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_刘佳

合集下载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_王宇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_王宇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_王宇固定化酶载体材料是一种将酶分子固定在其中一种载体材料上的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实现对酶的固定化,提高酶的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和催化效率等特性。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在生物化工、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首先,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选择对于酶的固定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用的固定化酶载体材料包括多孔硅胶、纤维素、凝胶、磁性微球等。

这些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化学稳定性和表面活性,可以有效地固定酶分子并保持其催化能力。

不同的载体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研究。

其次,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传统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化学键结和共价键结等。

物理吸附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通过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将酶分子吸附在载体表面。

化学键结是将酶分子与载体表面形成共价键结合的方法。

共价键结是一种更稳定的结合方式,但因过程复杂,难以控制,目前大部分研究仍以物理吸附为主。

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研究人员开始将纳米材料与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结合起来,通过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改性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通过改性可以改变载体材料的表面性质,进一步提高酶的固定效果和催化活性。

常见的改性方法包括表面修饰、化学修饰和电化学修饰等。

表面修饰是在载体材料的表面引入功能基团,增加酶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改善固定效果。

化学修饰是通过在载体材料表面引入化学反应的活性基团,与酶分子形成共价键结合。

电化学修饰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在载体表面形成导电层,增加载体与酶的传递效果。

最后,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地扩大。

除了传统的酶催化反应,固定化酶载体材料还可以应用于生物传感器、药物释放系统、环境污染治理等领域。

例如,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传感器表面,可以实现对血糖浓度的快速测量。

将酯酶固定在聚合物微球上,可以实现对药物的缓释。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固定化酶是指将酶固定在固体载体上,并保持其生物活性的一种技术。

它有许多优点,如可重复使用、稳定性高、易于回收等,因此成为了生物技术领域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研究方向。

一、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固定化酶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

第一种固定化酶的载体是硅胶,随后又发展了许多种载体,如凝胶、海藻酸盐、纳米材料、磁性颗粒等。

随着技术的进步,目前已有各种方法来制备纳米载体和比之前更优异的凝胶载体。

同时,各种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包括共价结合、吸附、交联、包埋等。

二、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酶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催化、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制药工业等。

其中,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如生产葡萄糖、果汁、醋等。

固定化酶也可以用于制药工业中的药品合成。

此外,还可以在纳米技术、环境保护、制垃圾处理等领域中找到应用。

三、固定化酶的优势1. 重复使用:固定化酶具有可重复使用的优势,节省了时间和成本,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2. 稳定性: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耐受性,并可在极端环境中保持其生物活性。

3. 易于回收:固定化酶可以设计成可在固定化酶中回收,增加了其经济价值。

四、固定化酶仍需解决的问题尽管固定化酶在许多领域中具有潜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优化载体:优化载体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其选择需要结合具体的酶种和应用需求,存在一定的技术难度。

2. 降低成本:目前固定化酶的生产成本仍比较高,限制了其在一些领域中的推广。

3. 稳定性问题:目前许多固定化酶在长时间的储存或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酶失活的情况,这需要更好的研究与解决。

综合而言,固定化酶的广泛应用前景与其固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在未来,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固定化酶领域的研究与发展,加快技术优化和成本降低,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需求。

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一、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研究进展固定化酶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吸附、共价键结和交联结构等。

近年来,研究者们发展了一系列新型的固定化酶制备方法,如钙凝胶法、包埋法、凝胶微球法和溶胶凝胶法等。

这些新方法不仅提高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和活性,还大幅度降低了制备成本,提高了酶的重复使用性。

固定化酶在生物工程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酶催化反应、生物催化剂制备以及生物催化剂的应用等方面。

例如,固定化酶可以用于生物反应器中进行酶催化反应,实现对废水处理、医药合成和食品工业等的高效处理。

此外,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制备各类生物催化剂,如药物微胶囊和生物传感器,用于治疗疾病和检测生物分子。

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产酶制剂、降解保健食品、生产高价值添加物以及改善食品品质等方面。

固定化酶可以用于生产各类酶制剂,如发酵酶、复合酶和水解酶等,以加速酶催化反应。

此外,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生产特殊功能食品,如降解保健食品、胶原蛋白等,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固定化酶在医药学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药物制剂、生物芯片、药物代谢和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例如,固定化酶可以用于制备缓控释药物制剂,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此外,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制备生物芯片,用于分析疾病标志物和药物代谢产物等。

固定化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废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和土壤修复等方面。

固定化酶可以用于废水处理中,加速有害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此外,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大气污染控制,将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加速土壤中有毒物质的降解和去除。

综上所述,固定化酶技术在多个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固定化酶制备方法,研究者们加强了固定化酶的稳定性和重复使用性,提高了酶的应用效果和利用价值。

固定化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为生物工程、食品工业、医药学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带来更多创新和突破。

酶固定化技术用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酶固定化技术用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酶固定化技术用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杨勇 李彦锋3 拜永孝 易柳香 夏春谷#(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化工及环境技术研究所 兰州 730000;#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摘 要 酶的固定化是生物技术中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

作为固定化酶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载体的结构及性能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所得固定化酶的催化活性及操作稳定性。

