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 邓稼先》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案
《邓稼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2、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发现课文中精妙之处。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默默奉献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学生搜集邓稼先的故事导入)正如大家材料收集的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二、检查预习情况三、授新课(一)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说出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小组合作讨论,全班讨论交流。
3、教师评析学生发言,归纳讨论意见。
作者热情赞美邓稼先为国家、民族建立的功勋,表达了对邓稼先的崇敬之情。
(二)重点研读1、教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句段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句、段)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同学们阅读课文,然后发言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补充完善。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用的是发现阅读法,它也是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是写读书笔记的一种模式。
阅读散文、小说等形象性的文学作品会经常用到它,它能让我们体验到阅读发现的乐趣,培养我们的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多加实践。
(三)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提问并参与解答问题。
可能问题与明确: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敬爱的领导,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内容本课是一篇记叙文,全文叙述了邓稼先在科学研究中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
全文设计灵活,文章的描写生动。
通过对文章内容的阅读,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国的科学和技术事业中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邓稼先,从而领会为人类作出贡献的奉献精神。
二、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历程和精神品质,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学会分析和把握课文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应用、论述等能力。
3.学会运用多种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描写物质具体形态和生理特征。
通过以上的教学目标,让我们一起进入到教学环节:一、导入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他对祖国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本堂课中,我们将一起来了解邓稼先的奋斗历程和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鼓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也要追求卓越,不断创新和探索。
二、阅读1.快速浏览文章,了解主题和结论。
2.解读生词,提醒学生关注外来语词,日常生词。
3.深入阅读,学生在阅读时根据中心思想、逻辑展开,思考文章主旨。
4.文内精读,注意重点词语、难点句子的理解,可以有简单的发问,帮助学生理解。
三、练习1.针对不同学生分组阅读,点拨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布置作业和压轴练习。
2.阵地式训练,通过个人、团队和协同合作的三种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反复细节训练和模拟题,能够快速掌握所需技能,提高表达能力。
四、课堂反思1.学生在阅读时基本都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中心思想。
2.学生在阅读、写作和表达方面有所提高,逐渐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技能和工具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整合。
3.学生在感受到邓稼先精神的同时也增强了爱国情怀,从中深刻理解了什么是科学家的奉献精神。
总之,本课既是一篇传记,也是一篇科学研究的历程。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邓稼先》。
一、说教材《邓稼先》是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群星闪耀”,所选课文都是关于杰出人物的故事。
《邓稼先》一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
这篇课文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邓稼先为科学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还能感受到他强烈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内涵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他们对于科学家的故事充满好奇和敬意,但可能对于邓稼先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科研环境了解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适当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积累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选聘”“无垠”“鞠躬尽瘁”等。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概括其成就和贡献。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朗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感。
学习本文通过对比、烘托等手法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责任感。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
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如“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邓稼先的深厚情感。
五、说教法与学法1、教法:问题引导法:通过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
2、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积累字词,了解课文背景。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获奖说课稿一、引言邓稼先是我国著名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
他的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研究,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本次说课稿旨在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事迹以及他对航天科学的重要贡献。
二、主体1. 邓稼先的生平事迹邓稼先于1922年出生在湖南省衡阳市一个普通家庭。
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天赋。
1945年,邓稼先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开始了他的科学之旅。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努力掌握各种科学知识。
