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ppt.Convertor
《资本论》解读 ppt课件
书名的来历
1843年开始系统收集资料,准备写批判资本主 义制度和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书名《政治 经济学批判》。六册:资本、地产、雇佣劳动、国 家、对外贸易、世界市场。
枢纽。 劳动价值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
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剩余价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
二、行文解读
《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贯穿全书,由四卷20篇(册) 122章组成,共300多万字。
卷序 标 题
中心
篇章
第一卷 资本的生产过程 剩余价值的生产 7篇25章 问题
第二卷 资本的流通过程 剩余价值的实现 3篇21章 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劳动的二重性
☺ 具体的有用劳动&共同的抽象劳动 ☺ 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
商品的价值 ☺ 同一劳动&质与量的差别
☺ 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 建立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 ☺ 创立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 ☺ 揭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基础 ☺ 解决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系列问题和建立
弗里德里希·冯·恩格斯
支持者:经济资助和理论支持。 继承者:整理出版第二、三卷。 传播者:冲破“沉默”的围墙。 捍卫者:回击对《资本论》的诋毁。
威廉·沃尔弗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亲密战友。 1846-1847年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委员。参与共产主义者同盟 的创建。曾任《共产主义杂志》主编。1848年3月在巴黎成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成员。
2. 商业资本如何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资本论讲稿ppt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 马克思创作《资本论》,从1843年起到 1883年谢世止,呕心沥血写作《资本论》 花费了40年时间。 •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 1885年《资本论》第二卷与读者见面。 • 1894年《资本论》第三卷公诸于世。 • 1905年至1910年,考茨基将第四卷分别整 理出版。
颠沛流离的生活
马克思“ 流亡路线图”
1849年6月由于德国 当局的迫害举家迁 居英国伦敦 1845年2月被法国 政府驱逐出境转到 比利时布鲁塞尔
1848年3月被比利 时驱逐出境转到 法国巴黎 1843年迁居法国巴 黎
二、资本论的创作历程
1848年欧洲大革命失败,马克思和恩格斯到 了巴黎,他们认真地总结了革命失败的经验 教训,从中认识到,要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领导 的工农联盟。
制作: 学号: 专业:农业经济管理
一、马克思生平
• • • • • • • • 1818年5月5日出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利尔城一个 犹太藉律师家庭。 1835-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学习法律。 1837年,开始钻研黑格尔哲学,并加入青年黑格尔派的 “博士俱乐部”。 1841年大学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10月至1843年3月,任《莱茵报》主编。 1843年6月,和燕妮结婚。 1847年,同恩格斯一起参加正义者同盟,将其改组为共产 主义者同盟。同年出席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 同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纲领《共产党宣言》。
四、《资本论》的方法论
《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逻 辑、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 一体。 “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逻辑、辩 证法和认识论都应用于一门科学” 列宁
《资本论》的方法论之一:逻辑
4.《资本论》第三篇
Note1:本章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历史记录, 对于我们了解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历史具有重要 意义。 Note2:工人阶级作为行动主体出现在我们的视野 当中。阶级斗争在平等权利的基础上出现,同等 权利(都是遵循了交换价值规律)之间是无法判 定“公平”的,你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捍卫自 己的立场。 Note3: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对经济关系的重大调 节作用。引申问题——国家权力和资本力量为何 允许劳动者取得一定的利益?
5.5 5 4.5 4 3.5 3 2.5
产品的价值构成:W=C+V+M 剩余价值率: m′= m/ V
现实生活中剩余价 值率怎么粗略计算?
