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环境监测

合集下载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启动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土壤环境监测体系,涵盖了全国各地的城市、农村、工矿区等不同类型的土壤。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存在的挑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问题意识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承载着人类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多种功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在当前情况下,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

监测设备技术滞后,无法满足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监测需求;监测网络不完善,监测点分布不均匀,覆盖面不广,不能全面反映土壤环境的实际情况;监测标准不统一,不同单位使用的标准不一致,导致监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受到影响;监测数据处理不及时,监测数据不能及时传输和分析,影响了监测结果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保护土壤环境,维护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和有效性。

通过深入分析监测设备技术滞后、监测网络不完善、监测标准不统一、监测数据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为解决我国土壤环境监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旨在引起社会公众对土壤环境监测重要性的关注,推动政府和科研机构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工作的投入与支持,为保护我国的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土壤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测和评价,以及对土壤环境变化进行跟踪和预测的一种环境监测活动。

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是指在进行土壤监测时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包括监测的目标、监测的内容、监测的方法、监测的频次、监测的区域等。

下面将就土壤监测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介绍。

一、监测的目标1.了解土壤环境的污染状况,包括重金属、有机物、放射性物质等污染物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2.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包括土壤质量的改善或恶化情况。

3.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的内容1.土壤理化性质的监测,包括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土壤容重等。

2.土壤污染物的监测,包括重金属元素(如铅、镉、铬、汞等)、有机物(如农药、石油类化合物等)和放射性物质等。

3.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监测,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土壤酶活性等。

4.土壤养分元素的监测,包括氮、磷、钾等养分元素的含量。

三、监测的方法1.野外取样:根据监测区域的特点和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采样点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

2.实验室分析:将采集的土壤样品送往专业实验室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污染物含量、微生物和酶活性、养分元素等方面的分析。

3.数据处理:对实验室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得出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

四、监测的频次1.定期监测:根据土壤环境的特点和监测的目的,制定定期的监测计划,如每年进行一次监测。

2.不定期监测:针对特定事件或特殊区域,进行不定期的监测,以掌握土壤环境的变化情况。

五、监测的区域1.全国范围的监测:对全国范围内的土壤环境进行监测,掌握土壤环境的总体状况。

2.重点区域的监测:对重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较为严重的地区进行重点监测。

六、监测的意义1.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土壤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为农业生产提供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的评价结果,指导合理施肥。

3.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提供土壤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保障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

通过土壤监测技术规范的应用,可以监测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情况,评估土壤污染治理效果,为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提供支持。
在环境评价和治理中,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土壤的监测,可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水分状况和土壤质量状况,为科学施肥、灌溉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
汇报人:韵
韵,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01
02
03
04
05
土壤监测的目的: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指导农业生产:了解土壤养分、酸碱度等情况,为合理施肥、改善土壤提供科学依据。
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通过监测土壤质量,确保农产品无污染,保障人民健康,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壤监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业生产效益。
监测点位的布设:根据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污染程度等因素确定监测点位,确保覆盖全面。
监测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频率,一般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监测。
土壤监测技术规范的发展趋势是朝着智能化、自动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将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实现远程监控、实时数据传输和分析。
汇报人:韵
监测时应遵循相关技术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监测后应及时分析数据,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土壤改良或治理。
监测过程中应注意安全,避免对土壤和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未来土壤监测技术规范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减少对土壤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监测要点和方法分析

