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合集下载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国该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基本涵义是指:即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新兴市场国家突破人均GDP1000美元的“贫困陷阱”后,很快会奔向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起飞阶段”;但到人均GDP3000美元附近,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很多发展中国家在这一阶段由于经济发展自身矛盾难以克服,发展战略失误或受外部冲击,经济增长回落或长期停滞,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

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400美元,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偏上国家的行列。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存在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

像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智利、马来西亚等,在20世纪70年代均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直到2007年,这些国家仍然挣扎在人均GDP3000至5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并且见不到增长的动力和希望。

国际上公认的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有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但就比较大规模的经济体而言,仅有日本和韩国实现了由低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换。

日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972年接近3000美元,到1984年突破1万美元。

韩国1987年超过3000美元,1995年达到了11469美元。

从中等收入国家跨入高收入国家,日本花了大约12年时间,韩国则用了8年。

拉美地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则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代表。

一些国家收入水平长期停滞不前,如菲律宾 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671美元,2006年仍停留在1123美元,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

还有一些国家收入水平虽然在提高,但始终难以缩小与高收入国家的鸿沟,如马来西亚198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812美元,到2008年仅达到8209美元。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经济快速发展积累的矛盾集中爆发,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陷入停滞,迟迟不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这些矛盾包括:产业结构待升级,收入分配不合理,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等。

他们往往交杂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一方面的问题解决不好,都可能制约其它问题的解决。

同时,这些矛盾又与城市化存在或多或少的关系,如:城市化进程滞后将制约第三产业和高新产业的正常发展从而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相关问题;而不同的城市化进程还会导致不同的收入分配格局,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健康发展,最后城市化同样可以通过内需的拉动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国民经济产生作用。

1.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

1.1城市化与第三产业。

许多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正相关性。

一般而言,农村人口人均收入水平较低,而且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自住型消费,不需要经过市场,所以当一个国家的城市化处于较低水平时也就是农村人口占多数情况下第三产业不会达到很高的发展水平,只有当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亦即城市人口达到一定比例时,居民的整体消费方式和结构才会得以改善,从而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理论上对其作用机制的解释是:以极具为特征的城镇提供一定范围内相对集中的人口和相对集中的企业群以及相对收入较高的具有旺盛购买力的人群’诱导第三产业发展->为城市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城市软硬件设施的完善,吸引人口和生产要素进一步向城镇集中->促进城市化进程。

总之城市化水平是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城市化与第三产业发展相关系数为0.8.也就是城市化水平也高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越高。

1.2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

城市化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是互相促进的,而且随着两者的进一步发展,两者的一致性会越来越突出,形成一个有效的良性互动。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叶帆张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目前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均GDP超过60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以后,受各种复杂因素影响,容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处于长期停滞的状态。

怎样看待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如何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本期“观察”要回答的正是这些问题。

——编 者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张蕴岭记者叶帆张垚记者: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我国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现在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我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何谓中等收入陷阱?张蕴岭: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后,长期停留在中等收入区间。

从世界范围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先后达到中等收入发展水平,但真正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并不多。

正因为如此,才把这个区间称为“陷阱”。

拉美国家的情况最为突出,大多数国家长时间滞留在中等收入陷阱里,比如阿根廷,在这个陷阱里呆了半个世纪了。

拉美大国中只有巴西有希望经过几年努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在东亚,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先有日本,后有“四小龙”即韩国、新加坡以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

文莱也已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不过它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靠能源收入,得益于能源价格上涨。

马来西亚本来比较有条件实现跨越,但至今还在中等收入陷阱里。

还有泰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发展速度也比较缓慢。

记者:为什么有些国家和地区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些却不能呢?张蕴岭:从那些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来看,主要是靠积极的升级政策和良好的体制。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为采取积极的产业升级政策,大力推动技术和管理体系创新,以创新来推动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断升级;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利用,不断改进管理,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形成支持经济增长和社会变革的包容性机制。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思考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思考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几点思考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些中低收入国家在一段时间内的经济增长停滞或增速缓慢,无法实现进一步的收入提升和经济转型。