毕业后,邓稼先进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里,他深入研究了航空航天工程,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
他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火箭技术和导弹系统的开辟中。
1956年,邓稼先回到中国,开始了他在中国的科研工作。
他积极参预中国的航天事业,并成为中国航天科学的领军人物。
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邓稼先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研究,他的贡献被广泛认可。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
他的事迹激励着无数年轻人投身于科学事业,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 邓稼先对航天科学的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航天科学的贡献不可忽视。
以下是他在航天科学领域的重要贡献:(1)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邓稼先主持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工作,并成功发射。
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自主发射卫星能力的国家。
(2) 火箭技术的研究:邓稼先在火箭技术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研制了一系列火箭发动机,提高了我国的火箭技术水平。
他的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导弹系统和航天器的研制中。
(3) 科研团队的培养:邓稼先注重培养科研团队,他积极推动中国航天科学的发展。
他亲自指导年轻科学家的工作,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航天科学家,为我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结论邓稼先是中国航天科学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一辈子致力于航天科学的研究和发展。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说课稿
…………
抓细节描写、字斟句酌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目的是精读课文,结合重点段落,紧扣文本典型细节, 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如果说第一个环节是相对客观地分析理解,那 么这一环节则要求学生调动体验感悟,字斟句酌,揣摩品析其含义, 感悟人物精神品质。
三、透视选材,读懂作者
学习任务三:结合课文注释与对 邓稼先、杨振宁适当的背景介绍, 理解文中多次出现“不知”“不 知道”,作者是真的不知道吗? 作者杨振宁为什么没对邓稼先生 平事迹、巨大贡献做详细介绍, 反而将笔墨聚焦在这些细节镜头 上? (着重引导学生关注他们的关系: 杨振宁与邓稼先同为科学家,又 是保持着50多年深厚友谊的同窗 好友。)
22
一、潜入文字,走近人物
阅读任务一:杨振宁为何称赞邓稼先为 “奇丈夫”?默读课文,完成下列任务单。
概括主要成就: 摘录作者评价: 批注我的理解:
16
1.概括主要成就。 功勋之奇,人品之奇,民族气
节之奇,拼搏精神之奇,人生价值 之奇……人是生活在一群人之中的, 也是生活在一个时代之中的,因此 要结合文中国力衰弱、科研条件落 后、自然环境恶劣、政治环境不稳 定的大背景,才能真正读懂人物之 “奇”。
19
设计意图: 这个文本的特殊之处在于作
者与写作对象之间特殊的缘分,由 此这个文本呈现出与其他文本不 同的特质。教学中应当发现并引 导学生体会这个特征,不仅读懂邓 稼先也读懂杨振宁,杨振宁对邓 稼先的惺惺相惜,还有理解、钦佩、 敬爱、骄傲、怀念、感伤。
四、延伸拓展(作业布置)
结合课文与课外搜集的有关闻一多的资料,为其 撰写建党100周年文化界革命友人的推文。
评价性语句
17
设计意图: 此环节紧扣语文教学本质,以语言为抓手,引导学生对人物做由
《邓稼先》说课稿(精品文档)_共6页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 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事迹、科学研究、教育理念、影响力和荣誉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邓稼先的伟大成就。
一、生平事迹1.1 早年经历邓稼先于1924年出生在中国湖南省,从小就展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1.2 教育背景他在国内著名的清华大学学习,后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深造,获得博士学位。
1.3 事业发展回国后,邓稼先积极投身于中国的科研事业,先后担任多个科研机构的领导职务。
二、科学研究2.1 空气动力学研究邓稼先在空气动力学领域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2 导弹技术研究他领导并参与了中国导弹技术的研究工作,成功开发出一系列重要的导弹系统。
2.3 航天科技研究邓稼先在航天科技领域也有着杰出的成就,他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总设计师。
三、教育理念3.1 科学教育的重要性邓稼先一直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科学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3.2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他主张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3 培养创新人才邓稼先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
四、影响力4.1 国内影响邓稼先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对中国科技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年轻人的科学热情。
4.2 国际影响他的科研成果和教育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科技形象。
4.3 科技合作交流邓稼先积极推动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促进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五、荣誉与奖项5.1 国家级荣誉邓稼先荣获了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5.2 国际奖项他也获得了多个国际科学奖项,成为中国科技界的骄傲。
5.3 纪念与纪念活动为了纪念邓稼先的杰出贡献,中国举办了多次纪念活动,并设立了相关奖项。
总结: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和教育家的代表,通过自己的科学研究和教育理念,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邓稼先》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学习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2.培养学生敬业爱国、乐观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抒情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单元《邓稼先》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科学家相关的内容,如《发明伟人》、《天才少年》等,来引入本节内容。
2. 阅读课文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课文,边读边理解。
让学生感受邓稼先的伟大事迹,理解其高尚品质和人生价值观。
3. 交流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谈谈自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感悟,分享心得和体会。
同时,教师也要在讨论中适时地指导和引导,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 课文解释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课文,《邓稼先》。
教师要对一些生词和课文中的难句进行解释。
同时让学生记下来,以便复习和课后巩固。
5. 课文背诵教师要求学生背诵全文,以便加深对邓稼先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课时1. 讲解生词教师分别讲解文中的生词,并让学生听、说、读、写,以便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
