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第五课
初一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
初一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案精选教案精选:初一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一语文教材第五课《回忆我的母亲》,主要内容是作者通过回忆自己的母亲,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文章通过对母亲的生活片段的描述,展现了母亲的善良、勤劳和坚强,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回忆和描述来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并体会到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重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亲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材;3. 投影仪;4. 白色粉笔;5. 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母亲,让学生思考母亲的辛苦和付出;2. 提问:你们对母亲有什么样的感情?有没有曾经为母亲做过什么特别的事情?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回忆我的母亲》;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对文章进行逐段讲解,解释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2. 讲解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3. 讲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们自己的母亲又有哪些相似之处?2. 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段关于母亲的话。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写下文章的主题思想;2. 在黑板上写下作者对母亲的感情的关键词语。
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给母亲写一封信,表达对母亲的感情;2.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母亲的一天的活动,记录下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思考如何更好地表达对亲人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语文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5课《回忆我的母亲
(回忆录的作者常常是带着感情来记叙的, 不时还插入议论。)
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佃农( dià n )
仪陇( lǒng )
劳碌( lù
)
衙门( yá )
不辍劳作( chuò)
妯娌( zhó u li )
差役( Chāi yì )
祖籍( jí
)
溺死( nì
)
私塾( sī shú )
• 请在各段落中试着找出中心句,并用铅笔先
标注出来。
第二段:我家是佃农。
家庭
第三段: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 环境
第四段:母亲是个好劳动。 第五段:母亲这样整日忙碌着。
劳动能手
第六段: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
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
第七段: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
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母不亲要,惊“ 用倘讶母歌若 它爱声你无梦端”传中入的唱看梦诗母见;篇爱一,的只又崇很小有高的多,白少 不船歌儿唱,家 论是凡这夫是俗至子爱,的还女是儿含名着家泪伟叠人的,,从拥有生命的那一 刻起,万都水会千拥山有,那求份它载浓着浓她的的母爱爱和。悲哀归去。
朱德图片展
红 军 时 期 的 朱 德
朱德年轻时代
.贯穿母亲一生的优秀品质是什么?
• 明确:勤劳。
.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以母亲“勤劳一生”为线索。
.“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 远回忆的。”这个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点明文章中心并突出的特点是: 勤劳 2、母亲去世时,“我”的心情是:悲痛 3、突出我对母亲的感情的一个词是: 爱 4、总领全文,表明全文线索的句子是:勤劳一生 5、点明题目,引出回忆的句子是: 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 图文解读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知识点图文解读知识点归纳一、作者简介史铁生(1951-2010),生于北京,作家。
1969年去陕西延安插队,后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
二、故事背景《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的作者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
在他二十一岁的时候,突然得了一次重病,导致高位截瘫。
后来,在他的许多文章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纵观他的成长之路,其实就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
《秋天的怀念》便是怀念母亲的文章。
本文写于1993年。
三、理解词义暴怒无常:形容一个人的脾气坏到了极点,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猛地:突然、忽然。