综合性能优良的载体材料的设计与制备是固定化酶技术领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通过对传统材料的改性和新型载体材料的研究开发,必将促进固定化酶在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固定化酶 载体材料Progress in C arrier Materials Employed in Immobilization of E nzymesY ang Y ong,Li Y an feng3,Bai Y ongxiao,Y i Liuxiang,X ia Chungu#(C 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 tate K ey Laboratory of Applied Organic Chemistry,Institute of BiochemicalEngineering&Environmental T echnology,Lanzhou University,Lanzhou730000;#S tate K ey Laboratory for Ox o Synthesis and Selective Oxidation,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Lanzhou730000)Abstract Enzymes imm obilization is one of the m ost active research fields in biotechnology.As an im portant part of imm obilized enzymes,carrier materials affect the activity of catalysis and operation stability greatly.The design and preparation of carrier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integration per formances will be one of the m ost significant research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mm obilized enzymes in the future.Im provement of traditional materials,designing and exploiting new carrier materials will prom ote the application of imm obilized enzymes in various fields.The recent research progress in carrier materials for imm obilized enzymes a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K ey w ords Imm obilized enzyme,Carrier materials酶作为一种特殊的生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催化效率、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活性可以调节控制等优点。

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后来某制药公司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包埋含有高活力天冬氨酸酶的大肠杆菌,用于工业上利用延胡索酸转化为L-天冬氨酸。上海生化所用固定化的3′-核糖核酸酶从RNA中生产3′-核苷酸,使酶的利用率提高了10倍;袁中一等将ABSE-纤维素固定的5′-磷酸二酯酶用来生产5′-核苷酸。固定化谷氨酸脱羧酶可以生产γ-氨基丁酸,制成了CO2电极,可用于测定谷氨酸的含量。
酶在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农业、工业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尤其是固定化酶作为多相生物催化剂,能够在非常温和的条件下实现合成、降解及转换化学物质的特异性反应,效率高,能源消耗少.这无疑向我们展示出一幅广阔的应用前景. 现代意义下的酶,已不单单是一些微生物的重要产物,它已成为现代生物产业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而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H电极也绝大多数是固定化酶产品。青霉素酶电极就是其中的一种,经过固定化处理的酶电极与pH电极一起浸入含有青霉素的溶液时,青霉素酶即催化青霉素水解,使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增加,通过pH电极测出溶液中pH的增加,从而计算出溶液中的青霉素的浓度。用L-乳酸脱氢酶与BO一起通过透析膜共固定在石墨电极,在NAD+存在时L-乳酸被氧化成丙酮酸,NAD+被还原成NADH,然后NADH被TBO电氧化,其电位差可通过Ag/AgCl电极测出。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快速测定食物中的L-乳酸含量。南京大学改进方法,将葡萄糖氧化固定在一覆盖在金属电极的多层膜上,做成了一对葡萄糖高度灵敏的酶电极,以前0.10mmol/L葡萄糖浓度可以反映在22nA的电流上,而改进后的电极却可以将这一极限精确到0.01mmol/L,而且测定结果不受溶液中酸的影响,几星期后酶电极仍然稳定。生物传感器目前是各国固定化酶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部分之一,1995年美国举行的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有了重组海洛因酯酶传感器检测违禁药品、用脱辅基酶传感器检测重金属离子、检测2,4-二氯苯氧基乙酸的双酶偶联免疫传感器、电流型酶沟道免疫传感器等。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研究进展一、定义固定化酶:其是酶工程的一种手段,是利用物理化学手段将生物提取的酶固定在介质上,是指不溶于水而具有酶活性的状态,提高酶的催化活力和催化效率。

二、固定化酶的具体方法1、吸附法利用各种吸附剂将酶或含酶菌体吸附在其表面上而使酶固定的方法。

通常有物理吸附法和离子吸附法。

常用吸附剂:活性炭、氧化铝、硅藻土、多孔陶瓷、多孔玻璃等。

优点:其操作简便、条件温和,不会引起酶变性或失活,且载体廉价易得,可反复使用。

2、载体结合法最常用的是共价结合法,即酶蛋白的非必需基团通过共价键和载体形成不可逆的连接。

在温和的条件下能偶联的蛋白质基团包括:氨基、羧基、半胱氨酸的巯基、组氨酸的咪唑基、酪氨酸的酚基、丝氨酸和苏氨酸的羟基。

参加和载体共价结合的基团,不能是酶表现活力所必需的基团。

3、交联法依靠双功能团试剂使酶分子之间发生交联凝集成网状结构,使之不溶于水从而形成固定化酶。

常采用的双功能团试剂有戊二醛、顺丁烯二酸酐等。

酶蛋白的游离氨基、酚基、咪唑基及巯基均可参与交联反应。

4、包埋法酶被裹在凝胶的细格子中或被半透性的聚合物膜包围而成为格子型和微胶囊型两种。

包埋法制备固定化酶除包埋水溶性酶外还常包埋细胞,制成固定化细胞。

酶经过固定化后,比较能耐受温度及pH的变化,最适pH往往稍有移位,对底物专一性没有任何改变,实际使用效率也提高数倍。

三、固定化酶的应用固定化酶的形式多样,可制成机械性能好的颗粒装成酶柱用于连续生产;或在反应器中进行批式搅拌反应;也可制成酶膜、酶管等应用于分析化学;又可制成微胶囊酶,作为治疗酶应用于临床。

现在又有人用酶膜(包括细胞、组织、微生物制成的膜)与电、光、热等敏感的元件组成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有机化合物和发酵自动控制中信息的传递及环境保护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简述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前景

简述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前景

简述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前景一、固定化酶的应用1。

食品工业:将酶直接添加到果汁,奶制品,肉制品等食品中,既保留了原有的营养成分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目前,酶制剂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行业中,尤其是在软饮料行业中得到了最好的利用。

