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浅析
汶川地震灾区因灾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浅析汶川地震灾区因灾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摘要: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04秒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
此次地震波及四川、陕西、甘肃等省市,地震造成的损失惨重。
此次受灾中,地震灾区的农民是地震中最大的受灾群体。
他们中大不多数人不仅失去了亲人,地震的发生还使得他们中很多人失去他们的收入来源—土地。
因而研究因灾害失去土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07-0000-012008年5月12日下午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震惊了全国也震惊了全世界。
2008年汶川地震灾害的灾区和重灾区分布在四川、甘肃、陕西等三省的51个灾区县,总面积13万多平方公里,其中四川省占有39 个灾区县;此次地震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四川省占91.3%1]方面使四川灾区大量土地受损、毁灭,另一方面一部分受灾严重的地区农民无法居住,许多农民需要搬离他们原来居住地方集中安置在别的地方。
因灾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又没有工作,生存来源体系遭到严重破坏,逐渐成为新的特殊弱势群体。
以受灾最重的北川县为例,震前该县总人口16.1万人,土地16万亩,人均耕地0.97亩,地震造成的土地滑坡损毁了大量耕地,现在人均耕地不到0.5亩,震后北川县农村人口13万人,其中劳动力9.9万人,毫无疑问,最少有1/3的农民难以回原住地进行农业生产2]是指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的经济活动。
从就业的定义我们不难看出,从这一定义来看,农民因灾失去土地之前,依靠土地从事农业生产,并获得报酬,无疑是实现了就业。
因为地怎灾害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了真正的失业人员。
4年了,灾区建设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灾区人民的住房等基本保障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但是从长远来看,靠各级援助只能解决灾区人民最基本的保障,要想使灾区人民得到更好的发展最紧要的是促进灾区因灾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
煤炭资源整合背景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析
地 面积 45 亩 ຫໍສະໝຸດ ,除 了镇 政 府 所 在 地 占用 6 0 亩 左 右 . 万 00
2 1 年 第2 01 期
/ 炭 资 源整 合 背 景 下 的失 地 农 民再 就 业 问题 浅析 , 煤
煤炭姿源整合背景下的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析
梁 廷 敬
( 京理 工大 学 社会 学 南 京 2 0 9 ) 南 10 4
摘
要 : 目前 ,国 家正在 进行 大规模 的煤炭 资 源整合 ,在整合 过程 中矿 区周边农 民的耕地 被有偿 使 用 ,
市场竞争的能力。
外 ,其 余都属煤矿采 区范围 。 目前全 村将近 四分之一 的人 口已迁至城镇 。随着资源开发强 度加大 ,失地农
民进城 速度加快 。迁 出来 的村 民们都住 进 了政府提供 的补贴 性住房 ,每人每 年有土地补偿 等各种补偿性 收
入 约3 0 元 , 眼下 看 在 城 里 生 活还 过 得 去 , 日子 过 得 00 比 资源 开 发 前 好 了几 百 倍 ,然 而 大 家 有 个 共 同 的 “ 心
的 就业 岗 位 。
2失地 农 民的 就 业 培 训 跟 不 上 .
该关 注这部分人 的生 活 ,而就业是解 决生活 的较好 途
径 ,因此 有 必 要 重 视 失 地 农 民就 业 问题 的研 究 。
一
、
失地 农 民 的生 存 现 状
农 民失地并不是单纯地失 去土地 ,还意 味着失去 了许 多看不见 的土地蕴 藏价值 。对 于绝大多数农 民来 说 ,他们承包 的土地应 该是他们 家庭 中价值最 高的一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状况及解决途径
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状况及解决途径失地农民是相对于国家建设和发展需要而遭受土地征收、征用等行为所致的农村居民群体,他们因征地而失去生产生活来源,社会保障难以得到保障,社会地位降低,生活质量难以维持。
在当前国家进一步加强土地征收,开展规划建设的背景下,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突出,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状况及解决途径进行分析。
一、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状况1.就业岗位少失地农民由于失去了土地资产,无法从事农业生产,又因为缺乏相关技能,难以进入城市工作市场,造成他们就业的难度较大,就业岗位较少。
2.生活水平降低失地农民在征地补偿后,往往无法再有一个固定的收入来源,许多失地农民的经济状况大幅度下降,生活水平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3.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许多人的社会保障难以得到保障,许多失地农民因为没有社会保障,生活中发生了疾病等不幸事件,往往承担不起治疗费用,最终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
4. 土地保障问题征地补偿给失地农民带来了一定的补偿,但在实际操作中,头绪不清的程序化,强行要求信访部门办理或是要通过诉讼解决的情况主要还是存在的。
土地已经是关系农民衣食住行,社会安全的重要生产资料之一,因此失地农民的土地保障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二、失地农民权益保障解决途径1.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政府可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强化对失地农民的保障责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让失地农民有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更稳定的养老金。
2.拓宽就业渠道对于失地农民,可以发挥其劳动力,并向社会提供服务。
可以从建设农产品加工厂、环境维护清理、统计调查、中介服务等多方面扩大居民的就业渠道。
3.加快土地承包流转土地承包流转是解决失地农民土地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合理的土地承包流转,保护失地农民的土地权益。
在流转中可以让失地农民受益,获得红利,由此得到宽限和帮助。
4.鼓励创业探索立足农村、发挥农业资源优势,拓宽农民的经济来源。
浅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机会和就业选择性要小得多。 并且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少 , 就业
质 量 不 高 。从 就 业 途 径 上 看 , 去 土 地 的农 民为 了 维 持 生计 , 失
进入市场 自谋职业 的人多 。 而由国家 、 地方 和村集体有计划 、
有组织 、 统一安排 的人少 ; 从就业构成 上看 , 农民在本村工商 企 业 中就 业 的人 多 . 在 外来 工 商 企 业 中 就业 的 人 少 : 就 业 而 从 形式上看 , 蹲地摊 、 当小贩 、 打短工的人多 。 自己搞个体工商 而
农 民的 就业 , 多 农 民称 这 种 安 置 方 式 为 “ 脚 踢 ” 很 一 。
力人数 的 5 . 1 %。 8 而获得就业安置的人 员, 由于 自身文化程度 比较低 . 在企业减员增效 的时期往往 成为第一批下岗者。
二 、失 地 农 民 就 业 难的 原 因 分 析
理 论 上说 应 该 是 谁 占地谁 承担 农 民 的就 业 问题 。而员 工 , 另 一方 面又存 在 大量 的失 一 而
失 地 农 民 的 就 业 现 状 ( ) 地农 民就 业 责 任 分 担 机 制 不 合 理 一 失
、
这种不合理之处主要反映在 占地与解决就 业的相互关系 上。 失地农 民在计划经济时代就存在 , 当时各级政府通过一 但 系列行之有效的政镱措施 , 农民“ 以土地换就业”使他们在国 . 有企业 内就业。从而很好地解决 了失地农 民的就业问题。然
和办 私 营企 业 的人 少 。
了土地, 就失去了依靠, 了生活 的来 源, 失去 仅靠现行征地补偿 费用是远不能维持长久 生活的。土地无疑是失地农民对城市
化 的 巨 大 贡献 。但 在 现 有 失 地农 民 补 偿 安 置制 度 和 地 方 政 府
