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雄:用好地方法规铁尺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
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3.28•【字号】安府办函〔2024〕14号•【施行日期】2024.03.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安顺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安顺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2024年3月28日安顺市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贵州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及《安顺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任务落实,结合安顺实际,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1.推动政府职能优化协调高效。
根据《安顺市机构改革方案》,全面加强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及时完善权责清单,完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建立工作调度机制,全力推进国家13个“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落地落实。
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将各类政务服务事项、涉企服务事项整合成企业、群众视角的一件事、一类事,依托贵州省政务服务平台及“一窗通办”改革服务模式,不断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深化“企业之家”创建工作,拓展增值服务,推动服务企业向服务产业转变,构建企业为点、行业为线、产业为链的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市政府办公室、市政务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市有关部门〔单位〕,各县〔区〕政府〔管委会〕)2.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
严格执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
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政府规章、行政规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严格公平竞争审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4.02.02•【字号】黔府办函〔2024〕8号•【施行日期】2024.0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黔府办函〔2024〕8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2023〕18号)精神,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在全省组织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实事求是、周密部署、改革创新、依法实施,建立我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目录和数据库,建立文物资源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完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公布机制和保护管理机制,建强文物保护队伍,构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空间管控、动态监测相结合的文物资源管理体系,确保普查结果全面客观反映我省不可移动文物资源基本状况。
二、普查范围和内容我省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对我省已认定、登记的14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复查,同时调查、认定、登记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
普查主要内容包括普查对象名称、空间位置、保护级别、文物类别、年代、权属、使用情况、保存状况等。
三、时间安排此次普查到2026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普查标准时点为2024年4月30日。
(一)第一阶段。
2024年4月前。
主要任务是建立各级普查机构,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围绕普查技术标准和规范、普查系统与采集软件等,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二)第二阶段。
2024年5月至2025年5月。
主要任务是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实地开展文物调查。
(三)第三阶段。
2025年6月至2026年6月。
城市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城市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传统的文化遗产逐渐被现代化的建筑所替代,这使得城市的保护与传承面临了巨大的挑战。
尽管如此,城市建设与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相互促进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
只有保护好自身的历史文脉和独特的文化色彩,城市才能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首先,城市建设要尊重并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不同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这些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宝贵财富。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市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严格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其次,要加强对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复工作,保持建筑物的原貌和风貌。
最后,要培养和传承相关的手工艺和技能,以保持城市的文化传统。
其次,城市建设要注重与历史文化遗产的融合。
建筑师和规划者在设计新建筑时,应该考虑历史建筑的特点和风格,使得新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这种融合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相似,还应该在结构、功能和材料的选择上进行合理的衔接。
同时,城市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历史街区和古老城区的保护与重建,使得整个城市保持一种连续性和一致性。
此外,城市建设要注重文化传承的创新性。
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不等于固步自封,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创新,使之与现代社会相融合。
城市可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展览,将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感受传统文化的价值。
同时,要推广和传承传统的手工艺和工艺技术,让年轻一代有机会学习和传承这些技能,确保这些技艺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最后,城市建设需要与公众的参与相结合。
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上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支持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项目。
同时,公众也应该对文化遗产保持关注并积极参与,通过参观、讨论和研究等方式加深对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识。
综上所述,城市建设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
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指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指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保存在地上地下的遗迹、遗址、遗物遍于全国,极为丰富。
解放以前,由于帝国主义者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掠夺和破坏,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遭受不少的损失。
