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历史选修1第5章第1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合集下载

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宗教改革背景学案(教师用)

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宗教改革背景学案(教师用)

第五单元宗教改革第一课宗教改革的背景【学习目标】1、识记:基督教及其分裂;天主教在社会各方面的地位;法国“异端”运动、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

2、理解“两个原因”: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异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3、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西欧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重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自学检测】1.天主教会规定统一的《圣经》版本的目的是( A )A.进一步钳制人们的思想B.为了思想解放C.为了繁荣各种文化D.为了传播各种先进文化2.下列人物、思想或者举动被称作宗教‘异端”的是( B )①法国“纯洁派”②主张教士用民族语言传教③英国人胡司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④加尔文在法国宣传路德的主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

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B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犹太教D.佛教4.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

这体现了( A )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5.在中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的题材大多是( A )A.宗教B.现实生活C.社会改革D.英雄人物6.16世纪,西欧大陆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D )A.文艺复兴使人文主义深入人心B.罗马教廷与西欧各国王权的矛盾激化C.世俗封建主要剥夺天主教的经济特权D.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7.对中世纪出现的“异端”运动认识不正确的是( B )A.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B.反映了金融资产阶级的要求C.为16世纪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D.是中世纪时期反封建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8.西欧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根本原因是( C )A.手工部门的发展B.商品经济的发展C.生产力发展与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9. 基督教产生于( A )A. 亚洲B. 欧洲C. 非洲D. 拉丁美洲【知识网络】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基督教的发展公元1世纪,基督教诞生于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初,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基督教进入全盛的原因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2)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3)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4)欧洲封建王权衰落,使欧洲的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最全版

《欧洲的宗教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本部分内容共计分为三块:第一部分是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这种地位用一句话概括: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其威势一度超过世俗王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点,一是它控制了中世纪欧洲的文化知识教育,宣传忍耐、顺从的思想,大搞蒙昧主义,维护封建剥削;二是它占有西欧超过三分之一的土地,拥有较为完备的组织、司法、财政、税收体系,俨然一个国家组织。

15世纪下半叶,欧洲资本主义开始发展,新兴资产阶级需要建立统一的国内市场和适合本阶级需要的、世俗化的文化体系,而教会为维护自己的利益,肆意阻挠欧洲各国的统一,残酷迫害异教徒和其他先进人士,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一场针对天主教的宗教改革必要性的分析、掌握,我们可以认识到思想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和意义,认识到思想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培养学习吸收先进文化的自觉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领袖,其核心思想就是“因信称义”,意为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虔诚信仰得到拯救,个人信仰建立在自己对《圣经》的独立理解上,由此《圣经》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教皇和教会的权威受到严重打击;路德进一步解释了何为“善功”,指出生活中的一切正当手艺和职业都是善功,天主教所主张的善功是信仰上帝、鄙视尘世生活、遵守宗教戒律、履行宗教义务,从而满足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马克斯·维伯称新教伦理催生了西方资本主义,这句话虽不完全正确,却揭示了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从马丁路德的教义可以体会到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特殊关系。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这一部分我们应该了解德国之外发生的宗教改革的概貌,在瑞士日内瓦,宗教改革家加尔文创立了加尔文教,建立起神权合一的国家;英国国会通过“至尊法案”,创立英国国教,英王取代教皇为英国宗教的最高代表;荷兰新兴资产阶级高举宗教改革的大旗,实现了民族独立,建立起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重难点知识】学习重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西欧的近代化过程。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熟练记忆基本内容。

2.知识树、时间轴部分请阅读课本后独立完成,不得抄袭相关参考资料。

将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写在我的疑问一栏中。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A。

预习案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一)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与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

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公元11世纪分裂为(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二)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1)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2)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3)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占据了支配地位。

2、表现阅读教材后思考:天主教在欧洲处于支配地位的原因是什么?二、宗教“异端”(一)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教会进行了严厉镇压,并在各地建立起许多。

2、14~15世纪,欧洲“异端”运动更加高涨,英国人把《圣经》由拉丁文译成英文,撰文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3、14~15世纪,捷克人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的权力,并把《圣经》从拉丁文翻译成捷克文。

(二)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的愿望。

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

阅读教材后思考:宗教“异端”思想的共同之处有哪些?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一)经济: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5.1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5.1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学案1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程标准]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罗马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1.建立(1)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2)后来,基督教分裂成东西两派,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又称罗马教会,最高统治者为教皇,最高统治机构为罗马教廷。

