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审定部编本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品教案)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优秀教案例文
初中语文《朝花夕拾》优秀教案例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语文教材《朝花夕拾》单元,具体章节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文章通过对儿时乐园的描绘,展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教学内容包括:分析文章主题、了解鲁迅童年生活背景、掌握文中修辞手法及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2. 掌握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3. 学习并运用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主题,体会作者情感;掌握文中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结构,了解鲁迅童年生活背景;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3. 课堂讲解:a. 分析文章主题,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
b. 讲解文章背景,介绍鲁迅童年时期的生活环境。
c. 分析文中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并举例说明其作用。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对一段描述进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难点和重点,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文章主题:《朝花夕拾》——怀念童年,批判封建教育制度2. 鲁迅童年生活背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3. 修辞手法:拟人、比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童年”为题,运用所学修辞手法,写一篇作文。
2.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掌握修辞手法。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深入了解鲁迅及其文学成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朝花夕拾》作者鲁迅的生平简介及其文学地位。
2. 作品背景、主题及艺术特点。
3. 精读《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经典篇目,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一、教学内容”作为标题标识,以下是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
1. 精读篇目:选择《狗·猫·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等经典篇目进行深入分析,理解鲁迅笔下的社会背景、物形象、故事情节以及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本节课将围绕以上核心素养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相关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 理解鲁迅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认识《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
- 精读《狗·猫·鼠》等经典篇目,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寓意。
- 掌握作品中的重点词汇、成语、句子及文学常识。
2. 增强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艺术特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方面感受美、鉴赏美,提升审美情趣。
3. 培养批判性思维: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学会思考、质疑,培养批判性思维。
4. 提高文化自信:了解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及其作品,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能够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3)能够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作品内容;(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3)通过写作练习,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经典的尊重和热爱;(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珍惜现在生活;(3)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介绍:(1)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2)鲁迅先生创作《朝花夕拾》的背景和历史环境。
2. 作品情节梳理:(1)回顾《朝花夕拾》的主要情节;(2)分析作品中的矛盾冲突和人物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2)分析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和文学特点;(3)鉴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鲁迅先生的文学手法和语言特点;(2)对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自主阅读:学生独立完成对《朝花夕拾》的阅读,感知作品内容;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写作水平和文学鉴赏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单元共需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型:新授课。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朝花夕拾》,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及人物关系。
3. 讨论交流: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作品主题和人物形象,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朝花夕拾》课文教案
《朝花夕拾》课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主要围绕作品中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社戏》三个章节进行深入讲解。
《狂人日记》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残酷与人性的扭曲;《阿Q正传》通过阿Q这个典型人物,展现了民族精神中的弱点与矛盾;而《社戏》则反映了民间生活的艰辛与欢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朝花夕拾》中三个章节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及主题思想。