建国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进行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文物保护工作,并且通过陈列、展览等活动,向广大人民进行了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成绩是很大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现在根据几年来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结合当前国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现在再作以下几点指示:一、文物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丰富的革命文物和历史文物,是世界人类进步文化的宝贵财产。
切实保护这些文物,对于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以及向广大人民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各级人民委员会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凡是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都应当妥善保护,不使遭受破坏和损失。
文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还应当本着重点保护、重点发掘,既对基本建设有利,又对文物保护有利的方针,根据当地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领导。
二、文物保护工作必须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
对于革命纪念建筑和古建筑,主要是保护原状,防止破坏,除少数即将倒塌的需要加以保固修缮以外。
一般以维持不缺不漏为原则,不要大兴土木。
保护文物古迹工作的本身,也是一件文化艺术工作,必须注意尽可能保护文物古迹的原状,不应当大拆大改或者将附近环境大加改变,那样做既浪费了人力、物力,又改变了文物的历史原貌,甚至弄得面目全非,实际上是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口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12•【字号】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施行日期】2024.08.12•【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33号)海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已由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于2024年7月3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8月12日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决定(2023年12月13日海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24年7月31日海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批准)海口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决定,对《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作如下修改:一、将第三条修改为:“海口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当遵循科学规划、分类管理、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正确处理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保护、利用与城乡建设、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关系。
”二、将第四条第二款、第三款修改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旅游和文化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规划管理工作。
“发展和改革、财政、公安、商务、教育、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和消防救援机构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权限,协同做好本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相关工作。
”三、将第五条修改为:“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资金,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财政投入。
2024年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2024年文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如下:
在新的一年里,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们需要全面调查、登记和评估全国范围内的文物资源,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保护好每一处历史文物的珍贵价值。
优先保护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
我们将加大投入,完善保护措施,确保这些重要文物得到妥善保护,不受破坏和侵害。
同时,我们也要重点关注地方文物保护工作。
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机构的合作,共同制定保护方案,实施有效措施,保护好各地的文物遗产,保护好每一个历史的痕迹。
我们要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呼吁全社会都来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只有全社会的力量团结一致,我们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们得以延续传承。
在文物保护工作中,我们也要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和保护文物,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确保文物安全。
2014年的文物保护工作实现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仍面临诸多挑战。
2024年,我们要更加努力,更加有序地推进文物保护工作,力求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为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留下更美好的未来。
第 1 页共 1 页。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公布日期】2024.01.26•【字号】筑文旅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1.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法制工作正文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关于印发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各区、市、县文旅广电旅游局,贵安文旅工作专班,局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各文旅行业协会:为做好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我局制定了《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按方案要求抓好落实。
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2024年1月26日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近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要求,做好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春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根据《省安委办关于切实抓好春节前后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黔安办〔2023〕25号、《市安委办关于切实抓好2024年元旦春节期间安全防范工作的通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贵安新区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等文件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务院、省、市安委对安全生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好发展与安全,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从近期国内接连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中汲取教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问题导向、系统思维。
从即日起到省、市两会结束,对贵阳贵安文旅行业进行安全生产大排查整治,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全面防范化解安全突出风险隐患,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障贵阳贵安文化和旅游行业的安全稳定有序。
2024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3篇)
