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初探

合集下载

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研究初探

中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课程整合研究初探
教 学 中 的积 极 应 用

堂导 入 环 节作 为课 堂教 学 的 开 端 . 需 要 有 所 创 新 。本 文根 据 更 教 育教 学 理 论 . 用信 息 技 术 环 境 。 合 数 学 教 学 中 的 实 际情 应 结 况 . 讨 了新 课 程 引 入 应 遵 循 的 原 则 , 能 激 发 学 生 学 习热 情 、 探 及 促 进 有 效教 学 的行 之 有 效 的 几种 新 课 导入 方 式 。
择 性 加 以演 示 比较 , 过 比较 , 导 学 生 积 极 思 考 , 养 学 生 一 通 引 培 题 多解 、 活 运 用 已学 知 识 的好 习惯 。 灵
的群 体 .年 轻 人 往 往 对 教 师 的 教 学 风 格 与 教 学 思 路 都 格 外 关 心 . 好 的 课 前 导 入 工 作 不 仅 能 让 学 生 认 知 一 门 课 程 . 至 还 良 甚
— —
周春晓 】
◎ 3 7
写“ ” . 张写“ ” , 活 字 一 死 字 由那 位 大 臣 自己抽 取 , 到 “ ” 必 抽 死 字 死 无 疑 . 到 “ ” 可 免 去 死罪 。 抽 活 字 一个 奸 臣 阴险 歹 毒 . 了让 那 为 位 大 臣死 去 . 暗 地命 人 在 两 张 纸 片 上 都 写 上 了“ ” 。这 个 就 死 字 事 情 被 那 位 大 臣 的好 友 知道 . 透露 给 了他 。 臣想 了想 后 , 就 大 高 兴 地 说 :这 下 我 有 救 了 。 在 处 决 抽 签 时 , 位 大 臣 抽 出 一 张 纸 “ ” 这 片后 . 也 没看 . 迅速 地放 到 嘴 里 吞 了 下 去 。 皇 帝 没 有 办 法 , 看 就
奸 臣 的 阴谋 下 死 里 逃 生 ?教 师 可 以让 学 生 思 考并 且 讨 论 。这 种 利 用 多 媒 体 讲 故 事 的方 法 . 但 图文 并 茂 、 动 , 不 生 而且 表 演力 更 强 . 学 生 印 象更 深 , 时 更 能 唤 起 学 生 的 好 奇 心 与 求 知 欲 , 使 同 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要求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要求初探

2 . 培养学生 良好 的信息素养 , 使之具备敏锐 的信息
意识 , 取 、 获 分析 、 加工和利用信息 的知识 与技能 , 良好 的信息道德 、 伦理与情感 、 意志。
信息意识 、 信息知识 、 信息化教学能力水 平较低 ; 信息化
教学资源溃乏 ;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过程 中, 教 学模式单一 , 混淆 了师生 的地 位。因此 , 信息技 术与课 程整合 的实施 , 必然会对教 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提出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 的教 师要求初探
张胜 鹏
( 青海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 院 , 青海
西宁
80 0 ) 10 8
摘要 :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是我 国面向 2 世 纪基础教 育教 学改革的新视点 ,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 究与 1 信
实施将对发展 学生主体性 、 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教 师是 实施信息技 术与课程 整 创 合的关键 因素 。本文从信 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的 目标 出发 , 探讨信息技 术与课程 整合 对教 师各方 面的能力和素质提
治我 国各级各类 学校课堂的传统教学结 构与教学模式
10 7-
【 信息技术 】
是极大的冲击 ; 除此 以外 , 因为建构主义 的学习理论 还
教学是以教学过程 的设计和学习资源 的利用为特征的。
与教学理论可以对信息技术与课 程的整合 , 提供强有力
下 表简要描述 了经典 C I A 设计与信 息化 教学设 计 的主
要 区别 。
的理论支持。当然 , 在整个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 的研究
和实践 中 , 还要 运用到多种教育理论 , 包括人本 主义学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一 边 拼 读 英 文 单 词 一 边 练 习 指 法 .做 到 指 法 练 习与英文 单词的认读 同步进 行 。
这 样 既 让 学 生 练 习 了指 法 .又 提
高 了英语 单词的认 、 、 能力 , 读 记 并 且 通 过 字 母 大 小 写 的输 入 . 进
发 挥 信 息技 术 课 程 在 培 养 创 新 人
摘 要 :随 着基 础教 育课 程 的 改革 和教 育 信 息 化 的发展 .信 息技 术教 育与其 他 课 程 的
键 盘 的 主 键 盘 区 主 要 是 英 文
字 母 键 。 生 初 学 指 法 . 键 盘 的 学 对 键 位 以 及 每 个 手 指 的 分 工 都 感 到 非常陌生。因此 . 教学过程 中. 在
课: 整合
时 ,发 现 学 生 的英 语 水 平 普 遍 比较 差 . 不 少学 生甚至 还只 停 留在认识 2 6个 英 文 字 母 和 为 数 不 多 的 几 个 单 词 的 基 础 上 。 如 果 一 板 一 眼 地 照 本 宣 科 . 但 内 不 容 枯 燥 无 味 , 生 也 不 易 接 受 。 为 了 在 学 教 学 过 程 中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的 兴 趣 和 积 极 性 , 引导 学 生 主 动 参 与教 学 过 程 . 在 实 践 操 作 时 , 对 指 法 练 习 与 英 语 课 程 我 进 行整合。