侍弄:方言,经营、照管、喂养的意思。
狠命:使劲、拼命,表示用尽全力。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捶打:用拳头或器物砸。
田地:这里指地步,指不好的处境或境况。
翻来覆去: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
絮叨:来回的说,指说话啰嗦。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①②段):写双腿瘫痪后的“我”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第二部分(第③一⑥段):写“我”答应母亲到北海去看菊花,但悄悄出去的母亲却带着牵挂永远离开了“我们”兄妹。
第三部分(第⑦段):母亲离世后的又一年秋天,“我”和妹妹去北海看菊花,“我们”懂得了母亲让“我们”“好好儿活”的含义。
五、问题归纳1.如何理解“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通过“砸玻璃”和“摔东西”两个细节,具体写我双腿瘫痪之后内心的痛苦和暴怒无常,并用“我”的暴怒无常来衬托母亲的坚韧顽强。
教案大全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
教案大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9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1《秋天的怀念》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听配乐朗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2.怀念的对象有很多,这篇课文是怀念谁呢?(母亲),为什么怀念母亲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秋天的怀念》一课,来体会一下伟大的母爱。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分小组自学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体会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
3.联系实际(可以是亲身体会到的,也可以是收听、收看到的)说说自己的收获。
三、汇报自学情况重点交流讨论: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带着重病的身体,最终没能满足我而死去。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在我因双腿瘫痪而暴怒无常时,母亲耐心地安慰我;为了让“我”散心,母亲又想方设法帮我去北海;在临终前,还在念叨生病的儿子和未成年的女儿)。
3.作者是怎样透过这些小事,来表达对母亲的一片深情的?(母亲的深切关怀今生已无法报答,只有无尽的思念缠绕心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母子深情。
四、课文内容的拓展1.平时生活中父母是如何关怀我们的?我们又是如何回报父母的?2.教师归纳小结,教育学生父母抚养我们不容易,应报答父母的恩情。
五、总结全文让学生说说学完这篇课文后的感受,说说作者想对母亲说的话。
附:板书设计10 秋天的怀念我母亲暴怒→安慰思念←去逝教案点评: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2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感动——小语九册《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西山小学张霞人教版修订教材小语第九册第三组课文从不同角度赞颂了人间高尚,美好的情感.《秋天的怀念》是其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教学本课,应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应"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秋天的怀念》一课语言通俗,但蕴涵于字里行间的感情深沉而挚烈.根据本单元教材特点及本课特点,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设计"在速读中整体感知,在品读中感悟感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的有情感朗读中,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教学步骤】激情导入,情感铺垫检查预习,初步解题.⑴课文讲谁怀念谁?⑵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样的人?简介作者,激情导入.本文作者15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身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分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的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心情:(教师配乐诵读课文的4-6自然段)在《思乡曲》低回哀婉,如泣如诉乐曲声中,教师饱含深情的诵读牢牢抓住了学生的心弦,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阅读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为后文的学习做了铺垫.速读梳理,整体感知1,整体式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2,寻读式速读.想一想: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以上问题学生在独立阅读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以此来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品读感悟,沟通感情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讨论后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1,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⑴感悟:哪些语句最让你感动?