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共21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发展
措 施 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 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李元昊命大臣野利仁荣创制。 三年始成,共五千余字,形体方 整,笔画繁冗,结构仿汉字,又 有其特点。
三.辽与北宋的关系
考察第三站

上京
契丹族
契丹人狩猎归来
辽太祖陵
耶律阿保机建国
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 各部,建立政权(契丹人多次更改国号,有 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 考察报告:
1.国名:契丹(辽) 2.建立者: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3.时间:10世纪初 4.都城:上京临潢府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辽与北宋的和战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宋攻辽失利,采取防御政策。

宋 真 宗
阅读教材,概括以上三位君主在位期间北宋与辽的关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在北宋抗辽的将领中,有一位猛将,他和他的后人抗辽的故事 被演义成著名的——
2.党项族的兴起
考察第二站

上京
西 夏兴



宋京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党项族
党项羌……其种每姓别自 为部落……而拓跋最为强 族……畜牦牛、马、驴、 羊,以供其食。不知稼薔, 土无五谷。
——《旧唐书》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课件ppt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教学课件ppt



政权并


西 夏
辽与北 宋
西夏与北 宋
1005年《澶渊之盟》
经济文化交 流和民族交 融
1044年宋夏和议
杨业
寇准
1、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为兄辽为 弟,兄弟永不交兵,不再在边境上修 筑堡垒、运河。
2、不再收容对方罪犯,接受叛降。
3、北宋每年赐给辽国绢20万匹、钱 10万贯,共30万,称为“岁赐”。
4、开放互市,消除贸易壁垒。盟约 签订后,双方各自退兵。
如何看待宋辽“澶渊之盟”和宋夏和议?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北宋 辽
西夏
960年
开封
10世纪

11世纪前期
临潢府 兴庆府
赵匡胤
耶律阿保机
元昊
汉 契丹 党项
契丹帐
宋 ·苏颂
马牛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酪浆羶肉夸希品,貂锦羊裘擅物华。 种类益繁人自足,天数安逸在幽遐。
辽上京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旗县级博物馆中建筑面积最大的 旗县级博物馆,也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辽代皇都博物馆。
辽上京遗址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2部分组成,平面略呈“日”字形,总面积约 5平方千米 。皇城为宫殿衙署所在,为皇亲国戚达官贵族住地;汉城是汉及其他少 数民族集居区,作坊遍布 。
宋太祖 时期



宋太宗

时期


宋真宗
时期
关系友好,互通使节 屡次战争,战略防御 澶州之战,“澶渊之盟”
-----苏辙《栾城集》
论 从 (辽宋夏金元)“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先在各
民族政权统治区域内进行,亦即主要在边疆进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新人教版(2)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新人教版(2)

3.北宋、辽和西夏政权的建立
民族 政权
时间
契丹族 辽
916年
汉族 北宋
960年
党项羌 西夏
1038年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兴庆 东京 重大事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宋夏议和 件 重文轻武
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辽 西夏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 què) ,互市贸易。
风俗叙史
四 千 一 行 时 里 卓 营 畋 山 穹 到 川 庐 处 猎 无 数 即 是 土 乘 为 生 著 车 家 涯 , 。 , 。
tián
契 丹 人 的 生 活 :Fra bibliotek.西夏的建立:
(1)概况: 1038年,元昊 称帝,国号大 夏,建都兴庆, 史称西夏。
西 夏
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巩固政权?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2)西夏:元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 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 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1038年少数民 族首领元昊建立 的政权在右图A、 B、C、D中的 哪一处( )
C
榷场
材料阅读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自得灵夏以西, 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 得中国(指中原) 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 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 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指辽、西夏)所为,皆 与中国等。
——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从这段材料中找出辽和西夏都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学习汉族的政治制度; 任用汉人为官;
学习中原文化;学习汉族的生活习俗;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完整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 10世纪初
西夏 11世纪 前期
建立 民族
建立者
汉族 赵匡胤
(宋太祖)
耶律阿保机 契丹族
(辽太祖)
党项族
元昊
都城 开封 (东京) 上京临潢府
兴庆府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背景: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
王朝的冲突加剧。
和: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
使节。
战:宋好太采宗 取即 防位 御后措,施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
朝是屈辱的,对宋朝的百姓也 很不利。
•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 同而已。
1.对于北宋来说, “岁币”成为北
宋人民沉重的负担。
2.但是澶渊,之从盟中签华订民后族,发边境展上的长远利益 来看,澶渊“生之育盟繁使息辽,宋牛人羊民被野得,到了相对稳
戴白之人,不识干戈”。
定的和平环境,对双方的发展都是有利的; 促进了民族融合。
2.西夏议和原因:
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 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的损失,人民处于困苦 之中。
3. 协议内容: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 议和作用:
促进了双方边界地区的生产和贸易发展,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课堂小结
回顾:历史上的民族交流与融合
1、民族迁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辽概