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往往无法跳出低收入陷阱,进而无法迈向高收入水平。

以下几点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

首先,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低技术创新和低劳动生产率。

这些国家在早期阶段可能受益于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大量的低技术产业,但一旦人力资本或技术创新水平没有得到提升,经济增长便会受到限制。

因此,中等收入陷阱的克服之道是通过创新和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力。

这可以通过建设创新生态系统和加大高等教育投资来实现,促使企业和个人在技术和知识方面不断进步。

其次,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原因是资源配置不当和经济结构问题。

一些中等收入国家可能过于依赖一些特定的产业或资源,比如石油或农业。

这样一来,一旦该产业遇到困境或价格波动,整个经济便会受到极大的冲击。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国家应该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培育不同产业的发展,并在政策层面上加强对经济的监管和调控,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

再次,中等收入陷阱的克服也需要解决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问题。

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可能会导致贫富分化,富裕阶层的收入增长远远超过底层人民。

这种不平等不仅是道德问题,也会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家需要采取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比如建立透明的税收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更多教育和培训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以确保收入增长和机会的均等分配。

此外,改善政府治理和推进产业升级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

政府在发展过程中的角色不仅是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还应扮演好监管和推动者的角色。

政府应该加强机制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提高政府效能和廉洁度,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在促进产业升级和销售市场多样化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国际合作与对外开放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

中等收入国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制定合适的政策框架。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覆盖。在党的报告中 , 这是第一 次作 出推进农业转移人 覆盖的要求 。这是城 乡统筹 、 城 乡融合的崭新 目标 。报
针对我 国收入分配 中的资产性和财产性收人 的严
口“ 市 民化 ” 的表述 , 并提 出基本公共 服务 常住 人 口全 重不均等现象 , 应从 以下方面着手解决收入不公 问题 。
出人才的社 会回报 , 容忍平庸 的现象 比比皆是 , 不利 于
创新型社会 的形成。
根本解决农村社会 发展严重滞后 的瓶颈 ,并不 简
这些领域 的改革 ,并不能按照 以往经济体制改革
单地是政府投入多还是少的问题 ,而在 于城市偏 向的 的逻辑 自然衍生出来 ,需 要全新的思路和高屋建瓴 的 政策仍在 作祟 。这里的难解问题是 , 如果推动经济增长 设 计 。
这个优先序不变 ,惠农政策和城 乡基本公共 服务均等 化等政策 的制度根基就不牢 固,也不 能在 中央政府与
不 断 改 善 收 入 分配
十六大以来 的十年 , 民生得 到显著改善 , 但 收入分
地方政府之间保持持久 的激励相容 。跨越 中等收入阶 配不公的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收入差距过 大的趋势 尚 段、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 , 要求政府从关 注经济增长转 向 未得到根本逆转 , 基尼 系数仍然较高。十八 大报告在这 有利 于国家长治久安 的更高优先序上 ,同时在体制上 方面高度重视 , 作出了新 的工作部署。继续 实施更加积 进行 真正能够 实现城 乡一 体化经济 社会发展 的建设 , 极 的就业政策 , 进 行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 , 推进基本公共
市 民的情况下 , 为农 民工提供均等 的基本公 共服务 ; 三 眼于利用税收手段 ,旨在调节收入分配 的遗产税 和房
是实现社会保 障体系对城乡居民的全面覆盖。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

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中国经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高质量迈进!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一个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

然而,目前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经济主要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如制造业和出口业。

但是,这种模式已经导致了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资源的浪费。

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加快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这意味着要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并通过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

其次,要实现高收入,需要加强消费升级。

中国已经成功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他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

为了满足中产阶级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中国需要促进消费结构的升级,提高消费品质和服务水平。

政府可以通过减税降费、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促进消费的增长。

此外,也需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创业,鼓励新兴产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多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再次,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转型升级的关键。

中国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同时,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可以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行清洁能源等措施,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最后,要实现高收入、高质量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是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根本途径。

需要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产权保护,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混合所有制改革。

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动贸易便利化和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的外资和技术进入中国市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人民日报:中国预计从2024年开始进入高收入阶段2016年06月12日 06:14来源:人民日报作者:郑秉文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

