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族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成因探析
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
恩施土家族民歌研究恩施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
土家族的民歌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民歌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传统、习俗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恩施土家族民歌进行研究,以探讨其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恩施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创造的歌曲形式,流传于恩施地区的土家族村落。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歌词中融入了土家族人民的真实感受和情感寄托。
这些歌曲反映了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爱情、自然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歌曲的旋律优美动听,歌词简洁明了,让人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和传唱。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
土家族是居住在巴蜀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的民歌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恩施土家族人民创造了许多优秀的民歌作品,这些作品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生活和精神追求。
在贫苦的农田劳作中,土家族人民通过唱歌来宣泄情感、表达对自然界的感激以及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因此,恩施土家族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土家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土家族民歌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媒介,更体现了土家族人民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在土家族的传统中,民歌是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歌曲的方式来教育后代,传承和传播土家族的传统价值观。
在土家族家庭中,通过唱歌的方式,父辈把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传递给下一代,使他们承受住艰苦的生活并养成坚韧的品质。
恩施土家族民歌中,融入了很多的教诲和传统智慧,使人们能够在歌曲中找到灵感和力量。
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研究对于了解土家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恩施土家族民歌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土家族的传统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宗教信仰。
此外,恩施土家族民歌还可以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为他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通过挖掘和保护土家族的民歌,可以促进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并吸引更多的人们关注和了解土家族的历史和文化。
总而言之,恩施土家族民歌是土家族人民世代流传的一种文化形式,通过歌曲的方式表达人们的情感、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在婚礼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还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土族婚礼歌以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歌词内容和表演形式,展现出土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底蕴。
在艺术特征方面,土族婚礼歌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一、音乐风格独特多样。
土族婚礼歌的音乐风格多样,结合了古老的民间音乐元素和现代的音乐元素,如鼓乐、竹笛、唢呐等传统乐器与现代音乐器材的融合,使得土族婚礼歌音乐更加多元化和丰富多彩。
二、歌词内容贴近生活。
土族婚礼歌的歌词内容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大多歌颂美好生活、幸福家庭和爱情故事,通过歌词表达对幸福婚姻的向往和祝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现实意义。
三、表演形式多样生动。
土族婚礼歌的表演形式多样生动,既有群体歌舞表演,也有个人独唱,配合舞蹈和戏剧表演,音乐与舞蹈相互配合,使得土族婚礼歌表演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四、艺术特色鲜明。
土族婚礼歌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特色,以及独特的传统文化内涵,使得它成为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文化内涵方面,土族婚礼歌体现了土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传承民族传统。
土族婚礼歌作为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民族传统,保留了古老的音乐形式和歌词内容,传承了土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
二、表达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土族婚礼歌通常以歌颂幸福的婚姻和家庭为主题,表达了土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体现了他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三、展现土族人民的生活风俗。
土族婚礼歌中的歌词内容和表演形式,往往融入了土族人民的生活风俗和传统习俗,反映了土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点,展现了土族传统生活的独特魅力。
四、弘扬民族文化。
土族婚礼歌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弘扬了土族民族文化,使得土族传统文化得到了传承和发扬,为土族民族的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土族“花儿”音乐研究
土族“花儿”音乐研究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青海、甘肃和宁夏等地。
土族人民以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丰富多样的文化闻名于世。
其中,土族的“花儿”音乐是土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音乐特色。
本文将通过对土族“花儿”音乐的研究,探讨其起源、内容和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
土族“花儿”音乐起源于土族人民的生活和劳动中。