2.全盛时期(1)时间:11世纪初~13世纪末。

(2)概况:整个西欧和中欧都归教皇统辖。

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控制各国的司法。

罗马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

[教材互补]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岳麓版)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

首先,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其次,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最后,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人民版)[重点精讲]宗教改革的原因:16世纪,西欧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深化探究材料一德意志皇帝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沙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思考该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卡诺莎之辱”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屈从于教权。

材料二图一图二图三思考(1)材料中三幅图画反映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哪些表现?(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经济上,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使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思想方面,天主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高中历史选修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基督教的由来与分裂;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从而理解宗教改革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宗教“异端”运动的爆发;宗教“异端”运动的高涨;西欧资本主义萌芽;资产阶级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通过了解基督教在中世纪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为准确把握宗教改革的历史进程、实质和意义奠定基础。

过程与方法:问题探究、概括阐释、综合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任何腐朽势力必将被先进的力量所取代。

借此理解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

基督教是当今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人数最多的宗教。

2、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有0.44平方公里,却是世界天主教的中心。

【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1)产生: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为下层人民所接受;(2)发展:公元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实力大增;公元476年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到继续发展。

(3)分裂:①公元11世纪第一次分裂: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②公元16世纪第二次分裂:天主教、东正教与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西欧)(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知识链接】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八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由于罗马天主教圣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兰教徒手中,十字军东征大多数是针对伊斯兰教国家的,主要的目的是从伊斯兰教手中夺回耶路撒冷。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教案为什么西欧早期的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1)是由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格局决定的。

在当时,天主教神权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也是支配着各国封建政治的重要权力,还是垄断了整个思想文化与教育的意识形态。

人们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封建主义同时,为了将具有浓厚宗教信仰的民众发动起来,也需要为这一斗争披上神圣的宗教外衣。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加尔文教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比较加尔文和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的异同相同: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之处是:(1)路德的神学关怀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2)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在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也宣称“先定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拣选才真正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3)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

加尔文则使得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4)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与共和化上。

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相同点(1)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从《罗马书》中采用“因信称义”信条并将之引申为“唯信称义”;(4)两个运动在与统治者的关系上也是相似的,人文主义者需要教皇、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宗教改革与统治者关系更是紧密,马丁·路德就是得到萨克森选侯的保护,英国的宗教改革更是在亨利八世的领导下展开的。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二历史选修一第五单元第1课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巩固练习
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 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 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巩固练习
2.基督教产生于( ) ①罗马及其周围地区 ②巴尔干半岛 ③小亚细亚 ④巴勒斯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遭受“卡诺莎之辱”的西欧君主是 ( ) A.英国国王 B.法国国王 C.西班牙国王 D.德意志皇帝
D
C
第 四 幅 图
中 世 纪 圣 母 像
这个图片反映了哪方面的什么问题?
思想文化: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以上四幅图都在说明一个什么问题?
天主教神权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
第 五 六 幅 图
华丽的祭坛 愚人船 荒宴中纵情声色的修 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意 女和修士们,他们正试图 志搜刮的财富要高出德意志中 咬下悬在空中的糕点。 央政权年财政收入的20倍。
第七幅图
主教的俱乐部 油画 主教的宫邸艳丽奢华,追随者们在一同“探讨”球艺 的问题。他们把教会变成了一个奢靡的俱乐部,优雅的谈 论着艺术、音乐和戏剧。却少有提及信仰的问题。
问题:从 第五、六、七幅图,大家可以获得 什么历史信息? 天主教奢侈腐化,搜刮财富用于享乐, 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已严重阻碍了资本 主义萌芽的发展。 “物必先腐而后生虫,教会之所以出现改革 的诉求,皆因自身的腐败”
B
B
7.下图中,你可以得到的最准确的信息是 A.天主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B.教会向信众榨取“什一税” C.教皇惩处持“异端”思想者 D.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8.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 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卡诺莎晋见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2017_2018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案选修1

2017_2018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案选修1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课标要求]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 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目标导航] 1.了解天主教会在西欧强大的统治势力。

(重点)2.理解宗教“异端”运动形成和西欧向近代过渡的原因。

(重点)3.认识宗教改革的必然性。

(难点)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1世纪左右,在小亚细亚和巴勒斯坦一带产生。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得以继续发展,11世纪时,分裂为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中世纪,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思维点拨]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控制力,干预各国政治、垄断文化教育、控制人的生活,其根本目的是确立教会组织的独裁统治和独尊地位。

