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

合集下载

“心性论”与王国维美学思想3页word文档

“心性论”与王国维美学思想3页word文档

“心性论”与王国维美学思想引言人们已经逐渐加深了中西文化并存的王国维美学的理解,但其中中西方文化的集体融合处却一直是人们探索的关键。

本文认为王国维因运用了传统的中国哲学中的核心思想才将中西文化进行了真正意义上的沟通。

要想对中西文化化合做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解释,我们只能从心性论的基本点出发对王国维美学思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心性论对王国维美学将中西文化化合过程中有价值的影响。

以此王国维自身在我国美学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也能够被清楚彰显。

一心性论已经作为了我国哲学意识中的主流模式,其自身展开的演说主要围绕着人类自身的心性境界进行,例如《物不迁论》一书中“物不迁”的提出,“物不迁”自身就不具有认识论命题的特性,其自身命题具有心性论的特性。

心性论中指出必须达到佛教所提出的“大空”境界才能够实现“物不迁”,阐述的更为具体则是要想能够达到“心空”境界就必须先达到“心再当下”的境界。

《论性》一文充分体现了王国维对康德和叔本华的“性”的思想的汲取。

本文中王国维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念,在他对“性”进行分析和阐述的过程中参照了康德和叔本华人性论德尔基本理论。

康德提出人性是先验范畴,是由感性合理性构成的,其自身的知识源自于先天,无论何种后天的经验都不能够对其进行把握。

二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指出,人性要想能够实现完美的和谐,仅仅人性外在上的超越以及内在的非理性化的超越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这种超越也显得非常片面化。

儒家所提出的存天理灭人欲便是对其极端表现的描述,这两种超越使得在实现人性和谐完美的过程中起到了反作用力的作用,和王国维构建完美人性的动向和基本理念相违背。

以此,王国维在自身诸多文献中都对这两种不合实际的倾向进行了大力抨击,王国维在对人性构建的过程中强调要将两种方式完美的结合,这一理念在王国维将中西文化化合过程中试图超越的理论中有清楚的体现,超越性自身的机动在“境界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三就“境界”自身的性质而言,能够分为“有我”和“无我”两种境界,“造境”以及“写境”都是针对境界产生的方式所提出的。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就中国现代形态的美学研究而言, 目前我国学术界普遍认为王国维是第一人, 并把王国维看作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创者或奠基者。

①他的“艺术独立”论和审美“无用之用”说, 他的美育理论研究和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批评等, 已成为中国美学现代传统的重要基石。

但是, 我国学术界在相当长的时期里, 所谓的中国“现代”美学, 主要是指某一时段的中国美学, 而少有学者从“现代性”角度立论。

因而, 诸多研究者往往从王国维最早引进西方美学思想、批判某些传统美学观念、提出一系列新颖的美学观点, 并由此构筑起中国现代美学的雏形等方面, 阐述他对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功。

从今天的眼光看, 这样的研究当然有价值, 但还远远没有发掘出其现代美学的价值。

所谓“现代”美学, 应是具有“现代性”的美学, 因此, 研究王国维对于中国现代美学创建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应着重其推动中国美学现代转型的思想和方法论意义。

他从思维品格、价值论基础以及方法论等方面入手, 创建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中国美学, 并对中国整个20 世纪美学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由此, 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王国维美学的历史性贡献, 以及它对今天及今后美学研究的思想和学术价值。

一、现代美学的哲学意蕴1905 年, 年轻的王国维以中西比较的眼光指出: 中国人是实际的、通俗的, 而西方人是思辨的、科学的②。

作为中国人之“特质”的“实际”是王国维在学术上加以批判的, 《论近年之学术界》就是王国维对当时学术界只重“实际”的一次全面批判。

他指出,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 到两汉则有所停滞; 宋代儒学调和了中国固有的思想和印度的思想, 使思想由受动的时代“稍带能动之性质”, 但此后又停滞了。

而当时传入的西洋思想, 就好比“第二之佛学”, 影响很大。

可是, 在王国维看来, 此前中国所接受的西方学术主要是“形下之学”, 与中国思想上没有丝毫关系。

从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开始, 加上康有为、谭嗣同等人的论说, 西方学术对中国人的思想产生了较大影响。