说说为什么.抓住作者对母亲神态,动作的描写,"悄悄躲出去,偷偷地注意我,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体会母亲抚慰我的细致和体贴;抓住作者对母亲语言的描写"咱娘儿俩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体会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⑵朗读:指导读我"暴怒无常"的句子时要读出"暴怒","绝望"的语气,读描写母亲的句子时应读出母亲对儿子的心疼和无奈.2,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着重引导学生重读"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3,母亲央求"我"看花.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中幻化出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的现实与无奈中的画面.4,母亲的临终嘱托.引导学生在品读中想象母亲生命垂危时对两个孩子的无尽的牵挂.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勾画出一个形容憔悴,为儿子付出全部自己却病得大口大口吐血,临终前却依然挂牵着自己的孩子的普通却伟大的母亲形象.此时,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品读,作者对母亲的热爱,思念,愧疚之情学生已有深刻的体会.配乐朗诵,情感升华."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文章结尾段作者寓浓浓的思母之情于泼泼洒洒,烂漫开放的菊花之中,菊花依旧,慈母却不在,睹物思亲,怎不伤怀?想起母亲的鼓励与期望,仿佛看见作者手捧鲜花与母亲的亡灵对话,怎不令人泪下?学生自读自悟,汇报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感激,有愧疚,有慰籍,有思念,在学生情感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之时,马思聪的《思乡曲》旋律响起,学生和着乐曲朗读4-7自然段,那字字真情,句句思念在情真意切,魂牵梦绕的乐曲的烘托下,学生在自己的朗读中感受到作者汩汩涌出的热流,从而在自己的朗读中热泪盈眶,潸然泪下,从而达到陶冶情操,熏陶情感的教学目的.此时,让学生抒发情感: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呢?学生在音乐与文字的感染下思潮起伏,感情已升华到一个新阶段.此时学生的发言定会发自肺腑,感人泪下.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文原文及 3谈谈我的设计思路(一)人教版语文《秋天的怀念》学习引领者:温州市广场路小学吴煦1、从价值引领的角度去把握文本的灵魂史铁生在他的访谈录中,说“其实人生的一切事,都是与困境的周旋。
初一语文上册第五课课堂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五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初一语文上册第五课的课堂笔记,供您参考:
一、重点字词
1. 重点字:蜷、祷、肴、韵
2. 重点词语:熙熙攘攘、风尘苦旅、问心无愧、碌碌无为
二、重点句子
1.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2. 每个人当他浑然无知地来到世界的时候,心灵也似一张白纸。
3. 留这白纸似的透明纯粹,将赤橙黄绿青蓝紫全写在上面。
4. 每个人的一生如同一本书,应该让它有自己的色彩,应该让它有高贵的思想。
三、重点段落
这篇文章通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珍惜时间,珍惜青春,明确并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特别是课文的第三段“在逝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奋发向前。
四、主要内容及主旨
《匆匆》是一篇极富哲理意味的咏怀散文,作者朱自清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时光匆匆流逝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
文章告诉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
以上就是这节课的课堂笔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PPT第五课 秋天的怀念
侍弄:文中指經營照管。 憔悴:形容人瘦弱,臉色不好。 爛漫:文中指顏色鮮明而美麗。 訣別:分別(多指不易再見的離別)。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而特別高興。 絮絮叨叨:形容說話啰嗦;來回地說。
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並思考:課文裏寫了幾次看菊花?“我”有什 麼樣的表現?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聽說北海的花都開了,我推 著你去走走 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 去看看吧。
2.“再也”:永遠。這句話表達了“我”的愧疚、悲痛之情。
3.“絕”:一定,堅決,確定地。“竟”:沒想到,意料之外。 簡單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我”內心深深的愧疚和懷念。
五、課文第1段與第3段兩次寫到“我”與母親的對話。小組合 作,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標出這兩段文字的節奏。嘗試分角 色朗讀,注意傳達出“我”和母親在兩次對話中不同的心情。
課文解讀
1、雙腿癱瘓後,“我”是怎樣的狀態?
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我會 ——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聽著聽著李穀一甜美的歌聲,我會 ——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牆壁
媽媽讓我去看菊花,我會說 ——不,我不去!我活著有什麼勁!
雙腿癱瘓後, 我的脾氣變 得暴怒無常
2、面對我的暴怒悲觀,母親是怎麼說的,又是怎麼 做的?