2 1.5 1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剩余价值率变动
9
10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这很重要:在 给定的社会条件之下,在把棉花制成纱线 的过程中,只可能花费必要的劳动时间, 而不会花费更多。” 劳动力必须在“正常条件”下发挥作用, 劳动力需要具有“平均的程度,技巧和速 度”,“通常的紧张程度”。 “片刻”是“利润的元素”。
A. 资本家总是按商品价值来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B. 资本家总是能够按商品的价值来出卖产品棉纱。其 中,当资本家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从而扩大产量以后, 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也要能相应地增加,从而保证产品仍 能按价值出卖。否则,如果市场的需求没有随之扩大, 那么,资本家实际所获得的剩余价值可能会因为商品价 格的降低而减少,即少于工人实际生产出来的剩余价值 量。 C. 工人的劳动力总是在正常的条件下发生作用,即必 须在社会平均的技术和物质条件下进行劳动,也就是工 人使用的劳动资料例如纺车或纱锭是当时同行业通用的 纺车和纱锭,而且工人所使用的棉花也具有正常的质量。 D. 工人的劳动本身也具有平均的性质,即具有当时社 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
《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
•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 提高,利润率 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劳 动的剥削程度不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 率会表现 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因为随着不变资本的物质 量的增加,不变 资本从而总资本的价值量也会增 加,虽然不是按相同的比例增加。”(第3 卷第236 页)而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又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劳 动生产率提高 的必然结果。“因此,一般利润率 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 力日益发 展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第3 卷第237页) 利润率有一个下降的趋势,这是不 是说,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越来 越轻,资本家 获得的利润量越来越少呢?实际并非如此。
《资本论》第三卷第三篇“利润 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资本家贪得无厌,拼命想获得更多的利润。但是, 他这样做的结果, 却导致了利润率的下降。“利 润率的下降和绝对利润量的同时增加产生 于同一 些原因的这个二重性的规律”。(第3卷第245页) 所谓二重性规 律,实际上就是利润和利润率发展 趋势的规律。
• (二)把工资压低到劳动 力价值以下
• 把工资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是阻碍利润率 下降趋势的最显著的原因之一”。(第3卷 第262 页)这是因为:第一,压低工资使资本家预付的可 变资本减少,从而预付总资本减少,利润率提高; 第二,压低工资意 味着资本家榨取的剩余价值相 应增加,从而可以提高利润率。
一、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 第三卷第十三章分析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实 际上就是利润率下降、利润总量增加的二重规律。
•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引起平均利润率下降 • 在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日益发展,
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 比日益相对减少,结果在劳动剥削程度不变甚至 提高时,同一个剩余价值率会表现为一个不断下 降的平均利润率。
资本论》第三卷-文档资料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 价值的分配就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 个第三卷”。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就是马克思对利润的转 化形式都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既分析 转化的现象,又揭示了现象掩盖的本质, 既从本质到现象,又透过现象看本质。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33--35章 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 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4、第36章 分析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 是全篇的总结。
特点 本篇是第三卷最困难、最难懂的 一篇。既涉及到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 大量的银行、信用、证券交易等具体内 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本篇包括从 第37章至47章的内容,共11章,其内容可分 为三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 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 本)”,共五章,可分为三部分。
1、第16—18章,重点考察和分析了商 业资本的作用和特点,商业利润的形成 及商业资本周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 及商业资本的周转问题。这一部分是本 篇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导读第3卷(1-3篇)
《资本论》第3卷导读第一篇至三篇 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引言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也是分配理论和竞争理论。
剩余价值相对说来是看不见的,在现象上,可以看见的是利润。
利润又是与资本成比例的。
这似乎是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这也是“三位一体”公式的基础。
因此,应当进一步研究剩余价值是怎样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的。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使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价格的直接基础不再是价值而是含有平均利润的生产价格。
因此,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同时要说明价值规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起作用的特殊方式。