2. 朗读课文教师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注意情感的表达,尤其是要理解和表达邓稼先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和感情。
3. 音乐欣赏利用本单元的鸟兽画作品,配以音乐,让学生在欣赏美妙的音乐时,感受美术作品所表现的生动和富于情感的生命力。
4. 小组活动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各自完成课本上的小组活动,例如角色扮演、课文改编等。
第三课时1. 感悟写作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写一篇题为《我的人生梦想》的小作文,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感悟人生的意义,并对邓稼先的伟大事迹和高尚品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受。
2. 课堂分享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全班同学,以便学生更好地交流和互相理解。
3. 评课教师要求学生对本节课程进行评价,检查和总结本节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便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
2. 学习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奉献精神。
二、教学重点:1. 理解邓稼先的事迹和贡献。
2. 掌握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奉献精神。
2. 运用所学知识,写一篇关于邓稼先的文章。
四、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通过展示邓稼先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阅读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然后进行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的讨论。
教师可以提问如下问题:1. 邓稼先是什么样的人?他有哪些贡献?2.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有哪些?他是如何为人处世的?3. 你对邓稼先有什么感想?Step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以下问题:1. 邓稼先的事迹和贡献对我们现在有什么启示?2. 我们应该如何学习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3. 你有什么想法或建议,可以向邓稼先学习?Step 4:展示讨论结果请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与全班分享。
Step 5:写作练习要求学生以邓稼先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和学习的决心。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范文,帮助学生展开思路。
Step 6: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为人处世的态度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学习和践行。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
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教案(精选6篇)初一语文《邓稼先》教案大全篇一【课标与教材分析】新课标指出:“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邓稼先》这篇课文比较长,以小标题为标志,分为六个部分,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
这篇课文以平实的语言、连缀结构的小标题、变化的句式,表现了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名利、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和激励。
第一部分是全文的引子;第二、三部分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在对比中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第四部分从侧面表现邓稼先的杰出贡献,是对前两部分的扩展;第五部分重点写出了邓稼先超凡的创造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是第二部分内容的具体化;第六部分,总结全文。
文章自始至终以对邓稼先的高度赞扬为主旋律,将其事迹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历史与民族的大背景上展示其形象,使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在记叙邓稼先身负重任领导其他科学家努力工作时,作者将邓稼先忠厚朴实、坚忍不拔、不怕牺牲的高尚品质与悠久的中国文化和民族传统联系起来,尤其是将其性格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性格进行对比描写,这就将人物置于更广阔的时空中,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的内涵更丰富,更有高度。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知道的:初中学生已具有初步阅读感知课文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教案5篇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下⾯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1.七年级下册语⽂邓稼先教案 【教学⽬标】 1.了解邓稼先的⽣平事迹,领悟其崇⾼的品质。
2.学习⼈物传记及⼩标题式写作的基本⽅法。
【教学过程】 ⼀、激趣导⼊,引⼊课⽂ ⼆、速读课⽂,把握内容 ⼩标题是本⽂结构的特⾊。
请结合⽂章内容,以第六个⼩标题为形式,给课⽂重拟⼀组⼩标题。
1.提出要求: ⼩标题拟题原则 ①要提⽰内容,体现⽂章脉络 ②要围绕中⼼,体现独特个性 ③要格式相仿,体现整齐优美 2.学⽣⼩组合作交流展⽰邓稼先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崛起的中国 (⼆)“两弹”元勋英雄的⼀⽣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纯朴的为⼈ (四)民族感情?友情?民族的⾃豪 (五)“我不能⾛”⽆我的奉献 (六)永恒的骄傲永恒的骄傲 三、精读⽂段,领悟崇⾼ 1.快速找出并朗读对邓稼先评价性语⾔,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
⽰例:我朗读的是第⼀个⼩标题中的语句“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对这⼀转变做出了巨⼤的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我从中读到⼀个有巨⼤贡献却鲜为⼈知的邓稼先。
(设计缘由:⼈物传记⼀⼤特⾊就是评价性语⾔,通过对评价性语⾔的寻找与朗读,进⼀步感受邓稼先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朗读的设计并未提出具体的要求。
) 2.⼈物传记——通过对典型⼈物的⽣平、⽣活、精神等领域进⾏系统描述、介绍的⼀种⽂学作品形式。
⼈物传记:多件事迹(真实典型) 多处评价(真挚⾃然) 为何本⽂并未过多提及邓稼先的⼯作与⽣活场景(事迹) 四、聚焦细节,⾛进内⼼ 镜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情呢?谈谈理由。
(第⼀组) 镜头⼆:“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个问题。
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案上签字的时候,⼿有没有颤抖?”你觉得邓稼先的⼿会不会颤抖?为什么?(第⼆组) 镜头三:“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次井下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家⼗分焦虑,⼈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句话:‘我不能⾛。
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说课
《邓稼先》说课稿大家好,说课的内容是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首先是教材内容分析。