宋澶
的渊

之 盟

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 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宋太宗即 位后,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 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 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 打退辽军。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
持着和平局面。
知识拓展 评价澶渊之盟(依据澶渊之盟内容分析)
*对辽—— 安然脱险,得到岁币。 *对北宋—— 岁币成为北宋沉重的负担。 *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 结束了宋辽之间几十年之间的战争,边疆 稳定,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展评
4.西夏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政权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向辽发动数次 澶州之战(战) 战争遭到失败 澶渊之盟(和)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宋真宗
澶州之战
知识卡片 交战双方: 辽VS北宋 交战地点: 澶州 关键人物: 宋真宗、寇准
澶州

战争结果: 宋军打退辽军,
北宋
辽宋议和,签订 “澶渊之盟”
展评
3.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影响?
内容: 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影响: 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北宋

北宋
A
B
C
D
2.澶渊之盟是下列那两个政权之间的盟约(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3.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了宋夏约, __向__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
A)
D
A.辽 B.阿保机 C.宋 D.元昊
宋 宋 元昊 宋
辽 西夏
北宋
第7 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知道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
明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 2.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 学 史实。 习 目 3.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标 重点:契丹族与党项族;辽与北宋的和战。 难点:澶渊之盟。
独学
依据课文,完成《历史助学》P29预习笔记。 限时3分钟左右。 契丹族 汉族 生产技术 农耕冶铁和纺织等产业 10世纪初 阿保机 上京 国力不断加强 冲突 友好 宋太宗 澶州 澶渊之盟 社会生产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农牧经济 宋夏和约

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

人教版(2016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教案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1)
——《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材料中的“大宋皇帝”是谁?“北朝”是指什么政权?
(2)此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应如何评价此事件?
教后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辽、西夏民族发展的了解,引导学生认识其开发边疆和积极吸取汉族先进文化的史实,让学生在认识的过程中形成对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的认识,由此培养学生团结平等的民族观念。
教学重点
辽、宋、西夏政权的并立;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与和议;辽夏汉化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宋辽、宋夏的关系,认识到中华民族大融合是历史的必然。
A.双方都爱好和平B.北宋战争失败被迫求和
C.契丹和西夏归顺了北宋D.双方势力均衡的产物
4、______年,宋与西夏订立和约;西夏对宋称臣,_______每年送给_______银、绢、茶叶等“岁币”。
5、阅读下面材料:
“大宋皇帝谨致书大契丹皇帝阁下,共遵成信,虔诚观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课题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时编号:
主备人:审核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课程标准
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的良好气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辽、宋、西夏是三个并立的政权及相互关系,了解少数民族首领在其民族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问题的探究,如宋辽之间是“和”好还是“战”好,辽为何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究能与中原大国——北宋抗衡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建立网络——我来归纳
四、过关窗口—我来练习
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其中的“宋祖”是指()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2016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 1.契丹族
• 2.党项族
1.契丹族
契丹族: 游牧在北方的民族,9世纪后期已有农耕 等生产活动 国号: 辽(有时称契丹)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辽太祖)
时间: 10世纪初
定都: 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契丹武士
治国措施:
•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国 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2.党项族
党项族: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原属羌族的一支 国号: 大夏,史称西夏
建立者: 元昊
时间: 11世纪前期 定都: 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元昊
治国措施:
•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 法律 • 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 • 创制西夏文字
2.澶渊之战与澶渊之盟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 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 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 一片恐慌
澶渊之战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 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 退辽军
澶渊之盟
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史称“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具体内容
即为岁币
• 澶渊之盟之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和平局面
课后习题
• • • • • • • 1.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B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A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课后习题
西夏文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新人教版(1)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新人教版(1)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寻踪辽、夏
简介:
在我国现在的五十六个民 族中,没有契丹族、党项族, 他们是怎样神秘“消失”的呢? 请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契丹族 和党项族随辽夏政权的兴衰在 历史上发展和变迁情况。
哈拉汗 西州回鹘
上京
吐蕃
大理
西夏 兴庆 北东京 宋