据考证,土族是以农牧业为生的民族,他们劳动的过程中,不时会用歌曲来娱乐自己。
这些歌曲既描绘了土族人民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感慨,又反映了他们对劳动和生活的态度。
这种乐曲以其特殊的旋律和抒情的歌词,流传至今。
土族“花儿”音乐的内容主要包括祝福歌、劳动歌、恋爱歌以及各种庆典仪式中的音乐。
祝福歌是土族人民用来祈求幸福、美满生活的歌曲。
劳动歌则描绘了土族人民在田野、牧场上劳动时的欢快和辛勤。
恋爱歌则表达了土族青年男女对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而在各种庆典仪式中,土族人民也会用音乐来庆祝和表达喜悦之情。
土族“花儿”音乐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艺术风格。
首先,土族音乐注重韵律感和节奏感,通过连续的音符来表达情感和思想。
其次,土族音乐具有独特的旋律,常常采用跌宕起伏、抒情激昂的手法,使人听后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情感冲击。
此外,土族音乐还注重歌词的表达和情感的体现,通过歌词的叙述和情绪的传递,使整个音乐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除了歌曲之外,土族“花儿”音乐还包括各种乐器的演奏。
土族人民在演奏音乐时,常用马头琴、和声管、口弦、手啰等乐器来伴奏歌曲。
这些乐器各自有其特殊的音色和演奏方式,并与歌曲的内容相呼应,使整个音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土族“花儿”音乐作为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土族人民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这些音乐传承至今,并且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和发展。
一些优秀的土族音乐家也将土族“花儿”音乐融入到现代音乐中,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音乐作品,使土族文化和音乐得到了更广泛的认知和赞赏。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礼文化是土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传统婚礼的重要表现形式,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深受土族民间传统和民俗文化的影响,反映了土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情感表达。
本文将对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一、艺术特征1.音乐形式多样土族婚礼歌以其多样的音乐形式而闻名,主要有独唱、合唱、对唱和器乐等形式。
独唱是最为常见的形式,通常由男女婚礼主角或亲友演唱,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祝愿。
合唱则是整个婚礼参与者共同演唱,充满欢乐和动感,能够将气氛推向高潮。
对唱则是男女分别进行的歌唱形式,以情感交流和互动为主要特征,通常用于表达新人之间的爱情和情感。
而器乐则是以各种民族乐器为伴奏,为婚礼歌曲增添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
2.歌词内容丰富土族婚礼歌的歌词内容非常丰富,通常表达了土族人民对婚姻和爱情的情感表达和追求。
歌词内容涉及到爱情的甜蜜、家庭的幸福和美满、婚姻的责任和义务等方面,歌颂了美好的婚姻生活和家庭和睦的幸福景象。
土族婚礼歌的歌词还反映了土族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和美好的愿景,成为了土族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
3.旋律优美动人土族婚礼歌的旋律优美动人,常常以悠扬的调子和舒缓的曲调为主要特征。
其旋律多由传统的土族音乐元素构成,包括土族民歌、乐器演奏和舞蹈等,这些元素在土族婚礼歌中得到了很好的融合和发挥,使得土族婚礼歌的音乐特色十分鲜明。
土族婚礼歌的旋律还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文化氛围,能够深刻地体现土族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底蕴。
二、文化内涵1.反映婚姻观念和伦理道德土族婚礼歌反映了土族人民对婚姻观念和伦理道德的认知和追求。
土族人民认为婚姻是人生重要的一件事,是家庭和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石,因此在土族婚礼歌中常常能够听到对婚姻忠诚和家庭美满的讴歌和赞美。
土族婚礼歌中还常常反映了土族人民对婚姻责任和义务的认识和理解,歌颂了夫妻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的美好生活。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人民在婚礼上演唱的一种传统歌曲,它充分展现了土族文化的特点和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
一、艺术特征1.口传心授,历史悠久土族婚礼歌是土族祖先口传心授,历经千年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歌曲,它采用大量的口传方式传播,因此能够完整地保存下土族文化的传统,而历史悠久的传承也是其独特的艺术特征之一。
2.简单明快,旋律优美土族婚礼歌的旋律简单明快,富于律动感和强烈的节奏感,它的节奏和旋律的结合,使人们在听歌的过程中产生一种微妙的心理反应。
此外,其旋律优美,使得歌曲更易于被人们接受和喜爱。
3.歌词优美,用语简洁土族婚礼歌的歌词简洁明了,用语通俗易懂,常常借助风景、名物、动物等事物来写情,比如青花瓷、马儿啊、红弦麻、毡帐啊等,这使得歌曲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更容易记忆和传唱。
4.舞蹈表演,形式多样土族婚礼歌通常是伴随着舞蹈表演的,舞蹈的形式也十分多样,有圆舞、短板舞、八仙舞等,这样在婚礼上更加热闹喜庆。
二、文化内涵1. 婚姻家庭观念土族婚礼歌体现了土族对于婚姻、家庭的特殊认识和追求,它是土族人民婚礼仪式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土族人重视传宗接代,崇尚家庭和睦,尊重妇女和孩子,倡导贞洁和节俭,这些都融入到婚礼歌里,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生活方式土族婚礼歌体现了土族人民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倡导自然、朴素、简单、和谐的生活方式,歌中常常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3. 历史文化土族婚礼歌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土族人民自古以来就有婚姻礼仪,这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凝聚了土族人民的历史痕迹和文化精髓,歌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使之更加具有文化内涵。
总之,土族婚礼歌作为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
它既体现了土族人民崇尚家庭和睦的婚姻家庭观,又表达了土族人朴素和自然的生活方式,更从历史文化的角度诠释了土族的文化积淀。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土族生活在青海、甘肃和宁夏的广袤草原和高原地带,他们保留了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土族婚礼是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土族婚礼歌是土族婚礼仪式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土族婚礼歌的独特之处。
一、艺术特征1.音乐风格独特土族婚礼歌通常采用代表土族音乐风格的慢板调式,以及强烈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歌曲通常由大合唱为主导,由男女两方分别发起,男女合唱之间穿插旋律和和声,充分展示了土族音乐的和谐美和生命力。