2.16世纪的天主教是阻碍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罗马天主教会是维护西欧封建制度的中心;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神圣的灵光;教阶制度具体体现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教会本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

要促进社会的进步,就要推翻封建制度,而天主教会又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

二、宗教“异端”1.含义:中世纪时,人们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形成的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

2.“异端”运动的表现3.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易错提醒]12世纪的“异端”运动是市民阶层的反封建斗争,14~15世纪,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束缚的要求日益强烈,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和发展。

高中历史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高中历史一第五单元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学习重难点: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

2。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作用。

知识自学: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一带产生,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①4世纪初期,演变为____________的国教。

②476年,在________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分裂为以________________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______为中心的天主教。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____________争夺权力,组织“______________”,势力不断扩展。

②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______衰弱.(2)表现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还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②政治上:______高于王权,典型例证是“______________”。

③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垄断了____________,掌握了《圣经》的________,文学艺术作品也蒙上浓厚的____________。

④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教会束缚。

二、宗教“异端”1.含义: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____________的贬称。

2.性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____________思想发动民众的______________。

3.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

要求____________。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

①英国人____________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______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____________提出有力挑战。

高二历史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案

高二历史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案
4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5、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根本目的是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6、《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②组织十字军东征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④教权高于王权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2)表现:
(3)影响:
注明知识要求:A“识记类”
B“理解类”
C“应用类”
D“能力提升类”
合作探究
备注
14~16世纪的西欧经济、阶级、思想、政治变化有哪些?这些变化和宗教改革的关系?
当堂检测
备注
1.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2、反宗教“异端”的主要表现:
(1)法国(2)英国人
(3)捷克人
3、宗教“异端”学说对宗教改革产生的影响:(挑战、愿望、影响)
①②。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4~16世纪):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1)原因:①②

(2)时间:14~16世纪
(3)地点:
2、西欧民族国家发展:
(1)原因:①②

选修一学案(13)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doc

选修一学案(13)第五单元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doc

学案(13)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本课目标】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预习自学】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起源:大约1世纪左右,在和一带产生,最初是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①4世纪初,成为的国教。

②公元476年,在封建王权的庇护下得到继续发展。

③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以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

天主教的领袖称,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

④天主教会通过不断拓展势力,并与封建王权展开权力之争。

⑤天主教会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进行了持续近两百年的“”,实际上是为了扩张天主教的势力范围。

2.天主教神权统治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的欧洲,天主教不断扩展,势力空前强大。

②中世纪的欧洲,严重,王权衰弱。

(2)表现:①经济:拥有大量地产,获取了大量的地产收入,并向公众征收“什一税”;还通过兜售“”等方式搜刮钱财。

②政治:罗马教廷鼓吹高于王权,在竭力控制各国权和权的同时,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

典型例证是“”。

③文化:教会支配文化教育;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掌握了《》解释权;即使是文学艺术作品也大多蒙上浓厚的色彩。

④生活:天主教会多影响无处不在,人们深受束缚。

二、宗教“异端”1.“异端”运动:指中世纪的人们,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宗教思想,发动民众进行的反封建斗争。

2.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出现了,对教会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更加高涨。

①英国人系统阐述“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也对教会进行了强烈批评。

3.影响:(1)宗教“异端”思想对提出了有力挑战。

(2)反映了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经济的要求和的愿望。

(3)它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上: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以及工商业的不断繁荣,生产方式开始瓦解;开始出现。

选修1宗教改革教案

选修1宗教改革教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对一些难点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要把课本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

二、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发展演变:(1)产生:公元1世纪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2)定国教:4世纪初期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3)分裂:11世纪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4)神权统治的确立:13世纪初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2、中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关于“中世纪”的概念:中世纪史也叫中古史,指的是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这一时期的历史。

封建制度的形成、发展和解体是这一时期欧洲历史的主线。

“中世纪”一词是从15世纪后期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使用的。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但是世界各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当西欧在5世纪刚刚进入封建社会的时候,中国已经走完了约1000年封建社会的历程。

