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附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合集下载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

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在文言文阅读中,推断文言实词的常用方法,一般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联想推断法试卷上常出现一些难理解的文言实词,我们可以联想课文有关语句中的用法,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然后初步确定文中实词的含义。

例如:不以外夷见忽。

要理解此句,关键是见。

我们可以联想到《孔雀东南飞》中学过的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来推断。

见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且见作宾语,宾语前置。

不以外夷见忽中的见据此可推断为第一人称代词,此句句意为:不因为我是外夷而轻视我。

其实,在《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见也是这种用法。

二、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

例如:势拔五岳掩赤城。

我们可以联系成语出类拔萃,其中的拔(超出)是我们平时较熟悉的,借助熟悉的词义,就能推断文言句中拔的词义了。

再如:①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②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③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①句中的'薄字,可借助成语日薄西山中的薄字来推断,日薄西山中的薄为接近之意,那么①句中的薄字也可用接近试解。

②句中的速字,可借助成语不速之客很容易推断出是招致,招引的意思。

③句中的疾字可用疾风知劲草中的疾字推断出是强的意思。

④句中的责字可由成语求全责备推知是寻求,寻找之意。

三、成分分析法根据词语在文中的语法位置、功能、作用来推断词语的含义。

例如,法天道,顺人心(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法作谓语,而且带有宾语,释为效法。

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

除了一个特殊句式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

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

所以我们翻译实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所充当的成份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例说(精华版)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例说(精华版)

“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例说(精华版)一、语法分析法:首先要记住一个结构:(定)+主 + (状) +谓 +(定)+宾。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介宾短语充当。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臵,推知它的词性或判别活用,进而调动积累的实词义项去决断它的语境义。

【例1】使于齐,未还,汉召彭越,责以谋反,夷三族。

已而枭彭越头于洛阳下,诏曰:“有敢收尸者,辄捕之。

”(《核按纽》“栾布”教本P113)选项A:夷三族夷:平(×)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2】岁乙未,籍民户,有司多以浮客(客居的人户)占籍,及征赋,逃窜殆尽。

官为称贷,积息数倍,民无以偿。

澄入觐,因中书耶律楚材,面陈其害。

太宗(元太宗)恻然,为免其逋。

其私负者,年虽多,息取倍而止;亡民能归者,免三年。

诏下,公私便之。

壬子,复大籍其民,澄尽削交城之不土著者,赋以时集。

(《核按纽》“谭澄”教本P154)选项D:诏下,公私便之便:方便(×)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3】至河东,关中豪杰争走赴义。

太宗请进师入关,取永丰仓,以赈穷乏,收群盗以图京师。

高祖称善。

寻平京城,高祖辅政,受唐国内史,改封秦国公。

(《核按纽》“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教本P151)选项B:取永丰仓,以赈穷乏穷:贫穷(×)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4】(杜)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长董崇等。

(《核按纽》“杜诗”教本P176)选项C:诗雅好推贤雅:文雅(×)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例5】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

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

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

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

(2007北京卷)选项A:法弗能正也正:正确(×)正确的解释为:________二、课本迁移法: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最新)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最新)

答案为C 绳:制裁。 联想成语“绳之以法”
解释“鬻”、“恃”在句中的含义并 说说你的理由。
1.(2014天津卷)乡里人皆唏嘘流涕曰: “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2.(2012江西卷)学田所以供祭礼、育人 才也,安可鬻?
三.联想推断法
(二)课文联想 高考试题中,考查实词的含义,其 实源于对课文的理解,我们可以通过对 课文有关语句的对照确定实词的含义。
请解析下面红色的字
1.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陈情表》
日薄西山 浮:接近、迫近
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屡试不爽
《氓》
爽:差错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3.蒙故业,因遗策——
因循守旧
《过秦论》
因(循):沿袭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 中的意义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不期而遇 ①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发射)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 言: “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 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 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 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 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曰:“夫人好学, 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 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2005广东卷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召晖拜为郎 B.自往候之,晖避不见 C.今而相送,明吾非有爱也 D.顾谓掾属曰:“若之何?”
拜:授官 候: 等候 爱:吝惜 谓:对……说
1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2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答案:B 问候 3 .相如至,谓秦王曰:“……”