步 加 强 了 学 生 键 盘 操 作 的 能 在 学 生 初 步 掌 握 了 键 盘 指 法
力 。
操 作 后 , 为 了 进 一 步 提 高 他 们 的 操 作 水 平 . 我 选 择 了 一 个 适 合 初 级 学 习 者 学 习 的 英 语 教 学 软 件 — — “ 福 单 词 幸 通 ” 在 讲 解 完 学 习 的 目 标 、 件 操 作 的 。 软 具 体 方 法 等 内 容 后 . 让 学 生 根 据 自 己 的 实 际 情 况 , 通 过 学 习 软 件 自 主 选 择 练 习 内 容 , 容 可 多 可 少 , 度 可 快 可 慢 。 遇 内 速 到 不 明 白的 问 题 向教 师 或 计 算 机 软 件 求 助 , 可 与 其 他 同 学 一 起 讨论 研 究 。 也 当学 生能够 熟练 地操作 键盘 时 . 让 与 效 用 的 认 识 , 用 了 试验 法 : 学 生 喝 可 乐 。第 一 轮 试 验 , 运 请 我 先 拿 出 分 别 标 好 1号 饮 料 、 号 饮 料 、 2 3号 饮 料 的 三 大 瓶 可 乐 ( 告 诉 学 生 是 可 乐 , 没 有 说 具 体 的牌 子 )然 后 请 了 十 几 个 只 但 , 学 生 上 来 试 喝 , 个 学 生 喝 完 后 让 他 们 投 票 , 喜 欢 哪 一 号 饮 每 最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教育与学科课程整合初探
重 要 。 为 了 充 分 发 挥 信 息 技 术 课 在 培 养 创新 人 才 中的 作 用 , 教 学 实 践 过 程 中 , 在
目标 、 件 操 作 的具 体 方 法 等 内容 后 , 软 再
让 学 生 根 据 自 己 的 实 际 情 况 , 通 过 学 习 软 件 自主 选 择 练 习 内 容 , 容 可 多 可 少 , 内 速 度 可 快 日 慢 。 遇 到 不 明 白 的 问 题 可 向 』 教 师 或 计 算 机 软 件 询 问 求 助 , 也 可 与 其 他 同学 一 起 讨 论 研 究 。 当学 生 能 够 熟练 地 操 作 键 盘 时 , 让 就 学 生 结 合 当 前学 习 的英 语 课 程 , 朗 读边 边 输 入 英 文 短句 或 小 短 文 , 步 向 “ 打 ” 逐 盲 过
画 图 程 序 与 美 术 课 程 的 整 合
时 , 了进 一 步 提 高 他 们 的 操 作 水 平 , 为 选 择 r适 合 初 级 学 习 者 学 习 的 英 语 教 学 软 件 — — “ 福 单 词 通 ” 在 讲 解 完 学 习 的 幸 。
学 好 这 门 课 程 对 后 继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十 分
遵 循 以 “ 师 为 主 导 , 生 为 主 体 , 练 教 学 训
为 主线 ” 教学 原 则 , 据 教 学 大 纲 的要 的 根
求 、 学 生 的 实 际 水 平 和 专 业 课 程 特 点 等 因素 ,积 极探 索 信 息 技 术 与 其 他 学 科 课 程 整 合 的 教 学 方 法 。 以下 就 《 算 机 应 用 计 基 础 》 程 与英 语 、 文 、 术 、 游 等 课 课 语 美 旅 程 整 合谈 谈 具 体 的做 法 。
键 盘 操 作 与 英 语 课 程 的 整 合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教学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摘要】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技术文化,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能力,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素养和课程整合能力,才能完成这一目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整合能力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把现代技术和设备、信息资源和方法、人力资源和相应课程内容用一定方式、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并用计算机或多媒体等方式呈现出来,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并用,启发学生心智,完成课程教学任务,这就是一般意义上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整合过程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而是深层次地融合,并主动适应学科课程。

这一过程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固有的教学模式,对农村中学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农村中学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能力。

课程整合不仅是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的应用和推广过程,更是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行课程的有效组合过程。

运用多种教育理,特别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构建先进模式,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学习。

学校要积极确立“教学要发展,信息要先行”的理念,为推动本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提供物质保障和精神动力。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为正确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二、教师要具有信息技术素养,有科学、合理、有效地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能力1、不断更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能正确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能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能持续更新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教学设计能力。

能根据教学、学习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评价信息技术的优势和局限,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有效地设计教学和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策略初探


“ 、机 、教 、学 ” 的 合 一 策 略 人
济 、文化等因素讨论旅游业在发展 中的意义和作用 。 3 处理好 “ ”与 “ ”的关 系 。在信息技 术与课程 . 人 机
整 合 的 过 程 中 ,要 合 理 地 使 用 现 代 媒 体 , “ ” 为 人 用 。 机 在 “ ” 与 “ ” 的 交 互 过 程 中 ,信 息 技 术 的应 用 是 教 学 人 机
的一 种 辅 助 手 段 ,它 不 可 能 离 开教 师 与 学 生 的 能 动 作合 的 过 程 中 ,要 正 确 处 理 “ ” 人 与 “ ” 、 “ ” 与 “ ” 的 关 系 ,凸 现 教 师 在 “ 合 ” 机 教 学 整 中的 主 导 地 位 和 学 生 的 主体 地 位 。 因 此 ,要 把 以计 算 机 和 网络 为 核 心 的 信 息 技 术 作 为 促 进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的 认 知 工 具 、教 学 环 境 的创 设 工 具 ,并 将 这 些 工 具 全 面 地 运 用 到各 学 科 教 学 过 程 中 ,使 各 种 教 学 资 源 、各 个 教 学 要 素 和 教学 环 节 经 过 整 理 、组 合 和 相 互 融 合 ,在 整 体 优 化 的 基 础 上 产 生 “ 聚合 ”效 应 。 1 凸现 教 师 的 主 导 地 位 。 教 师 是 使 用 、 选 择 和 控 制 信 . 息 技 术 内 容 、方 式 、时 机 、 限度 的 决 策 者 、 组 织 者 和 管理 者 ,更 是 参 与 者 、合 者 和 促 进 者 。 如 从 化 学 学 科 的 基 本 ‘
方 面 阐述 了信 息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的 应 用价 值 。
【 关键词 】 息技 术 课程 整合 策略 信
信 息 技 术 与课 程 整 合 是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的新 视 点 。信 息