辽 西 夏 北 宋 的 并 立
契丹人物画
宋辽地形图


自契丹取燕蕲以北(指幽云十六州), 拓跋(指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 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指中原)土地, 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 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 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澶渊之盟示意图
澶渊之盟
宋真宗恒
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 活
耶律阿保机塑像
银币,契丹大字吉语钱。 钱文有8个契丹大字,汉 译为“天朝万顺”或“天 朝通宝”。
各抒己见 观察契丹文 字,与汉字 比较,你有 何想法?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建于辽清宁二年 (1056年),世界 上现存最高大的古 代木构建筑。塔平 面呈八角形,外观 只有五层,但每层 之下都有一个暗层, 所以,其内部实际 为九层结构。塔高 67.3米,稳重而朴 实,体现了中国古 代高超的建筑技术, 具有永恒的审美价 值。
耶律阿保机像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你能说 说契丹 人的生 活有哪 些特点 吗?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件】(共24张PPT)

党项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幽云十六州】 耶律德光在位时,契丹从 后晋皇帝石敬瑭手中得到幽云 十六州,使中原王朝失去了北 方的屏障。 幽云十六州位置在何处?
结合地图,谈一谈幽云 十六州有多重要?
幽云十六州所辖土地囊 括了当时中国东北与北部地 区最重要的险关要塞与天然 屏障。这一地区的丧失,使 长城及其要塞完全失去作用, 致使华北大平原全部裸露在 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之下。
【澶州之战】
澶 州
东京
宋真宗
寇准
三、 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从性质方面谈谈如何看待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 战争? 北宋与辽、西夏的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 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
辽、北宋、西夏民族政权并立,政权之间 有战有和,此时的民族关系主流流。
4.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秦﹣鲜卑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隋﹣李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澶渊之盟”的盟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南宋与辽 C.北宋与西夏 D.北宋与金 6.“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 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基础巩固
1.与北宋签订澶渊之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西夏 B.金 C.辽 D.元 )
2.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和平交往;③推动了 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④北宋获得相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以下选项不属于北宋与西夏和谈后带来的结果是( ) A.西夏皇帝向北宋称臣B.北宋定期给西夏岁币 C.西夏、北宋双方商业互不往来 D.宋夏边境安宁,生产贸易兴旺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澶渊之盟以后,双 方在边境地区开展 贸易,宋用丝织品、 稻米、茶叶等,换 取辽的羊、马、骆 驼等。
(战后几十年内) 生有蕃息,牛 羊被野,戴白 (白头发)之人, 不识干戈。
合作探究
【小结归纳】
北宋
评价 辽
中华民族
这是一个屈辱的和约,是皇帝贪图苟安的结果。从此,北 宋政府威风扫地,“岁币”成为北宋人民的沉重负担。 得到了银、绢等钱物,经济实力增强,是意外的收获。
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材料指历史上的什么事件?如何客观的评价该事件?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评价澶渊之盟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规定宋要给辽岁币,每年银10万两, 绢20万匹,这些都要由宋朝的百姓 负担。“天命陛下为四海神民主, 当使四夷即叙。今乃称契丹母为叔 祖母,称契丹为叔父。更岁与数十 万钱帛,此乃臣之所耻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11世纪前期,党 项族首领元昊建 立
10世纪初,契 丹首领 阿保机建立
960年 赵匡胤
建立
课堂总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辽、西夏政权的建立与北宋之间 的战和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政权 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经常发生战争,给彼此带 来了深重灾难,但民族友好与交流始终是主流,它们 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使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 展。
行营到处即为家, 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 四时畋猎是生涯。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契丹鸡冠壶
一、契丹族和党项族
1、西夏的兴起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七年级下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7、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的示意图是( C )
金辽 北宋
北宋
西 夏

