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城市的产业结构评价——基于对应分析
广东产业结构分析
广东产业结构分析作者:高明芳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8期【摘要】作为首批改革开放地区,对比国际工业发展结构,广东产业结构还存在着很大的偏差,为了加快广东省的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第二,加快城镇化建设;第三,以信息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第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通过以上的措施改善广东的产业结构。
【关键词】产业结构;改革;优化升级一、广东产业结构水平不断提升的主要表现一是支柱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九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电器机械、石油化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汽车、医药、造纸形成并加速发展,成为广东结构优化的重点。
2006年九大产业完成增加值6081.22亿元,比2000年增长1.42倍,年均增长23.77%,占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2.8%上升到2004年的62.29%。
二是重工业化趋势明显加快。
随着投入结构的变化,产出结构也相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006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轻重工业比例由2000年的47.6:52.4调整为2005年的40.1:59.9。
汽车业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是广东工业产业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步伐进一步加快的缩影。
三是高技术制造业高速增长,产业竞争力明显加强。
2006年各类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共有企业3877家,比2000年增加2139家,资产总计5485.37亿元,比2000年增长1.33倍,资产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16.4%提高到2006年23.0%。
其完成增加值1885.85亿元,是2000年的2.45倍,年均增幅25.1%,明显高于同期全省平均增幅,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由2000年的20.1%提高到2006年25.3%。
2005年全省新产品生产中,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占67.0%,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对全省新产品生产贡献率达75.9%。
四是服务业加快发展,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
2001年到2006年,广东服务业年均增长12.48%,比“九五”期间快1.08%,广东服务业投资达3826.0亿元,其中新兴服务业292.9亿元,占整个服务业固定资产的7.7%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1%,更高于上海(4.1%)苏州(4.1%)的水平。
070105-经济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五:广东产业结构现状、特点及调整
经济普查系列分析报告之十五:广东产业结构现状、特点及调整优化研究2007-01-05本文依据2004年全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及GDP核算调整后的统计资料,对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一分析。
一、广东产业结构分析〔一〕二、三产业快速开展、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蓬勃开展,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二、三产业在调整中快速增长,GDP在“六五〞时期至“十五〞时期均维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5.9亿元增至2004年的18864.6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3.7%;三次产业均持续增长。
其中,第一产业从1978年的55.3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1219.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5.7%;第二产业从1978年的86.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9280.7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6.6%;第三产业从1978年的43.9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8364.1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4.8%。
全省第一次经济普查资料显示,2004年末,全省二、三产业法人单位数为434989个,比2001年全然单位普查数增加31680个,增幅为7.9%;产业活动单位数为551542个,比2001年增加16835个,增幅为3.2%;企业法人单位数336983个,比2001年增加24164个,增幅为7.7%;企业法人实收资本20212.2亿元,比2001年增加3183.4亿元,增幅为18.7%。
这些数据显示,伴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广东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性产业活动单位数量增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
表1广东各时期GDP增长速度及三次产业平均增长速度单位:%改革开放往常,广东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1978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为46.6%。