中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毒 卜 』

1
霞豳

?


f
j
阔爨
教 师 的 信 息 技术 素 养 欠 缺

30

J
』 l
: 。

圈 蔷
24 29
豳疆 龋豳 豳翳
中 学 教 师 进 行 信 息 技 术 与课 程 整 合 其前 提 是 中 学 教 师 必 须 掌 握 信 息 技 术

一 —— ■ ■

圈 墨
: 百:

一 I


% |


信 息 技 术 环 境 下 教 师专 业 化 的发 展 研 究

的 系 列 成果 之


项 目编 号

z
k
n u
q
n
200 6 3 1
中学 教 瓣 在 信 息援 豢 与
课 程 整 合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题
徐艳伟


师 范 学院教 育科 学 系
46600 1
教 学 就 可 以 了的 中学 教 师还 有 3 9

在 信 息技 术 与 课 程 整合 过 程 中存 在 的 问 题 进
行 了深
分析

中 学 教 姆 ; 信 息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存 在 问题
信 息 技 术 的迅 猛 发 展 对 教 育 的 发 展 产 生 了重 大 的 影 响 如 何 提 高信息技 术 与 课程 整 合 效 果 已 成 为教 育 技 术 研 究 和 实践 工 作 思 考 和 研 究 的 重 点 问题 笔 者 通 过 大 量 的 调 查 和 研 究 针 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学习的学习环境 ,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 3 、个别 化学习和 协作学 习相 结合 网络环境下的个别化学 习是指学生在集体习 境下 ,运用 计算机等 多媒体资源进行 自学, 自 地选 择学习内容 学 习方法和学习进度的一种 代教学模式 ,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对于

挥学 生的主动性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而协作学 对协作学 习能 力的培养和 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明显 的促进作用 。所以在课堂整合中,把个 别f {
祁 文文

郑 州航 空工业管理 学院体发展和 教 育信 息化 的推进 ,在普 通 高校 中普及信 息技 术教 育 而信 息技 术 与课 程 的整合 ,是普 及信 息技 术教 育 的关键
是信 息技 术课程 和其他 学科双 赢的一种教 学模式 。 本文就对信 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 的研 究进行 了讨论 。 关键 词 : 信 息技 术 ;课 程 整 合 ;教 学 模 式
学 和 作 相 合 能 得 好 教 效 习 协 学习 结 就 取 最 的 学 果
4 ,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 力培养 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 力,创新并不是学 余 力的学生的专利 ,应在教学中设计 一些有难度 的环节 ,让学生跳一跳 摘到果子 ,享受成功的营 悦。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越性
像。 通常教科书都是线性的,即按前后顺序一
页页连 接 ,而 多媒体 教材是 “ 联想 ”性的 ,教 材 多 媒 体化 好像 是 “ 活书 ” 。 2 资 源垒 球化 、教学 个性化 利用计算机 网络 ,特别是 I t m e ,可以 ne t 打开和使用全球 海量的教 育资源井与 他人共享 , 利 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的智能导师系统能够根据 学 习者的不 同个性 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和提供帮 化 ,学 习者个性 的测定 ,特 别是 认知方 式的检 3、学 习 自主化 、活 动协 作化 由于以学习者为 主体的教育思想 日 益得到人 们 的认 同 ,利用 信息技术 支持 自主学 习成 为必 然 发展趋 向。事 实上 ,超文 本 / 超 媒体之类的 电子教材 已经为 自主学习提供 了 极其便利的条件 和 多种 学 习的 可 能性 。 通过协作 方式进行学习活动是 当前 国际教育 教学的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在支持协作学 习方面 可以起重要作用 ,其形式包括 :通过计算机合作 ( 网上协作学 习  ̄t算机面前协作( . - I - 如小组作业 与计算机协作( 计算机扮演学习者 同伴角色) 。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1

浅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商南县赵川中学李军邮编:726305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意义与目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技术是指能够支持信息的搜寻、获取、传递、加工、存储和呈现的一类技术。

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中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电子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信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最高的目标是有效地改善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有效地改善学习,革新传统的学习观念,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实际上就是在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技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激励工具与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逐渐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来。

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二、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问题1、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整合教学中教师缺泛教学策略。

对于技术支持的教学,特别是基于网络协作学习的教学中,教师不能够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引导,结果使得学生“放任自流”,因为在让学生分组完成学习任务时,往往是由一两个“小能人”包揽一切,其他学生无所事事,在展示成果时各小组通常只关注自己的展示内容,而对其他小组的展示内容一无所知或漠不关心。

