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第七章

合集下载

(完整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完整版)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心理学基础
(一)动机理论
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生理的需求 安全的需求 归属感需求 尊重的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求
2.贺兹柏格(Frederick Herzberg)的二因动 机理论 有一套外在的工作条件 有一套内在的工作条件
(一)动机理论
动机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由动机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二)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对校本课程发展的启示: 1. 社会建构理论来看为何需要校本课程发展:
学习需从社会文化脉络而来 2. 社会建构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
课程内容的选择需以社会文化及儿童经验为主
社会学基础
(一)符号互动论
1.米德的象征互动论 互动中建构意义网络 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互动 自我互动 2.布鲁默(Herbert Blumer)象征互动论 象征互动论的三项基本前提(1)人类对事物行动的基础建
校本课程发展提供教师自我实现的机会 2.由动机理论来看如何运作校本课程发展
(1)采用参与的方式提供学生、社区家长对学校 的隶属感 (2)给予专业成长的机会、认可与挑战性的工 作,提高其工作动机
(二)社会建构理论
以维果斯基(L.S.Vygotsky)的学说为代表 社会文化脉络、情境学习、内化作用、
最近发展区、鹰架支持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哲学基础
(一)存在主义
沙特:人存在,就是意识的存在;意识不是静态的, 意识总能意识到什么 1.对自己有责任 2.对社会有责任
马丁布伯:“吾—汝”关系
(一)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的课程观——格玲学校课程观 1.许多青年人生活在宰割与疏离的挣扎年代,传
统的课程往往无法引发他们的兴趣。 2.学科教材可借助适当的解说而增添学习者经历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方案: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一、研究背景和目的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发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与实践,以期为优化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1. 研究内容(1)对现有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发理论进行梳理,总结其优点和不足;(2)调查研究不同学校的体育课程开发情况,收集相关的数据和资料;(3)分析比较各学校之间的体育课程开发实践,找出问题所在;(4)提出改进和优化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方法和思路。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发的理论框架和思想基础。

(2)实证调查法:选择数所中小学作为研究样本,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校体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包括内容设置、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等。

(3)实地观察法:走访调查学校,观察课堂教学情况,考察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状况。

(4)数据分析法: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比不同学校的差异以及问题所在,提取关键信息。

三、方案实施1.确定研究样本选择若干所中小学作为研究样本,覆盖不同地域、不同层次的学校。

2.制定问卷调查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一份问卷,内容包括体育课程目标设定、内容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

3.实施问卷调查通过面对面或线上方式,向相应的学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4.进行实地观察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前往各学校实地观察课堂教学情况,并记录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相关数据。

5.整理和分析数据将收集到的问卷数据和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关键信息,并与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对比。

四、数据采集和分析1.数据采集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获得学校体育课程开发的相关数据和信息。

2.数据整理和分析将问卷数据和观察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使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部 颁布实施 的《 基础教 育课程 改革 纲要 ( 试行 ) 》 明确 指 理论研究起步 晚,发展滞后 。国外在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中起步 出: “ 在教学中要 积极 开发并合理利用校 内外各种资源 。学校应充 早 , 所以在研究 中走 在了我们 的前 面。因此 , 在体育课程 资源 的开 要 充分借鉴外 国的先进理论 。但是 , 借鉴 的同时也要 分发挥 图书馆 、 实验室 、 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 发和研究 中,
宽, 这样不仅提高他们 的解题能力 , 更 能让他们享受成功后 的宽松 与愉悦 。
参考文献 :
叶澜. 在 学校 改革 实践 中造就新型教师: 面向 2 1 世 纪新基础教
提供的启示与经验[ J ] . 中国教 育学刊. 2 0 0 0 ( 4 ) . 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 印的活动 , 唯有从心里进发 , 才能打到心 育探 索性研究.
源 的开发进行研 究, 并 结合 自身 的实践对体育课程资源 的开发研究提 出一些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 : 体 育教 学; 课程资源; 创造性研究 随着我 国在奥运会 中取得越来越骄人 的成绩 ,我 国已经成为 2 . 在课程资源 的开发研究中 , 缺少创造性研究 这种情况 出现 的原 因 : 一方面是理论不够成熟 , 一方面是 学术
盾, 已成 为 当前 课 程 改 革 实 践 急 需 解 决 的 重 要课 题 。
体育课程资源 的开 发要和实际的教育相结合 ,单纯 的理论研
究很难开发 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课程资源。但是对 于从事体育教育
的一线教师而言 ,虽然 了解具体的体育教育情 况又有具体 的实践 经验 , 但是缺乏理论基础 , 也难 以开发 出科学 的 、 合理 的体育课程
面 ,要加强一线体育教师 的理论学习 ,将 自己的实践经 验诉诸文 但 是在体育课程 的资源开发中却存在一定不足 。在体育课程资源 字 , 形成 自己的理论 。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

