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新精神分析理论

合集下载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精神分析理论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1. 个人的问题源于内在的精神冲突,这些冲突与早期经验有关,并且潜藏于意识之中,理性无法觉察潜意识的经验。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将人的性心理发展作为人的心理发展的基础。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其中,本我遵循享乐原则,不会随时间与经验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自我是由本我由经验中发展出来的,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超物由自我发展而来。

朝我关系到社会制度、规范及社会现状的维系。

4、焦虑是一种痛苦的情绪体验,包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失去所爱之人对自己的爱、害怕惩罚等。

5、防卫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所采取的方法。

包括阻挠或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

防卫机制是一种自我调试的方法,包括正向和负向的。

自我普遍的防卫机制表现有:(1)否认否认的内涵是指拒绝相信或感知现实状况。

(2)替代替代的内涵是将感受与行为转换到另一替代对象。

(3)认同认同的内涵是指有意识或部分有意识的接受另一人的特质,以降低自我贬抑的感受。

(4)投射投射的内涵是指将自己无法接受的特质归诸他人。

(5)合理化合理化的内涵是指为自己无法接受的行为寻找表面但合理的解释以维持。

(6)反作用反作用的内涵是指压抑自己或社会无法接受的冲动,并替代以相反的感受,如以爱代替恨。

(7)退化退化的内涵是指采用前一阶段的行为,如五年级小学生因母亲生了小弟弟,出现了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行为。

(8)压抑压抑的内涵是指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潜意识中。

(9)升华升华的内涵是指一种正常且非导致压抑的替代行为方式,如将性冲动转化为可接受的释放方式。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精神分析理论在实务中运用的原则: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个别化原则。

要与服务对象签订治疗契约。

治疗者要为服务对象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

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奥地利医生弗洛伊德提出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主要包括无意识、精神结构、性本能、防御机制等内容。

首先,精神分析理论强调无意识对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无意识的影响,而无意识是个体不自觉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中存储着个体的潜意识欲望、冲突和压抑的内容,这些内容会通过梦境、口误、幻觉等方式表现出来。

其次,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精神结构的概念。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

本我是个体最原始的部分,代表着个体的基本欲望和冲动;自我是个体意识的部分,负责平衡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则是个体内化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代表着个体的理性和道德。

此外,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性本能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受到性本能的影响,性本能是个体最基本的驱动力,影响着个体的欲望和行为。

弗洛伊德将性本能分为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生命本能驱使着个体寻求快乐和满足,而死亡本能则驱使着个体寻求自我毁灭。

最后,精神分析理论还涉及到防御机制的概念。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会出于保护自己的目的,采取各种防御机制来应对内心的冲突和焦虑。

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转移、否认等,这些防御机制会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心理活动。

总的来说,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无意识、精神结构、性本能、防御机制等。

这些内容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提供了理论基础。

精神分析理论的提出,对于当代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人类心理活动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方法。

新精神分析(1)

新精神分析(1)

新精神分析(1)随着精神医学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精神分析到如今的“新精神分析”,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所谓“新精神分析”,就是相对于传统精神分析来说,更注重个体差异,更强调心理治疗的实效性,更加关注多学科的跨界合作等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精神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新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新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等于现实经验加上无意识的潜意识体验。

人的潜意识中具有情感和体验,通过分析这些情感和体验,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在新精神分析中,还强调了人格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即人格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新精神分析一般采用快速的、短期的心理治疗方法,以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在新精神分析中,治疗师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例如:“自我心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情境疗法”等等,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改变不合理和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新精神分析的跨界合作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精神分析”也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

例如,治疗师与医生、社工、心理学家、药物医师、健康教育师等不同专业的人进行合作,以全面地理解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四、新精神分析的适应症“新精神分析”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例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等,同时也可以用于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帮助人们减轻工作压力、改善婚姻关系等。

总之,“新精神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不仅关注个体差异,而且注重心理治疗的实效性、多学科的跨界合作,已经成为现代精神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理论异同引言:精神分析理论自诞生以来,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历史长河中,出现了多种精神分析理论流派。

其中,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是两个重要的分支。

本文将对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理论进行对比和分析,探讨二者的异同之处。

一、口述治疗与自由联想古典精神分析理论由弗洛伊德创建,其核心方法是口述治疗。

在古典精神分析中,分析师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对话,倾听患者的述说,通过分析、解释和解决患者潜意识中的冲突和问题。

而新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自由联想,认为患者可以自由地表达其内心的冲突和欲望,借助梦境和自由联想的方式,揭示潜意识中的内容。