(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经典)

(完整版)文言文实词的推断(经典)
1.联想课文有关语句(温故知新法): 对所学课文中重点词义准确记忆,通过联 想比较推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C )
A、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
附:归附。
C.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拔:“其后伐赵,拔石城”(攻取、攻下) 北:“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败退的人) 乘:“乘彼垝垣,以望复关”(登、登上) 附:“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致”(使……归附)
徐绩说:“他们确实有罪,可是他们都是饥饿体弱多病的人,不能承受杖 责,姑且染黑他们的胳膊来警告他们,也就可以了。”使者非常生气,想 一并弹劾徐绩,徐绩据理力争,丝毫不改变,使者也不能改变他。
②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 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私,私情,偏爱
惊走,后不复至。(2011高考广东卷)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
苦:痛苦(×)
苦于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 纵:腾跃(×)
放开
2、老吏曾腆侮法粥狱,以公少年易之。公视事之日,首得其重 罪,腆扣头出血,愿自新。公戒而舍之。《陈公弼传》(2011江苏卷)
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
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
轻视
资深的官吏曾腆轻视法律,买卖官司。因为陈公年轻就轻视他。 陈公就任的那天,首先查处他的重大罪责,曾腆叩头以至于出 血,愿意改过自新。陈公警诫他,宽免了他。
方法二:联想迁移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
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 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 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 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语文高三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

高三语文复习专题——文言文实词推断一、文言文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及练习(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攴(pū)”与敲击有关。

例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飨,右边是“食”,大概是“食用,享受”。

粲,下边是“米”,大概是米一类的东西。

例2、王怒曰:“劓(yì)之”。

劓:割掉鼻子。

例3、家人瞷(jiàn)见者,悉惊愕。

“瞷”可根据字形,推断为形声字。

与“看”有关,眼睛透过门缝看东西,意思是“窥见”。

【推断练习】(1)刑天舞干戚戚______________(2)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舶舳______________(3)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磴______________(4)径造庐访成造______________(5)丰则贵籴,歉则贱粜籴______________,粜______________(6)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 觐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形旁为戈,意思为一种兵器(斧子)。

(2)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

(3)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

(4)形旁为走,意思为到。

(5)上入下米,意思为买入粮食。

上出下米,为卖出粮食。

(6)觐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二)字音推断法古代汉语中,语音和语义有一定的关系,在本义或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运用通假字音同或音近的原则,大胆逆推,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从而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方法
高考文言专题复习
01
结构分析法
03
通假分析法
05
语法分析法
02
据形索义法
04
联想推断法
06
语境分析法
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
/CONTENTS
04
05
01
03
02
字形
1、丰则贵籴dí ,歉则贱粜tiào 2、冀得一归觐jìn
01
03
02
怎样利用通假推测词义?
例1: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析:“取”,会意字,从手,从耳,象手牵耳而割取之。古代抓到俘虏,割取左耳,作为记功的凭据。引申“拿取”“夺取”等义,在此都讲不通,以“娶”代之,则通,可推断为“取”通“ ”。

例2:“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析:“景”用本义在此解释不通,借助读音推断其通“ ”,名词作状语,豁然开朗。
5.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析”字由“木”和“斤”两部分组成,而“斤”在古汉语里是 “斧子”的意思,用斧子把木头劈为两半,再结合前边“分”“离”这些字的意思,就可推断出“析”的意思为“分开” 国家已经四分五裂了,根本保卫不了 6.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句中的“饷”字从字形上看,是以 “饣”为偏旁,前有“不”字,再对应后面的“食”字,可知道这是一个动词,并可以推断出“饷”的意思是“给饭吃” 荒年的春天,自己年幼的弟弟来了也不供饭;丰年秋收时,疏远的客人也招待他吃饭。 7.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渡口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8.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其有七千有余 石阶 上山的路全程有四十五里,都是用石块砌成石阶,那石阶总数有七千多。 9.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到……去 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拜访 10.可以独飨白粲 càn 食用米 可以独自吃白米饭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方