三、課文中兩次出現“好好兒活”這個關鍵語句,聯繫上下文, 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參考答案:第一個“好好兒活”表明母親強忍著痛苦,勸兒 子要堅強,也是在鼓勵自己要戰勝病魔,讓人感受到母親的堅忍 和母愛的深沉無私。第二處的“好好兒活”既是母親臨終前的無 盡的囑託,又是“我”對生命存在意義的探尋與思考,即永不放 棄,頑強執著地活出有意義的生命。
初一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
初一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初一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如下:一、文章概述《秋天的怀念》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作者史铁生通过回忆母亲在秋天里的故事,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文章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描绘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同时,文章也传达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以及珍惜生命、不辜负母亲期望的重要性。
二、主要内容1、回忆母亲在秋天的故事文章开头,作者回忆起母亲在秋天里的故事,描述了母亲为了照顾他而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以及母亲对他的关爱和呵护。
这些细节让作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2、母亲的形象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塑造了一个坚强、无私、慈爱的母亲形象。
母亲的言行举止让作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温暖和力量。
3、对生命的思考在文章中,作者还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他通过描写自己的身体状况,表达了对生命的脆弱和珍贵的认识。
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认为母爱是生命中最珍贵的财富。
4、对母亲的怀念在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他希望母亲在天堂过得幸福安康,也希望自己能够珍惜生命,不辜负母亲的期望。
三、重点词汇和短语1、秋天的怀念:指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之情。
2、母爱:指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关怀。
3、坚强:指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
4、无私:指不计较个人得失、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5、慈爱:指温柔、关爱、体贴的情感。
6、脆弱:指容易受到伤害、不坚强的状态。
7、珍贵:指非常有价值、值得珍惜的东西。
8、感激:指对别人的好意或帮助表达感谢的情感。
9、希望:指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愿景。
10、幸福安康:指幸福、安稳、健康的状态。
四、文章主题和意义五、写作技巧和特点1. 朴实无华的语言《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的语言朴实无华,没有过多的华丽辞藻和修辞手法,但却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
这种朴实的语言风格使得文章更加贴近生活,让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2. 细节描写作者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母亲的形象,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母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第二课时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课件
4.下面的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史铁生先生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曾被誉为20世纪中 国最杰出作品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作。 B.读着《秋天的怀念》,我们无不被母爱的无私与伟大感 动。 C.史铁生的作品《合欢树》大约有2000字左右,被收录在 高二语文教材中。 D.这部学术著作的作者是由北京大学的两位年轻教授写成 的。 (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删掉“以及中国当代50本经典著 作”;C项语义重复,删掉“大约”或“左右”;D项句式杂 糅,可删去“的作者”或“由”“写成的”。)
3.指出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B) A.“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 喊着,“我可活什么劲!” B.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 啦啦”地飘落。 C.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 推着你去看看吧。”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 悄悄地出去了。 (解析:A项将“喊着”后面的逗号改为冒号;C项将 第二个逗号改为冒号;D项“跑”和“踩”加双引 号。)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 日是哪月哪天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3)主题班会结束前,老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则材料: 调查显示,我校中学生清楚自己、明星、好友、母亲生日是哪月哪天 的人数比例依次为100%、62%、40%、8%。 请概括材料的关键信息,并谈谈你的感想。 示例:清楚自己母亲生日的中学生人数最少。 感想:母亲对子女的爱博大无私,却很少有子女懂得感恩和回报。