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体育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

在体育教育中,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与实践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将从校本课程的概念、意义、现状以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讨论。

一、校本课程的概念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特色、地域特点、学生需求和爱好等,自行编制开发的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校本课程可以包括学科课程和校内课程,也包括体育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校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和学生以参与为主,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性教学与创新性实践并重,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服务。

二、校本课程的意义1.体现学生特长和需求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针对学生的特长和需求,制定最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加强对个别学生的关注和帮助,同时带来更好的教育效果。

2.提高教学质量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求教师积极参与课程的编制和实施,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3.发挥学校特色和灵活性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和灵活性的发挥,确保教育质量和多元化的教育模式。

三、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现状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大多数学校只是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中加入了一些校本课程,而没有形成系统、可持续的校本课程。

同时,因为体育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地位还不高,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也存在种种问题。

1.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我国中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理论尚不成熟,缺乏系统的理论和规范的制度指导。

学校和教师更多的是依靠个人能力和经验,缺乏统一规划和组织力量。

2.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能力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有些教师缺乏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能力和经验,影响了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3.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校本课程的评估是校本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但在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中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

很多学校在校本课程实施后并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估,而仅仅是按照学生满意度进行简单测评。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了有力的推进。

为了更好地进行课程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研究的重点。

体育课程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

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研究,并结合自身的实践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提出一些的建议和观点。

关键词:体育教学;课程资源;创造性研究随着我国在奥运会中取得越来越骄人的成绩,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大国。

体育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

随着我国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我国体育教育赢得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国体育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一些问题也开始出现。

在众多的问题中,新课程标准和与之相匹配的教材、师资、物质条件不足的矛盾已经凸显出来,如何有效地化解这一矛盾,已成为当前课程改革实践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就使得教学资源不平衡,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并符合自身需要的课程资源。

教育部颁布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课程资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所有的可以用于教学的社会及自然资源。

我们今天意义上的课程这一名词,是个舶来品。

课程一词源于拉丁语,指“跑道的意思”,引用到教育学当中,课程是指学习学科的内容的进程。

由此可见,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

我国历来重视体育教学,我国体育教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但是在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中却存在一定不足。

在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绝大多数体育教师过分的依靠体育教材,而没有形成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探析与实践.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探析与实践.

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性探析与实践摘要:本文主要阐述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校本化的必要性和小学体育课程校本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践教学活动,提出了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实施的新建议。

研究表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它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小学体育教师的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有助于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实施课题研究,形成本校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有助于整合课程资源,创设具有自己学科个性、特色、风格独特的品牌项目;有助于促进教学有效研究的校本研究,把教研组变成校本课程开发的主阵地。

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会成为学校特色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目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正迅速在全面推进。

课程改革是否成功,从某种角度来看,校本课程的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

校本课程开发是学校发展的坚实基础,校本课程是推动新课程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执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保证。

校本课程开发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方向标。

一、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校本化的必要性各位专家学基本赞同校本课程的观点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场所是在学校,开发的主体是学校的校长、教师以及学校外的学生家长、社区人士等,主要的开发活动是制定学校课程计划、实施课程并评价课程。

所以对于校本课程开发,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以学校为基地,教师为主体,自愿、自主开展的课程活动,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造过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促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课程不断发展。

校本课程的发展程度越高,可以反应出我们学校体育健康观念越深入人心。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于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以期为体育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方面,我们将深入研究资源开发的相关理念、原则和方法。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我们将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体系,为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