《邓稼先》是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所写,他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回忆、总结了中国伟大的科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的一生,写出了邓稼先对中国历史做出的卓越贡献,以及为中国科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表达了杨振宁对老友的敬佩和深切的怀念。
新课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精读的方法,它的具体要求是在通览全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握关键的语句或段落。
字斟句酌,揣摩品味其含义和表达的妙处;注意结合人物生平及所处的时代,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根据新课标和单元目标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1.细读文中表现邓稼先品质的部分,抓住关键的语段,透过文中的词语及细节描写体会邓稼先的精神品质和个性气质。
这一目标是落实单元精读要求的重要部分,所以设为教学重点。
2. 通过学写墓志铭,深切理解邓稼先对民族的伟大贡献及其精神品质的深远影响。
这一目标设为教学难点,因为从体会人物精神到评价其品质及影响意义,是一个提升的过程,再加上用墓志铭的方式写出来,对初一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3. 感受邓稼先的伟大品格,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形式有些散又很长的文章,杨振宁又是把邓稼先放在了大的历史背景之下和世界的大舞台上来写,因此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第一节课我们已经通读了课文,整理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又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对于邓稼先的优秀品质、科学精神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做了一定的铺垫。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第1课邓稼先》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掌握生字词,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学习作者通过对邓稼先的描述,展现了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形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课文内容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邓稼先》,掌握邓稼先的生平事迹、贡献以及科学家精神。
-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学习并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以及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人物形象分析:通过对课文的具体描述,分析邓稼先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如何通过典型事例和细节描绘来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对于文章结构,教师可以采用图表、流程图等形式,将复杂的结构直观化,帮助学生把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教学内容”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邓稼先》。课程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及其为国家做出的贡献。
2.课文中的生字词学习和掌握,如“披肝沥胆、鞠躬尽瘁”等。
-文章结构分析:对于文章结构的分析,尤其是如何理解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作用,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
举例解释:
-对于难点词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图片辅助、语境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或思维导图等活动,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归纳邓稼先的品质。
-针对修辞手法,教师可以提供多个示例,让学生对比分析,并通过写作练习来巩固学习效果。
2.教学难点
-难点词汇理解:课文中的一些专业词汇和成语,如“两弹一星”、“鞠躬尽瘁”,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解。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一、简介本文档是针对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编写的说课稿。
《邓稼先》是本学期的开篇课,旨在通过深入了解邓稼先这位伟大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求实创新”的科学观念,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邓稼先的成就和精神。
2.学生能够领会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提炼文章中的关键词汇,概括文章大意,抓住重点。
2.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形成合理的科学假设和实验方案。
情感目标1.让学生感受科学家邓稼先的求知精神和对科学事业的无私奉献。
2.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邓稼先的科学成就和科学精神。
2.学生能够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理论概念。
2.如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线上教学的形式进行授课,教学方法多样,如:讲授法、问答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探究等。
五、教学流程活动1:导入(5分钟)1.通过问答的形式了解学生对科学的认知程度。
2.引入邓稼先和科学精神的主题,提出问题:你对邓稼先这个人了解多少?活动2:阅读课文(15分钟)1.全班带读文本,老师讲解文中的生词和重点词汇。
2.让学生静读课文,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一些问题:邓稼先的研究成果取得了哪些突破?他是怎样秉持科学精神的?活动3:概括课文大意(15分钟)1.学生独立完成对课文大意的概括,老师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概括文章的主旨。
2.分享概括结果,选几个学生到讲台上概括文章大意。
活动4:分组讨论(15分钟)1.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每组讨论并列举邓稼先等著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
2.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学生表达和合作能力。
活动5:科学实验设计(20分钟)1.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邓稼先》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显现过许多杰出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都对社会的进展做出了突出的奉献,他们的事迹生动感人,广为流传。
探寻他们的足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50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杰出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仰慕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形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抓住重点句段,明白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3.把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点,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4.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存语言,增强语感。
5.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说课稿稿