综合来看,再用六七年时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无太大悬念。

问题的关键是,进入高收入阶段以后,我国同欧美发达国家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必须着眼长远,在现阶段就加大结构调整力度、重塑增长动力源[-2.48%资金研报],使我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后依然保持强劲发展动力,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如何?在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前后如何保持强劲增长动力?总结我国实践经验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经济体的经验,可以得出一些启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及其发展经验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最早走上工业化道路,近代以来经济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二战以后,先后又有一些经济体成功走出中等收入阶段、进入高收入经济体行列。

首先是以“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和其他几个小型经济体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起飞,到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纷纷进入高收入阶段。

然后是中东欧转型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南美大陆的“优等生”,进入本世纪以来先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是南美一些国家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元年。

智利和乌拉圭在这一年成功跨越二战后南美国家集体陷入的、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中等收入陷阱”,成为率先进入高收入行列的南美国家。

先后发展起来的这些经济体,它们保持较高发展水平或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历史条件不同、发展道路不同、经验各有千秋,总的来说可归纳出三条主要经验:第一,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作为增长的重要动力源泉,技术进步的推动和创新活力的激发使这些国家在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达到发展巅峰;虽然后来经历了经济波动和危机,但始终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

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方法一、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经济发展后,经济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进而难以跨越中等收入水平的一种状态。

此时,该国或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逐渐下降,失去了继续向高收入水平发展的动力。

二、如何摆脱中等收入陷阱?1. 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培养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总体效益。

2. 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另一个重要途径。

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推广科技创新、优化就业结构和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竞争力。

3. 扩大内需扩大内需也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扩大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信心等手段,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升级和内需扩大。

4. 加强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也是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化对外开放、推动国际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等手段,拓展市场空间,提高国际竞争力。

三、如何实施上述措施?1. 产业升级(1)推动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2)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传统产业向高端、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升级;鼓励企业进行品牌建设和营销创新。

(3)加强人才培养:制定相关政策支持人才培养和引进;鼓励企业开展内部培训和技能提升。

2. 提高劳动生产率(1)加强教育培训:加大对职业技能培训的投入,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和就业机会。

(2)推广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

(3)优化就业结构:制定相关政策支持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鼓励人们从事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作。

3. 扩大内需(1)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信心。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

中国发展要跨越哪三大“陷阱”首先,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无法持续快速发展,陷入中等收入水平无法突破的困境。

这种情况下,一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上升,但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的发展相对缓慢。

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创新创业环境,加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其次,中等发展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社会和制度矛盾加剧,经济增长难以为继,社会稳定性下降。

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脱节加大,分配不均问题显著,造成社会不满情绪的积聚。

要跨越中等发展陷阱,中国需要加大开放力度,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治理,提高社会公平正义,增加发展机会,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互动。

最后,技术创新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相对滞后,难以实现经济结构向高端制造业和高附加值服务业转变。

这种情况下,本土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创新能力,依赖进口技术和引进外资。

要跨越技术创新陷阱,中国需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与本土创新企业的合作,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技术创新竞争力。

总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等发展陷阱和技术创新陷阱。

这需要综合施策,加大创新投入,加强产业升级,推动开放,加强社会公平正义,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国家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进入质量与效益的新阶段。

我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经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居民收入也不断提高,中国从一个人均不足3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进入到了中等收入水平的国家。

在取得如此巨大成就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快速发展中积聚的矛盾集中爆发,自身体制与机制的更新进入临界,既不能重复又难以摆脱以往有低收入进入中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等收入的发展模式,很容易出现经济增长的停滞和徘徊,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万美元。

进入这个时期,原有的增长机制和发展模式无法有效应对由此形成的系统性风险,经济增长容易出现大幅波动或陷入停滞。

大部分国家则长期在中等收入阶段徘徊,陷入所谓“中等收入陷阱”阶段而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

“中等收入陷阱”的表现形式:(一)经济增长不稳定(二)金融体系脆弱(三)收入差距过大(四)创新能力不足(五)对外部经济依存度强2010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4481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最新划分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上中等收入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危险区域。

中国发展正面临着新的考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也凸现出来:一是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二是人口结构的变动和人口红利的消失,三是改革放缓和逆市场化的趋势有所加强,四是城乡二元分割格局有所强化,五是社会流动性的状况可能导致社会结构的刚性加剧等。