2。

发酵工业:酶具有多样性和专一性,可以实现酶的固定化和工业化生产,其中包括了传统工业菌株的固定化,酶反应器的固定化,以及微生物细胞固定化等。

在固定化酶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微生物的快速发酵,节约人力资源的同时,也降低了发酵设备的要求。

3。

医学领域:固定化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有很大的潜力。

利用固定化酶可以诊断出体内不同的疾病,如癌症、糖尿病等,也可以进行病毒的检测。

同时,在蛋白质的表达,纯化及工业生产中有重要作用。

4。

日用化学工业:目前,市场上大部分洗涤产品都采用高效活性酶,如脂肪酶、蛋白酶、淀粉酶等。

高效活性酶能够去除皮肤表面多余油脂和污垢,具有较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因而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以自动加药为例,目前的加药方式是先把水或药液配成适宜浓度后再加入原料,这种方式比较麻烦,而且经常会出现因浓度过高而影响产品质量,造成浪费的现象,甚至还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

另外,传统的固定化技术只限于小规模生产,仅用于特殊需要的地方,限制了酶固定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以上所说的全是新的思路和工艺,它们并非取代传统的工艺,但它们确实存在着很多优点。

固定化酶能够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难题,使我们的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节约了成本,这是毋庸置疑的。

另外,酶的应用还拓宽了其他的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二、固定化酶的前景1。

能源工业。

这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糖类,脂类等发酵生产生物燃料,它属于二次能源,未来可充分利用纤维素、淀粉、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行发酵。

同时,由于固定化酶反应器所需要的发酵底物种类少,处理量大,易于回收,因此固定化酶还可以用于大规模发酵生产生物燃料,解决交通运输过程中的能源紧缺问题。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以其优越的特性,在物理化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固定化酶的研究已取得了重大突破,为解决各种化学反应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1.固定化酶的研究历史
固定化酶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899年,当时海尔士和罗斯证明可以将酶结合到珠粒或陶瓷体中。

之后,1904年,韦伯提出了将酶固定在改性双氧水Gel上的概念,这标志着固定化酶研究正式开始。

在后续几年中,研究人员们利用不同类型的支撑体,研究固定化酶的活性及固定方法,例如改性的石英粉和橡胶等。

1960年代,随着计算机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固定化酶的了解加深了,同时,也解决了以往无法实现的合成反应问题,这大大促进了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固定化酶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酶结构和活性的研究,以及利用多种体内诱导因子来实现酶固定化的方法,例如培养基、氯仿等。

2.固定化酶的进展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固定化酶的应用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

今天,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将多种酶和酶-活性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不同功能的复合酶体,以提高它们的反应活性。

近年来,固定化酶的研究重点也在拓展。

介孔材料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汇总解析

介孔材料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汇总解析
介孔材料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专业:生物化工 学号:642081703002
姓名:承豪
Contents
1
2 3
介孔材料简介 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影响因素 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应用前景
4
结语
根据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协会的(IUPAC)定义
微孔材料
介孔材料
大孔材料
孔径小于2nm
孔径在2-50nm之间
孔径大于50nm
影响因素
孔径
介孔材料纳米孔 的孔径大小会对 固定化酶的吸附 量、活力保留及 稳定性产生直接 影响。
纳米孔微环境
酶分子对其周围 环境条件非常敏 感,酶所催化的 生物化学反应都 是在特定的微环 境内发生的。
孔径对酶固定化的影响 当载体的孔径远小于酶分子的直径时,酶分子不 易被固载到载体的纳米孔中,而主要分布于载体 的外表面,因此无法利用孔壁对酶分子起到保护 作用。但当载体的孔径远大于酶分子的直径时, 对于通过物理吸附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 氢键及范德华力)固载到纳米孔中的酶,酶与载 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难以有效地将酶分子稳定在 纳米孔中,酶的流失较严重。
介孔材料按其孔道特征可分为无序介孔材 料和有序介孔材料,前者的孔径分布较宽, 孔型形状复杂不规则,且互不连通。而有 序介孔材料的孔在空间呈规则排列。一般 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酶、核酸等,当它 们的分子质量大约在1~100万之间时尺寸 小于10nm。有序介孔材料的孔径可在2~ 50nm范围内连续调节和无生理毒性的特点 使其非常适用于酶、蛋白质等的固定和分 离。
我们一般选取孔径略大于酶分子直径的介孔 材料作为载体,并在将酶分子吸附到纳米孔 中后,通过硅烷化处理大幅缩小载体的孔口 直径,使其远小于酶分子的尺寸(同时大于 底物及产物分子的尺寸),从而将酶分子物 理限域在纳米孔内,防止其在反应过程中从 纳米孔内流失到反应溶液中。

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制备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摘要
固定化酶是一种将酶固定到支持材料上的一种技术,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蛋白质工程、药物分析、生物电化学、环境污染检测等领域。

近年来,固定化酶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化酶方法,这产生了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对最新的固定化酶制备和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固定化酶的支持材料、固定化技术、活性测定以及固定化酶的应用。

随着新型支持材料和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固定化酶将具有广泛的应用和巨大的市场前景。

关键词:固定化酶;支持材料;固定化技术;活性测定
1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生物催化剂的耐受性和可用性都得到了大幅提高,而且易于储存和运输。

这使得固定化酶变得更加重要,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

固定化酶可以有效改善组装酶的活性、稳定性和可控性,并可以在传统的酶反应技术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从而实现生物催化剂的多种多样的应用[1]。

2固定化酶的支持材料
固定化酶的支持材料一般分为生物支持材料和无机支持材料,两者有着不同的优缺点,在实际应用中,应实现有机无机材料的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固定化效果。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研究进展