两者在方法上有所不同,但都致力于理解和解决患者内心的困扰。

二、本我、自我与超我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

本我代表了人的原始欲望和冲动,追求快乐和满足;自我则是对外界现实的认知和适应;超我则是道德和规范的内化。

在古典精神分析中,治疗注重于解决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

新精神分析理论则对这些概念进行了重新解读。

它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因此,在新精神分析中,对本我、自我和超我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变化。

三、潜意识与无意识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和新精神分析理论都强调了潜意识和无意识的重要性。

在古典精神分析中,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中储存着被压抑的欲望和冲突,通过分析和解释潜意识中的内容,可以理解个体的心理问题。

而新精神分析理论更加注重无意识的角色。

它认为,无意识是一个更广阔和复杂的概念,包含了个体和集体的信息。

无意识中储存着历史、文化和社会的痕迹,对个体的发展和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性欲与自我实现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性欲被认为是个体最重要的冲动之一。

弗洛伊德强调了性的力量和对个体心理的影响。

他认为,个体需要通过满足性的欲望来达到内心平衡。

与之不同的是,新精神分析理论更加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新精神分析论

人格心理学第四章新精神分析论

(四)社会兴趣理论
生活的意义不是为 个人优越奋斗,而是 在于如何满足人类和 谐友好的生活,渴望 建立美好的社会,是 “对人类全体发生兴 趣”。
缺乏社会兴趣的人往往产生两种错误的 生活风格。即优越情结和自卑情结。
根据人们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程 度,划分出四种类型的人:① 统 治—支配型;② 索取—依赖型;③ 回避型;④ 社会利益型。
心灵。精神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 意识三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组成。作用是调 节、控制人,使人与环境相适应。
意识
心灵中唯一能够被个体直接 感知的部分。随着思维、情感、 感觉和直觉四种心理机能的应 用而不断增强后,逐渐产生一 种新要素— “自我”。
自我(ego)是人们能够意识到的一切心 理活动,是意识的中心。尽管自我在心理活 动中仅占据一小部分,但它作为意识的门卫, 担负极其重要的任务。
这种原型的第一个投射对象 (anima): 是男性精神中
经常是自己的母亲,影响个 所带有的女性特征。
人对某个女人的态度。
作用是:使女人具有
男性特征;为女人和 质阿男)尼性(姆交a斯往ni(提m或u供s)阳参:性照女基。 性这精种神原中型具的有第的一男个性投 特射征对。象经常是自己的
父亲,极大地影响女
二、个体心理学的人格理论
个体心理学并不完全指个人或个别差异的 心理学。所指个体是一个和社会、他人都不可 分割的有机整体,一个有自己独特目的、寻求 人生意义和追求未来理想的和谐整体。
(一)人格动力学理论
反对弗洛依德把性本能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 动力。理论以社会文化为取向,把社会价值观 念、人的社会性作为行为动力,并用“自卑感 及其补偿”、“侵犯驱力和男性反抗”、“追 求优越”等概念表述人类行为的动力特征。

新精神分析理论

新精神分析理论

* * * * 母亲――他人的区分要比自体――母亲的区分出现得早。

也就是说,分辨不同客体的能力要比了解到自体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能力出现早* 在许多边缘型病人(borderline patients )的心目中,存在很强烈的“全好”(all-good )和“全坏”(all-bad )的客体关系。

这样的病人无论在面对怎样的客体,都会把它们归结为单纯“好”的或者完全“坏”的简单关系。

例如,一个建立了“全坏”客体关系的病人,见到他的家人会觉得他们粗心大意,不懂得关心人,完全和自己作对,见到外人也会有各种不好的猜疑,表现为愤怒、忧郁的个体。

他所具有的自我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以愤怒的情绪连接着的坏的自我和坏的客体* 马勒(Mahler et al.,1975 )是一位儿科医生,她运用自然观察法直接观察亲子关系。

她认为婴儿初期分不清“自我”(self )和“非我”(nonself ),而是在心理上将其合二为一的“共生体”(symbiosis )。

婴儿最初是将自己和母亲融合为一,6 个月左右,婴儿才能分辨出母亲的乳头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这是孩子会体验到一种矛盾冲突:一方面他希望继续和母亲保持依恋关系,受到母亲的照顾;另一方面他又盼望着自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被所爱的人控制住。

这时母亲的表现将是决定孩子今后能否适应的重要因素。

总之,想与他人建立关系是人格发展的推动力, 人格发展就是切断这种“混和”的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历程。

* 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里的最近发展出的新兴理论,它仍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整合之中,并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实践当中不断应用、总结经验* 1 、经典精神分析重视先天自我的作用,而新精神分析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价值。

他们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和它的动机和目的,把自我看成是一个理智指导下的系统和人格中最富于独立性的部分。