浅谈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术 的技 巧 ,反 而忽 略了课 堂本身 的教学 效果 。有 些教 师在 制作课 件 的过 程 中,装饰性 的 内容 过 多,常常 出现 与教学
内容 无关 的动 画、图片 ,接 口繁 琐、背 景花 哨。这很 容 易
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无法突 出教学重 点。
教师 缺少先进 的教学理 念 在信 息技 术与课程 整合 的
教学提 出如 下建议和对 策。
采取有效 措施 ,配 足学校师资 力量 教 育行政部 门应
有 计 划 地 培 养 和 引 进 掌 握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的 优 秀 教 师 ,不 断
多媒 体课件 ,制作 多媒体 课件成 了教 师的 一种负担 。大多
数 学 校 只有 在 教 师 评 课 的 时 候 才 使 用 多 媒 体 课 件 ,平 时 基
有效地 组 织教 学,根据 不 同的 目的、不 同的课程 ,综合 利
用 多 媒体 的形 、声、光 、色、影等 表现 手法 ,实现 信息技
学 习、 多媒 体演 示等 手段 ,实施课程 整合 ,将信 息技术 学 科 课程 的教与 学融为 一体 ,将 技术作 为一种 工具 提高教 与
学 的效 率,改变 教与 学 的效 果, 改变 传统 的教 学模式 。不 仅 要解 决教师 如何教 的 问题 ,而且要 把信 息技术 作为学 生 的认知工具整合到各学科之 中,推动 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 , 提高学 生 自主学习 的能力和 创新 能力 。实现 信 息技术为 教 学所用 的 目的,达到教学整合 的最佳效果 。 参 考文 献 [ 1 ]高林 柱 ,杨博慧 .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的研究初探
展信 息技术 与学科 教学整合活动提供保障 。 加强教师 培训 ,提 高整合意识 和技能 通 过开展 课件 制 作培 训、 “ 远教 ”资源 应用 培训 、英特尔 培训 以及信 活动 ,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策略探讨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策略探讨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策略探讨笔者于2003 年11 月以来开始进行“基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的整合”的实践研究,接触到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中学及中学数学教师,我们发现这样的一些事实:数学教育对信息技术的需求似乎还没有那么迫切,多数数学教师觉得信息技术和自己当前的教学工作联系不大,绝大多数的课堂依旧是“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此笔者分析了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1、观念方面的问题及对策旧的教育观念、旧的教育传统都在一定程度困扰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中学教师存在两方面的观念问题:一是对创新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足。

在近两年的中学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广大教师教学的主要目标还是为了升学,老师在超强的升学压力下,不得不放弃对于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研究,不利于学生考试的内容,老师是绝对不愿花时间去探究的。

目前有部分中学教师片面地认为:开展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学校的硬件设备及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他们忽视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表现非常被动。

解决该问题的策略一是从多种渠道让老师思考学生真正的发展问题,二是可以通过优秀教师的教学来启发老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当前实施的新课程教学对教师的观念转变有一定的作用,但老师们的实践还是以考试为本,老师们关注的是今年考什么,以后考什么,因此促进教师观念转变另一个有效的措施就是转变教学评价的方式,数学教育中诸多开放性问题、开放性教学的出现给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带来了福音。

2、信息技术能力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的一个基础和前提就是对信息技术本身的了解和熟悉,要求实施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的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广大老师经过一年多的课题观摩研究实验,初步体会到了技术的好处并认识到了信息技术的强大的作用,但由于信息技术能力欠缺而不愿尝试改革的现象屡屡发生,我们认识一位老师,她每次都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大加赞赏,但由于技术问题,使得她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教学时难以迈出更深入的步伐,我们把这种老师称为技术畏惧性的老师,他们在教学中最大的特点就是畏惧技术,如果得不到良好的支持,他们将永远困于传统教学的范围。

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初探——参加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课后的反思

提高教师课程整合能力初探——参加全国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赛课后的反思
手。 既然P weP it o r on软件的编辑状态
合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历程 ( 1 。 图 )
技术要方便于教学 我在参赛的准备过程中 , 刚开始
做出来的也只是一堂“ 非完全板书搬 家”型的 C 演示课 , AI 其中一道题的
热地进行着。那么,教师怎样提高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呢?下面就 我的个人经历谈谈感受。 我是在准备2 0 年 1 月的 “ 03 2 全国
奖 ,因此接到了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 育研究中心和四川省教委的邀请 ,先 后在张家港 、郑州、西安 、西 昌等地
作优秀课例示范展示 。 在整个过程中,
我体验了一次激烈的教育教学观念的
转变。
可 ,时任南京市 电教馆馆长 潘东标
¥ Fah  ̄ ls 编程课件有同样的教学效果 , 并且前者又比后者在技术上简单得多、
解答思路是使用了一个动态过程演示
出来的 。但 参与指导我 的专家说这 还是不符合最前沿 “ 整合课” 要求的, 并 直接告诉我 “ 衡量 整合课的标量
必须以学生使用电脑为前提 ” 最终 , 。
第四届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评选 观摩会”的过程中,开始接触 “ 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这个引领教育前沿 的新名词的。在那次观摩会上,我的
学生在 “ 听”和 “ 看”的时候比动手
质, 不要误入 “ 为用技术而整合”( 包 括 板书搬家” “ )的歧途 。 整合信息技 术与教学要体现信息技术使用的必要 性、 优越性 , 网络资源的可靠性等 。 强 调只有在使用了信息技术过后会比传 统方法或其他方法更优、更方便的情
况 下使 用 。
数学课 ( 《 探索规律 获得了全国一等
根据 P we P it o r on 软件的编辑状态下 对象具有可移动性 的原理 , 我让学生 通过 自己动手操 作 “ 编辑状 态下的 P weP it o r o 简易课件” n 来完成 了数学 实验 , 成功地 启发 了学生思维 , 解决