土壤环境监测要点和方法分析

(3)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 匀的地块,设10个分点左右,受污染的土壤设20个以 上分点。
(4)蛇形布点法:适用于大面积田地,地形不太平坦,土 壤也不很均匀,采样点布设较多,一般15个左右。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见图2.
图2 土壤取样几种布点方法
2.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与监测目的有关,如只需了解土壤污染现状, 可取20一40cm土层深度样。如要了解土层污染深度或了解 污灌对上层及地下潜水的影响情况,则可根据土壤类型分层 取样,一般达2m左右,有时可更深些。取样时可先挖一个 1×1.5m左右的长方形坑,深度达潜水位或视情况而定,然 后根据土层剖面岩土类型(颜色、结构、质地粗细等)划分土 层,最后由下而上逐层采集。
土壤环境监测
目录
❖ 土壤环境组成 ❖ 土壤背景值和土壤污染 ❖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 土壤环境监测设计
1.土壤环境组成
土壤的具体组成是非常复杂的。从总体角度来说,它 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4种不同性质的物质组 成的。 (1)土壤矿物质和土壤颗粒
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占土壤固体部 分总重量90%以上(固体占土壤总体积的50%),是土壤的 “骨架”。土壤矿物质的组成和性质,直接关系看土壤的 物理、化学性质。它是植物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
土壤颗粒是指土壤中各种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 量。粒径大小不同,土壤中污染物的吸附和解吸能力 及速度就行很大差异。也影响着地下水的自净能力。 土壤颗粒大小相差很大,有的在数毫米,有的不足 1nm,相差达百万倍。各种土粒分类中,都将细土部 分划分为砂粒、粉粒和粘粒3个粒级。
(2)土壤有机质 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死后留在土壤里的残骸和施入土壤
监测频次原则上依监测项目而定,而常规项目可按 当地实际适当降低监调频次.但不可低于5年一次,选 测项目可按各地实际适当提高监测频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一、前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资源,确保土壤环境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有必要进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本文将介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目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主要目的如下:1.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通过监测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了解土壤的污染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土壤污染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2.评估土壤环境质量:通过对土壤中污染物含量的测定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比对,评估土壤环境质量的优劣,为决策提供参考。

3.监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定期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监测,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及时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的动态变化,为环境保护管理提供依据。

三、方法1.采样方法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采取合适的采样方法,确保采样的代表性。

常用的土壤采样方法包括固定点采样法、均匀网格采样法和目视找样法等。

2.分析方法为了准确测定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需要选择适宜的分析方法。

常见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气相色谱法等。

3.质量控制在监测过程中,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质量控制措施包括加标回收率、空白平行试验和质控样品检测等。

四、内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土壤污染物对土壤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重金属以及其他潜在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有机溶剂和多环芳烃等。

重金属污染物包括铅、镉、铬等。

2.土壤理化性质对土壤的酸碱度、有机质含量、孔隙度等理化性质进行监测,以了解土壤的肥力和适宜性。

3.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监测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等微生物的含量和多样性。

五、实施计划根据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需求和实施能力,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包括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频次和监测方法等。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环境监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设计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土壤质量现状监测监测土壤质量标准要求测定的项目,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水平,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2、土壤污染事故监测调查分析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来源、范围、程度(一般指突发和大量污染为主)。

3、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在进行污水、污泥土地利用、固体废弃物的土地处理过程中,对残留的污染物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可防止土壤污染4、土壤背景值调查通过分析测定土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

二、资料收集1、自然环境土壤类型、植被、区域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地利用、水土流失、自然灾害、水系、地下水、地质、地形地貌、气象等。

2、社会环境工农业生产布局、工业污染源种类及分布、污染物种类及排放途径和排放量、农药和化肥使用状况、污水灌溉及污泥施用状况、人口分布、地方病等。

3、历史情况三、监测项目:根据监测目的与相关标准背景值:测定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污染事故监测: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项目;土壤质量监测:影响自然生态、植物正常生长、人体健康项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定必测(11项)、选择必测、选择项目----考试时必须写出是根据《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四、采样点的布设:不均匀性,多点布设布设原则1、合理划分采样单元,监测面积较大,需要划分若干个采样单元,在不污染影响的地方选2、择对照采样单元,同单元的差别尽量缩小。

对于土壤污染监测;坚持哪里有污染在哪里布点,优先布设污染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活动的地方。

3、采样点不能设在田边、沟边、路边、堆肥周边及水土流失严重或表层土被破坏处覆盖不同土壤类型:1、大气污染型:布点以污染源为中心,考虑当地风向、风速及污染强度等因素2、污灌型:水流的路径和距离、时间3、化肥、农药引起:特点是分布比较均匀广泛对于污染较重—布点较密土壤污染发生原因,对于非污染区、同类土壤中布设一或几个对照采样单元采样点的布设:全面,依污染情况和监测目的而定(采样点的数量可以不写)采样点布设方法1、对角线布点法:适用范围:面积小、地势平坦、污水灌溉。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

2023 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在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中,对于土壤环境的监测技术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以确保土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对于监测的深度和广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监测的深度方面,要求对于土壤的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土壤的质地、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在监测的广度方面,要求覆盖城乡结合部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环境,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区域的土壤环境状况。

在监测技术方面,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采用先进的土壤监测仪器和设备,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还要求采用先进的土壤样品采集和分析技术,以满足监测的深度和广度要求。

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还强调了监测数据的应用和推广。

要求监测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享,以便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土壤环境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治理措施。

还要求加强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提高监测技术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