殚精竭虑。 不伦不类。 贪得无厌。 诲人不倦。 长治久
不少成语源自文言文,可借助这些成语中的意义 来推断文言实词的意义。
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不速之客,招致,招引 )
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寻求,寻找 ) (出类拔萃,超出) (怨天尤人,责问,责怪)
势拔五岳掩赤城 召医而尤其故
六.字形分析法
粜(tià o)
——卖出粮食
⑴用“贝” 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赂:贿赂)
《六国论》
②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购:悬赏,重金收买﹚
《指南录后序》
⑵用“纟”作偏旁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 ①一曲红绡不知数
《琵琶行》 ﹙绡:丝织品﹚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 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 。我们可据之进 行判断。如: 1.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 这句话前后正好语意相对,由此,可推断“亡”与 “有”的意思也应相对,当“无”讲。另外,有时亦可 借助整齐的句式,先推断出一个词的词性,进而推断出 这个词的正确意思。如
高考链接
对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威自京都省之 省:探望。
B.不审于何得此绢
C.自放驴,取樵炊爨
审:知道。
樵:打柴。
D.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信:使者。
“樵”作“取”的宾 语,应为名词,指柴 草。
答案:C
臣愿抚之,无使劳而生怨。 隋监未远,不可不察。
四、邻词推断法 (根据相邻的字来推断词义)
以成语为例
党,偏袒指结帮分派,偏 党同伐异——伐,攻击; • 向同伙,打击不同意见的人。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及练习题

高考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及练习题
方法四: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湖北卷)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正误:正确。
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正误:错误。
推导方法总结:可用代入推断法,将题中的解释放在原文的语境中推断是否正确。“申”解释为“施展”,放到语境中不通,这里应该是“说明、表明”的意思,前文说他议论事情对错时不屈从权贵,“要必申其意”的意思是“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
参考译文:
唉,他的志向远大啊!然而他与人相处不随便附和,议论事情是非分明,遇到有权有势的人也不稍稍屈服,一定要表明他的意思,因此也不肯轻易运用他所拥有的(知识),别人也很少能了解他。欧阳发去世了,眉山苏轼为他哭泣,认为欧阳发得到了文忠公的学问,是和汉代伯喈、晋代茂先一样的人。
方法指导:
通假代入法
文言实词中当遇到某字的本义、引申义都讲不通时,便可以从通假字角度考虑。然后根据通假字与本字大多音同音近、字形也相近的特点推知本字。
方法七: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判断加点词解释正误。
(2015·高考浙江卷)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参考译文:
(我)离开国都,乘船向南行进,离开风沙尘埃的苦地,耳目舒放明彻。又长时间没有孝养侍奉父母,能够回家问候探望,稍微忘记了身份的贫贱。唯独思念几个朋友,(我们)分离异地,见面的时间又不可以约定。梦中时时看见兄长和褐甫等人击掌谈论古今之事,尽情嬉笑欢呼,醒来后徒增悲伤和离散的遗憾。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练习答案

文言实词的推断方法及练习(一)字形推断法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可知,“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韩非子》)中的“理”字的意思是“治玉、雕琢”。

“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阝”与地名有关;“求”与毛皮有关;“言”与说话有关;“隹(zhuī) ”与鸟雀有关;“尸”与身体关;“冖”与笼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丝织品有关;“歹”与死亡有关;“月”与肉有关;“页”与首有关;“自”关鼻,“目”关眼。

“攴(pū) ”与敲击有关;1.有牧.人御众之才该句中的“牧”是一个左右结构的会意字,左为“牛”,泛指牲畜,右为“人手中拿着一条鞭子”,把两者的意思联系起来,就是“放牧牲畜”;引申一下,对象如果是人,自然就是“统治,治理”之意了。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是一个会意字,一个“人”一个“言”意为人言真实。