2 . 3 水溶性
相对 于酶的可溶性 ,通常情况下载体 材料 固定化酶最大 的特性 就是需要
是不溶于水的 , 可 以对酶起 到一定 的保护作用。 2 . 4 稳定性 和机械刚性
的。
分活跃 。固定化酶作为一种 生物催化 剂, 可以在相 对稳定的反
应条件 下, 对一些化 学反 应进 行高选择 性、 高效 率的催化 , 并且
基层医学论坛 2 0 1 3 年8 月第 1 7 卷第 2 2 期
普及和发展1 2 ] 。
由于载体材料对于固定化酶的性能发挥影响巨大 ,因此 , 对于 固定化酶载体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 对典 陛能有严格 的要求 。固定化酶的载体材料必须可 以满足以下几点 : 2 . 1 功能基团 固定化酶 的载体 材料一般都必须带有 可 以与酶发生反应 的官 能团 ,如一 O H、 一c O 0 H等功 能基 团 , 从 而提高与酶之间的结合力 , 提高其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物和结构性蛋 白等 , 其原料的获得相对简单 , 来源丰 富, 并且清
或者被载体包埋 , 使两者形成一个统一 的整体 。固定化酶技术
具有专一、 高效 、 绿 色环 保等诸多优点 , 在生物学 、 化 学、 医学等 多个科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成果 , 并得到 了迅速发展 和普 及 。对于固定化酶本身而言 , 载体材料 的结构和性质直接决定 着其性 能的发挥 , 因此 , 固定化酶载体 材料的研究一 直与 固定 化酶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固定化 酶 的载体材 料也从最初 的天然高分 子材料发展 为人 工合成高 分子材料和无机材料 , 以及现有的复合材料等 。
以 提 出 和 发展 。 1 固定 化 酶 概 述
就 目前 的研究进展状况来看 , 固定化 酶载体材 料的种类 繁 多, 以其 自身构成进行划分并分析如下。

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前景

介孔材料的制备及应用前景摘要介孔材料是上世纪90年代迅速兴起的新型纳米结构材料,它一诞生就得到国际物理学、化学与材料学界的高度重视,并迅速发展成为跨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

介孔材料是一种孔径介于微孔与大孔之间的具有巨大比表面积和三维孔道结构的新型材料。

它具有其它多孔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特性:具有高度有序的孔道结构;孔径单一分布,且孔径尺寸可在较宽范围变化;介孔形状多样,孔壁组成和性质可调控;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得到高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

本文我们利用溶胶-凝胶合成法合成介孔材料MCF,并简述了其在催化、吸附、分离及光、电、磁等许多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

关键词:介孔材料;AbstractMesoporous materials is a new type of nano structure materials in grew rapidly in the 1990 s, it got a birth international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physics,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and quickly developed into one of the highlights in agro-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Mesoporous materials is a kind of aperture between pores and large hole has a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three dimensional hole structure of the new material.It has excellent properties of porous material don't have other: with a highly ordered pore structur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a single, and the aperture size can be in wide range change; Mesoporous shape diversity, com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hole wall can control; By optimizing the synthetic conditions of high heat stability and water thermal stability can be obtained.In this paper, we first use of sol-gel synthesis method to compound mesoporous materials of MCF,And introduced its in catalysis, adsorption, separation and light, electricity, magnetism and many other areas of potential application value.Keywords:mesoporous materials;一、介孔材料出现与分类介孔材料出现的标志:1992年Mobil的科学家Kresge等人首次运用纳米结构自组装技术制备出具有均匀孔道、孔径可调的介孔SiO2,命名为MCM—41。

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离科学中的应用

介孔材料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离科学中的应用
工 业 科 技
2 0 1 4 年( 第4 3 卷) 第5 期
介孔材料 的研 究进展及其在分离科 学 中的应用
刘宾年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 , 甘肃 兰州 I 7 3 0 0 7 0 )

要: 主要就 目前介孔分子筛研究 中的合成 方法 、 机理 过程 、 表征手段 , 以及化学改性方 面的进 展进行 了综述 , 较为 系统
4 .3 用于分 离 生物大 分子 和药 物分 子
的“ 协同组装机理” , 该 过程 也 被 认 为是 广 义 液 晶模 板 机 理 。认 为 液 晶 的形成 主 要 是 由无 机 源 和表 面 活性 剂 分 子之 间 的协 同模 板作 用 而成 。
但是 , L C T机 理也 存在 一些 明显 矛盾 。如在 有些 情
况下 表 面活性 剂 的溶 液 和 反应 物凝 胶 中均检 测 不 到有
2 合 成 机 理 研 究
介孔材料的生成与传统微孑 L 分子筛的制备存在很
大 不 同 ,一般 将微 孔 分 子筛 合成 过 程模 板 看 成是 金属
介孑 L 材料 一 般 由溶 液化 学 反应 制 备生 成 ,是 将 一
定 量 的无 机 源配 成溶 液 , 加 入适 当的表 面 活性 剂 、 酸 或
。 …
碱 等 物质 反 应而 合成 的 。按 照 合 成过 程一 般 可分 为 水 热合 成和 溶胶一 凝胶 合 成法 。
1 . 1 水热 合成 法
度, 产 物结 构与 浓度 大小 等实验 现 象 。
先将 无 机 源 的溶 液 中加入 酸 ( 碱) 等 各成 分 物质 混
合 成溶 胶 ,后 经凝 胶化 反 应处 理 去 除溶 胶 中 的有机 组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即 固定 化 活细 胞 。
分 为凝胶 包埋 法 和 半透 膜 包埋 法 ( 也称 微 胶
囊包 埋 法 ) 。凝胶 包埋 法采 用天 然凝 胶 和合 成 凝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0 3— 2 7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 ( 3 1 3 7 1 8 3 9 ) ; 山东省高校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 ( J 1 3 L E 0 2 ) 作者简介 : 侯瑾 ( 1 9 9 2 一) , 女, 齐鲁 工业 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 院在读硕士研究 生 ;
李迎秋 ( 1 9 7 2 一) , 女, 齐鲁工 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 博士 。