在个人看来,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提出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只有加强对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发展。

希望相关部门和科研人员能够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确保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落实和执行,为土壤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结回顾通过对2023年度国家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要求的深度和广度的探讨,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其对土壤环境监测的要求和质量标准。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刻地理解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土壤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积极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和设备,及时公开和共享监测数据,加强对监测技术的培训和推广,以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全面、深入和灵活的监测和保护。

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田灌溉 雪
土壤溶液的来源
雨 浅层地下水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五) 土壤空气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 来源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 的气体(如甲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 二氧化碳等)。
蚯蚓
放线菌
细菌
线虫
图5.1 土壤微生物和动物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四) 土壤溶液
土壤水分及其所含溶质的总称,溶有土壤中可 溶成分的稀溶液,来源主要有:大气降水、降雪、 地表径流、灌溉、地下水。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土 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响土 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同土壤 肥力有密切关系。
资金是运动的价值,资金的价值是随 时间变 化而变 化的, 是时间 的函数 ,随时 间的推 移而增 值,其 增值的 这部分 资金就 是原有 资金的 时间价 值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土壤溶液
空隙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1.监测手段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手段主要包括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两种方式。

现场监测主要是通过采集土壤样品,进行现场测试,包括土壤pH 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测定。

实验室分析则是将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包括土壤中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测定。

2.监测指标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土壤pH值、电导率、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农药残留等指标。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包括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元素。

3.监测范围我国土壤环境监测范围主要包括农田土壤、城市土壤、工业用地土壤等。

其中,农田土壤是我国土壤环境监测的重点,因为农田土壤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粮食安全。

二、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监测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监测将成为未来土壤环境监测的主流。

智能化监测可以实现对土壤环境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多元化监测未来土壤环境监测将不仅仅局限于重金属、农药等污染物的监测,还将涉及到土壤微生物、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多个方面的监测。

这将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土壤环境的状况。

3.高精度监测未来土壤环境监测将更加注重监测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

高精度监测技术可以实现对土壤污染物的微量检测,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智能化分析未来土壤环境监测将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采集和监测,还将注重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智能化分析技术可以实现对监测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处理,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

我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多元化、高精度和智能化分析。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推广,我国的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将会更加完善和先进,为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做出更大的贡献。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

环境监测指标 - 土壤监测指标1. 概述土壤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评估土壤的污染状况、监测环境质量以及保护生态环境。

土壤监测指标是用于评价和监测土壤质量的参数和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中的各种物质含量以及土壤的理化特征。

2. 常见土壤监测指标2.1 理化性质指标理化性质指标用于描述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 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的不同组成与比例,可以影响土壤的透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

- pH 值:衡量土壤酸碱性的指标,影响土壤中各种营养元素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

- 有机质含量:描述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含量,对土壤肥力和微生物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 氮、磷、钾含量:衡量土壤中常见养分元素的含量,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2 污染物指标污染物指标用于评估土壤中是否存在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

- 重金属含量:包括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大量积累可能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

- 有机污染物含量:包括农药、石油烃类、挥发性有机物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可能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

2.3 微生物指标微生物指标用于评估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描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对土壤健康和养分循环至关重要。

- 微生物活性:评估土壤中微生物的代谢活性和功能,包括呼吸作用、有机质分解等。

3. 土壤监测指标的意义土壤监测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质量的变化,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为土壤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土壤监测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土壤污染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和修复措施,保障农业生产的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4. 总结土壤监测指标是评价和监测土壤质量的重要工具,包括理化性质指标、污染物指标和微生物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土壤的理化特征、污染程度和生物活性,为土壤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部门应重视土壤监测工作,加强数据收集和分析,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土壤环境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土壤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和土壤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土壤品质的下降威胁着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土壤环境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监测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监测技术落后、监测网络不健全、监测数据分析能力不足、监督管理不到位等方面。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约了对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的准确了解,也制约了对土壤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利用。

有必要对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的技术力量,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提升监测数据的分析能力,并加强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建设,从而全面提升土壤环境监测的水平,为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保护人类健康作出贡献。

1.2 问题提出土壤环境监测是保障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的覆盖范围不够广泛,部分地区缺乏监测点,导致监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全面性受到影响。

现有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精度和灵敏度有待提高,无法满足复杂环境中的监测需求。

监测数据的收集、传输和分析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监测网络和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应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监测数据的共享和交流不畅,监测结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利用。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将对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系列对策研究,包括加强监测技术研发、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加强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以及加强监督管理和法律法规建设,以期提高土壤环境监测的精度和效率,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当前土壤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保护土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内容——土壤污染监测。