在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初探

在课改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实践初探

力。 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 , 正确 、 流利地表达 自己的思想 , 较好地 与别人交流 的能力 。数 学属 于逻 辑经 验学科 , 主要 由概 求 . 务 于具 体 的 教 学 任 务 信 息 技 术 与 学科 整 合 应 遵 循 学科 念 、 服 公式 、 理 、 则 以及 应 用 问题 组成 , 学 的重 点 应 该放 在 开 定 法 教 特点进行整合 ; 结合 学 生 认 知 特 点 进 行 整 合 ; 掌握 适 时 、 用 、 使 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物理和化学 , 则是与人们的生产 、 生活密切 适 度 的 原 则 相关的学科 , 在教学 中, 应注意学生的观察能力、 解决 问题的能力 关键 词 : 息 技 术 与课 程 整 合 多媒 体 课 件 课 改 信 和做实验的能力的培养 。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 中应充分 考虑到学科的特点进行整合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 那 在这个信息时代 , 推进课 程改革 的今天 , 我们 广大农村教 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 , 将会违背学科 师为把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成 为授课手段 和课 堂内容 的一部分 , 的 特点 , 离教 学 目标 中对学 生 动手 能力 的培 养 。 背 正在做着不懈 的努力 。我有幸参加过任县 的两届课 件大赛 , 作 信 息技术并不是对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适用。如学生利用 为一线教 师我很高兴看到 了很多教师创作 的大量优 秀的作 品。 圆规作一个 圆所获得的知识体 验, 是完全不能通过计算 机作 图 同时我也对在课改 背景下信息技术 与学科整 合的很多 问题产 获得 的。又如 , 板书和推导过程所涉及 的内容 , 不宜做成课件来 生 了 深 深 的思 考 , 面 就 此 问题 谈 一 谈 自己 的 浅 见 , 下 以供 各 位 展示 , 最好 由教师在黑板 上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推导。因此 , 多媒 同行交流 , 当之处敬请斧正。 不 体技术能用则用 , 不当用则不用 , 避免在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能够 信息 技 术 与 学科 整 合 的 目的性 取得 良好效果 的时候 , 生硬 地使 用信息技 术 , 教师要对讲 授对 1 . 信息技术与学科 的整合不是信息技术与课程 的简单叠加 象 、 息技术进行准确 的定位。 信 案例 1一位数学教 师在讲 “ : 分数应 用题 ” 时使 用 了大量 的 归根结 底, 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 的手段之一 , 而不是唯一 幻灯片 , 随着不停地点击 鼠标 , 一道题 紧跟着一 道题 , 每道题 的 的手段 , 更不是最终 的 目的。它不是包治百病 的灵丹妙药 , 不能 解答过程 , 一下子完全呈现在学 生面前 , 像放 电影似 的 , 一节课 包 揽一 切 。 忙得不亦乐乎 , 学生也跟着一 块忙活 。一节课下来 , 生都喊 学 2应结合学生 的认知特点进行整合 . 累。难道这真的是信息技术与学科 的整合 吗?此例中的幻灯片 我们经常看到不少课件一上来就是一段 噪人的音乐 , 亮丽的 与小黑板到底有何 区别? 甚至还不如小黑板。 穿着整合的外衣 , 背景图片, 美丽的装饰性的动画。 在教学过程中, 不考虑学生的年 只不过是一种教学表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要把教学 内 龄特点 , 学生答对 了, 出现鼓掌或者“ 你真棒 ” 的赞扬声 ; 答错 了, 容整版整版地 “ 到屏 幕上 , 刷” 变传统 的“ 人灌 ” “ 为 电灌 ”这 是 来 个“ 想想” 者一个奇怪 的声 音 , , 再 或 这些 看起来很 花哨 , 很漂 对信息与学科整合的误解 。 亮 。但我们常常忽略 了这些亮丽 、鲜艳的背景与教学无关 的动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 应强调信息 技术 服务 于学科 的内 画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 干扰学生的观察 , 不利于学生看清 在需求 , 服务于具体的教学任务 问题的本质。因此 , 多媒体课件不仅是艺术 , 更重要的是科学。 所谓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 合就是 运用 信息 技术手段的优势 , 有些老师为 了增大教学容量常常把教学 内容 、 课后练习、 整 整合优 秀教师 和专家的智慧 , 传承优 秀的教学模 式 , 实现资 源 版地“ ” 刷 到屏幕上 , 追求所谓 的“ 省时 、 省力 、 高效 ” 。理学研究 共享 ; 营造教与学的环境 , 改善教与学 的过程 和方 式 ; 解决学科 表明 , 的短时记忆 的容量是有 限的, 人 只能储存7 个项 目, 2 如果 教与学过程 中所存在 的传统手段难 以解决 的各种各样 的困难 , “ 载 ” 学 生会 无 法 接 受 , 响 教 学效 果 。这 样 表 面上 加 快 了教 超 , 影 从而提高教与学 的质量和效果 , 其最终 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 的 学进度 , 增大 了题 目的训练量 , 实际上欲速 则不达 , 事倍 功半 。 最优化 , 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 , 提高学生 的能力。 所以教师在追求“ 高效率 、 大容量 、 高密度 ” 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 案例 1教小 学数学 的马老师在讲 “ : 旋转 与平移 ” 时运 用多 的记忆负担 , 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 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 媒 体技术 , 移动的图形做 了三个动态 的点 , 方格背景 上展 操作时 , 将 在 应注意控制显示 的容量和速度 , 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 示 给同学们。在这一过程 中学生不仅清楚地了解 了整个平移过 看 清 、 看懂 , 进 行 必 要 的分 析 和 推 理 , 学 生 足 够 的 思 维 空 间 并 给 程, 而且还轻松地学会 了如何平移 。这 一个靠传统模式 , 老师很 和时 间 , 免 走 过 场 。 避 难讲清的问题在这里轻松地解决了——这样的运用 可谓巧 。 3掌握 “ 时 、 用 、 度 ” . 适 实 适 的原 则 案例2 教地理 的邢老师在讲《 : 新疆》 这一课 时 , 运用 多媒体 些课 件 , 多 是 从 上 课 “ 迎使 用 ” 下课 “ 学 们 再 见 ” 大 欢 到 同 将新疆在地形 图上用三 山加两川 以动 画的形式 拼凑 成疆 字 , 展 全程播放 , 学生4 分钟面对着屏幕 , 5 把原先低效的“ 人灌 ” 变成 , 示给同学们 。学生通过这一动画巧妙地记住 了新疆的地形—— 高速 的“ 机灌 ”教 师在课堂上 动动鼠标 、 , 敲敲键盘 代替 了各式 这 种运 用 可 谓 妙 。 的手势 , 教师成 了放映员 , 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了“ 应试教育” 的 案 例 3教 思想 品德 的张 老师 在讲 《 反 心理 》 , 上课 前 利 帮凶。在实践教学 中, : 逆 时 在 结合教学 内容 , 可能只使用几分钟或者十 用网络论坛做了一项问卷调查 , 并对学生敏感的问题在论坛 上发 几分钟多媒体 , 只是需要 时才用一下 , 或 那我们就没有必要整堂 帖。 在课堂上他就学生的跟帖情况 , 进行 了有针对 陡的教学。 利用 课地使用多媒体。 用得好不 如用得巧 , 在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 信息技术开发了学生 自身的隐性资源——这样的利用可谓奇。 行教 学时 , 应根据教学 目标 的需要 , 就像使 用教 学仪器 、 教学挂 影 等 该 不 可见, 信息技术应该成为教师教的工具 , 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 图 、 视 广播 、 教学 工 具 一样 , 用时 就 用 , 该 用时 不用 。 境构建的工具 , 从而在课程教学 中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的 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的课堂教学 , 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 , 二 、 息技 术 应 该如 何与 学 科 进 行 整合 信 使各种教学方法互相协调 , 相互 促进 , 只有这样 , 信息技术辅助 1 . 应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整合 教学 的优势才能真正得以发挥。因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应遵循适 每个学科都有其 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 , 它们对学生 时 、 适用 、 适度 的原则 , 即应在某些需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课 在恰 当的时候 , 当地运用信息技术 , 适 而不能滥用 , 绝不能 的要求也是不同的。例如 , 言教 学是 培养学生应 用语言的能 题 中, 语

