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师与教育心理学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和心理学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心理学备注(★非常重要的必考的**老师末重点划记的但可能考的)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创建、发展、成熟、完善。

6、教育心理学可为实际教学提供一般性的原则和技术。

7、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在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后来又扩充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角度来着重探讨《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公认的科学教育心理学专著,教育心理学学科从此产生。

8、20世纪30年代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内容;50年代,信息论思想及相关成果影响到教育心理学。

9、在东方,维果茨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并提出“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10. 1924年,廖世承为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学科正在形成,注重结合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70年代,奥苏伯尔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来研究学生学习。

11. 20世纪80年代,在心理学完善阶段,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的成果表现为四个方面:主动性学习、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性研究。

12. 补充知识:教育心理学创建阶段:1)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第一次提出教育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

2)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在《论教学方法》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3)德国的赫尔巴特在《普通教育学》中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绵研究建立在科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四段教学法”。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A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2.C 【解析】 l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它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3.A4.A 【解析】桑代克的联结说、华生的习惯说、赫尔的内驱力递减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说、巴甫洛夫的联想一反射说、格式塔的完形说、勒温的场论、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的认知一同化说等等。

5.D 【解析】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 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6.C7.D8.D【解析】 l9世纪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政治经济的发展、普及教育的改革相继在世界范围内展开,都对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9.D10.D 【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因此,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11.D 【解析】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教育学科的根本任务在于: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而非揭示学习结果的性质。

12.A 【解析】维果茨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结合,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13.Bl4.Al5.C16.A 【解析】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杰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大学《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教育心理学》课后简答题及答案汇总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答:是要研究的是教与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说说学与教过程的模式。

答:学与教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年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

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及其评价/反思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3、当今教育心理研究的新趋势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研究学习者的主体性。

(2)研究学习者的能动性。

(3)研究学习的内在过程和机制。

(4)研究社会环境的影响。

(5)研究实际情境的影响。

(6)研究文化背景的影响。

(7)研究学习环境设计和有效教学模式。

(8)研究信息技术的利用。

第二章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1、简述皮亚杰理论中6-12岁的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征。

答:6-12岁的小学生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

在这一阶段,小学生思维发展特征是:(1)思维中形成了守恒观念;(2)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3)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只能刻板遵守规则,不能改变;(4)思维具有可逆性。

2、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答:(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个体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起步发展可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以及最终达到的高度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同一种心理机能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高度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第三章学生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1、简述流体智力与晶体智力的区别与联系。

答:流体智力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
应的改变和创新,以适应新的情境的过程。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点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婴儿经由感觉与动
作认识到自己与别人、自己与物体是分别存在的;6个月前的婴儿对物体的认 知是,看不见的就是不存在的;两岁左右的孩子有了物体的恒常性。 ②前运算期(2~7岁):主要特征是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 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 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可逆性。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逆转。 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 群集运算,但是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果汁问题”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最大特点是儿童思维已经摆脱具体事物的束缚, 把形式和内容区分开来,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这个阶段 儿童的能够运用假设----演绎推理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 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不仅具备了逆向性的可逆性,而且具备了补 偿性的可逆性;不在刻板地恪守规则,反而常常由于规则与实施的不符而违 反规则。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1、主要构成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2、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存在两种差异:
群体差异: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 个体差异: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学习方式、需要、兴趣爱好等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3、育
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1、中学生观察发展的特点 A、自觉性逐渐增强;B、持久性不断增强;C、精确度不断提高;D、感受性 逐渐增强;E、概括性明显发展;F、方法不断完善。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A、有意识记随目的性增加而迅速发展;B、意义识记能力不断提高;C、抽象 记忆有较快发展。 3、中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形式是抽象逻辑思维,而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突出 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性”;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从此开始,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性水平转化。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汇总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复习提要本章概括地介绍了教育和教育学的发展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知识点梳理1.教育的概念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发展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学校系统为核心的教育制度的建立,又称制度化教育。

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非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前制度化教育始于与社会同一时期产生的人类早期教育,终于定型的形式化教育,即实体化教育。

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以及随之颁布的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l902年的《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以及l904年的《奏定学堂章程》(又称“癸卯学制”)。