与剩余价值和价值相比,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是更加具体的东西,也是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意识中、在竞争中表现出来的形式。
这样,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从理论上再现具体的最后一个环节或层次。
这个环节所在的层次正好是或直接操作的经济运行层次,以颠倒的方式表现的内在关系与范畴,在这个层次中成为可操作的对象,同时具有与内在关系不同的规律或机制。
因此,研究剩余价值转化形式理论,不仅要注意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平均利润,价值如何转化为平均价格,注意分配关系的制度特征,而且要注意利润、平均利润对资本的调节作用,资本如何在利润、平均利润的作用下,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流动,即资源是如何在利润、平均利润的作用下进行有效配置的。
实际上,从运行层次看,利润、平利润提供了一种关于效率标准的尺度。
1.方法与结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数量方法、动态方法2.重点阅读范围:《资本论》第3卷第1——5.1章,第8——10章,第12章。
一、成本价格、利润和利润率1.所费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P30.2——41.2)[1.)(v c +→k ,m k m v c w +=++=2.成本价格的两重意义。
3.成本价格掩盖了价值生产的真象。
x w m v x c +=+++)(,w x m x v c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41.3——45.3)[1.剩余价值表现为所费资本和所用资本的一个超过额。
《资本论课件》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6.商业可变资本的补偿和获利 a、商业工人的情况,一方面与其他工人一样,是雇
佣工人(P),另一方面,它与产业工人也存在着差别, 即他们既不生产价值,也不生产剩余价值。 尽管商业工人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但商业 工人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剩余劳动 “虽然不会创造剩余价值,但会为他创造占有剩余价 值的条件;对这个资本来说,结果是完全一样的;因 此,这种劳动对这个资本来说是利润的源泉。”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4.生产价格的形成 ①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这些不同的利润率,通过竞争而平均化为 一般利润率。”
②生产价格的形成 产品按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出售,才能使各
部门获得相同的利润。成本价格+平均利润, 就是生产价格。
9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③生产价格和价值的关系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实际上是
本和货币资本作一比较,就可以清楚地看出来。生息 资本投入流通就是作为资本,成为资本商品。 ②生息资本的特征: a、生息资本的贷放行为不是一种等价交换行为; b、生息资本的贷出和流回,都不是资本现实循环过 程中的行为; c、资本拜物教的神秘性,在生息资本形式上得到了 充分发展。
24
资本论第三卷概述
三.商业资本(商品经营资本)与商业利润 ②商业利润的实现方式 从现象看,商业利润是通过商业加价而获得的。实际 上,它是通过参与利润平均化而获得。产业资本家按低 于生产价格的价格把产品卖给商人,商人再按生产价格 出售。 ③商业资本家参与P平均化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生产价格=K+平均利润 实际生产价格=K+P+h(这里,P代表产业利润,h代 表商业利润)
第10讲 《资本论》第三卷介绍
1.第三卷的研究对象、中心
⑷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是“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
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 这具体形式包括: 其一,资本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 资本、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 其二,剩余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利润、 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其三,价值的各种具体形式。如社会价值、个别 价值、平均价值、市场价值、名义价值等。
⑶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剩余价值的实现不是一回事情。
⑷利润率下降会加速资本积累及资本集中。
3.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B.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之间的冲突。
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着目的和手段的矛盾。 ⑵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 C.人口过剩时的资本过剩. ⑴资本过剩的含义。 ⑵资本过剩与经济危机。 ⑶资本过剩包含着商品过剩及由此产生的矛盾。 ⑷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自身限制的小结。
2.利润率
D.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方式并使资 本关系神秘化。 ⑴使劳动的主体和客体关系发生颠倒的生产
方式进一步发展。
⑵利润率作为表示预付总资本增殖程度的比 率模糊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3.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 B.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C.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 D.不变资本的节省。
⑴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⑵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2.利润率
A.资本家预付总资本目的是生产一个超过预付
资本的价值余额。
B.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表示同一个量的不同的 比率或关系。 C.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是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的前提。 ⑴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历史起点。 ⑵利润率包含了剩余价值在流通中获得的新 的规定。
⑸对李嘉图关于利润率下降理论观点的评述。
资本论第三卷讲义 (3)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论史批判
• 第二篇 《竞争与许多资本》
• 第三篇 《信用》
• 第四篇 《股份资本》
• 第2册《土地所有制》
• 第3册《雇佣劳动》
• 第4册《国家》
• 第5册《国家对外》
• 第6册《世界市场》
“五篇计划”结构及其内容
• 显然,应当这样来分篇∶ • (1)一般的抽象的规定,因此它们或多或少属于一
