云:‘径、通也。’不辨牛马:辨,别也,言广大,故望不分别也。”O喻河流水势浩大。;一清李白《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之二:“淙淙奔溜泻,浩浩惊波转。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另参见动物部·走兽“不分牛”。
【海难为水】《孟子·尽心上》:“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O喻所见者大,则小者不足道。唐元稹《离思五首》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另参见地理部·水流“难为水”。
【鲁连蹈海】参见政事部·忠直“蹈海”。金元好问《箕山》:“鲁连蹈东海,夷叔采薇颜。”
【虎溪】参见九流部·宗教“虎溪相送”。元耶律楚材《送王君王西征》:“湛然送客河中西,乘兴何妨过虎溪。”
【贪泉】《晋书·吴隐之传》:吴隐之为人清廉。“朝廷欲革岭南之弊,隆安中,以隐之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假节,领平越中郎将。未至州二十里,地名石门,有水日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隐之既至,语其亲人曰:‘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越岭丧清,吾知之矣。’乃至泉所,酌而饮之,因赋诗日:‘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及在州,清操逾厉,常食不过菜及干鱼而已,帷帐器服皆付外库,时人颇谓其矫,然亦终始不易。”O喻为人节操高尚,光明正大。唐张枯《寄迁客》:“瘴海须求药,贪泉莫举瓢。”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酌贪泉”、文明部·诗词“咏贪泉”、政事部·清廉“饮贪泉”、人事部·志趣“酌泉表洁”。
【碑沉汉水】《晋书·杜预传》:“(杜)预为后世名,常言;‘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刻石为二碑,纪其助绩,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曰:‘焉知此后不为陵谷乎!”’O咏世事变迁,或喻建立功业。唐温庭筠《中书令裴公挽歌词》:“铭勒燕山暮,碑沉汉水春。”另参见器用部·宫室“万山碑”、人物部·将相“沉碑会”。
【卧冰】参见动物部·鳞介“王样鲤”。来梅尧臣《胡夫人挽歌》:“谁复向寒月,卧冰求鲤鱼?”
【抱冰】参见人物部·帝王“勾践”。唐 Nhomakorabea稹《冬白尘》:“共笑越王穷惴惴,夜夜抱冰寒不睡。”
【毛遂堕井】参见人事部·谬误“野人非毛遂”。唐李白《系浔阳上崔相涣三首》之二:“毛遂不堕井,曾参宁杀人。”
【丹砂井】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有廖氏家,世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他人居其故宅,复如旧,后累世寿考。由此乃觉是宅之所为,而不知其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数尺,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O喻水质醇美,或喻地灵人杰。唐王维《林园即事寄舍弟统》:“徒思赤笔书,讵有丹砂井?”另参见九流部·神仙“井有丹砂”、九流部·医药“廖井”。
【习家池】《世说新语·任诞》刘孝标注引《襄阳记》:“汉传中习郁于岘山南,依范蠡养鱼法,作鱼池,池边有高堤,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也。山简每临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日:‘此是我高阳池也。”’O指欢宴之处。唐陈子昂《晦日重宴高氏林亭》:“此时高宴所,讵减习家池?”另参见器用部·宫室“习氏宅”。
【凤池】《晋书·苟勖传》:“(荀)勖久在中书,专管机事。及失之。甚罔罔怅恨。或有贺之者,团曰:‘夺我凤凰池,诸君贺我邪!’”o凤凰池是禁苑中池沼,借指中书省或宰相。唐张说《崔司业挽歌二首》之二:“凤池伤旧草,麟史泣遗编。”另参见人物部·将相“凤池客”。
【汤池】参见武备部·其他“金汤固”。唐杜甫《秋日荆南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奉寄薛尚书颂德叙怀斐然之作三十韵》:“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
【鼎湖】参见九流部·神仙“乘龙”。0指帝王等下葬之处。唐杜甫《行次昭陵》:“壮士悲陵邑,幽人拜鼎湖。”
【沧海】参见地理部·土石“桑田”。唐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徐福空来】参见九流部·神仙“徐市”。“市”,又作“福”。唐李商隐《海上》:“石桥东望海连天,徐福空来不得仙。”
【悬河】《世说新语·赏誉》:“王太尉云:郭子玄语议如悬河写水,注而不竭。”0指说话滔滔不绝。宋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笼灯踏雪夜相过,剧论悬河骇邻里。”另参见人体部·头面“口若悬河”。
【湘川】参见人事部·情感“江娥啼竹”。唐朱放《竹》:“萧萧意何恨,不独往湘川。”
【楚江萍】参见植物部·草本“楚昭萍”。唐杜甫《奉酬薛D十二丈判官见赠》:“荣华贵少壮,岂食楚江萍?”
【枕流】参见地理部·土石“漱石”。宋陆游《幽居示客》:“聊将枕流耳,静听属私蛙。”
【唐浊流】参见人事部·冤怨“白马清流”。宋刘克庄《和实之读邸报》:“欲取汉清议,尽投唐浊流。”
【西江】参见动物部·鳞介“涸鲋”。O喻无法解决问题的空头支票,或反指能解决急需的济助。清赵翼《可型内弟自瓯宁罢官归慰赠》之四:“赖有西江润,能嘘涸辙枯。”
【精卫填海】参见人事部·冤怨“禽填海”。金元好问《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五首》之二:“精卫有冤填瀚海,包胥无泪哭秦庭。”
【访剡溪】参见伦类部·师友“访戴”。宋王安石《寄程给事》:“何时得遂扁舟去,邂逅从君访剡溪。”
【武陵溪】参见地理部·水流“桃源”。唐杜甫《水宿遣兴奉呈群公》:“丹心老未折,时访武陵溪。”
【橘井】晋葛洪《神仙传·苏仙公》:苏仙公(苏耽)汉文帝时得道,“乃跪白母,曰:‘某受命当仙,被召有期,仪卫已至,当违色养(奉养)。即便拜辞,母子歔欷。母日:“汝去之后,使我如何存活?’先生日:‘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O喻孝事父母,或指仙丹妙药。唐杜甫《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彬州》:“彬州颇凉冷,橘井尚凄清。”另参见伦类部·亲眷“苏耽井”、九流部·神仙“苏耽宅”、九流部·医药“橘井”。【橘井】参见地理部·水流“橘井”。唐杜甫《入衡州》:“橘井旧地宅,仙山5;舟航。”
【沉湘】参见人事部·冤怨“屈平沉湘”。唐郑谷《蜀江有吊》:“折槛未为切,沉湘何足悲。”
【枫落吴江】参见文明部·诗词‘’枫落句”。宋陆游《夜步》:“鹤归辽海逾千岁,枫落吴江又一秋。”【枫落吴江】参见文明部·诗词“枫落句”。清王士镇《论诗绝句》:“枫落吴江妙入神,思君流水是天真。”
【易水】《战国策·燕策三:荆轲替燕太子丹刺杀秦王,出发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瞑目,发尽上指冠。”另参见天文部·气象“易水风”、人体部·头面“发冲冠”、文明部·歌舞“易水歌”、人物部·人杰“燕丹客”、人事部·情感“易水悲”、人事部·情感“易水别”、人事部·禀性“壮气惊寒水”。
【高阳池】参见人事部·狂放“山公醉”。唐高正臣《晦日重实》:“自符河朔趣,宁羡高阳池。”
【墨池】参见文明部·书画“临池”。唐苏涣《赠零陵僧》:“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曲池平】参见人事部·情感“雍门哀”。宋黄庭坚《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庭坚和》:“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