西 夏

北宋

西北 夏宋
A
B
C
D
8、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说明了( D )
①三个政权势均力敌 ②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 ③汉、契 丹、党项族矛盾不可调和④中原政权和少数 民族的战争不断,但交流发展并未停止
2.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在边境设置的贸易机构 C ()
3、A.宋市与舶辽使、宋与B西.夏宣订政立院和议C后.,榷对场双方D产.生十的三主行要影 响是( A )
A.双方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B.加速了辽、西夏封建化的进程 C.加强了民族融合 D.加深了北宋的经济负担
4 .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地点是 (B)
➢ 资料三:辽圣宗时萧太后(萧绰)倚重汉官韩德让 ,与北宋结好,”岁时修睦,无少间隙。“元昊任 用汉人为官,仿照唐宋制度建立管制,兵制,法律 ,并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
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辽、西夏仿效中原的政治制度
除此之外,辽和西夏还在哪些方面仿效中原王朝?
重视儒学、铸造货币、模仿汉字创造本民族的文字……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识图、材料题
1.(1)请你填出图中空格部分的政权名称和建立的民族。 (辽、北宋、西夏并立,契丹族、汉族、党项族) (2)图中政权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和平相处的?请你评
价一下这一途径。 (政权的并立是通过议和的途径实现的。对这种实现和
平途径的评价,注意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从对宋和对国 家、社会的发展来评价,总的来说是积极的。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Leabharlann 契丹党 项晋 后梁

吐 蕃
前 蜀
荆南

吴越
南 诏


南 汉
学习目标
1.辽、西夏三个政权各自的建立情况(建立 的时间、建立者、都城、民族) 2.简述辽宋之间的战和状况。
3.牢记澶渊之盟的内容,并分析其影响(消 极、积极)
4.宋夏和议的主要内容:产生了什么影响。 5.契丹、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表现有哪些。
宋夏之间的战与和
1.战的概况、结果 2.和的原因、结果
战争
破坏双方的正 常生产和贸易
议和
1044年
促进了西北边境 地区生产和贸易 的发展
• 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 争是侵略战争吗?
不是侵略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 兄弟之争。
三、碰撞中的融合
契丹族、党项族与汉族融合的 表现有哪些?
学会农耕
第 7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复习提问:
•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国统一的皇帝是谁?
• 2、填写下表:
政权 隋朝 唐朝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民族
史事链接
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历史再 一次进入了大割据时代。在北方 广大地区,军阀混战的结果是先 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 汉和后周五个较强大的王朝。与 此同时,南方各地又陆续并存过 九个较小的割据政权,即:吴、 南唐、吴越、楚、前蜀、后蜀、 南汉、南平及闽等九国;北方河 东地区则有北汉势力。史称: “五代十国”。
哈拉汗 西州回鹘
上京
吐蕃
大理
西夏 兴庆 北东京 宋

