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春季马原复习思考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1)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答案,,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综合文库中查看更多范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①马克思主义哲学;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③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的有机统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
这就是始终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的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渊源(1)社会根源: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化。
表现为,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频繁爆、资本积累和社会严重两极分化,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根源(2)阶级基础法国里昂工人武装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表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有了强烈的需求,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
(3)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①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哲学中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中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原理课 复习思考题有答案1
复习思考题简答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答:一、如何理解物质观:1、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通过人的感觉为人所感知、复写、摄影和反映。
2、物质是世界唯一的本源,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3、物质世界是联系的,发展的,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4、时间与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5、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至今都具有丰富而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它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和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我们通过实践改造客观物质世界,就要充分认识是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人的实践活动依赖于客观物质世界,而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更制约着人的实践活动。
就要在马克思主义物质观指导下,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实际的发展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好地认识和改造客观物质世界,以取得社会主义实践和各项事业的胜利。
2. 简述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
答: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
主体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客体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第一,认识关系: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第二,实践关系: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由此可以看出主体与客体的的关系,从根本上说就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由此衍生出了以下两种关系。
第三,价值关系: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
第四,审美关系:欣赏与被欣赏。
3.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
马原课后思考题2014-余
2014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总复习一、考试时间:1月5日二、形式:闭卷;卷面60分,另任课老师单独命题—论述题40分二、复习指导(一)基本范畴和复习要点每章节首页,自行复习(二)关系辨析绪论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与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
答:实现共产主义是长期的远大的理想;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近期的具体理想,即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思想的必须阶段和必要基础。
最高理想的实现,离不开共同理想的实现所创造的物质精神条件。
现阶段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也就是为实现最高理想而奋斗。
其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坚持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
第1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内因和外因的含义及关系。
答:含义: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
关系: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②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③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意义: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2.简述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意义。
答: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
识事物的基础;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它们是辩证统一的。
关系:①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
一般比个别更普遍、更深刻,个别比一般更丰富、更具体;③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马原课后思考题(附答案alpha版)
思考与练习(一):1.什么是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及其关系的,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学说。
思维和存在(或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自然观到社会历史观的完备、彻底的唯物论?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解决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关于历史观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物质观的特点是什么?坚持从自然本身来说明自然1.哲学的物质畴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之间有何关系?共性与个性的关系1.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是什么?(1)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畴。
它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理论意义:①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的客观实在,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可知性,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③指出了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具有最大的普遍性,不仅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而且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物质畴同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形态、结构和属性的区别和联系。
(3)列宁给物质下定义的方法论原则:是从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界定哲学物质概念的。
1.怎样理解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①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
②物质是运动的主体,任何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
③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3)如果割裂二者的关系: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的错误;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
1.什么是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什么意义?(1)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和事物的根本属性暂时未变这样的两种特殊状态。
201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pptx
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在创造历史中起决定 性的作用。 i.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ii. 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25. 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 a) 二因素:
2
学海无 涯
i.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 值 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ii.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 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 的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 力的耗费。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a) 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 、 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
两个严重缺陷: 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队认识的决定作用; 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
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
b)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 客 服了它的严重缺陷
系大学生的实际说明应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7. 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原理及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意义。 8.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怎样? 这一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重要
意义? 9.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0. 辩证否定观的内容及其现实意义。 11.规律的含义和根本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12. 怎样理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2014春季马原复习思考题(1)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P141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2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P291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311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物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意义:1.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简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P31/P41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能动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如何理解和把握联系的条件性、整体性?条件性: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消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是依赖于一定的条件的。