此句中的“信”就解为“真实”。

3、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形旁为舟,意思为大船4、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形旁为石,意思为石阶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绳子)6、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井绳)7、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8、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的义符为“之”,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不难推测与处所关联的词义应是“到”、“去”的意思,“造”的其他意义“制造”、“成就”显然与文意不符9、若少屈,冀得一归觐.。

觐,义符为“见”,联系下文推断为“拜见”之义。

10卒然边境有急,数千百万之众,国胡以馈.之“馈”的意义可由它的“饣”旁推断出它是供军队吃的东西,即“军饷”,这里活用作动词,发放军饷。

(二)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词义是不定项的,我们可以结合上下文来判定实词的含义,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确定词义的。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配答案)新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配答案)新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政宽则民慢 慢:怠慢 B.猛则民残 残:发动暴乱 C.宽以济猛 济:调剂 D.毋从诡随 从:通“纵”,放纵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惠此中国 中国:指整个国家 B.以绥四方 四方:四方百姓 C.民亦劳止 劳止:劳累 D.汔可小康 小康:富裕的生活
Hale Waihona Puke 谷物收成不好• 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 词义,可能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 出文言词义.
1.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求全责备) 寻找、求得、寻求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枉道速祸) 招致 (疾风劲草) 3.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
句式推断法:借助对仗句和互文修 辞推断词义。
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疲惫、疲劳
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幼小
方法总结:
1.字形推断法 5.成语推断法
2.通假推断法
3.语法推断法 4.联想推断法
6.句式推断法
7.语境推断法 8.邻字推断法
实战演练
薛潭学讴(唱歌)
学尽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①穷青之技,自谓
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②衢,抚
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绥:安抚 B.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能:亲善,亲近 C.平之以和也 平:平和 D.及子产卒 卒:死亡

注意积累

学会推断
守信的品质,名词 信任,动词
3.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间佩戴着,动词 4.自放驴,取樵炊爨 柴火,名词
联想推断法:通过课文中有关语句 中的用法,互相比照,确定其实词 的含义。
2.使老弱女子乘城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解读与专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文言文关键实词推断解读与专练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贵耕战而贱儒生 贱:轻视
B.使礼义废,纲纪败 使:假如
C. 故以旧防为无益而去之 防:防备
D. 薄夫敦,鄙夫宽 敦:敦厚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下乱而阴阳谬 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
B.以旧礼 无补而去之以此二子解沮齐众
【解析】第一段的“相反相成”思想,主要通过举例论证来体现。如“旧防”看似平时无益,去掉却不能防范谁在;“犹足蹈路而行,所路之路须不蹈者;身须手足而动,动者待不动者”,就像脚踩着路行走,踩着的路,要靠没有被脚踩的地方才能存在;人的身体要靠手脚才能行动,然而行动要靠不动的身躯才能活动。看似相反的事物实则相互补充、依赖。从而得出结论“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或无效,而效者待之”,即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好处而好事却要靠它,一件事或许看来没有直接效果而有直接具体效果的事却要依靠它,以此证明自己的观点:“礼义,无成效于人,然成效者须礼义而成”,礼义表面上对人没有成效,但有成效的事情要靠礼义才能完成。
段干木【2】阖门不出,魏文【3】敬之,表式其闾,秦军闻之,卒不攻魏。使魏无干木,秦兵入境,境土危亡。秦,强国也,兵无不胜,兵加于魏,魏国必破,三军兵顿,流血千里。今魏文式阖门之士,却强秦之兵,全魏国之境,济三军之众,功莫大焉,赏莫先焉。
齐有高节之士,曰狂谲、华士,二人昆弟也,义不降志,不仕非其主。太公封于齐,以此二子解沮【4】齐众,开不为上用之路,同时诛之。韩子善之,以为二子无益而有损也。例句实推断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两句话句式整齐,且前后语意基本相同,由此可由“用”的含义推断出“以”的含义。
四、语法推断法
即借助语法结构规律来推断同性,进而推知其意义。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技巧