2.舞蹈特色明显土族婚礼歌配合土族传统舞蹈,舞蹈形式多样,有手舞、枪舞、剑舞等形式。
土族舞蹈通常具有大气磅礴、波澜壮阔的特点,舞姿动感、雄浑豪放,展现了土族人民的豪放不羁和自由奔放之美。
3.诗歌塑造人物土族婚礼歌通常通过诗歌的形式来塑造主角,这些主角通常是土族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
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和命运,但都具有土族文化的代表性和民族精神的光辉。
由于土族部落生活的原始和朴素,土族婚礼歌的人物形象通常都是朴实而真实的,更具可信性。
二、文化内涵1.忠诚、自由的民族精神土族婚礼歌歌词中强调了忠诚、坚定的情感观念,如《兰旗下》中表述的:“多年环塞谔,远离家乡去,天涯万里又一天,兮兰相守不离分。
”这句歌词展示了土族人民的坚定信仰和不畏艰险的精神。
土族婚礼歌不仅流露出土族人民的忠诚,还充分表达了自由、奔放的民族精神。
土族人民在广袤的草原上生活,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使他们具备了独特的自由和奔放的性格。
2.和谐美的民族文化土族婚礼歌体现了中国西北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在表达个性特色的同时,充分表现出其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内涵,以及先进的审美意识。
土族婚礼歌的音乐融合了多种乐器和音色,展现出土家族文化的多元特性。
此外,舞蹈、诗歌等艺术元素的贡献,补充了复杂的民族文化内涵。
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土族人民生活在高原和广袤的草原之间,是典型的生态资源依存型民族。
因此,土族婚礼歌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传统。
土家族民歌的发展及其艺术特征探析
是 汉族 进 去之 后形 成 的与 “ 客 家 ”相对 应 的一个 称 呼 ,土家 族 的 土家 族 是我 国历 史上 一 个悠 久 的 民族 ,主要 居住 在湘 、鄂 、 文 化源 远流 长 ,历 史发 展悠 久 。土 家 的族称 在 不 同的历 史 时期有
渝 、黔 毗连 的武 陵 山 区。公 路调 查显 示 ,土 家族 人 口在我 国5 6 个 不 同 的表现 。土家 族 是一个 善 于吸 收外 来 文化 的 民族 ,因 为接触 民族 中排列 第八 。土 家族 在 1 9 5 6 年l 0 月被 国家 民委通 过 并确 认 为 汉 族 比较 久 ,所 以受 到汉族 很 多 的影 响 ,从而 为他 们今 后 的发 展
了湘西 的 区域 ;还 有 另外 一种 说法 是在 唐朝 末 年一 直 到到 五代初
期 从江 西迁 移 到湘 西 的,他 们还 被 传说 是 百艺 工 匠的后 裔 。在 历 史 记载 中 ,是将 湘 西一 代 的土 家族 称 为 “ 土 民” “ 土人 ”, “ 土 家 ”这 一称 呼 是在 清朝 末年 的某 些 地方 开始 使用 。土家 族 的源 流 形 又突 出了经 筒顺 时旋 转 的教义 ,宣扬 了藏 传 佛教 的 思想 。 由外 及 里 的四个 “ 圆 ”缓慢 的舞 袖在 体 前 自上而 下 垂落 ,犹 如一 位藏 族 老者 正慢 慢环绕 着寺 庙 ,给人 一种 宗教 思想美 好 的想象 。 情 感 寄托 ,整 部作 品创 新 除 了发展 了藏 族 原生 态舞 蹈语 汇 , 并 将 现 代 编 排 技法 大 胆 融 人 到 创 作 中 去 ,还 呈 现 给 人 们 一 个 极 富宗 教 气 息 的 世 界第 一 峰 。人 物 细腻 的情 感 、思 想 都 在 抬 手投 足 之 间表现 的 淋漓 尽致 。藏 传 佛教 的真 、 善、 美影 响 了藏 民族 的 舞 蹈 审美观 ,藏传 佛教 的 宗教信 仰 已经 融化 成藏 民族 生活 的重 要 部 分 。舞蹈 仿 佛在 思考 着雪 域 高原 的前 世 、今 生和 未来 。 《 珠穆 朗玛 》是传 递 藏传 佛教 信仰 的媒 介 ,它 不拘 于 形式 也不 受 限于环 境 ,是 多元 化 的 。舞蹈 所表 现 的宗 教情 感是 藏 民族 内心 的真 实 感 受 ,代表 了藏 民族 对藏 传佛 教 的虔 诚 。 白纱渐 渐落 幕 ,一 束 阳光洒 向舞 者 ,洋 溢 的笑 容是 对珠 穆 朗 玛 的祝 福 ,哈达 献 上 了高 原 民族 坦 荡 的胸襟 和坚 毅顽 强 的 生存气 息 ,乐 观豁 达 的 民族 文 化心 理在 藏传 佛 教 的情感 寄 托下 ,藏 族舞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人民在婚礼仪式上演唱的特定歌曲,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歌曲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和对婚姻的美好祝愿,反映了土族人民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本文将从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来探讨土族婚礼歌的重要意义。
一、艺术特征1.音乐风格独特土族婚礼歌的音乐风格独特,常常采用土族传统乐器和唱腔进行演唱。
土族乐器如马头琴和马铃等,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演奏时节奏明快、激昂,给人以欢快、热烈的感觉。
而土族婚礼歌的唱腔则多为二人对唱或集体合唱,歌词朗朗上口,情感真挚动人,表达了土族人民对新人婚姻美满幸福的美好祝愿。
2.歌词表达真挚土族婚礼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多为表达对新人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对婚姻的珍视和敬重,以及对家庭的重视和热爱。
这些歌词通俗易懂,真实感人,能够打动人心,将土族人民的情感和情感寄托融入使得婚礼歌曲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亲和力。
3.传承文化精髓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歌曲的传唱和演绎,可以使土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婚礼歌曲中不仅包含了土族人民对婚姻的认知和态度,还融入了土族的民俗、传说和历史故事,具有很强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
二、文化内涵1.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土族婚礼歌反映了土族人民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价值观。
土族人民崇尚婚姻家庭,对婚姻的看重和对家庭的关怀负责。
婚礼歌曲中的《爱情》、《婚礼进行曲》等歌曲,都表达了对婚姻的美好向往和家庭的温馨幸福,反映出土族人民对于婚姻与家庭的珍视和敬重。
2.祝福和美好愿望土族婚礼歌中融入了对新人的祝福和美好愿望,歌曲如《天长地久》、《百年好合》等,都表达了土族人对新人婚姻的美好祝愿,祈愿他们能够携手共度百年之约,生活幸福美满。
这些祝福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传达出土族人民对新人婚姻生活的美好期许和期待。
土族婚礼歌作为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土家族的传统音乐
土家族的传统音乐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音乐文化。
土家族的传统音乐承载着他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具有独特的魅力。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
一、土家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土家族传统音乐以歌唱形式为主,歌唱内容涵盖了生活、劳动、宗教、爱情等各个方面。
土家族人民用歌声来表达他们的感情、呼唤神灵和祈祷丰收等等。
土家族传统音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声音独特:土家族音乐的声音特点醇厚、浑厚、悠扬。
他们擅长运用喉唱、器乐和合声等技巧传达情感。
2. 曲调多样:土家族传统音乐曲调多样,包括清亮明快的调式和沧桑激昂的调式。