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写作提纲一、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一征地补偿款不到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受阻..二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三就业培训机制、条件落后;针对性较差;跟不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置保障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到位..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加大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监管力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 二制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三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 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发就业空间..内容摘要自古以来;农民就与土地密不可分;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生活保障的来源..但近几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城镇化建设、道路交通修建征占了大量的土地;不可避免的;农民被一批一批地从土地上剥离出来;形成了特殊的群体——失地农民..面对日趋增多的失地农民;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了社会各界的面前;就是他们以后的生活该何去何从据统计;全国失地农民总数估计在4000万人左右;今后每年还要新增200多万人..按照《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要》;2000—2030年的30年间;失地农民将超过7 800万;而其中将会有大部分农民既失地又失业..这样一个不断扩大的群体如果不能有效安置;必将酿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而促使失地农民再就业是解决他们生活的较好途径..就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策浅谈自己的看法..关键词城市化失地农民再就业浅谈农村失地农民就业难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一、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现状当前;失地农民能否顺利实现再就业;是农村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失地农民数目的不断增多;社会越来越多地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国家也相继出台的多项社会保障政策;不少地方还建立或计划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来尽量解决好他们的生活问题;但这只能起到部分效果;要彻底的保障还得靠再就业..据调查;目前失地农民的再就业状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市场观念较强;头脑比较灵活;有一些技能手艺的;这些人离开了土地;能够较快的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再就业;或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力所能及的小本生意;他们的生活质量相比较以前还有所增加;但这部分人只占少数..大部分的一种是由于思想保守;信息不灵;未能及时转产;一些年轻的失地农民偶尔打打零工贴补家用;而另一些年纪大的;特别是女劳动力只能“赋闲”在家;再加上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劳动技能缺乏、就业观念脱离实际、年龄偏大等原因;无法找到工作;致使他们基本上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靠土地征用款过日子;成为了无土地、无工作、无生活来源的“三无”人员;逐步进入了贫困行列..二、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因素一征地补偿款不到位;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受阻..据了解;大部分被征地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土地被征后;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征地补偿款便成了他们的希望..但目前;在征地补偿款的发放上;存在很多问题和漏洞;如部分乡镇存在企业用地“上征下租”的情况;即企业向所在乡镇政府支付土地征用补偿费;乡镇政府没有将其足额发放给农民;而是每年向失地农民支付一定的土地租金;这就严重违法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也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同时;一部分失地农民想靠着土地补偿款进行自主创业来为以后的生活做好准备;而一些地方政府不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落实好被征地农民的补偿款;常出现土地补偿款漏发、少发的现象;这不仅使想创业的失地农民失去了创业资金;丧失了创业机会;大大减弱了他们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造成了多方利益受损的局面;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二失地农民就业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导致再就业难度大..失地农民在失地以前靠种植农作物生存;采取“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的生存模式;与社会的接触较少;信息闭塞;思想陈旧保守;很多观念都不能及时更新;造成了大部分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所适从;不能准确地自我定位;对以后的生活一片空白..再加上很多失地农民文化素质较差;文化程度不高;没有一技之长;普遍缺乏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导致再就业难度不断加大..就算是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在其就业观念陈旧;获取信息能力差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下;也很难找到工作;在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就处于了失业状态..同时;部分失地农民还对政府和集体有着“等、靠、要”的思想;甚至存在“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观念;认为“低工资、重劳力、苦脏活”是外来民工的职业;自己从事这些工作会丢面子;就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失地农民能够再就业..三就业培训机制、条件落后;针对性较差;跟不上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当前;社会上很多技能培训学校都把培训放在了课堂上;培训内容较为笼统;没有根据失地农民的实际情况有层次、有区别的开展培训;缺乏对农民实践操作能力的锻炼;导致专业程度不够;针对性和实效性都很差;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使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与企业的用工需求对接不上;企业招不到合适的工人;失地人员就业变得很困难..另外;大多数职业技术学校都是以学历教育为主;承担着新增农村劳动力的中长期职业技术培训任务;由于受场地、设施、师资不足的限制;难以大量承担对农民工的短期技能培训;不适合失地农民需快速培训;及时找到工作的实际情况;而民办培训机构虽然有一定的灵活性;但由于很少或享受不到政府资金投入;在组织生源上也受各方面因素的困扰;致使办学成本高、收费高、生源少、发展缓慢;对失地农民的培训效果也存在很大问题..四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安置保障政策不能有效落实到位..随着失地农民的日趋增多;国家虽然相继出台了诸多保障措施;但总体来讲;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很不完善;存在覆盖范围窄、保障水平低、法律不够健全、监察执法不严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且我国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农民基本上没有;导致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失败时缺乏必要的社会保障;如国务院颁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其适用的范围就仅限于城市居民;而将广大农民排除在保障范围之外;所以如何使保障政策更适应失地农民的需求;是当前需要研究的一个新课题..同时;现有的针对失地农民的部分安置保障政策;不是起点高;就是落实难度大;导致了失地农民生活难以得到很好的保障;而一些较为合理的可实行的安置保障政策;却有可能因为工作人员的不作为而没有落实到位;这些都增加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难度..三、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对策一加大对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监管力度;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土地征用的不断增多;对土地征用补偿款的监管力度也应不断加大..