2025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技巧

微点小练P130
(1)虽蒙宽宥,犹执谦退。(《后汉书·王梁传》)宥 :______(_1_)_宥__:_宽__恕__。___【__虽__然__受__到___宽__恕__,_仍__然__坚___持__谦__逊__退__让___。__】__(2)百姓怨望 而海内(叛2)矣望。:怨(恨《、过不秦满论。》【)望百姓怨恨,天下背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过蒙拔擢, 宠命优(渥3)。擢(:提《拔陈。情【表受》到)擢过分提拔,恩宠优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议治乱之 本根,求(4祖)治宗:之安故定事。。【(讨《论润安州定谢与上混表乱》的)治根本,寻求先代帝王办事的旧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消息盈虚, 终则有(始5)。息(:增《长庄。子【·秋万水物》生)息息与衰减进退有始有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益跅(tuò) 弛,不问(6生)跅产:,与遂“大弛困”,寻同死义富,放阳纵。。(《【周更维加城放传荡》不)羁跅,不过问家中的生计,于是 :______极__端__困__顿___,不___久__死__于__富___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纟:与丝麻有关。
贝:与金钱有关。尸:与 有关。
身体
女:与 有关。冖妇:人与 有关。
笼系罩:与 有关。求:与 有关。 捆绑

【初中阅读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十三法

【初中阅读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十三法

【初中阅读指导】高考文言文复习:文言实词推断十三法一、语音推断法根据读音,可以发现通假关系,然后根据本义推断通假字的意思。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或至涂而反。

3、以身徇一、语音推断法根据发音,我们可以找到通假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原意推断通假词的意思。

找到通假关系,用本义去解释借义。

一、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二、或至涂而反。

三、以身徇国,继之以死四、昌期少,不闲吏事。

五、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六、昌宗从旁趣说七、项羽大怒,伏弩射中汉王,汉王伤匈八、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九、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十、因思余于书,诚不异伶于酒,正恐旋誓且旋畔。

十一、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

二、基于形式的推理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其形义相关的特点为我们推断文言词语含义提供了条件。

汉字本是表意性文字,从字形可推知字义。

一、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二、傥窀穸(zhūnxī)不为盗所发。

三、刑天舞干戚四、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觉五、居一岁,入觐,卒于京六、启听淮北取籴七、家人?见者,悉骇愕,罔测所指八、门前植槐一株,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三、语法推理1一、亡国流亡因利乘便二、道芷阳间行三、拔剑撞而破之四、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五、烟涛微茫信难求六、庭除甚芜七、自放驴,取樵炊爨八、沛公军霸上九、范增数目项王九、将军身披坚执锐十、庭除甚芜,堂屋甚残。

高考文言文实词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实词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联系教材,联想成语,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推断练习】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鄙粗俗联想”蜀之鄙有二僧《为学》(边境)“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把........当作边境)2、素与郭善,登门造访联系《鸿门宴》中素善留侯张良,词义为友好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联系《伤仲永》中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词义为认为........奇异4、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联系《逍遥游》中适千里者,三月聚粮,词义为往,到5、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联系《岳阳楼记》中属予作文以记之,词义为嘱咐6、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05年辽宁卷)联想家喻户晓、不言而喻喻明白7、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联想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薄靠近8、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2004辽宁卷)联想投笔从戎投,扔掉,舍弃9、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

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2006年高考湖北卷)联想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徒只是10、二年正月,泽至开德,以孤军进,都统陈淬言敌方炽,未可轻举,泽怒,欲斩之,诸将乞贷淬,使得效死。

泽命淬进兵,遇金人,败之。

《宋史》联想严惩不贷〖解释〗惩处罚;贷宽容。

严厉惩罚,绝不宽恕。

贷宽恕、宽免。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doc

高三语文文言实词推断方法.doc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一、代入检验法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高考北京卷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擢:提拔。