王国维对文艺美学现代性建构的贡献

王国维对文艺美学现代性建构的贡献
却 依 1 封 建 主义 。如 此 等 等 , 一 而 足 , 成 了中 国 近 日是 不 构
高 的 刮 高 点上 , 关 注 个 体 生 命 价 值 到 关 注 ^ 类 生 存 , 从 提
出 了一 整 套 中西 台 通 、 辑 严 密 的 文 艺 美 学 思 想 近 百 逻 年 中 国 文 艺美 学 的 发 展 , 终 存 在 着 注 重 政 治 功 利 目 的 始 的与 注 重 审 美 的 两 种 文艺 观 的 对 立 与 纠葛 。 王 国 维 的 文 艺 美 学思 想 是 这 一流 变 的两 太 源 头之 一 。 更 为重 要 的 是 , 国维 是 站 在 更 为 广 阔 的 文 化 交 挽 王 的角 度 来 探 讨 文 艺 及 其 他 学 术 问 题 的 。他 的 文 化 交 流 思 想 不 是 简 单 的 对 西 方 文 化 的认 同和 接 受 , 是 以 一 种 平 而 等 对 话 的 姿 态 面 对 中 西 方 文 化 。这 使 得 他 的 学 术 思 想 有 了更 广 泛 的 文 化 意 义 和 现代 意 义 。 L 9世 纪末 2 0世 纪 初 的 中 西 方 文 化 的 碰 撞 、 汇 , 融 是
他 队开艘 的视 野 、 实 的态 度 、 厚 的文 化 艺术 修养 , 务 深 超越 了 西 方 文 化 中 论 黄 坑 的 与 文 载 道 文 艺 观 的 悫 . 调 文 学 艺 术 独 立 的 审美 价 值 和地 位 , 出 了一整 垂 具 有 鲜 明 现代 意 义 的 注 重“ 强 提 生命 与 审 美” 文 艺 美 学 的 观 , 实 现 中 国 文 艺 关 学 的 现代 转 型僦 出 了巨太 贡 献 。在 新 的世 纪 之 变 , 为 重新 审视 王 国 维 的文 艺 类 学 思想 , 具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王国维的一本小册子《人间词话》,是一部评词的论集,其主要的观点就是用“意境说”来衡量诗词之高下。

他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就很明确的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这里他提到了几个根本的问题,第一就是人心内外的关系。

文艺作品中的“意”是用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抓住情思,而从这个意,外化出来的境,就是主要为了同别人起共鸣,即“感人”。

所以意境都是要有的,是要统一于诗文当中的,而这统一的手法有高有低,就决定了上乘作品与一般作品的区别。

上乘的作品追求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合二为一。

这个就是王国维的主要的评价标准。

第二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王国维认为,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在于是出于一己之意,而感动外界的,只要缺其一个,就不是文学了。

纵观他整个文学思想体系,能够感觉到,前者是更为本质的,因为王国维是一个很纯粹的学人,他对于文学有一种本体意义上的定位,反对社会功利性,政治性。

这跟后来五四的个人主义有一定相似的地方。

而感人只能够说是它的效果,不能起着一个根本上的定位。

这里他又依据意与境的根本关系,物与我以及创造意境的不同方法出发,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王国维将这两种写法对立起来,是有一定的深刻的见识的,但我觉得,所谓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也仅仅相对意义上的,因为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文艺都是有我的,是人化的一种东西。

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努力。在王国维看来,现实人生深陷入各种功利织网中,这是造成人生悲剧体验的根源。
111
福建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为解脱之道,就在于进入纯粹、超功利的审美体验中。第三章论述了“悲剧人生的审 美超越”这一理论在他的美学思想和文学创作中的具体展现与应用。王国维要求作品要 以对真理之追求为前提,非常重视作品的独立价值,他把寻求真理作为审美独立性的追 求。王国维吸收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方哲学中的“超功利”学说,反对为一时之功利的“鲡 镪"、“文绣”的文学。王国维一方面颦决反对传统功利主义的文艺价值观;另一方而,
福建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论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姓名:黄晖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文艺学 指导教师:游小波 20080801
福建师范人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本文试图从王国维青少年时代的“苦痛"人生经历与其所受到的中外文化的影响出 发来探讨其美学体系的内在系统性,以揭示王国维美学思想对悲剧人生的审美超越这一 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揭示王国维这一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与当代价值。本文认为,王 国维所遭遇的苦痛人生经历造成了王国维悲观主义的人生观,这种悲观主义思想在叔本
中文文摘
在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历程中,王国维的开拓之功可谓巨大,王国维开启 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王国维以天才的敏锐洞察到20世纪初美学转向的大潮,他把 美学引向了审美活动与个体生命的紧密相关的现代美学的审美底蕴。 王国维对个体生命价值的探寻与他的文学研究之间存在着相互渗透的现象,王国维 把对人生价值、生命意义的探寻和从学术中求得真理与解脱渗入到了他的的血液当中, 成为其生命的组成部分,其美学思想深处涌动着生命底蕴。在王国维的美学思考中凝聚 着他对生命意义的价值关切、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和寻求超越的努力,并且正是围绕这一 切所展开的思索与寻求超越的努力在全部意义上构成了其美学思想的灵魂所在。 “悲剧人生”是王国维人生思辨的理论基点。他以人生苦痛为出发点,去探究文学 如何解脱其苦痛的艺术规律,从而构建起王国维独特的诗学。王国维诗学是以“人"为 出发点,关注人的生存,思考人类的苦痛并期望以“审美精神”来实现人类苦痛解脱途 径的学说。 因此,本文将从“悲剧人生”角度出发,探讨王国维美学思想中“悲剧人生的审美 超越"这一精神内核,以及其诗学建构、历史价值这几个方面对王国维诗学做一个整体 上的关照与论述。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集,它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着美好梦想的诗歌世界。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就是以自然和宁静的美感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首先,王国维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极具美感的宝库,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源泉,他热爱从大自然中获取美的感受。