例如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艾里克森在承认他的自我心理学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学说的“磐石”之上的时候,就公开宣称他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区别就是重视自我。

新精神分析理论

新精神分析理论

主要工作
• 神经症的研究 • 精神疾病的治疗 • 女性心理学
一、神经症研究
神经症标准与文化有关 神经症的两个特征: 神经症的两个特征: 固执 潜能与实现之间的脱节 内心冲突严重 其行为是强迫而非自发的 神经症共同的基本因素: 神经症共同的基本因素:焦虑以及为对 抗焦虑采用的防御机制 神经症是一种由恐惧、 神经症是一种由恐惧、由对抗恐惧的防 御措施,由为了缓和内在冲突而寻求妥 御措施, 协解决的种种努力所导致的心理紊乱
如何发现性格神经症
• 通过观察发现神经症:给予与获得爱的 通过观察发现神经症: 方式、自卑与自我怀疑、自我抑制、 方式、自卑与自我怀疑、自我抑制、攻 击性、 击性、强迫性的性需要和性抑制
神经症产生的基础-基本焦虑 神经症产生的基础 基本焦虑
• 父母(养育者)的基本罪恶(专制、过 父母(养育者)的基本罪恶(专制、 度保护、过度溺爱、羞辱嘲弄、 度保护、过度溺爱、羞辱嘲弄、残暴无 完美主义、反复无常、偏心、忽视、 情、完美主义、反复无常、偏心、忽视、 冷漠、不守信用、不公正) 冷漠、不守信用、不公正) • 基本敌意(Basic hostility) 基本敌意( ) • 基本焦虑(Basic anxiety):一种自以 基本焦虑( ):一种自以 ): 为渺小、无依无靠、无奈无助、 为渺小、无依无靠、无奈无助、无能为 并生存在一个充满欺诈、背叛、 力,并生存在一个充满欺诈、背叛、嫉 怨恨和暴力的世界中的感受。 妒、怨恨和暴力的世界中的感受。
–释梦 释梦 –阻抗和移情 阻抗和移情 –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理论评价
• 批评
–与前人理论的相似性 与前人理论的相似性 –过于强调神经症,忽略正常人格的结构与发 过于强调神经症, 过于强调神经症 展 –理论内部一致性不够 理论内部一致性不够

精神分析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神经症研究
弗洛伊德最初专注于研究神经症 的心理机制,逐渐发展出精神分 析理论。
无意识心理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包含无意 识的部分,无意识的心理过程对 人的行为和情绪有重要影响。
理论发展
01
02
03
自我心理学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 学派内部出现了不同的发 展方向,其中自我心理学 派强调自我调节和平衡。
03
梦境解析有助于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需求、冲突和情
感,对心理咨询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移情与反移情
移情的概念
移情是指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将对过去某人的情感投射 到咨询师身上的现象。
反移情的概念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将对来访者的情感投射 到自己身上的现象。
移情与反移情的作用
移情和反移情对咨询关系有重要影响,咨询师需对自身反移情保 持觉察和反思,同时帮助来访者理解和管理移情,以促进咨询效
自我成长与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不仅关注心理问题的解决,也强调个体潜力的发 掘和自我成长。
02
通过自我反思和内省,个体可以深入了解自己的无意识动机和
需求,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精神分析理论鼓励个体勇敢面对内心的恐惧福感。
人际关系改善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际关系问题往往 与个体内在的心理结构和防御机制有 关。
精神分析理论
汇报人:文小库
2023-12-27
目录
Contents
•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 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概念 • 精神分析理论的应用 • 精神分析理论的争议与批评 • 精神分析理论的未来发展
01 精神分析理论概述
理论起源
19世纪末
精神分析理论起源于19世纪末的 欧洲,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 德创立。