2.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作品,提升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激发他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关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及主题思想。
难点:理解鲁迅作品中深刻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原文、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鲁迅作品的影视片段,引导学生关注鲁迅笔下的人物形象,进而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2. 讲解:(1)概述《朝花夕拾》中三个章节的主要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
(2)分析人物形象,讨论他们的性格特点、命运及其在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3)探讨作品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思考鲁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章节,分析其人物形象、情节及主题思想,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4. 例题讲解:(1)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象征意义。
(2)阐述《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及其在民族精神中的代表意义。
(3)解读《社戏》中所反映的民间生活及其寓意。
5.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朝花夕拾》课文教案2. 板书内容:狂人日记:心理变化、象征意义阿Q正传:性格特点、民族精神社戏:民间生活、寓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心理变化及其象征意义。
《朝花夕拾》教案
《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朝花夕拾》,使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培养学生对散文作品的鉴赏能力,理解鲁迅先生通过散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先生勇于批判、敢于革命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作品背景:《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部散文集,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2. 作品特点: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语言幽默风趣,富有讽刺意味。
3. 主要篇目:《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三、教学重点1. 把握《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文学地位。
2. 分析作品中的形象、情节,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鲁迅先生的批判精神,培养敢于挑战权威、敢于革命创新的意识。
四、教学难点1. 理解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及其内涵。
2. 感悟鲁迅先生通过作品传达的人生哲理。
3. 将作品中的精神品质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兴趣。
2. 运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作品中的形象、情节、语言等特点。
3. 采用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作品中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
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鲁迅先生及其文学地位,阅读《狗·猫·鼠》。
2. 第二周:分析《狗·猫·鼠》中的讽刺手法,阅读《阿长与山海经》。
3. 第三周:讨论《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人生哲理,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朝花夕拾》内容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形象、情节等方面,考查学生对鲁迅散文艺术特色的理解。
3. 评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学生对作品中的讽刺手法、人生哲理的讨论,考察学生能否将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见解。
七年级上册语文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特点。
2.激发学生阅读《朝花夕拾》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3.指导学生掌握阅读名著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4.帮助学生感受鲁迅作品的深刻思想和独特风格,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o介绍《朝花夕拾》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o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o教授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技巧,如做批注、写读书笔记等。
2.教学难点o理解鲁迅作品中含蓄而深刻的批判精神。
o引导学生将作品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结合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5 分钟)o播放一段关于鲁迅生平的视频短片,引出《朝花夕拾》。
2.作者简介(5 分钟)o介绍鲁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重点讲述他创作《朝花夕拾》的背景。
o展示《朝花夕拾》的封面和目录,让学生浏览。
o教师讲解一些生僻字词的读音和含义,如“骊歌(lí)”“确凿(záo)”等。
o学生简要谈谈对这本书的初步印象。
4.方法指导(10 分钟)o介绍阅读名著的基本方法,如制定阅读计划、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
o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课后阅读《朝花夕拾》的前几篇文章。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5 分钟)o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阅读的进度和感受。
2.内容探讨(15 分钟)o学生分组讨论自己阅读的篇章,分享印象深刻的情节和人物。
o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长妈妈、藤野先生等。
3.主题探究(10 分钟)o共同探讨作品的主题,思考作者通过回忆往事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o教师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讲解和分析。
