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质检卷9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

合集下载

湖北高三二轮复习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word版含解析

湖北高三二轮复习试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本资料主要汇编湖北省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市、荆州市、宜昌市、荆门市、孝感市、武昌市等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资料题目较新,分类清楚,排版整齐,是二轮复习专题训练的补充材料。

一、选择题1.(2016·湖北七市(州)教科研协作体高三3月联考·25)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写到:“他们来抓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犹太人;他们接着来抓工会会员,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工会会员;他们再来抓天主教徒,我没有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他们最后来抓我,这时已经没有人替我说话了。

”下列观点和上述说法相似的是( ) A.“恻隐之心”B.“心即理”C.“格物致知”D.“致良知”2.(2016·湖北武汉高三二月调研·25)《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窦太后说,这怎么能比得上你们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随后惩罚辕固“入圈刺豕(猪)”。

汉景帝派人往猪圈里递进一把刀让辕固得以杀猪自存。

“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

这反映了汉景帝时期( )A.采用儒家思想治国B.放弃休养生息政策C.维持无为而治思想D.存在无为、有为之争3.(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27)“士人”是中国古代文人知识分子的统称。

西周、春秋时代,“士”在政治上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低层;士大夫的称谓是战国中叶才流行开来的,是指士人与官僚的合二为一;明清之际“士人从商,商人入仕”,是社会结构变动的一大特色。

下列关于中国士人阶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礼贤下士”为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治国搭建了政治舞台B.明清之际的“士人从商”反映抑商政策转变,等级观念淡化C.面对鸦片战争失败,当时开明士大夫阶层发动了“自强”运动D.“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反映了士人阶层的自我修养和社会责任意识4.(2016·湖北优质高中高三2月联考·24)《论语·八佾》记载,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

高二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综合测试题(附答案)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孔子,他提出了“仁”与“ 礼”的学说,儒家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被称为“六经”。

2、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思想,提倡“仁政”学说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

3、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他认为“道”是世界的根本,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思想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庄子;主张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论;逍遥4、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重要特点。

李悝所著的《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5、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逐步形成重法、重术、重势的不同学派。

战国末期的韩非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主张: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奖励耕战。

6、墨家的创始人是墨翟,墨家学说的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墨子提出非攻、尚贤等一系列主张。

这些主张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

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7、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反对战争;平等博爱、热爱和平二、汉代儒学 1、秦的“焚书坑儒”使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

2、对“焚书坑儒”的评价: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1)积极作用:“焚书坑儒”有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利于巩固刚刚建立的政权。

(2)消极影响(占主导地位):“焚书坑儒”是对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

儒学发展因此走入低潮 3、罢黜百家的背景: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历史三年高考 两年模拟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三年高考 两年模拟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6·北京文综,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

这表明(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2.(2016·课标全国Ⅰ,24)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3.(2016·江苏单科,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

由此可见,李贽(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4.(2015·四川文综,1)战国中后期,思想领域出现融合倾向。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这一倾向的是( )A.克己复礼 B.礼法兼用C.民贵君轻 D.选贤举能5.(2015·山东文综,13)《尚书·酒诰》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兼爱尚贤 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 D.道法自然6.(2015·课标全国Ⅱ,24)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表明了儒者(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7.(2015·浙江文综,13)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

高三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试题1.阅读下列材料“国学热”的出现,是由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引起的,而民族的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支撑,因此在对过去的盲目“反传统”的反思中考虑到如何传承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文化,并使之在新时代得到更新。

有鉴于当前对自然界的无序破坏,一批中国学者提出儒学中的“天人合一”学说可以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提供有意义的思想资源。

……中国儒家“天人合一”的学说和“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出的“‘人和自然’是一生命共同体”的理论很相近。

有鉴于孔子和孔子思想在百多年来受到的歪曲和诋毁,有见识的中国学者认为,要复兴中国文化传统,就必须恢复孔子和孔子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人为地割断自身民族文化的民族是难以生存和发展的。

……儒家的“仁爱”精神不正与“建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提倡“第二次启蒙”的“关心他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吗?这很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在“前现代”的思想宝库中确实包含着若干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思想资源,并对克服“现代性”可能发生的弊病起消解作用。

