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习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6课《诫子书》教案
4.文化背景:了解诸葛亮及其家族背景,认识古代家书的教育意义。
5.主题探讨:通过学习《诫子书》,引导学生认识到勤奋学习、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德。
6.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1)句子解析: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尤其是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举例:解释“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中的“夫”字的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特点。
(2)文化背景的把握:对于诸葛亮及其时代背景的了解,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
举例:讲解三国时期的背景,引导学生理解诸葛亮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教育观念。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诫子书》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自我勉励、自我约束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代家书中的教育智慧。
(3)文化背景:了解诸葛亮及其家族背景,认识古代家书的教育意义。
举例:介绍诸葛亮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阐述古代家书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4)主题探讨:深入探讨勤奋学习、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品克制欲望、培养品德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
此外,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的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开展得相当顺利。他们能够将《诫子书》中的教育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出许多有见地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意识到在引导学生们进行讨论时,应更加注重问题的针对性和启发性,以便让学生们的思考更加深入。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分享了自己的讨论成果,但我也观察到有些学生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不够自信。为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多给予这类学生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提高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人教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诫子书》课件
任务三:解读家书之智慧 1.书信是传递情感的最好载体。“洛阳城里见秋风,欲 作家书意万重”,除了告诫和劝勉,你还读出了诸葛亮 对儿子的什么情感?
齐读课本“预习”。 期望 2.诸葛亮期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从文中找出 一个恰当的词来回答。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君子是什么样的人?
3.自由朗读,小组合作探究:怎么做,才能成为德 才兼备的君子?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 结合原文探求君子之道。
书信都是有情物台上,你会选择读那一封信?“云中谁寄
锦书来”,老师推荐大家课后阅读 两本书,相信你们一定能找到触动 心灵的那一封信,站在属于你的舞 台上,做一个最棒的朗读者!
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 2.诸葛瞻读完父亲的信后,作何感想, 请代他给父亲写一封回信。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结合你的学习实际,说一说,在成才的三个条件中,哪一 个对你最重要?
这几个条件之间有什么关系?
关系: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 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要想成才,需 先立志,之后必须努力学习,要想学有所得,就必须 珍惜时间,刻苦学习。“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志向的培养又必须砥砺品德。
3.读了诸葛亮这封家书,你也一定有许多的收获,试 着说一说。
大志成大学成大才 小志成小学成小才 无志不成学不成才
诸葛亮不仅是忠臣的典范,智慧的化身,同时 他也是一位循循善诱的慈父。诸葛家族三代忠臣, 正是源于对良好家风的传承。
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慈父形象。
1.本文篇幅短小,句与句之间衔接紧密,说理完备。 思考作者是如何论述的?
16 诫子书
诸葛亮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积累重点 词语和文言知识。 2.理解文意。结合作者(诸葛亮)生平,体会文章主 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3.感受传统文化,接受古典作品熏陶。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子书》(43页pp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重点解读
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以此培养 自己的品德。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怠惰险躁。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品德高尚的人的操守,以宁静专一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 己的高尚品德。内心不恬淡、不慕名利,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平和清静、 集中精神,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学习必须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人们的)才能必须从(不断地)学习之中积累。不(下苦功)学习,没有 其他办法能够使(自己的)才干得到增长,不意志坚定,没有其他办法能够使 自己的学业有所成就。放纵懈怠就不能够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够修养 性情。年纪随同时光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就会变成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之人,(这样的人)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够悲伤地困守 在自己的穷家破舍之中,(那时知道要悔过)又怎么来得及!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诫 子书》( 43页pp t)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 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 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 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 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 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 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 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诲。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诫子书》注释及赏析
人教版语文七上《诫子书》译文注释赏析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政治家、军事家。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岁月而丧失。
最终年老志衰,没有用处,大多对社会没有贡献,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注释选自《诸葛亮集.文集》。
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养德:培养品德。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明志:明确志向。
明:明确,坚定。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致:达到。
广:增长。
成:达成,成就。
淫慢:放纵懈怠。
淫:放纵。
慢,懈怠。
励精:振奋精神。
励,振奋。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险,轻薄。
治性:修养性情。
治,修养。
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阅读复习之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一篇文言文,主要内容是诸葛亮给儿子的一封家书。
文章以简洁优美的语言,阐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关系。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掌握基本的文言文阅读方法,并能够领悟文章的主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实践来提高。
此外,学生可能对古代文化和家庭观念有一定的陌生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常用的文言文阅读方法,能够自主阅读文言文。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主旨,培养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文言文阅读方法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以及对家庭观念和人生观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
