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教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二讲 地图精选教案
第二讲 地图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1)含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因此也叫缩尺。
(2)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3)表示形式:[比例尺大小的判断2.地图上的方向3.图例和注记地图中,用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为图例;用以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叫作注记。
例如:▲珠穆朗玛峰8 844.43 m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二、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1)海拔:某地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 m,乙点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如图中甲与乙的相对高度是1_000 m。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地形部位:[“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1.概念:沿地表某一方向的直线所作的垂直剖面图,它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2.比例尺:地形剖面图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往往与原图比例尺一致,垂直比例尺可根据要求确定。
3.作用:地形剖面图可以直观显示剖面线上的地势起伏和坡度陡缓状况。
一、知识联系串一串二、核心问题想一想1.如何根据不同背景或条件进行方向的判读?2.比例尺的缩放与地图图幅有什么关系?3.等高线有什么特点?如何借助等高线地形图来判断区域内的地形、气候、水文、水系特征?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怎样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生活中的“选点”“选线”“选面”等活动?5.怎样准确绘制地形剖面图和灵活判读运用地形剖面图?以考纲为纲| 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以真题为范| 深挖考题内涵·把握命题精髓 [考题精妙](2016·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月考察堪察加半岛,考察中发现,堪察加半岛北部发育苔原,南部生长森林;东西向气候区域差异显著;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野生动物数量较少,但冬眠、杂食性且善捕鱼的熊的考点(一) 地图的三要素 [学法:练全悟透·快速通关][题点全练](2018·大同模拟)现在一些新建道路的两旁使用了“风光”路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风光互补”型路灯。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
地球的宇宙环境【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判别天体系统的不同层次。
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2.理解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生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等的影响,认识太阳辐射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能源的重要意义。
3.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无线电短波、极光和气候等的关联性。
4.对“地球的宇宙环境”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5.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把握难易,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思路。
【学习策略】1.对比本节内容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在宇宙环境中的特殊性和普通性,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等,把握复习重点。
2.结合近年来有关宇宙探测的热点,理解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这一重点问题,真正理解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
【课堂活动】 考点诠释1:天体系统、太阳系概况和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活动建议1:结合教材中“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太阳系示意图”,构建天体系统的层次示意图,说明太阳系的主要组成及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参考图示:天体系统层次示意图地球太空中隐藏着无限的奥秘,人类对太空的探索越来越深入……1.人类在探月过程中发现,月球表面覆盖着厚厚的月壤。
月壤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月球表面A.平均温度过低B.平均温度过高C.温度变化无常D.昼夜温差过大2.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4号飞行器,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飞行器在月球表面会受到诸多来自宇宙空间的威胁,其中人类难以估计的威胁可能是月球表面A.空气太稀薄B.宇宙辐射太强C.陨石撞击太多D.月球引力太小活动建议2:结合我国四大航天基地(太原、酒泉、西昌和文昌),讨论航天基地和天文观测站的一般区位条件。
1、航天基地区位条件(1)位置:发射场地纬度越低,位置越优越。
(2)方向:航天器的发射方向一般应朝向东方。
(3)天气:多选在气象条件较稳定,云雾天较少的地区,有利于跟踪观测。
(4)时间:一般选在夜间地面光学跟踪测量设备易于捕捉跟踪目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教案――宇宙中的地球【考纲解读】(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日地关系太阳系概况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能量的来源。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3)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轴。
两极。
经线。
本初子午线。
经度。
赤道。
纬线。
纬度。
经纬网及其意义。
东、西半球的划分。
南、北半球的划分。
高、中、低纬的划分。
南、北回归线。
南、北极圈。
时区的划分。
日界线。
国际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区时的应用。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黄赤交角。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四季的形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
(4)宇宙探测:宇宙探测的意义。
宇宙探测的现状【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70分)(一)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图一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此时,北京时间为( )A .2时B .8时C .14时D .20时图二中阴影表示黑夜。
读图二判断2-3题:2、图示的时刻前后数日内A .漠河的白天比广州长B .南极长城站处于极昼时期C .密西西比河处于枯水期D .硅谷地区天气干热3、图示的时刻,北京时间是A .8时20分B .20时20分C .9时40分D .21时40分4、公元前28年(即汉成帝河平元年),曾记载“三月正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这种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层的( )A.光球B.色球C.日冕D.中心核5、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会使地球上产生( )A.强热带风暴B.雷鸣电闪C.“磁暴”现象D.“厄尔尼诺”现象目前,宇航技术、卫星观测技术不断发展。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天气晴朗,“神舟”五号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绕地飞行14周后飞图二图一图三船返回舱安全返回。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图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初中地理:地球仪与地图第二课时:地图【知识构建】本节内容主要是熟练运用地图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解答相关问题;掌握辨别地图上地理方向的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判读运用。