——汤一介《中国的启蒙》评材料中关于“中华民族复兴”与“国学”关系的观点。

(12分)(要求:围绕材料中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如:赞同材料观点。

论据:•人类现代化进程迅速,产生了许多的危害和弊病,如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盲目的反传统给我们留下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

ƒ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思想资源。

如“天人合一”等。

总之,民族复兴必须由民族文化的复兴来完成。

反对的观点,结合史实具体分析亦可。

【解析】本题是全国新课标文综卷历史考题的特色题目,旨在真正的选拨出具有历史学科素养的学生。

该类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是:概括材料观点和信息,对材料观点进行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然后结合教材提供的历史事实进行例证式的分析和评价,或者是对材料里某种观点的个性认识。

同时建议学生一定要注意括号内的具体要求,是一个观点还是多个观点的评析。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作业卷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解析

必修三(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 B.孟子C. 董仲舒 D.朱熹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 《韩非子》D.《道德经》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读图8,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A.《春秋》B.《孟子》C.《荀子》 D.《离骚》5.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6.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7.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8.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9.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10.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历史专题练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Ⅰ卷一、选择题。

本卷共25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早于孔子100多年的鲁国大夫臧文仲,因为在国内“废六关”(毁掉阻碍商品流通的关卡)、“妾织蒲”(织蒲席出售,与民争利)被斥为“不仁”的人。

孔子的学生子贡从事货殖(商业)也受到不安本分的指责。

这从侧面反映出春秋时期()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社会地位不高C.新兴商人日益活跃D.儒家反对商业活动2.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礼,《论语》记收孔子和学生宰予言论。

宰予问:“三年之丧。

期已久矣。

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

子曰:“于女(汝)安乎”?曰:“安。

”子曰:“予之不仁也。

”这体现出孔子强调()A.孝悌之义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等级秩序3.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

”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A.理解和体贴他人B.人们应贵贱有序C.君主要严于律己D.人际关系要和谐4.韩非认为,君主用官爵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种观点可以反映当时()A.奴隶主贵族利益得到维护B.察举制的雏形开始出现C.法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潮D.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5.“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下列观点与此相似的是()A.“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A.①③②④B.③②①④C.④②③①D.④③①②7.“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六尺巷的故事被编译成歌曲搬上了2016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备受好评。

“让他三尺又何妨”主要体现了()A.孔子的“仁爱”思想B.老子的“无为”思想C.墨子的“尚贤”思想D.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8.《史记•儒林列传》记载,汉初窦太后好读老子书,辕固说:“此是家人言耳。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020年浙江选考专题冲刺

专题0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高频考查专题。

从命题角度来看,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演变及特点、主要的思想家及其主张,如百家争鸣的特点、先秦时期儒家倡导的施政为民思想、汉代儒学地位的上升、王阳明知行合一的思想、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及其价值等;对于科举制,既可单一考查科举制的文化影响及现实意义,又可综合考查儒学发展的思想价值。

从学科素养角度来看,注重对历史解释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题型来看,以选择题为主。

复习本专题需要注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思想发展的脉络,注意各种思想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特征,需要适当阅读一些经典原文或思想史资料,也需要理解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思想与生活的联系,对古代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进行一定的思考和探究。

本专题在高考中属于高频专题。

本专题主要内容包含四大发明及其影响、中国书法和绘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历程、古代文学形式以及代表作、代表人物。

从命题角度来看,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多以作品的特点或影响考查相关人物或科技文化发展的概况,如古代四大发明及其外传、古代军事著作对火药和指南鱼的记载、古代书法艺术的特点、古代文学的成就及其代表人物等。

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多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即古代科技、艺术与文学成就的历史阶段特征。

复习本专题内容应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认识和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民族文化观和世界文化观。

复习过程中还应学会运用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这一原理来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及特点。

阶段特征古代科技成就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古代科学技术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是古代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古代艺术中国古代艺术形式丰富多彩,各有其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构成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中国画、京剧等是中国文化的突出代表古代文学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均有突出成就,涌现出许多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解析版】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解析版】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3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本资料包括20道选择题和4道非选择题,整理了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通州区及部分重点学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模拟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解析详细,排版工整,是2016年高考考前50天练习的辅助资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意,提高答题的技能。