此后,第一产业增加值比重逐年递减;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自改革初期到80年代末呈逐年下落趋势,1991年止落转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自改革初期到1992年全然呈上升趋势,在2001年时比重为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近年来较为稳定,有小幅落低。
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空间格局:基于GIS的分析
广东省产 业结构 的空 间格局 基 于GI S 的分 析
◎ 杨 林 贾绳Biblioteka 之 摘要 :本 文运 用地 理 信 息 系统 技 术 与产 业 比较 集 中系数 的 方 法讨论 分 析 了广 东
省产业 结构 空间数 据 以及 产业布 局 的演变历程 ,总结 出多个 变化特 点。最后 结合 当地 实
( 三) 优化发展现代服务业
粤 东地 区 比较 优 势 的产业 是 电力 、热
粤 东地区第一产业 主要是 以加快农 力 生产 和供 应业 。因此 应依 据 当地优 势 , 业产业化为 目标 , 具体要利用当地优势资 设 立粤东 为 全省重 要 的能源 基地 ,大力 发 展能源工业 。另外 , 也应依靠粤东临海的 还 要 自主 开 发 或 引进 先 进 农 业 机 械 和技 地 理位置 ,大力 发展 临港工业 。
山区林 业产 品与 小农 业 产 品向珠 三 角甚至 布点 生态 发展 区 。培 育发 展新 电子 、新材 北部湖南等省销售 的渠道 。 料 、新能 源 、新 医药 等新 型产业 。
( 二) 错位发展 第二产业
从图1 2 可 以看 出 ,目前 珠 三角第 二 产 象 也 比较严 重 。比较典 型 的是 ,计 算 机 、
1 2 2 j 《 城市 观察》 2 o 1 3 年第5 期
U/ bar 7 I ns i gh t No 5, 201 3
l
《
NDUSTRI ES
力发 展小 农业 、林 业 、牧 业 。对 于 珠海 、
制造业 为 核心 的先进 制造 业 ,深莞 惠 经济
中山等市 , 也可适 当加强渔业发展 。而广 圈应 重点发 展 以战略 性新兴 产业 为核 心 的
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与绩效对应分析
1 研 究 背 景
受 20 0 8年金融危机 的影响 , 国际贸易市场交易额大 幅萎
Cod d n eSn ulrVau t ie e ig a le Stn ad a dr D va in e it o
. O O 2 . 0 0 0
Co r lt n re ai o 2
. 9 0 0
对 应 分 析 也 被 称 为 相 应 分 析 、 质 性 分 析 、 量 化 方 同 数 法 。它 克 服 了 因 子 分 析 无 法 同 时 分 析 R 型 和 Q 型 因子 的 缺 点 , 过 分 析 原 始 数 据 结 构 , 示 属 性 变 量 之 间 及 属 性 变 量 通 揭 各 种 状 态 之 间 的 相 关 关 系 , 以 一 张 二 维 图 同 时 表 示 属 性 并
数 据 来 源 于《 东 统 计 年 鉴 2 0 ) 广 0 9 。这 七 个 指 标 分 别 是 : ) 第 一类 : 油 天 然 气 开 采 业 ; 石
作 者 简 介 : 装 ( 9 7 ) 女 , 西人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业 组 织 与 国际 贸 易 。 贺 18一 , 江 硕 研 产
6
. 3 16
.1 0g
. 05 0
10 0 .0
变 量 的各 种状态 , 以便直观地描 述原始数 据结 构 。
22 指标选取 .
总计 T t o1 a
388 . 5
100 . 0
产业结构高级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全国、广东省及广州市数据的对比分析
综 合 以上 分析 可 以看 出 ,经济 增长 与产业 结 构变动 之 间的 因果 关 系并没 有十分 明确 的方 向 ,可能
在 不 同的 国家 或地 区 、不 同的发展 阶段 表现 出不 同 的特 征 。综合 国 内一 系列研 究成 果 ,可 以发现 改革 开放 以来 我 国经济 增长 对产业 结构 升级 的推 动作用 表现 得更 为 明显 ,而产 业 结构升 级并 未显 示 出对经 济增 长有 推动 作用 ;我 国经济 三 十多年 的高 速增 长 ,很 大程 度上依 赖 于经济 体制改 革所带 来 的经 济效 率 的提 高 ,而 技术进 步 相对还 处 于一个 较低 的水平 ,推 动作 用仍然 有 限 。现有 的很 多研 究都 集 中于产
( 0 0 根据 三 次产业 结构 比重 ,构 造 了长 三 角 江浙 沪 三地 的产 业 结构 层 次 系 数 ,发现 产 业 结构 高 21)
级 化存 在 区域 差异 和趋 势趋 同特 征 ;李 倩 等 ( 0 9 通 过 建立 V R模 型 ,运 用 脉 冲 响应 函数 和方 20 ) A 差 分解 ,得 出产业 结构 对广东 省 经济增 长有 着重 要 的影 响 ,但存 在一定 的滞 后期 。
—
20 09年产业结构高级化 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 了分析。结果 发现 ,研 究期 问三个层次 的产业结构高级化
水 平 都 得 到 了极 大 的提 高 ,也 表 现 出 了相 同 的趋 势 、特 征 与 路 径 。 从 全 国到 东 部 发 达 省 份 再 到 东 部 中心 城 市 ,经 济 增 长 对 产 业结 构 高 级 化 都 有 推 动 作 用 ,而 产 业 升 级 对 经 济 增 长 的促 进 作 用 则 只 出现 在 中 心 城 市 这
广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业产值 比重都保持着大 幅上升趋势 ,波动中呈现不 断 上升 发展 的 势头 。 从 17 年 到 20 98 08年 ,广 东 省 城 市 化 水 平 在 3 1 年间大体呈现直线上升趋势 ,尤其是进入 2 0 年 以 00 来 ,城市化的发展速度 突飞猛进 ,20 02年_20 年 03 间城市化 比率提高 了 1%。综合 而言 ,伴 随着城市 1 化进程的加快 ,第一产业产值结构 、就业 比重呈下 降趋势 ,第二 、三产业产值结构 和就业 比重都呈上 升趋势 ,明显的是第二产业产值 比重 和就业 比重高 于第三产业 ,但增长速度上第 三产业是 高于第一第
Lkl o d 断 ,得 出 U 和 WF i io判 eh 、WS 、WT、E 、 S F E 以及 E T的最佳 滞后期为 2 。利用 E i 6 ve . ws 0进行单 位根 ( D )检验 ,在滞后 4阶的情况下对上述各 A F
个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 ,检验结构如下表 I 。
表 I 单位根 ( F AD )检验结果
第 4卷 第 5期
21年 1 01 O月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unlo igu n Pl eh i ora fQny a o tcnc y
V 14,N . o. o5
0e . 0 1 t 2 1
广 东省城 市化 与产 业结构发展 关 系实证 研 究