辽 西 夏 北 宋 的 并 立
我来回答:
• 1.北宋政权的建立是通过什么事件取得的? • 2.北宋与辽的战与和是经历怎样的转变? • 3.什么是“澶渊之盟”?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 • 4.宋夏之间的战与和是怎样的? • 5.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侵略战争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宋夏和约订立的原因、内容、影响分别是?
根据右图材料及教材 所学内容,评价北宋与 辽、西夏订立和约?
第一步:分析材 料,独自提炼。
第二步:小组合作完成 问题,3号、4号负责提 炼,1号负责总结,2号 进行展示。
第三步:小组代表展示, 其他小组补充。
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 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少数民族 生活区域 建立政权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统治措施
契丹族
党项族
以题带点 学以致用
• 材料一 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
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
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公元936年,中国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后唐河东节度使)反唐 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后晋,辽太宗与石敬瑭 约为父子。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 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往后中原数 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使得中原的 北宋政权感受威胁持续长达二百年。
C
B.陈桥驿兵变
C.订立宋夏和约
D.澶渊之盟
5.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
“战”也有“和”。1004年宋辽澶州之战中,宰
相寇准力劝下列哪位皇帝亲征(
C)
A.宋太祖 B.宋太宗 C.宋真宗 D.宋神宗
6.苏澈在《栾城集》中写道:澶渊之盟后,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 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 是( )
下图是10世纪中期的中国地图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其中定都于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由契丹人建立的政权是a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7课 [预习导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初中历史人教七年级下册-第7课 [预习导学]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契丹族、党项族的崛起及政权的建立,知道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和战等基本史实,能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思考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征。

2.识读《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了解辽、西夏与北宋政权的并立;识读契丹和西夏的文字与货币等图片,认识契丹族与党项族通过学习中原汉族文化,推动本民族的发展;分析材料,理解北宋与辽、西夏议和的原因及影响。

3.认识到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民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共同推动了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课前学习任务
通过书籍和网络,查阅教材中关于契丹和西夏部分文物的相应信息。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梳理辽建立的相关知识。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学习任务二】耶律阿保机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学习任务三】梳理西夏建立的相关知识。

政权名称
民族
建国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学习任务四】元昊的统治措施有哪些?
【学习任务五】澶渊之战,北宋打了胜仗为什么还要签订盟约?【学习任务六】怎样评价澶渊之盟?它带来了哪些影响?
本课小结
根据本课所学内容,列出关键词或画出思维导图。

课后任务
观看纪录片《中国通史》第54集《澶渊之盟》。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人教2016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人教2016版)
“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钓墩之类者,以 违御笔论。”(《宋史》卷153)
契丹服饰
汴京有“乳酪张家 ” 临安有“贺家酪面 ”
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活
西夏官制(仿效唐宋制度前) 蕃落使 防御使 都押牙
指挥使 团练使 刺 使 西夏官制(仿效唐宋制度后)
皇帝
中书 枢密 三司
党项 元 西 1038 昊 夏年
兴庆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宋负】担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材料二:澶渊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 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数百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
此汉使唐北之宋盛与所辽未之有也间”保。持着长期和平稳定的局面。 ----苏辙《栾城后续》 材料三: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
1.先战后和。 2. 北宋给他们岁币。 3. 边界贸易兴旺。
融合篇--- 交融与发展
北宋官制
西夏官制(仿效唐宋制度前)
皇帝
蕃落使 防御使 都押牙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宰相 中书省 枢密院
指挥使 团练使 刺 使
西夏官制(仿效唐宋制度后) 皇帝
图 一
六曹 四房 三司
中书 枢密 三司
组 图 二
契丹文字
契丹文字 汉字
契丹文字 汉字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崛起篇—— 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崛起 交往篇—— 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 融合篇—— 交融与发展
崛起篇—— 契丹族和党项族的崛起
1.契丹族的崛起
请同学们思考: 1.契丹族的生活方式如何?
2.隋唐时期,他们与汉族的关系怎样?与汉族的交往给他 们带来了哪些变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探史明理
探究三: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 原因是什么?
1、双方都不具备彻底战胜对方的实力,是实力 均衡的产物; 2、战争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破坏了双方 的正常贸易,严重影响人民日常生活; 3、人民反对战争; 4、北宋统治者软弱无能。
探史明理
探究四:汉唐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战中有 明显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 了呢?
第七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速读课本内容,查出北宋,辽,西 夏“三兄弟档案”,完成表格。
政权名 称
北宋
建立民 族
汉族
建立者
赵匡胤
建立时 间
960年
都城
汴京
辽 西夏
契丹 党项
耶律阿保 10世纪