一、选择题1.(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13)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上述言论反映了()A.克己复礼的主张B.独尊儒术的建议C.顺应自然的理论D.君权神授的思想【知识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试题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天意立王引导民众从善,不是克己复礼的意思,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不是反映打压其他学派独尊儒术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是把人类世界和所谓的天意联系在一起,不是说顺应自然,故C项错误;材料借所谓的天意树立王的权威,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6·精华学校3月联考·12)战国时期的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认识你自己。

”这两位思想家的相同之处是()A.都重视对自身的反省B.都认为心是世界本原C.都体现民本主义主张D.都反映个人主义思想【知识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苏格拉底【试题解析】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苏格拉底强调人对自己的理性分析,二者都重视人对自身的分析和认知,故A项正确;材料看不出主张心是世界本原的意思,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主张民本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关于个人主义的信息,故D项错误。

【答案】A3.(2016·通州摸底·8)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谈到:“梨洲不汲汲于致用,而其〈待访录〉所陈之政治理想则为学术中最精彩之一部分,在亡明遗老中殆可首屈一指。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练习卷: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③④都不正确C.①正确,②③④不正确D.①②③正确,④不正确【答案】D2.《论语·子路》里曾提出,父亲为儿子隐瞒错误,儿子为父亲隐瞒错误,正直就在其中了。

孔子主张“亲亲相隐”A.具有血缘与人情的关联性B.促进了社公的公正与公平C.在春秋战国前就已经出现D.可以相隐所犯的一切罪过【答案】A3.(2018年江西第四次联考)荀子说:“乐者,圣王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这反映出A.礼乐成为先秦君王的治世手段B.荀子主张人性本善的伦理观点C.“克己复礼”成为诸侯治国之策D.荀子承继了孔子教民以善的思想【答案】A4.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孝悌”“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都是以宗族亲情为纽带,体现出宗法血缘关系的特点,故A正确;仁是维护统治阶级制度的体现,不是掩盖,故B错误;儒家思想并不是社会的统一信仰,故C错误;利用儒家思想遏制人欲的是宋明理学思想,故D错误。

5.“柔仁好儒”的太子认为汉宣帝(汉武帝曾孙)“持刑太过,宜用儒生”,却遭到训斥,“汉家自有制度”,“奈何纯任德教”。

这主要反映了A.汉家制度常以儒学包装法治思想B.儒学教育更加官方化和制度化C.汉宣帝不再以儒学作为正统思想D.汉宣帝时儒生的地位开始下降【答案】A6.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对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世学者产生了一系列的误解。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宋明理学和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全 突
扫除“物欲”“意见”
思想体系

返 首 页
12




(1)致良知;

遍 过
王守仁
(2)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

心学的集大成者 后
(明) 理;



(3)强调_知__行_合__一__
集 训


法 全
2.地位: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完成。


返 首 页
13





朱熹地位前后变化的原因
集 训

考 法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返 首 页
11

三、理学的发展

知 识
1.概况

遍 代表

主张
影响


(1)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意思是

是心学的开创者, 时
高 考
陆九渊 本心即天理;(2)主张“发__明__本__心__”,
深刻影响了后世的
集 训
考 (南宋) 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3)剥落和
时 集

考 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返 首 页
9

[教材拓展] 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

遍 过
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在

四川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四川省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

四川省2016届高三二轮复习试题分类汇编(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和演变)本资料主要汇编四川省成都市、宜宾市、内江市、乐山市、眉山市、南充市、广安市、遂宁市、资阳市、德阳市、绵阳市、巴中市等地级市以及重点名校2015-2016学年高中阶段模拟考试、期末考试、诊断性考试、联考等历史试题,根据2016年最新高考考纲分类整理而成,是二轮复习难得资料。

一、选择题1.(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10)黄宗羲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这表明黄宗羲( ) A.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B.循天下之公C.认为决定是非的是学校 D.主张学校是培养公民的重要机构2.(2016·四川内江高二上学期期末·9)苟子日:凡兼人(让人服从)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这表明荀子( )A.主张以德服人 B.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C.提倡法制 D.主张兼爱,非攻3.(2016·四川眉山高二上学期期末·24)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后被称为“六经”。