切社会形式,不过是在上面所分析过的意义上。 • (2)形成资产阶级社会内部结构并且成为基本阶级
• 相反地,这一册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 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资本在自己 的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形式互相对立的, 对这些具体形式来说,资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采 取的形态和在流通过程中采取的形态,只是表现 为特殊的要素。因此,我们在本册中将要阐明的 资本的各种形态,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 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 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 一步地接近了。”
马克思经济学著作写作计划大事记
1、1857年8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一方案。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1857年11月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二方案。 (《1857-1858经济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46卷上第177-178页) 3、1857年11月中旬提出“五篇结构”计划第三方案。
国内有关六册结构计划较有影响的文章与著作
• 1、汤在新:《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六册结构”及科学意义》,载《经济研究》1985年第 4期。
• 2、顾海良:《西方学者研究<资本论>结构形成观点述要》,载《经济学动态》1986年第 6期。
资本论课件(第二、三卷)
部类资本家购买消费资料,这样,这1000 镑货币流到了第Ⅱ部
类资本家手里,第Ⅰ部类的工人取得了相等的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资本家2000c的一半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然后第Ⅱ部类资本 家再用这10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这1000
镑货币又回到第Ⅰ部类资本家手中。这次流通的结果是:第Ⅰ 部类1000v 的产品价值得到实现,第Ⅱ部类资本家的 2000c的一 半在物质上得到了补偿。 第二步:第Ⅱ部类资本家拿出500镑货币向第Ⅰ部类资本家购
第Ⅰ部类的资本家手中,第Ⅰ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不能直接购
买它来消费。因此,他们必须向第Ⅱ部类购买消费资料。第Ⅱ 部类的2000c,在产品的物质形式上是消费资料,但它是代表消
耗的生产资料,为了补偿生产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使再生产顺
利进行,必须用这2000c再取得生产资料的物质形式,这就需要 同第Ⅰ部类的产品相交换。这样,
消费资料的第Ⅱ部类,它的产品是消费资料,是用于个人消费
的商品。 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三个部分。两大部类所生产的 全部年产品的价值,都是由 c+v+m 三部分组成的。其中, c代表 生产上消耗掉的生产资料,按其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的不变资
本部分;v代表可变资本部分;m代表剩余价值部分。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分为两大部类,在价值上分为三个 部分,是马克思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此 后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一系列分析,都是从这两个前提出发的。 二、简单再生产的图式和交换的三大要点
系的单个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社会总资本。因此,单 个资本的运动是构成社会总资本运动的一个环节。 但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并不是单个资本运动的简单相加, 它包含着更为广泛的内容。与单个资本运动相比较,社会总资本 运动有其明显的特点。 首先,社会总资本的运动,不仅包含生产消费和交换,而且也 包括个人消费和交换,还包含剩余价值的流通。在单个资本的再 生产中,我们只考察了生产消费,至于个人消费,包括工人的个 人消费和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只是假定有这种情况存在,没有作
资本论3卷讲稿
第四讲《资本论》第三卷学习1、《资本论》第三卷研究资本生产总过程,它以利润范畴为轴心展开的分配过程,循着由抽象到具体的叙述过程,形成了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内容体系。
2.其内容分为四部分:一、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分述)(第一---四篇)二、生息资本和利息(分述)(五篇)三、土地和地租(分述)(六篇)四、各种收入及其源泉(综合)(七篇)3、《资本论》三卷 资本生产总过程图示。
PmG-G-W 12PmPm Pm C <商品价值是商品经济中,经济活动围绕的轴心。
在简单商品经济中,价值以价格的形式和运动表现出来,其运动规律展开为价值规律。
而作为商品经济成熟的高级阶段的资本主义经济,商品价值也要发生变化。
商品价值内在的构成C+V+M 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转化为=成本价格K+平均利润P ,即转化为生产价格,这种转化具有内在的必然性。
生产价格的出现就使得以商品价值为轴心的经济活动本质,现象的表现为以生产价格为轴心的活动形式,现实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正是这样显示其经济运动运行的。
从而,认识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这种必然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首先)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K+P _)是由单个资本开始的。
由于同一生产部门资本的竞争,它的价格构成(C+V+M )先转化为=成本价格+单资利润进而在部门内资本间收益 的企业转移,结果就转化形成市场价值=成本价格+部门平均利润这只是初步的转化,但为进一步转化发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2、其次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而引起进一步的转化,由于不同部门的平均利润存在差别,使得利润低的部门的生产要素向利润高的生产部门转移,从而利润竞争引起资本的进一步运动,又会引起部门之间利润率已再转化,也就是在社会范围内,转化形成=成本价格K+社会平均利润P ,即形成生产价格。
这一转化就使得简单商品生产中的商品价值发生了很大的变形,从而形成现代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基础。
3、最后,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关键是,剩余价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P _。
资本论第三章第三节
第一节 价值尺度 第二节 流通手段 第三节 货币 1、货币贮藏 2、支付手段 3、世界货币
货币职能:货币在 流通 中所起的作用
主要内容:是在以上两节的基础上论述货 币的其他三种职能 问题: 为什么把第三节标题定名为货币?