新精神分析理咨询课件共19页

新精神分析理咨询课件共19页
I .直觉内向型:偏执而喜做白日梦,观点新 颖而希奇古怪,苦思冥想,很少为人理解,但 不为此烦恼,以内部经验指导生活。
•阿德勒的人格理论
1.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
个体,强调每个人都有奋力追求卓越的内驱 力,在适应)是人的精神活 动的目标,自卑感(feeling of inferiority)促使人 对卓越的渴望和追求。
E.思考内向型:强烈渴望私人小天地,缺乏 实际的判断力,适应能力差,智力高,忽视日 常实际生活,情感压抑。
F.情感内向型:安静,有思想,感觉过敏, 孩子般的行为令人难以理解,对别人的意见和 情感漠不关心,无情绪流露,思维压抑。
G.感觉内向型:属情境决定性的人,被动、 安静、艺术性强,不关心人类事业,只关心身 边刚发生的事。直觉压抑。
4.人格的心理类型(psychological types)
(1)心理定势(attitude)
心理定势是个体与外部联系时心理能量的指 向。一般有两种定势:
A.内向:能量指向内部世界,表现安静、富 于想象、爱思考、退缩、害羞、防御和兴趣漠 然。
B.外向:能量指向外部世界,表现爱交际、 好外出、坦率、随和、乐于助人、轻信和易于 适应环境。
(3)人格类型
A.思考外向型:刻守规则,客观冷静,积极 思考,缺乏果断,感情压抑。
B.情感外向型:易动感情,尊重权威和传统, 爱交际,寻求与外界和谐,思维压抑。
C.感觉外向型:寻求享乐,无忧无虑,适应 性强,不断追求新异刺激,可能喜欢吃,对艺 术品感兴趣,直觉压抑。
D.直觉外向型:决定不是依据事实,而是凭 感觉,观点易变,好改主意,富于创造性,能 了解许多无意识的东西,感觉压抑。
3.集体无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2

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理论2
神经症病人的行为根源,应该从他们在儿童时
期与父母的关系中去寻找。这些看法构成了霍
尼与众不同的人格发展观点。
霍尼自己在儿童时期并不快乐,她自己缺
乏父亲的关爱,又和母亲关系密切,这些在她 个人的发展和她的理论观点方面都有较大的影 响。
几种主要原型 人格面具(persona) 阿尼玛(anima)和阿尼姆斯(animus) 暗影(shadow) 自性(self)
• 人格面具 • 个体用来应付社会习俗和传统要求,在公 共场合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公开人格。 • 面具是我们人格中必要的一面,但如果我 们过度认同我们的面具,就无法觉知我们 自己真正的个性,使个人的自我呈现受到 阻碍。
ISFJ
Protector 保护者
INFJ
Counselor 咨询师
INFP
Healer/Tutor 治疗师/导师
ESTJ
Supervisor 督导
ESFJ
Provider/Seller 供给者 /销售员
ENFJ
Teacher 教师
ENFP
Champion/Advoca te /Motivator
倡导者 /激发者
ENTJ
Field Marshall /Mobilizer
ENTP
Invertor 发明家
统帅/调度
五、评价 • 理论价值 • 扩展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 • 强调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 领域 • 缺陷 • 神秘宗教色彩浓厚,晦涩难懂
第四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发展理 论
一、生平 二、自我与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 感) 三、人格的终身发展阶段论
ISTP
操作者/演奏者
ISFP
INTJ
智多星 /科学家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

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和心理治疗领域中的一种重要理论和方法。

它由维也纳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所创立,通过对个人心灵深层意识的探索和解析,揭示了很多关于人类心理行为的秘密。

本文将重点探讨精神分析的核心理论。

1. 无意识: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之一是无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个体的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无意识是个人内心中最深层的部分,包含着那些被个体主动或被动地排除在意识之外的思想、欲望和冲突。

通过分析无意识中的内容,可以洞察个体内心深处的冲突和心理问题。

2. 动力冲突:精神分析认为心理问题的根源在于个体内心中的动力冲突。

这些冲突源于个体的本我(本能的冲动)、超我(道德原则)和自我(个体的现实感和意识)。

弗洛伊德认为,这些内心层面的冲突会导致焦虑和不适,并通过无意识的防御机制来加以掩盖和保护。

精神分析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揭示和解决这些冲突,帮助个体实现心理的平衡和健康。

3. 冲突解决:精神分析认为,个体内心的冲突解决过程对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冲突得不到解决或被过度压抑,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和症状的出现。

通过无意识的解析和意识化过程,个体可以自我认识和理解内心冲突,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恢复内心平衡和整体健康。

4. 梦的解析:精神分析理论中,梦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无意识的表达形式,通过梦的解析可以了解个体内心冲突和欲望的隐藏信息。

他提出了梦的象征解析方法,即通过对梦中的符号和隐喻的解读来洞察个体的内心世界。

这种解析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精神分析治疗和个体的自我认识。

5. 转移与治疗:精神分析强调了治疗过程中转移的重要性。

转移是指个体将对早期亲密关系的情感和期望投射到治疗师或分析师身上。

通过分析和解决这种转移现象,可以帮助个体理解和解决早期关系中的冲突和问题。

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是通过分析过程中的转移,帮助个体实现内心冲突的解决和成长。

新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新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