《邓稼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邓稼先》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选自《杨振宁文集》(下),这是一篇回忆性人物传记,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二)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结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回忆性文学传记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色。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3.抓住文章结构进行整体把握。
过程与方法目标: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阅读法、讨论法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根据课文语言结构多变的特点,我把重点放在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放在揣摩语言,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邓稼先和杨振宁了解甚少,学习课文之前应作介绍;同时是初学人物传记,应该为学生介绍相关的知识,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四)教材处理拟用二课时。
由教师引导多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来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二、说教法依据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阅读法: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反复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读,读出感情来才能体会强烈的爱国情感和献身科学的情怀。
2、讨论法:引导学生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共同分享合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学法指导一个差的老师只会奉献,而好的老师则交给学生发现真理。
教给学生学法正是实现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的目标。
优秀教学设计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邓稼先》教案微课说课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文《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邓稼先》是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兼具经典性与时代性,其中,《邓稼先》是颇具时代性的经典篇目,文中蕴含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和文化背景。
教师在教授本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本课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更能够产生高尚的爱国情感和奉献情怀。
【学情分析】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已经基本顺利完成了小初过渡的时期,对初中语文的基本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
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从理清文本内容到挖掘文本内涵乃是题中之意。
这一方面是与学生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有效衔接,同时也学生过渡到八年级更深难文本的学习做有效铺垫。
【设计简说】本文编排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七(下)第三单元──“探索名人足迹”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为:训练朗读,理清思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评价人物的精神品格,品味语言的灵动精妙,学用写作技巧描述人物。
本文文化底蕴深厚,作者具有诗人情怀,文如“史诗”般豪壮深沉,写作手法巧妙。
教学此文可运用诗意教法,营造诗意氛围,用五种阅读方法去把握文章特色、品评人物。
【教学目标】1. 使学生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句的含义,进而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2. 使学生通过教师恰如其分的引导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重点】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关注文中重点语段,能够通过理解文章关键语词的含义,品析句间关系及段间关系,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教师通过对背景资料的充分梳理和恰当引用,以及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充分挖掘,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人物高尚的道德情操。
【教学过程】一、导语,导入“诗意”背景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1邓稼先说课稿
1 邓稼先讲课稿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邓稼先》,请多提可贵建议。
一、教材剖析 :1、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以前出现过很多优异人物,他们中有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他们的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事迹生动动人,广为流传。
探访他们的踪迹,学习他们的精神,有益于学生的成长。
人民教育第一版社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所选的就是这种题材的课文,它们挨次是《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想鲁迅先生(节选)》、《孙权劝学》。
这些文章人文内涵丰富,都各有重视地写出了名人的品行、气质和生活道路,歌颂了他们对人类的贡献。
《邓稼先》一文以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以 50 年朋友的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优异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并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对名人的仰慕之情。
2、学习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想能力的发展”、“要着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义之间的联系”,联合本单元特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定为:知识目标 : 认识回想性文学列传的特点,多变的语言特点。
能力目标: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法。
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激烈的爱国感情和歌颂邓稼先献身国防事业的崇敬精神。
3、要点、难点确实立:依据课文语言构造多变的特点,我把要点放在指引学生研究文章的句式变化及其作用,打破举措主要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
难点放在学习文章布局谋篇的特点上,打破主要指引学生发挥集体的智慧,合作研究、小组议论、全班沟通和教师的精讲点拨。
4、学情剖析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认识甚少,学习前应详尽介绍;同时叙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困难,为讲堂上有表情朗诵酝酿感情。
5、教材办理拟用一课时由教师指引,学生自主学习达成教课任务。