元昊
11世纪 前期
上京 兴庆
一、北宋与辽的关系: 1、契丹的兴起
1)契丹原族居:辽河
上游,游牧;后学 农耕定居
总而言之,民族关系的主流是民族融 合。
北宋、辽、西夏的战与和
探究一:辽与北宋,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有什么 共同之处? 探究二: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何不同?
探究三:北宋与辽、西夏由战争走向议和的原因 是什么?
探究四:汉唐王朝在与少数民族的争战中有明显 优势,为什么北宋时期这种优势不存在了呢?
探史明理
4.宋和西夏达成和议后,产生的积极影响包括(B ) ①增加了中原人民的经济负担 ②促进了宋与西夏的
和平交往③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 ④北宋获得相 对安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我来判断
1、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统一了 全国。 ( )
2、“澶渊之盟”是北宋与辽的盟约( ) 3、北宋-辽-西夏是按建立时间先后顺序排 列的。( )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单元第一单元课时 1 备课人课题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包括:①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建立。

②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

2、通过列表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理清各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情况。

3、结合课本动脑筋,组织学生辩论澶渊之盟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各少数民族的兴起和政权的建立的过程。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学习重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学习难点如何评价澶渊之盟?教学策略自学阶段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以下问题教师:指导点拨一、契丹族和党项族:1、契丹的兴起: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建都临潢府。

2、党项族的发展:①起源: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的一支。

②发展: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称帝,定都,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背景:辽太宗时期,占领,从此,辽与中原王朝冲突加剧。

2、辽宋之间的和战:①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关系,双方互通使节。

②宋太宗时期:北宋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政策。

③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城下,威胁都城开封。

宰相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败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双方保持和平局面,这次辽宋盟约史称“”。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战争:称帝后,多次率军攻宋,宋朝被动挨打,损失惨重。

西夏虽然军事上屡屡获胜,但国力有限,连年战争使西夏也遭到很大损失。

2、议和:北宋和西夏议和,订立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

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 昊
公元1038年,党 项首领元昊在今天的 银川登基称帝,从此 西夏开始了它将近两 百年的历史。元昊统 治时期,西夏的势力 有很大的发展,其辖 境“东据黄河,西至 玉门,南临萧关(宁 夏同心县南),北抵 大漠,境土方二万余 里”,包括今宁夏、 甘肃大部和陕西北部、 内蒙一部分。
2、西夏的建立
辽(契丹)
《天龙八部》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
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认识这一时期的地图;
3.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
新课探究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辽 宋 夏 形 势 图
1、契丹的兴起
传说钩史
关于契丹族的起源,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有 男子乘白马自湟河(今 西拉木伦河)而来,女 子乘青牛自土河(今老 哈河)而来,二者相遇, 结为配偶,生八子。他 们的子孙繁衍成为八个 部落,逐渐发展成为以 后的契丹族。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二)战争与和平(宋夏关系)
阅读课文36页第一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战争
2.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 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3.订立宋夏和约内容是什么?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重新开放边境 贸易市场。
宋真宗
材料二:
辽 西夏
1、宋辽:罢征战 盟澶渊
北宋
澶渊之盟 1、辽宋约为兄弟之国; 2、双方撤兵,各守边境; 3、宋向辽每年送岁币; 4、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 ( què) ,互市贸易。
在边界设置的 贸易市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澶渊之盟签订的背景和影响各是什么? 背景:辽军攻宋,在宰相寇准力劝下皇帝 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 大振,打退辽军。
北宋
党项,汉西羌之别种……世 代割据相袭...…1038年, 李元昊建国,以夏为国号, 称“大夏”。又因其在西 方,宋人称之为“西夏”。
——《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

北宋
西夏

南宋
3.北宋、辽和西夏建立政权的基本情况,学生 分组制表。
民族 政权
时间
契丹族 辽
916年
汉族 北宋
960年
党项羌 西夏
1038年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辽 西夏
北宋
探究一: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1.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燕云十六州