对于这些问题,前国务院我国的“中等收入陷阱”是经济、社会等多种风险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中等收入陷阱”发生的根本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疲软,特别是内需疲软,导致过度依赖外需。

二是能源和劳动力成本大幅度上升。

三是创新力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偏弱。

东亚典型国家的启示放眼当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和地区,也有挣扎在“中等收人陷阱”内的国家,还有一些国家正面临着进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考验。

共同富裕助力中国跨越三大“陷阱”

共同富裕助力中国跨越三大“陷阱”

共同富裕助力中国跨越三大“陷阱”
中国正面临着三大“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中老年陷阱和资源陷阱。

中国的经济发展虽然快速,但无法避免这三大陷阱的困扰,若不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就很难使中国继续稳健发展。

因此,共同富裕助力中国跨越三大“陷阱”是必要的。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出口对外需求和投资效益逐渐下降,国内消费者收入增长缓慢,这就限制国家在经济发展上取得更多成果。

中国目前处于这种境地,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出口需求和投资效益已经不再增长,国内消费者收入也仅有微小的增长,已经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中老年陷阱指的是某个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会导致人力资源不足,生产率低,制造业生产存在压力,使得经济发展出现困难。

由于中国的计划生育长期实施,加上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到城市打工,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劳动力紧缺,使得中国拥有近10亿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深陷中老年陷阱。

资源陷阱是指资源枯竭问题。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但大量的耗费资源,如煤炭、石油、自然资源等已经被枯竭,资源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障碍。

由于经济对资源的
依赖性非常大,资源短缺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使中国陷入了资源陷阱。

要跨越三大“陷阱”,就需要提高全民收入水平,拥有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来支撑发展,并加强人口管理,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劳动力。

共同富裕助力中国跨越三大“陷阱”,就是借助国际社会的力量和技术,大力推进改革,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以及强化资源保护和提高使用效率,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经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转变,但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收入国家的目标。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经济增长速度减缓,无法进一步提高人均收入的情况。

本文将从市场开放、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探讨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市场的开放是中国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在经济改革开放中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目前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

一方面,中国需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降低贸易壁垒,吸引外资和技术进入,提高产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中国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治环境,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只有市场更加开放,中国才能吸引更多的国际资源,推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其次,创新驱动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所在。

中国已经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为了实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标,中国需要大力研发自主创新的先进技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同时,中国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激发创新的活力,推动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第三,人力资源的优化与提升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条件之一。

中国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但现在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供给不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需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提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

同时,中国还需要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大对高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的支持,提高劳动力的价值创造能力。

最后,环境保护也是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考虑因素。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需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推动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的转型。

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为中国的长期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中国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需要在市场开放、创新驱动、人力资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做出全面的改革和调整。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每个国家均有比较优势 发挥比较优势,是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 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受劳动力 供求关系的影响,劳动力价格一直稳定在较低 的水平上,中国出口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 力。 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出口创汇——积累资 本——投资拉动
资本是一国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
引进外资,弥补了国内的资本缺口。
保证投资所需的资本 由于人口红利的作用,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一 直很高,大约在30%—45%之间。高储蓄率支撑 着高投资率,支撑着经济的高速增长。
1978年到2011年,中国的资本的年均增长率是9%
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3个百分点。
(二)中国已成为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世界银行按人均国民总收入对国家分组的标准
2000:13395亿元
2011:103740亿元
国家外汇储备
1980:-13亿美元
199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11亿美元
2000: 1655亿美元
2011:31811亿美元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社会持续稳定
改革30年,中国社会一直比较稳定,除1980年代 后期出现短期动荡外,大部分时间比较平稳。 这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一)贫富分化,阶层固化
收入差距的扩大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就会由于私 人消费不足而导致严重的需求不足,经济增长 将完全失去动力。同时,会引发社会个阶层之 间的矛盾甚至冲突,造成社会动荡。 贫富分化是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爆发“茉 莉花革命”的主要原因
中国目前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分化的程度进 一步加剧,基本形成了金字塔式的阶层结构, 而且阶层结构日益固化,底层和中下阶层的人 向上流动十分困难
1.实现机会平等,为公民尽可能创造公平的起点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后t I 续掉进 “ 阱” ,有 的在 中 ,] P-  ̄ 陷 等收入 阶段滞 留 I f 已长达 四五十 ]a -J ,- j 年 ,迟 迟 不 能 进 入 高 收 入 国家 行 列 。世 界银行 的分析 值得重 视 ,我 们事实 上已经存 在 “ 改革疲 劳症 ” 和 “ 中等收入陷阱”叠加 的问题 。
资源 的有 效 配置 和社会 稳 定 常态下利 益 大力发展 中小微 型企业 。 关 系的相对 和谐 , 努力探求 与社 会主义市
大 力发 展 农村 经济 , 进 农 村优 势 促
场 经济相适应 的新 型的协调 的经济利益关 产业和 特色产业的发展 , 大农村 经济 合 扩
系, 消除危害 国家安全 的根 源和 隐患 。 当前 , 我国正处在 战略发展机 遇期 , 作组 织 , 继续 加大 对农业 的补贴政 策 , 稳 步提高农产 品收 购价格 , 从而 增加农 民收
在现代 文 明国家 , 要关 注民 生、民 的理念 , 需 统筹协调不 同利益 群体关系也要 权、 民享 , 需要坚持民生导向、 民富优 先和 抓 住 重 点 。 共 同富裕的理念 , 何发展 阶段都需 要统 任