• 生平及著作
Alfred Adler(1870-1937)
维也纳出生,犹太谷商家庭
“一个男人努力克服自卑感的优秀 样板”
六个孩子中的老三;幼年多病(佝 偻病、肺炎、车祸);成绩平平 (数学不及格)
1888,维也纳医学院,后取得医学 博士学位(克服幼年的恐惧)
整理ppt
5
• 1899年在维也纳开设诊所
• 中间儿童发展比较积极。
• 末生儿也容易出问题。
整理ppt
12
三、 荣格的人格结构和心理类型学说
• 生平及著作 Carl Gustav Jung,1875-
1961 瑞士 自幼内省、封闭,喜欢思考 梦及超自然的东西 童年时受到十分强烈的宗教 影响。他一家就有九名成员
是牧师,父亲及八个叔伯
10岁时雕刻小人对话
• 《生活对你应有的意义》(1932) 《自卑与超越》(2006)
• 《儿童教育》(1938)
光明日报出版社
整理ppt
8
阿德勒的主要观点
• 1 寻求优越 • 2 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 3 出生顺序
整理ppt
9
1 寻求优越
• 阿德勒反对弗洛依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 根本动力。摆脱自卑、寻求优越才是人生动力。
• 出生后的头几年对人成年后的人格形成 绝对重要。(与弗洛伊德一致)
• 两类父母行为肯定会导致儿童的人格问 题:
溺爱:没有应付生活问题的能力 忽视:不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整理ppt
11
3 出生顺序
• 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影响人格的心理学 家。
• 第一个孩子容易被溺爱,但随着第二个 孩子出生,自卑感变得强烈,多有问题 儿童。
• 有生理缺陷的人往往有一种生理上的自卑感, 他必须通过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全力发展其他 功能而使这种缺陷得到补偿。

荣格人格心理学04新精神分析aPPT课件

荣格人格心理学04新精神分析aPPT课件
•集体潜意识和个体潜意识不同,因为它不是个人习得的, 而是包含着人类祖先在内的各个世代遗传下来的经验库 存和潜在的记忆痕迹。这些经验以原始意象(primordial images)的形式保持下来。原始意象并不意味着一个人 可以回忆或拥有他的祖先所曾拥有过的那些意象,而是 指是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或 潜在的可能性,即采取与自己祖先同样的方式来把握世 界和作出反应。例如:人至今有着对黑暗的恐惧,可能 源于我们的祖先黑夜里可能遇到来自猛兽的危险。 •集体潜意识的核心是自性(self)。集体潜意识的内容 主要是原型。
之事的概念(而不只是性驱力的意义。)亦即:梦是人们想去知道那 些未知的,以及那些只能藉由象征呈现的现实(reality)的一种潜意 识的、自发的意图。
• Jung的梦的解析的目的—从个人和集体潜意识中发现重要元素,并把 它们统整成意识,以便能促进自我实现的历程。
• Jung学派的治疗师必须了解:梦时常是补偿性的i.e.,在日常清醒时刻 没有表达的情感和态度将会在作梦的历程中找到一个出口。
他一定在年轻时去法国念过书(那些年瑞士人到法国念 书不属罕见,正如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
青年到苏联念书的较多一样)余下的事就是将故事串起来。从此,这位研究犯罪的专家便信服了
荣格的试验。
CHENLI
5
Jung的研究方法
• 2.梦的解析
• 梦源自潜意识的深处,它们潜藏的意义是以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 Jung不同意Freud的观点:几乎所有的梦都是愿望的实现,而且大部 分梦的象征代表性的驱力。Jung认为人们可用象征代表任何超出人类
CHENLI
11
人格的结构
CHENLI
12
人格的结构
•原型(archetype)是集体无意识中荣格所发现人类不分地域与文化的共同象徵(symbols)。

新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

新精神分析理论产生的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对人性的态度 ◆精神分析强调人性恶论 与悲观主义。 弗说:“人甚至不是自 己心灵的主人,注定要成 为自己性欲和攻击的本能 的牺牲品,这就是人类悲 剧的根源。”
◆新精神分析强调积极的 人性观。 强调自尊和对自尊心的启 发,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有 理性的,人有能力发展自己、 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并对 未来持乐观的态度,是一种 性善论观点。
5. 关于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只重视患者的“自由报告” 和过去经验的“回忆”。 ◆新精神分析学者日益重视“传统的方 法”与“实验心理学的方法”联系起来,加 以改进和发展;而且他们还采取了“跨文化 的研究方法”研究人格,以检验人格理论的 普遍性。

总结:精神分析学派的出现,使传统的精 神分析理论从潜意识和性本能的“磐石”上 开始松动,从严格的生物学观点走向社会文 化的观点,从纯精神分析的方法逐渐容纳了 实验心理学的方法。 因为这些理论家最初属于精神分析学派, 但却开拓了新的方向,所以这种理论被称为 “新精神分析理论”