4.阅读分享(5 分钟)o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体会。
第三课时1.总结归纳(10 分钟)o回顾《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o总结阅读名著的方法和收获。
o展示与《朝花夕拾》相关的评论和研究文章,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学习用浏览、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阅读书籍。
3、熟读《朝花夕拾》中的精彩片段,学习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1、了解鲁迅,掌握全书内容,提高理解水平。
2、掌握浏览、略读、精读等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高尔基说:“书籍——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古往今来,有很多读书的至理名言。
你知道吗?师生交流读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高尔基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欧阳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二、合作交流(一)教师介绍《新课程标准》推荐的10部名著。
冰心《繁星》《春水》施耐庵《水浒传》鲁迅《朝花夕拾》老舍《骆驼祥子》吴承恩《西游记》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尔基《童年》罗曼罗兰《名人传》笛福《鲁滨孙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二)介绍叶圣陶谈读书。
1、靠自己的力量阅读2、阅读要讲究方法(三)读书要讲究一定方法,老师介绍三种读书方法。
1、浏览:就是我们所说的“随便看看,随便翻翻”。
即自主的、没有很强目的性的大略阅读。
对一本书不是从头到尾读下去,而是对该书的的部分内容有选择地阅读。
如作者、前言、内容提要、目录和大小标题等。
2、《朝花夕拾》写于哪一年?是本什么集?共多少篇?1926年间。
回忆性散文集。
共10篇。
3、这十篇分别包含:《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范爱农》《藤野先生》小结:浏览之后,要做进一步阅读,介绍第二种读书方法。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精读、略读、浏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3.了解《朝花夕拾》成书过程,明白作者心路历程。
【重点难点】1.学习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法,并在《朝花夕拾》的阅读中运用。
2.梳理《朝花夕拾》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明确各篇的主旨情感。
【任务群】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任务二:探·鲁迅“朝花”何以“夕拾”任务三:寻·鲁迅生活的“那些年”任务四:识·鲁迅笔下的“那些人”任务五:察·鲁迅心中的“那些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本单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的学习中,我们初步了解了《朝花夕拾》和鲁迅,知道了《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少年、青年时期生活的散文集。
那么,这本书到底记载了鲁迅先生怎样的人生历程,回忆了哪些人与事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先生走进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吧。
二、教学新课任务一:学·精读略读浏览方法读一本书,首先要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
根据兴趣或读书目的不同,可以采取精读、略读或浏览的方法。
那么,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呢?请阅读教材72页“阅读指导”,并完成相应任务。
1.什么是精读、略读、浏览?预设:①精读指向细腻的感受、透彻的理解和广泛的联想;②略读就是粗略地阅读以粗知大意,观其大略;③浏览则是快速地扫视、有意地跳读,以抓住关键信息,求得更高的阅读效率。
2.如何做好精读?预设:①细品。
即逐字逐句地认真阅读,把书“读”。
②精思。
即边读边思考,对书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或质疑等,把书“读深”。
③鉴赏。
围绕内容、主题、手法某一方面对作品进行探究,思考书的时代价值与当代意义,把书“读透”。
3.略读和浏览,与精读相比有何不同?预设:略读和浏览都是“检阅式”的阅读,只求多多收益,不求句句确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朝花夕拾》导读教学设计【教材解读】《朝花夕拾》不同于一般的单篇课文教学,属于整本书阅读的范畴,既要对全书作概括性的回顾,又要作定点式的教学。
全书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它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不同篇目的内容、主题、情感、手法有相同也有不同,需要扣住部分要点选择性地展开。
【学情分析】当今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章中了解鲁迅的生活和心理有一定的隔膜,要帮助学生走进经典,赏析经典。
【教学目标】通过语言、人物、视角的比较,理解全书不同的语言风格、人物形象和叙事视角,理解作者的情感主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阅读不同选段,对比理解人物的不同性格和语言风格。
难点:通过阅读不同选段,对比理解叙事视角的变化。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预习任务】回顾《朝花夕拾》全书,认真阅读与长妈妈、衍太太、远房叔祖有关的篇目。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顾人物导语:在鲁迅笔下,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散落在成长之路上的花朵,幽香万里;鲁迅的旧事重提,如星子划过夜空,瞬间定格为永恒。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朝花夕拾》。
1.请你猜一猜,这三段文字刻画的分别是谁?①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一段文字刻画的是晚上睡觉摆大字,不顾及我的长妈妈)②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
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这一段文字刻画的是要求我背完《鉴略》再去看五猖会的父亲)○3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携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这一段文字刻画的是正在进行自我介绍的藤野先生)2.小结:大家能够准确快速地将事件与人物一一对应,说明你们的初次阅读很有质量。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名师教案.doc
《V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精品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利用题目、目录、小引,初步了解《朝花夕拾》。
2. 以《五猖会》为例,指导批注式阅读方法。
3. 初步触摸回忆性散文视角交织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让我们拾起落英,去聆听鲁迅先生的心灵独语。