他的诗歌中,经常能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他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美丽的风景,还有生机勃勃的鸟兽描绘得非常生动,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其次,王国维也极尊重宁静之美。

他认为,宁静是所有美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安身之所,也是灵感的源泉。

他的诗歌里,常常能看到他对宁静的追求,他把梦中的宁静海洋、宁静的湖泊、宁静的夜晚等描绘得非常细腻,让读者感受到宁静的恬淡美感。

最后,王国维也认为,人们应当以理智的审美来衡量美的真谛。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抨击空洞的浮华,赞美纯粹的审美,他认为,只有经过理智审美的过滤,才能把美的真谛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的感受。

总的来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将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和理智审美完美融合起来,把自然和宁静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他的诗歌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追求,也指示我们正确认识和追求美的真谛。

对王国维三种境界的理解

对王国维三种境界的理解

三种境界是眼光放得长远,立定目标;断去追求探索;水到渠成。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王国维生平: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

汉族,浙江省海宁州(今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新学,接受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影响,把西方哲学、美学思想与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相融合,研究哲学与美学,形成了独特的美学思想体系,继而攻词曲戏剧,后又治史学、古文字学、考古学。

郭沫若称他为新史学的开山,不止如此,他平生学无专师,自辟户牖,成就卓越,贡献突出,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古文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留下了广博精深的学术遗产。

1927年6月2日,王国维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

著述甚丰,有《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红楼梦评论》《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观堂集林》《古史新证》《曲录》《殷周制度论》《流沙坠简》等62种。

王国维的三种境界:1、王国维对于人生是眼光要放的长远,并且要制定一个目标。

王国维对于人生的第一个境界就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句话是想要告诉我们,想要望得远就要登上高处,同时也是在告诉我们眼光要放得长远。

2、王国维对于人生的第二种境界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个”渐“字就突出了王国维对于理想的一个执着,所以这句话就告诉了我们要不断的去追求探索,对于自己的理想要一直坚持不懈。

3、王国维的第三种人生境界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我们在追求理想的旅途中,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我们会发现到了最后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这也是我们之前积累下来的所有努力与付出。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为例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为例

二、王国维美学思想的传统文化 精神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传统文化 精神的精髓。在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中,“境界说”是最为核心的理论之一。他 认为,一个好的作品必须要有真实、深刻和独立的意境和情感,只有这样才能 触动读者的内心深处。这种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理念相得益 彰,体现了王国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一、《艺概》对《人间词话》的 直接启迪
《艺概》是刘熙载对自己历年来谈文论艺的札记所做的集中整理和修订,是中 国传统文艺理论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而《人间词话》则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 是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作品。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大量引用了 《艺概》中的内容,这无疑证明了《艺概》对《人间词话》有着直接的启迪作 用。
概述
《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一部重要著作,成书于20世纪初。这部作品集中体现 了他的文学思想和美学观点,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人间词话》 中,王国维对美的本质、文学的价值、诗人的使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 我们提供了研究他美学标准与美学思想的宝贵资料。
分析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传承与创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既强调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也主张 创新。他认为,诗人在创作时应深入学习古人精华,同时要敢于突破传统,勇 于创新。只有将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真正的文学价值。
参考内容二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中国现代文艺批评史上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古典 诗词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从现代美学观念出发,把传统的"境界"说进行了 一番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现代审美与艺术实践的需要。
探析王国维作品中的美学标准 与美学思想 以《人间词话》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王国维的一本小册子《人间词话》,是一部评词的论集,其主要的观点就是用“意境说”来衡量诗词之高下。

他在《人间词乙稿序》里就很明确的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

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

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出于观我者,意余于境;而出于观物者,境多于意。

然非物无以见我,而观我之时,又自有我在。

故二者常互相错综,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也。

文学之工不工,亦视其意境之有无与其深浅而已。

”这里他提到了几个根本的问题,第一就是人心内外的关系。

文艺作品中的“意”是用于表达自己的内心,抓住情思,而从这个意,外化出来的境,就是主要为了同别人起共鸣,即“感人”。

所以意境都是要有的,是要统一于诗文当中的,而这统一的手法有高有低,就决定了上乘作品与一般作品的区别。

上乘的作品追求浑然天成,不着痕迹,合二为一。

这个就是王国维的主要的评价标准。

第二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王国维认为,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在于是出于一己之意,而感动外界的,只要缺其一个,就不是文学了。

纵观他整个文学思想体系,能够感觉到,前者是更为本质的,因为王国维是一个很纯粹的学人,他对于文学有一种本体意义上的定位,反对社会功利性,政治性。

这跟后来五四的个人主义有一定相似的地方。

而感人只能够说是它的效果,不能起着一个根本上的定位。

这里他又依据意与境的根本关系,物与我以及创造意境的不同方法出发,将意境区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也。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也。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人间词话》)王国维将这两种写法对立起来,是有一定的深刻的见识的,但我觉得,所谓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也仅仅相对意义上的,因为从根本上讲,所有的文艺都是有我的,是人化的一种东西。