(三)许多理论家不喜欢弗理论整体上的 消极特征。 他们指出,弗看重人格中黑暗的一面,他 勾画出一幅悲观的、在某些方面有辱人格的 人类本性的图画--人类在很大程度上是受 到本能和无意识所控制的。

二、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异同
(一)不同点 1. 人格结构 ◆古典精神分析过分强 调“本我”的重要性。 ◆新精神分析突出了 “自我”的独立性和自 主性。
4.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 ◆弗洛伊德对儿童的 研究主要是以他的病人 对其早期的儿童经验的 回忆为依据的;并且他 的研究是同生物决定论 的观点和方法相联系的。

◆新精神分析学派大 都采用直接观察的方法, 以直接研究童年时期的 发展过程。他们对生物 因素越来越不关心,而 主要通过从早期经验产 生的心理结构来说明人 格的形成和发展。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第一节

第四章 新精神分析第一节

(四)创造性自我与活动程度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在形成自己的生活风格时并不是消 极被动的,而是能够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遗传积极地建构 它。创造性自我能够使我们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决定 了人的心理健康与否、社会兴趣正确与否。 阿德勒的创造性自我的思想与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 模式是针锋相对的,他极其重视自我及其创造性在人格 形成中的作用。这深深地影响了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活动程度是指每个人活动的范围和形式。它是儿童在生 活早期经过任意创造而形成,它一旦形成又会影响着个 体一生的发展。
(二)生活风格的形成
阿德勒认为错误的生活风格是由童年期的三种 状态引起的。①器官缺陷。②溺爱或娇纵③受 忽视或遗弃 儿童在四五岁时就已形成了他的生活风格。它 是以 “原型”的方式无意识地表现出来。其内 容包括人生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策略等。 什么样的生活风格取决于个体的生活条件、家 庭环境、社会环境
二、器官缺陷、自卑感、追求优越 与社会兴趣
1、器官缺陷与补偿 1907年发表了著作《器官缺陷及其心理补 偿》,他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 器官手损害时,会采取某种手段或方式来加 以补偿。 补偿的两条途径:集中力量发展功能不足的 器官;发展其他的机能 来补偿有缺陷的机 能。 器官缺陷一方面为个体的生存发展带来不 便,但另一方面有可能成为推动个体发展的 动力。
(三)理解生活风格的途径
个体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人的生活风格, 理解独特的个体,以便更好地把握个体的未 来,为儿童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 1、出生顺序: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方式或给予 的关注会根据子女的出生顺序而变化,同胞 兄弟姐妹之间也常常因要争取父母的爱而相 互竞争。 2、早期记忆:个体对于自己早年生活的记忆 往往为人们了解其独特的个性提供了线索。 3、梦的分析:梦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生活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新精神分析理论Neo-psychoanalysis新精神分析流派♌阿德勒--个人心理学♌荣格—分析心理学♌霍妮,沙利文和弗洛姆—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埃里克森—自我发展理论共同特点♌弗洛伊德坚持本能论和泛性论,新精神分析论反对这种主张,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的重要作用;♌弗洛伊德坚持先天本我的作用,新精神分析论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作用;♌弗洛伊德坚持先天生物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态度,而新精神分析论相信人自己有能力克服冲突和挫折,不断地向积极方向发展,对未来持乐观态度;♌弗洛伊德坚持早期经验的决定性作用,新精神分析论认为不仅重视儿童的早期经验,而其要探讨人的一生发展。

主要内容♌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兴起♌第二节分析心理学♌第三节个体心理学♌第四节自我心理学♌第五节人格的社会文化理论♌第六节客体关系理论♌第七节对新精神分析的总体评价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兴起一、精神分析学派的分裂•1911阿德勒和1914荣格•1924-1929弗伦克兹•1930S美国社会文化学派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兴起二、新精神分析学派兴起的根源•社会历史背景•哲学背景•科学发展背景•学派阵营第一节新精神分析的兴起三、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人格结构•人格发展•人性观•儿童发展•研究方法第二节分析心理学Analytic Psychology♌Carl Gustav Jung(1875-1961)♌1875年7月26日出生于瑞士岁一、荣格生平简介♌成长过程中深受基督教影响,性格内向、孤僻,十分内省,喜欢哲学和神秘事物♌1895考入巴塞尔大学学医♌1900年决定专攻精神病学,苏黎士的伯格尔斯精神病院♌1905年为苏黎士大学讲师一、荣格生平简介♌1906年出版《早发性痴呆症患者心理学》♌1906年开始与弗洛伊德通信,次年与弗洛伊德在维也纳会面,深受器重♌1913年出版《无意识心理学》,公开反对性欲论,次年与弗洛伊德决裂♌1913-1919年出现个人精神危机,1921年《心理类型》的出版标志着危机的结束♌1921年后名声大震,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多文化游历和考察♌“我的一生是潜意识自我实现的过程”—荣格二、人格结构人格作为一个整体被称为心灵(Psyche),它包括所有的思想、感情与行为,无论是意识到的还是没意识到的。