袁 小英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家政管理系 广 东清远 5 1 ) 15 0 1 摘要 :本 文从产 业结构和城 市化的 关系为切入 点 ,借鉴前人 的研 究成果和研 究方法 ,通过 以中国经 济发展速度和
变髓 柃骏类礤 A.’ I 艟 2  ̄
0 16 . 2 5
.
变最
糗骏樊
广州产业分析报告
广州产业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对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我们对广州市的主要产业进行了分类和评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领域具有较强的实力和潜力,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我们提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以促进广州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引言广州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广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广州市的产业现状,揭示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2. 广州市产业概况广州市的主要产业包括制造业、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业。
制造业是广州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占据了重要地位。
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纺织业是广州市制造业的主要领域。
服务业发展迅速,旅游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和零售业是服务业的主要组成部分。
创新科技业则致力于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广州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
3. 广州市产业发展趋势3.1 制造业趋势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变革,传统制造业正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广州市的制造业在降低成本、提高技术含量和品牌影响力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仍需要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未来,广州市制造业将朝着高端智能制造和绿色环保制造的方向发展。
3.2 服务业趋势随着消费升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州市的服务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旅游业将继续是重要的增长点,需要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品牌建设。
金融业将承担更多的职能,要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
房地产业需要合理调控,促进市场稳定和居民购房需求。
3.3 创新科技业趋势创新科技业是广州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和引擎。
广州市已经建立了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创新孵化中心,吸引了大量创新型企业和优秀人才。
未来,广州市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广东省各市综合发展水平分析评价
被 称为 的公共因子 或潜 因子 ,即综合 变
中图分类号: F 1 2 7 文献标 识码 : A
的一个 向量 , 则a 表示 x i 在坐标轴 上 额) 、 ( 在 岗职 工人数) 、 X ( 在 岗职 工 工 的投影 , 矩 阵 A称 为因子载 荷矩 阵; 称∈ 资总额) 我们 选取反 映城市 综合发展 水平 的 、 X 。 ( 每万人拥 有汽车 数) 上 的载 为 x 的特殊因子 。 1 1 个指标 , 其 中包 括 9个社会经济 指标, 荷值 都很 大 , X 、 X 、 X 。 、 X , 是 反映城 市规 三、 分析过程及结果 分别为 : X 一 非 农 业 人 口数 ( 万人) ; X 工 模的指标 , X : 、 x 3 反映城 市工业 发展规模,
一
、
原 始 数 据 及 指 标 解 释
业总产值 ( 万元) ; X 一 货运总量 ( 万 吨) ;
) ( 4 一 第三 产业从业人数 ( 万人) ; x 5 一 地方政
将 相关 数据 输入 S P S S I 3 . 0软件 , 利 X 反映城 市第三 产业 的发展 规模 , x 5 是
发展 水平 的 1 1 个 指标 建 立 因子 分析 模 反映 了居 民的收入水平 , 而在我国现今 的 型 。按照特征根大于 l的原 则, 选入 2个 收入分配格局 下, 政府和居民是再分配收
6 . 9 %, 入 的获得大户 , 因而 X 、 ) ( 6 则在 一定程度 万人拥有汽 车数 ( 辆) 。其中 , 2个城 市公 公 共 因子 ,其 累 计 方 差 贡 献 率 为 8 特征根 以及累计 贡献率 、 碎石 图、 因子载 上 反映了城市 的国民收入水平 ,因而 F 1 共设 施水平指标 : x 『人均拥 有铺装道 路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综合评价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经济综合评价实例及分析结果利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的八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将8个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指标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R如下:表一相关系数矩阵R相关矩阵GDP 居民消费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职工平均工资货物周转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工业总产值相关GDP 1.000 .267 .951 .191 .617 -.273 -.264 .874 居民消费水平.267 1.000 .426 .718 -.151 -.235 -.593 .363固定资产投资.951 .426 1.000 .400 .431 -.280 -.359 .792职工平均工资.191 .718 .400 1.000 -.356 -.135 -.539 .104 货物周转量.617 -.151 .431 -.356 1.000 -.253 .022 .659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73 -.235 -.280 -.135 -.253 1.000 .763 -.125商品零售价格指数-.264 -.593 -.359 -.539 .022 .763 1.000 -.192 工业总产值.874 .363 .792 .104 .659 -.125 -.192 1.000基于SPSS 软件利用上述主成分分析方法计算得到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