随着条件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整体性: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1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2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3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表现。
(完整版)马原思考题题
马原思考题1.请问什么是主要矛盾,为什么要认清并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举例说明你对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认识。
答: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②首先,我国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
今天人民需求的层次和品位已大大提高,不再是简单的温饱需要,而是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二者所表述内涵大不相同,前者强调的是一般的物质文化需要,后者强调的是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美好生活需要,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个方面,充分反映了现阶段人民需求更高、更广泛的特点。
2.如何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来看待西南交通大学发展目标中“承交通天下国家梦,创中国特色双一流”与“世界一流”的关系?答:3.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底线思维,就是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在工作上不思进取、消极懈怠、墨守成规。
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当前,经济转型升级任务繁重,亟须各级领导干部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开拓进取、干事创业。
但是,少数领导干部却为官不为、消极懈怠,还狡辩说这是“坚持底线思维,守住不犯错误的底线”。
实际上,这是对底线思维的极大误解。
底线思维是一种担当思维。
底线思维要求讲纪律、守规矩,为人做事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但坚持底线思维,不是遇到问题绕着走,而是强调做工作要有预案、对险情要有准备,进而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积极主动工作。
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5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最硬的底线。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大全word精品文档3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A.德国B.奥地利C.中国D.俄国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BCD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BC )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BC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辨析题1.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
马原,第一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复习思考题一、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1.恩格斯认为恩格斯认为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全部哲学、特别就是近代哲学得重大得基本问题就是( )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得内在联系问题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得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得基本联系问题人与周围世界得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思维与存在得关系问题D.关于人得本质问题关于人得本质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根据就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得根据就是( ) ( ) A.就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得规律性就是否承认社会历史得规律性B.就是否承认阶级斗争就是否承认阶级斗争C.就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就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得能动作用就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得能动作用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得定义就是通过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得定义就是通过( ) ( )A.物质与意识得关系界定得物质与意识得关系界定得B.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界定得哲学与具体科学得关系界定得C.主体与客体得关系界定得主体与客体得关系界定得D.一般与个别得关系界定得一般与个别得关系界定得4.马克思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 ) ( )A.A.实践性实践性实践性B. B.运动性运动性C. C.物质性物质性D. D.客观性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瞧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得哲理就是巡天遥瞧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得哲理就是( ) ( )A.物质运动得客观性与时空得主观性得统一物质运动得客观性与时空得主观性得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得统一物质运动无限性与有限性得统一C.时空得无限性与有限性得统一时空得无限性与有限性得统一D.运动得绝对性与静止得相对性得统一运动得绝对性与静止得相对性得统一6.“旧唯物主义就是半截子得唯物主义”,这就是指6.“旧唯物主义就是半截子得唯物主义”,这就是指( ) ( )A.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得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得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就是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就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就是机械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就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就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得辩证法旧唯物主义就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得辩证法7.既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得历史前提既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得历史前提,,又就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得现实基础( )A.运动运动B. B.实践实践C. C.精神生产精神生产D. D.物质生产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得规律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得规律就是( ) ( )A.思维对事物本质得概括与反映思维对事物本质得概括与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得思维形式用来整理感性材料得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得本质与稳定得联系事物内在得本质与稳定得联系D.事物联系与发展得基本环节事物联系与发展得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得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得童谣:“钉子缺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得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得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原》复习思考题 文档.do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对它的理解?如果从它的创立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从它的阶级属性來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冃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如果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就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如果从狭义上看,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如果从广义上看,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而且还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屮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包含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研究资木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论证的屮心环节,它对资本主义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作了最全面、最详细、最深刻的理论论证,因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进程、条件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归宿点和落脚点。
2、马克思主义的木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表现在:坚持世界的物质性和真理的客观性,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而H如实深刻地认识世界;力求全面地认识客观事物,并透过现象而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口觉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附答案)(2)(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②基本问题第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③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能否被认知的问题,世界是否可知;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2)唯心主义:①主观唯心主义②客观唯心主义4、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①德国古典哲学;②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③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1)物质:①“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②“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③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2)意识: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历史的产物;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④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3)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物质和运动的存在方式(★)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②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③假如否认运动,就犯了形而上学错误;④假如否认物质,就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马原思考题答案—第一章
第一章: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如何理解物质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评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实现中国梦的前提就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中国梦的实现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道路和全体中国人的共同努力。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只有我们人人从自己做起,又能紧密团结,万众一心,汇集起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中国梦才能实现。