它的作用像一个指南针,调节和控制着个体,使他适应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

精神由若干不同的然而彼此相互作用的系统和层次组成,它们是:意识,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

分析心理学的三个层次示意图自身面具自我男女意象阴影意识个体潜意识(情结)集体潜意识(原型)二、人格结构♌1、意识•心灵中唯一能被个体直接感知的部分,自我(ego)是意识的核心,由各种感知觉、记忆、思维和情感组成。

♌2、潜意识•Jung所谓的潜意识指的是所有与ego无关的心理历程。

潜意识的存在,使得人格变得更有深度和完整性。

二、人格结构•潜意识包括所有被压抑或低于意识阈限的意识印象,另外,它也包括那些从未被意识到的心理要素。

这些要素中有些是未来意识的种子,有些则是无法变成意识。

•潜意识包括:个体潜意识与集体无意识二、人格结构♌A、个体潜意识•是无意识的表层,包括一切被遗忘了的记忆、知觉以及被压抑的经验•其内容叫做情结(complex)。

情结是一种具情绪色彩的关连意念的聚集,大部分是个人的,也有部分是来自人类集体的经验。

情结部分是意识的,也有部分来自集体潜意识。

♌B、集体潜意识(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集体潜意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某些事件做出特定反映的先天遗传倾向。

它在每一世代只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

如人对蛇和黑暗的恐惧,乱伦的禁忌集体潜意识♌根源于整个种属过去的祖先,代代相传的遗传经验,例如祖先对于神、母亲、水、地球…….等的普遍性概念历代相传♌它不是遗传的意念,而是一种无论何时当我们的经验刺激了生物性的遗传反应的倾向时,人们所表现的那种与生俱来的特定行为反应的倾向。

例如,一位年轻的妈妈,不论之前是否对其胎儿有着负面的或中性的情感,都会以爱和细心、温柔来对待她的新生婴儿。

4、原型(archetypes)♌原型是集体潜意识的元素和主要内容♌定义:原型是对某一外界刺激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荣格心灵地图》的作者Murray Stein:对荣格而言,原型是心灵能量与模式的主要来源。

它是荣格学说的基石。

♌原型是一种源自集体潜意识的古老的意象。

相似于complexes的概念。

但不同的是:complexes是个别化的,而且属于个人潜意识的内容;而原型则是概化的,而且是集体潜意识的内容。

4、原型(archetypes)Jung区分“本能”与“原型”的不同在于:本能是朝向“行动”的一种潜意识的生理冲动;而原型则是类似于本能的心理历程。

两者都能驱使个体朝向行动,而且这两者均能使得行为的当事人对于行动背后的真正动机,仍留于没有觉察的状态。

两者相关但不相同。

4、原型(archetypes)♌原型本身并无法直接表示出来,但一旦被激发,它会透过几种不同的形式显现,如,原始的梦境、幻想和错觉。

♌并非所有的原型都具有明确的意象,而且只有一些被加以概念化,最有名的原型,包括•人格面具(Persona)•阿尼姆斯(animus)和阿尼玛(anima)•阴影(Shadow)•自性(self)人格面具♌人格面具指人在公众场合中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代表我们被他人所期待而定义出来的传统角色,目的在于表现一种对自己有利的良好形象以便得到社会的认可。

♌人格面具能使人在社会中受益,但过分关注人格面具则必然要牺牲人格结构中的其他部分,对心理健康造成危害。

人格面具Jung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在社会的要求与我们真正的自己两者间取得平衡。