2024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最近,埃及文物出现“丁锦昊到此一游”的新闻非常的火热,因为这件事,到处都有人在讨论关于保护文物的话题,而这件事情,也引发了人们对保护文物的争论。
最近,近年来,旅游成了人们一大爱好,有的喜欢登山,有的喜欢观景,还有的喜欢了解中国历史古迹,这显然是好事.可是有些人却不珍惜文化遗产,甚至破坏文化古迹;在古迹上乱写乱画,任意踩踏花草,垃圾乱扔等.总之,这让文物古迹受到很大的损害.为了让祖国悠久的历史传得更久远,为了让人们提高保护文物的自觉性,我提出以下几点保护文物建议:一.在墙壁上悬挂保护文物的字样;二.对随地扔垃圾的人要受到罚款;三.在古迹容易受到破坏的地方修建护栏;四.在人群聚集的地方放置垃圾桶.五、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监督责任,如果看到有人在破坏文物,应该及时制止.六、家长应该做好监督和教育的责任,不让小朋友因为自己不懂事,而犯下这些自己不理解的错误。
这些,就是我对保护文物的建议了,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些。
2024年保护文化遗产建议书(2)____年___月___日至___日,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论坛”在海口举办。
来自中国、东盟确定与会国家及英国、肯尼亚等相关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襄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大计,共同倡议如下:一、充分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我们认为,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也是促进共同发展的经贸之路、文化之路、和平友好之路。
千百年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推进了人类文明进步。
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研究,对促进沿线各国经济文化友好往来,拓展睦邻友好,扩大互利共赢,意义重大。
二、共同推进海上丝绸之路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与海上丝绸之路密切相关。
海上丝绸之路绵延两千年,跨越亚欧非,在沿线各国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
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
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失落。
因此,需要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以确保这些宝贵的财富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
首先,政府应该设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保护文化遗产。
这些法律法规应该包含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标准,以便监管和管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此外,政府还应该增加对违法破坏文化遗产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大法律的惩罚力度,以起到警示和威慑作用。
其次,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
社会公众应当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的行动中来,提高大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保护不仅仅是政府和专家的事情,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通过加强教育和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和知识水平,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维护我们的文化遗产。
此外,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科学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潜在威胁,为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可以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在保持其原有特色的同时,延缓其衰败和破坏的进程。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
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携手合作,共同制定并实施保护措施。
国际组织和机构可以起到桥梁和协调的作用,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分享经验与技术,共同保护和传承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综上所述,加强对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重要任务。
从政府层面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保护措施的执行力度;通过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度,夯实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实施更科学、高效的保护工作;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
只有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我们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财富得到妥善保存和传承,让后代能够继续欣赏和受益于文化遗产的丰富内涵。
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
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邯郸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10.10•【字号】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1号•【施行日期】2024.11.01•【效力等级】较大的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TM〗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TM〗〖SM〗第21号〖/SM〗《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已经2024年8月28日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5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施行。
〖SR〗邯郸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4年10月10日〖/SR〗〖TM〗邯郸市磁州窑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条例〖/TM〗〖TS〗(2024年8月28日邯郸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2024年9月25日河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批准)〖/TS〗〖T〗第一条〖/T〗为了推进磁州窑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促进磁州窑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T〗第二条〖/T〗本市行政区域内磁州窑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T〗第三条〖/T〗本条例所称磁州窑,是指创烧于北朝晚期延续至今,形成了影响广泛的磁州窑系,中心窑址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的彭城镇和磁县的观台镇一带(古属磁州),具有独特的施用化妆土工艺,采用剔、刻、划以及将传统中国书画用于器皿表面等装饰技法,其红绿彩装饰技法开创中国古陶瓷单色釉上用彩釉装饰先河,烧制品装饰风格以“白地黑花”“黑地白花”等为主要代表的古代陶瓷文化遗址及其生产业态。
本条例所称磁州窑文化,是指与磁州窑相关,具有历史、科学、经济、艺术、文学等社会价值的窑址、窑具、器物、典籍等物质文化遗产和工艺、造型、色彩、装饰、设计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他文化表现形式。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发言稿)
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文明(发言稿)尊敬的各位嘉宾、亲爱的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发表这篇“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文明”的发言稿。
我们都知道,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宝贵的财富,是传承历史和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
而中华文明作为悠久灿烂的文明体系,承载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华文明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