9 一
胶 。包 埋 法 是 目前 细 胞 固定 化 研 究 和 应 用 最 普 遍
的方 法 。
3 固定 化 酶 在 食 品工 业 中的 应 用
3 . 1 在 淀粉 转化 中的应用 淀粉容 易变性 , 可满 足不 同酶 固定 化 的需 要 , 是
使用 , 降低 成 本 ; 催化反应更容易控制 ; 在 多 酶 系统
的协 同作 用 下 , 可以大大提 高酶催化反应 的速度 ;
具 有减 少 污染 的生 态 性 吸 附 材 料 。离 子 吸 附 法 主要 是利 用 含 有 离 子 交 换 基 团 的 不 溶 性 物 质来 吸 附, 常用 的载 体有 阴离 子 和 阳离子 交 换 剂 。 吸附 法 工艺 比较 简 单 , 条 件 比较 温 和 ; 酶 的催 化 活力 损 失 少, 酶 的构 象 很 少 或 基 本 不 变 。 采 用 吸 附 法 , 可 利
中 的应 用 , 这 是 酶 应 用 史 上 的一 次 重 大 变 革。
用 的载体 多 、 价格 较 低 ; 制 备 的酶分 子 水 平 高 , 不 易

简述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前景

简述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前景

简述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前景固定化酶技术是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和酶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技术。

固定化酶的应用与前景固定化酶的应用与前景固定化酶技术不仅可以将微生物酶固定在生物材料表面上,还可以通过体外表达或改造宿主细胞内酶的活性来实现酶分子的修饰和再构建,使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目前对微生物的固定化已有不少报道,如用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等非共价结合固定酶的方法,用微生物的细胞膜或质粒载体的“自组装”方式,用细胞器(如圆形质粒)作为固定酶的载体,以及将微生物的特异DNA序列直接导入固定化基因载体上等。

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这种方法最早被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现已扩展到其他多种生物体系,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人类和酵母等。

1、植物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已较为成熟,但大量培养操作困难;而且,培养时间长,无法满足生产上快速繁殖的要求。

固定化酶的应用与前景固定化酶的应用与前景固定化酶技术不仅可以将微生物酶固定在生物材料表面上,还可以通过体外表达或改造宿主细胞内酶的活性来实现酶分子的修饰和再构建,使之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目前对微生物的固定化已有不少报道,如用聚丙烯酰胺和羧甲基纤维素等非共价结合固定酶的方法,用微生物的细胞膜或质粒载体的“自组装”方式,用细胞器(如圆形质粒)作为固定酶的载体,以及将微生物的特异DNA序列直接导入固定化基因载体上等。

这些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应用范围受到限制,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

2、动物细胞固定化基因表达在动物细胞固定化的研究中,基因转移是关键的一环,有两种技术可供选择:基因枪转化和微注射。

基因枪技术是将外源DNA注射到含单核细胞的玻璃管中,并封闭在包装管的两端。

整个过程是一次性的,因此特别适合于短期内完成大量的转化。

而且,操作简便,出核效率高,耗能低。

但缺点是所转化的细胞数量少,细胞变异性高, DNA转染率不高, DNA的安全性问题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固定化酶技术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固定化酶技术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固定化酶技术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研究生物学是一个非常广泛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其中,酶技术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研究各种酶的结构、功能和催化机制,以及不同条件下的酶催化反应过程等等,来发掘生物中的化学反应,并进行实际的应用研究。

而固定化酶技术就是酶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它主要利用多种载体的固定化技术,将酶固定化在某种载体上,以此来提高酶的稳定性、活性和可重复性等性质。

本文将从技术背景、应用研究以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来分析固定化酶技术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研究。

一、技术背景固定化酶技术是一个流行已久的酶技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有了相关文献报道。

最初的固定化酶技术主要是利用亲和力床来将酶固定化在载体上。

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固定化酶技术已发展成为一套兼具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完整技术体系。

同时,随着人们对酶技术应用的需求不断增加,固定化酶技术也在不断的近年来迅猛发展,已经成为了生物技术领域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二、应用研究固定化酶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有效地提高酶的稳定性、活性和可重复性等性质。

因此,它应用范围广泛,目前已经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1. 化学生产在化学生产中,固定化酶技术主要应用于催化反应方面。

例如,氨苯磺酸酰胺合成芳香胺的反应是一个固定化酶技术应用的例子。

此外,在糖类、多肽和药物前体合成中,固定化酶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 食品加工在食品加工中,酶的应用范围也非常广泛。

例如,乳制品和葡萄酒的生产中都需要使用酶来进行加工处理。

而固定化酶技术则可以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从而使酵母菌发酵和酿酒更为高效和快速。

3. 环境治理在环境治理中,固定化酶技术主要应用于污染物去除和资源回收等方面。

例如,利用固定化酶技术可以将污染物吸附在载体上,进而进行处理或回收。

此外,通过处理污水、固体废弃物以及生物质等,固定化酶技术也可以将这些废弃物转化为有用的资源。

(完整word版)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完整word版)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固定化酶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最初主要是将水溶性酶与不溶性体结合起来,成为不溶于水的酶衍生物,所以曾叫过“水不溶酶”和“固相酶”。