快乐在多姿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初探

快乐在多姿的教学模式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初探

员给 予不 同的评价 。 如在学习了校本课程 “ 酒酿 的制作 ” 后, 教师组织 大家 回家做一做 酒酿,然后 相约在 晚上 7点登录 Q Q群,交流如 何做,效果怎 么样,味道如 何。有摄像 头的 学生把 自己制作 的酒酿通 过摄像头展 示给 同学看 ,教 师也 参与到 学生的交流 展示过程 中,及时给 予肯 定评价或 者指 导性 的意见。这个过程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 。 2 )网上论坛成为学习的好动力 。网上 学习论坛是 由学 科 教师 围绕 主题 设计能 引起 学生 争论的初始 问题,并在 校

成 员就会登录 自己的 Q Q ,与 同组 的 同学交 流 自己所 掌握的 信 息情况和 活动情 况,共 同提 出活动对 策和活 动方 法。指 导教师也会 加入其 中,通过 网络来倾 听学生 的学 习情况,
并 对 活 动 小 组 的 话 题 进 行 正 确 引 导和 总 结 ,对 小 组 中 的 成

_ 簪 照 麟
方的人能参与学习。这种模式有两种情况,一种 是
班级 建立了 Q Q群 ,一 到 小组 活 动 时 间 ,在 不 同地 方 的 小 组
同步型的教学模 式,另一种是异步型的教学模 式。
所 谓 同步型 的教学 模式 ,就是指 不 同地点 的 学生和教师同一时间同上 网络 ,进行学习。虽然 学 生和教师是在不同的空间,但他们可 以在一个虚拟 的课堂上进行互动。它的教学基本步骤是:准备材 料 一登录 网站 一创设情 境一展 示教 学一 师生交 互
分 发挥 教师的主导 、引导功 能,可 以及 时地 调整教学进度 , 强化 教学重点 ,突破教学难点 。 这种 教学模 式 的操作 基本步骤 :设计课 件一创 设情境

展开 的教 学活动进 程结 构形 式。”看来 ,教学模 式应 该是 在一定教学理念 、教学思想依附 下的一种教 学过程 。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教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以前那种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出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教学,由此,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下面我将就这一热门问题谈谈自己通过近几年的学习的体会。

一、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各要素中,使之成为教师的教学工具、学生的认知工具、重要的教材形态、主要的教学媒体。

也可以说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的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课程整合到底是为了什么?很简单,就是为了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的知识体系统一联结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这种整合是一种和谐,一种互动,而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其基本特征是它具有学科的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浓厚的学习动机。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可以深化学科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作为最先进的教学媒体,优于任何其他教学媒体的最显著的特点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时地反馈信息,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个别化的时实指导,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初探