具体包括土壤污染类型、特点、监测方法以及防治措施等,重点讲解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解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和危害;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基本原理和方法;3. 能够独立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4. 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他们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及数据分析;重点: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及其监测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验器材(如土壤样品、试剂、仪器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组土壤污染图片,让学生解土壤污染现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进行土壤污染监测。

2. 理论知识讲解(15分钟)讲解土壤污染类型、特点、危害及监测方法,让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有一个整体认识。

3.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例题,让学生解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问题及解决方法。

4. 实验操作演示(20分钟)演示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操作流程,包括采样、预处理、检测等步骤,并强调注意事项。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流程,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单填写。

6. 学生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

7. 结果分析及讨论(1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类型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3. 实验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份土壤污染监测方案,包括采样、检测、数据分析等环节。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得到锻炼,但在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操作不规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方面新闻和资讯,解土壤污染治理最新技术动态,提高他们环境保护意识。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一、引言土壤是人类生活和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保障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频繁的农业活动,土壤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给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

因此,建立有效的土壤环境监测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标本土壤环境监测方案的目标是对所监测区域的土壤质量进行全面评估,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土壤环境问题,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三、方法与步骤1.确定监测区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监测范围,包括城市、农田等不同土壤用途的区域。

2.土壤采样:根据土壤类型和监测需求,在监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样点进行土壤采样,采样点要保证充分代表性,避免人为干扰。

3.采样方案设计:根据监测目标和需要分析的参数,设计采样方案,确定采样深度、样品数量和采样间距等。

b.样品数量:根据监测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确定样品数量,样品数量要能够保证统计学的可靠性。

c.采样间距:根据土壤的空间变异性和最小检测单位确定采样间距,一般可以选择10-50m。

4.采样方法:采用标准土壤采样器进行采样,每个采样点进行多次重复采样,混合样品作为实际样品,避免采样误差。

5.样品处理与分析:将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处理,包括干燥、研磨和筛分等步骤,然后根据监测目标进行分析。

6.分析参数选择:根据监测需求选择土壤分析参数,包括化学元素含量、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

7.分析方法选择:根据土壤分析参数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包括ICP-OES、草皮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8.数据处理与评价:将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根据现行土壤质量标准进行评价,得出土壤质量状况。

9.结果报告与建议:根据评价结果,编制监测报告,提出相应的管理建议,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四、质量控制措施1.严格控制采样过程中的交叉污染,采用无金属工具进行土壤采样和处理。

2.采用标准参考物质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重点探讨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运用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分析实际环境问题,提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土壤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重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投影仪、实验器材(土壤样品、试剂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实际环境问题,引发学生对土壤环境保护的思考。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土壤样品的采集、处理与分析;(2)学习并掌握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4. 例题讲解:讲解土壤污染监测的经典案例,分析监测方法的选择依据。

5. 随堂练习:针对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的概念、分类及特点;2. 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和技术;3. 土壤污染监测在实际环境管理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并提出治理措施。

2. 答案:(1)土壤污染案例:某地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2)监测方法: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重金属含量分析;(3)治理措施: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对土壤污染监测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1)研究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2)探讨新型土壤污染监测技术及发展趋势。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1. 引言1.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壤环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给人类和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监测土壤环境的状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土壤环境监测技术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从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历程、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的局限性、现代土壤监测技术的特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在农业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揭示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重要性,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推动其广泛应用的建议。

通过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全面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 正文2.1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环境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技术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在过去,土壤监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效率低且成本较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的土壤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传统的土壤监测方法存在着采样误差大、数据获取困难等局限性,而现代土壤监测技术则采用了无人机、遥感技术等先进手段,可以实现对大面积土壤环境的快速监测和分析。

这种技术不仅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还大大降低了监测成本,为土壤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现代土壤监测技术在感知设备和数据处理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能够实现对土壤的多参数监测和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未来,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土壤环境监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为保护土壤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2 传统土壤监测方法的局限性1. 时间消耗大:传统土壤监测方法通常需要采集大量的土壤样品,并对每个样品进行繁琐的实验和分析。

这种方法耗时耗力,无法满足快速监测和及时反馈的需求。

2. 空间覆盖有限:由于采样、实验和分析过程繁杂,传统土壤监测方法往往只能对有限数量的样品进行测试,无法对整个土壤环境进行全面监测。

环境监测-第四章-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环境监测-第四章-土壤环境监测PPT课件