可以组词为“擢升”,与答案所示的“提拔”近义。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愿:希望。

可以组词为“愿望”,与答案所示的“希望”相近。

把两个词代入原文都能作通畅的理解,所以是正确的解释。

二、字音推断法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相近的,可以借助原文中的通假字并结合文意,推断它的本字,用本字的意义解释通假字。

如:1.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翼-翌2.诸有讼曲直者,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涂-途反-返3.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4.行李之往来,共其困乏。

共-供5.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倍-背三、字形推断法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对于一些词语的意义可以通过字形特征进行推断。

例如: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2.至七月,乃扶病入觐觐-朝见、拜见3.……秦军引而去引-向后撤退4.使有司(主管机关)宽政,毁关(去掉关税),去禁(废除各种禁令),薄敛(减少田租),已责。

责-债务5.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到…去四、邻字推断法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的。

可以利用相邻字的这种意义“相同”“相反”的关系,推断实词的意义。

例如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疲劳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冲-年幼五、成语推断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根据成语的意义、用法,推断出文言词义。

1、敌则能战之。

势均力敌(敌:相当、匹敌)2、设五寸之的,引十步之远。

有的放失(的:箭靶)3、以兵胁涣短兵相接(兵:兵器)4、百骸、九窍、六脏赅而存焉。

言简意赅(赅:完备)5.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日薄西山薄:接近、靠近6.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不速之客:速:招致、招引7.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疾风劲草:疾:强、大六、语境推断法一个词一般有多种意义,只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它的意义才是确定的。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运用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一、对称推断法1.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遇.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依靠.3.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学习.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活着.7.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讨伐、打击.二、语境推断法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了粮食..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才.4.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欺骗.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顽皮..6.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错放开三、语法推断法 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 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应合.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做肉干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的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把尸体做成肉干。

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死者复生使白骨生肉....5.时侃子瞻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嫁给.四、联想推断法(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 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严惩不贷.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短兵相接.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屡试不爽.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5.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家喻户晓.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17.敌见,惊退。

逐至东门,左右稍集,合战破之,韩轨遂投城遁走。

投笔从戎.(二)、根据课文内知识联想推断加点字的含义 1.李超,字魁梧,淄之西鄙人..联系《烛之武退秦师》中“越国以鄙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瓶庵小传魏禧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

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

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

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

”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

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

尝僦小舟,问舟子日:“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

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

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①,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而酹之,不令其子孙知。

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

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②悍卒皆服之。

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

抗疏,既危而免。

”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

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

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

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

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苏州枫江市集中,住着一位有道德的人,人们都称呼他“瓶庵”。

有人说,这称呼是指守口如瓶,取说话谨慎的意义。

有人说,瓶子口窄而腹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瓶庵小时候父亲去世,停止了学业,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对朋友中贫穷年老,没有生活依靠的人,他就说:“到我这里来养老送终吧。

”所以,讲德行的读书人都称赞瓶庵。

别人遇到急迫患难的事,他总是喜欢帮助人家。

瓶庵曾经雇下一只小船,他问船夫:“船钱多少? ”对方回答说多少多少钱,瓶庵听了说:“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 ”就增加了船钱。

所以,背负肩挑做买卖的小贩也说瓶庵是道德高尚的长者。

苏州高风亮节之士徐枋,生活困难,瓶庵常赠送周济他,徐枋也不拒绝。

瓶庵六十岁那年,家里人要请客摆酒为他作寿,瓶庵说:“我将回故乡去,拿这笔钱做修整祖宗祠堂坟墓的费用吧。

我六十岁了,容易患病,不趁这个机会去拜一拜先人的墓地,更待何时呢? ”于是离开苏州,回乡倡议修建了始祖的祠堂,修整了五世以上先辈的坟墓,拜望了已故亲友的墓园并洒酒祭奠,但不让自己的子孙们知道。