不同的曲调反映了土家族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状态。
3. 节奏鲜明:土家族传统音乐的节奏感强烈,以鼓点为主导,人们常常在鼓声的伴奏下翩翩起舞。
4. 声乐结合:土家族传统音乐中,声乐和器乐的结合很常见,能够营造出宏大的音乐氛围。
二、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土家族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土家族人民用歌声纪录他们的历史和传统,传承了很多古老而珍贵的音乐作品。
而近代土家族音乐在捉青、拼歌、对歌和山歌等形式中达到了巅峰。
随着社会的变迁,土家族传统音乐也逐渐融合了外来的音乐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土家族音乐。
这种音乐形式在近年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不仅在土家族社会中流行,也受到了全国各地的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三、土家族传统音乐对土家族社会的影响土家族传统音乐对土家族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传统音乐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音乐传承了土家族人民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和审美情趣。
同时,传统音乐也是土家族人民凝聚感情、表达情感和传递信息的重要媒介。
其次,土家族传统音乐对土家族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正因为有了音乐的存在,土家族社会在工作、婚嫁、宗教仪式等方面都能更好地展现其独特的风貌,增强了族群认同感和凝聚力。
最后,土家族传统音乐也为土家族人民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和个性的舞台。
从土族婚礼歌看土族音乐文化特色
从土族婚礼歌看土族音乐文化特色【摘要】土族婚礼歌是土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传统表现形式。
这些婚礼歌曲不仅在音乐特色上有着显著的特点,而且歌词内容也反映了土族文化的精髓。
除了婚礼歌,土族音乐文化中还有许多其他特色,如土族舞蹈和器乐等。
土族音乐文化展现了独特的魅力,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听觉享受。
随着时代的变迁,土族音乐文化也面临着传承和发展的挑战。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以确保土族音乐文化能够继续传承下去,为世人带来无尽的美好与感动。
【关键词】土族,婚礼歌,音乐文化,特色,历史背景,传统表现形式,音乐特色,歌词内容,独特魅力,传承,发展1. 引言1.1 介绍土族婚礼歌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土族人民对婚姻、家庭和爱情的情感表达。
在土族人的婚礼仪式中,婚礼歌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之一,通过歌声传达出新人和家人们的欢乐祝福和感恩之情。
土族婚礼歌既具有浓厚的地方民俗风格,又体现了土族音乐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
在婚礼现场,土族婚礼歌的节奏明快、激昂,歌词充满了对新人幸福生活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土族婚礼歌不仅是婚礼仪式上的重要环节,也是土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传承着土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美好向往。
通过研究土族婚礼歌,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土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体会到土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韵味。
1.2 概述土族音乐文化特色土族音乐文化具有独特的特色,展现出浓厚的民族风情和深厚的历史积淀。
土族音乐深受自然环境和民俗风情的影响,在表现形式、音乐特色和歌词内容上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土族音乐以其淳朴、优美和悠扬的旋律吸引着广大听众,展示出土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方式。
土族音乐中常常融入丰富的节奏变化和音调变化,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风貌。
通过土族音乐,人们可以深刻感受到土族文化的魅力和韵味,体会到土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美好的向往和表达。
浅析土家族的民歌特色
土家族号子较为丰富,有船工号子、石工号子、拉木号子等等,其
中船工号子最有特点。号子主要产生于田间劳作和行船拉纤的活动中, 用以 劳作 中的 协调动 作、 抒发 情感、 消除 疲劳、 鼓舞 干劲 。
㈤薅草 锣鼓
也叫 “薅草 歌”, 多在薅 草时为 激发干 劲,减 轻疲劳 ,以歌 师领唱 , 众人接腔和唱,并有锣鼓伴奏的一种歌唱形式。这种歌唱形式现已基本 消亡。唱词内容十分丰实,有歌唱历史故事的,有歌唱爱情生活的,有 传播生 产知识的等 等。
文化艺术
浅析土 家族的民歌 特色
徐燕 琴 ( 湖南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南吉首416000)
脯要] 土家族民歌是士家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及各种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旋律自由洒脱;歌声悲壮豪迈、慷慨低回,却 叉很优美和动听;歌词通俗易懂、生动有趣、情感朴实、爱憎分明,能够使人亢备。是充满哲理、能雅俗共赏的词句与诗歌。它记录着土家 族人民的生活故事和土家族的发展历程再现着土家族的历史文化、民问艺术和民俗风情。 [ 关键词] 土家族;土家族民歌;民歌;特色
家族民情风1谷的但东县耪、 俅J| 腑萄等方志载,土家族在祭丰巳、
丧葬、婚恋、劳动、年节等活动中,都要载歌载舞。自古以来,土家儿 女“为生活而生活”地创作了数不胜数的民歌。这些民歌分别从不同方 面表 觋着土家 文化风I f ‰
㈠风俗歌
古人云: “观 其音而 其俗 ”,说 明“音 ”与” 俗”的 关系 。匈牙 利 著名 音乐家巴 托克( 1881—1945) 在谈 到民歌与 习俗的 关系时说 : “每一种民间音乐都有一定的任务,和农村传统的习俗相结合。往昔在
土家族小调,大部分是由山歌曲调演变而成的,也有一部分来自
灯调。有反映土家特有内容的民歌,也有流行全国的锯荷包)、 锎
土族民歌特色及其地方性特色
土族民歌特色及其地方性特色〔关键词〕土族民歌区域性特征生态环境〔摘要〕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土族民歌形成、发展,以及“互助”、“民和”两大土族民歌色彩区区域性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除土族传统文化及周边汉、藏民族民间音乐外,汉、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民族语言等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引言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民间音乐所处的社会、文化等生态背景又影响着音乐形态特征的形成。
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不断撞击与交融,民歌文化区往往又是相对的,在同一音乐文化区内,实际上也会存在各族民歌间的碰撞与交流。
笔者就土族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等生态背景因素之关系做初步探析。