针对土地补偿款的发放;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有关政策要求;公正有序发放;确保将补偿费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坚决杜绝因土地补偿安置费层层被挪用而影响农民基本生活的现象发生;减轻农民因失去土地而产生的过多担忧;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由于土地征用得越多;社会不稳定的隐患也就越多;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已经迫在眉睫..为有效保障好失地农民的后续生活;尽可能地满足好他们被征地以后的生活;很多地方已经试实行“土地换社保”政策;通过低保障、广覆盖;尽可能地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在此基础上;各地还应不断强化措施;将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摆在重要位置;逐步建立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保险相结合的机制;可以采用由土地补偿安置费;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和农民自筹等多方出资的形式;从而减轻农民的经济压力;提高养老保障成效..二制定出台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拓展就业渠道..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扶持有条件的失地农民自主创业;从而缓解大批量失地农民涌入社会所带来的压力;多方位拓展他们的就业渠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相关机构可以对想要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群体建立免费的咨询服务平台;针对创业中可能出现的语言交流困难、交际能力弱、市场经验缺乏等问题提供免费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在创业途中的市场竞争力..对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农民;甚至可以提供自主创业小额贷款;缓解创业初期资金紧张问题;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创业..在对创业所需相关证件的办理上;应制定出一套简单、便捷的办理程序;以及出台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极大程度上地为失地农民自主创业提供便利;从而实现他们的再就业;缓解公共就业压力..此外;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发展个体经营;在对失地农民身份确定的情况才下;对从事与农业有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如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饲养业等;可视具体经营活动享受涉农税收有关优惠政策;对在市场内销售自产或非自产农产品的;免征个人所得税;对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小贩;免于办理税务登记并免征各项税收;从而更好地支持他们通过创业而实现就业..三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有针对性地组织就业培训;增强培训实效性..一是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再就业信息网络和劳动保障体系..通过建立起覆盖面广、资源共享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网络; 逐步形成一套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劳务市场体系;为用工单位和失地农民提供一个便捷高效、服务优质的市场化就业平台;从而有效改变部分失地农民因信息闭塞、资源缺乏而失去就业就会..同时;建立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作良好的劳动保障工作机构;使失地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劳动保障服务;以及通过加强对思想观念和择业方面的教育;使他们逐步走出陈旧就业观念的束缚;打破“等、靠、要”的思想;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化就业;树立起工作不分高低贵贱;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更好地实现再就业..另外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利用他们的优势;为失地农民就业提供信息服务..二是提高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就业能力..当前;社会上存在不少就业培训机构;教授各种技能;但总体来说比较凌乱;没有形成合力;国家的培训资源不能得到整合;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针对性和实效性都比较差..应以市场为导向;建立面向失地农民的专门培训机构;将各个渠道的培训资源进行整合;针对他们不同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求职意愿等进行分类培训..对年纪较轻、文化素质较差的人员重点开展一些能提高就业竞争力的、有目标的岗位技能培训;对年龄偏大的人员开展如养殖业、种植业、社区服务业等实用性的技能培训;对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人员可以重点开展技术含量较高、就业前景好、市场需求大的技术工种培训;并积极鼓励他们考取相关技能资格证书;从而不断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更快更好地实现就业..在具体的培训中;不能仅仅局限于在教室里听课;培训机构可以联系一些企业;与他们进行合作;让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在实际的岗位中一边工作一边接受培训;工资可以低点;政府也可以将把补贴给农民工的培训资金补贴给企业;减少企业的损失;关键是要让受培训的失地农民真正掌握技能;可以被企业所吸纳..此外;在技能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加强对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培训教育;增强失地农民在择业中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四加强劳动力市场的建设;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开发就业空间..根据社会发展和城市规划的需要;政府应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充分发挥好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通过在优化产业结构上做文章;在增强有效投入上下功夫;全面提高工业、农业及第三产业的整体效益和质量水平;实现发展经济和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从而增加企业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保证好失地农民可以尽快就业..为增强企业对失地农民的聘用;政府还应针对吸收失地农民的企业制定一些税费优惠政策;从经济上鼓励用工企业尽量消化失地农民;最大程度解决好部分失地农民的再就业..此外;政府还应集中部分资金;向重点小城镇倾斜;大力支持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打造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和外部发展环境;带动重点城镇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不断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机会;实现失地农民的就地安置;从而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产、生活问题..。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扩张和土地利用的改变导致了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成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征收、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通常面临着就业难、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由于失去了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失地农民往往难以适应城市生活,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成因1. 土地政策:我国土地政策的变化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农村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民失去土地。