二、整体感知1. 探究《朝花夕拾》书名意蕴。
让我们齐读书名。
《朝花夕拾》最初发表在《莽原》上,叫《旧事重提》,谁能说说《朝花夕拾》这个书名比原名多了怎样的意蕴?明确:运用比喻,显得含蓄,而且富于文采。
将情感与内容融合在一起,原书名比较直白。
2. 发现“小引”中藏有的写作背景。
前言是打开书本大门的钥匙。
我们从《朝花夕拾》的“小引”中,看看能发现什么?明确:“我常想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表明鲁迅写作此书的原因。
阅读“小引”,找出“纷扰”具体所指。
明确: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教师稍加补充鲁迅“流离”与“挤岀集团”所指的历史事件。
需说明的是,鲁迅与“学者们”围绕“三一八惨案”所发生的激烈论战,绝不是不同阵营之争。
无论是鲁迅本人还是“现代评论派”的“正人君子”,他们都是中国现代思想启蒙运动的中坚力量,不可误导学生。
小结:拾取“朝花”,依稀嗅到童年和故乡的芬芳,回忆中的距离帮助作者推开眼前必须面对的事物,让身边的烦恼暂时远去。
3. 理清目录,概览文集内容。
教师结合鲁迅成长经历,交流散文大概内容。
引导学生发现:篇目顺序基本 上就是鲁迅成长历程的顺序。
小结:回忆是迟暮的花语。
当摘下枯萎的花时,留下的不是一声浅浅的叹息, 而是一种深深的铭记。
一个饱经世事有着深刻思想和鲜明爱憎的中年人, 想起童 年、少年、青年时代的亲人、朋友、师长的往事,带有更深刻的感情和浓厚的怀 恋色彩。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关注书的题目、目录、小引,可以让他们对作者写这部书的缘由、成书的过程、书的主要内容等有全面的了解。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朝花夕拾》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朝花夕拾》这本名著。
具体内容包括:1. 教材章节:《朝花夕拾》全书共十个章节,本节课我们将重点学习前三个章节,分别是《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 详细内容:(1)《狗·猫·鼠》:鲁迅先生以狗、猫、鼠三种动物为载体,讽刺和批判了旧社会的丑恶现象。
(2)《阿长与<山海经>》:讲述了鲁迅童年时期与长妈妈的故事,表达了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童年时期的读书生活,展现了鲁迅对知识的渴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朝花夕拾》前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2.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方法,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批判的手法表达的思想内涵。
2. 教学重点:掌握《朝花夕拾》前三个章节的主要内容,学会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朝花夕拾》名著、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自主阅读《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个章节,了解主要内容。
3. 例题讲解:(1)分析《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是如何运用讽刺、批判的手法表达思想的。
(2)从《阿长与<山海经>》中,体会鲁迅先生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关爱。
(3)通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鲁迅先生对知识的渴望。
4. 随堂练习:针对三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的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狗·猫·鼠》中鲁迅先生所讽刺的社会现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用略读、精读和浏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段。
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做深入地了解。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副挽联,你们知道悼念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二、名著解读(一)走近作家与作品1.学生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教师补充。
2.简介《朝花夕拾》。
关于《朝花夕拾》:“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中年回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生活为主的散文集,共收入十篇散文,外加一篇《小引》,一篇《后记》。
3.走进《朝花夕拾》。
《狗·猫·鼠》和《二十四孝图》:由对童年生活的叙述引发开去,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和现实人生的丑恶。
《父亲的病》:在叙述父亲生病长期治疗的过程中,对庸医误人表示出深深的愤慨。
《琐记》:记叙作者家道衰落后,饱受世人的冷眼而终于走上了和封建主义决裂的道路。
《无常》描述儿时所见的无常,对“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藤野先生》记述日本老师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深情的怀念。
《范爱农》追叙与范爱农的交往,表现了对旧民主革命的失望和对范爱农的同情和悼念。
(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朝花夕拾》中出现的四个主要人物,是作者的保姆、恩师、朋友和父亲。
1.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短语,掌握其含义;(2)能够概述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3)能够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理解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3)通过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情感态度;(2)培养学生尊敬师长、关爱他人的品质;(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2)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理解其象征意义;(3)感悟作者对生活、时光、亲情的思考和感悟。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2)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3)让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通过人物和事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让学生探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隐喻。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对生活、时光、亲情的思考;(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强调学生在生活中珍惜时光、关爱亲人。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生词和短语;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如何珍惜时光、关爱亲人。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3. 学生对作者情感态度的感悟,如生活态度、亲情观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与鲁迅有关的文学常识。