土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一、宗教信仰的渗透音乐常常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音乐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及其文化传统,并依存、归属和受制于其社会和文化传统”。
从土族婚礼歌看土族音乐文化特色
从土族婚礼歌看土族音乐文化特色【摘要】土族婚礼歌在土族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反映了土族人民的婚姻观念与生活情感。
土族音乐源远流长,历经千年传承至今,承载着土族人民的民族情感与文化传统。
土族婚礼歌具有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意义,通常以民间语言演唱,音调优美动听、旋律节奏明快。
土族音乐中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土族人民的独特文化精神。
乐器和演唱方式也体现了土族音乐的独特魅力,如木琴、二胡等乐器常常被用于演奏。
当前,土族音乐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传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土族音乐文化特色的独特价值不可估量,需要更多的人关注、传承和弘扬。
对土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努力,让土族音乐文化在当今社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土族婚礼歌、土族音乐文化、历史传承、特点、意义、民族特色、乐器、演唱方式、发展现状、传统文化、地位、文化特色、价值、传承、发展、思考。
1. 引言1.1 土族婚礼歌的重要性土族婚礼歌作为土族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土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情感。
在土族婚礼中,婚礼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仪式,代表着土族人民对新婚夫妇的祝福和美好愿望。
土族婚礼歌通过歌颂爱情、家庭和幸福生活的主题,表达了土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土族社会中,婚礼歌也是社会交流、文化传承和社会团结的重要方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土族婚礼歌在土族音乐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不仅是一种音乐表达方式,更是传承和发展土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纽带。
通过对土族婚礼歌的研究和传承,可以更好地了解土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历史传承,体验土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精神内涵。
2. 正文2.1 土族音乐的历史传承土族音乐的历史传承可以追溯到古代。
土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其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受到了诸多历史因素的影响。
据记载,土族的音乐传统可以追溯到唐代,当时土族在唐帝国的统治下,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了对音乐的创作和发展。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
土族婚礼歌的艺术特征及文化内涵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婚礼歌是其传统文化中别具特色的部分。
土族婚礼歌是由男女双方的亲友组成的合唱团演唱,歌词大多以表达对新人的祝福、对家庭幸福的期盼、对土族文化传统的赞美为主题,歌曲通常搭配有土族特色的乐器演奏。
一、明快的曲调。
土族婚礼歌的曲调节奏明快,富有节奏感,旋律上升下降高低起伏,同时采用了一些古老的、民间传统的旋律音符,使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方风味。
二、纯朴的歌词。
土族婚礼歌歌词十分简单朴素,往往重复几个简单的词语,如“恭喜恭喜”“永远幸福快乐”等等。
但正因为这种简单纯朴的表达方式与近乎激动人心的歌曲气氛相结合,使得这些朴实无华的歌词更加深入人心。
三、多元的表演形式。
土族婚礼歌的表演形式灵活多变,包括有舞蹈、合唱、独唱等等。
舞蹈通常由年轻的男女扮演,舞蹈动作优美,锻炼了年轻人的身体素质,也为土族婚礼歌增添了艺术美感。
四、多样的乐器演奏。
土族的乐器十分丰富,通常在婚礼歌曲演唱过程中使用的乐器包括了板胡、手风琴、竹笛、多弦等传统乐器,乐器演奏配合歌曲音乐表现力强,增加了整个演唱过程的艺术感染力。
土族婚礼歌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有以下几点:一、家庭观念。
土族民风淳朴,注重家庭,家庭观念极为浓厚。
在土族婚礼歌中,不仅有祝福新人幸福的歌词,更有强调“百年好合”的语句,表达了土族崇尚美好家庭生活的价值观念。
二、崇尚自然。
土族人民敬畏自然,崇尚大自然,这种观念体现在土族婚礼歌的歌词中。
土族婚礼歌中往往出现有关自然的词汇,如“大地”“蓝天”等等,这体现了土族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三、文化传承。
土族婚礼歌是土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每一位土族人都深刻地明白婚礼歌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土族人们也会传唱这些歌曲,将土族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总之,土族婚礼歌作为土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土族婚姻家庭、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念,今后应当在保护和发扬土族婚礼歌文化遗产的同时,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土族优秀传统文化。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特点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特点1. 引言1.1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概述民和土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其民间歌谣是该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又称为“阿拉”、“東乡”等,是民和土族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娱乐中创作并传唱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
这些歌谣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丰富的内容,深受民和土族人民的喜爱。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是反映土族生活、工作、婚丧嫁娶等方面的内容,既有讴歌美好生活的歌谣,也有抒发悲伤情感的歌谣。
歌谣的形式多样,包括叙事歌谣、咏史歌谣、祝福歌谣等,每种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方式。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通过特定的语言体裁传承并演变至今,其中融入了土族语言特色,使得这些歌谣富有浓厚的民族风情,体现了土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当今社会,民和土族民间歌谣仍然在民间流传,并且在传承过程中不断演变和发展,成为了土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0字】2. 正文2.1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特点1. 口头传承:民和土族民间歌谣是通过口头传统方式传承下来的,通常是由长者向后辈传唱或传授。