在实践应用方面,我们将关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实际操作流程和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等手段,我们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各类体育课程资源,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

同时,我们还将关注资源开发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1. 阐述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重要性和意义在体育教育中,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具有深远的重要性与意义。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全面要求。

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进行开发,不仅是对教育内容的丰富,更是对教育方法的创新。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引入多样化的体育项目和活动,课程内容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体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强调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通过开发多元化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体育文化。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

作者: 祝秀艳 李木春
作者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吉林长春130021
出版物刊名: 现代中小学教育
页码: 61-63页
主题词: 体育 小学 校本课程 素质教育 个性发展
摘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体育学科进行了校内课程和综合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校内课程开发主要采用对原有教材进行拓展和补充(软排、小绳、口袋、呼啦圈、皮筋等)、有效实行课程改编、大胆尝试课程整合;综合课程开发包括开发丰富多彩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搭建开发校本特色活动平台,以增强趣味性、扩大参与面为目标,设计金秋体育节等。

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积极探索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68当代体育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王建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不仅是决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还是课程资源的主要承载人。

合理开发体育课程资源不仅能充实课程内容,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对小学体育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机制在开放哲学指导下,作为小学教学的一部分,应积极推进本课程的发展和探索,提高小学体育的总体质量,全面优化学生体罚。

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综合系统和复杂性,能够有效地改进本课程在科学发展机制的基础上的开发。

本课程的发展是多方面的,涉及教育领域的所有利益攸关方,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和社区成员,在教师的基础上广泛参与。

本课程的发展与国家一级课程的发展相比是一种逆向发展模式。

在制定本课程时,教师是重要的激励者和参与者,既有利于主语也有利于学习。

教师配合自己的学习经验,激励知识分子积极主动,积极参与课程开发,努力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成长的新课程。

2 开放学校体育课程中制定的实践原则2.1 坚持“第一健康”原则本课程的发展必须坚持第一个、最安全的健康理念,因为它是一个开放、多元和广泛使用的课堂模式。

尤其是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融入社区方面,必须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意识,同时促进普通父母的教育,为体育创造健康安全的环境。

小学课程发展过程中,学生应充分依赖身心发展规律和阶段特点,不断促进身心健康。

2.2 坚持学生中心的原则在制定本课程时,课程应既以教学活动的形式,也以培训的形式,反映不同年级、语言和性别的学生的实际特点,积极形成科学。

3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策略(1)积极拓展校本课程开发的参与主体,高度重视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质量在制定小学教程中的这一课程时,应充分明确地表明参加这一课程的情况,并应不断扩大社会参与。

与其利用校长、教师等传统教育机会,不如寻求广大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不断扩大课程。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体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不行或缺的一部分,其目标是培育同砚的身心健康,全面进步他们的身体素养和协作精神。

体育课程的内容资源开发是为了提供多样化、有效的进修材料和资源,以增进同砚的进修和进步。

本文将探讨。

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定义与特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资料、实践项目等多种形式。

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多样性: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该涵盖多个运动项目和练习方式,以满足不同同砚的需要。

2. 有效性: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该能够激发同砚的进修爱好,提高他们的进修效果。

3. 可持续性: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该能够依据同砚的需求和进步不息更新和改进。

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依托于教育学和体育学的理论基础。

其中,教育学的理论包括课程开发、教学原理、进修理论等。

体育学的理论则包括运动技能、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将这些理论结合起来,以实现课程目标和提高同砚的进修效果。

四、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实践方法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可以接受以下实践方法:1. 老师参与:老师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重要参与者。

他们应该了解同砚的需求和爱好,参与资源的选择和开发过程,以确保资源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2. 同砚参与:同砚是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使用者,他们的参与是资源开发的关键。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谈论等方式了解同砚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资源的质量。

3. 多元化资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应该包括多种形式,如书籍、图片、视频、网络资料等,以满足不同同砚的需求和进修方式。

4. 情境化教学: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应该结合实际情境,为同砚提供真实的体验和沟通机会。