2.结合《小引》,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全书大致内容。
3.选定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片段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结合《小引》,了解本书的创作背景并梳理全书大致内容。
【教学难点】选定鲁迅作品中的一个人物,结合片段描写,分析其性格特点,学习鲁迅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有一首歌谣叫《中华歌谣》歌词中汇集了古今中国作家的语言精髓,请同学们与老师共同欣赏这首歌谣的MV片段。
过渡:大家知道这首歌谣开头所唱的“朝花夕拾”出自哪位作家之口吗?是的,是著名作家鲁迅。
你知道鲁迅哪部作品是因为“往日岁月又上心头”而创作出来的吗?是《朝花夕拾》。
关于鲁迅大家有哪些了解呢?我们平时看到的鲁迅的照片往往是留着八字胡,头发根根直立,不苟言笑,手里还捏着一支被比喻为“投枪和匕首”的笔。
那么鲁迅童年时、少年时是什么样呢?今天就让我们走入《朝花夕拾》去比较全面地了解鲁迅。
设计意图:由音乐MV导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拉近鲁迅和《朝花夕拾》与学生的距离。
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教师提问:同学们,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鲁迅啊?提示:可从作者身份、生平、代表作等方面来介绍。
学生根据本单元第一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学文常回忆自己了解的作者相关情况并回答问题。
明确: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幼时就读三味书屋,后到江南水师学堂求学,后来留学日本,本是学习医科,但发现医学无法救中国,弃医从文。
1909年8月归国任教,后到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
1930年3月2日,出席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被选为常务委员。
鲁迅一生笔耕不辍,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散文诗集《野草》等。
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人教部编版2024)
整本书阅读《朝花夕拾》教学设计《朝花夕拾》是统编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个整本书阅读。
《朝花夕拾》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要求必读的名著。
这部散文集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包含十篇散文,通过作者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片段,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七年级的学生正站在童年跨越到少年的门槛上,面临认知转变的关键时期。
而鲁迅笔下的童心世界就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
但是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两个难越过的难关。
一方面学生对文章内容所处的时期了解甚少,很难真正走进文本所刻画的场景中。
另一方面对鲁迅本人和他的写作笔法有畏难心理。
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因此,本课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在课程的层层深入中,消除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隔膜。
1.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2.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3.用批注式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授予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读整本书的精读、略读、浏览等不同的读书活动,消除学生与《朝花夕拾》之间的隔膜,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与主题。
教学难点:合作探究“朝花“之美背后的“夕拾”之深味,以丰富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和深读本书的兴趣。
自题小像鲁迅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播放视频:视频欣赏:《起风了》(鲁迅诞辰140周年特别纪念版)【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教案
-鲁迅作品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鲁迅作品的主题思想较为深刻,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例如,《无常》中对生死、正义的思考,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于鲁迅文章中的批判性内容,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背后的深层含义。如在《父亲的病》中对中医的批判,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分析。
-写作手法的运用:学生往往难以将所学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如《琐记》中的讽刺手法,教师需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
4.增强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使学生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5.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名著,主动探索文学作品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文学鉴赏能力:《朝花夕拾》中的文章具有独特的写作风格和艺术特色,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鲁迅作品文学价值的鉴赏能力。例如,《狗·猫·鼠》中通过对动物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人性中的善与恶,要求学生理解这种象征意义。
-名著阅读的深度: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如何从表面故事深入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层面,这是教学的难点。如《藤野先生》中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要求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设计生动、具体的实例,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朝花夕拾》的文学价值和深刻内涵,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最后,我还要提醒自己,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让《朝花夕拾》这样的经典作品深入人心。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朝花夕拾》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教案,主要内容包括:
1.了解《朝花夕拾》的作者鲁迅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掌握《朝花夕拾》的文学特点,如散文、小说、杂文的融合;
3.精读《朝花夕拾》中的名篇《藤野先生》,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朝花夕拾》的基本概念。这是一部鲁迅的散文集,它融合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藤野先生》这个具体的案例。这篇文章展示了鲁迅如何通过生动的叙述和深刻的讽刺来揭示社会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鲁迅散文的文学特色和作品主题思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和讨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举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学生需要理解文章中“我”在百草园的乐趣与在三味书屋的束缚之间的对比,以及这种对比所反映的社会意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朝花夕拾》这一名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对童年回忆的深刻感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鲁迅笔下的童年记忆和社会现实。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入探讨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童年的怀念以及对人性的剖析,明确作品的主题思想。
-阅读策略与技巧: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阅读策略,如摘录、批注、概括等,提高阅读效果。
举例:《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藤野先生与“清国留学生”的截然不同,强调藤野先生的敬业精神,这是鲁迅散文文学特色的体现。
七年级语文上册:《朝花夕拾》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领悟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2.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朝花夕拾》。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解读作者的表达意图。
5. 文学鉴赏(1)学生欣赏课文中的美文段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心得。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回答、讨论和作业体现。
2.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通过课后测试或课堂提问体现。
3. 学生对文学作品欣赏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后心得体会和课堂分享体现。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童年”为主题的作文。
2. 推荐学生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加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
八、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朝花夕拾》。
2. 鲁迅生平介绍资料。
《朝花夕拾》精品教案
(3)补充、小结
就是这样的一个范爱农,他和鲁迅发现:“革命”胜利了,社会“骨子里”不变,革命党的首领“被许多闲汉和新进的革命党”“所包围”,“穿布衣来的,不到十天也大概换成皮袍子了”。他们看到,“这里又是那样,住不得。你快去罢……”“住不得”三个字道尽了他们的困境,鲁迅终于远去家乡而逃走,而范爱农后来几经漂浮,最终“掉在水里,淹死了”,而鲁迅却“疑他是自杀”。因为他在给鲁迅的信中曾经写道:“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至死还保持一身傲骨,范爱农是痛苦求索的觉醒者的代表,鲁迅在范爱农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痛苦求索,他对于范爱农更多的是基于家国革命的“大爱”,但同时也有着对范爱农身上体现出的“有人情”的肯定。范爱农是鲁迅先生“朝花”中最傲然的那朵花。
2.思考:
请你按照鲁迅对笔下人物的情感态度,将这些人分成两大类,说一说他爱的是哪些人,恨的又是哪些人。
明确:
先生恨的人是衍太太和庸医。
先生爱的是长妈妈、父亲、寿镜吾先生、藤野先生和范爱农。
但先生对于一些人的情感是比较复杂的,比如长妈妈,他也恨过,因为长妈妈她踩死了他最爱的小隐鼠,他对于长妈妈有一个由恨到爱的过程。除了长妈妈,其实父亲和范爱农。范爱农和鲁迅第一次相遇彼此就都看不顺眼,但后来却成了很好的朋友。而在《五猖会》里,当父亲要求“我”背完书之后才能去看五猖会时,鲁迅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是有点不满甚至憎恨的;但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又说“我很爱我的父亲,便是现在,也还是这样想。”鲁迅是深爱他的父亲的。
(4)小结:这就是鲁迅深爱的长妈妈,尽管长妈妈有思想迷信、行为粗鲁等缺点,尽管之前鲁迅对长妈妈“实在不大佩服”;讲长毛的故事时,也曾“发生过空前的敬意”;后来也“逐渐淡薄起来”,甚至在知道长妈妈谋害了他的隐鼠之后,还一度憎恶长妈妈。但因为阿长给鲁迅买来了他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因为长妈妈对自己的爱,因为长妈妈身上浓浓的人情味儿,才真正使鲁迅发生新的敬意了,甚至“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长妈妈用“神力”影响了鲁迅,呵护了鲁迅的兴趣爱好,让他热爱民俗和民间故事,迷恋绘画,偏爱版画,以后更是推动了木刻版画的发展,给了鲁迅生命中似母亲的爱。由此,我们自然能体会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了解他童年、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
2、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手法,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3、写读书笔记。
4、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了解作品内容及主题
3、赏析片段,形成自己的看法。
教学难点:
1、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2、分析人物形象及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对联吗?(ppt:“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是一首挽联,你们知道挽的是谁吗?(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笔耕不辍,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作品,鲁迅先生的作品以小说、杂文为主,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唯一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二、走近作者、走近作品
1、“朝花夕拾”是什么意思?