这种传承方式使得歌谣能够保持原汁原味,传承至今。
2. 原生态调性:民和土族民间歌谣通常具有浓厚的原生态调性,歌词和旋律都带有浓厚的土族风格,反映了土族人的生活、文化和情感。
3. 情感真挚:民和土族民间歌谣通常表达了土族人民对生活、家园、亲情等方面的真挚情感,歌词语言简洁直白,但却富有力量和感染力。
4. 朴实自然: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朴实自然,不加修饰,直抒胸臆,真实地反映了土族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
5. 融合多样性:民和土族民间歌谣往往融合了多种元素,如音乐、舞蹈、故事等,展现出丰富多彩的风貌,反映了土族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2.2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形式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形式多样,包括叙事歌谣、抒情歌谣、祈福祝福歌谣等。
叙事歌谣是最为常见的形式,通过歌声讲述着土族民间的传说故事,将历史、神话与现实生活巧妙结合。
这种形式多用重复句式和押韵手法,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让人记忆和传唱。
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
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土家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独特的传统音乐与舞蹈文化。
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以其节奏独特、表现力强烈和富于民族风情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的特点、历史渊源以及对土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一、土家族传统音乐的特点土家族传统音乐具有鲜明的节奏感和独特的音乐形式。
土家族音乐常以锣鼓、唢呐、琵琶和二胡等乐器为主,以快速而有力的打击乐器声音为特点,给人以磅礴、激昂的感觉。
土家族的歌曲多数采用合唱形式,歌曲旋律婉转动听,饱含深情。
二、土家族传统舞蹈的特点土家族传统舞蹈活泼、热情,展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情。
土家族舞蹈多以丰收、婚庆等喜庆场合为背景,舞姿活跃,舞动时的手脚动作繁复而具有韵律感。
土家族的舞蹈形式有舞龙、舞狮、踩高跷等,这些都是土家族人民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延伸,通过舞蹈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三、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历史渊源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土家族的祭祀仪式和农事活动中常常伴有特定的音乐和舞蹈表演,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
这些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在历史的演变中不断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土家族音乐舞蹈艺术。
四、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的传承与保护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对土家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保护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开设音乐舞蹈培训班、组织音乐舞蹈比赛等,以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学习和传承土家族的音乐舞蹈艺术。
在传承与保护的同时,土家族的音乐舞蹈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
部分年轻人将传统元素与现代表现手法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土家族音乐舞蹈作品,为土家族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土家族传统音乐与舞蹈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丰富多样的舞蹈形式打动着观众。
这种传统的艺术形式不仅是土家族人民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也是土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特点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特点民和土族是中国境内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青海省民和县。
土族民间歌谣是土族人民在长期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民间文化形式,是土族人民寄托情感、传承历史、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
土族民间歌谣具有以下语言特点:1. 唱调独特:土族民间歌谣的唱调独特多样,旋律优美动听。
土族人民以朴实自然的声音唱出歌谣,使其更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在唱调上,土族民间歌谣通常分为宫调、商调、角调等多种调式,每一种调式都有其特定的音域和音程,使人耳目一新。
2. 音节丰富:土族民间歌谣的音节丰富多样,常常使用短句、押韵、重复的手法,使歌谣更具韵味和节奏感。
土族人民常常通过歌谣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用简洁有力的歌词将复杂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出来,使人感受到深深的思考和情感冲击。
3. 语言质朴: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质朴朴实,表达感情真挚。
土族人民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陲地区,生活艰辛,他们用简单朴实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歌谣更加贴近生活和人民。
这种质朴的语言也使土族民间歌谣具有了独特的魅力。
4. 歌词丰富:土族民间歌谣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家乡、表达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歌谣,又有表达对历史事件、民族兄弟情谊的歌谣,还有表达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歌谣。
这些歌词反映了土族人民的思想观念、文化传承和生活方式,是土族人民丰富内心世界和情感的重要方式。
5. 富有地域特色:土族民间歌谣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反映了土族文化的丰富多元性。
土族人民长期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边陲地区,他们的生活与环境紧密相连,土族民间歌谣反映了土族人民对自然环境、草原、羊群等的热爱和感恩之情,使人感受到土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作为土族人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语言特点和浓厚的地域民族特色。