中国美学史大纲王国维的美学

中国美学史大纲王国维的美学

中国美学史大纲王国维的美学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离开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我们对于王国维美学中的一系列范畴和命题,例如壮美与优美,“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眩惑”,“古雅”,等等,就不能正确的理解和评价。

王国维的著名的境界说,并不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境说的范围,而是属于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说的范围。

王国维所说的“境界”(或“意境”),实际上相当于“意象”这个范畴。

过去很多人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因此在如何评价王国维境界说的问题上产生了一系列混乱。

已故史学家陈寅恪把王国维著作的学术内容和治学方法概括为三条。

其中第三条是“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

应该说,王国维在把西方美学与中国美学“互相参证”方面,确实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成绩。

但是他的这种尝试并不全是成功的记录。

这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有关,也同他本人的世界观有关。

真正要把中西美学融会贯通,必须要有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这是王国维(也是全部近代美学史)给我们留下的一条重要教训。

一、王国维及其美学著作1、王国维:政治思想和政治态度是比较保守2、著作:《人间词话》《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二、王国维的美学基本观点1、王国维把康德、叔本华的美学简单化了,但王国维美学≠康德、叔本华美学2、王国维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追求欲望必然带来痛苦,要摆脱这种痛苦只有求助于美和艺术3、王国维认为:美在于形式,美和美感都是超功利的,他反对把艺术作为政治道德的手段,保持艺术的纯粹性、独立性4、王国维提出:眩惑(他把美和眩惑相对立)——就是不但不能使人摆脱生活之欲,反而使人从纯粹之知识回到生活之欲5、王国维提出一个论断:艺术美高于生活美(Y艺术美使人易忘物我利害的关系)6、王国维还提出一个艺术家观物的原则(审美观照的原则):“通古今而观之”摆脱时空规定和利害关系,观照“物之种类之形式”二“不视此物为与我有利害之关系”7、王国维的美学观与其政治立场有关系:他的人生观反映了没落阶级的情绪,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8、王国维这种美学观在写《人间词话》时并没有大的变化三、王国维的“境界说”(一)“境界”(或“意境”)作为美学范畴,并不是王国维第一次提出来的(二)在王国维看来,“境界”与“意境”的涵义有无差别1、王国维谈到艺术作品时是把“境界”和“意境”当作同义词使用的,但仍是有“差别”差别:(1)强调的侧重点不同(2)“意境”只能用于艺术作品;“境界”不仅用于艺术作品,也可以指艺术家描写的对象(三)王国维“境界”(或“意境”)的涵义1、“境界”或“意境”是情与景、意与象、隐与秀的交融和统一2、“境界”或“意境”,要求再现的真实性3、“境界”或“意境”,还要求文学语言能够直接引起鲜明生动的形象感※平常人们在使用“境界”这个词时,有时把它作为美学范畴使用,有时并不把它作为美学范畴使用(四)王国维“境界说”在美学史上的地位:(王国维的新贡献)1、王国维借用西方美学的概念对“情”与“景”作了明确的解释2、王国维明确地把人心喜怒哀乐的情感列入艺术家观照和再现的对象3、王国维根据艺术家观照的侧重点不同,对审美意象分为:以意胜、以境胜、意境两浑4、王国维认为艺术的认识功能是由审美意象本身的性质决定的5、王国维认为“境界”(即“意象”)作为一个美学范畴,比起其他美学范畴来更为本质、重要四、王国维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1、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也就是壮美和优美的区别2、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由纯粹的无意志的认识产生,而区别在于客体和主体之间是否存在敌对关系3、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分实质上是对于审美观照中两种状况的区分,这就要求把情感排除到审美观照之外,但在理论上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4、王国维认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价值在于:他企图通过对于审美观照的分析来对审美意象进行分类五、王国维认为“造境”与“写境”、“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1、关于“造境”(现实主义)与“写境”(浪漫主义)2、小说分为两种:“理想派小说”:“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写实派小说”:“所怀抱之想象,所经阅之境界”3、王国维提出“主观之诗人”与“客观之诗人”区别在于作品的题材不同,亦即诗人观照的对象不同“主观之诗人”一一偏重于“观我”,作品“意余于境”“客观之诗人”一一偏重于“观物”,作品“境多于意”(真正理想的作品一一意境两浑)4、王国维提出了“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也”的主张是错误的六、王国维论“入乎其内”与“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确有观察社会生活状况、掌握丰富的创作素材这样一层含义,但是更深一层的含义却是要体验到生活的本质在于“欲。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