5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第二课时 (习题课)
• 部编版七上第二单元•阅读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初一语文第五课讲解
初一语文第五课讲解
摘要:
一、初一语文第五课概述
1.课文背景
2.文章主题
二、作者简介
1.作者基本信息
2.作者代表作品
三、课文内容解析
1.课文段落划分
2.重点词语解释
3.主题思想阐述
四、课文难点解析
1.语言难点
2.主题理解难点
五、课文教学方法建议
1.课堂活动设计
2.教学策略推荐
六、总结与反思
1.课文意义
2.对学生的启示
正文:
【初一语文第五课概述】
初一语文第五课是一篇关于自然景观描绘的现代文,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和谐。
文章主题是引导学生认识自然、欣赏自然之美,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作者简介】
作者姓名:张三
作者代表作品:《春》、《夏》、《秋》、《冬》等。
【课文内容解析】
初一语文第五课共分为三个段落,每个段落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课文难点解析】
本课文的难点主要在于对一些描绘自然景观的细腻词汇和修辞手法的理解,以及对作者通过四季景色表达对自然热爱的主题思想的理解。
【课文教学方法建议】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推荐运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总结与反思】
通过初一语文第五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自然之美,学会欣赏大自然,从而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初一语文第五课《秋天的怀念》
《秋天的怀念》一、课文内容概述《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写的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
文章讲述了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的“我”,在母亲的耐心呵护和关爱下,重新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
二、重点字词1. 瘫痪(tān huàn):由于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身体的一部分完全或不完全地丧失运动的能力。
2. 暴怒无常:脾气非常恶劣,时常极端愤怒,变化不定。
3. 憔悴(qiáo cuì):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
4. 诀别(jué bié):指无会期的离别;死别。
5. 絮絮叨叨(xù xù dāo dāo):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三、段落解析1. 第一段:写“我”双腿瘫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我”。
-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通过具体的行为描写,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母亲的动作体现了她对“我”的理解和关爱,不想让“我”更加痛苦。
2. 第二段:母亲想带“我”去看菊花,“我”却一次次拒绝。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母亲希望通过看菊花让“我”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走出内心的阴霾。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我”的拒绝和自暴自弃与母亲的期望形成鲜明对比。
3. 第三段:母亲去世后,“我”和妹妹去看菊花,领悟到母亲的良苦用心。
-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菊花的描写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新认识。
四、主题思想文章通过回忆母亲在“我”双腿瘫痪后对“我”的关爱和照顾,以及母亲去世后“我”对母亲的怀念,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在经历苦难后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活的重新审视。
初一上册语文笔记第五课
初一上册语文笔记第五课第五课的语文笔记【课文原文】秋天到了。
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渐渐大起来。
傍晚回家的路上,我感觉疲倦,便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休息。
突然,眼前一骑自行车飞驰而过。
不等我看清楚长什么样子,他便消失不见了。
过了一会儿,又一骑自行车呼啸而过,这次我看清了:一个拄着拐棍、拄着平底竹箅子的瘸腿人。
他的腿肿得如水桶一样大,脚跟竟然长在小腿上。
【重点词汇解析】1. 温差(wēn chā):温度的差异。
2. 疲倦(pí juàn):非常疲劳,感到很累。
3. 骑(qí):坐在马、自行车或其他交通工具上移动。
4. 拄(zhǔ):用手扶住拐杖或拐棍等。
5. 拐棍(guǎi gùn):有手柄,可以支撑瘸腿人行走的长杆。
【要点归纳】1. 秋天到了,白天和晚上的温差渐渐大起来。
2. 有一天傍晚,我因为疲倦坐在马路牙子上休息。
3. 忽然,一骑自行车的人飞驰而过,很快就消失不见了。
4. 过了一会儿,又一骑自行车的人呼啸而过,这次我看清了,是一个瘸腿人,他拄着拐棍、拄着平底竹箅子。
5. 瘸腿人的腿肿得像水桶一样大,脚跟竟然长在小腿上。
【思考提问】1. 为什么作者会感到疲倦?2. 为什么第一个骑自行车的人消失得那么快?3. 瘸腿人为什么会拄着拐棍和平底竹箅子?4. 为什么瘸腿人的脚跟长在小腿上?【优秀范文】这是一个寒暄秋天的故事。
温差大的天气让人感到疲倦,但是在疲劳之中,作者遇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场景,一骑自行车的人飞驰而过后瞬间消失。