2. 经济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使得土地价格不断上涨,进一步加剧了失地农民问题。
3. 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不足,使得他们在失去土地后难以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四、失地农民问题的影响失地农民问题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下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其次,失地农民的就业难、收入减少等问题加剧了城乡差距,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
最后,失地农民问题还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影响政治稳定。
五、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1. 完善土地政策: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政策,确保土地征收、征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尽量减少农民失去土地的情况。
2. 促进就业: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扶持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措施,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应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加强对失地农民的保障措施,确保他们在失去土地后能够获得足够的生活保障。
4. 发展农村经济:在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同时,还应积极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
我国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浅析毛柳元刘玉侠杨娟(温州大学法政学院浙江温州325035)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很多失地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失业现象也随即出现,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和谐新农村建设,更关系到社会稳定。
新时期,我国失地农民面临生活成本、职业技能成本双重压力,探索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现状以及产生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势在必行。
关键词:城市化新时期失地农民就业问题随着改革的推进,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扩充使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业,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失地农民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这就需要我们分析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失地农民的就业及生存状况1.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1)我国失地农民失业率高,再就业困难由于农民进城,受到行业限制、限期清理造成失地农民进城就业极其困难,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两点:第一,伴随着城市化进城的加快,以及加入WTO后,市场对劳动力需求的质量不断提升,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调整,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变。
失地农民整体文化水平的普遍较低,已经成为严重阻碍就业的因素之一。
第二,从失地农民的主观意愿看,并不想进城。
一方面,是农民的乡土情结影响着他们,不想远离农村这块土地。
另一方面,是在城市生活的工作压力大,他们深知自身的文化不够;还有就是目前城市在教育、医疗等方面对他们保障不够,他们一旦失业就基本上得不到社会救济;在发生劳动纠纷时,很难通过正确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他们始终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
(2)我国失地农民缺乏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这种增长方式不仅需要物质资本要素及劳动要素数量增加,而且需要素质量提高及两种要素的合理配置[1]。
失地农民缺乏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主要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劳动者技能水平不够,当今社会,知识开始渗透进社会生活、工作的各个层面,这必然使那些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的人面临着失业。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其对策一、概述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而失去耕地或居住地的农民。
由于失地农民的特殊身份和处境,他们面临着诸多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将详细探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⑴医疗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往往无法享受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待遇,他们面临着高医疗费用负担和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⑵养老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缺乏稳定可靠的制度安排,他们普遍面临着无法正常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困境,老年生活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⑶教育保障问题失地农民子女入学困难、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使得他们无法享受公平的教育资源,严重影响了子女的成长和发展。
⑷就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面临着就业机会有限、收入较低的问题,缺乏稳定的职业安排和发展机会,就业保障形势严峻。
三、对策⑴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合理整合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保障失地农民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待遇。
⑵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失地农民老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⑶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资助力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平就读机会,确保失地农民子女享受公平教育。
⑷发展失地农民就业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机制,通过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方式,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
四、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内容:附件1:相关法律法规文本附件2:重要数据统计表五、法律名词及注释⑴居民医疗保险:指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称。
⑵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指适用于城镇正式工作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
⑶公平教育:指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确保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服务。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浅析
21 现 行 制 度 的 缺 陷 .