第十九讲王国维的文论思想1、王国维的词论思想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思想。

王国维的哲学、美学思想深受康德、叔本华的影响。

王国维认为,生活的本质是“欲”。

追求欲望必然带来痛苦。

“欲与生活与痛苦,三者一而已矣”(《红楼梦评论》)。

只有艺术,可以帮助人摆脱这种生活的痛苦。

他说,“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一切美术品之公性也”。

“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

他认为,艺术的目的和任务在于使人暂时超出利害的范围,摆脱生活之欲带来的痛苦。

他反对把艺术作为政治道德的手段,主张保持艺术的纯粹性和独立性。

王国维的文论思想以词论影响最大。

下面介绍《人间词话》重要的词学观点。

(1)“境界说”《本编9》:“沧浪所谓兴趣,阮亭(王世祯)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

有境界,本也。

气质、神韵,末也。

有境界而二者随之矣”(《删稿13》)。

“境界”作为一个评论词的美学范畴被王国维提出来。

“境界”与“意境”的关系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主要使用“境界”这个词语。

只有《本编42》,“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

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境界”与“意境”,在王国维那里有时是同义词,有时又有区别。

区别主要在于:“意境”只能用于艺术作品,“境界”则可用于艺术作品,也可指艺术家描写的对象。

就是说,“境界”既可指艺术意象,也可指外界或艺术家心中的审美对象。

如“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本编1》)。

这里的“境界”与“意境”同。

再如“夫境界之呈现于吾心而见于外物者,皆须臾之物。

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附录16》)。

这里的“境界”不同于“意境”。

总之,“境界”的涵义大于或等同于“意境”。

“境界”的涵义。

主要有三层:其一、“境界”是情与景、意与象的交融和统一。

其二、“境界”要求表现的真实性。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对于美学的研究和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所提出的"以美育人"和"诗词意境"等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首先,王国维主张"以美育人"。

在他的美学理论中,他认为美是一种高尚的存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情感。

他提倡人们通过欣赏和创造美,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

他认为,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能够寄托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促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升华。

王国维的"以美育人"理论为中国文学界奠定了一种以美为中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并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王国维提出了"诗词意境"的概念。

他认为,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还要追求一种高度的意境,即通过表现特定的意象和意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主张诗人在创作中要追求一种跳跃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

他通过对诗词的解析,强调了表达意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这种追求意境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还重视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他认为,作品的结构应该是有机的、有层次的,通过艺术的安排和选择,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强调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是一体的,互相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种高度的艺术整体。

他在批评古代诗词时,常常对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种注重形式和结构的批评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对后来的诗词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王国维的美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理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其"以美育人"的思想和对"诗词意境"的追求,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

他注重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研究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研究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研究内容摘要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的开‎创者之一。

他把康德和叔‎本华等西文的‎美学观点和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结合起来,运用在研究中‎国古典小说、诗词和戏曲方‎面,卓有贡献。

虽然,他的美学理论‎体系是唯心主‎义的,对人生有着悲‎观色彩,具体论断亦不‎一定都准确,但是,其对封建主义‎儒家文学理论‎专讲“文以载道”的思想是一种‎突破。

此前,梁启超、黄遵宪致力于‎“诗界革命”,偏重于内容带‎有政治色彩,而对于诗中美‎的境界的艺术‎塑造探讨很少‎。

近代讲美学是‎从王国维开始‎的。

因此,他的美学思想‎、文艺批评是有‎历史贡献的,有重要的思想‎启蒙意义。

(1)以《红楼梦评论》为例《红楼梦评论》是王国维早期的一篇重‎要美学论文。

王国维借对《红楼梦》的评论,表达了他对人‎生根本问题的‎苦苦思索。

他以叔本华的意志论哲学‎为基础,融含中国的道家思想,对人生作出的‎分析是:人既有身,就必有欲望,有欲望就不可‎能没有追求。

然而在生活中‎,并不是人的所‎有欲望都能得‎到满足。

一个欲望被满‎足了,就会有其他的‎欲望随之而产‎生,如此生生不已‎、循环往复,人就永远处于‎欲望不能被满‎足的苦痛之中‎。

但是,即使人的所有‎欲望都获得了‎满足,人不再有新的‎欲求对象了,人也不会感到‎幸福。

因为当人无所事事的时候,空虚、无聊、厌倦之情就会‎立刻同人袭来‎,这时生活本身‎就将变成一种‎不堪忍受的重‎负,这同样是一种‎痛苦。

由此,王国维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即欲望,人生即痛苦。

王国维将入生‎的本质归于欲‎望与痛苦当然‎片面,但这种敢于直‎面人生、不粉饰和掩盖‎人生患难的生‎存态度是比那‎种盲目的乐观主义要深刻的。

王国维还把对‎《红楼梦》美学价值的体认与对国民性的剖析结合起‎来。

他认为中华国民的精神是世‎间的、乐天的,表现在艺术趣味上,则是喜欢始悲‎终欢、始离终合、始困终亨的“大团圆”结局。

《红楼梦》却一反这种传‎统的乐天文化‎,以悲剧告终,从而使人透彻‎地看待人生与‎痛苦的关系,虽然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但这正是其深‎刻美学价值之所在。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

