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第三卷共20页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转型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和生产价格理论是一
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方法的体现,是理论 上的逐步升化,还是相互矛盾的逻辑命题? 对此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可参考如下书目: 德塞:《马克思的价值与价格问题讨论》 伊藤诚:《马克思的价值理论研究》 萨谬尔森:《理解马克思的剥削概念:马克 思的价值与竞争价格间所谓转化问题的概述》
研究方法:抽象—具体:地租→资本主 义地租→资本主义地租的主要形式
比较分析:资本主义农业中的超额利润 与工业超额利润形成的不同特点,农业 超额利润的形成条件.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在第三卷中马克思采用了从抽象到具体、 从局部到综合、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方 法。
从抽象到具体,是指马克思从剩余价值 最一般的转化形式利润出发,分别考察 了利润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平均利润 又如何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地租等 具体形态,阐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规律。
1.第8章,阐明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必然性。 2.第9章,论述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形成的特
点。 3.第10-12章,分析利润率通过竞争实现平均
化的过程,及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并分析 了工资变动对生产价格的影响。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篇: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 马克 思分析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影响利润率 下降的因素,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 史局限性。包括第十三到第十五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部分是第七篇,也是全书的总结, 马克思批评了资产阶级经济学“三位一 体”的谬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各 种收入分配的源泉,论述了生产关系和 分配关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 的历史局限性。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一篇: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 转化为利润率 马克思主要论述利润和利润率 的形成,包括第一到第七章,可分为三部分。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33--35章 从国内和国际两方面研 究信用制度和货币流通的相互关系。
4、第36章 分析生息资本的发展历史, 是全篇的总结。
特点 本篇是第三卷最困难、最难懂的 一篇。既涉及到抽象的理论分析,又有 大量的银行、信用、证券交易等具体内 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六篇:超额利润转化为地租。本篇包括从 第37章至47章的内容,共11章,其内容可分为 三部分。
2、第19章:货币经营资本。主要研究 货币经营资本的业务与职能。货币在商 品的流通过程中,产生各种纯粹技术性 的运动,这种运动由社会分工独立化一 种特殊资本的职能时,就转化为货币经 营资本。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第20章:关于商人资本的历史考察。 从历史的角度,考察资本主义和资本主 义以前的商业资本的联系和区别。
从本质到现象的方法。从利润到商业利 润进行具体分析。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五篇 利润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生息资 本
本篇包括第21--36共十六章的内容,是《资本 论》中份量最大的一篇,可分为四个组成部 分:
1、第21--24章 研究借贷资本和利息的本质, 是全篇的理论基础。
2、第25--32章 考察资本主义信用、银行资 本及虚拟资本的问题,分析生息资本和现实 资本运动的联系和区别,是全篇的中心内容。
1.第1-2章,首先从本质上阐明剩余价值如何 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
2.第3-5章,分析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关系, 以及资本周转对利润率的影响;
3.第6-7章,阐述价格变动的影响,及补充说 明和总结。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二篇: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马克思进一步 考察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和价值转化为生产 价格。包括第八到第十二章。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四篇:“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转化为 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商人资 本)”,共五章,可分为三部分。
1、第16—18章,重点考察和分析了商 业资本的作用和特点,商业利润的形成 及商业资本周转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以 及商业资本的周转问题。这一部分是本 篇的主要内容。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1、总论 第37章,说明研究对象和应注意的 问题,论述了资本主义地租的一般原理,为 研究资本主义地租的形式、内容提供了理论 前提。
2、主体部分 第38—46章,具体考察级差地 租、绝对地租及垄断地租等资本主义地租的 主要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3、历史考察 通过对资本主义地租发展 的历史分析,马克思得出土地私有制与 合理的农业经营不相容的结论。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局部到综合,就是马克思考察了剩余 价值在产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借贷 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间的分配后,综合 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各种收入的源泉, ຫໍສະໝຸດ Baidu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和历史 局限性,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 论。
《资本论》第三卷的研究方法
从本质到现象,就是马克思对利润的转 化形式都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既分析 转化的现象,又揭示了现象掩盖的本质, 既从本质到现象,又透过现象看本质。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恩格斯对第三卷的评价 它是 “一部光彩夺目的著作,在学 术上甚至超过第一卷”。“是 我所读过的著作中最惊人的著 作……。最困难的问题这样容 易地得到阐明和解决……并且 整个体系具有一种新的简明的 形式”。
《资本论》第三卷的结构
第三卷共7篇52章,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第一至第三篇,考察平均 利润率的形成以及历史条件,揭示了剩 余价值在各个产业资本家之间的分配规 律;第二部分是第四至第六篇,分析利 润如何被分割为商业利润、利息、银行 利润以及地租等转化形式,揭示了商业 资本、借贷资本、以及土地所有者分割 剩余价值的内在规律;
《资本论》第三卷简介
《资本论》第三卷是恩格斯根据马克思 的手稿整理和编辑而成的,于1894年出 版。标题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即分析作为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 配过程统一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 由于剩余价值的生产和流通过程已在前 两卷作了分析,所以第三卷着重分析剩 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恩格斯说:“剩余 价值的分配就象一根红线一样贯穿着整 个第三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