、3、结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答:(1)发展是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中国面临的“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发展手段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来讲,马克思主义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体系。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来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XX,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为什么说马克思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三大工人运动)3)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矛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出了现实需求,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和实践基础。
(马克思吸收了几千年的思想和文化的成果,批判的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以三大自然科学发现为前提,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阶级斗争实践基础上创立和发展的)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创造了唯物史论和剩余价值学说,实现了人类思想上的伟大革命。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基本特征)(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XX(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共产主义第一章1.哲学基本问题与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其一,意识与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划分唯物和唯心主义)其二,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马原复习思考题(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其中包含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集中概括。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性质和整体特征,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具有普遍的、根本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2、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及其鲜明特征。
标志:1848年2月发表的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
3、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4、哲学的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依次经历三种形态: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包括两种类型: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理论意义。
物质就是在人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和正确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①它指出特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唯物主义,而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②它指出特质是可以被认识的.这就是在物质观上坚持了“可知论”和“一元论”,而是和“不可知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③它指出物质是个哲学范畴.这就在物质观上正确地处理了哲学的物质概念,同世界本身的物质现象以及具体科学物质结构和属性理论关系,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它的错误在于用个性来取代共性.6、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基本主义原理》思考题复习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及理论来源。
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核心。
(2)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谁是世界的本源,即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问题;对它不同回答产生: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二方面: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即世界是否可以认识问题。
对它不同回答产生: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简述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答:(1)观点:把世界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发展的三个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具体事物看成是世界本原的原始唯物主义。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化学物理可以观察到的)原子看成是世界本原,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③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
4、如何理解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基本形式。
答:(1)观点:把世界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
(2)两种基本形式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世界的本原。
②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或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的客观存在,作为世界的本原。
5、简述意识的本质及意识的能动性。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①能动性,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而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原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1.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P2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和理论特征。
P13 P103.哲学是什么?世界观是什么??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总是为社会的发展指引方向、开辟道路、制定原则、提供方法,使社会不断地得到改造和变革。
?真正的哲学同人类的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现实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哲学不仅是划破夜空的闪电,使黑暗笼罩着的万物在人们面前彰显出来、使世界在人脑中形成清晰的映像,而且还是促进社会生长发育的阳光雨露,是孕育充满生命活力新社会的母亲。
世界观: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建立于一个人对自然、人生、社会和精神的科学的、系统的、丰富的认识基础上,它包括自然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
世界观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而且还包括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行动。
例如,共产主义世界观就不仅仅包括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和知识,而且包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和为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精神和积极地行动。
4.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特征。
(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统一的基础是什么?)5.物质和意识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识是物质运动变化的场所,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定义及其各自的基本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之一,同唯心主义相对立的思想体系,主张唯有物质才是世界的本原的世界观,在哲学基本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认为客观物质世界是离开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着的,意识和思维不过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不同表现形态。
马原课复习思考题
马原课复习思考题2013-2014-1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P2P8)答:三个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科学社会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组成部分的名称。
(P10)答:哲学理论组成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政治学理论组成部分: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具体表现哪四个⽅⾯?(P15-P18)答:本质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命性的统⼀。
具体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政治⽴场、理论品质和社会理想四个⽅⾯。
4.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包括哪两个⽅⾯的内容,划分派别的名称?(P29) 答: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1)意思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根本,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性、何者是第⼆性的问题;(2)“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两个⽅⾯的内容。
按基本问题第⼀⽅⾯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主义;按基本问题第⼆⽅⾯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唯物主义和唯⼼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表现形态。
(P29)答:基本观点:(1) 唯物主义把世界的原本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性,意识第⼆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2) 唯⼼主义把世界的原本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性,物质第⼆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表现形态:(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2)近代形⽽上学(机械)唯物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1)主观唯⼼主义唯⼼主义(2)客观唯⼼主义6.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P30、31)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放映。
2014年马原复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复习思考题现代科技学院文科教研室编2014年4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 )时代A.自由资本主义B.垄断资本主义C.和平发展D.资本主义4.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5.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C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6.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基础部分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人类学7.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8.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构成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的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历史学9.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10.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11.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A.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致力于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C.致力于实现无产阶级政党执政D.致力于消灭私有制和剥削现象19.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20.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 D.实事求是21.马克思恩格斯的( ),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A.高尚人格B.崇高理想C.奋斗精神D.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2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单项选择题答案]1.C 2.A 3.A 4.A 5.A 6.A 7.B 8.C 9.C 10. B 11.C 12.C 13.A 14.A 15.C 16. A 17.D 18.A 19.A 20. C 21.D 22. A二、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及对它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什么是马克思主义?)P2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P14①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是对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革命性,它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3、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P29①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4、如何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P31①列宁的物质定义指出了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基本原则,同唯物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意义:1.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2.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3.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5、简述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