办完事,他带病勉力游览了黄山,然后返回家中。

邻居间发生了纠纷,常到瓶庵那里请他评判是非,连市井无赖或不讲道理的士兵都听他的话。

有人说:“瓶庵的父亲到扬州寄居时,正赶上反逆的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有人借他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先生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一度处境很危险,后来总算平安无事。

”瓶庵很有父亲的风格,他的父亲曾割下大腿肉为父治病,瓶庵的父亲生病了,他也割下大腿肉为自己的父亲治病。

瓶庵的妹妹去世后,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捧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

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所以无论远近的人士来到苏州,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D.吾六十,善.病善:很容易B (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有才德”)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朋友之.穷老②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B.①有假其.威虐人者②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C.①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D.①拜故旧之陇而.酹之②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C ①②都是介词,用。

A ①结构助词,取消主谓独立结构;②结构助词,的。

B ①代词,他的②语气副词,表反问。

D ①连词,表承接;②连词,表转折“却”。

18.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一组是①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②于我乎养生送死③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④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⑤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⑥于是远近士至吳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C (①⑥是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⑤说的是瓶庵带病勉力游览黄山,均不符合“直接说明瓶庵道德高尚”的要求)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学。

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

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C (是有人借魏忠贤的权势威逼欺压别人,而不是魏忠贤自己“仗势压人”)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译文:米价很贵,像这一点钱,你怎能养活自己?(“是”、“安”,倒装句式,各1分)(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

其孝友如此。

(3分)译文:留下了子女,(瓶庵)为他们操办了婚嫁之事,就像对待亲生子女一样。

他就是这样孝敬长辈、友爱同辈的。

(“出”、“孝友”,后置句,各1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4题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

父孔炤,明湖广巡抚,为杨嗣昌劾下狱,以智怀血疏讼冤,得释。

以智,崇祯庚辰进士,授检讨。

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京师陷,以智哭临殡宫,至东华门,被执,加刑毒,两髁骨见,不屈。

贼败,南奔,值马、阮乱政,修怨欲杀之,遂流离岭表。

自作序篇,上述祖德,下表隐志。

变姓名,卖药市中。

桂王称号肇庆,以.与推戴功,擢右中允。

扈王幸梧州,擢侍讲学士,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旋罢相。

固称疾,屡诏不起。

尝曰:"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吾其.缁乎?行至平乐,被絷。

其帅欲降之,左置官服,右白刃,惟所择,以智趋右,帅更加礼敬,始听为僧。

更名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其闭关金陵高座寺也。

友人钱澄之,亦客金陵,遇故中官为僧者,问以智,澄之曰:"君岂曾识耶?"曰:"非也。

昔侍先皇,一日朝罢,上忽叹曰:‘求忠臣必于.孝子!' 如是者再。

某跪请故,上曰:‘早御经筵,有讲官父巡抚河南,坐失机问大辟,某薰衣,饰容止如常时。

不孝若此,能为忠乎?闻新进士方以智,父亦系狱,日号泣,持疏求救,此亦人子也。

'言讫复叹,俄释孔炤,而.辟河南巡抚,外廷亦知其故乎?"澄之述其语告以智,以智伏地哭失声。

以智生有异禀,年十五,群经、子、史,略能背诵。

博涉多通,自天文、舆地、礼乐、律数、声音、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属,皆能考其源流,析其旨趣。