原文:作为价值尺度并因而以自身或通过 代表作为流通手段来执行职能的商品,是 货币。因此,金(或银)是货币。 解释: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 本职能。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不是 金银。
货币流通规律: 商品价格总额/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商品流通中所需 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与同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这里有关流通中的货币 指金属货币,由于金属货币具有贮藏手段的职能,能够 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之同实际需要量相适应。 因而不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纸币流通规律,体现纸币和货币金属之间的比例关系, 即单位纸币所代表的货币金属量=流通中所必须的货币 金属量/流通中的纸币总量。 或:流通中的商品价值量决定流通中的纸币需要量,纸 币实际代表的价值量由流通中的商品量和纸币发行量所 决定的规律。由此而有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假如流 通中的商品量少于纸币流通量,纸币的币值就有可能下 降,商品价格水平就有可能上升,或者纸币发行量超过 了流通中的商品量的需要,其结果也相同,即通胀;反 之,如果实际流通的纸币量少于商品流通量,由于流通 中货币量不足,因而将导致商品流通速度下降,纸币的 币值就要上升,商品价格总水平就有可能向下波动。即 通缩)
“贵金属在它的产地直接同其他商品交换。 在那里就是卖(商品占有者方面)而不买 (金银占有者方面)。” “求金欲”
原文:“货币作为激进的平均主义者把一 切差别都消灭了。”
《资本论》导读(第二版) 第三卷 第三篇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in here.
TEXT HERE
下面我们谈谈这个二重性规律怎样才能表现出来,必然会在什么形式上表现出来。 从表面看,这个二重性规律包含着一个矛盾。取一个定量的资本,警如100,那么利润率p'的下降必然包含着利润的绝对量的下降。那么,在怎样的条件下,利润率p的下降和利润绝对量的增长才是必然联系在一起的呢?
第三卷 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目录
第十三章 规律本身 第十四章 起反作用的各种原因 第十五章 规律的内部矛盾的展开
马克思在这一篇里,不限于说明利润率下降的事实,而是把理论的分析提高到总结资本主义全部矛盾的综合性表述。如果说资本主义积累在工人阶级方面造成了过剩的人使工资处于它永远不会超出的固定范围之内,使无产阶级注定要日益贫困化,那么,在另一极一一利润方面一资本主义积累决定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造成了过剩的资本。这种过剩资本不可能按通常利润使用在现有的生产部门、迫使一部分资本闲置,另一部分资本外流,不断扩大自己的活动范围;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和利润量的绝对增长也追使资产阶级不顾一切地扩大生产,不顾需求,最后不得不用全面陷人生产过剩危机的方法解决。现代西方经济学仅仅用凯恩斯式的“需求不足”来说明危机,只不过是描述了危机现象本身,而没有阐明危机的根本原因。 本篇作为对产业资本分析的总的结论,提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客观界限,证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暂时过渡性,而不是永恒的。日益增加的过剩人口和日益增加的过剩资本同时并存,是生产力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之间日益尖锐化的矛盾的最明显表现,也是资本主义的历史制约性的最明显表现。这个问题是本篇的中心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
第三卷
第三篇
第三篇
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趋势
第十三章规律本身
节选。
原著有55段,节选了41段,
一、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形式
P341/1
在剩余价值率不变或资本对劳动的剥削程度不变的情况下:一般利润率会逐渐下降。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可变资本同不变资本相比,从而同被推动的总资本相比,会相对减少,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二、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是资本积累、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另一种表现。
在剥削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剩余价值率会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表现为不断下降的利润率。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是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一般利润率日益下降的趋势只是劳动生产力日益发展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所特有的表现。
三、利润率下降和
利润量增长同时并存
在商品价格下降的同时,商品总量中所包含的利润量会增大,这是利润率下降而利润量同时增加规律的另一种表现。
四、阻止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因素
起反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劳动剥削程度的提高;
工资被压低到劳动力的价值以下;
不变资本的物质要素变得便宜;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使劳动力价格便宜;
对外贸易的发展;
股份资本的增加
中国目前奢侈品销售价格构成:
原材料5%+加工成本6%+3奢侈品品牌附加值(一般是保留利润值)55%+广告与公关活动成本5%+旗舰店年度成本%+人力成本6%+政府关税、消费税、部分增值税等综合进口税率20%——据世界奢侈品协会数据
世界奢侈品协会同时发布了2011最新报告,称中国内地去年的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07亿美元,占全球份额的1/4。
预计中国将在2012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关系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马克思经济理论研究者中引发了一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利润率在上升还是如马克思所说在下降的讨论高潮.。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利润率下降的规律不成立,因此争论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