种 模 式 重 视 知 识 的 传 授 、 力 的 培 养 , 视 能 力 、 感 智 轻 情
的培 养 ,忽 视 了 学 生 在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主 体 作 用 和 学 习 过 程 中 内 在 心 理 的 发 展 变 化 .把 学 生 当 作 外 部 刺 激 的
挥作用 带来 了新 的空 间。信息技术 与课程 整合是我 国
面 向 2 世 纪 基 础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的 新 视 点 , 与 传 统 的 1 是
学 科 教 学 有 着 密 切 联 系 和 继 承 性 .又 具 有 一 定 相 对 独
被 动 接 受 者 。 此 , 培 养 出 适 应 信 息 时 代 要 求 的 创 新 因 要 型 人 才 , 必 须 革 新 教 学 模 式 , 进 信 息 技 术 与学 科 课 就 促
最大潜力, 在有 限 的物 质 基 础 上 , 施 高质 量 和高 效 率 的教 育 。 实 [ 键词] 息技术 ; 关 信 课程 整 合 ; 养 目标 培 [ 图分类号]6 2 中 G 4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0 5 3 1 ( 0 9 0 — 1 5 0 文 10 — 15 2 0 )8 0 1— 3
程 的整 合 。
立 性 特 点 的 新 型 教 学 类 型 ,对 它 的研 究 与 实施 将 对 发 展 学 生 主体 性 、创 造 性 和 培 养 学 生 创 新 精 神 与 实 践 能
力 具 有 重要 意 义
( ) 息 技 术 教 育 与 其 他 学 科 的 课 程 整 合 。 以 一 信 可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的 概 念
二 、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的 作 用 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能力培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能力培养

INTELLIGENCE教育战线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下的教师能力培养上海市虹口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学季锦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进入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具体学科课程进行有效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视点。

而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具体实施情况最终取决于教师能力。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给教师带来的挑战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技能、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而当前的教师整体素质状况,根本就不能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际需要。

2信息素养缺乏。

传统教学要求课堂上要加强对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指导思想要求下,课程整合教学实践中教师基本都能做到或有意识做到对学生的学科知识、能力及信息技术技能的培养,但是对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信息素养的均衡培养却被很多教师忽视或认为根本不必要。

3信息监控能力弱化。

传统的教学,强调的是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而现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回归。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过度弱化教师主导作用的现象,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

这样不但信息技术环境下数字化学习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连传统教学中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必要的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人格魅力的熏陶等都不复存在。

二、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有效途径1树立现代教育理念。

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强调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生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2培养信息技术能力。

一是敏锐的信息意识。

包括信息搜集能力、信息选择能力以及信息检索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探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探索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探索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局限于简单的软件操作和基础编程知识的传授,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整合探索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整合探索是指将不同来源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整合探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整合课程内容。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偏重于软件操作和编程语言的学习,缺乏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整合探索中,可以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在物理课堂上,可以通过利用模拟软件进行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实践能力。

第二,整合教学资源。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不断更新和丰富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

在整合探索中,可以通过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在线学习平台等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

通过在线编程平台和社区,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编程经验,提高编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合教学方法。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注重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在整合探索中,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学习,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四,整合评价方式。

传统的信息技术评价往往以考试和实操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整合探索中,评价方式要更加多样化和综合化。

除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操作能力外,还可以通过学科项目、作品展示和实践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整合探索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能够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整合探索中,可以从整合课程内容、整合教学资源、整合教学方法和整合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

初级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方案研究几本资料

初级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方案研究几本资料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方案研究》调查问卷(初中教师问卷)2009年6―― 7月,课题组成员到肃南红湾小学、民乐洪水小学、民乐洪水初级中学等四所中小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并与学校负责人进行了访谈和交流活动。

取得了第一手资料。

红湾小学小学、民乐洪水小学发放问卷60份,回收问卷57份,回收率95%,有效问卷50份,有效率87.72%初级中学发放问卷80份,回收问卷73份,回收率91.25%,其中有效问卷64份,有效率87.67%;中小学总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问卷130份,回收率140份。

回收率92.86%,有效问卷114,有效率87.69%研究方法:调查法:我们调查了张掖市两所初中、两所小学。

地理位置都在县城,我们认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因为根据实际调查得知,由于国家普九教育的提升,目前大多数初级中学都向县城搬迁。

部分小学向乡镇搬迁。

调查问卷发放方法:课题组研究人员找学校负责教学和科研的校长,校长找当日时间段没有上课的老师填写。

抽样方法是方便样本。

访谈法:(访谈问卷另写)资料分析法:()性别职称学校所在地学历Cumulative Percent所教学科周学时上学期周学时教学使用教材版本计算机操作水平目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的周课时是否实行循环教学是否公开教学Cumulative Percent使用计算机是否方便上网下载资源是否方便能否利用课件上课有无校园网信息技术能力获得的途径课程整合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是否了解年级教学大纲是否了解整个年级的教学大纲是否和其他老师探讨协作洽作教学过程性别与每学期公开课Count 12 0 0教龄与公开课次数教龄1-34-6 7-910-13-15 16年以上Total1 0 01期公1 0 2性别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对比教龄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对比性别与公开教学之对比教龄与公开教学对比Count性别。

能否用课件上课对比教龄与能否用课件上课对比性别与是否实行循环教学对比Count教龄与实行循环教学的关系CountTotal性别与计算机备课之关系图Count教龄与计算机备课之关系图Count性别与信息技术能力获得途径Count教龄与信息技术能力获得途径性别与课程整合概念获得对比Count教龄与课程整合概念获得对比性别与课程整合层次CountTotal 41 24 65教龄与课程整合之间的关系不同性别对课程整合是否能丰富教学内容Count不同教龄对课程整合是否能丰富教学内容Count性别与是否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Count教龄与是否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面的培训Count不同性别对信息技术培训的认识不同教龄对信息技术培训的认识Count不同性别对教学大纲的熟悉程度Count不同教龄对教学大纲的熟悉程度性别与家里上网情况对比Count教龄与家里上网情况对比性别与其他教师合作/协作情况Count教龄与其他教师合作/协作情况性别与上网下载资料方便Count所学专业与所教课程对比所学专业与计算机操作水平关系所学专业对课程教学大纲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教师信息技术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T)进入学科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有效的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的一个新视点。