一、加强立法保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首先要有坚实的法律基础。
我们应该加强相关的立法工作,通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同时,还要加强执法力量的建设,确保相关法律的有效执行,切实维护文化遗产的权益。
二、加大投入力度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的投入。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投入力度,为相关项目提供必要的经济保障,建立健全专项基金,促进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开展。
同时,还要加强对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保护意识,使他们成为文化遗产传承的中坚力量。
三、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一个国家的事务,也是一个国际性的工作。
我们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的发展。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瑰宝和魅力,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推动文明的多样性和繁荣。
四、加强公众教育宣传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仅是专家学者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
我们应该加强对公众的教育宣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向公众传递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豪感和自觉性。
五、加强科技创新应用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视。
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的研发和应用,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来解决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难题。
利用虚拟现实、三维重建等技术,实现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存和传播,使更多的人能够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瑰宝。
2024年应当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3篇)
2024年应当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对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因此,2024年应当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加强与时俱进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完善的安全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和遏制各种安全风险的发生,保障社会的安全稳定。
首先,要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律意识。
通过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活动,培养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的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大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重视。
同时,要加强相关媒体的安全宣传,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全民共同参与安全建设的良好氛围。
其次,要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各个领域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个责任主体的安全职责和责任划分。
加强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安全监管,加大对危险化学品、建筑工地、旅游景区等领域的安全检查和监管力度,确保相关企事业单位和场所的安全生产和服务。
再次,要加强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
积极引进和研发先进的安全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检测和预警能力,及时掌握安全隐患和风险,防止事故的发生和扩大。
加强对安全技术和设备的推广和应用,为各个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管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最后,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提高对全球安全形势的了解和应对能力。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相关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安全挑战。
积极参与国际安全规则的制定和修订,为构建和谐的国际安全环境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2024年应当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教育和宣传,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安全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的安全稳定,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024年应当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2)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安全是十分重要、非常突出、特别要紧的一个问题。
如果没有人身保障,何谈以人为本;无谓造成伤残或死亡的悲剧,何谈社会和谐。
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对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文化和自然遗产就像我们心灵深处的宝藏,得好好珍惜。
想想那些古老的建筑,历经风雨却依然挺立,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每一块砖,每一根柱,都浸透着历史的气息。
听说过“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吧?就是这个理儿,我们得为未来的孩子们留下一片好荫。
保护这些遗产,不仅仅是保存老东西,更是传承一种精神,一种文化。
走在古街上,看着那些手工艺人,真是令人心生敬意。
他们的双手就像在编织着历史的丝线,让我们得以触摸过去。
说到文化,咱们可不能光顾着“看热闹”,还得学会“吃透”。
这些文化背后的意义,有时候就像冰山一角,深藏在我们看得见的表面之下。
就像咱们的祖辈教给我们的那些老话,简单却蕴含深意。
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风俗,那些习俗就像老朋友,带着亲切感。
去一个新地方,听听当地的故事,真是比什么旅游指南都管用。
人的情感总是与文化紧密相连,这份情感让我们在陌生的土地上也能找到归属感。
保护遗产不仅是责任,更是享受。
想象一下,周末和朋友一起去历史遗址,聊聊天,拍拍照,那种轻松自在的感觉,谁不爱呢?每一处遗址都像一本书,翻开就能看到前人的智慧。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去感受这些遗产,才是打开心灵的一把钥匙?那些古老的音乐、舞蹈,甚至传统的节日,都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桥梁。
在这些文化活动中,大家一同欢笑,一同回忆,真是无比美好。
亲友团聚,围着桌子,吃着传统美食,聊着过往的故事,那种氛围让人倍感温暖。
再说说自然遗产,哇,真是让人惊叹的自然奇观。
山川河流,草木花香,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保护自然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我们常说“细水长流”,只有珍惜这些自然资源,才能让未来更美好。
想想,小时候在树林里捉蝴蝶,在河边嬉戏,那些美好的回忆,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活,爱护自然,等于爱护自己。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过,怎么才能让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更加活跃起来?不如多办一些活动,吸引年轻人参与。
2024年保护古迹的建议书范本(3篇)
2024年保护古迹的建议书范本经过本报组织的“邀你当记者寻访古遗迹游”活动,已经深深爱上西安古遗迹的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等人,昨日联合发出倡议,希望全西安的市民们从自身做起,自觉地爱护文物,保护文物。
倡议书提出:一、要做文明的西安人,热爱古城,爱护古迹,依法保护古迹;二、对偷盗倒卖文物的人进行依法举报,依法处理,人人都要保护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三、教育青少年从小要有保护文物的意识,这项工作应从学校、社会、家庭联合做起,创建文明的古城要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