不久,又一骑自行车的人呼啸而过,这次作者看清了,那是一个拄着拐棍、拄着平底竹箅子的瘸腿人。
瘸腿人的腿肿得像水桶一样大,脚跟竟然长在小腿上。
这个故事引人入胜,让人感到作者对生活的观察之细致入微。
初一下册语文书第5课笔记拼音
初一下册语文书第5课笔记拼音
巅峰(diān feng) 劈开(pī) 气魄(qìpò) 狂澜(kuáng lán)
浊流(zhuó liú) 屏障(píng zhàng) 哺育(bǔ yù)
榜样(bǎng yàng) 澎湃(péngpài) 臂膀(bì bǎng)
九曲连环(jiǔ qū lián huán) 浩浩荡荡(hào hào dàng dàng)
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课课堂笔记一、重点字词1. 字音:蔚蓝(wèi lán) 蓬蒿(péng hāo) 莴苣(wōjù) 栀子花(zhīzǐhuā)2. 字义:篱笆:用竹子或树枝等编成的栅栏,用来围住院子或园子。
荆棘:泛指山野丛生的带刺的小灌木。
慰藉:安慰、抚慰。
晨曦:早晨的阳光。
3. 词义:(1)晦暗:昏暗。
(2)胚芽:植物胚的组成部分之一,能发育成植物体的茎和叶。
(3)慰藉:安慰、抚慰。
(4)晨曦:早晨的阳光。
(5)深邃:深远。
二、重点句子1. 我的四季中,三岁到九岁是蒙昧无知、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父母爱的羽翼下呵护着,在无忧无虑中慢慢长大。
2. 生命的春季既是天真浪漫、活泼无知的少年时光,也是刻苦读书、积累知识的关键时期。
3. 生命的夏季是充满梦想和希望、充满困苦和磨难、充满奋斗和收获的青年时光。
这个时期需要我们不畏艰难困苦,矢志不渝,不断进取,才能够收获成功。
4. 生命的秋季是成熟、收获的中年时期,需要我们好好珍惜这个时期,用心体会这个时期的丰富内涵。
5. 生命的冬季是暮年时期,需要我们好好珍惜这个时期,用心体会这个时期的丰富内涵。
同时也要好好反思自己的一生,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三、重点段落本课重点段落是第三段和第四段,分别描述了“生命的春季”和“生命的夏季”。
这些段落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感悟,需要我们仔细阅读和体会。
四、写作特点本篇课文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四季比作人生的四个阶段,并通过生动的描写和感悟,表达了人生不同阶段的特点和感悟。
这种写作手法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五、相关练习1. 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晨曦:早晨的阳光。
(2)慰藉:安慰、抚慰。
(3)深邃:深远。
(4)晦暗:昏暗。
2. 填空题:(1)我的四季中,()()到()是蒙昧无知、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父母爱的羽翼下呵护着,在无忧无虑中慢慢长大。
7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好的句子摘抄
Title: 感悟成长,品味好句——解读7年级上册语文第5课《好的句子摘抄》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通过阅读好的句子,我们可以汲取到丰富的知识、感悟人生的道理。
本文将从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好的句子摘抄》中选取精彩的语句,进行深度解读和品味,探讨其中蕴含的智慧和哲理。
1. 有志者事竟成这是一句深含哲理的古语,激励着人们追求梦想,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只要有坚定的志向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最终取得成功。
2. 书山有路勤为径读书就像行走在通往成功的山路上,只有勤奋刻苦,才能找到最短捷的路径。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努力学习,才能够攀登知识的高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单纯的知识并不足以让人有所成就,只有将知识贯彻到实践中去,才是最重要的。
并且,对所学知识持乐观积极的态度,才能在实践中茁壮成长。
4. 内外兼修,无愧于心这句话强调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自身的修养,也要注重外在的表现。
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做到做人做事无愧于心,无愧于自己的人生选择。
《好的句子摘抄》中的这些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通过深入理解和品味,我们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到成长的意义,培养出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品质。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品味好句,不断地深化对生活的思考,对于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锻炼我们的人生智慧、丰富我们的内心世界,都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们时刻铭记着这些好句,充实自己,丰富心灵,不断完善自我,成为更加美好的自己。
让我们一起努力,书写精彩人生的篇章!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语文课上的好句子常常伴随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这些句子不仅是语言的表达,更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生的指引。
让我们再来解读一下第五课中的好句子,《好的句子摘抄》中的这些句子,都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人生哲理,在平凡的语言中包含着深刻的内涵。
比如“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目标和信念,就能够化梦想为现实。
初一语文上册课文第五课预习资料
初⼀语⽂上册课⽂第五课预习资料 初⼀是学好语⽂的关键时期,此时⼀定要重视语⽂课⽂的学习,在课前做好语⽂课⽂的预习准备。