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2)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①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②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③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④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⑤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⑥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3.古代中国教育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西周以后,学校教育制度已经比较完备,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六艺教育,即六门课程:礼、乐、射、御、书、数。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微,私学大兴,儒、墨两家的私学成为当时的显学。

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

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定格式,一直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才下令废科举开学堂。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①学生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①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模拟题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模拟题并干预学生的行为(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复习提要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经历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3.成熟时期4.完善时期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心理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①半成熟、半幼稚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③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④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论述题材料)2.青年期是个体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③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2.关键期或敏感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研究对象和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正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核心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包括教学之前对教学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这一要素主要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别差异。

2、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3、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4。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包括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学生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指导地位,关键作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章教育⼼理学概述必须全部掌握熟记第⼀章教育⼼理学概述B、C 教育⼼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的⼼理现象及其⼼理规律的科学。

B 学⽣的差异包括(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

B 教学内容是指(教学⼤纲)、(教材)和(课程)等。

B 学习过程是主动构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D1 教育⼼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习过程的理解;2、教育⼼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的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和研究的理论和⽅法基础。

★教育⼼理学研究的⽅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动研究法)。

D2展开教育⼼理学的研究原则1、客观性原则:对⼼理学现象的研究必须按他们的本来⾯貌加以考察,必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进⾏研究,必须实事求是。

2、发展性原则:教育⼼理学的研究中要把⼼理现象看做是⼀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发展性原则是⼀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教育⼼理现象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指在⼼理学的研究中,要密切关注在教育教育实际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注意从实际出发,进⾏研究。

4、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发展产⽣伤害。

B 调查法的种类是(谈话法)和(问卷法)。

B ⾏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动)、(观察)、(反思)。

★教育⼼理学的研究内容1、学与教的要素:学⽣、教师、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现象。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第⼆章中⼩学⽣⼼⾥发展与教育B ⼼理发展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C (成熟)与(学习)是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

成熟是指在没有特别明显教育的影响下能⼒的增长;学习,即学校条件下的学习是另外⼀个重要因素。

★同化和顺应:同化就是: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就是:个体改变⾃⼰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产生和发展

3、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研究对象的认识仁者见智。 2 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3 对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定位模糊。 4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不明
显。
4、发展中关注的研究领域
1 教与学的动力的深入研究。 2 教与学的策略的研究。 3 学习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研究。 4 创造性及其培养研究。 5 专家系统及专家型教师研究。 6 阅读理解和写作教学研究。 7 教与学评价研究。 8 教育社会心理因素研究。 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培养研究。 10 网络教育心理学研究。 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心理学研究。 12 教育人性化与教育生态化的研究。
学校心理学。指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 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
教育社会心理学。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 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
教学心理学。一般涉及知识、情感和动作技能 方面的教学。加涅1969年首次提出, 1978 年美国格拉塞《教学心理学的进展》的出版, 标志着学科的正式独立。
2、发展趋势
1 在研究取向上,从行为范式、认知范式向情境范式 转变。
2 在研究内容上,强调教与学并重,认知与非认知并 举,传统领域与新领域互补。
3 在研究思路上,强调认知观和人本观的统一、分析 观和整体观的结合。
4 在学科体系上,从庞杂、零散逐渐转向系统、整合 、完善。
5 在研究方法上,注重分析与综合、量性与质性、现代 化与生态化、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综合。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以自我的发展为基础,认为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 段会面临不同性质的心理危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充满危 机的过程,个体的自我需求与社会规范之间往往存在冲突, 因此,教育应该培养个体应对危机且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本章的重点较少,以往的试题中涉及本章内容的根本是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较少有论述题。

重点是: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学习及教学的要素。

3.学习及教学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及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及教的根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及教育学的穿插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及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及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及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根底、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及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局部,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方案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展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教育心理学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发展状况: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及教育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性格差异的表现: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论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答: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以下是影响人格发展的三个方面:(1)、家庭教育模式: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三种教养模式,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2)、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学校社会化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影响来实现。

(3)同辈群体:与同辈群体的交往使儿童能够进行人际关系和交流的探索,并发展人际敏感性,奠定儿童今后社会交往的基础,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和人格的发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桑代克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率、练习律、准备率。