二、说教法依据倡议自主、相助、学习型高效讲堂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纳以下教课方法实行教课。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邓稼先》说课稿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法学法:1、知识与能力目标:①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②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③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②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③朗读法、讨论法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②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二、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话语激情导入: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汇报)。
(三)合作学习,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块”拼接而成,教学中采取化整为零,小组自选内容,分工合作的方式。
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参考学习内容)(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研讨品析。
(2)感情朗读重点语句,优秀文段。
(3)想想文段与主要人物邓稼先的关系(或文段写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研讨。
3、全班按段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炼文段重点,指导品读研讨。
(1)朗诵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
(出示地图与图片);“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句子;中国发射原子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出示原子弹、氢弹爆炸电影及神舟5号图片)。
(2)朗读“我不能走”一节中的重要句子。
想想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有什么用意?(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4、学完全文,你读到了一个()的邓稼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说课稿
设计说明
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的民族为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是一篇可读性极强的文章。
品读本文,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名人的敬仰之情。
由于文章篇幅较长,我采用学生“自选内容,分工负责,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内容分解,运用\'整体感知--局部深入--整体感悟\'的教学模式探究学习。
教学目标
I知识与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
2、抓住文章语言进行整体把握。
3、培养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II过程与方法目标:
1、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合作学习为主)。
2、小组学习,责任分工。
3、朗读法、讨论法等。
III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2、树立远大志向,立志报效祖国,唱响“我的中国心”。
课前准备
利用微机课,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查阅资料。
(1)科苑精英——邓稼先
(2)“两弹一星”功勋榜
(3)《吊古战场文》的译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影像创设情景多媒体放映“任人宰割”的中国实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的实况。
话语激情导入
那为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品味他的灵魂,去感悟他的精神
二、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学生浏览课文,思考:
1、文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特别之处?
2、结合每段小标题,了解各段主要内容。
学生自由汇报。
三、合作学习局部深入
1、本文是由“板块”拼接而成,教学中采取化整为零,小组自选内容,分工合作的方式。
文章的六个板块,分配给六个小组进行自主探究。
(友情提示,参考学习内容)
(1)勾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和一些好的词语,研讨品析。
(2)感情朗读重点语句,优秀文段。
(3)想想文段与主要人物邓稼先的关系(或文段写了一个怎样的邓稼先)。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教师巡视适时参与研讨。
3、全班按段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提炼文段重点,指导品读研讨。
(1)朗诵品析“任人宰割”的句子。
(出示地图与图片);
“中国人站起来了”的句子;中国发射原子弹(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出示原子弹、氢弹爆炸电影及神舟5号图片)。
(2)朗读“我不能走”一节中的重要句子。
想想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精神品质?
(3)作者引用《吊古战场文》、《中国男儿》有什么用意?
(4)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学完全文,你读到了一个的邓稼先。
(1)小组讨论总结,上讲台自由板书。
(2)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立体式的邓稼先,邓稼先是凭着什么取得了这样大的成就呢?(绘心形图写板书——中国心)
一颗心,一颗红彤彤的中国心,透过这颗心,我们看到了:
一个鲜为人知的邓稼先,
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邓稼先,
一个才智超群、意志坚强的邓稼先,
一个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邓稼先,
一个影响了人类历史、树立了民族尊严的邓稼先……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同学们,我们也是炎黄的子孙,我们也拥有一颗澎湃的中国心。
现在,让我们一起唱响自己的“中国心”,让我们的灵魂与邓稼先靠得更近,让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更紧。
(播放MP3《我的中国心》,学生自由跟唱。
)
2、你的心澎湃了吗?(学生答),或许吧,面对茫茫戈壁、面对一堆堆“粗估”参数,邓稼先没有退缩,在邓稼先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一句了不起的名言,请同学们阅读课前查阅的邓稼先资料,找出这句名言,写在本课题目的下边?
(学生阅读资料并交流)
3、学生给邓稼先写“墓志铭”。
(老师示例:朋友,此墓中长眠着的老人,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站立”的人。
他用他那“大写”的智慧,用他那“站立”的志气,在中国的大地上“站立”起了两朵“大写”的蘑菇云。
从此,让中国“大写”,让中国人“站立”。
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结束语】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板书),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的耳畔。
邓稼先,用他的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
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荡气回肠的中国魂,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祖国美好的明天!【板书设计】
邓稼先
杨振宁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两弹一星两弹元勋
中国心
_________的邓稼先
_________的邓稼先
《邓稼先》说课稿
七年级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