下⾯是由店铺整理的初⼀语⽂上册课⽂第五课预习资料,仅供参考。
初⼀语⽂上册课⽂第五课预习资料第⼀课时 ⼀、应掌握的词语: 佃农祖籍威胁溺死劳碌私塾勉强妯娌和睦周济豪绅 衙门聊叙不辍劳作任劳任怨勤劳俭朴宽厚仁慈为富不仁 ⼆、握下列词语的意思: 好劳动:劳动好⼿。
祖籍:原先的籍贯。
周济:对穷困的⼈给予物质帮助。
聊叙:姑且谈谈。
聊,姑且。
溺死:淹死。
和睦:相处得好,不争吵。
任劳任怨:做事不辞⾟苦,不怕别⼈埋怨。
为富不仁:有钱⽽⼼狠,残酷地剥削和压迫穷⼈的⼈。
节⾐缩⾷:省吃省穿。
泛指节俭。
宽厚仁慈:宽⼤厚道,仁爱慈善。
三、应掌握的⽂学常识: 1、朱德(1886--1976)⽆产阶级⾰命家,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之⼀。
传记体回忆录《回忆我的母亲》选⾃《朱德选集》,追述朱母钟太夫⼈的事迹。
2、回忆录是追记本⼈或他⼈过去⽣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种⽂体,它具有⽂献的价值。
初⼀语⽂上册课⽂第五课预习资料第⼆课时 四、背诵课⽂最后四个⾃然段: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争的经验。
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多年的军事⽣活和⾰命⽣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
母亲⼜给我⼀个强健的⾝体,⼀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产的知识和⾰命的意志,⿎励我以后⾛上⾰命的道路。
在这条路上,我⼀天⽐⼀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了,这个哀痛是⽆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民中的⼀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什么⽅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活着的⼈能够过快乐的⽣活。
初一语文上册第五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第五课《秋天的怀念》笔记作者介绍史铁生28岁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多篇,其散文《我与地坛》被公认为中国近50年来最优秀的散文之一,鼓励了无数的人。
小说《老屋小记》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背景资料本文选自《史铁生散文选》。
史铁生的母亲是一位活得很苦的母亲。
史铁生26岁时,也就是他双腿瘫痪的第6个年头,她便因肝病去世,当时才49岁。
母亲的早逝,让史铁生感到了母爱的珍贵与厚重。
后来,他在许多作品里,都写到了他的母亲。
对“母爱”这个话题,史铁生一直是笔耕不辍的。
他的成长之路,其实是母亲用生命的代价铺就的,他对母爱的理解是在母亲去世以后,这也就成了他心中永远的痛。
《秋天的怀念》便是一篇怀念母亲的文章。
问题探究一、谈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有何用意。
答:①提议看菊花,是想让“我”从菊花傲雪凌霜的精神气质中得到启示,勇于面对挫折,顽强生活下去;②北海公园是“我”童年的乐园,母亲希望重游北海以唤起“我”美好的记忆,使“我”从生活的不幸中振作起来。
二、结合全文,理解“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中两个“艰难”的不同含义。
答:第一个“艰难”:呼吸困难(病重、呼吸极不顺畅)。
第二个“艰难”承受着自己身患绝症的痛苦,用自己全部的爱甚至生命去唤醒儿子重生的过程的艰辛,牵挂着未成年的女儿。
三、探究三次“看花”在文章结构以及表现“我”生活态度方面的作用,写出你的发现。
①“我”暴怒无常,母亲劝“我”看花。
②“我”看树叶飘落,母亲央“我”看菊花。
③母亲去世后,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答:看花”为本文中心事件,也是叙述线索,将作品内容贯穿为有机整体。
三次“看花”反映了“我”的生活态度从绝望而暴怒无常到产生希望而面对现实,再到热爱生活,渴望创造美好人生的变化过程。
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笔记
初一上册语文第五课笔记
一、生字词
1. 掌握以下生字词:
(1)字音:掌握每个字的正确读音,包括多音字和易错字。
(2)字形:掌握每个字的正确书写方式,包括结构、笔画和部首。
(3)词义:掌握每个词的正确含义和用法,包括近义词、反义词和词组搭配。
2. 练习生字词的拼写和组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二、课文理解
1. 了解课文背景和作者生平,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2. 细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分析段落结构和写作手法。
3. 对比课文与其它类似文章的异同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三、问题思考
1. 针对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思考和提问,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和班级交流,分享问题和答案,拓展思路和知识面。
四、课外拓展
1. 阅读相关课外书籍和文章,了解更多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2. 进行相关写作练习,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
3. 参加语文实践活动,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等,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作者简介
沈复(1763——?),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
他一生长期做幕僚,奔走南北,游历过许多地方。
著有《浮生六记》。
2.背景资料
本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题目是编者加的。
《浮生六记》共六卷,每卷皆有小题,依次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