作为主要发起人于亚男说,西安与开罗、罗马、雅典齐名为四大世界名都,拥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___处,其中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单位,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历史留下的文物古迹是我们特有的不可再生资源,在现代化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市民,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来保护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源。
如果没有全民的保护,再健全的法律法规都是留在纸上。
倡议发起人:特邀嘉宾记者于亚男、崔庚年、宋朝环、王建华、张军生、张锡韩等___人2024年保护古迹的建议书范本(2)我国有许多的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兵马俑······;也有许多自然遗产: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还有自然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泰山风景名胜区······。
这些地方都是我们中国人的自豪与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辉煌奇迹。
我们从网上了解到了很多名胜古迹都遭到了破坏,就像生了病一样,身上千疮百孔,很多美丽的风光景区都失去了往日的美丽容颜,到处可见垃圾和“某某某到此一游”这样的“留言”。
我们作为一名小学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心里很难过很焦急,我们想借此文呼吁大家,呼吁所有的小学生,呼吁所有的中国人行动起来,保护好中国的名胜古迹,保护好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
2024年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总结
2024年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总结时间:2024年X月X日地点:XXX大会议厅会议总结:一、回顾过去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文物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然而,我们也面临着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特别是在文物安全方面,尤为突出。
为了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及制定更好的工作方针和措施,本次会议重点讨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议题:1.文物修复与保护文物修复与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重要内容,我们需要加强对修复工作的指导和监管,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注重提升文物修复人才队伍的素质,加强研究和创新,提高修复水平。
2.文物保管与管理文物的保管和管理直接关系到文物的安全与完整。
会议强调了加强文物保管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出了多个具体的措施和建议:完善文物保管设施,强化安全措施,建立健全文物登记与监管制度,加强保密工作等。
3.文物交流与合作会议指出,积极推动文物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提升我国文物事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们要加强与国际组织的联系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实施,拓宽国际交流渠道,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4.文物安全教育与宣传文物安全教育与宣传是提高公众文物安全意识的关键环节。
会议强调了开展多种形式的文物安全教育与宣传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的举措和建议。
要加强对公众的文物保护意识教育,提高文物保护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未来发展在会议的总结中,我们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文物安全工作需要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我们要加强对文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制定,健全文物安全管理制度,提高文物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2.提高文物保护技术水平会议指出,要加强对文物保护技术的研究和创新,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
特别是要加强对数字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推动文物数字化保护与管理工作的发展。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保护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文物安全工作队伍。
2024年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总结
2024年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总结
的主要内容如下:
1. 会议对过去一年的文物安全工作进行了总结,肯定了一些取得的成绩,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会议强调了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包括盗窃、损坏和非法贩卖等问题。
3. 会议提出了一系列加强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案,包括加强监管力度,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文物保护意识和素质等。
4. 会议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加强协作,建立完善的文物安全工作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和联动处置能力。
5. 会议强调了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共同守护好我们的文化遗产。
6. 会议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
总而言之,2024年文物安全工作会议总结强调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加强保护措施和加强协作的具体要求,并明确了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和任务。
这些措施和要求将有助于保护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第 1 页共 1 页。
2024年保护文物倡议书
2024年保护文物倡议书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大家好!我代表2023年保护文物倡议书工作组,向大家呼吁关注文物保护事业,并倡议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
文物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见证,是我们传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包括自然灾害、人为破坏等,许多珍贵的文物正面临着被丧失、被破坏的危险。
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文物,我们急需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应该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的意识和责任感。
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文物的价值和重要性,激发人们参与文物保护的热情。
同时,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移动平台等渠道,将文物保护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文物保护成为社会共识和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其次,我们要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实施不严格、法规不完善等。
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文物保护的法律效力。
同时,要加强对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让广大市民了解到侵犯文物的行为是违法的,从而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三,我们要加强文物保护机构和人才的建设。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机构,提高其保护管理能力。
同时,加强对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只有有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队伍,才能更好地从事文物的保护和研究工作。