根据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的确定原则,得到3个主成分( 表2) 及3 个主成分的载荷( 表3) 。
由表2 可知,3个主成分贡献率依次为46.939%、27.459%、15.186%,到到第三主成分时累计贡献率为89.594%,满足累计贡献率大于85%的要求。
表二主成分特征值及贡献率表由表二可知,GDP、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总产值在第一主成分中有较大载荷,第二主成分中占较大载荷的是货物周转量,第三主成分中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占较大载荷。
根据主成分的荷载,可进一步求取各省份对应的主成分的得分,为了更好的反应一个省自治区的经济综合实力,采用计算因子加权总分的方法,以 3 个主成分各自的贡献率占累计贡献率的比例确定得到3 个主成分的权重依次为0.5240、0.3065 、0.1695,利用公式( 1) 进行加权求和,得到各省自治区综合得分,按得分高低排序,即对各个省自治区的综合实力进行排名( 表3) 。
广东省工业行业结构分析与评价
1 广 东省 工 业 结 构 的基 本 态 势
改革 开放 以来 ,广 东 利 用 中 央给 予 的特 殊 政 策 和灵活措 施 ,抓住 国 际上 产 业 结构 调 整 与转 移 的机 遇积极参 与 国际地 域 分 工 ,大 力 发展 食 品饮 料 、纺 织 服装 、家 电等 轻 纺 ̄ - 业 ,形 成 在 国内外 市 场 上 nr _
即工 业部 门结 构 ,指 的是工 业 各 行 业之 间 的相 互 关 系 ,表 现为各 行 业在 工 业 总 体 中所 占 比例 ,主 要 是
依 据 。广东工 业 化 的道路 还 很 长 ,只 有 果 断地 推 进
广东工 业结构 的 战略 性 调整 ,迎接 知 识 经 济 时代 的
挑 战 ,才能在 经济 全球化 浪潮 中立 于不败 之地 。
结构 而 言 ,存 在 着 生 产 能 力 闲 置 ,产 品相 对 过 剩 ; 产业 结构 趋 同 ,技 术结 构 滞 后 ;体 制 转 换 困 难 ,地 方保 护主义 严 重 等诸 多 深 层 次 的 问题 ,制 约 着 广 东 工业 经济 的进 ~ 步发 展 。广 东 工 业进 入 了一 个 战 略 性结 构调 整 的关 键 时 期 ,形 势 逼 人 ,不 进 则 退 。本 文试 图通过 分 析 广 东省 工 业 结构 的基 本 态 势 ,工 业 行业 结构 变 动 特 征 的 分 析 以及 各 行 业 的地 区差 异 , 为从 宏观研 究 广 东工 业 行 业结 构 ,探 索 其 行 业 结 构 是否 合理优 化 ,地 区分 布是 否 合 理 等 问题 提 供 参 考
摘
要 :着重从广东工业结构 的分析人手 ,剖析 了广东 工业 结构 的基 本态 势 ,工 业行业 结构 的变动 特征 以及各工
广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广东省产业结构分析作者:江洋来源:《大经贸》2017年第04期[摘要]本文探究广东省经济发展状况,分析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形成机制,在综合考虑众多影响因素后选取产业贡献率和就业结构这两项指标,从配第一克拉克定理的产业结构分析视角对广东省产业结构进行研究分析。
研究发现,广东省产业结构基本符合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与此同时也留意到广东省存在的产业问题。
[关键词]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产业结构产业贡献率就业结构一、前言1978年,由于具有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广东率先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广东得益于毗邻港澳的沿海区位优势,接收了香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同时,广东依托港资又成为全国出口加工和转口贸易的重要基地。
90年代中期,面对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广东利用其廉价的劳动成本和土地成本大力发展出口加工型制造业,并在全球信息技术浪潮中积极改造工业产业结构,逐渐从传统产业转移至高技术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
二、配第一克拉克定理(一)主要内容17世纪末,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威廉·配第(Willim Petty)发现了不同产业之间存在收入差异以及由此引起的劳动力产业结构变动。
他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步,一国的工业将比农业更能推动经济发展,而商业又比工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克拉克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并运用劳动力指标,研究随着经济发展,一国劳动力在各产业中的分布状况变化。
他认为,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农产品的相对需求一直在下降,而对制造品的相对需求开始上升然后下降,而让位于服务业。
后来人们把这一由配第和克拉克所提示的就业结构变动规律称之为“配第.克拉克定理”。
在克拉克之后,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在其著作《现代经济增长》和《各国的经济增长》中,从国民收入和劳动力就业在不同产业间的分布两方面对就业结构这种变动规律,进一步从统计分析的角度进行了验证并得到与克拉克基本一致的结论。
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分析_以广东省为例
$%+-%*, -%’, -%33 -%&+ -%&* -%’$ $%-’ $%--%3$%-3 $%+& $%,* -%*& ,%4’ $%)) $%$3