王国维的美学观点王国维的时代开始接受西方叔本华、尼采、康德等人哲学思想的影响。

而真正对王国维产生影响或者说被他所接受的只有叔本华一家之说,而对于康德、尼采等并未接受太多,基本采取了与叔本华一致的观念。

在接受叔本华思想中,王国维将重点落在了叔本华美学中,并与传统审美经验做论述,取得了巨大成功。

在对叔本华美学的转化上,他主要将叔本华美学思想具体到文学作品上,在文学批判中展示美学主张,极少抽象地谈论美的概念、美的本质。

虽然王国维深受传统儒家价值观的影响,曾两度以前清遗老身份投江殉情,但在对待传统审美趣味上,王国维大胆以西方美学价值标准对其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一切美皆形式之美”,并把美的形式分成“第一形式“和“第二形式”。

第一形式指自然美和社会美,即客观现实中的美;第二形式指客观现实反映在各种艺术中的美的形式,也就是由客观自然之美的第一形式而创造出来的艺术美,并系统地将西方美学观念在中国艺术领域中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综观历史,中华文化到了近代日渐衰落,文学、书法、绘画、工艺美术等艺术形式每况愈下,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审美上的停滞、疲劳。

王国维感慨:"美术之无独立价值也久矣。

“长久以来,美学一直附庸于儒家的政治主张需要与伦理实际需求。

在中国文化史上,一直缺少应有的独立性地位,致使艺术形式停留在如何生计、如何服务的层次,不能进入存在的层次、精神的层次,最终沦落为情感表达与宣泄的工具,失去了更为纯洁、质朴的精神品位,造成了对中华民族群体性无意识伤害。

《红楼梦》的成书带来了全新的审美体验,一方面似乎又回到了《山海经》的混沌缥缈、《诗经》的柔情浪漫另一方面又对权力、政治的一反常规地否认。

对于《红楼梦》的美学研究,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讲:“呜呼!宇宙一生活之欲而已,而此生活之欲之罪过,即以生活之苦痛罚之,此即宇宙之永远的正义也。

自犯罪自加罚,自悔自解脱。

美术之务在描写人生之苦痛于其解脱之道。

"“故《桃花扇》,政治的也,国民的也,历史的也;《红楼梦》,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此《红楼梦》之所以大背于吾国人之精神,而其价值亦即存乎此。

浅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浅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

浅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浅谈王国维美学思想的现代意义论文王国维一生并不很长,研究学术也不到30年,却能够在哲学、美学、诗学、考古学等多方面颇有建树,说明其研究能力非常强。

他开启了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在他对美学的思考中渗透着他对于生命的深度关切和对现实人生的反思,并且他也在为寻求一种对生命的超越而努力,这种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努力就是其美学思想的灵魂所在。

故以此为基点研究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对现代的价值和意义。

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孟子就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说法。

即要知其人,论其世,就必须了解其生活背景和写作背景,只有这样才能客观正确地理解和把握其作品的思想内容。

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每个人从小到成年的生活环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了解王国维,要探究其研究的格局,进入其学术思想的精神腹地,就必须了解其精神状态、生活背景、以及内心的诉求。

王国维在他的美学思想中凝结了他个人对生命的关怀。

王国维的一生可谓是悲剧的一生。

4岁时,母亲凌氏去世;11岁时,祖父去世;在他30岁时,他的夫人莫氏去世,同年他的继母也离开了,而更让他想不到的是在他50岁时,他的长子王潜明也先他而去。

这样的家庭变故对于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更何况对于“体素羸弱,性复忧郁”的王国维。

忧郁的性格,悲惨的家庭变故,家庭经济的重担,这些都对王国维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因此这样的经历使得他在性格上也异常敏锐。

恰恰在他青年时代,正好又面临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新旧冲突交织、文化秩序也相当混乱的年代,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而言,他们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根本找不到出路。

以学术为性命的王国维,热爱自由,有着玄远高迈的人生境界和人生抱负。

陈寅恪为其撰写的碑文写到:“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

王国维思想的形成,除了他自身性格造就外,还必须要提到的是西方近代哲学思想对他的影响。

特别是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哲学思想对王国维悲剧观的影响很深,甚至可以说,王国维的“人生悲剧”观直接来源于叔本华。

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

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

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姓名:杜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徐鹏绪20040401Y618505青岛大学硕士论文论文题目:论王国维文艺思想的现代性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杜军指导教师:徐鹏绪教授王国维文艺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转型时期表现出鲜明的现代特质,对中国近现代乃至当代的文艺理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示意义。

但由于偏见及历史等原因,这座宝藏一直未能得以最充分的挖掘。

现代性问题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热点,但这个概念诞生之日起,对其内涵的论争就没有停止过。