河流雾
图5.2
农雪田灌溉

浅层地下水
土壤溶液的来源
(五) 土壤空气
▪ 土壤空气存在于未被水分占据的土壤孔隙中,来源 于大气、生物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如甲 烷、硫化氢、氢气、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
▪ 积水的土壤通气不良,导致对植物的危害,茶树最 忌积水,积水的土壤不应用于种茶树。气温、雨量、 生态、日照、土壤(钙、pH)、海拔(565-1640m) 等。
土壤
土壤固相 (占容积的50%)
矿物质(质量占固相 总质量的95%~98%)
有机质和生物(质量 占固相总质量的2%~ 5%)
空隙
土壤溶液 空气
土壤溶液和空气占土壤总体积的50%, 且二者之间经常处于彼此消长的状态。
(一) 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由岩石经风化而来的,一般占 土壤固体部分质量的95%~98%。矿物质直接影 响土壤性质,又是植物矿质养分的主要来源,故 同土壤肥力有密切关系。
表5.1 我国土粒分级标准
颗粒名称
石块
石砾
粗砾 细砾
沙砾
பைடு நூலகம்
粗沙砾 细沙砾
粉粒
粗粉粒 细粉粒
黏粒
粗黏粒 细黏粒
粒径/mm
>10 10~3 3~1 1~0.25 0.25~0.05 0.05~0.01 0.01~0.005 0.005~0.001 <0.001
表5.2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质地分类
质地名称
非腐殖物质:包括糖类化合物(如淀粉、纤维素 等)、含氮有机化合物及有机磷和有机硫化合物。
腐殖物质:是植物残体中稳定性较大的木质素及 其类似物在微生物作用下,部分被氧化形成的一 类特殊的高分子聚合物,具有芳环结构,苯环周 围连有多种官能团,如羧基、羟基、甲氧基及氨 基等,使之具有表面吸附、离子交换、络合、缓 冲、氧化还原作用及生理活性等性能。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一、概述土壤环境监测是指对土壤环境进行系统观测、测量和分析的过程,旨在了解土壤质量以及对土壤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是指规范土壤环境监测工作所需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土壤环境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采样与处理(1)采样方法采样是土壤环境监测的第一步,确保采集到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采样方法应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进行选择,常用的采样方法包括划定网格采样、随机采样以及人工设置采样点等。

采样时应注意避免人为因素对土壤样品的污染。

(2)采样地点采样地点的选择应考虑土壤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潜在影响因素,尽可能涵盖不同土壤类型、地貌类型和土壤利用方式。

(3)采样设备采样设备应符合监测目的和要求,保证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常用的采样设备有不锈钢土壤钻和土壤取样器等,应保持设备的清洁、无锈蚀和无污染。

(4)采样时间采样时间要选择适当的季节和气象条件,尽可能避免极端天气和短期内的强降雨,以降低资料的误差。

三、样品分析与检测(1)样品保存样品在采样后应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如无法及时送检,需将样品密封并储存于低温环境中,以防止样品中微生物、化学物质的变化。

(2)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应根据监测目标和需求来选择,常用的土壤分析方法包括土壤理化性质分析、重金属含量分析、有机物含量分析、氮磷钾含量分析等。

(3)仪器设备分析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应具备高精度、高灵敏度和高稳定性,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数据分析与解读(1)质控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是确保监测数据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应包括标准曲线的建立、质控样品的加入、复检和验证等。

(2)数据有效性评估对于获得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评估,包括数据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评估,同时考虑是否满足监测目的。

(3)数据解读基于有效且可靠的监测数据,结合土壤环境研究和监测目的,进行数据的解读和分析,明确土壤环境质量和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和管理措施。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

土壤检测什么是土壤环境监测土壤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环境监测,是指了解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的重要措施。

以防治土壤污染危害为目的,对土壤污染程度、发展趋势的动态分析测定。

包括土壤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的调查、土壤污染事故调査和污染土壤的动态观测。

通常所说的土壤监测是指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可以分为区域土壤背景、农田土壤环境、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事故等类型的监测土壤环境监测一般包括准备、布点、采样、制样、分析测试、评价等步骤。

土壤检测的类别土壤监测污泥监测海洋沉积物监测固体废弃物监测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认证检测农田土壤重金属等环境监测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土壤污染的类型土壤污染大致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