但是,后来发现,也可以将酶包埋在凝胶内或置于超滤装置中,高分子底物与酶在超滤膜一边,而反应产物可以透过膜逸出。

在这种情况下,酶本身仍是可溶的,只不过被固定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内不能再自由流动。

因此,用水不溶酶或固相酶的名称就不再恰当。

在1971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采用“固定化酶”的名称[1]。

一固定化酶的发展历程[1]酶参与体内各种代谢反应,而且反应后其数量和性质不发生变换。

作为一种生物催化剂,酶可以在常温常压等温和条件下高效地催化反应,一些难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也可顺利地进行反应,而且反应底物专一性强、副反应少等优点大大促进了人们对酶的应用和酶技术的研究。

近年来,酶被人们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与检测、生物传感器、医药工程、环保技术、生物技术等领域。

1916年美国科学家NELSON和GRIFFIN最先发现了酶的固定化现象;直到20世纪50年代,酶固定化技术的研究才真正有效地开展;1953年,德国科学家GRUB-HOFER 和SCHLEITH首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氮化,然后将淀粉酶、胃蛋白酶、羧肽酶和核糖核酸酶等与上述载体结合制备固定化酶;到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技术迅速发展;1969年日本千畑一郎利用固定化氨基酰胺酶从DL-氨基酸生产L-氨基酸,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大规模应用的首例;在1971年的第一届国际酶工程会议上,正式建议使用固定化酶(mimobilizedenzyme)这个名称。

我国的固定化酶研究开始于1970年,首先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上海生化所的酶学工作者同时开始了固定化酶的研究工作二固定化酶的特点[2] [3]固定化酶具有许多优点:极易将固定化酶与底物、产物分开;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分批反应和装柱连续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提高酶的稳定性;酶反应过程能够加以严格控制;产物溶液中没有酶的残留,简化了提取工艺;较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可以增加产物的收率,提高产物的质量;酶的使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酶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固定化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固定化酶技术作为一门交叉学科技术,在生命科学、生物医学、食品科学、化学化工及环境科学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新型载体材料的合成是今后固定化酶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主要介绍了固定化酶的载体,固定化技术以及在不同行业的应用,主要介绍了在污水处理和医疗行业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固定化载体污水医疗应用酶是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强、催化效率高、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等特点,在制药、食品、环保、酿造、能源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实际应用中,酶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大多数的酶在高温、强酸、强碱和重金属离子等外界因素影响下,都容易变性失活,不够稳定;与底物和产物混在一起,反应结束后,即使酶仍有很高的活力,也难于回收利用,这种一次性使用酶的方式,不仅使生产成本提高,而且难于连续化生产;并且分离纯化困难,也会导致生产成本的提高等。

固定化酶技术(Immobilized enzyme technology)克服了酶的上述不足。

酶的固定化是指采用有机或无机固体材料作为载体,将酶包埋起来或束缚、限制于载体的表面和微孔中,使其仍具有催化活性,并可回收及重复使用的酶化学方法与技术。

1.传统酶固定化技术传统酶的固定化方法可分为吸附法、共价偶联法、交联法和包埋法等 4 种。

吸附法是指通过载体表面和酶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酶固定化的方法,根据吸附剂的特点又可分为物理吸附和离子交换吸附。

该法具有操作简便、条件温和及吸附剂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吸附力弱,易在不适pH、高盐浓度、高底物浓度及高温条件下解吸脱落的缺点。

共价偶联法是将酶的活性非必须侧链基团与载体的功能基通过共价键结合,故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有利于酶的连续使用,是目前应用和研究最为活跃的一类酶固定化方法,但共价偶联反应容易使酶变性而失活。

交联法是利用双功能或多功能基团试剂在酶分子之间交联架桥固定化酶的方法,其更易使酶失活。

包埋法包括网格包埋、微囊型包埋和脂质体包埋等,包埋法中因酶本身不参与化学结合反应,故可获得较高的酶活力回收,其缺点是不适用于高分子量底物的传质和用于柱反应系统,且常有扩散限制等问题。

固定化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

固定化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及前景

固定化酶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林泽超生工114班2011221114【摘要】:固定化酶技术室酶工程的核心,渗透在现代各种工艺之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对其概念、性质,以及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对其将来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字】:固定化酶,食品生产,发展前景所谓固定化酶,即是用固体材料将酶束缚或限制在一定的空间内,但其仍能进行特有的催化反应,并可回收及重复使用的一类技术。

系统的固定化酶技术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德国的 Grubhofer 和Schleith 率先将聚氨基苯乙烯树脂重氮化,然后与淀粉酶、胃蛋白酶等结合,制成最早的固定化酶z但直到1971 年第一届国际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会议,这种技术才被正式命名为固定化酶技术[1]。

1固定化酶的优缺点1.1优点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相比有以下优点:①固定化酶可重复使用,且酶的稳定性普遍高于游离酶,因而单位底物所需的催化酶量减少,节约了生产成本;②固定化所用的载体一般是某种惰性材料,对酸、碱、温度等环境条件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较之游离酶,更好地保护了酶的稳定性和活力[2];③固定化酶可重复使用的特性,使之可应用于连续生产,进而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管道化控制水平,节约人力,节省反应器储罐等的用量;④固定化酶形式多样,有柱状、膜状、管状、微胶囊状等,既可满足不同反应的需求,又可根据具体情况制成不同粒度的颗粒,再集约为各种形式,目前可见报道的固定化酶颗粒最小的可达到纳米级[3]。