-%$’ -%,3 -%$) -%$& -%+’ -%+$ -%$& -%$$ -%$4 -%-’ -%-& -%$-%$* -%$* -%,) -%$3 -%$&
经贸论坛中国流通经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增长贡献大小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第三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推动力本文认为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与经济增长水平高度相关第三产业中年均增速快的行业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也大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要加快广东国民经济的发展必须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而在第三产业内部应着重发展交通邮电批发零售房地产社会服务金融保险等对国民经济推动力大的行业关键词
行业 年份
交通运输 邮电通讯业
卫生体育 社会福利业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贡献度 贡献率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 ( ’ 百分点 (
中国流通经济 !""$ 年第 % 期
!经贸论坛
第三产业对 !"# 增长的贡献分析
! !! 以 广 东 省 为 例
丁 元! 周 树 高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广东 广州 $&’(($ $
摘 要: 由广东省第三产业对全省 !"# 增长的贡献及第三产业各主要行业对 !"# 增长贡献大小 可以看
湛江产业现状分析报告论文
湛江产业现状分析报告论文引言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是中国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
近年来,湛江市经济逐渐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调整。
本报告旨在对湛江市的产业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揭示其产业发展优势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1. 湛江市的产业结构湛江市的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主要包括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
其中,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农业和制造业相对较弱。
- 服务业:湛江市的服务业主要包括旅游、金融、物流、教育、医疗等行业。
由于市内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旅游业成为湛江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 制造业:湛江市的制造业主要涉及化工、电子、纺织等领域。
市内有多个工业园区,吸引了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入驻。
然而,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仍有待提高,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 农业:湛江市的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也有水果、蔬菜等农产品的种植。
但农业生产规模相对较小,科技含量低,缺乏规模化经营。
2. 湛江市产业发展的优势和问题2.1 产业发展优势湛江市的产业发展具有以下优势:- 地理位置优势:湛江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西南沿海,拥有良好的港口资源和交通网络,便于与国内外市场进行贸易和合作。
- 丰富的自然资源:湛江市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为制造业和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 旅游资源:湛江市的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成为了湛江市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
2.2 产业发展问题尽管湛江市的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然面临以下问题:- 产业结构不合理:湛江市的产业结构过于依赖服务业,制造业和农业发展相对滞后。
- 制造业创新能力弱:湛江市的制造业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缺乏自主研发和高新技术的应用。
-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湛江市的农业生产方式较为传统,规模化经营、科技含量较低,对市场需求的响应能力不足。
3. 对策建议为了促进湛江市的产业发展,以下是我们提出的对策建议:- 调整产业结构:湛江市应加大对制造业和农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
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研究粤东地区是广东省的一个地区,包括梅州、汕尾、河源、揭阳和云浮五个市,地理位置优越,资源丰富,具有发展优势。
为了推动粤东地区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以下是一些研究的建议。
首先,要优化粤东地区的产业结构,需要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
粤东地区具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产业,提高产业附加值。
同时,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其次,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
粤东地区的产业链相对较短,缺乏上下游的配套产业。
因此,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同时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形成产业链的完整闭环。