第四,我们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和检查。
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的评估机制,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定期的督导和检查,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最后,我们要加强与国际合作,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的文物保护经验。
文物保护是一个全球性的课题,各国应该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和解决各类文物保护问题。
亲爱的同事们,文物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的瑰宝。
保护好文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我们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中来,共同关注和爱护我们的文物,共同传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2024文物保护监管工作方案
2024文物保护监管工作方案
2024年文物保护监管工作方案内容如下:
一、加强文物保护监管力度,落实法律法规,强化监督执法,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二、加强文物修复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文物保护和修复水平,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三、加大对历史文化街区、古镇古村等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向基层延伸。
四、加强对私人文物的监管和保护,加强线下巡查,规范私人文物收藏和交易行为。
五、加强对文物市场和文物拍卖行为的监管,遏制文物走私和非法流通行为,维护文物市场秩序。
六、加强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档案和信息系统,加强文物安全防范工作。
七、加强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文物保护氛围。
八、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合作,共同推动文物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促进文物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九、加强对文物损毁、丢失等事件的查处和处理,严惩文物犯罪行为,维护国家文物利益和公共利益。
十、加强对文物保护工作的监督评估,建立健全文物保护绩效考核机制,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第 1 页共 1 页。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促进《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促进《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西安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12.12•【字号】市政发[2012]115号•【施行日期】2012.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促进《文物保护法》贯彻落实的若干意见(市政发〔2012〕11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今年3月至5月,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我市实施《文物保护法》的情况进行了检查。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现就切实促进《文物保护法》在我市的有效贯彻落实提出如下意见。
一、继续加大《文物保护法》的学习宣传力度(一)市司法局和相关部门要将《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纳入“六五”普法规划和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努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及文物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文物保护意识和执法水平。
(二)各级文物部门要充分利用“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等重大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拓宽宣传内容,突出宣传重点,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
(三)市文物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认真做好群众特别是大遗址保护区周边群众的普法工作,动员广大群众做文物保护的义务监督员,共同保护珍贵的文化遗存。
(四)各级文物、公安部门要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积极主动引导社会舆论,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开辟宣传专栏等措施,宣传文物保护重点工程、重要考古发现、打击文物违法犯罪成果等,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
二、严格实施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一)各级文物部门要及时向有关区县、开发区管委会告知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内容和工作任务,明确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二)要通过编制全市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加强对文物保护区的管理。
在全市城乡建设中,要严格落实基本建设中文物保护工作程序。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作用,本制度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原则、目标、制度框架和责任分工,以及其他相关事项。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机构、组织、个人。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应坚持以下原则:(一)保护第一原则。
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性、独特性和普遍价值,保护其身份、完整性和真实性。
(二)社会共治原则。
鼓励广泛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专业机构协同推进的保护体系。
(三)科学管理原则。
倡导科学、合理、有序的保护管理,注重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的应用。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坚持传承和发展相结合,将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章保护管理机构和组织第四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该机构应具备以下职能:(一)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政策和规划,组织实施保护工作。
(二)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信息和资料。
(三)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调查和评估工作。
(四)指导和监督各级保护管理机构和组织开展保护工作。
第五条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由相关机构、专家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该组织应具备以下职能:(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和技能,培养传承人才。
(二)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演出和推广活动。
(三)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修复工作。
第三章保护管理措施第六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机构和组织应采取以下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登记制度,形成完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规范和标准,指导保护工作的实施。
(三)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胡忠雄:用好地方法规铁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一、充分认识《条例》的重要意义
历史是城市之根,文化是城市之魂。
岳阳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灿烂历史的文化名城。
1994年1月,岳阳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