无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酸、碱、重金属,盐类、锶的化合物、含砷、硒、氟的化合物等;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农药、酚类、氰化物、石油、合成洗涤剂、城市污水、污泥及厩肥带来的有害微生物等。

土壤检测项目污染物类别污染物名称重金属镉、铅、铬、铜、锌、镍、汞、砷、锰、钴、硒、钒、锑、铊、铍、钼无机元素氰化物、氟化物挥发性有机物污染二氯乙烯、二氯甲物烷、二氯乙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二氯丙烷、三氯乙烯、三氯乙烷、四氯乙烯、四氯烷、二溴氯甲烷、溴仿、三氯丙烷、六氯丁二烯、六氯乙烷、苯、甲苯、氯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三甲苯、二氯苯、三氯苯半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物硝基苯、苯酚、硝基酚、二甲基酚、二氯酚多环芳烃类污染苊烯、苊、芴、物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苯并[a]芘、茚并1 2 3 -c d ]芘、二苯并[ a h ]蒽、苯并[ g h i ]苝农药和持久性有机物污染物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六氯、七氯、三氯杀螨醇石油烃污染物C 1 0 -C 4 0总量多氯联苯污染物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e f i n e d -七氯联苯(P C B 1 8 9)、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6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n d e f i n e d -六氯联苯(P C B 1 5 7)、2 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六氯联苯(P C B 1 5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5 u n d e f i nd -六氯联苯(P C B 1 6 9)、2 u n def i n e d 3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B 1 2 3)、2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PC B 1 1 8)、2 3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五氯联苯(P C B 1 0 5)、2 3 4 4 u n d e f i nd 5 -五氯联苯(P C B 1 1 4)、3 3 u n de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5 -五氯联苯(C B 1 2 6)、3 3 u n d e f i n e d 4 4 u n d e f i n e d -四氯联苯(P C B 7 7)、3 4 4n d e f i n e d 5 -四氯联苯(P C B 8 1)二噁英类污染物二噁英类(具有毒性当量组分)*土壤p H 土壤p H。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1)

环境监测技术—土壤污染监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环境监测技术》第五章“土壤污染监测”,具体内容包括:5.1节土壤污染概述;5.2节土壤污染监测方法;5.3节土壤污染监测案例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土壤污染的类型、来源及危害;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常用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土壤污染的成因、类型及危害。

2. 掌握土壤污染监测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土壤污染案例,并提出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土壤污染的类型、监测方法及其应用。

难点: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选择及其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土壤污染监测实验手册、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土壤污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图片,引发学生对土壤污染问题的关注,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土壤污染概述:讲解土壤污染的定义、成因、类型及危害。

(2)土壤污染监测方法:介绍土壤污染监测的原理、方法及其优缺点。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土壤污染为例,引导学生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及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例题,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监测方法的应用。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关于土壤污染监测的选择题和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土壤污染监测方法的优缺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土壤污染概述定义、成因、类型、危害2. 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原理、方法、优缺点3. 案例分析污染原因、监测方法、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土壤污染的类型及其危害。

(2)列举三种土壤污染监测方法,并分析其优缺点。

(3)某地区土壤污染案例分析,提出合理的监测和治理方案。

2. 答案:(1)略。

(2)略。

(3)根据案例分析,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如:土壤采样、实验室分析等;治理方案包括:源头治理、污染土壤修复等。

水土气监测管理制度

水土气监测管理制度

水土气监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加强对水、土、气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环境质量信息,保障环境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本制度。

二、监测内容1.水环境监测:主要监测水源、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水质情况,包括水体的PH值、溶解氧、COD、BOD、氨氮、总磷、重金属等指标。

2.土壤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土壤中重金属、农药残留、有机物污染等指标,以及土壤质地、PH值等情况。

3.大气环境监测:主要监测大气中的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污染物浓度。

三、监测范围1.水环境监测范围:全市各水体,包括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等。

2.土壤环境监测范围:全市各农田、园林绿地、工业用地等。

3.大气环境监测范围:全市各主要道路、工业区、生活区、森林等。

四、监测方法1.水环境监测方法:采用现场监测和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水体进行取样分析。

2.土壤环境监测方法:采用样品采集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土壤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