第三,要加强产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粤东地区有一些有潜力的产业集聚区,比如梅州的大埔工业集中区,云浮的罗定经济开发区等。
要进一步完善产业集聚区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的产业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
第四,要加强区域合作,提高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效率。
粤东地区相邻的市县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特别是要加强与广州、深圳这些重点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最后,要注重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粤东地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
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采取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综上所述,优化粤东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规划和有效实施,才能实现粤东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的聚类分析
广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的聚类分析梁兆基①(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
广东省下属21个地级市,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差异较大,产业结构多样。
本文通过应用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作了探讨。
关键词:广东省;产业结构;区域经济;聚类分析产业结构是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一些比例关系[1]。
广东省下属有21个地级市,由于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有较大的差异,因而产业结构的差异也比较大。
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及人均GDP如表1所示。
表1 广东省各市人均GDP及产业结构市别人均GDP(元)第一产业比重(%)第二产业比重(%)其中第三产业比重(%)#工业比重非工业比重广州71808 2.1 39.5 36.5 3.0 58.4 深圳79645 0.1 50.1 47.5 2.6 49.8 珠海61693 2.9 55.2 51.9 3.3 41.9 汕头17048 5.6 52.9 48.8 4.1 41.5 佛山61199 2.3 64.6 62.1 2.4 33.1 韶关16049 14.2 48.5 43.7 4.8 37.3 河源11710 13.4 53.4 47.9 5.5 33.2 梅州9976 21.4 43.4 35.7 7.7 35.2 惠州28945 7.1 58.9 55.3 3.6 34.0 汕尾10256 18.5 46.5 40.6 5.9 35.0 东莞46027 0.4 56.8 54.5 2.3 42.8 中山49488 3.1 60.8 58.0 2.8 36.1 江门26882 8.4 55.6 53.2 2.5 36.0 阳江17392 25.1 39.1 34.6 4.6 35.8 湛江13217 22.5 46.4 42.6 3.8 31.1 茂名17113 19.4 41.2 36.7 4.5 39.4 肇庆15915 23.5 34.0 29.8 4.1 42.5 清远16330 14.2 54.3 49.8 4.5 31.5 潮州14967 7.5 57.4 54.5 2.9 35.1①作者简介:梁兆基(1986-),男,广东广州芳村人,华南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05级本科生学号: 200530900219 Email: fangcunlzj@揭阳10339 13.2 54.6 50.7 3.9 32.2云浮11498 27.5 44.6 40.2 4.4 27.9注: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
广东省广州市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
广东省广州市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1.1广州市自然资源概况广州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北缘。
广州濒临南海,邻近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
广州属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北部和东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台地,南部是珠江三角洲冲积平原。
全市面积7,434.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843.43平方公里。
广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等特征。
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广州提供了极好的条件。
广州地处亚热带,横跨北回归线,年平均温度22.8℃,最低温度0℃左右,最高温度38℃,气候宜人,是全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
年均降雨量为1982.7毫米,平均相对湿度为68%。
图1.1-1广州地区地图1.2广州产业布局概况广州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华南地区的综合性工业制造中心,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门类齐全、轻工业较为发达、重工业有一定基础、综合配套能力、科研技术能力和产品开发能力较强的外向型现代工业体系。
以电子通信、家电、精细化工、石油化工等行业领头的许多新兴产业及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