“ 城市化 ” 一词最早出现在16 年西班牙工程 师ASra 87 . d 的著 e 作《 城市化基本原理》 之中。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城市化” “ 的概
念 被 引人 我 国。时 至 今 日, 们 对 城市 化 的研 究 日渐深 入 。 一 人 从
以 生存 的 生 产 资料— — 土 地后 , 决 失地 农 民的 出路 问题 成 为 当前社 会 各 界 关 注 的一 个热 点 , 为 关 系国 民经 济健 康发 展 解 成 和社 会稳 定的 重 大 问题 。有 专 家称 , 1 纪 中 国的 问题 是农 民问题 , 民的 问题 是就 业 问题 , 业是 民 生之 本 , 民就 业 需要 2世 农 就 农 逐渐 向非农 方 向转 变 ; 但是 , 国 目前 大 多数 失地农 民属 于文 化 和技 能低 、 我 资金 少 的弱 势群 体 , 往往 被排 挤 在现 代 工 业大 门之 外 。 法享 受城 市化 带来 的现 代 成 果 , 无 失地 农 民就 业难 的 问题 日益 凸现 。 因此 , 开展 解 决 当前 失地 农 民就 业 问题 的分析 研 究 , 具有 一 定 的社会 意 义 和 实践 意 义。 关键 词 : 市化 ; 城 失地 农 民 ; 业 就 d i 0 9 9 . s . 0 — 5 42 1 . . 5 o: . 6 /i n1 6 8 5 . 2 4 1 1 3 js 0 0 0 7
技术 与 市 场
第 l卷第4 0 2 9 期2 1年
专 题 研 究
我 国城市化进程 中失地农 民就 业 问题 浅析
杨锐峰
( 庆 市财政局 , 重 重庆
甘肃省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浅析
期 存 在 而 兀 法 回避 的 现 实 问题 . 0 0q 我 阁城 市 化 率将 达 到 或超 入 和 农 村 劳 动 力 就 业 的 影 响 , 、 2 2 过 5 %, 未 来 十 年 中, 有 2亿 农 民 踏 卜转变 身份 的 程 。 失地 0 在 将 ( ) 地 农 民再 就 、 状 ■ 失 I 现 农 民再 就业 问题 已经 成 为 中 日 当前 最 大 的礼 会 问 题 之 一 地 农 失 现 阶段 , 土地 仍 是 、 最 基本 的 产要 素 , 农 民起 着重要 的就 对 民 处 于 社会 保 障 的漏 洞 中, 为中 旧最 弱 势 的群 体 。 成 业 保 障作 l . 民失 去 了土地 就失 去 r } 农 f { 最根 小 的就、 岗位 . 业直接 . 就
21 0 0年 I 1月
N v mb r 2 1 o e e 0 0
第 4 期 总 5 0期 1 0 V 1 0 .1 0. 0 N 4 5 0
朱 同 余 翰
( 州 商学 院 兰 甘肃 兰 州 70 2 1 3 0 0
文章 编 号 : 0 8 9 5 2 1 1 ~ 0 8 0 1 0 — 2 X( 0 0) 1 0 3 — 2
中 图分 类号 : 1 C9
文 献 标 识码 : A
摘 要 : 年 来 , 着 工 业 化 、 市 化 进 程 的 加 快 , 国 的 失 地 农 民 再 就 业 问 题 日 益 尖 锐 . 经 严 重 影 响 了 我 国 社 会 近 随 城 中 已
的 稳 定 和 社 会 经 济 的 可持 续发 展 。 本 文 从 全 国及 甘 肃 省 失地 农 民 再 就 业 问题 背景 入 手 , 助 人 力 资 本 理 论 、 区 借 社 就 业理 论 、 府 职 能 理 论 及 可持 续生 计 理 论 等 相 关 理 论 对 相 关 资 料 进 行 了分 析 , 合 甘 肃省 失地 农 民抽 样 调 查 。 政 结 分 析 了影 响 甘 肃 省 失 地 农 民 再 就 业 的 外 在 和 内在 原 因 , 借 鉴 国 内 外 失 地 农 民再 就 业 相 关成 功 经 验 , 后 提 出 了 以 并 最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地被征用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失地农民社区治理也随之引发了诸多问题。
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凸显,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
本文将从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的现状入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一、问题现状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问题:失地农民社区往往缺乏稳定的就业机会,由于缺乏土地资源,他们的生计主要依靠零散的临时工作,收入来源不稳定,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2. 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社区治理存在着组织权力不足的问题,社区居民缺乏自我组织和自治的能力,社区治理效率低下,难以有效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
3. 环境问题:失地农民社区通常以被废弃的土地和建筑为中心,周边环境杂乱,生活条件恶劣,缺乏基本的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
以上问题的存在导致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解决。
二、问题原因分析1. 土地被征用存在不公平现象:部分地方政府在土地征用过程中没有充分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导致他们失去了土地资源,但并未得到合理的补偿。
2. 失地农民社区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自治机制:由于失地农民社区的人口构成较为杂乱,缺乏有效的组织和自治手段,治理难度大。
3. 政府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工作不够重视:部分政府在治理社区问题上投入不足,关心度不够,导致社区治理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三、对策建议针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完善法律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加强土地被征用的监管力度,落实合理的补偿措施,确保失地农民能够得到合理的补偿,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2. 建立基层自治组织:鼓励失地农民社区建立居民委员会或村民自治组织,强化社区自治意识,推动社区治理日常工作的开展。
3. 政府加大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的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社区治理工作的投入,建设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