例如,可以设计小组活动、竞赛等,以增进同砚的合作和竞争能力的进步。

五、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应用案例以下是一个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应用案例:在篮球课程中,可以开发一系列的教材和视频资源,包括基本技巧的教学、竞赛技巧的演示等;同时,还可以组织同砚参与篮球竞赛和训练,提供实践机会和反馈,以提高同砚的技能水平。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43当代体育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丁 维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实践性、参与性和操作性是其重要内在属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同时也是规范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之一,亦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合作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桥梁。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原有的体育课变成现在的体育与健康课。

小学体育教学的重点,不再是对学生进行测试、选拔,而是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将“个人身体锻炼”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鼓励学生加强身体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游戏的科学运用就成为小学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重要路径。

1 体育课程开发的意义及原则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还能形成特色的课程体系,使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体育项目,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水平。

开发体育课程资源,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开放性原则。

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的过程中,教师要保证课程类型、课程空间、教学途径的开放性。

在体育教学中,不论是哪种类型和形式的体育课程,只要能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都可以成为被开发的对象。

因此,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不要局限于某一种课程资源,而要探索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增强体育教学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1.2 个性化原则。

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从本地区的资源和文化出发,体现学校的个性化。

课程开发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活动,统一标准和要求,不仅无法突出学生的个性,还会降低学生的体育兴趣,无法发挥出课程开发的作用和价值。

2 新兴体育项目融入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可行性2.1 网球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球类运动,网球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娱乐性,并因其激烈的竞技感吸引了许多球迷观看、追捧。

所以,将网球融入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可以有效促进网球运用的发展。

一般而言,网球对训练场地的要求不高,而且使用的球拍对学生来说价格也是比较合理的。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56当代体育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探究麻志飞1 目前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1 体育教学理念落后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及学生自身都较为重视文化课的学习,忽略了体育学习。

学校、教师、家长更为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依据,往往会出现其他学科挤占体育教学时间的问题,导致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十分被动,这不利于学生的体育学习及体育素养的发展。

同时,这一传统观点也影响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导致学生不愿参与体育运动。

1.2 教学资源不足,体育教学器材不完善现阶段,仍有部分小学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学资源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学校缺乏体育器材,甚至一些学校没有符合规定的运动场地。

这种情况下,教师只能在体育课上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运动,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缺乏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2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1 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训练兴趣体育与游戏有更多对接点,教师在具体整合形式设计时,要对学情有一定把握,以便做出针对性设计。

学生对游戏有选择性,低年级学生追求游戏的互动性、竞赛性,中高年级学生对复合型游戏有特殊兴趣,教师要对游戏内容和游戏形式展开对应设计,发挥教学调度作用。

教师不妨将体育训练与游戏相融合,这样可以形成丰富教学启动力。

如二年级体育课堂上,教师拿出一盒羽毛球:我们现在来做一个游戏。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攻占中圈”。

五个人一个小组,每人一只羽毛球。

两个小组分别从足球场地的两端开始出发,用手投掷羽毛球,投掷多远就前进多远,快速反复投掷,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中圈的得一分,看哪一个小组进入中圈的人数占优。

教师讲述要求之后,启动游戏环节,学生都能够快速就位,全力开始投掷羽毛球,课堂场面热闹起来。

其他学生开始加油助威,课堂充满欢声笑语,其快乐指数极高。

2.2 科学规划教学,培养核心素养小学体育是一门针对学生心理与生理健康的学科。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一、引言现代社会,体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体育课程也成为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是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它旨在提供丰富多样的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和效果。

二、理论探讨1.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定义与分类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是指用于体育课程教学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知识、技能、教具、设施等多种形式。

根据资源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分为教学资源、学习资源和辅助资源。

教学资源是指为教师提供指导教学和示范教学所必需的各种方案、教材、课件等,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体育教学。

学习资源是指为学生提供学习内容和学习工具的各种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教学视频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

辅助资源是指协助教师和学生开展体育教学与学习活动的各种物品和设施,例如球类、器械、运动场地等。

2.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原则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多元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和可持续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要求资源开发应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适应性原则要求资源开发应根据学校和社区的实际情况,结合校本课程和学生的特点,开发适合本地教育环境和教学需求的资源。

科学性原则要求资源开发应遵循教育学、体育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确保资源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可持续性原则要求资源开发应注重资源的更新和维护,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策略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可以采用多种策略,包括课程融合策略、教学设计策略和资源整合策略。