广州工业在珠江三角洲、华南地区乃至东南亚一带都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广州市2007年实现生产总值(GDP )7109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80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53亿元。
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的比例为2.29∶39.95∶57.76。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8%、43.1%和56.1%。
表1.2-2广州市三次产业结构单位:亿元资料来源:根据广东统计年鉴(2008)整理在三次产业中:第二、三产业占有明显的产业优势,对GDP贡献最大;第一产业的比重仅为2.11%。
广州市三次产业结构顺序为三二一型,表明广州市已具有后工业化城市特征。
1.3第一产业广州市2007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85.40亿元。
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及相关措施、建议。
广州市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分析及相关措施、建议(一)广州市产业现状贡献及对比变化2012年,广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551.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5%。
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0.72亿元、4713.16亿元和8617.33亿元,分别增长3.3%、9.9%和11.1%。
工业经济运行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轻工业快于重工业。
全市规模以上轻、重工业总产值增速分别为14.8%和9.9%,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4.9个百分点。
二是小微型企业快于大中型企业。
全市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6.8%,增速比大中型企业(9.9%)快6.9个百分点。
三是民营企业带动作用强。
全市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增长17.1%,增速快于全市工业平均增速5.6个百分点。
四是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较快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12.8%。
五是产品产销率上升,库存压力下降。
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73%,同比提高1.0个百分点。
六是受国际大环境影响,汽车制造业呈负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三大支柱产业工业总产值增长6.3%;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6.1%和10.6%;汽车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6.3%,是历年来首次出现年度负增长。
2012年,广州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11年的1.6︰36.9︰61.5调整为1.6︰34.8︰63.6,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1个百分点。
金融保险、商贸会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成功举办,广州民间金融街首期、广州国际金融中心(西塔)、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广州碳排放交易所开业运营。
预计2012年全市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6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发展,认定广州科学城等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进一步完善了“一核两翼”的产业布局。
金发科技、海格通信、广电运通、冠昊生物等发展成为国内行业龙头企业,一批移动互联网企业快速成长。
bimAAA产业结构
关于广东省的产业结构水平的描述统计分析产业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间的组成、构造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是各产业的构成及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它构成了经济结构的核心和基础。
广东省的产业结构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实现了产业转型与产业升级。
本文收集了1993年以来广东省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综合产业结构分析的各项指标以及GDP的数值对广东省产业结构作水平统计分析。
一、广东省经济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图一 1993——2011年广东省GDP增长情况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图一所示。
GDP从1993年的3469.28亿元到2012年的57067.92亿元,实现了16倍的增长,特别是在2000你那以后发生了飞跃式增长,实现了广东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广东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二 1993——2011年广东省三大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单位:%)在广东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其产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广东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一、三产业为辅。