【教学目标】1. 掌握地图上的方向判断;能运用地球自转方向、经纬网等判断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物体运动或前进方向。
2。
学会运用比例尺的概念,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熟练进行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运用比例尺公式,计算实地距离、坡度陡缓、风力大小、面积大小.3. 准确、规范的使用图例、注记,并借助图例、注记辅助解题。
4。
理解等高线地形图对高度、地形坡度、地形类型表达;准确判断地形部位的类型。
运用等高线知识,分析地形区(或地形类型)、地形特征、地势、水文特征、地形对气候影响;绘制等高线地形剖面图。
【重难点分析】地图地形图判读地图三要素比例尺 图例、注记方向等高线高度计算法 判读方法 地形剖面图绘制近年高考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仍多以等高线地形图判读为主,选择题和综合题均会出现。
形式多以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关文字信息为背景,考查等高线知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1、复习重点:(1)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大小与范围、内容的关系;地图上方向的判断;(2)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复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要求,阅读教材,通过自主学习和梳理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对一些阅读难度和理解难度不大的知识内容进行记忆掌握。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课堂活动设计】分析“地图”的内容和题目。
高考试题中有关“地图”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提出自学中的疑问。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及运动特点。
2.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3.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及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的地理现象。
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一、导入1.请同学们观察教室里的地球仪,思考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地理知识,了解太阳系和银河系。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和宇宙的层级结构。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轨迹,引导学生理解地球的运动特点。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通过实例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如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2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特点。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二课时: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地球运动地理意义的理解。
二、新课讲解1.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包括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时区差异,地球公转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划分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如极昼极夜、五带气候特点等。
三、案例分析1.分析地球运动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旅游活动等。
2.讲解地球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如气候、水文、植被等。
四、课堂练习1.请同学们完成课本P4页的练习题,巩固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针对练习题中的疑惑,进行讲解和解答。
第三课时: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一、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关系。
2.请同学们分享自己了解的地球运动与地理现象的实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 第2讲 地图教学案
第2讲地图考纲考点知识细化能力要求应用实践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与注记;海拔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地图三要素地图上的方向能正确判断方向利用地图判断方向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换算比例尺的应用与计算图例与注记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构成特点等高线地形图中的地形及影响分析不同地貌的等高线表现特征理解等高线的弯曲变化特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准确判读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中的计算问题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能正确选面、选线、选点等高线地形图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地形剖面图绘制方法、主要应用正确判读、选点、绘制剖面图应用剖面图解决实际问题一、认识地图的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2)表现形式典例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5 km 1∶500 000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特点: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2.方向地图类型方向判定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箭头一般指示正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中“”属于图例,“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米”为注记。
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和相对高度(1)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甲地的海拔为1_500 m,乙地的海拔为500 m。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甲地与乙地的相对高度为1_000 m。
2.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同的各点的连线。
(2)基本地形的判读(以下图为例)图中字母地形等高线特点A 山峰闭合,数值由外向内变大B 山谷凸向高处,一般成为河谷C 山脊凸向低处,一般成为分水岭D 陡崖等高线重合E 鞍部两个山峰和两个山谷等高线之间的区域[方法技巧] “四字口诀”记忆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同图等距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一致密陡疏缓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反之越缓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重叠为崖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1.含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
A B C D图4图3高考一轮复习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第1课时) 【课前检测】一、选择题图1为“某区域经纬网图”。
读图完成1-2题。
1.有关图中各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地位于东半球B .②地位于南温带 C .L 为③⑤两地间最短距离 D .③地位于④地西北方向 2.当晨线经过①⑤两地时 ( ) A .①地地方时为18时 BC 图23—4题。
3.①~⑤地中,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温带的是( )A .①③B .③④C .②④D .②⑤ 4.关于①~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自转角速度②比③大B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③与④相同C .日出地方时①、④相同D .河流南岸易受侵蚀的是①、⑤图3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纬线,a 、b 相交于点O ,读图完成第5题。