本文从理清现代性的内涵入手,结合王氏思想时代背景,从启蒙特征和审美特征两个方面阐发王氏文艺理论的现代性,分析其形成原因,讨论其对后世产生的深刻影响。

本文共分四部分:“现代性”概念的阐释、王国维文论的两种现代性、两种现代性形成原因以及王氏文论现代性的启示意义等。

引言重在廓清“现代性”的概念。

“现代性”是现代的性质或状态。

对于启蒙精神所代表的价值的肯定或否定构成了两种现代性:理性至上、科学万能、发展进化和进步观念所代表的“启蒙现代性”和高举反理性大旗、恪守审美与艺术的自主性和自律性、悲观主义代表的“审美现代性”。

作为现代性问题的一个分支,文艺理论的现代性同样受到两种现代性的冲击与影响。

对王国维文论现代性的探讨也是从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两个层面上展开。

启蒙现代性表现在文学本质论、文学创作及批评论和自觉的学科意识三个方面。

王王国维非功利的纯文学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文学作品对人的情感愿望的真实描写,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强调文学批评内容和形式的科学化、理性化:进步的文学史观等。

审美现代性表现在重感性、强调直观;悲观主义心念和对悲剧的推崇;以艺术为宗教以及游戏式的审美心念等。

对王氏文论两种现代性形成原因的探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不能忘情于世的积极入世心态使他虽然存超功利的理想和人品,不肯涉足于政治生活,却仍然对人世怀有深刻的感情,不愿放弃对大众的启蒙。

论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论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价值

论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现代性价值学贯中西的近代学者王国维从思想和方法论两个层面,揭开了20世纪中国美育思想现代性探索的序幕。

王国维的“无用之用”说、“古雅”说以及他融贯中西古今、讲求现实关怀的美育研究方法,是当下美育研究的重要理论资源,而且,王国维自始至终将美育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注重美育的社会功能及其对当世的有效性,这使其美育思想有着很强的现代性价值和当下实践意义。

当下审美文化对人格建构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似乎造成了两个极端:一方面是感性欲望膨胀与审美感性匮乏,另一方面是技术理性泛化与道德理性缺失。

而美育作为协调感性和理性、使人从自然状态由审美达到道德理性状态的教育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彰显。

在这一点上,近代学者王国维的美育思想为当下美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他在吸收融合西方思想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针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创建了现代中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美育思想体系,奠定了中国现代美育理论的思想基础。

他关于艺术和审美功能的“无用之用”说,关于美育实施的“古雅”说,融贯中西古今、讲求现实关怀的美育研究方法,在今天仍有很强的现代性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从“无用之用”看美育的当代功能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构成了审美教育的多种实现途径,而艺术由于“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而成为美育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对艺术和审美本性的研究也就成了王国维美育理论的起点。

康德的“审美无利害”理论是王国维美育思想的基石。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具有一种“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它不涉及任何概念和客观对象的实际存在,而只与对象的形式和主体情感有关。

在王国维看来,审美也是一个独立的领域,人一旦进入这个领域,就会享受到在现实生活的生存竞争中无法得到的自由和愉快,“盖人心之动,无不束缚于一己之利害,独美之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纯粹之域。

此最纯粹之快乐也。

”[1]美之性质即“可爱玩而不可利用者是也”[2],它是一种超脱了内容和实际目的、“无用”的形式之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图分类号 ]B3 [ 8—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 4-5 ( 1 ) 一 l .0 0 -03 20 0 - 3 (6 4 一5 6
研究西方美 学和 艺术理 论 ,会发 现在 对一 些最基 本 的 概念或 范畴 的看 法上 ,纷争 往往 是最多 的。其 中, “ 形式 ” 概念恐怕 当之无愧要成为 聚讼纷 纭最 典型 的代 表。 “ 形式 ”

“ 古雅” 说—— 沟 通王 国维 前后 期美学 的桥 梁
对于中国现代形 式美 学 的研究 ,首先 要做 的一 个工 作
就是确定形式这一 概念 在 中国现代美 学 中的历 史生成 ,进
而对其在各个 具体美学 家 那里 的实际 运用 的情况进 行 历史
的考察。那么是 谁最 先在 美学 领域使 用 “ 形式 ”这一 概念
[ 收稿 日期]2 0 0
16 4