著书数十万言,惟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於世。

(选自<清史稿>有删节) (方以智,字密之,桐城人。

父亲方孔炤,明朝时任湖广巡抚,被杨嗣昌弹劾下狱,方以智带着血写的奏疏上诉申冤,(他的父亲)得以释放。

方以智,崇祯庚辰进士,被授予检讨之职。

适逢李自成攻破潼关,范景文上疏推荐方以智,(皇上)在德政殿召见方以智应对,他的回答切中要害,皇帝抚着几案说好。

因为违背当权者的意志,(方以智)最终没有得到任用。

京师(被李自成军队)攻陷,方以智到殡宫痛哭,至东华门,被抓捕施加酷刑,两个髁骨骨头都露出来,他始终不屈。

李自成军队溃败,方以智向南逃亡,正赶上马、阮乱政,(马士英、阮大铖)报复旧怨想杀他,方以智于是流落岭外。

他曾写过一篇文章,上陈述祖上之德,下表白自己隐居之志。

更改姓名,在集市上卖药。

桂王在肇庆登基,(方以智)因为参与拥戴(桂王)有功,被提拔为右中允。

扈王驾临梧州,(方以智)被提拔为侍讲学士,官拜礼部侍郎、东阁大学士,很快被罢免宰相之职。

后来多次被征召,他坚决借病推托,不出来为官。

他曾经说:“我若回朝廷任职,就辜负了国君;若出游又辜负了父母。

我还是披缁为僧吧?”后来到了平乐,他被(清兵)抓住。

清帅想劝降他,左手拿着官服,右手拿着白晃晃的刀子,要他选择是(为官还是就刑),以智走向右边(选择死),清帅对他更加礼敬,听任他做和尚。

(方以智)改名为弘智,字无可,别号药地。

(先前)以智还在闭门打坐时,友人钱澄之也客居金陵,遇到一位原先在中官为官、现出家为僧的熟人,(那僧人向钱澄之)问起以智,澄之反问:“你难道早先认识他吗?”(那人)说:“不是。

(我)过去陪侍先皇,有一次朝罢,皇上忽然叹息道:‘求忠臣一定要从孝子当中找!’像这样说了两次。

我跪着问什么缘故,皇上说:‘早上听讲经,有个讲官的父亲在河南做巡抚,因为失职获罪被判杀头,那讲官(照样)薰衣,衣着、举止如同平常。

像这样不孝,能成为忠臣吗?(我)听说新科进士方以智,他的父亲也被囚禁到牢里,他每天哭号、流泪,拿着奏疏求人解救(他父亲),这(同样)也是做人的儿子啊!’说完再次叹息,(后来)很快释放了方孔炤,征召他做河南巡抚,外廷也知道这个缘故吗?”钱澄之把这些话转述给方以智,方以智匍匐在地痛哭失声。

方以智天资禀赋卓异聪颖,十五岁时,经、子、史书上的文章大体上都能背诵。

他涉猎广泛,通晓天文、地理、礼乐、律数、音乐、文字、书画、医药、技勇之类(学问),考查它们的来龙去脉,分析其目的意图。

著述有几十万字,(如今)只有《通雅》、《物理小识》二书盛行于世。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以.与推戴功以.致天下之士.缁乎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C、求忠臣必于.孝子亦将有感于.斯文D、而.辟河南巡抚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两个“其”,都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还是”)。

A项两个“以”,第一个介词,因为;第二个顺接连词。

C项两个“于”,第一个介词,从;第二个介词,对。

D项两个“而”,第一个表承接;第二个表递进)2 、下列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方以智“不屈”的一组是()(3分)①以智怀血疏讼冤②京师陷,以钾哭临殡宫 )③变姓名,卖药市中④固称疾,屡诏不起⑤吾归则负君,出则负亲A .①③⑥ B、②③⑤ D、④⑤⑥C(①只是为父申冤的举动;②方以智为崇祯帝尽忠的表现;⑤只能说明方以智作抉择时两难的心理)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以智的父亲曾任湖广巡抚,被杨嗣吕弹幼而获罪,因为方以智血疏申冤才获释。

B .阮大铖当权,由于原先结下仇怨,想找借口杀方以智.使他在南都不能久留。

C .桂王在肇庆即位,任方以智为右中允.罢相之后扈王多次征召,他均称病不就.D.方以智在平乐被清兵搜出。

清帅反复逼降无效,最后方以智逃出来当了和尚。

D(是清帅最后听任方以智做和尚)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l )会李自成破潼关,范景文疏荐以智,召对德政殿,语中机要,上抚几称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