5.如果O 点为昼半球的中心点,当O 点纬度达到年内最大值时,在O 点上空俯视,所见的地球可能为图4中的( )图10°30°60°30°60°图2【课后检测】一、选择题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
读图5完成1-2题。
1.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C.运动物体偏向 D.昼夜长短的变化2.图示季节内,P地()A.盛行东北信风B.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C.当地时间6时日出D.此日过后黑夜逐日变短3.图6是地球公转位置与速度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公转到甲地时为7月初B.地球公转到乙地时位于近日点附近C.地球公转到丙地时,线速度较快D.地球公转到丁地时,线速度最快图7为某时刻昏线示意图,O、P、Q三点将其均分成等长四段,读图完成第4题。
4.下列各个点中,线速度最快的是()A.NB.OC.PD.Q 图5 图7 图6图105.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图8),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 点的地方时是( )A .6时B .4时30分C .7时D .5时30分图9为甲地所在区城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从宇宙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学习目标】1.能够结合图示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等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征。
2.通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借助地球光照示意图图,认识并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学习策略】1.从地球仪、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含义入手,通过教材相关图的阅读,尽量构建地球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对比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这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等。
2.通过绘制、对比不同太阳光照示意图或天文热点,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规律。
【课堂活动】考点诠释: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活动建议1:阅读教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2,完成表1。
表1:地球自转特征表图3活动建议2:结合地理实验和地理现象来解释和判别地球自转方向。
[典例剖析1] 图3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3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2.图4中a 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 A .1个多小时 B .3个多小时 C .5个多小时 D .7个多小时运动轴心和轨道 方向 ;从北极上空看 ,从南极上空看 周期 一个 日,时长 ;一个 ,时长 速度角速度 ;线速度图2二、在光照图上判读并运用晨昏线活动建议3:结合图4、图5太阳光照示意图,判读晨昏线,并尝试分析太阳直射点位置与图中各角度的关系。
活动建议4:绘制北半球二分二至太阳光照俯视示意图,判读晨昏线,并尝试总结晨昏线的含义、特征和应用。
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中国地理(第2课时)教案
中国地理【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中国省级行政区划 中国地形 中国气候 中国河流了解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了解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理解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理解我国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江苏地理考试说明中对中国省级行政区划有明确的要求,但是实际考查时有很多与之相关的内容涉及,如果能够对中国的地理概况有一个全面了解,会让学生熟悉命题材料区域图的背景,从而增加感性认识。
本节主要是对中国地理的行政区划、中国地形、中国气候、中国河流这些自然环境特征加以归纳总结,再通过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能力。
第二课时:中国气候 【知识构建】【教学目标】1.理解中国气温与降水分布特点,理解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区的划分 2.中国的气象灾害 中国气候中国气温中国降水中国气候差异的影响中国地理行政区划 地形地势 气候 河流湖泊 整体特征 差异特征 气温与温度带 降水与干湿区水文特征与分布 主要河流3. 中国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的应该是理解中国气候差异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温度带与干湿区的划分进一步分析我个农业生产的特色。
1、复习重点: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2、复习难点:中国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地图册,把握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中国地理”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区域分析以具体区域为材料背景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名称:高中高三第一轮复习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类型:复习课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起源和演化过程;2、了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3、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4、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5、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2、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2、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准备:1、教材《地理》高中版;2、地球仪、投影仪等教学工具;3、地理图片、地球运动模拟图等教学材料;4、复习资料和题目。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地球照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并与学生讨论:-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我们所处的地球地理特征有哪些?- 地球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Step 2:概念解释和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仪或白板,讲解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并解释地球的运动规律和地理经纬度的概念:- 地球的结构和地理特征:地壳、地幔、地核、大洋和陆地等;- 地球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等;- 地球的运动规律:自转、公转和倾斜等;- 地理经纬度的概念:赤道、南北极、经度和纬度等。
Step 3:地球运动模拟图(10分钟)通过地球仪或地球运动模拟图,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纬度,让学生理解地理经纬度的含义。
Step 4: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1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地球的结构、地理特征和环境问题,以及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讨论,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Step 5:知识巩固(20分钟)通过提供一些选择题、判断题或解答题等形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检查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鲁