课程融合策略是指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融合,利用跨学科的资源,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知识的融通与应用。

教学设计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和需求,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任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摘要】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的是小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优化。

小学体育校本体育课程虽然拥有自主开发的权利,但是当前小学校本体育课程仍然是系统的、呆板的,对此教师在推进小学校本体育课程开发和研究的过程中,必须使用开放性的教学方针。

为了推进小学体育教学水平,开放性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在学校实际情况、学校特点、学生认知特点等相结合的情况下进行。

【关键词】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正文】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上,依据开放性的教学准则充分的尊重学生意见和需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身心特征。

教师需要在开放性的基础上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开放性的基础上对学校校本课程进行积极的整合资源,让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在开放性的教学方针下可以发挥最高的价值。

一、简单分析开放性小学体育校本课程1.1间析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开放性学生是开放性教学的主体。

和传统的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教学不同,开放性的小学体育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不再是教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知识灌输。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的进行学习,把教学任务交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学习上,自主选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学生也参与到教学制定的过程中,达到教学质量提高的目的。

同时教师也要发挥指导学生的作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严谨的把握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放的程度。

教师在保证开放性的同时,也要认真严格的抓好课堂的纪律问题,要及时的对思想不成熟的学生进行点拨和指导,在课堂的训练中严格要求学生,引导学生自觉训练。

开放性的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保证开放性的“收放自如”,就是开放性“收”和“放”的结合,在小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保证有“放”有“收”才能让校本课程的开发更具有合理性,才能保证让每个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课堂上都得到有效的锻炼,得到成长,收获到身心的健康。

作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策略

作业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策略

作业1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策略一、什么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校本课程指的是学校所实施的全部课程,既包括学校所实施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也包括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

而狭义的校本课程专指校本课程,即学校在实施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自己开发的适合本校实际的、具有学校自身特点的课程。

目前,人们习惯上将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称之为校本课程,以区别广义的学校课程。

校本课程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保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

第二,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

第三,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为什么要开发体育校本课程1、体育课程实施的需要。

体育教师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开发者,还是课程的实施者和评价者,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教师还可以充当课程的决策者,这在校本课程开发中不足为怪。

教师如何指定校本课程,如何对课程进行评价,如何总结和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校校不同”,甚至“生生不同”,企图通过照搬照抄的办法是完全行不同的,唯一的办法是体育教师立足现实,发挥创新意识,大胆变革和实践,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能力不断提高。

2、学生发展、对体育的需要。

提倡在中小学实施体育校本课程,其目的之一是改变学生的固有思维模式,拓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树立自我发展意识,全面提高素质。

显然,教师在体育课堂上的“吆喝式”点名,“命令式”作业,“家族式”教育将失去其生存空间。

中小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想象力,蕴涵着巨大潜质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成长、教育环境至关重要。

在新课程的理念中,促进和关心学生个体的自由、健康发展,是新课程的主要立足点和着眼点。

所以,教师在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应注意开发学生个体本身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体育兴趣。

3、体育教师发展与教学的需要。

国家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学校,甚至教师也应该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根本目的是构建国家、地方、学校的一个统一的课程体系,教学活动也应该与其相吻合,相符;而教师的创新与个性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基础,是教学活动的必备修养。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导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旨在增加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方法和效果。

一、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重要性1.1 提高教学效果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媒体资源,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优秀的运动员和体育赛事,让学生感受到运动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体育的热爱和追求。

1.2 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体育课程的资源开发还可以丰富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多样的运动项目和锻炼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开发各种体育资源,学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运动项目选择,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并培养专长。

同时,丰富的体育资源也能够提供更多的锻炼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全面、系统地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

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方法2.1 教育技术的运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需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比如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等。

教师可以通过运用教育技术,将丰富的体育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比如在教学中利用投影仪播放动画和图像,展示体育动作的技巧和要领,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和掌握。

2.2 外部资源的引入除了教师自行开发的教学资源,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还可以利用社会的外部资源,如体育设施、培训机构等。

学校可以与体育场馆、俱乐部、社区等合作,开展联合教学,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和锻炼平台。