“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
题目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2、对于《朝花夕拾》,你知道多少?
《朝花夕拾》作于一九二六年,共十篇,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加以编订,并添写《小引》和《后记》,后改名为《朝花夕拾》,它是鲁迅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是研究鲁迅早期思想和生活以至当时社会的重要艺术文献。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鲁迅写了《纪念刘和珍君》等文,愤怒声讨反动政府的无耻行径,遭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不得不过起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曾先后避居山本医院、德国医院等处。
其间写了不少的散文诗和《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等三篇散文,它们后来与鲁迅在惨案发生之前写作的《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收入了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6年9月鲁迅接受了厦门大学的聘请,南下教书,但他在厦门大学只呆了四个多月,因为他发现厦门大学的空气和北京一样,也是污浊的。
在繁忙的教学之余,鲁迅写了很多作品,这其中就包括《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锁记》《藤野先生》和《范爱农》五篇散文。
这五篇散文与在北京创作的另五篇散文就构成了《朝花夕拾》的全部。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3、对于作者,你了解多少?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家庭。
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人称“文思革”,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而已集》等。
4、(出示《朝花夕拾》目录)由学生学过的篇目引入新课。
三、合作交流,把握整体内容
1、读了《朝花夕拾》,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可以谈谈你最喜爱的篇目、有感触的事、有趣的事等】(教师视情况总结分析、补充等)
2、内容巩固,提问。
3、内容(主题)归纳。
(1)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
(2)童年的压抑与伤害
(3)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
(4)怀念亲人师友
4、你能用一句话来评价它吗?
“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完成卡片:
名著推荐卡
书名
作者
推荐语
六、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鲁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自由复习3分钟,提问。
二、赏析片段,说出感受
1、《五猖会》简要分析
(1)通读课文,思考:文中一共写了几次赛会?
明确:全文共写了四次迎神赛会。
第l、2自然段,写“童年看赛会”,略写。
第3自然段,写“明代的赛会”,略写。
第4自然段,写“亲见的赛会”,略写。
第5—22自然段,写“东关五猖会”,详写。
(2)为什么如此盼望如此向往的赛会,最后在“我”眼里却变得似乎没有什么大意思了?反映出什么问题?
明确:原因在于父亲强制自己背书这件事情影响了我看赛会的心情。
他已经对我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在这一部分里,作者详写了背书一事,对五猖会几乎没有什么描写,一笔带过,如此盛大的赛会却没有在我脑海里留下印象,反而记忆最深刻的是父亲强迫我背书的整一过程,由此可见,背书一事对我幼小的心灵来
说是一次多么沉重的打击。
从家庭角度来看,反映了父亲专制对儿童天性的扼杀;
从封建旧教育角度来看,书的内容生硬深奥,艰涩难懂,背书方法机械,采用死记硬背方式,反映出封建旧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和危害。
2、《父亲的病》选段分析
(点拨:父亲被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三、联系作品,分析人物
1、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人物
(长妈妈藤野先生衍太太父亲范爱农)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
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藤野先生——一位异国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人的态度,因为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如果我们不设身处地地想象鲁迅当时的处境,便很难感受到这位老师的伟大之处。
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
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
父亲——父亲曾让童年鲁迅困惑过,因为在他兴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会时,勒令他背书。
但是,鲁迅从来没有指责过自己的父亲,他忏悔的是自己没有让父亲安静地死去,这让他的心灵永远不安永远痛苦。
我们感到鲁迅先生强烈的爱。
三、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朝花夕拾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什么特色)?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自己的理解,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朝花夕拾》读后感(或者读书笔记)。
六、板书设计
朝花夕拾
----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