布鲁纳四条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第四章学习动机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学习需要称作学习的内驱力,分为: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附属的内驱力。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教育心理学》电子书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章绪论[内容简介]教育心理学是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

它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教育心理学”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校学习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提高教育者的业务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心理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地、创造性地应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知识去检查自己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去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素养和教育艺术。

本章将要阐述的内容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以及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况。

学习者在本章应着重掌握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其确立标志;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体系一、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在对教育心理学下定义之前,有必要首先了解国内外学者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

我国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并把心理科学知识用于教育领域的心理学分支,是一门教育与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

国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说较流行的有三种观点:(1)研究教育过程的行为的科学。

(2)研究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的科学。

(3)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门应用的学科,是一个知识的体系,而不是一门具有独特内容的学科。

尽管国内外心理学家对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不尽相同,但综合起来考察,上述界说揭示出了教育心理学的以下基本含义:(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揭示学校教与学的心理活动规律;(3)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途径是通过考察教与学过程中人的行为来研究其心理的。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生学习的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应该以学习为中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

教育心理学首先要研究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习,同时又要研究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地学习。

2.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参考答案:(1)有助于加深教育工作者对“学”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科学地认识、理解学习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准确掌握学与教的基本规律。

(2)有助于教育工作者掌握“教”的艺术,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心理学来自实践,又可指导实践,它与教育的经验互为基础。

任何教育工作者取得教育成效都离不开对学与教过程中的心理规律的探寻,掌握学与教的规律才能有的放矢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有的放矢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3.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参考答案:(1)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是指教育心理学研究要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即根据教育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来研究其本质、规律与机制。

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遵循客观性原则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研究手段与方法应能促进被试心理的良性发展,这是所有关于人的心理学研究中都应遵从的一个基本伦理道德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其应用学科性质决定的。

遵循这一原则要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应从教育情境,尤其是主体的实际需要出发,并用于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心理问题。

(4)发展性原则。

遵循发展性原则,一方面要求研究者针对不同时代、不同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动态的探讨,另一方面要求所作的一切研究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目标。

4. 根据问卷调查的基本要求,设计一个关于学生学习兴趣的调查问卷。

评分标准:设计学生学习兴趣问卷首先得明确什么是学习兴趣,并依据操作性定义确定学习兴趣调查的维度,依据调查维度进行问卷题目设计。

选择调查对象的样本进行试施测,根据施测结果调整问卷题目,剔除不合适的题目。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第一章中学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师责任:传播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中学教育的两大任务: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向社会输送合格劳动者●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

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903年美国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俄国卡普杰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前苏联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观点。

●非智力因素: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

●智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启发式教学: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中学任何教育教学工作都必须了解和遵循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发展规律和个别差异。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具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和阶段性;(2)定向性和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按照同一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征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11、12岁)、少年期(11、12-14、15岁)、青年期(14、15-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感、意志、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观察力: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感知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师与教育心理学第一节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一、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学工作中,具有丰富的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胜任某一学科教学任务,富有职业的敏锐洞察力,其教学效绩优于一般教师的一类教师。

专家教师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两方面:1.有丰富的组织化的专门知识,并能有效运用2.熟练掌握教学技能专家教师所熟练掌握的技能主要有:(1)课时计划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2)教学技能实现程序化、自动化;(3)教学监控能力强;(4)采用深入的方法针对班级纪律问题制订计划;(5)关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很强的洞察力。

二、从新教师到专家型教师(一)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Glatthorn认为,影响教师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个人因素、环境因素和系统过程。

(二)教师成长的阶段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所关注的重点问题和他们的需要,将教师成长划分为3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景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三)教师成长的基本途径1.教研组的教学研究活动;2.微型教学训练;3.教学决策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5.教师参与研究。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作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研究学生在学习活为中的心理现象及变化和发展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主要构成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包括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1.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2.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3.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三种:实验研究、描述性研究、相关研究。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一、教育心理学的制度18世纪末到l9世纪,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家都非常重视在教育中运用心理学,并把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的基础。