3.大气环境监测方法:采用自动站和手动取样的方式,对大气中的污染物进行监测。

五、监测频次1.水环境监测频次:对国家规定的重点水体,每年至少监测一次,对其他水体,每两年至少监测一次。

2.土壤环境监测频次:对市区范围内的土壤,每三年至少监测一次,对市郊范围内的土壤,每五年至少监测一次。

3.大气环境监测频次:对市区主要道路和工业区,每季度至少监测一次,对其他区域,每年至少监测一次。

六、监测报告1.监测报告应当真实、准确地反映监测结果,包括监测方法、监测频次、监测数据分析等内容。

2.监测报告应当及时提交相关部门并公开发布,接受社会监督。

七、监测管理1.建立水土气监测管理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强对监测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2.加强监测人员的培训,提高监测水平和操作技能。

3.加强监测设备、仪器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建立健全水土气监测数据管理系统,建立监测数据档案,做好数据的归档和备份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监测过程——样品流转
装运前核对
在采样现场 样品必须逐件与 样品登记表、样 品标签和采样记 录进行核对,核 对无误后分类装 箱。
运输中防损
样品交接
运输过程中 严防样品的损失、 混淆和玷污。对 光敏感的样品应 有避光外包装。
由专人将土 壤样品送到实验 室,送样者和接 样者双方同时清 点核实样品,并 在样品交接单上 签字确认,样品 交接单由双方各 存一份备查。
农用固体废物污染型土壤监测单 元
均匀布点
农用化学物质污染型土壤监测单 元
均匀布点
综合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
一般农田土壤环境监测采集耕作土样混合样,主要方法有四种。
对角线法 适用于污灌农田土壤,对角线分5等份,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
梅花点法
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组成和受污染程度相对比较 均匀的地块,设分点5个左右;
大,但不除对中下层土壤的影响。
工艺烟雾(尘)污水 采样点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设为主 固体废物污染型 在主导风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水污染型 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起由密渐疏
综合污染型
综合放射状、均匀、带状布点法。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2.机械干扰土: 由于建设工程或生产中,土层受到翻动影响,污染物在
监测过程——采样准备
项目类别
基本项目 常规项目 重点项目
土壤监测项目与监测频次
监测项目
pH、阳离子交换量
镉、铬、汞、砷、铅、铜、锌、镍、六 六六、滴滴涕
监测频次
每3年一次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
采样
特定项目(污染事故)
影响产量分 析
选测项目
污水灌溉项 目
POPs与高毒 类农药
其他项目
特征项目
全盐量、硼、氟、氮、磷、钾等
氰化物、六价铬、挥发酚、烷基汞、苯 并[a]芘、有机质、硫化物、石油类等 苯、挥发性卤代烃、有机磷农药、PCB、 PAH等 结合态铝(酸雨区)、硒、钒、氧化稀 土总量、钼、铁、锰、镁、钙、钠、铝 、硅、放射性比活度等
及时采样,根据污染 物变化趋势决定监测
频次
每3年监测一次 农田在夏收或秋收后
采样
监测过程——布点
简单随机布点
分块随机布点
系统随机布点
完全不带主观限 制条件
分块正确则代表 性较好
适用于土 壤污染物含量变化
大的区域
监测过程——样品数容量
由均方差和绝对 偏差计算
由变异系数和相 对偏差计算
N=t2s2/D2
N=t2Cv2/m2
式中:N——样品数; t——选定置信水平一定
自由度下的t值; s2——均方差; D——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分析记录也可以设计成活页,随分析报告流转和保存,便于复核审查。
分析记录也可以是电子版本式的输出物(打印件)或存有其信息的磁 盘、光盘等。
记录测量数据,要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只保留一位可疑数字,有效数 字的位数应根据计量器具的精度及分析仪器的示值确定,不得随意增添或
监测过程——分析记录与监测报告
数据运算: 有效数字的计算修约规则按 GB8170执行。采样、运输、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一般每个剖面采集A、B、C三层土样。地下 水位较高时,剖面挖至地下水出露时为止;山地 丘陵土层较薄时,剖面挖至风化层。
对B层发育不完整(不发育)的山地土壤, 只采A、C两层;
干旱地区剖面发育不完善的土壤,在表层 5~20 cm、心土层50 cm、底土层100 cm左右采 样。
水稻土按照A耕作层、P犁底层、C母质层 (或G潜育层、W潴育层)分层采样(如右图),对 P层太薄的剖面,只采A、C两层(或A、G层或A、 W层)。
区域的化学组成和元素含量水平。 3.监测单元 monitoring unit
按地形—成土母质—土壤类型—环境影响划分的监测区域范 围。 4.土壤采样点 soil sampling point
监测单元内实施监测采样的地点。
监测类型
土壤纵向分布不同于非机械干扰土。 采样点布设与非机械干扰土相同。各点取1kg装入样品
袋。采样总深度由实际情况而定,一般同剖面样的采样深 度。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城市土壤采样:(分两层采样)
上层(0~30cm) 下层(30~60cm)
回填土或受人为影响大的部分 认为影响相对较小的部分
城市土壤监测点以网距2000 m的网格布设为主,功能区 布点为辅,每个网格设一个采样点。对于专项研究和调查的 采样点可适当加密。
棋盘式法
适宜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土壤不够均匀的地块,设分点10个左 右;受污泥、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分点应在20个以上
蛇形法
适宜于面积较大、土壤不够均匀地势不平坦的地块,设分点15 个左右,多用于农业污染型土壤。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建设项目土壤环境评价监测采样:
1.非机械干扰土: 如果建设工程或生产没有翻动土层,表层土受污染的可能性最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污染事故监测土壤采样:(设2~3个背景对照点)
污染类型
采样方式
采样点数
固体污染物抛洒污染