探究一: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2.从对辽用兵到“守内虚外”
宋太祖晚期
宋太宗
北宋与辽保持友 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 好关系 只好采取防御政策
建立者 耶律阿保机 赵匡胤 元昊 都城 上京 兴庆 东京 重大事 澶渊之盟 陈桥兵变 宋夏议和 件 重文轻武
4.读教材,分析讨论辽和西夏采取了哪些措施 以巩固政权? (1)辽: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 制文字,国力不断增强。(2)西夏:元 昊仿效唐 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 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 制西夏文字。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三)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辽与北宋,西 夏与北宋的关系, 有什么共同之处?
1.都曾与北宋发生战争,并使 双方损失很大。
2.后来都达成和约,北宋给它 们岁币,双方贸易发展。 3.都向北宋学习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政治制度。
辽、西夏与 北宋的并立
探究三: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 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 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 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对于民众生活而言, 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另一方面, 使民众生活环境相对安定,加强了各民族间的 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融合
契丹引马图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北宋)苏颂
辽 北宋 西夏 金 南宋
1、契丹的兴起
发源辽河流域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发源 于中国辽河上游一带,契丹人过着逐水草 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到唐朝时,契丹已 经逐渐强大起来。隋唐时期,契丹族与汉 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 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 术和生活方式。 9世纪后期,契丹已经有了农耕、冶铁和 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建立政权: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 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 字,国力不断增强。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2017年春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看过《天龙八 部》吧,那里面的乔峰 本来认为自己是什么人? (北宋的汉人)后来发 现自己是什么人?(辽 国的契丹人)而后来乔 峰、段誉、虚竹兄弟三 人是到了哪里去娶公主? (西夏)当时汉族建立 的北宋、由契丹人建立 的辽、由党项人建立的 西夏,构成了一个民族 政权并立的特殊历史时 期。
1.读史料:
材料一:1004年秋(宋真宗 景德元年),辽萧太后与辽圣宗 亲率大军南下,深入宋境。有的 大臣主张避敌南逃,宋真宗也想 南逃,因宰相寇准的力劝,才至 澶州督战。宋军坚守辽军背后的 城镇,又在澶州城下射杀辽将萧 挞览(一作凛)。辽由于自身原 因,很早就通过降辽旧将王继忠 与北宋朝廷暗通关节。
“守内虚外”
探究一: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一)不打不相识(宋辽关系)
3.澶渊之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 报告吧!
澶 渊 之 战

1.时间: 1004年
2.交战双方
攻方: 辽
守方: 北宋
3.交战地点:澶州(古称澶渊)
北宋
4.关键人物
寇准 宋真宗
5.战争结果: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4.宋夏和议有什么作用?
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探究二:化干戈为玉帛(交往篇) 2.根据材料,概括宋夏关系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西夏 辽 材料一:元昊称帝后,先后与北宋进行了三川口、 好水川、定川寨之战。 ——《宋史新论》
宋夏关系:休战事 定君臣
北宋 材料二:……达成和议,宋册封元昊为‘夏国 主’,元昊对宋称臣……宋每年予西夏‘岁 赐’……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3.下列活动,与耶律阿保机无关的是( D ) A.提倡农业 B.接受中原封建文化 C.建立契丹国 D.获幽云十六州
4.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 C ) 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 B.宋朝被西夏打败了 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 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 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 A 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 A.契丹族 B .女真族 C .汉族 D .匈奴族 2.澶渊之盟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 B ) A .辽和西夏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北宋和吐蕃
契丹文字
契丹货币
916年,耶律阿保机建 立契丹国,史称辽。
辽(契丹) 辽(契丹)

北宋
西夏

南宋
1、契丹的兴起
时间:10世纪初 都城:上京 建立者:阿保机(辽太祖) 国号: 契丹(有时又称辽) 民族:契丹族 重大事件:占领幽云十六州
、 党 项 族 羌 族 的 一 支
2 ——
找一找:党项 族兴起的地区。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 持着 和平局面。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如何正确评价 澶渊之盟? 盟约使辽宋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关系,使双 方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对于从整个中华民 族的发展史看,它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和统一。但是盟约也体现了北宋政府的贪图 苟安,加深了北宋人民的经济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