2.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
3.分组合作的学习表格。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然后提问:你们觉得这封信是谁写的?它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理解课文的内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诸葛亮要写这封信给他的儿子?这封信传达了什么样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教师提供的学习表格,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回答表格中的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觉得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诫子书》教案 新人教版
16 诫子书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诵读积累法、精读探究法。
学生课文预习,自读课文,圈点生字词,勾画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难问题。
老师多媒体课件。
1课时“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 ……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躬耕陇亩时“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但注意结交名士,研读古籍,留心时政,常以管仲、乐毅自励。
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做军师之后就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他效忠先主,辅佐后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先后五次北伐魏国,终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54岁,临终遗嘱“掘棺材之地,穿平常服饰,不配器物”,留给子孙的财产只有桑800株,薄田15公顷。
他以自身言行感染激励自己的子孙,“善政嘉事”“美声溢誉”,其子诸葛瞻、诸葛尚均义无反顾,为国捐躯,一家三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为后人传诵。
1.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词句停顿。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
(3)指名朗读课文,师生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初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2.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难点1.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句的深层含义;2.领会诗歌中阐述的人生哲理,体会作者为实现理想不畏艰险、努力奋斗的精神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三国时期,群雄并起,问鼎逐鹿。
请问,你最喜欢哪位英雄?千古良相诸葛亮,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的谆谆教导。
二、作者简介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创造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诫子书〞一词有什么含义。
明确: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2.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两方面进展论述的?同学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这个问题,要从原文中找依据。
明确:提出论点--{治学正〔静〕---修身反〔躁〕}两方面论证。
3.诸葛亮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明确: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励志,需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历,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比照鲜明4.本文就哪几方面进展了论述?这几个方面是如何展开论述的?你能再补充一个论据〔道理或事实均可〕吗?明确:在修身、立志、为人处世方面分析了学及静、才及学、学及志等方面的关系。
5.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明确: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根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诫子书》练习含答案
《诫子书》练习含答案一、填空《诫子书》选自 ,作者是 ,字 ,他是三国时蜀汉的伟大的 。
二、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三、1、夫 君 子 之 行,静 以 修 身,俭 以 养 德。
2、非 淡 泊 无 以 明 志,非 宁 静 无 以 致 远。
3、非 学 无 以 广 才,非 志 无 以 成 学。
4、淫 慢 则 不 能 励 精,险 躁 则 不 能 治 性。
5、年 与 时 驰,意 与 日 去,遂 成 枯 落,多 不 接 世,悲 守 穷 庐,将 复 何 及! 三、加点字解释1、静.以修身( ) 2、非淡.泊.无以明志( )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 致: 远: ) 4、非志.无以成学( ) 5、险.躁则不能治.性(险: 治.: ) 6、非学无以广.才( ) 7、淫慢..则不能励.精(淫: 慢.: 励: ) 8、年与时驰.( ) 9、将复.何及( ) 10、诫.子书.(诫: 书.: )四、翻译下列句子24%(4+4+4+4+6+2)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6、将复何及: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本文作者就 和 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运用了 的论证方法。
6%(每空2分)2、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3%答:3、这是一篇充满力量的书:“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是 的力量;“俭以养德”是 的力量;“非淡泊无以明志”有 的力量;诫子书只有5句话, 传递出的信息,比起长篇大论,戒子的效果必然要好得多,这就是简约的力量。
(3%)4、文中有一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
人教版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诫子书》教案一. 教材分析《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一封家书,文章以修身养德为主题,强调了品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本文语言简练,含义深刻,富含人生哲理。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同时也能受到启发,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品德观念逐渐形成,对于人生观、价值观的认知开始深入。
但他们有时缺乏自控能力,容易受到外界诱惑,因此需要通过学习《诫子书》等经典文章,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诫子书》,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了解诸葛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启发学生从文章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诫子书》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难点:分析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将文章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魅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诫子书》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教材:准备《诫子书》的文本,供学生阅读和课堂讨论使用。
3.视频或音频资料:准备与《诫子书》相关的视频或音频资料,以丰富课堂形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诸葛亮的生平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教育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诫子书》文本,边读边思考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探讨文章中的人生哲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心得体会。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新人教版
15 诫子书
课内文言文阅读 课外文言文阅读
2019/7/22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
在这里遇见你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词语理解,句子翻译
1.解释文中加点字词,并翻译全文。
夫君子之行,静(宁静专一)以修身,俭以养 德。非淡泊(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无 以( 没办法 )明( 明确 ) 志( 志向 ),
)性年( 纪
)。年 疾行
(
意)志与时驰(
消失),意
最终
(
)与日去(
),遂穷困潦倒之人
(住的陋室 )成枯落,多不接世来,得悲及守穷庐(
2019/7/22
),将复何及(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在这里遇见你
)!