1.2缺点与此同时,固定化酶也存在一些缺点:①酶在固定化过程中易受 pH、温度、离子强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损失部分酶活,若酶活损失太多,且重复使用次数少的话,成本反而会提高;②为了最大限度地保留酶活及提高重复使用次数,固定化过程中所用的试剂、设备等都要达到一定的标准,提高了操作难度、增加了成本。

2固定化酶的固定方法依据游离酶的理化特性和用途,酶的固定化方法可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固定化酶的应用

固定化酶的应用

固定化酶的应用及其发展前景【摘要】酶作为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剂,早已被应用于各个领域,但其对反应条件的严格要求和较低的利用率却给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限制。

而固定化酶技术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些不足,给酶工程带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主要论述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情况极其前景展望。

【关键字】固定化酶,应用,食品工业,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生物传感器,能源开发20世纪60年代,固定化酶技术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开始发展起来。

简单的讲,这一技术就是将酶固定在某一特定的载体上,使其在不丧失生物活性的同时又能被重复利用。

生物催化剂固定化的主要优点有:容易进行反应及控制,产物容易回收纯化以及反应器的选择范围较广,同时酶的稳定性和使用效率提高,比较能耐受温度及pH值的变化,适于产业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

但也有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失活、单位体积活力降低、反应底物和产物的扩散受到限制以及生产费用增加。

即便如此,固定化酶还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且显出了其特有的优势。

1.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固定化酶在食品工业中主要被应用于制糖、酒类酿造、果汁加工、乳制品生产、茶叶烟叶加工等方面。

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是世界上固定化酶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规模最大的一种它可以用来催化玉米糖浆和淀粉生产高甜度的高果糖糖浆。

自1972 年这项技术产生以来,科学家已经固定了几种芽孢杆菌和链霉菌中提取的葡萄糖异构化酶,并大量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从目前的资料分析,不论是在我国还是在国际上,今后几十年中它还将是应用最广、市场份额最大的固定化酶。

用淀粉生产高果糖浆包含 3 步:一是用淀粉酶液化淀粉;二是用糖化酶将其转化为葡萄糖,即糖化;三是用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异构为果糖。

由此可得到含高果糖浆与蔗糖同等甜度时,其价格低10%~20%,具有经济推动力。

该固定化酶常用的制备技术是热处理法,将含葡萄糖异构酶的放线菌、芽抱杆菌或链霉菌等细胞用60~65 C热处理15 min,该酶就固定在菌体上制成固定化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 年第43 卷第4 期・357・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 TECHNOLOGY[收稿日期] 2013 - 09 - 10;[修改稿日期] 2013 - 12 - 26。

[作者简介] 刘佳(1986—),女,河南省新乡市人,博士,电话 0411 - 84379219,电邮 jialiu@ 。

联系人:杨启华,电话 0411 - 84379552,电邮 yangqh@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73226)。

特约述评酶是生物体细胞内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特殊蛋白,在常温常压下可高效率、高专一性地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促进生物体的新陈代谢。

模仿自然界,用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催化技术取代传统的化学品生产方式,是实现资源利用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趋势。

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生物催化将是继医药和农业革命之后,生物技术革命的第三个浪潮,以生物催化为核心的工业生物技术在支撑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技术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被提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1]。

尽管酶的工业开发和利用是当代生物技术革命的重要课题,但目前可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商品酶只有数十种。

天然酶在工业应用上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有:大多数酶脱离其生理环境后极不稳定,生产应用过程中的条件会使酶失活;酶的分离纯化工艺复杂,会对反应体系造成污染且无法实现连续化生产;酶制剂的成本较高[2]。

为解决上述问题,酶的固定化技术应运而生。

所谓酶的固定化是指将自由的酶分子束缚或限域在一定空间内,但仍保留其催化特性并可回收使用的一类技术[3]。

固定化酶在技术上的显著优势使得该领域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氧化硅基介孔材料的出现为酶的固定化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

氧化硅基介孔材料具有在2~50 nm 内连续可调的孔径、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易调变的孔道化学组成、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及稳定性等优点,是固定化酶的理想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刘 佳1,2,杨启华1(1. 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3;2.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北京 100029)[摘要] 评述了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新进展,重点分析了酶分子被固载到介孔材料的纳米孔中后,载体孔径尺寸和纳米孔微环境对固定化酶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可能产生的影响。

同时,以水解酶和氧化还原酶为例,对介孔材料固定化酶在生物柴油制备、生物质转化、手性药物及精细化学品合成、生物燃料电池及生物传感器制备等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催化;硅基介孔材料;酶固定化[文章编号] 1000 - 8144(2014)04 - 0357 - 07 [中图分类号] TQ 426.97 [文献标志码] AResearch Progress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Enzyme Immobilization onMesoporous Silica -Based MaterialsLiu Jia 1,2,Yang Qihua 1(1.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Dalian Liaoning 116023,China ;2. School of Chemistry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 ]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nzyme immobilization on mesoporous silica-based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with focus on the main factors(pore diameter and nanopore microenvironment) influencing the catalytic properties of enzymes immobilized in nanopores of mesoporous supports.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 immobilized enzymes in biodiesel production ,biomass conversion ,synthesis of fi ne chemicals and chiral pharmaceuticals ,fabrication of biofuel cells and biosensors was also discussed using hydrolase and oxidoreductase as model enzymes. [Keywords ] biocatalysis ;mesoporous silica-based materials ;enzyme immobilization・358・石油化工PETROCHEMICAL载体[4-6]。