(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通过整顿,天主教的领袖是罗马的主教,后来称教皇。

教皇在罗马建立了天主教会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②天主教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组织“十字军东征”:十字军东征(The Crusades)是在1096年到1291年发生的九次宗教性军事行动的总称,是由西欧基督教(天主教)国家对地中海东岸的国家发动的战争。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2: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高中历史选修1精品学案2:第1课  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

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二、学习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三、学习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自主学习』一、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与发展。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

(西欧)原因:天主教会整顿教会,拓展势力,组织“”;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衰弱。

表现: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向民众征收,兜售。

政治上:鼓吹高于。

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了。

社会生活上:教会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

二、宗教“异端”1.含义:是指中世纪时,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来发动民众进行反封建统治的斗争。

2.主要的宗教“异端”活动:12世纪后期,国南部的“异端”运动。

14—15世纪,英国人系统阐述“异端”学说;捷克人对教会进行了猛烈抨击。

3.影响:对天主教会的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表明势在必行。

三、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方面:的出现与发展。

2.政治方面:西欧的发展。

3. 文化方面: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合作探究』1.简述中世纪天主教会对西欧的统治。

2. 中世纪后期,西欧出现宗教“异端”活动的原因是什么?3. 谈谈你对宗教改革必要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自主学习一、十字军东征王权三分之一什一税赎罪券教权王权学校教育教会二、法威克里夫胡司神权工商业经济宗教改革三、资本主义萌芽民族国家文艺复兴合作探究1.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政治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思想文化上,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意识形态;社会生活方面,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经济方面:欧洲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特别是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阶级方面,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特别是14世纪资产阶级的兴起;天主教方面,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对思想文化领域的垄断等,严重阻碍了欧洲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新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新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学案 北师大版选修1

学案4 章末总结一、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历史渊源(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利用各种手段最终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

(2)中世纪发生的宗教“异端”运动,说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阻碍了欧洲工商业的发展;宗教“异端”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愿望和要求,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2.现实动力(1)经济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新兴的资本主义萌芽破土成长,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

(2)政治上: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开始形成,反对教会和封建贵族的特权,要求结束分裂割据。

一些国家的君主也希望摆脱天主教会束缚,加强中央集权。

这些都促进了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3)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文艺复兴运动。

人文主义者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求知的理念,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与观念更新,构成了对天主教神权的巨大冲击。

(4)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二、全面认识欧洲的宗教改革1.必要性天主教的神权统治阻碍了欧洲社会进步。

(1)经济上:占地征税搜刮钱财。

(2)政治上:教权大一统,干涉各国内政。

(3)思想文化上:垄断教育,钳制思想。

(4)社会生活上:教会的影响贯穿教民的始终。

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主张“因信称义”,反对教皇权威。

(2)坚持《圣经》是唯一权威。

(3)认为国家权力高于教权,要求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3.其他宗教改革(1)加尔文改革:简化宗教仪式,主张“先定论”,建立新的教会组织。

(2)亨利八世改革:颁布一系列改革教会的法令,并通过《至尊法案》。

4.作用(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2)经济上:宗教改革运动中,资产阶级获得天主教会被剥夺的很大一部分财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历史选修1人教新课标5.1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基督教及其分裂;天主教在社会各方面的地位;法国“异端”运动、威克里夫和胡司的思想主张;资本主义萌芽、西欧民族国家发展、文艺复兴冲击了教会;(2)理解“两个原因”:天主教占据支配地位的原因;宗教异端的概念和形成原因;(3)分析: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促进了西欧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探究宗教的作用;(2)分析图片,从图片中发现有效信息,使学生认识到要变革旧的意识形态以适应新的经济基础的要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和宗教“异端”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16世纪的天主教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成为宗教改革的历史必然;(2)宗教裁判所摧残了进步势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西欧向近代过渡。

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和作用。

【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宗教改革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异端”运动;西欧向近代过渡。

中世纪的西欧,天主教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占绝对支配地位,但到宗教改革以前,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各地宗教“异端”运动不断,天主教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场旨在摆脱罗马教皇统治的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兴起。

由于本课内容偏重理论分析,学生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学习对一些难点问题要适当补充一些材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要把课本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给学生解释清楚。

二、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法来导入:师:世界上有哪三大宗教?生: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

教师对三大宗教作一简单介绍:佛教:公元前6世纪诞生于古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其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忍耐服从;伊斯兰教:7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信徒称为穆斯林,经典是《古兰经》;基本信条为“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主的使者”,这在我国穆斯林中视其为“清真言”,突出了伊斯兰教信仰的核心内容。