要 靠 发 展 , 发 展 经 济 作 为 把
筹协调人 民内部不 同利益群 体的矛盾与冲 解 决 收 入 差 距 的 根 本 手 段 , 力 发 展 大
阱 ”的概念 ,它 是指一 个经济体 在
产业结构调 整转型提速 、 经济利益格局剧
略机 遇期 的基础上 , 争取将2 世纪初 到新 烈变化 , 1 各种社会 矛盾进入多发期 。
中国成立 10 0 年都争取成 为战略机遇期 , 使 不少 专家的研究表 明, 经济起飞 国家
人 均 国 民收入 4 00 0 美元 左 右达 到 世 界中等 收入水 平后 ,由于不能 顺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以中国为例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以中国为例

Wide Angle | 广角MODERN BUSINESS现代商业190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以中国为例陈晓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摘要:本文基本脉络为首先阐述中等收入陷阱定义,其次说明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经济面临着诸多的问题。

中等收入差距的问题已经初步显现,这一问题将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分析中国的中等收入差距陷阱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最后通过分析国外其他国家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有益经验和失败教训,以此针对中国的特殊情况提出符合中国发展的基本思路,为中国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提供积极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政策建议发展的功能。

通过加强青少年审美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其有利于青少年在快乐自信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首先,在学校方面,教师应正确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加强开展缤纷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让学生们充分感知、欣赏艺术之美,通过高品位、高格调的精神食粮不断滋养、提高青少年的心灵。

其次,在家庭方面,家长应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审美以及消费榜样,拒绝庸俗、低品位衣着打扮,拒绝不健康食品,培养高雅艺术喜好,这样有利于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树立健康的消费观。

最后,对于青少年自身而言,其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注重文化课的学习,还应积极培养高雅艺术喜好,例如在周末和同学一起去听高品位的音乐会;参观艺术馆、美术馆;翻阅艺术类书籍等,通过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和艺术熏陶,青少年在人格上会更加真善美,这样其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才能真正有效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综上所述,通过研究青少年消费观念对于学校周边经济影响可以表明,青少年属于社会群体中的重要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对学校周边经济影响十分深远。

由于青少年的日常开销主要来源于父母,其本身并不具备获取收入的能力,因此在消费前,青少年应仔细考虑自己的消费需求,学会规划自己的零线,做一名合格的“金钱管家”。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案例分析
一、背景介绍
二、案例分析
为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一些国家,地区和个人都在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更高收入水平。

综述以下典型案例分析:
1、江苏省
江苏省是中国最富有的省之一,也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典型案例。

江苏省把政策导向高地区发展,加大对这两大经济支柱,江苏科技创新实验室(JSIST)和上海自贸区的投入,利用自然、科技、资本等优势,建设智能制造等新产业。

另外,江苏省也建立了一个草创型企业生态链,以支持有创造力和创新的创业者。

2、上海市
上海市近年来也把政策导向高地区发展,加大对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投入,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