3.课文全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生僻字词:
1.余:代词,我
2.稚:幼稚,小时候
3.张目:睁开眼睛
4.明察秋毫:形容视力好。
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
后用于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5.藐:小而细
6.其:代词,代指微小物
7.纹理:无物体上呈线条的花纹
8.物外:这里指超出事物本身
课文大意:
我回忆幼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能看清秋天鸟儿新生出的最纤细的羽毛,见到微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生僻字词:
1.私拟作:暗自把它们比作
2.所向:名词性短语,指想象的景象
3. 则:连词,那么
4.或:连词,或者
5.果然:副词,真的,果真。
6.项为之强:脖子因此变僵了。
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为:介词,表原因
7.素帐:白色的蚊帐
8.以:介词,用
9.观:景观,景象10.唳:鸟鸣11.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然,助词,作词尾,可以做“……的样子”讲12称快:叫好,称赞。
称,说,声称,这里是喊、叫的意思
课文大意:
夏天,蚊群发出雷鸣般的响声,我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飞舞在空中,我心中这样想,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鹤了,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观,脖子因此而变得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我把这个景象比作青云白鹤图来看,果然它们就像白鹤在云端飞鸣,令我高兴得连声叫好。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生僻字词:
于:介词,在2.凹凸:高低不平。
凹,低洼的地方。
凸,高起的地方3.丛杂:多而杂乱4.处:地方5.其: 6.使与台齐:使之与台子一样高。
齐,这里是一样高的意思7.定神:聚精会神8.以…为…:把…当做… 9.砾:碎石10.壑:山谷11.神游:这里指在想象中游历12.其:代指想象中的山林13.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14.自得:自己感到得意或安闲舒适
课文大意:
我常在土墙凹凸不平的地方,花台旁小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来让身子和花台一样高,聚精会神的仔细观察,把草丛看做树林,把虫蚁想象成野兽,把凸起的土块比作山丘,把低洼的地方比作山沟,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真真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生僻字词:
1.二虫:两只虫子
2.斗草间:即斗于草间
3.之:代指二虫斗草间的情景
4.浓:程度深,这里是兴趣浓厚的意思
5.庞然大物:庞大的东西
6.拔山倒树:拔倒山,踩倒树,拔山:把山移开,形容力气大。
拔,原意是用力拔出,这里是移的意思
7.而:连词,表修饰关系
8.盖:连词,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这里表示为“原来是”
9.尽:都,全部10.方:副词,正,正在11.出神
课文大意: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正在草丛间相斗,我就仔细观察他们,看得兴致正浓时,突然有一个大家伙,像推开大山、撞开大树般闯了过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
它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
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叫了起来,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驱
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4.考点总结
1.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
2.古今异义
余:古:我
现:剩余、多余
盖:古:原来是
现: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方:古:正
现:不偏斜
3.一词多义
⑴观:①昂首观之…看‟
②作青云白鹤观…景观‟
⑵时:①余忆童稚时…时候‟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时常‟
⑶以:①徐喷以烟…用‟
②以丛草为林…把‟
⑷为:①项为之强…因为‟
②以丛草为林…当作‟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②物外之趣…的‟
③心之所向…不译‟
④观之,兴正浓…代词,蚊子‟
⑤驱之别院…代词,癞
5.问题探究
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探究一:要热爱动物,热爱自然。
探究二.:要善于观察,有敏锐的观察力。
探究三:要有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
6.感悟文章,点拨主题
1.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
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片极有情趣的散文,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取、描述了儿童时代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几件趣事,表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2.品味文章,感受内涵
本文让我感受到了儿童的天真无邪,也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应当善于观察,善于想象,这样才能获得“物外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