(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专用)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2讲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考纲明考情理线索1.天体系统的划分2.太阳系概况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5。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太阳的圈层结构等考点在高考中出现频率较低2。
与太阳辐射相关的内容在高考中多次出现,多考查太阳辐射分布特点及原因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查频率较高一、天体和天体系统由图可知:天体系统是由相互吸引、相互绕转的天体构成的,具有一定的层次。
易错警示(1)总星系≠宇宙总星系只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可见宇宙,它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
(2)银河≠银河系晴朗夜晚天空中所见的银河,只是地球上观测者所看到的银河系主体部分在天球上的投影,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我们所在的地球和太阳系,也是银河系的一部分。
二、宇宙中的地球1.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深度思考】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运动特征与八大行星有没有区别?提示无.小行星带中有成千上万颗小行星,其与八大行星一样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的运动特征。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地球的特点;2. 了解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掌握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1.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2. 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的整体认知。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录播课程《宇宙中的地球》;3. 地图、照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给学生播放《宇宙中的地球》录播课程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在导入环节中,学生将了解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并激发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2.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3. 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
在讲解这些知识点时,教师可以结合地图、照片和视频素材进行讲解,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讨论与小组活动(15分钟)1. 学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并总结出结论;2. 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地理现象(如昼夜交替、四季变化等),分析该现象与地球的运动有什么关系,撰写小组报告。
四、案例分析(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地球运动造成的地理现象的案例,如寒潮、气候变化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现象与地球运动的关系,并进行讨论。
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地球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五、巩固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并交流答案。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以及地球运动的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的掌握。
六、总结与展望(5分钟)教师进行本节课的总结,并展望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关系、地球的运动规律和造成的地理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考试说明要求】考试要点具体考试内容要求●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设计思路】岩石圈是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
研究岩石圈的特征、运动规律及其地表形态的形成,有助于让学生在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中,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和地理规律,这也正是高考考试说明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之一。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引导学生对考点知识进行梳理与拓展;二是建构“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知识框架;三是进行典型例题的解题训练和解题方法归纳解。
在复习备考中,梳理地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构建思维模式,并运用思维模式进行迁移、重整、变换,解决新知识、新问题,优化解题途径,培养学生纲举目张的能力。
第二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二是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褶皱、断层的主要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应该是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在实际情景下的具体地理现象的分析。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宇宙中的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二讲 地图 新人教
时浏览窗口中选中的对象对应的图形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若在该 GIS 软件中量算到学校局部用地的长为 300 m、宽为
220 m,要将此用地的平面图用 1∶1 000 的比例输出,则选用纸
张幅面最小的是
()
A.A4 纸(29.7 cm×21 cm)
B.B4 纸(36.4 cm×25.7 cm)
3.图例和注记 ▲珠穆朗玛峰 图中“▲”属于 图例 , 8 844.43 m “珠穆朗玛峰”和“8 844.43 m”为注记。 [问题导思] 小红感觉学习地理非常容易,因为她总爱看地图。在
小红家的墙壁上就张贴着两幅大小一样的地图:中国
地图和北京市地图。
(1)帮助小红比较一下这两幅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和内
C.2∶N 4∶N
D.1∶2N 1∶4N
解析:②图的图幅面积为①图的 1/4,则②图的比例尺
为①图的 1/2,即 1∶2N;③图的图幅面积为①图的
1/16,则③图的比例尺为①图的 1/4,即 1∶4N。
答案:D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是用等高线来描述某地区地形起伏的地图, 作为一种基础的、重要的地图类型,在高考考查的等值线图中 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高 度计算、地形类型辨别、坡度大小分析以及地形对其他自然地 理要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在进行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时,应注 意:①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②一般情况下,图上距 离的单位为“厘米”,实地距离的单位是“千米”,千米换算 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算成千米时则要减五个“0”。
1.(2014·北京高考)图 1 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实验中学高三地理一轮复习:从宇宙中看地球(第2课时)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必修一: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二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黄赤交角 主要特征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地方时 地转偏向意义确定地球自转方确定地方时 确定日期和节气晨昏圈方向周期 速度顺时针 逆时针 太阳日 恒星日 线速度 角速度图11、复习重点:结合自然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复习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产生时差的原因,掌握不同经度之间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换算。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复习要从地球仪、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含义入手,通过教材相关图的阅读,尽量构建地球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对比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这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等。