3
课内文言文阅读
2.文言词汇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 ) A.夫君子之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矣 B.非淡泊无以明志/匹夫不可夺志也 C.年与时驰/元方时年七岁 D.意与日去/去后乃至
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 善小而不为。 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2019/7/22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0
在这里遇见你
课内文言文阅读
2.综合分析选择题。 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 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 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 习,而是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 “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是有淡泊名利 的意味。
2019/7/22
缘分让我在这里遇见你 缘分让我
18
在这里遇见你
秋季版七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诫子书新人教版
课文解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仔细阅读这句话,思考: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2.“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
第17页/共41页
1.诸葛亮写这封信以“君子”做榜样,用意是什么? 因为古代的君子是指品德高尚、学有所成的人,是
一般人学习效仿的榜样。诸葛亮希望儿子也能成为一名 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
明确志向。明,
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
明确,坚定。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这里指安静,集中精 神,不分散精力。
增长才干。
非志无以成学。
第10页/共41页
放纵懈怠。淫,放 纵。慢,懈怠。
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 相对而言。险,轻薄。
疾行,指迅速逝去。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长者多问候身体,中年人多问候事业和家庭,青年人多问候 爱情和学业,少年儿童多祝愿健康成长。
第6页/共41页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一件事一段,注意要分层次叙 述清楚,简洁清晰,语言要求准确通俗,明白如话,不要做过 多、过深的修饰,已免造成对方难于理解。结尾,要根据收信 人的身份,写表示祝愿的话,以示礼貌。一般性的祝词“此致” “敬礼”,格式是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下一行顶格写 “敬礼”。给长者的信往往写“祝您健康长寿”,给朋友写 “祝工作顺利”,给晚辈写“祝你学习进步”。署名和日期, 最后两行靠右写写信人的姓名,姓名正下方写写信日期。根据 写信人与收信人的关系,在姓名前可表明身份,如“学生××”、 “儿××”等。
第24页/共41页
2.阅读全文,由文中的一些警句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 推荐给大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课件新人教版
助词,用于 句首,表示 发端。
操守、品德。
诫子书
内心恬 淡,不 慕名利。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
明确志向。 这里指安静,集中
达到远大目标。
明,明确、 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达到。
坚定。
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
增长才干。
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精读文本
过度懈怠。淫, 放纵。慢,懈怠。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读准字音
1、夫君子之行
fú
2、淫慢则不能励精 yín
3、险躁则不能治性 zào 4、遂成枯落
5、悲守穷庐
suì
lú
初读文章
播放范读,学生听读,并完成下列任 务: (1)标记生字注音。 (2)注意词句停顿。
读出节奏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 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 /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 复何及!