通过与外部资源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更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和专业指导,全面发展他们的体育技能和素质。

三、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效果3.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体育课程内容的资源开发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锻炼方式,激发他们对体育的兴趣和热爱。

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是高校体育教育中的一种重要途径,它有助于落实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增强学校的整体素质。

研究方面,有关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评价体系、课程管理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课程设置的研究来探讨如何建立一个合理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教学方法的研究来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通过评价体系的研究来探讨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通过课程管理的研究来探讨如何实现课程的管理工作。

实践方面,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主要集中在课程的设置、教学、评价、管理等方面。

高校在课程设置上应该结合学校特点,开发出适合学校需求的课程;在教学上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评价上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在管理上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课程管理机制,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和持续改进。

此外,普通高校还可以通过与社会单位合作,运用社会资源来增加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和实用性,并且可以将体育课程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将体育课程融入文化课程或科学课程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总的来说,普通高校开发体育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要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不断完善与创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来自实践的案例与实验案例7-1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的探索①一、问题的提出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为贯彻这一《决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同年正式启动。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进一步明确规定:“改革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又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

”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体系在政策上得以确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按照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本《标准》规定了各学习领域、各水平的学习目标,同时确定了依据学习目标选择教学内容的原则。

各地、各校和教师在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时,可以依据课程的学习目标,从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在“实施建议”中要求:“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方案,各校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编制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天津市河北区位于市区的东北部,是天津的发祥地,早在元代已初具市镇雏形,清末民初一度成为省市政治中心。

近现代一些有影响的政治活动和革命活动都曾发生在这里(“天津教案”、“觉悟社”、“女星社”等)。

河北区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基础教育和体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础。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我区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区学校体育改革也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发展及学校教育改革相适应的喜人局面。

在转变观念,正确认识学校体育的地位、功能和目标;健全学校体育的管理结构;落实学校体育的政策法规;进行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和研究;以及在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成绩突出。

部分中、小学开发了体育校本课程。

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改革上也从内容、形式、组织管理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区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的发展,同各地一样,还不能尽如人意。

基于上述认识,为进一步深化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实效,我们提出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而“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的探索”则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二、对“课程”的认识在讨论“体育校本课程”之前,首先必须明确作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性概念:课程。

什么是课程?对它的理解很不一致,可以说是众所纷纭。

纵观数十种的课程定义,施良方教授将其概括为六种类型: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革。

我国最具影响的教育辞书将“课程”解释为:①本案例由天津市河北区教育局体卫科周可新老师撰写。

1、《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释文为:课程是“课业及其进程。

”“课程有广义、狭义两种。

广义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或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狭义指一门学科。

”(第207页)2、《教育大辞典》释文为:课程是“①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②泛指课业的进程。

在一定时间内应完成的一定分量的学业。

③学科的同义语,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

”对于课程的上述概念的认识,我们认为从现代社会对学校课程的要求来分析,从教育科学的规律来考察,必须明确以下几点:1、课程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内所规定的各门学科,还应包括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应当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内容有机地统一起来。

2、课程内容体系不能仅仅理解为教材中所规定的知识体系,还应包括技能体系和情感、行动上一些必要的生活经验。

3、课程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教学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等。

4、课程应当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体系。

三、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基于上述对“课程”的认识,我们依据这样的课程理念,审视了目前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

在组织各个学校在情境调查、学校需求评估、学生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了“校本化”、“课程化”和“科学化”的改革。

1、树立大课间体育活动也是课程的意识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学校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是在原课间操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是在学校领导、班主任、体育教师的管理和指导下,开展的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校内全校性体育活动。

活动时间25-30分钟,活动内容丰富。

理应属于广义课程的范畴。

只是过去我们缺乏这种意识,更没有向这方面努力而已。

树立大课间体育活动是课程的意识,一要在全校师生中,特别是体育教师中转变观念;二要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是开放的、民主的和科学的。

所谓开放是指它不仅仅是一种成品,它还具有持续的变化;所谓民主是指它的开发过程是一个以学校体育教师为主体的、多方人士参与的民主决策过程;所谓科学是指要突破经验主义的束缚,用课程开发过程的要素来设计与研究。