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和图2,完表1:地球自转特征表图3在地球自转运动特征的周期和速度的描述时要特别强调描述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了360°,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特征要考虑极点的特殊情况,而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课结合地理实验和地理现象来解释和理解,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等,图2分别呈现了不同地球自转示意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地理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部分 第1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含地球和地图)第2节 地图教学案(含解析)
【第二节地图】之小船创作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1.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
2.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本节内容为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在高考中单独命题的频率很低,它往往和区域图相结合,提供命题用图,其中等高线地形图是常用命题用图。
如2018·全国卷Ⅲ·T6~8,2018·全国卷Ⅲ·T36(1),2018·全国卷Ⅱ·T4,2016·全国卷Ⅰ·T37。
1.区域认知:利用等高线地形图推断区域地形类型和特点。
2.综合思维:通过不同坡向的光照、水分差异,分析其对植被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线路、坝址选定,利用地形剖面图进行通视分析。
知识点一| 地图三要素1.比例尺(1)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2)三种表现形式举例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 km 1∶500 000形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3)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之间的关系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大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且分子是1,因此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在进行计算或换算时,图上距离单位一般为“厘米”,实地距离单位为“千米”,千米换成厘米时要加五个“0”,厘米换成千米时则要减五个“0”。
2.方向地图类型方向判定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定向,箭头指示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3.图例和注记(1)图例:在地图上表示地理环境各要素,比如山脉、河流、城市、铁路等所用的符号。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
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高一地理教案:《宇宙中的地球》教案二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就本章而言本节是具有强烈后续支撑作用的知识模块,后面的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和第三节“地球的运动”都要在本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与教学,所以本节是本章的先导,具有强烈的启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宇宙中看地球第二课时: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知识构建】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二是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其框架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对“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考点进行梳理,找出知识的缺漏。
2.通过师生共同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认识并理解地理规律和原理。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1、复习重点:结合自然地理现象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速度、方向和周期”、“地球自转运动的地理意义”。
2、复习难点:结合实例分析产生时差的原因,掌握不同经度之间有关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及换算。
【课前准备】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第一部分:复习导入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考向分析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地球自转运动”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地球自转运动”问题的切入点和分析角度。
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的难易程度,理解完成试题所必须的绘图和识图要求和能力。
地球自转黄赤交角主要特征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地转偏向意义确定地球自转方确定地方时确定日期和节气晨昏圈方向周期速度顺时针逆时针太阳日恒星日线速度角速度图1学习目标展示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阅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交流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疑惑。
明确学习目标,有的放矢,提高学生学习的的能力。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考点诠释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复习要从地球仪、经纬线的特征、经纬度的含义入手,通过教材相关图的阅读,尽量构建地球空间概念,同时通过对比相关概念,理解自然现象与地球自转特征的相互关系。
这其中主要的概念包括恒星日和太阳日,线速度和角速度等。
探究活动1:阅读教材“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图和图2,完成表1。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教师使用地球仪或投影示意地球自转运动的主要特征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自转运动内容,完成表1。
利用表1将“地球运动特征”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建构知识体系,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表1:地球自转特征表在地球自转运动特征的周期和速度的描述时要特别强调描述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了360°,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特征要考虑极点的特殊情况,而地球自转方向的理解课结合地理实验和地理现象来解释和理解,如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等,图2分别呈现了运动轴心和轨道方向;从北极上空看,从南极上空看周期一个日,时长;一个,时长速度角速度;线速度图3 不同地球自转示意图中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方法及地理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含义。
总之,掌握地球自转运动的特征一是要结合示意图完成,二是结合实际生活的自然现象,因此也可以说明地理课堂的实践意义。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1] (2013 天津卷)图3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中的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