上海市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加大对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投资,促进高技术、创新和创新产业的发展,以及政府部门与社会企业之间的合作。

3、广东省。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1. 介绍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许多国家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就停滞不前,这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取得了惊人的经济增长,并逐渐从低收入国家跨越到中等收入国家。

然而,中国能否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实现高质量的发展,仍然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2. 中等收入陷阱的定义和原因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在达到一定水平的中等收入后,经济增长停滞或者维持在低水平的现象。

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经济结构的问题、技术创新的瓶颈、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等。

许多国家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遇到了困难。

3. 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国在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经济开始快速增长。

通过吸纳外资、扩大出口、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手段,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中国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环境污染、收入差距扩大、产业升级难度等问题。

4. 中国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目前仍处于中等收入阶段,要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应对以下挑战:•经济结构调整: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国际竞争力;•人口老龄化: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推动人口政策改革;•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理念,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中国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如“一带一路”倡议、数字经济发展等,这些都为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5. 政府应对措施为了帮助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化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优化商业环境;•加强创新:加大科技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培育新型就业形式;•推动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6. 结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仍然需要面对巨大挑战。

政府和各界应共同努力,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推动中国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避免落入或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中国成为“上中等收入”国家,这个难题切切实实地摆在了中国人面前。

提到“中等收入陷阱”,就不得不提到腐败,这两个词总是相伴出现:腐败是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原因,而落入“陷阱”的国家,其主要表现之一就是民主进程缓慢与腐败。

调查显示,最可能诱发中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腐败多发,民怨较重”,因此,能否成功治理腐败就成了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面临的紧迫挑战。

成功治理腐败是跨越“陷阱”必经之路文/徐美芳 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2004年和2010年,中国先后跨入“中等收入”和“上中等收入”组行列。

之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目标。

国际经验显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实现经济转型发展。

但许多资料显示,腐败形态和成因对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因此,能否成功治理腐败成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经之路。

腐败是落入“陷阱”经济体的共性特征以拉美为代表的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有许多共性特征。

例如,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产业结构失衡、过度城市化和贫富差距拉大。

除此之外,另外一个共同特征是社会信用缺失、民主进程缓慢且腐败多发。

在拉美,许多国家的最高领导人就是腐败分子。

委内瑞拉前总统佩雷斯、尼加拉瓜前总统阿莱曼、墨西哥前总统萨利纳斯、阿根廷前总统梅内姆、秘鲁前总统藤森、哥斯达黎加前总统罗德里格斯和巴拉圭前总统马基等人,都因腐败被起诉或入狱。

在巴西,科洛尔总统因腐败丑闻被迫辞职;佛朗哥总统因国会联合预算委员会挪用公共资金四面楚歌;卡多佐政府为保证允许其连任的宪法修正案顺利通过,指使亲信贿赂国会议员令舆论哗然;卢拉从执政伊始就一直遭到内阁成员腐败或执政党成员腐败丑闻的缠绕。

经济社会转型期,社会信用缺失、腐败多发等现象更容易产生,给社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

例如,20世纪80年代,拉美国家部分政府官员为了能够从公共项目中获取高额好处,积极进行权力寻租,徇私枉法,暗中推动耗资巨大的政府工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11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5432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已步入中高等收入国家行列,将向高收入国家跃升。

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一、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这个概念是世界银行在2006年的《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提出的,其基本涵义是:“使各经济体赖以从低收入经济体成长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战略,对于它们向高收入经济体攀升是不能够重复使用的,进一步的经济增长被原有的增长机制锁定,人均国民收入难以突破10000美元的上限,一国很容易进入经济增长的停滞徘徊期。

”Eeckhout&Jovanovic (2007)比较了全球化前后各国经济增长表时发现,按照人均收入水平排列的各国长期增长率,呈现U字形状。

意思是,富裕国家的劳动者的优势体现在高水平的技能上,在全球化调整中管理性质的岗位增加更快,而贫穷国家的劳动者其优势体现在相对要求低水平技能的岗位上,这样也能增加非熟练就业岗位,但是处于中游的国家则两类劳动力优势皆不那么明显。