2、拟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总体目标在现阶段我们初步把我区的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总体目标确定为:(1)面向全体学生,广泛吸收教职员工参加;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发,采用学生喜好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

(2)使学生学习和巩固体育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有一定的时间和适宜的生理负荷保障,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的身心需要,促进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和心理品质、道德素质的发展。

(3)具有科学的活动结构,创新的内容与组织形式;从本校发展积累的优秀体育文化宝贵中精选符合时代要求和学校教育要求的体育素材,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丰富学校体育文化生活,发展校园体育娱乐和健身文化,弘扬大课间体育的交际、愉悦、调整身心、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的价值。

3、设计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内容与组织形式框架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内容以校本活动为主,形成各自学校的特色。

要求在做好部颁广播操的基础上,根据各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求,开发了各类校操,民族与民间体育项目,新兴体育项目等。

在组织形式上,采用五个步骤的基本模式,即“入场——集体做部颁广播操——学校特色操——分年级分班的区域体育活动——回归”。

比如,育婴里小学的“主题模块”设计,包括经常性模块(广播操、乒乓球操、校操),季节性模块(春、秋季的跳短绳、踢毽、跳长绳;夏季的小游戏;冬季的耐久跑),年级性模块(低年级的投准练习、呼啦圈、投沙包;中年级的跳皮筋、柔韧素质练习;高年级的奔跑素质和韧性素质练习)。

天泰小学的“核心+选修”区域体育活动选择性单元设计。

即将课程内容按照每个区域的主题设计成核心单元和选修单元,每个主题的核心单元都是必修的学习单元,选修单元则由学生自主选择。

红光中学针对藏族学生特点和需求,开发了藏族舞蹈、藏族的“大象”拔河游戏等。

4、构建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评价体系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必须构建较规范的评价体系。

其目的是通过客观、公正、及时、可靠地评定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和效果,发现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改进工作,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课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们通过38名学科专家的问卷调查,经过统计分析,初步构建了我区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评价体系,见下表。

大课间体育活动课评价量表学校教师时间年月日评价人四、体会与展望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我们有如下体会:1、从“大课间体育活动”走向“体育校本课程”是可行的,但应注意以下问题。

(1)学校要有明确的办学理念和体育教育特色。

近年来,各个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过程中大都形成了自己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也就是办学理念的具体表示。

学校体育教育特色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体育教育资源和学校体育传统确立的自己学校体育教育独特的发展方向。

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使全体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减少冲突,有利于课程的开发。

(2)增强课程意识,转变课程观念。

长期以来,学校体育教师完全执行指令性课程计划,不可能也不需要有课程意识,他们课程意识淡薄。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广大教师的课程意识得到了增强,但是作为校本课程开发,他们还必须转变课程观念,提高对课程的认识。

要使广大体育教师认识到课程不仅是一种结果、过程,更是一种意识;课程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是一个大的范畴。

(3)要有制度上规定,以保障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正常实施。

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一要从时间上保证,每天不得少于25-30分钟,规定在学校作息制度中,不得随意侵占;二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参与,齐抓共管;三要规定它的性质,它是大课间体育活动课,不是体育课的延伸。

(4)要有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内在的统一性。

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为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前提;而体育教师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其专业素养会得以提升。

所以,“课程的变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不仅仅是变革教学内容和方法,而且也是变革人。

”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开发需要体育教师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除去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观念要发生相应的改变外,教师的课程知识与课程开发能力要获得提升和发展,才能胜任开发工作。

体育教师的课程知识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知识,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即教师的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即课程开发能力,是指教师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

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教师行动研究能力的培养,也是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特别需要的。

2、大课间体育活动课要突出个性化特征。

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个没有自己办学理念的、不适合自己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不符合自己学校学生需求的课程开发策略,不能称其为校本课程开发。

实践中,我们是以各个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在正确理解国家课程纲要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学校的具体环境和条件,教师的独特性,学生的差异和需求,制定在统一做好部颁广播操基础上的、具有个性和灵活性的多样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课。

3、实践证明,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的实施,对于保障学生每天有一小时的、有一定质量的体育锻炼,对于提高锻炼的实效是大有好处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