精读文本
翻译字词
品德高尚的人。
走近作者
诸葛亮(181—234), 名亮,字孔明,号卧龙先 生,琅琊阳都(今山东沂 南南)人,三国时期蜀国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被称为“古今第一贤相”
典故、故事 称颂他的诗句
❖ 三顾茅庐 ❖ 隆中对策 ❖ 草船借箭 ❖ 舌战群儒 ❖ 七擒孟获
❖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近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5课《诫子书》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诫子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3、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过程与方法:1、诵读课文,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3、品读课文,赏析精彩妙点,积累名言警句。
4、熟读文章成诵,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教学重点:诵读课文,掌握字词,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赏析精彩妙点,理解语句内涵以及句间联系,体会作者情感,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品读法教学设想: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
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
所以我决定一改以往的传统讲法,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15 诫子书《颜氏家训 勉学》节选素材 新人教版
《颜氏家训勉学》节选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士大夫之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
及至冠婚,体性梢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
有志向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别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
或因家世馀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
有识旁观,代其入地。
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於谚曰:“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
”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履,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
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揭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
有学艺者,触地而安。
自荒乱以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现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有客难主人曰:“吾见强弩长戟,诛罪安民,以取公侯者有吴;文义习吏,匡时富国,以取卿相者有吴;学备古今,才兼文武,身无禄位,妻子饥寒者,不可胜数,安足贵学乎?”主人对曰:“夫命之穷达,犹金玉木石也;修以学艺,犹磨莹雕刻也。
金玉之磨莹,自美其矿璞;木石之段块,自丑其雕刻。
安可言木石之雕刻,乃胜金玉之矿璞哉?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於无学之富贵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第15课《诫子书》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5 诫子书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学习诸葛亮严密的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读课文,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教育学生读书修身,静心养德。
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修身养性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情感,赏析精彩妙点。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一(文本导入):“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
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导入二(情境导入):同学们步入初中已经近一个月了,我想,对大部分同学来说,最为关注的莫过于学习进步、成才成学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才成学呢?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高人,他就是蜀汉名相,智慧化身的诸葛亮,相信通过和他的对话,你一定在学习和修身养性方面有很多收获!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某某沂南南)人。
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
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文短意长,言简意赅。
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诸葛亮家风的主要内容(1)胸有大志理想坚定(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清正廉洁不谋私利(4)一生谨慎坚持原则(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注音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遂.成枯落(suì)(一)整体感知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诫子书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
..之行 ( ) (2)俭以.养德(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4)淫慢
..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3.文学常识:诸葛亮,字,号(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
其散文代表作有等。
二、语言运用
4.使用句子时,我们常会犯“用词不当”和“搭配不当”的错误。
请找出下面句子中没有这两种语病的一项()
A、经过一个月的初中生活,我们的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B、我们愿意用自己的所学到的知识为您的孩子效犬马之劳。
C、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钓鱼岛及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D、《水浒传》这部电影出色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达等人的英雄好汉事迹。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美海军在主战舰艇的数量方面对比悬殊,仅驱逐舰方面,美国有60艘“阿利•伯克”级驱逐舰,而中国只有27艘吨位不同、性能参差不齐的驱逐舰。
B.过去十年国际乒联决策层可谓绞尽脑汁,通过改变规则设置了一道道“障碍”,以期削弱中国乒乓球的优势,事实证明,这一想法也是一厢情愿。
C.如何复苏全球经济,欧美在会前的态度南辕北辙:美国希望欧盟主要经济体扩大经济刺激规
模,欧盟则认为制定严格的金融监管体系更为重要。
D.《南京!南京!》剧组汇聚了中国多位最具实力的一线演员,但他们饰演的角色与以往所塑的形象大相径庭,其不俗的表演实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
三、课内阅读
6.(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
是:,。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7.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8.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四、课外阅读
子路见孔子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
”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子曰:“括②而羽之,镞③而厉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
(选自《孔子家语》)
①檠:矫正弓弩的器具。
②括:扎,束。
③镞:箭头。
9.下列词语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括而羽之 B.镞而厉之C.稍稍宾客其父 D.人受谏则圣
10.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孔子问曰:“何好?”
A.何学之为 B.何陋之有 C.其入不益深乎 D.孰不顺成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五、体验中考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暄闹讹诈妄加揣测抑扬顿挫
B.濒临愧怍通宵达旦不卑不亢C.慰藉收敛换然一新警报迭起D.笨拙玷污怒不可遏嘎然而止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
(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
(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 孔明卧龙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出师表》、《诫子书》二、
语言运用
4. C
5. C
三、课内阅读
6.(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7.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
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
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8.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四、课外阅读
9.D
10.B
11.赶马不能放下鞭子,射弓不能背离矫正弓弩的器具,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接受批评意见就会变得圣明,经过学习训练注重向人求教,谁不会顺利成功呢?
五、体验中考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