政府表彰“六经”,开始提升儒学地位可能出现于( )A.春秋 B.战国C.秦朝 D.汉朝4.(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8)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了起来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质疑孔子的权威性5.(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4)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其说要表达的核心意思是( ) A.“理”是世界构成的本原 B.三纲五常是先天存在的衡量标准C.“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D.“理”在社会实践中就是三纲五常6.(2016·四川遂宁高二上学期期末·2)著名哲学家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孔子释‘礼’为‘仁’,把这种外在的礼仪改造为文化——心理结构,使之成为人的自觉即自我意识,使人意识到他的个体的位置、价值和意义,就存在于与他人的一般交往之中即现实世间生活之中;在这种日常现实世间生活的人群关系之中,便可以达到社会理想的实现、个体人格的完成、心灵的满足或慰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轮复习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二轮复习

讨论:今天儒家思想过时了吗?还有必要提倡
它吗?为什么?
探讨儒家思想的现实意义
1.政治方面:
2 .经济方面: 3 .教育思想方面:
4. 道德修养方面:
1. 政治方面:“大一统”思想,仁、德治、民本思想等。
2.经济方面:(1)儒家强调 “重义轻利”有助于 约束和规范市场 经济主体的交易活动和行为,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正常、 有序的进行。(2)儒家提倡“仁”“德治”“民本”思想维护了社 会稳定,促进经济的发展。
考点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兴起
概念呈现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争鸣”指争论和辩 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 现为合流,争鸣是在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 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题,合流才是向解 决问题迈进。
产生的原因(导与练P97)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社会转 型的关键时期。 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天下大乱 推动封建经济发展。 礼崩乐坏
阶级关系上: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专题十六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 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 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3.教育思想方面:“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的教 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4.道德修养方面:儒家提倡“孝”、“仁义”、 “诚信”等道德 伦理观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

”他主X()A.无为而治 B.礼法并施C.严刑少恩 D.以民为本2.文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描述了四家思想流派的起源状况如下表,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产生环境特殊,流传时间最为久远B.墨家受儒家影响巨大,同样拥护宗法伦理C.法家异地而同心,与当时社会现实最适应D.商朝旧贵族被封楚地,道家有殷商遗民背景3.与下表中数字序号①②③对应的地域搭配正确的是()表中国古代思想家地域分布统计表(单位:人)——(据《中国思想零评传丛书》)A.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岭南地区B.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岭南地区C.黄河流域、岭南地区、长江流域D.岭南地区、长江流域、黄河流域4.先秦诸子站在不同立场,提出了多种形态的国家起源论。

有先秦学者认为原初民始生之时,人各持己义,“天下之乱也,至如禽兽然,无君臣上下长幼之节,父子兄弟之礼,是以天下乱焉。

……是故选择天下贤良、圣知、辩慧之人,立以为天子,使从事乎一同天下之义。

”上述材料体现的是()A.老子的“自然生成”说 B.荀子的“止争息乱”说C.墨子的“除乱尚同”说 D.孟子的“与民教化”说5.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今夫天下之人牧(指当权者),未有不嗜杀人者也。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意:如同水往低处流),沛然谁能御之?”由此推断,该思想家主X()A.清净无为 B.以法治国 C.仁政治国 D.以德治民6.王八蛋是“忘八端”的谐音。

古时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做人的根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了做人的根本。

后来,“忘八端”被讹传为“王八蛋”。

从这材料中能得出的结论是()A.儒家思想的法制化B.儒家思想的某某化C.儒家思想的道德化D.儒家思想的哲学化7.吕思勉先生说:“某某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

原创复习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原创复习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

8、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 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9、“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 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2、“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 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 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 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 想 3、春秋战国时代 ,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 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 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 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
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 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 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 是,当时( )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7、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 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学亦称“道 学”。指宋明(包 括元及清)时代, 占主导地位的儒家 哲学思想体系
陆王心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陆九渊 王守仁
1、儒学为什么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
外来 佛教
本 土 化
儒学
贵 儒 尊 道
土生 道教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儒学受到内、外夹 击,独尊地位面临严重挑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9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质检卷9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

专题质检卷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3.(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

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

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正君心以立纪纲D.天下为主,君为客4.(2015浙江嘉兴高一期末)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孟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心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5.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6.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7.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二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

2016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高考周测卷(含答案解析)周测二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

衡水万卷周测二: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科技与文学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填写答题卡请使用2B铅笔填涂2.提前5分钟收答题卡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A.孔子B.孟子C. 董仲舒D.朱熹2.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四端也,尤其有四体也。