通过对土族民间歌谣的研究和传承,能更好地了解土族民俗文化、传统习俗和精神世界,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最新-土族民歌特色及其地方性特色 精品
土族民歌特色及其地方性特色〔关键词〕土族民歌区域性特征生态环境〔摘要〕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土族民歌形成、发展,以及互助、民和两大土族民歌色彩区区域性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除土族传统文化及周边汉、藏民族民间音乐外,汉、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民族语言等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引言音乐与社会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反映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民间音乐所处的社会、文化等生态背景又影响着音乐形态特征的形成。
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不断撞击与交融,民歌文化区往往又是相对的,在同一音乐文化区内,实际上也会存在各族民歌间的碰撞与交流。
笔者就土族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等生态背景因素之关系做初步探析。
土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艺术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一、宗教信仰的渗透音乐常常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音乐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及其文化传统,并依存、归属和受制于其社会和文化传统。
土族作为一个有着长期宗教信仰史,且宗教活动在其生活中和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宗教文化对其民歌特别是宗教仪式曲的发展定会起到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特点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特点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语言上也体现出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和特点。
一、朴实自然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非常朴素自然,用词简单直接,充满着朴实的乡土气息。
比如《八塬坝子》,其中一句歌词“峡谷深处卡拉麦里”,用语明快,富有特色,地域感强。
二、抒情深沉
在表达情感时,民和土族民间歌谣往往采用铿锵有力的语言,给人带来深沉的感觉。
比如《春天的故事》,其中一句歌词“潮汐的声音,如此激荡”的表达方式非常直白,富有感染力,能够让人感受到歌曲中深刻的情感。
三、形象生动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通常采用多种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增强了歌词中所描述的事物形象的传神性,使人感到似乎能够真正观察到这些景象。
比如《阿柯达依》,其中一句歌词“草原上的羊群,像海浪一般翻腾”,以一种形象的比喻,生动地展示了草原上的美景。
四、语言流畅
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通常流畅自然,语调饱满,朗朗上口。
这也是因为民间歌谣多是口头传承的,需要有良好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语言通常都十分流畅锁稳。
总之,民和土族民间歌谣的语言既体现了其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也蕴含着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欣赏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土族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成因探析〔论文关键词〕土族民歌区域性特征生态〔论文摘要〕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关系密切,在土族民歌形成、发展,以及“互助”、“民和”两大土族民歌色彩区区域性特征的形成过程中,除土族传统及周边汉、藏民间外,汉、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民族等民族文化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引言音乐与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反映着人类的社会生活,而民间音乐所处的社会、文化等生态背景又影响着音乐形态特征的形成。
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不断撞击与交融,民歌文化区往往又是相对的,在同一音乐文化区内,实际上也会存在各族民歌间的碰撞与交流。
笔者就土族民歌特点及其区域性特征的形成与其所处社会环境等生态背景因素之关系做初步探析。
土族作为我国较少的少数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东北角,其所居住的河湟谷地是非常典型的民族杂居区,在上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生活的地带,各历史时期不断有不同民族迁徙流动,是我国西北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地。
土族在漫长且复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其周边汉族、藏族分布地域与人口数量的绝对优势,土族在长期与汉、藏民族杂居的过程中,除保持了本民族传统婚恋、仪礼等文化、习俗外,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来自汉族、藏族的影响,宗教、民俗、语言、等都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多元文化特征,形成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民歌在形成的过程中,除受到本民族固有文化形态的影响外,自然也受到当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以下仅从土族及其周边民族的宗教信仰、民俗风情、使用语言、民间音乐四方面对土族民歌种类、音乐形态、唱词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及区域性特征的成因加以尝试性探析。
一、宗教信仰的渗透音乐常常是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仪式音乐形成于特定的社会及其文化传统,并依存、归属和受制于其社会和文化传统”。
土族作为一个有着长期宗教信仰史,且宗教活动在其生活中和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民族,宗教文化对其民歌(特别是宗教仪式曲)的发展定会起到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当初外来宗教在土族中时,就曾注重以音乐等艺术化手段增强传播效果。
13世纪的藏传佛教宗师、大学者萨迦班智达·贡葛坚赞在其著作《乐论》一文中从一个宗教传播者的角度阐明了音乐在藏传佛教中作为传播手段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在其向土族地区的传播过程中,便表现为不同程度地对原有土族的某些民歌进行改造和吸收,使自己原先带有汉族或藏族艺术、文化特征的宗教音乐产生一定的民族化、世俗化倾向,宗教信仰在土族中的普遍现象也自然会使藏族音乐文化被土族原有音乐文化所吸收、融合,从而形成新的土族民间音乐特征。
由于宗教活动中民歌的意义常常超出宗教仪式阶段功用而进入到表演和创造的艺术化阶段,这在某种意义上也起到了继承和发扬土族文化遗产的作用。