图二显示,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占比从1993年到2008年持续下降,近几年逐渐趋于平稳,占全省GDP的比重平均降至5%;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占比除了2003年和2004年突然上升外,基本在50%左右波动;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比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在2003年和2004年出现下跌,与第二产业的情况相反,截止到201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45.3%,逐渐接近第二产业的占比。
第二产业对于广东省的经济的发展依然发挥重要作用,同时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逐年上升。
图三 1993——2011年广东省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单位%)我们再从广东省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来分析。
由图三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有着很大的差距,近几年基本在1%到3%之间波动;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呈现下降的趋势,但依然比第一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高;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呈波动上升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d d I 皿 at vI 【ln a o 82 9 l O 0 o o] 0 .8 0
) 1 , , =l , p ( , … 2 , …, ) 2
34 8
l 船
1 3
X = ;J ∑ ( 1, , j l, p i ∑ 。 = 。 ,… n =,…, 2 ; 2 )
其 特 征 值 的 累计 贡 献 率 的 大 小 ,确 定 主 因子 的 个 数 ,通 常 一 般 取 K ( =
R型因子分析 中所得的 r 对 个特征值, 计算对应
矩阵zxz 的特征向量: = U = z・ 。
一
、
引 言
2o o 8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达到 3 6 6 6 5 9 . 亿元 , 于全国各 省第 4 位 广 东 以经 贸大 省 的 身份 领 跑 中 国经 济 多 年 , 开 放模 式 以及 发 展方 其 式 为 国 内其 他 地 区作 为 重 要 的参 考 与 借 鉴 。 0 9年 初 , 家发 改 委 公布 20 国 ‘《 江三 角 洲 地 区改 革 发 展规 划 纲 要 (0 8 2 2 3 珠 - 20 — 00年 ) , 确 了珠 三角 》明 地 区的 战 略定 位 以及 发 展 目标 , 次体 现 了珠 三 角 地 区 作 为 “ 验 田” 再 试 、 “ 行区”“ 范区” 先 、示 的作 用 。在 此 背 景 下 , 究 广 东 省各 城 市 的产 业 结 研 构 , 总 结 发展 经 验 , 出 进 一 步深 化 改 革 的方 案 具 有重 大 的 意 义 。一 对 提 直 以来 , 者们 对 产 业 结 构 与 经 济 发展 的关 系 进 行 了 深 入 的研 究 。 兹 学 库 涅 茨 ( zes 9 9提 出必 须 从产 业 结 构 的 角度 去 度 量 国 民收 入 。他 用 Kun t14 ) , 5 O个 国家 的 经 验数 据 进行 比较 后 发 现 ,制 造业 部 门会 随 着 人均 国 民收
一
。
二 、 应 分 析 法 对
对 应 分 析 法 是 在 R型 因子 分 析 和 Q 型 因 子 分 析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一 种 多 元 统 计 方 法 。通 过 对 原 始 数 据 进 行 特 殊 处 理 , 样 品 和 变 将 量 同 时反 映 到 同一 坐 标 轴 上 , 于对 问题 的分 析 和 比较 。 体 步 骤 为 : 便 具 ( ) 算 规 格 化 概 率 矩 阵 。设 有 P个 评 价 指 标 , 1计 n个城 市 , 原 始 数 则 据观测矩阵为 :
=
表3 1 u — mmay S r
St l y m ar Prpo in f ne a o rfo o I rI i
)i 1i 1 ̄ 1 o ¥
C f d nc ng a Ii on i e e Si ulr Vs g r
Sl
I
Vl a ue
I n… ta 1 2
z 。 ) : 掣 , : 。 /
( ) 行 因 子 分 析 3进
0  ̄q 尘 :k -
0 艟
(,. : 一 l , p )
①R型因子分析 : 计算协方差矩 阵 = =Z Z求 特征 ・ , 根, ≥ ^ … , 并求其 特征 向量 , , , , … 并将其单位化 , 按
计算 X的规格化概率矩阵 : J p=X / )
圉3 1
其中 - TT ∑ ,;o ∑ P, = 。 : 二 ,= 。 P = / ∑ j ∑: i p
() 2 计算矩阵 : = Z ) Z (u
其 中:
Row and Col um n Pol s nt
向 量 单 位 化 。 得 Q 型
经 济论 坛
N
广 东省城 市 的产业 结构评价
基 于 对 应 分 析
华 南理 工 大 学 经 济 与 贸易 学 院 钟 兆亿
【 要】 摘 本文运用 多元统计理论 的对应分析方法 , 对广 东省 2 1个地级 市的 类别与产 业结构的相 关性进 行研 究, 并结合 实
际 情 况 分 析 各 类 地 区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战略 。
【 关键词】 东省 产业结构 对应 分析 广
人 的增 长 而 增加 。钱 纳 里 ( h nr,9 0认 为 当一 个 国家 的经 济规 模 发 C ee 16) y 生变 化 , 务 业 和 农 业 变 化最 小 , 制 造 业 增 长 最 大 , 过 一定 的 工业 服 而 通 化 模 式 能使 资源 得 到 最优 配 置 。刘 伟 、 绍荣 (0 2通 过 实 证研 究 提 出 李 20 ) 中 国经 济 增 长 主要 由第 三 产 业 拉 动 ,但 中 国经 济 要 维 持 增 长 就 必 须 提 高一 、 产 业 对 经 济增 长 的贡 献 率 。 纯靠 第 三产 业 扩 张 会 导 致 经 济 衰 二 单 退 。孙 亚 云 (0 0 通过 实证 研 究 提 出广 东 省 第一 产 业 对 GD 21 ) P增 长 贡 献 率呈 下 降 趋 势 , 三产 业 作 用 日益 显 著 , 第 工业 是 推 动 广 东 经 济 增 长 的 重 要 力 量 。但 多 数 文章 及 研 究 成果 主 要 集 中在 评 价 三次 产 业 的 贡献 程 度 . 对 广 东 省 内各 主 要 城 市 的 产 业 构 成 与 其 经 济 发 展 的 密 切 程 度 很 少 涉 及 。 因此 , 者 由此 出发 , 用 多 元 统 计 理论 的对 应 分 析 法 来 探 求 其 关 笔 运 系 , 讨 贯彻 《 要 》 探 纲 的产 业 政 策 的深 化 改 革 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