”此段文字出自A.《孟子》B.《庄子》C. 《韩非子》D.《道德经》3.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4.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A.本质是善B.本质为恶C.非善非恶D.本善习远5.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

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6.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

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7.唐玄宗时,令宫女为前方将士缝绵衣。

一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沙场征战客,寒苦若为眠。

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

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

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

”玄宗得知后,将作诗宫女嫁给该兵士,这一故事主要反映的是当时A.佛教因缘观念影响深入B.诗歌成为表达爱情的方式C.官营手工业因战争衰败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8.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检测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中国传统文化提倡“忠、孝、节、义”,这些思想中的进步成分至今仍然影响着炎黄子孙。

这些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思想中的A.“仁政”学说 B.“天人感应”学说C.理学思想 D.“经世致用”思想2.汉武帝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主要是利用了改造后的儒家()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C.“仁”与“礼”学说 D.“大一统”的思想3.清朝有一位叫秦间的才子,于清朝乾隆年间考中状元,在游杭州西湖到岳王庙岳飞墓前,因自己姓秦,惭愧地写下了“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两句墓联。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道学 B.佛学 C.理学 D.民族主义4.(2010年11月山西大学附中高三期中考10题)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到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5.有人在李贽故居陈列室里摆放李贽的作品,不应该选择以下著作中的()A.《明夷待访录》B.《焚书》C.《藏书》D.《续藏书》6.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A.内心世界B.自然规律C.社会规律D.天的意志7.(2011年3月江苏百校高三大联考3题)“中新网”2010年7月2日电: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今天召开会议,决定2010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会议指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这一指示精神与下列哪一中国古代思想相一致()A.“礼之胜,和为贵”B.“仁人无敌于天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养心莫善于寡欲”8.(2012年3月威海市一模)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卜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质检卷九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文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B.法家学派C.儒家学派D.墨家学派3.(2014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洪武五年的一天,朱元璋在读《孟子》,读着读着,朱元璋眉头越皱越紧。

终于,把书一摔,大声说:“使此老在今日,宁得免焉?”立刻召见文臣,宣布即日起“罢免孟子配享孔庙”。

朱元璋如此大怒是因为孟子在书中说( )A.克己复礼B.民为贵,君为轻C.正君心以立纪纲D.天下为主,君为客4.(2015浙江嘉兴高一期末)关于中国古代不同思想理论的集大成者,下列表述正确的( )A.儒家思想集大成者是荀子B.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是孟子C.理学集大成者是王守仁D.心学集大成者是陆九渊5.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6.有学者认为董仲舒完成了儒学形态和内容的重大转折。

这种“转折”当指( )A.用法家思想来替代“仁义”学说B.将儒学神学化并为君权辩护C.以“君权神授”否定“为政以德”D.确立“天理”体系取代“黄老之学”7.两汉时期流行一句谚语:“遗子黄金满毓(竹笼),不如一经。

”这句谚语反映了当时( )A.科举取士深入人心B.儒家思想备受重视C.商品经济发展迅猛D.重农抑商思想严重8.(201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公元前124年,建立了一种帝国大学,招收的学生是专为国家政府部门培养的人才。

学校不断扩大,到公元前一世纪下半叶,学生总数达3 000人,在汉代结束前,学生总数已达30 000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对以上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A.该学校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四书五经B.政府的支持是学生数量增加的重要原因C.“帝国大学”初建是在汉武帝时代D.“帝国大学”毕业生可直接做官9.宋之前,儒家重“人道”,而道教则主张“人道”应向“天道”学习,认为“道是世间万物之原”。

基于此挑战,宋代儒学( )A.提出“天人感应”学说B.首倡“格物致知”C.提出“理”为万物的本原D.充实了伦理纲常10.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11.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之《置相》中发出了“有明之无善治,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感慨,主张恢复宰相制度,提高宰相地位。

这突出表明黄宗羲( )A.主张限制君主权力B.倡导“天下为主,君为客”C.希望健全中央机构D.否定君主制度的合理性12.(2015浙江湖州高一期末)《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

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

”其“道德观”是指( )A.兼相爱,交相利B.君权神授,天人感应C.存天理,灭人欲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3.“博学于文,行已有耻,以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顾炎武主张( )A.学以致用B.反对封建专制C.男女平等D.反对宋明理学14.明末清初,王夫之主张“有其力者治其地”,黄宗羲提出“授民以田”“田土均之”,顾炎武力主“均田”。