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1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高中历史 第五章 欧洲宗教改革 1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选修1

第一节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材整理1 罗马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演变(1)产生:公元1世纪的巴勒斯坦地区,最初是犹太教的一个下层派别。

(2)发展①2世纪时,在地中海沿岸得到迅速传播。

②3世纪末传遍整个罗马帝国。

③到4世纪末,罗马帝国定基督教为国教,使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3)全盛:11世纪初到13世纪末,是罗马教会的全盛时期。

2.封建神权统治[深度点拨] 中世纪天主教会居特殊地位的原因在中世纪时西欧缺乏强大的王权抗衡天主教会,有利于天主教会地位的形成;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广大人民群众把精神寄托在天主教会上。

教材整理2 异端派别和人文主义思潮1.出现背景(1)经济上: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扩大,商品经济获得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随之产生。

(2)政治上:新兴的市民阶层和城市贵族要求有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保证经济利益,促使王权摆脱教权的控制。

(3)教会矛盾:由于天主教会的腐朽,使教会与各国国王、贵族以及手工业者、农民的矛盾激化起来,教会内部也矛盾重重。

2.异端派别(1)含义:中世纪的罗马教会,把不接受基督教正统教义的都斥为异端。

(2)表现: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捷克的胡司运动。

(3)影响:在基督教历史上起了改革先驱的作用。

3.人文主义思潮(1)主张:《圣经》的权威在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惟有靠信上帝之心,通过与上帝交往才能得救。

(2)代表:伊拉斯谟。

(3)影响①对教廷的深刻揭露和抨击,严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

②客观上瓦解了中世纪的神权主张和封建世界观。

[深度点拨] 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会采取宗教“异端”的方式?(1)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

(2)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

(3)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1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本课主要介绍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1.天主教进行神权统治是开展宗教改革的主要原因。

2.宗教“异端”思想运动奠定了宗教改革的思想基础。

3.西欧的近代化为宗教改革准备了社会条件。

对应学生用书P44清单一改革的主要原因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于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

(2)发展:4世纪初,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476年以后,在日耳曼封建王权庇护下继续发展。

(3)分裂: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扩展。

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封建王权衰弱。

(2)表现: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力思想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教会掌握《圣经》解释权生活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天主教会宣扬禁锢人性的教义教规,垄断了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1.古代中世纪时,基督教占统治地位的派别对异己派别的贬称。

2.“异端”运动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3.“异端”运动的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

(2)14~15世纪时,欧洲“异端”运动高涨:①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

②捷克人胡司对教会进行强烈批评。

4.“异端”运动的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有力挑战。

(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

北师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5章 第1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北师版历史选修1课件:第5章 第1节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

史料二
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 “拷问”“处
利于被控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 死”“烧死”及 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 出处是关键信
——《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 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史料应用】 (1)依据史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
【提示】 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 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 的利益。
(2)从史料二看,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
【提示】
形式: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
运动:宗教“异端”运动。
上一页
(2)表现:英国的__________ 威克里夫 运动和捷克的胡司运动。
改革先驱 的作用。 (3)影响:在基督教历史上起了__________
3.人文主义思潮 (1)主张: 《圣经》的权威在教皇之上,只有上帝才能赦罪,人惟有靠信上帝
上帝 交往才能得救。 之心,通过与_____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代表:伊拉斯谟。 (3)影响
解 读
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 注意史料中三个 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 句号之间的信 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 息。 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 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史论拓展】
宗教改革的背景
(1)必要性:天主教的黑暗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要求。 ②阶级基础:早期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贵族的支持与要 求。 ③政治因素: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要求。 (2)可能性 ①思想文化方面:宗教“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 ②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掠夺,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教案)
[课程标准] 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一、罗马教会的封建神权统治
1.建立
(1)公元4世纪末,基督教被定为罗马帝国的国教,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2)后来,基督教分裂成东西两派,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自称“公教”,又称罗马教会,最高统治者为教皇,最高统治机构为罗马教廷。

2.全盛时期
(1)时间:11世纪初~13世纪末。

(2)概况:整个西欧和中欧都归教皇统辖。

垄断所有的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控制各国的司法。

罗马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政治势力和经济集团。

[教材互补]
天主教会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从国王到农奴,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出生到去世,每一件事情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