打扫后采集表层5cm土样
液体倾翻污染型
事故发生点样品点较密,采 样深度较深
离事故发生点相对较远处样 品点较疏,深度较浅
爆炸污染型
爆炸中心采分层样,周围采
表层土
不少于3个 不少于5个 不少于5个
原子吸收光谱仪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1997

测汞仪
冷原子吸收法
GB/T17136-1997
分光光度计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 GB/T17134-1997

度法
分光光度计 硼氢化钾-硝酸银分光光度法
GB/T17135-1997

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37-1997

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光谱仪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六六六和滴滴 涕
六种多环芳烃
气相色谱仪 液相色谱仪
电子捕获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稀土总量 pH
分光光度计 pH计
对马尿酸偶氮氯膦分光光度 法
森林土壤pH测定
阳离子交换量
滴定仪
乙酸铵法
GB/T17138-1997 GB/T17139-1997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
HJ/T166-2004
制作人:周秋花
主要内容
1. 基本定义 2. 监测类型 3. 监测过程 4. 参考标准
基本定义
1.土壤 soil 连续覆被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物质,是随着气候、
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因素变化而变化的历史自然体。 2.土壤背景 soil background
测试项目
容器材质
温度(℃) 可保存时间(d)
备注
金属(汞和六价铬 聚乙烯、玻璃
<4
180
除外)

玻璃
<4
28

聚乙烯、玻璃
<4
180
六价铬
聚乙烯、玻璃
<4
1
氰化物
聚乙烯、玻璃
<4
挥发性有机物 玻璃(棕色)
<4
半挥发性有机物 玻璃(棕色)
<4
难挥发性有机物 玻璃(棕色)
<4
2
7
采样瓶装满装实并密封
10
水稻土剖面示意图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农田土壤采样:
监测单元
布点
大气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在主导风 向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灌溉水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按水流方向带状布点,采样点自纳污口 起由密渐疏
固体废物堆污染型土壤监测单元 以污染源为中心放射状布点,主导风向 和地表水的径流方向适当增加采样点/ 均匀布点
网格间距L按下式计算: L=(A/N)1/2
式中:L——网格间距; A——采样单元面积; N——采样点数。
A和L的量纲要相匹配,如A的单位是km2则L的单位就 为km。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减小网格间距,适当调整网 格的起始经纬度,避开过多网格落在道路或河流上,使 样品更具代表性。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2.评价标准: 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
采样地点名称,采样时间、分析时间,检测方法,监测依据,评价 标准,监测数据,单项评价,总体结论,监测仪器编号,检出限 (未检出时需列出) ,采样点示意图,采样(委托)者,分析者, 报告编制、复核、审核和签发者及时间等内容。
监测过程——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1.评价因子: 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监测过程——样品采集
区域环境背景土壤采样:
采样:
一般监测采集表层土,采样深度0~20cm,特殊要求的监测(土壤 背景、环评、污染事故等)必要时选择部分采样点采集剖面样品。 剖面的规格一般为长1.5m,宽0.8m,深1.2m。挖掘土壤剖面要使观察面 向阳,表土和底土分两侧放置。
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 上层样品。测量重金属的样品尽量用竹片或竹刀去除与金属采样器接触 的部分土壤,再用其取样。
GB/T17138-1997
原子吸收光谱仪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铅
GB/T17141-1997
原子吸收光谱仪 KI-MIBK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7140-1997
监测过程——土壤分析测定
土壤常规监测项目及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