这些主张( )A.具有浓厚的复古色彩B.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C.体现了重农抑商思想D.表达对个体小农的关注15.古代中国的发明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经验和生活体验。

下列与发明火药密切相关的活动是( )A.耕作B.采矿C.铸造D.炼丹16.(2015浙江杭州二模)《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车中原来皆是火药,一齐烧着……只见山上两边乱丢火把……地中药线皆着,就地飞起铁炮。

满谷中火光乱舞,但逢藤甲,无有不着。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 )A.依据正确,结论正确B.依据错误,结论正确C.依据正确,结论错误D.依据错误,结论错误17.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宋代是古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巅峰时期。

以下不能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是( )A.《梦溪笔谈》中记载制作指南针的技术B.王祯发明了转轮排字盘,并印制书籍C.唐福发明了多种火药武器,并献给朝廷D.《武经总要》介绍了多种火药武器18.隋唐以前,中国图书只有手抄本,同一种图书的复本相当少。

但唐宋以后市面上的图书数量逐渐增多,图书出版业慢慢兴盛起来。

导致这一变化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B.商品经济的发展C.造纸术的推广D.印刷技术的发展19.对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A.中国古代科技一直领先于西方B.15世纪中西方科技发展趋势出现逆转C.公元前后中国科技达到最高峰D.公元前后中国科技开始走向衰落20.下面字体中由隶书衍生出来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情感和意境。

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 )22.读右图,根据所学判断,在地区④产生的代表性著作是( )A.《春秋》B.《孟子》C.《荀子》D.《离骚》23.“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

然而, 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

”上述材料横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B.柳永C.苏轼D.辛弃疾24.《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作。

产生这种画作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提倡B.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C.民间文化的发展D.画家的性格25.元代杂剧《窦娥冤》中窦娥受害含冤而死,她在临刑前发下了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楚州大旱三年,这三桩誓愿都得到了实现。

这种描写( )①体现了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②折射了劳动人民的正义呼声③反映了儒家的天人感应理论④表现了封建法制的阶级属性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6.【加试题】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27.【加试题】(2015湖南永州三模)有学者认为,对科举制的定义应是“古代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制度或方式”。

如果这一观点成立,主要是基于它( )A.考虑到科举制的历史地位B.揭示了科举制的本质特征C.涵盖了科举制的兴衰历程D.指出了科举制的双重影响28.【加试题】(2015浙江台州高三期末)黄宗羲政治观的闪光点主要体现在能够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理念付诸实践,构筑了传统民本政治通往近现代民主政治的桥梁。

这是因为黄宗羲的思想( ) A.受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 B.否定了传统儒家思想C.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的来源之一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29.【加试题】(2015浙江湖州高三期末)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

他们的思想说明这一时期( )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②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④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30.【加试题】清人李斗在《扬州画舫录》记载:“迨长生还四川,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名其班曰‘三庆’。

”材料反映的是( )A.清兵入关B.军机处的设立C.八股取士D.徽班进京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分)(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是怎样表述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3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5分)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在中国古代,天文和历法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天文学家和君主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官方政府机构不可或缺的人员。

至公元1851年,历代政权颁行了100余部历法,《夏小正》是中国最古老的历书,形成于公元前5世纪左右,包含了许多关于气候、星象及物候方面的叙述,按一年十二个月的顺序排列。

古代的历法,现在名为“农历”或“阴历”,仍决定人们欢度“春节”以及“中秋”“端午”等节日的具体日期。

天象观测有助于制定更为准确的历法。

古代史书中有着连续的有关日食、月食与星象变化的记录,并从政治角度解释这些现象。

史书明确记录了公元前186年吕后当政时发生了一次日食,但现代天文学研究表明,所记日食绝不可能发生。

日食记录居然因政治上的原因而有所增减:统治者残暴,记载的日食现象就多;统治者开明,日食便很少发生。

——摘编自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重视天文历法的表现。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中国古代天文学科学性的因素。

(4分)3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选官用人三字歌》材料二(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

举进士、拔萃,皆中。

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

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

……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1)材料一中的图示①②③④处应分别填写什么内容?根据相关史实,概括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在选官形式、标准、范围等方面的演变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