Garrett(2004)认为,当富裕国家因技术进步加快而变得越来越富有,最穷的国家在制造业领域甚至增长更快的同时,处于中间的国家则踯躅不前。

大部分学者皆同意运用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的著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作为“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解释。

即在世界各国中,经济发展阶段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由于拥有了相对更加高超的技术和娴熟的技能,因此其技术密集型工业比劳动密集型工业更具竞争力,在全球化中更占优势;经济发展阶段处于低水平的国家的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更具优势,则其从事劳动密集型工业同样会在全球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是,处于经济发展中等水平的国家由于既不是技术占优,也不是劳动占优,这会让本国处于尴尬的境地。

蔡昉(2011)论证出中国正面临着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阶段的严峻挑战,并且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扩大人力资本积累和深入体制和政府职能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林毅夫(2012)则强调“中国现阶段仍需以投资为主才能追赶发达国家,中国未来20年仍有年均增长8%的潜力,而中等收入陷阱则并非必然,据新结构经济学的观点,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就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

从国际经验看,并非所有的国家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而一旦陷入将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走出。

我国当前处于中高等收入的上升时期,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很复杂,经济增速有所回落,但不能就此断定我国已经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之中。

本文将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出发,对照几个典型国家在不同收入阶段特别是中等收入阶段的经济表现,考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的不足,同时将重点从消费支出角度解释人均收入的增长情况,并通过建立协整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和经典回归模型,找出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的相关性,以及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

二、国际间比较据世界银行发展数据库统计的215个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截至2011年,共有12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其中已经突破10000美元的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达到72个,在10000美元以下的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有56个。

本文选取了高收入国家组的美国、日本、德国,新兴高收入国家的韩国,早已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但长期徘徊在中高收入水平的巴西和阿根廷,以及仍处于中低收入阶段的菲律宾这7个国家和我国进行横向的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我国和这些国家在不同收入阶段的经济表现,特别是消费、投资、储蓄、税收等指标,找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的不足。

本部分所分析的数据均来自世界银行数据库。

1、消费率消费率是指居民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在8个国家中,只有中国的居民消费率低于50%。

高收入国家组的美国、日本、德国一直保持着较为稳定的消费率,波动幅度较小。

韩国作为新兴高收入国家,1987年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并在1995年跃升为高收入国家。

在低收入阶段,韩国居民消费率很高,在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后,其消费率有所降低,而进入高收入阶段后,韩国消费率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

这种消费率变化反映了韩国由低收入水平进入初期工业化再进入高度工业化,资本投资由弱到强再到合理弱化的变化过程。

菲律宾是低收入国家,其人均GDP至今仍未达到3000美元。

分析发现,菲律宾的消费率在8个国家中是最高的,1990年以来的年平均消费率是73.4%。

菲律宾的消费率之所以最高,除了该国居民的消费习惯之外,最主要是因为该国尚未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投资阶段。

而在1990年就已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至今仍未走出中等收入阶段的巴西和阿根廷,两国的消费结构十分相似。

1990年以来,两国的消费率基本没有增长,并且呈现缓慢下滑的趋势。

这种低迷的消费状态对居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十分微弱,这也是两国长期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

通过对比巴西和阿根廷,发现中国呈现完全不同的情况(见图1)。

我国在低收入阶段,消费率较高,1978年以后消费率开始明显下滑,并且消费率持续下降到了2011年的34.4%,1990年以来的平均消费率只有41.2%,低于50%。

我国曾长期处于低收入阶段,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在这一时期,居民消费受到抑制,大规模投资对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不明显。

2、投资率投资率即资本形成额占GDP的比重,资本形成额由新增固定资产支出加上库存的净变动值构成。

据近五十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投资率与消费率呈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

在8个国家当中,中国是唯一投资率一直维持在35%以上的国家,从1978年至今,中国年平均投资率高达40.9%,而其他几个国家的投资率主要在20%左右。

在低收入阶段,我国和韩国的投资率十分接近(见图2)。

这一时期两国的投资率都经历了低水平的快速增长过程,但都没有超过30%。

而到了中等收入阶段以后,韩国投资率却和中国的增长路径不一样。

1987年韩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开始加大投资,十年内韩国的平均投资率为35.9%,最高时达到了39.7%。