对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话题导入】失地农民问题,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而逐渐产生,因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而越来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1 失地农民问题的由来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最可靠的生活保障.然而历史实践证明,中国这样一个不发达的乡土大国要解决好"农村差、农业弱、农民穷"的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推进农村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在城市化的起步期,由于征地规模比较小,失地农民数量比较少,通常只是农民家庭中的某一个成员,并且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安置方式包括了就业安置,失地农民能够很快在本地企业内转为工人.当时许多被征地农民家庭"钞票赚自工厂里,粮食来自承包田,蔬菜来源自留地",比较低廉的生存成本使他们感到生活衣食无忧,心态比较踏实,失地农民问题解决客观地看并不很棘手.在城市化的加速期,失地农民问题逐步显现并越来越突出.一方面是因为征地规模比较大,失地农民数量比较多,甚至是农民家庭的全体成员;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已无法采取行政手段的办法把农民"安排"进企业.许多被征地农民处于"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保障无份"的境地,并且节节攀升的生存成本更让他们对生活远虑近忧,情绪极不稳定,失地农民逐渐演变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问题。
随着国家城镇化进程的一步步向前发展,很多农村的集体土地被政府征收,在这个过程中广大的农民朋友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失地农民会越来越多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事实。
比如在广东省的某个县城里,当地政府为了招商引资,划定了工业园,将工业园范围内的所有人员进行统一安置,原来的村民委员会也改成了居民委员会,在工业园内的土体也全部被征收,由集体土地转型成为了工业用地。
工业园内原来有800多户村民,户籍人口2000多人,常住人口约为4000人,大多数为外来务工人员。
浅析首府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浅析首府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杜 延 东
( 呼和 浩 特 市 劳 动和 社 会 保障 统 计信 息 中心)
【 摘
问题 。
要】 随 着呼和浩特 市城市化 、 工业化进程的加・ 许 多失地农民在就业及社会保障方面存在的 问题 , , 探讨 了如何完
一
份工作 , 但这 些 企 业 往 往产 权 不 明晰 , 营 业 务不 明确 , 主 管
理 能 力有 限 , 御 不 了市场 的风 险 , 旦 企 业 亏损 倒 闭 , 地 抵 一 失 农 民将 血 本 无 归 , 本生 活 都 得不 到保 障 。 基
正 是 由于 安 置 方 式 单一 . 得 很 多失 地 农 民没 有 工 作 机 使
农 民 整体 素 质 是 一 个较 为复 杂 的概 念 , 常 是指 农 村 社 通 会 中 与 土地 有 着 密 切关 系 的人 f 群 体 所 具 有 的 基 本 素 养 与 _ 1 特质, 包括 教 育 素 质 、 技素 质 及 身体 素 质等 。 国 农业 可持 科 我 续 发展 面 临农 民整 体 素 质偏 低 的 问题 ,要 通 过 农 民 培 训 . 推
经 济 学 及 改 造 传 统 农 业 . 国农 垦 经 济, 9 9 0 中 19 /4
【 景 丽 . 内外 农 业现 代 化 发 展 的 主 要模 式 、 2 】 国 经验 及 借 鉴. 华
着城 镇 化 进程 的 加 快 和城 市 管 理 的 加 强 。 时 存在 着 被 淘 汰 随 的 可能 。以呼 和 浩 特 市 回 民 区攸 攸板 镇为 例 , 随着 城 市框 架
的不 断 拉 大 ,攸 攸 板镇 所 辖 1 个 行 政 村 中位 于二 环 路 以 内 9 的 l 个 村 被纳 入 “ 中村 ” 造 范 围 . 年 来 陆 续 征 用 土 地 1 城 改 近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
对我国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的思考【摘要】失地农民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失地后再就业难题。
政府应加大再就业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提升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同时鼓励他们创业,拓展就业渠道。
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社会保障建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
为失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不仅有利于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也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让失地农民重获工作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失地农民,再就业,政府支持,职业培训,创业,农村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失地农民的现状我国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原因而失去土地而无法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他们面临着严重的就业问题。
失地农民失去了农田,无法通过耕种谋生,也缺乏专业技能和资金去从事其他行业,导致他们陷入贫困状态。
他们通常只能在城市边缘或农村做一些临时性、低收入的工作,生活困难,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失地农民的现状反映了我国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凸显了失地农民再就业的紧迫性。
只有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和扶持措施,才能帮助失地农民重新融入社会,实现稳定就业和改善生活水平。
针对失地农民的现实困境,政府和社会应当更加关注和支持,积极探索解决之道,切实帮助失地农民尽快走出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再就业的重要性再就业的重要性在于,失地农民因土地流转或其他原因失去了稳定的就业来源,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机会,维持生计。
再就业不仅可以帮助失地农民实现自身价值,提高生活质量,也有助于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
通过再就业,失地农民可以重新融入社会经济生活,增加收入来源,提升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再就业还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2024年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范文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导致了大量的农民失去了土地。