1996年,Diaz等[7]研究组首次报道了几种球形蛋白(细胞色素C、木瓜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在孔径为4 nm的有序介孔材料MCM-41上的物理吸附。

十几年来,随着新型介孔材料的不断涌现、新的固定化酶反应体系的不断拓展以及对影响固定化酶性能的相关因素的逐渐深入探索,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本文通过概述影响固定化酶催化活性及其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介绍了氧化硅基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工业生物催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1 介孔材料固定化酶的影响因素1.1 孔径大量研究表明,介孔材料纳米孔的孔径大小会对固定化酶的吸附量、活力保留及稳定性产生直接影响[8-9]。

当载体的孔径远小于酶分子的直径时,酶分子不易被固载到载体的纳米孔中,而主要分布于载体的外表面,因此无法利用孔壁对酶分子起到保护作用。

但当载体的孔径远大于酶分子的直径时,对于通过物理吸附作用(疏水作用、静电作用、氢键及范德华力)固载到纳米孔中的酶,酶与载体之间的弱相互作用难以有效地将酶分子稳定在纳米孔中,酶的流失较严重。

因此,一般认为当介孔材料纳米孔的直径略大于酶的分子尺寸时,所得的固定化酶更容易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10]。

Takahashi等[11]分别以具有不同孔径的FSM-16,MCM-41,SBA-15介孔材料为载体,详细考察了介孔材料的孔径大小对其固载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分子直径约4.6 nm)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当以孔径较小的FSM-16介孔材料(孔径为2.7 nm)为载体时,酶的吸附量较低。

他们认为这是由于酶分子无法进入载体的孔道内部,而仅吸附在介孔材料的外表面所致。

Lykourinou等[12]研究发现,当载体的孔径(1.3 nm)略小于细胞色素C酶蛋白(2.6 nm×3.2 nm×3.3 nm)的分子尺寸时,细胞色素C酶蛋白可在发生一定的构型变化后进入到载体的纳米孔中。

经荧光光谱表征,他们进一步发现存在于纳米孔中的细胞色素C酶蛋白的构型介于其天然构型与完全失活的构型之间。

Liu等[13]研究发现,分子尺寸为3 nm×4 nm×5 nm的洋葱假单细胞菌脂肪酶(PCL)可通过简单的物理吸附作用进入孔口尺寸(小于4 nm)略小于PCL直径的FDU-12材料中,且所得的固定化酶可在外消旋苯乙醇的手性拆分反应中循环使用多次。

由此可以推测,当载体的孔径远小于酶分子尺寸时,酶通过解折叠等构型变化的方式进入纳米孔中会变得较困难,因此可以通过先吸附酶、后缩小孔口尺寸的方法来实现介孔材料对酶分子的封装。

具体地说,首先选取孔径略大于酶分子直径的介孔材料作为载体,在将酶分子吸附到纳米孔中后,通过硅烷化处理大幅缩小载体的孔口直径,使其远小于酶分子的尺寸(同时大于底物及产物分子的尺寸),从而将酶分子物理限域在纳米孔内,防止其在反应过程中从纳米孔内流失到反应溶液中。

Ma等[14-15]采用具有二维六方相直形孔道的MCM-41介孔材料作为载体,首先将猪胰腺脂肪酶(PPL)吸附到MCM-41介孔材料的纳米孔中,然后以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为硅烷化试剂,与MCM-41介孔材料孔口处的表面硅羟基进行反应,可有效地将载体的孔口尺寸从4.5 nm缩小到1.4 nm,从而将PPL封装在MCM-41介孔材料的纳米孔道中。

循环实验证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固定化酶具有更高的循环稳定性。

但由于在封口过程中会产生甲醇等对酶的活性有毒害作用的试剂,经过封口处理的固定化酶活力仅为自由酶活力的40%。

最近,Liu等[13]以具有三维联通笼形孔道结构的FDU-12材料(纳米笼直径为17 nm,孔口尺寸小于4 nm)为载体,以六甲基二硅氮烷(HMDS)为硅烷化试剂,在30℃的温和条件下对吸附有PCL的FDU-12载体进行封口(见图1)。

图1 酶分子在FDU-12材料的纳米笼内的封装及其在两相生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13]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encapsulating enzymes into the nanocageof FDU-12 for performing biphasic biocatalytic reactions[13].HMDS:hexamethyldisilazane.OilBiocatalysisWaterHMDSUV-Vis表征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可成功地将PCL封装在FDU-12的纳米笼内,有效抑制其在・359・第4 期催化反应中的流失。

同时由于FDU-12材料特殊的笼形孔道结构及封口过程中避免了甲醇等有害试剂的产生,该封装方法可有效地保持PCL的催化活性。

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封口后PCL的活力为自由酶活力的1.7倍。

此外,HMDS修饰不仅能将PCL封装在FDU-12材料的纳米笼中,同时还可将FDU-12材料的外表面由亲水性转变为双亲性,所得的固体催化剂颗粒可有效地稳定在水/油两相界面,为制备固体乳液(Pickering emulsion)及进行两相生物催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见图1)。

1.2 纳米孔微环境酶分子对其周围环境条件非常敏感,酶所催化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特定的微环境内发生的。

在细胞中,酶分子周围的细胞液中除分散着各种各样的细胞器外,还充斥着大量的蛋白、核酸、多糖等,同时酶分子周围的微环境都具有特定的亲疏水性、氧化还原性、离子强度、pH等,这些特定的微环境是保证细胞内的酶具有高催化活性、高选择性及高稳定性的关键因素[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