忘掉我们的persona相当于低估社会的重要性,但无法觉察深层个性就等于什么都没有,也就是没有存在。

阴影♌人心灵遗传下来的最黑暗神秘的邪恶倾向,心中的魔鬼。

♌人格中的阴暗面。

部分存在于个体无意识,是被压抑的消极情感;部分存在于集体潜意识,是人类遗留下来的恶的一面。

可以部分解释人的攻击性、残忍阴影♌Jung认为要想成为完整的人,我们必须持续的了解我们的shadow。

这是所谓的“勇气的第一个考验”。

♌那些不了解自己shadow的人可能会在shadow的影响下→悲剧性的生活,一再地倒霉→一事无成和气馁。

阿尼玛♌Jung认为所有的人在心理上都是双性的,并都拥有男性和女性的特质面。

♌阿尼玛指男性心灵中的女性成分或意向♌男性要认识自己的女性(阴柔面)比面对自己的shadow更困难,需要更大的勇气。

Jung认为认识男性的阴柔面是男性勇气的第二个考验。

而这项工作只有在了解shadow之后,才能达成。

阿尼玛源自男人早期与女性接触的经验(包括:母亲、姊妹和爱人),把这些融合而形成一个概化的女性图像→男人集体潜意识中→形成男性对女性的印象,这些印象塑造了并规范了男人与个别女性的关系。

阿尼姆斯♌阿尼姆斯指女性心灵中的男性成分或意向♌女性与男性的关系中,女性会将她的女性远古祖先与异性相处的经验投射到目前的男性上,当然她个人与男性相处而藏在个人潜意识中的经验也会进到她与男人的关系中。

男女两性意象任何的男性-女性的关系有着三个基本的成分:男性的anima/女性的animus+女性animus的投射/男性anima的投射+个人与异性相处时的个人潜意识意象。

自性♌自性(self),是集体潜意识的核心,作用是协调人格的各组成部分,使之达到整合、统一。

与自我(ego)相区别,译为自性,指自我的本性。

人格的中心♌人类具有着向成长、完美和完成的遗传倾向♌在所有的原型中最周延的。

它是一种原型中的原型。

因为它把其它的原型收集在一起,并以自我实现的历程将这些原型联合起来。

♌拥有意识和个人潜意识的要素。

但它大部分系由集体潜意识意象所形成的。

自性Self原型的象征-完美、完成及整体(wholeness)的意念。

经验的象征就是佛教或回教的曼陀罗(mandala)三、人格动力♌用心理能量代替力比多,是人格发展的动力♌心灵是相对封闭的系统♌用心理值来衡量心理能量♌等量原则和熵增加原则♌心理能量的前进与退行四、人格发展在意识的指导下,使意识的心灵和潜意识内容融洽地结合为一体的过程,达到个性化(individuation)•儿童期自我意识•青年期盲目乐观和悲观;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与外部世界保持一致•中年期出现心灵的真空;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年期喜欢回忆;考虑来生。

五、人格类型两种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态度•内倾(introversion)和外倾(extroversion)–内倾——指向个体内在世界–安静、富于想象、爱思考、退缩、害羞、防御性、对人的兴趣淡漠–外倾——指向外部环境–爱交际、好外出、坦率、随和、乐于助人、轻信、易适应环境五、人格类型♌人们认识世界的四种基本机能:感觉(sensing),直觉(intuiting),思维(thinking)和情感(feeling)。

•两种态度和四种机能组合成八种人格类型•外倾思维:外倾情感;外倾感觉;外倾直觉•内倾思维:内倾情感;内倾感觉;内倾直觉♌eg.情感内倾型:有深刻的情感体验,但不把他们公开;不善言谈,自我认为是冷酷的人,但实际上隐藏着强烈的情感;往往不信宗教六、评价荣格理论与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比较•都重视潜意识的作用•荣格对于人类的看法包含目的论和因果论•反对弗洛伊德的泛性论•荣格侧重于从一个人的健全的方面•荣格认为人具有一种恒久、创造的发展,以及追求完美的渴望六、评价☺理论价值•扩展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强调人格的整体性•人格类型的研究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的新领域•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影响深刻•研究方法灵活☹缺陷•神秘,宗教色彩浓厚,晦涩难懂一位人格心理学家的生平♌生活在一个犹太小康之家,父亲经商,有兄妹7人,他排行第二。

哥哥体格健壮,是个模范儿童,受母亲宠爱。

♌幼年患脊椎病,造成终身残疾,长得又矮又丑,动作笨拙,4岁才学会走路,又患肺炎险些丧命,后立志学医。

第三节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Individual Psychology♌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出生于维也纳♌维也纳大学医学博士♌精神分析医生一、理论观点♌阿德勒强调社会动机及意识思考,而非本能的性冲突或无意识过程。

这一点令他与弗洛伊德决裂。

♌人性观•人是理性的•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具有改变生活的能力•人的社会性,先天具有合群的倾向二、人格要点♌自卑感和补偿作用、追求优越♌生活风格♌社会兴趣1、自卑感与心理补偿、追求优越♌自卑感(inferiority)•早期理论(生理):器官缺陷与补偿•中期理论(心理):自卑情结•后期理论(发展):追求优越♌追求优越(striving for superiority)•追求优越是对为补偿自卑感做出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