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分析其现状、原因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二、失地农民的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征用而失去土地的农民。
他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面临着就业、生活、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问题。
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庞大,且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一)就业问题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就业难的问题。
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他们往往无法顺利融入城市劳动力市场。
(二)生活问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
他们失去了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
同时,由于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
(三)社会保障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往往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如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
这使得他们在面临生活困境时,无法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
三、失地农民问题的原因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既有政策性原因,也有社会性原因。
(一)政策性原因政策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城镇化进程中,政府为了实现城市扩张和经济发展,大量征用农村土地。
然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往往存在补偿标准不合理、补偿方式单一等问题,导致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损害。
(二)社会性原因社会性原因是导致失地农民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渐拉大,许多农民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选择离开农村进入城市。
然而,由于他们的文化程度较低、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城市化的就业需求。
同时,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使得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后无法享受到完善的社会保障。
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研究
3 . 3 .足
就 业 培 训 以 失地 农 民 自愿 参 加 为 前 提 , 基 于失 地 农 民 的 年龄 , 受 教育 程度 等 等特 点 , 开 设 不 同层 次 的技 能 培训 班 。
相 比 于城 镇 居 民 , 失 地农 民 的 文 化 程 度 普 遍 偏 低 , 在 就 要 重 视 第 二 、 第三 产业 , 适 度扩 大 产业 规 模 , 进 一 步 增 大 就 业 竞 争 中难 以 与 城 镇 居 民进 行 公 平 竞 争 。再 则 失 地 农 民 本 业 容 量 。政 府 应 引 导 企 业 在 招 收 职 工 时 , 优 先 录 取 失 地 农 招 收 失 地 农 民 来是 从事农业 生 产 , 无 其 他 一 技 之 长 。 专 业 技 能 缺 乏 导 致 民或 者 按 照 一 定 比 例 录 取 失 地 农 民 。 当 然 ,
3 . 2 . 2 国 家劳 动 就 业 政 策 不 全 面
政府没有建 立就 业 服务 体 系 的应 尽 快 建立 , 保 证 多 数
失 地 农 民能 够 再 就 业 。 而 已 经 建 立 的 则 需 不 断 完 善 体 系 ,
近年 , 各 个 地 方 政 府 陆续 出 台 了 就 业 登 记 制 度 , 把 失 地 给 予 失 地 农 民更 好 的 服 务 。
农 民纳入就业 培 训 , 就 业 补 偿补 贴 等 福利 政策 中 但 是 缺 4 . 2 . 1 加 强就业培训 , 提 高 劳 动 技 能 水 平 乏 国家统一 的规定 , 将失地农 民涵盖 在就 业体 系 当中 , 仍 有
大 量 的 失 地 农 民 无 法 享 受 这 些 福 利 政 策 。 同 时 我 国 政 府 根 据城镇 登记失业 率 对 下 一年 的 就业 工 作进 行 指 导与 决 策 , 并 没 有 把 农 村 人 口就 业 登 记 情 况 考 虑 在 内 。 国 家 的 政 策 导 向侧 重 促 进 城 镇 居 民 的 就 业 , 但 不 一 定 有 利 于 失 地 农 民 的
浅析目前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3-10-28
引言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现状及问题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对策与建议结论:总结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CHAPTER
01
引言
研究背景及意义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对于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权益、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WATCHING
提高保障水平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建议
拓展保障范围
创新保障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
CHAPTER
04
结论:总结与展望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就业难度大,再就业率低补偿标准低,生活保障能力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缺乏长期保障机制心理问题突出,社会融入困难对策建议加强就业培训和创业扶持,提高失地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补偿标准,增加生活保障能力加强心理疏导和关爱,促进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入
研究结论总结
研究展望与建议
进一步深入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跨地区、跨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推动政策落实和改进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THANKSFOR