……由于当时各国王权软弱,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

(岳麓版)
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日渐专制。

首先,教会加紧了对人们思想信仰的控制。

……
其次,教会神职人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

……
最后,教会贪婪成性,疯狂敛财。

(人民版)
[重点精讲]
宗教改革的原因:
16世纪,西欧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为了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封建秩序,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

新兴的资产阶级和社会其他阶层将矛头指向天主教会,掀起了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史称宗教改革。

深化探究
材料一德意志皇帝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

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沙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

据说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

这就是“卡诺莎之辱”。

思考
该事件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卡诺莎之辱”说明在中世纪的欧洲,教权高于王权,王权屈从于教权。

材料二
图一图二图三
思考
(1)材料中三幅图画反映了中世纪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有哪些表现?
(2)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经济上,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使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思想方面,天主教会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生活方面,其影响无处不在。

(2)天主教会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最大障碍,成为众矢之的。

二、异端派别和人文主义思潮
1.背景
(1)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人们与罗马教廷的矛盾日益突出。

(2)教会日益腐朽,与各国国王、贵族以及手工业者、农民的矛盾日益激化起来。

(3)随着西欧各国统一的国内市场逐步形成,人民要求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保证经济利益,促使王权尽力摆脱教权的控制。

(4)西班牙、法国等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将教会置于君权控制之下。

2.异端派别
(1)在农民、城市平民和新兴市民中不断出现被斥为异端的派别。

(2)14~15世纪,著名的异端运动有英国的威克里夫运动和捷克的胡司运动。

反对神职人员聚敛财富、生活腐化、主张简化仪式、抵制教会的捐税。

(3)在历史上起了改革先驱的作用。

3.人文主义思潮
(1)兴起:兴起于14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主导,以文学艺术形式表达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理想和社会要求。

(2)内容:主张人唯有靠信上帝之心,通过与上帝交往才能得救;强调信仰发自内心,而不在于外在的礼仪。

(3)作用:严重打击了教会的威信,为宗教改革作了思想铺垫。

[概念阐释]
宗教异端: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民阶层也逐渐兴起,对教会的大一统神权与正统神学的统治
极其不满,于是酝酿出反教会的市民“异端”思想。

市民的“异端”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天主教会神权的合法权威,反映了市民阶级建立“民族教会”或“廉价教会”的愿望,为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遗产。

[重点精讲]
西欧反封建斗争为什么会采取宗教“异端”的方式?
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产阶级比较幼稚,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在斗争中不得不借助宗教力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方式实现自己的愿望。

因此只能通过宗教“异端”的方式。

[归纳总结]
16世纪前后,哪些现象冲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统治地位?
(1)各国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

(2)专制君主、贵族、商人、新兴资产阶级、贫民等各阶级阶层都反对教会的经济特权。

(3)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宣传的人文主义。

(4)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思想等。

[教材互补]
挑战之一,民族意识的增长和专制君主的兴起对凌驾于民族、国家之上的天主教会形成威胁。

……
挑战之二,来自经济领域。

……
挑战之三,来自思想领域。

早期基督教思想和文艺复兴运动所宣传的人本主义思想,为人们挑战天主教权威提供了思想源泉。

更重要的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导致天主教所宣传的那套陈旧的思想不再适应现实的需要。

(人民版)
深化探究
材料一这幅15世纪的图画描绘了被判为异端的约翰·胡司的死刑过程。

被告在康斯坦茨的大街上被游行示众,他佩戴的帽子上饰有两个魔鬼,正在为争夺其灵魂而争执。

胡司在临行前仍高喊:“我宣讲的福音闪耀着真理之光,而令我甘愿死于其光芒之中。


思考
(1)为什么天主教会要设立宗教“异端”裁判所?
(2)宗教“异端”与天主教会的斗争说明了什么?
答案(1)宗教“异端”思想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地挑战,天主教会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设置了宗教“异端”裁判所。

(2)表明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已成为中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巨大障碍,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材料二16世纪时,法国和英国的君主们所拥有的新力量,多半来源于他们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

君主保护市民们不受频繁的战争和封建主任意征收的苛捐杂税的侵害,而市民们则向君主提供财政支援作为报答。

随着民族君主的力量日渐增强、国家机构逐渐完备,君主们在动员人力、物力以及从事海外冒险事业方面,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
法国和英国封建君主能战胜教皇权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造成了什么影响?
答案主要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与封建割据势力、教皇势力进行斗争。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课堂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