P31/P41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能动作用: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④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如何理解和把握联系的条件性、整体性?条件性:任何具体事物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总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发展、消亡。
因此任何具体的联系都是依赖于一定的条件的。
随着条件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性质和方式也会发生变化整体性:每一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切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有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7、为什么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P39①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②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③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动力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表现。
P30①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②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9、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②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③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在事物的矛盾中,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10、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双方既对立有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11、和谐与矛盾是什么关系?和谐对事物发展有什么作用?关系: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作用:和谐能协调事物内部各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状态。
12、简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②矛盾的特殊性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13、简述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引起质变,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
14、什么是度?把握度有什么重要意义?①度是保持事物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②使事物朝着对的方向发展,避免变成他物。
15、简述辩证否定观及其意义。
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②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知道意义,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16、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P64认知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而且也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也是主体改造客体的过程。
17、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怎样?①实践产生了认识②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③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这是实践在认识中基础地位的又一重要表现。
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与实践,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
18、如何理解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辩证关系。
①感性认识: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各方面的认识。
②理性认识: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认识③辩证关系:1对立性:感性认识包括感觉、直觉和表象。
直接性是其突出特点。
其逻辑进程为感性个别上升为感性抽象。
而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
抽象性和间接性是其特点。
其逻辑进程为理性抽象上升为理性具体。
2同一性: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19、什么是经验论和唯理论?经验论:又称经验主义,认为感性经验是一切知识和观念的唯一来源的哲学学说。
经验论片面的夸大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
贬低甚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真实性。
唯理论:又叫理性主义,片面的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
唯理论认为,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到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知识。
20、简述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认识发展规律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过程。
2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
①真理:是认为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②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22、简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及其辩证关系。
①真理的绝对性指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②真理的相对性指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③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
是辩证转换的。
23、如何理解“真理和谬误是相互转化的”?P77①真理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
如果超出范围和条件,真理不再适用就成了谬误。
②真理是全面的。
要真正认识事物,就必须把握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我们永远也不会完全做到这一点,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真理都有可能变成谬误。
③当然,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真理,错误往往是正确的现代,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24、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什么是实践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①1、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正是这一特点,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②1、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2、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25、简述价值及其特征。
P80①价值(哲学范畴)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意义(经济范畴)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及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
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②特征: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26、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P85①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的价值和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③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27、简述自然环境及其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条件,而且它作为劳动对象也不断进入人们的物质生产领域。
28、简述人口因素及其在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认识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体,人口数量、质量、结构等状况对社会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9、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①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社会生活③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0、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及其表现。
独立性:社会意识在反应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表现: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补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31、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①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首要的变革作用。
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渗透到经济活动中,渗透到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决定了它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使经济发生质的飞跃,在多方面发生了变革。
②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进人生产,自身体现为生产力,且作用于其他诸因素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
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使物的要素和人要素有机结合,即管理是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
作用: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32、简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即当生产和市生产力发展时,他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做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时,它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3、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变更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方向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表现在上层建筑成为推动或阻碍社会发展34、简述人们群众及其创造历史的主要表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主要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④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