感谢您的观看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但这些资金往往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的政策法规还不完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导致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问题。
政策不完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浅析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浅析
雨花台区司法局西善桥司法所
在“走进基层,接触群众,促进工作,服务发展”大走访活动中,西善桥司法所全体人员进社区挨家挨户了解情况,收集各类问题91个,主要的共性问题有:拆迁农民三集中后,失业多,就业难;基础设置落后,不适应当前发展需要;因病致贫;厂矿污染;房地产开发遗留问题。
本文只就三集中后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进行剖析。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目前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结构性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大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
解决失地农民的民生问题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现状
失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不高,并且就业后下岗、失业现象严重,失地农民劳动技能普遍偏低,结构性失业严重。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知识型人才紧缺与农村劳动力素质低下的矛盾,失地农民不断提升的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值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增加了失地农民就业的难度。
许多企业招不到想要的员工,而失地农民却大量失业,呈现出“结构性失业”现象。
失地农民现状的成因可归纳为三条:
(一)现行制度存在缺陷。
现在征地补偿往往采取一次性货币安置,失地农民拿到征地补偿金如同国有企业职工买断工龄一样,实质都是失业。
货币安置简单、易于操作,农民心理上也容易接受,但它却不利于失地农民尤其是大龄失地农民的就业。
许多农民只注重眼前利益,没有合理利用这部分资金,坐吃山空、聚众赌博等现象严重,用于投资从事个体经营的极少。
(二)就业形势严峻,市场就业竞争激烈。
由于国企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使我国当前和今后若干年内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国有企业下岗人员再就业,转业退役军人的安置及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等就业群体庞大,就业竞争激烈,失地农民进城就业处于不利地位,大多数人望而却步,即使找到工作,大部分也只是些临时性、稳定性低、收入少的工作。
现在许多企业正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越来越小。
(三)失地农民自身观念陈旧,就业能力较弱。
许多失地农民存在着对政府和集体“等、靠、要”的思想,缺乏主动寻找工作的意识。
另外部分失地农民对
就业岗位、收入要求预期较高,一般不愿意从事苦、脏、累的工种。
落后的思想意识,低水平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成为制约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的瓶颈。
二、对策
(一)完善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体系,消除待遇歧视,使失地农民与城镇居民一样平等地享有就业培训、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方面的就业服务,而且也平等地享有城市的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待遇。
让失地农民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农转非”后的新生活。
(二)坚持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策略,大力发展城郊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
由于失地农民人口多、素质低,因此发展技术要求相对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吸纳更多的失地农民。
在吸纳劳动力数量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部门是资本密集型的重工业部门的2.5倍,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是资本技术密集型大企业的10倍以上。
因此,在产业政策上,应同步发展适度规模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扩大就业容量。
(三)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提高其整体素质和可持续就业能力。
失地农民的素质普遍偏低是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对其进行再社会化教育以便他们适应失地后的新境况。
首先,应通过培训转变失地农民的思想意识,由原来的那种散漫的小农意识转变为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纪律性、组织性强的现代企业管理意识。
其次,开展一系列通用技能培训,使失地农民至少掌握一种非农业技能,以便他们能够凭借一技之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谋取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
再次,进行一些切实可行的创业技能培训,鼓励失地农民就自主创业,拓展失地农民的就业渠道。
(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努力开发社区岗位。
随着“城中村”改造以及“村改居”的不断推进,新社区形成后,人口相对聚集,其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和统一化要求将会越来越高。
社区服务和管理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如保洁工、保安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这些都是比较合适失地农民的岗位。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应把扩大就业与社区服务结合起来,有意识地扶持和培育失地农民,在就业导向上向失地农民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