[ 作者简介]杜安 ,南京大学中文 系博士研 究生,主要研 究方向为文艺学 、美学 江苏南京 209 103
维普资讯
天府 新论 2 6 0 年第4 0 期
本华及尼采等西 方学者 学说 之时 ,所 以在这 些文 章 中,出
天府新论 20 年第4 06 期
王国维形式美学观念的现代性追求
王 国维 形 式 美 学 观 念 的现 代 性 追 求
杜 安
【 摘要]王 国维从形 式美 学 角度 准 确 阐述 康德 ,并在 洞 悉康 德 形 式 美 学 内在 矛盾 的基 础 上 ,为 弥补 和修 正其 学说 而提 出 了新 的形 式范畴 。王 国维对 形 式的推 崇是 与对 美 育的重视 结 合起 来的 ,其 独特 的功利 主 义形 式观 显示 出一种本 土性 的 审美现代 性 追 求。 【 关键词]王 国雏 ;形 式美 学 ;审美现 代性
二形式美育形式本体建构的审美现代性追求站在当代学术史研究的高度除了应以历史的眼光审视王国维这位开风气之先者的著述寻求其与王氏总体文艺美学思想的关系外还应把它置于西学东渐中西文艺美学交融汇合的背景之下对其主要观念及方法进行分析这样才篚对王氏美学思想丰富意义作出中肯判断
维普资讯
的思 路。
- 一
学艺术 的本体 ,有人却视 其为附着于 内容的单纯表 现手段。
看法不一歧 义纷 呈对 于学术 研究 有 时并不 是坏 事 ,因为对
于同一研究 对象 能够 形成各 种 看法 ,恰 恰表 明 了对象具有
的阐释的张力 ;相反 ,意见 一致 引不起 争鸣 却可 能意 味着
对象本身潜在的丰 富性 尚未被 发现 ,多种 可能 的研究 视角
处于被遮蔽状 态。从 比较 的角度 而言 ,尽 管 “ 形式 ”这 一 概念舶 自西方 ,但在 中 国美学 中却并 非没有 与形 式对应 的 范畴 ,诸 如对诗 、词 、文 、戏 曲 的篇法 、句 法、字法 的论 述 ,以及汗牛 充栋 的诗 词格 律理 论 、书 画批 评 中 的笔 法、 技法理论都应视 作 文艺 的形式研 究 之列 。然 而 ,对于 中 国 美学 中丰 富 的形式 美学 理 论资 源 ,似 乎 一 向鲜 有人 关 注 , 而且越是到 了现 当代 ,关 于形式 的看 法越 是呈 现 出一 边倒 的趋势 ,这从 “ 形式 主义”在 新文学 的语 境 中常常被 视为 贬义词就 可略见一斑 。“ 形式”范畴在 中西美学 中反差如此 巨大的境遇 向我 们召示 ,全面 梳理 和总结 中国形式 美学 的 遗 产有着重 要的价 值和 意义 。但 需要重 视 的是 ,这里 要探

就有丰富 的形 式美 学思 想 ,而诸 如王 国维 、朱 光潜 、宗 白 华 、钱钟书等现 代美学 家 ,又都是学 贯 中西 、融会 古 今的 大学者 ,那 么他们 有 没有 在 西方 形式 美学 的启发 触 动 下 ,
度被奉若 神明 ,一 度却被 嗤之 以鼻 ;有 人视 之为一 切文
讨 的中国形式美学 的传统 典 美学 中的 形式 思想 可 以进 行 创造 性转 化 ,
那 么我们没有理 由忽视 ,2 世纪 以降所 形成 的 中国现代美 0
学 ,同样是 一种 本土性 的学术 资源 。中国现代 美学 是在西 学东 渐,中西 文化碰 撞 、冲突 、交 融 的背景 中发 轫 的,现 代美学 史上几乎所 有 的重 要 的美学 家都 不 同程度 地受到过 西 方美学 的熏陶 ,既 然如此 ,西方 的形 式美 学有没 有对他 们产生过具 体 的影 响 呢?而且 ,既 然 中国古代 美学 中原本
系列 。第一系列是他 于光 绪二 十八 年 (92 )以后 五六 1 年 0 年 间陆续 在 《 教育 世界》 杂志所 发表 的一 些论文 ,其 中最 著名 的当数 《 红楼梦评论 》 《 雅之在 美学上 之 位置》也 , 古
属此列 。这一组 著述 大都 写成 于王 国维正在 耽读 康德 、叔
创造性地转 化传统 资源 ,提 出 自己的形式 美学 观点 呢?而
且更重要 的是 ,当下学界整 理 、盘点 2 纪 中国文学 、美 0世 学的 “ 现代性 ”传统 蔚然 成风 ,那么 “ 形式 ” 可否成 为我 们梳理 中国美学 “ 现代 性” 问题的一 个突破 口呢?本 文将 聚焦 的 目光 放在 王 国维 这 位 中 国现代 美学 的 奠基 人 身上 , 希望通过对这一个 案 的分 析 为解答 以上 问题提 供一 些借鉴
呢?是王国维。在 < 古雅 之 在美学 上 之位 置》 ( 以下 简称 《 古雅》 )一文中 ,王 氏提 出了著名 的 “ 第二 形式之美 ”说 。
对于这篇论文 以及这个 命题 ,我们 要放在 王 国维 全部 美学
论著 以及整个文艺美学思想体 系中才会获得深刻 的认 识。
王 国维真正从 事文学 和美学研 究 ,撰写 其文艺 美 学相 关论著的年代 ,不过 是从 他 2 6岁 < 92年 )以后 到 3 10 5岁 (9 1 )以前 ,短 短不 到 l 11 年 0年而 已。把王 国维在 这 时 期 中留下 的有关 文学 方面 的著述 加 以归纳 ,可 以分 为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