这十年也是韩国人均收入增长最快的十年,在1995年韩国就跃升为高收入国家。

韩国只用了八年时间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阶段,投资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后,韩国又迅速减少投资、提高居民消费,投资率由1996年的36.0%骤减到1997年的25.0%。

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韩国对内稳定消费、加大投资,对外迎接产业转移、扩大对外贸易,使得居民收入获得了快速增长。

1978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一直居高不下,在2008年正式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投资率并没出现明显的调整,而是继续保持高位增长。

低收入时期,在高投资、人口红利、廉价原料等相对比较优势的推动下,我国经济总量实现了迅速增长;但同时,并未实现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随之出现的是收入分配不均、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环境恶化等情况。

这表明,我国在低收入阶段依赖粗放型投资的发展模式不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以后,我国面临外部经济环境恶化,进出口贸易萎缩,国内的人力、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困境,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巨大。

这一阶段,投资的乘数效应减小,如果继续按照低收入阶段的发展模式,居民收入增长将十分缓慢,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存在可能。

3、储蓄率从8个国家的储蓄率来看,我国的储蓄率最高,最高年份甚至超过50%,而其他国家的储蓄率大多在30%以下。

中国的高储蓄率对扩大消费是不利的,但这种状况与我国居民当前的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一方面,居民生活压力大,个人保障、住房、医疗、教育成本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投资渠道有限,股票、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民间投资环境不佳。

此外,对照税收比例、政府消费率等指标发现,我国的这两个指标和其他几个国家十分接近。

但应该看到,我国税收对不同收入阶层的调节作用十分微弱,对居民收入分配扩大的问题纠正有限。

政府消费率都很稳定,占总消费比重较小。

在我国总消费中,政府消费占比只有13%,这说明扩大消费的重点在居民消费。

三、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关系本文选取1978—2011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以当年价格计算,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进行平减、自然对数变换,分别用lninc和lncos表示取过对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查看它们的时序图。

从变化趋势看,这一段时期中,取过对数的人均可支配收入(lnincome)和人均消费支出(lncost)应为非平稳序列,但它们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说明二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对二者进行一阶差分,结果如图3所示。

由一阶差分图可以看出,lnincome和lncost经过一阶差分后变成平稳序列。

所以,综上述图可初步判断,lnincome和lncost为一阶单整序列。

1、单位根检验对lnincome(?荦lnyt表示)和lncost(?荦lnxt表示)进行ADF检验,如表1所示。

表1中,滞后一期的ADF统计量分别为-3.28、-2.80,在5%的置信水平下其临界值为-2.032,应该拒绝原假设,接受备择假设,即序列lnincome和lncost 均为1阶单整序列,模型检验的显著性水平较好通过检验。

两个序列均为同阶单整序列,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协整检验构造回归模型,拟合模型为一元线性模型,估计方法运用OLS估计,则拟合模型口径为:lnyt=1.11291lnxt+?着t (1)对残差序列?着t进行ADF检验,得出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在5%的显著性水平通过检验,残差序列为平稳序列,表明序列lnincome和lncost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存在着一种长期的均衡关系。

最终拟合模型为:lnyt=1.11291lnxt+■,v■■~N(0,0.003531)(2)3、误差修正模型(ECM)上述检验已经证明lnincome和lncost存在协整关系,故可建立误差修正模型(ECM)。

误差修正项ECM的值即回归模型的残差序列ε,选取滞后阶数为1,逐步剔除不显著变量后得到模型拟合结果为:?荦lnyt=0.95487?荦lnxt-0.02550ECMt-1+?着t (3)模型(2)解释了序列lnincome和lncost的长期均衡关系,即:1978—2011年之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的正相关关系。

长期来看,每增加一单位消费支出可以带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1129单位。

这表明消费支出对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要提高居民收入,必须提升居民的消费能力。

模型(3)解释了序列lnincome和lncost的短期波动关系。

模型把?荦lnyt、?荦lnxt和ECM联系起来,即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短期干扰由短期的消费支出增长构成,而ECM则表示朝向长期均衡的修正和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