然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不同于以课堂讲授为主的常规教学,教学和学习都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

它不仅对学习环境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也提出了挑战。

又因,在培养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时,它的构成要素是选择培养内容和培养途径的主要依据之一。

为此,笔者以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

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优化组合,并将其有机地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整个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等要素保持协调一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的、能动的力量。

它要求教师不但会使用信息技术和选择信息技术,还能够在整合过程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提高整合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笔者通过对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访谈和问卷资料的统计分析。

首先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作一分析。

注:A:教学监控能力;B:信息技术能力;C:教学设计能力;D:经验方面;《教学与管理》2007年9月1日河南周口师范学院徐艳伟!类别BCEFGHABCDEFGHABCEFGBCEFHABCDFHABEFGABCDF…人数(人)165720122181511…比例(%)3.8113.5747.855.244.293.572.62…类别BCDFGHABCEHABDEFCEFGHACDFGHCDEGH其他合计人数(人)1616966819420比例(%)3.813.812.151.431.431.904.52100.00表1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随课程整合能力初探与73・・E:教学评价能力;F:教学实施能力;G:自我发展能力;H:终身学习能力根据表1、图1的调查结果,笔者分析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包括:1.信息技术能力;2.教学设计能力;3.教学实施能力;4.教学监控能力;5.教学评价能力;6.自我发展能力等六种能力。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如图2所示。

中学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组成要素与传统的教师能力组成要素相比,增加了自我发展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和信息技术能力,仍保留了传统的教师能力中的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

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结构图(图2)中,对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监控能力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

同时,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只有在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尽管现代教育观念不能作为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组成部分,但它却是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想基础和指南针,故此笔者将现代教育观念,放在图2的最高位置。

下面针对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结构中的、各要素的内涵和特点作一分析和阐释。

一、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培养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先决条件。

它强调在教育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的研究,重视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强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强调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四大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现代教育观念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不同,它是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是本研究和实践的基本依据,也是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

二、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尤为重要。

它主要指对信息科学的基础以及信息手段(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的理解和基本操作能力。

它要求中学教师能够熟练操作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形成信息技术的自学能力和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能力,也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的前提。

信息技术能力也正是现阶段中学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

其中包括:(1)敏锐的信息意识;(2)应用信息的能力;(3)教学媒体和功能的选择能力;(4)信息技术之间的整合能力。

总之,它不但要求中学教师会使用信息技术和选择信息技术,还应能够在教学活动中适时地、合理地运用信息技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核心。

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备课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首先,从设计的观念与方向上,强调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一切教学安排从学生的需求与特点出发。

这就改变了以往只注重“教”而忽视“学”,造成学生被动接受、缺乏原创精神的现象;其次,从设计的策略上,强调树立系统观和融合的思想,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各要素的关系进行协调、融合;同时强调设计中的问题解决策略和设计中的创造性与灵活性;其三,从设计的方法上,强调对学生的分析,对师生之间关系和角色的重新定位,对教学过程的整体化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

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实施教学设计方案的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代教育理念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学监控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图2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结构图74・・能力高低的集中体现。

现代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实施能力,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单纯的讲授能力和答疑能力,而是强调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融合,从单一的知识传递变为重视问题解决,强调对学生进行生存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

因此,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构成要素中,教学实施能力不仅包括讲解能力和答疑能力,还重视培养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现代学习方式的能力。

主要包括:(1)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2)内容与方法“链接”的能力;(3)协作性教学的能力;(4)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要求:中学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能够运用有关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能够在不同教学模式和教学环节中,熟练运用有关的信息技术工具和教学资源。

五、教学监控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

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教学能力和教学行为的调节中枢[2]。

在传统的教师能力结构中也包括教学监控能力,其主要作用是控制和调节,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而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促进学生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要求教师在充分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控制。

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形式增加了利用媒体的独立学习和协作学习。

因此,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师角色的变化,都对教师的教学监控能力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学生学习经常在一定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完成学习;教学监控则必须从课堂监控到情境监控,从对集体监控到对个人监控、小组监控和同伴关系的监控。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六、教学评价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的关键。

教学评价能力主要包括:(1)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的准备阶段、具体教学过程中和教学活动结束后等不同环节,将教学评价与教学的全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发挥评价对教学和学习的促进作用;(2)选用并熟练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支持有关的评价活动;(3)对信息技术环境中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效、合理的评价,包括评价的规划、实施、计分、结果的解释,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提高整合效果,促进学习。

一言以蔽之,教学评价能力是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作出价值判断的能力。

七、自我发展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是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可缺少的条件。

它指作为主体的个人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发展目标,自觉、主动地适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求,发展自我的能力。

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反思、总结、提高;能够借助信息技术与同事、学生、家长、专业人员等进行交流、合作;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自己的教学发展和终身学习。

总之,自我发展能力也是信息时代教育对教师职业提出的要求。

总之,在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结构图中,现代教育观念是先导;信息技术能力是前提;教学设计能力是核心;教学实施能力是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学监控能力是调节中枢;教学评价能力是关键;自我发展能力是源泉。

因此,在设计中学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养方案时,可以以此作为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高岩.关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师能力问题的研究及启示.教育探索,2005,(4).[2]王润兰,李嵬,魏轶娜.对中学教师信息素质现状的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05(2).[3]Kearsley,G.(2000).OnlineEducation:Learningandteachingincyberspace.Toronto:NelsonThomsonLearning.2000.[4]王效刚,王天华.关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几点思考.电化教育研究,2002(7).[5]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责任编辑付一静)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