在此背景下,拥有地方立法权后,我市首部法规聚焦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其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条例》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铁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对一座城市而言,留得住历史文化的根脉,才能赢得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如果我们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会愧对后人。
因此,我们要从关乎岳阳城市发展前途命运的高度,严格保护好记录着岳阳历史、浸透着古城文化的一街一巷、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条例》的颁布实施,把岳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纳入了法治化、规范化轨道,将建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长效机制,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法规保障。
《条例》是规范城市建设管理的标尺。
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一对难题,把握得好,相得益彰;把握得不好,历史文化遗产将遭受损坏。
基于此,《条例》科学处理城市建设与名城保护的关系,对在历史文化名城范围内的城市建设活动进行了严格限定,将有力规范城市建设管理行为,提升城市建设管理水平。
《条例》是保障城市科学发展的抓手。
历史文化不仅是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经济硬实力”的重要支撑。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优化生活环境、丰富文化生活,可以转化为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推动生产力加快发展。
当前,城市之间竞争,已不仅是经济的角力,也是文化的较量。
保护和弘扬历史文化,可以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凝聚力。
历史文化是岳阳旅游最大“看点”,也是岳阳城市最大特色。
《条例》的颁布实施,在规范岳阳城市建设管理的同时,也为城市发展营造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必将推动岳阳城市科学快速发展。
二、准确把握《条例》的主要内容
《条例》立足岳阳实际,吸收外地经验,大胆创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地方性法规。
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准确把握。
明确保护范围,强化各级主体责任。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这样公益性、综合性、社会性、长期性的工作,必须坚持政府高位推动,才能取得成效。
《条例》着眼岳阳市情,科学界定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范围,即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保护、利用和管理。
强化了市、区、街道办事处三级责任。
市、区人民政府负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监督管理,街道办事处负责保护的巡查和报告等工作。
对规划、文化、住建、城管、林业等有关部门,也详细明确了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分工。
明确保护对象,强化规划引领作用。
《条例》用专门章节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对象作了详细规定,包括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风貌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古树名木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保护对象,并将重点保护对象一一列出。
为充分发挥规划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条例》明确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风貌保护区内进行建设,必须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并依法取得规划、住建、文物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明确保护措施,强化审批程序管理。
《条例》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的禁止行为作了详细规定。
如开山、采石、开矿等破坏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活动;占用规划确定保留的园林绿地、河湖水系、道路等;修建生产、储存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腐蚀性物品的工厂、仓库等;在历史建筑上刻划、涂污,设置不符合规划要求的户外广告等。
对非禁止行为,如改变园林绿地、河湖水系等自然状态,在核心保护区进行影视摄制、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及其他影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或者历史建筑的活动,规定要制订保护方案,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文物主管部门批准。
明确保护责任,强化过错法律追究。
《条例》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未履行法律责任的行为进行明确并作出处罚规定,增强了可操作性,特别对规划、文物、文化、房屋等主管部门未按规定履行好保护职责的行为,作出了相应处罚规定。
三、切实推进《条例》的贯彻实施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条例》出台仅仅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要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真正发挥《条例》作用,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全市各级人大、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切实做好《条例》的宣传贯彻实施工作。
多角度宣传《条例》,做到家喻户晓。
岳阳历史文化是岳阳人共有财富,广大市民是历史文化遗产的薪火传人和“保管者”,是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社会基础。
贯彻实施好《条例》,首要任务就是要将《条例》宣传好,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市、区政府要把《条例》的宣传普及作为“七五”普法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条例》宣传力度;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通过发放《条例》文本、座谈讨论、知识竞赛和法规咨询等方式,拓展《条例》宣传广度;各地要根据《条例》相关内容和法律责任,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宣传,增强《条例》宣传深度。
希望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力支持,安排较长时段、从不同角度介绍《条例》内容,大力弘扬“保护历史文化人人有责”的理念。
要通过上下联动,广泛宣传,同心合力为岳阳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撑起一把实实在在的“保护伞”。
全方位学习《条例》,掌握基本要求。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将《条例》的学习和掌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学习,熟知《条例》赋予的各项职责;行政执法人员要将《条例》的学习掌握作为上岗培训的必修课程,通过学习,把握《条例》内涵、掌握条文规定;广大市民也要将《条例》学习作为提升自身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增强自觉守法的意识。
学习不要拘泥于形式,学习的关键在于对《条例》的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和自觉执行。
高标准实施《条例》,依法履职尽责。
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条例》规定,各司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要提高广大市民的参与意识,畅通举报通道,实现监督阳光化;要及时制定与《条例》配套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增强《条例》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同时还要实施好与历史文化保护相关的其他法律法规,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水平推向更高层次。
严要求监督《条例》,确保良法善治。
市人大常委会、市人大相关专门委员会和常委会工作机构要密切关注《条例》的执行,通过立法解释、咨询答疑,纠正对《条例》的理解偏差;在实施一段时间之后,要开展执法检查,推动《条例》的正确有效实施;要通过立法后评估,找出《条例》的不足,为今后修订完善《条例》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