由于土族发展历史的特殊性,其宗教文化蕴含着多民族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现状颇为复杂。
土族地区周边汉、藏民族在人口、地域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汉、藏宗教浸入并被接受,甚至占统治地位时,便形成了以土族原有传统宗教、文化观念为主,继而结合其他民族某些宗教、文化观念的一种特殊的宗教观,藏传佛教、汉族民间信仰和土族原始宗教萨满教并行不悖,在土族信仰中均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各土族聚居地与汉、藏民族交往的程度不同,这两种宗教信仰对土族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差异,形成了新的土族宗教信仰分布。
其中藏传佛教是土族接受藏族文化的标志;而地方保护神信仰(如龙王、二郎、四郎、娘娘)、阴阳和风水信仰、祖先崇拜等几种信仰显然源自汉族民间信仰。
大体上说,互助、同仁和天祝等“互助民歌色彩区”(以下简称互区)受藏族宗教影响较深,而“民和民歌色彩区”(以下简称民区)则受汉族影响较大。
1汉族宗教对“民区”土族民歌的影响“民区”部分土族信仰的法拉、法师是土族原始宗教———萨满教的遗存。
土族认为“法拉”①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对其非常敬仰。
“民区”的“法拉”以汉族为主,其次才是土族;“法师”②则汉族、土族均可。
老百姓将其兼有歌、舞、乐的活动称为“唱法师”或“跳法师”,表演的过程称为“喜神”,诵唱的曲调便被称为《喜神曲》。
“民区”另一部分土族信仰的二郎神被奉为佑助风调雨顺、人寿年丰的保护神,在民区土族“纳顿节”中供奉的便是二郎神。
“纳顿”意为玩耍、娱乐,原是蒙古人传统的娱乐活动,然而现代的“纳顿”,已大量显现了汉族文化的内容,它是三川地区最大的传统集会。
“纳顿节会”上表演的是汉族家喻户晓的《桃园三结义》、《西游记》等故事,供奉的是汉族民间信仰的二郎神,可见在“民区”土族文化受汉族影响深刻。
2藏族宗教文化对“互区”土族民歌的影响与“民区”土族宗教信仰有着较大差异的是:“互区”土族的宗教信仰却与藏族宗教信仰有着千丝万缕的,土族专家李可郁教授在其译著《土族格赛尔》中认为:“土族和藏族有着相似的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又有着共同的宗教信仰。
因此,文化间的交流成为一种自然的事情。
”③以致“互区”流传的土族宗教仪式曲基本都用藏语演唱,试从以下几点分析。
其一,“互区”土族村落举行的“背经转山”活动与藏族宗教活动“望果节”有非常相似的地方,这或许可以让我们对藏族宗教信仰与土族民间之间的关系做一推测:由于在形成时间上藏族先于土族,加之、分布地域方面也比土族占优,“背经转山”活动及其所用音乐受藏族宗教及其音乐影响较大似乎较为合理。
其二,土族地区最大的宗教寺院佑宁寺举行的大型宗教活动“观经”中,表演者装扮的多为“南仁次”、“贡布才加”等藏族角色。
同仁“六月会”傩戏性宗教表演中虽被供奉、扮演的是当地山神和汉族的二郎神,所跳神舞虽与藏区不同,但参与者却既有土族又有藏族,甚至旧时唱藏族情歌“拉依”为其中一项主要内容。
其三,在宗教信仰中,五色代表五智五蕴佛教之系统为多数佛教信仰和研究者所熟知,而藏传佛教崇拜的五色不仅与土族先民对色彩的崇拜相一致,而且五色无论在藏族及“互区”土族寺院宗教仪式中的“跳神”中,还是在寺院中都具有宗教色彩,它象征着神力和福运。
在“互区”土族婚礼仪式曲《太阳光辉照便了》中唱到了“五色”、“经堂”、“柏香”①、“桑”②、等,为婚礼歌平添了一些宗教意味。
从以上不难看出,土族宗教信仰具有多元组合特点,因地区不同而各异,而恰恰是这些“互、民”两区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不仅影响了土族民歌体裁、种类的形成,还对两区区域性特征的形成产生了不小的作用。
甚至可以说,宗教因素对土族民歌的形成与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其中的性规律几乎全然是依性或宗教性规律为转移”的。
尽管许多土族民歌(如“花儿”等)从表面上看来,并没有明显的宗教文化痕迹,但由于在土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周边汉、藏宗教信仰对土族人民和其有着近千年的持续、深厚的影响,实际在其形式和内容背后,仍然可以窥见汉、藏宗教文化遗迹。
二、的支撑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强大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民族间语言的融合不仅使民族间的融合成为必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民族间文化融合的进程。
民歌中唱词具有特殊的地位,唱词的选择犹如谈话中用语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交流信息的准确传递,所不同的是:唱词的选择还对音调走向、节奏选择有制约作用。
1土族语言自身节奏、重音对其民歌音乐形态的影响旋律的音调基础来自语言,旋律中某些典型节奏更是以语言为基础。
笔者在对大量土族语词汇(特别是实词)进行分析后发现其中大多数双音节词汇的词重音或主重音常常在后,而中则似乎在前者居多(见表1),当我们在朗读———特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词汇时不难发现:越要抒发情感时越趋向于这一规律,其语言自身的节奏和重音就更为明显。
土族民歌中如:××—|或××.|等前短后长的逆分型或称其为抑扬格节奏的大量使用,或许就与土族语言这一节奏、重音特点有某种内在的关系,土族民歌的这一节奏特点正是土族语言影响的结果。
2汉、藏民族语言与土族民歌唱词区域性特征的关系“互”、“民”两区土族民歌中衬词的不同使用特点也能反映出汉、藏民族的影响。
周边以藏族为主的“互区”土族民歌中,除多用土族语衬词外,还常常使用藏语衬词;而周边以汉族为主的“民区”土族民歌中则除少量土族语衬词外,较多使用的是汉语衬词。
此特点显然与该地区土族语言的同化有着内在的,随着民族间交往变得愈来愈频繁和必要,语言在同化与通用的同时,各民族的民间音乐在某种程度上也会出现更多的相关性。
此外,土族宗教仪式曲《嘛呢调》中“嘛呢”二字本源自藏传佛教“ 、嘛、呢、叭、咪、哞”六字真言,也可视为藏族宗教信仰对土族民歌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的体现。
三、民俗风情的铺垫“土人的风俗虽极受它的邻居汉人和近亲西藏人的影响,但还保持着它的原形”,由于土族民歌特殊的应用场合及社会功能等与其生存土壤间的关系,土族社会自身及其周边社会的民俗、风情对土族民歌特征的形成,甚至是各聚居地略有不同的民俗、风情对各土族民歌色彩区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土族民歌三拍子较多的成因此特点的形成与以下两方面因素有深层:其一,与土族民间有关。
土族现存的主要民间歌舞“安昭”是一种与土族习俗有很大关系的集体歌舞形式,无器乐伴奏。
表演时人们聚集于打麦场或庭院之中围成圆圈,由一至二位男性年长者领舞(兼领唱)并逆时针旋转,其余紧随其后边舞边唱,以领唱与齐唱的形式进行,称之为“转安昭”或“跳安昭”。
为了适应具有圆舞曲性质的舞蹈动作,多采用三拍子就不足为奇了。
其二,土族视“三”为吉祥数字,生来就喜用“三”。
如:婚礼中“安昭”要转三圈,新娘上马要喝三杯酒,曰:“点盅三把”,①预示着它会给大家带来幸运;土族人十分好客,习惯以酒会友,敬酒对于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表达热情友善的方式,待客礼仪也丰富多样:凡贵客临门都以“都拉斯”②相迎,这就是土族“进门三碗酒”之礼,客人坐上炕便被请喝“吉祥如意三杯酒”,临走时还要以“上马三杯酒”相送;土族传统婚礼按习俗一般为期三天;土族人际交往中的馈赠礼仪,也以“三”为吉祥数。
2土族“家曲”、“野曲”(或曰雅、俗)的内容、音乐特点及其分化与土族民俗有着直接的在土族封建礼教思想笼罩下形成的一系列土族民俗、风情致使土族文化雅、俗分化,进而形成的“家曲”、“野曲”才具有了各自的特点:前者节奏规整、结构均衡、旋律平稳、唱词文雅且固定,但适应人群较窄;而后者音域宽广、节奏自由而舒展、曲调起伏而悠长,唱词“粗俗”且即兴,具有更多的大众化因素,适应人群较宽。
“野曲”自然成为最能反映广泛的、全面的土族人民生活与思想的土族民歌。
“家曲”等被“正统”文化所接受的土族民歌,对演唱者的性别、年龄及演唱场合等有较为严格的规范与限制。
如:部分宗教、婚礼仪式曲仅能在特定的仪式场合,由少数”法拉”、“纳信”等特定人群演唱,演唱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且相对年龄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