读图回答1-2题。
1.据图3判断,摄影师拍摄的地点位于 A .低纬度地区 B .中纬度地区 C .北极附近 D .南极附近2.图4中a 恒星视运动准过的角度约为50°,据此判断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为A .1个多小时B .3个多小时C .5个多小时D .7个多小时答案:1.A 2.B思路点拨:1. 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相关内容。
由北极星位置可以判断答案,由于地轴向北指向北极星附近,故极地地区北极星仰角接近90°低纬地区在地平线附近,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而图中北极星位置接近于地平面,故摄影师地点位于低纬度地区。
故选A 选项。
2. 本题考查地球自转角速度的相关内容。
由a 恒星视运动参照物是以地球为参照物,恒星转过50°,实际是地球自转50°。
由地球自转角速度15°/h 可得出50°即三个多小时。
二、在光照图上判读并运用晨昏线探究活动3:认识并比较不同光照示意图上晨昏线特征,并尝试探究得出与地球运动有关的地理特征。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教师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地球不同太阳光照示意图,引导学生从观察着视角、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示意图示意地球的范围大小等角度理解不同光照图的差异性。
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晨昏线的特征,合作探究,理解晨昏线的意义。
只有建立太阳光照图的空间想象,才能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充分理解,抓住考查的重点、学生的易错点,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学 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地球自转特征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3)。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
①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典型例题或典型自然现象进行思维训练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空间概念。
③使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13 2A B C图4 L M Q Q L 1122图6图5 (小结)师生共同小结晨昏线的特征和利用。
(1)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如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理论上,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为一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度,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和,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
(2)晨线和昏线的一半判读方法是: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3)太阳直射点是该地一年中最大的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光线永远与晨昏线垂直,确定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的方法一般有:①根据日期(二分二至日);②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图4中∠2);③根据晨昏线和赤道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4中∠3);④根据晨昏线和纬线切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互余(图4中B 、C 点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A 的纬度互余);⑤利用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计算。
(4)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由于赤道上始终昼夜等长,晨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和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
可以利用该点判断直射点的经度和求任何经线的时间。
(5)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也就是晨昏线和极昼(极夜)区的切点,这些点位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处于直射点所在经线或夜半球的中分线上,是晨线向昏线的转折点,直射点与极昼(夜)区的最低纬度相差90度,根据晨昏线和极昼(夜)区的切点可以判断直射点的纬度;当切点位于昼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和切点的经度相同,当切点位于夜半球中分线时,直射点与切点经度相差180度。
(6)晨昏线与经线的交点:把所在纬线分为昼弧和夜弧,运用该点可以求出该纬线的昼长或夜长(只要求出昼弧或夜弧的长度,根据经度相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的规律计算出昼长或夜长),还可以推算出该纬线的日出和日落时间。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2]图5中,M 为赤道与某一经线L1的交点,北半球任一纬线L2两点Q1、Q2分别位于经线L1的东、西两侧。
完成1-2题。
1.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 、Q1和M 、Q2,且Q1、Q2的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则A .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B .M 、Q1之间连线与地轴相反C .M 、Q1、Q2三点位于同一经线上D .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分别朝西、朝东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昏线分别经过M 、Q1和M 、Q2,是Q1、Q2与L1这两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A .可能同是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B .可能都位于东半球C .不可能在同一时区D .不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晨昏线的综合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2的图(图5)。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①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2。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①选择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答案:1.A 2.B思路点拨: 1.本题主要考查关照图中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以画出如图6所示的简化图。
若某日晨线和昏线分别经过M 、Q1和M 、Q2,且Q1、Q2之间经度差达到最大值,即为180度,这时Q1、Q2间地球表面上的最短路线经过北极点,M 、Q1之间连线与地轴不相交,M 、Q1、Q2三点也不位于同一经线圈上,Q1、Q2两点的直立物日影都朝北。
2.若两个不同日期的晨线分别经过M 、Q1和M 、Q2,且Q1、Q2与L1之间地方时差不等,则Q1、Q2不可能同时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可能都位于东半球,也可能在同一时区,也可能出现在1至6月间。
【重点图像】 图7示意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照侧视与北半球太阳光照俯视图。
据图,可总结归纳晨昏线的特征及意义。
从地球自转特征的角度来看,一是地球自转方向的判读,二是图中各点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差异的判读,三是掌握对光照图的判读关键。
如根据太阳直射点与读图视角的关系判读昼夜半球的分布特征,根据极圈区域昼夜情况判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相关节气,根据晨昏线(圈)与地轴的关系判读太阳直射点及相关节气。
总之,指导绘制并解读太阳光照示意图是理解地球自转及地球公转意义的途径之一。
运用进行评价。
③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④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5,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
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图6AOCD E FHK IJ图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