另一方面,19世纪下半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许多原来从事物理、数学、生物等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把自然科学的实验法引人心理学,使心理学得以摆脱哲学,成为一门能采用自然科学实验方法进行研究的学科。

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有突出贡献的是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他在1905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也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

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体系也由此而开始确立。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

1924年,廖世承应师范教育的需要编写了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三、走向成熟的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逐步兴起及影响,活跃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西方教育心理学也进入到了理论建设时期。

一些心理学家重新开始重视人性,关注人类的课堂学习研究;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第二章中学教育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

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发展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一)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

1.乳儿期(0~1岁);2.婴儿期(1~3岁);3.幼儿期(3~6、7岁);4.童年期(6、7岁~11、12岁);5.少年期(11、12岁~l4、15岁);6.青年期(14、15岁~25岁).7.成年期(25~65岁);8.老年期(65岁以后)。

(二)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1.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

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性格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成人感产生,独立性强烈。

2.青年初期此时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卜-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这时,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了高中生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且能比较客观地看待自我,明确地表现自我,敏感地防卫自我,珍重自我。

但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第二节中学生认知的发展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一)感知运动阶段(0~2岁)(二)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有如下主要特征:1.单维思维(即思维的片面性);2.思维的不可逆性;3.自我中心。

(三)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思维主要有如下特征: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四)形式运算喻段(11~15岁)二、维果斯基论认知发展维果斯基认为.在个体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两类心理机能:低级的心理机能和高级的心理机能,他提出强调学习社会文化性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学生心理机能的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三、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一)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在皮亚杰看来学习从属于发展,从属于主体的一般认知水平。

所以,各门具体学科的教学都应研究如何对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提出既不超出当时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能促使他们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富有启迪作用的适当内容。

(二)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大量的研究表明,通过适当的教育训练来加快各个认知发展阶段转化的速度是可能的。

只要教学内容和方法得当,系统的学校教学一定可以起到加速认知发展的作用。

第三节中学生人格的发展一、人格的含义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1.婴儿期:基本信任感对基本不信任感(0岁~l岁);2.幼儿期: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1岁~3岁);3.儿童早期:主动感对内疚感(3岁~6岁);4.儿童晚期:勤奋感对自卑感(6岁~l2岁);5.青少年期: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岁~l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是: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三、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化因素1.家靡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

四、健康人格的建构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一、学习的心理实质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牛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

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引起的。

由经验引起的学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有计划的练习或训练而产生的;一种是由偶然的生活经历而产生的随机学习。

二、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人的学习被定义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三、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接受前人所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

四、学习的一般分类(一)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或原理学习;8解决问题学习。

(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五种学习类型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三类: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第二节联结学习理论一、经典条件作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农伊凡•巴甫洛夫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发现可以通过某种方式来控制狗的分泌唾液反应。

并由此而提出了经典条件作用。

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条件作用的产生有着某些共同的规律:(1)泛化。

指对相似的刺激以同样的方式做出反应。

(2)辨别。

指对相似但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3)消退。

指刺激出现但反应不再出现或消失的过程。

二、操作条件作用(一)桑代克的试误说桑代克是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实验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

学习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而渐进的过程。

2.主要学习律(1)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

(2)练习律。

指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一反应之间的联结。

(3)效果律。

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可以因导致满意的结果而加强,也可因导致烦恼的结果而减弱。

(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斯金纳(B.F.Skimer,1904—1990)是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

学习实示上就是一种反应概率的变化,强化是增加概率的手段。

斯金纳人为个体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强化原里是斯金纳理论的最重要部分和基础,他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强化作用。

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和负强化。

惩罚指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使受罚者在接受这刺激时不得不暂时停止正在进行的反应。

三、联结学习论在课堂中的应用(一)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1.普雷马克原理;2.行为塑造;3.及时表扬。

(二)消除不良行为1.餍足2.代价;3.孤立。

(三)程序教学第三节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了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有柳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一、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一)苛勒的经典实验德国心理学家苛勒曾在1913至1917年问,对黑猩猩的问题解决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从而提出了与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相对立的完形顿悟说。

苛勒的实验主要有两个系列:箱子问题与棒子问题。

(二)完形一顿悟说的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