菱形说课稿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4
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菱形的性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教材是北京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本次说课的主题是《菱形的性质》。
菱形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有矩形的性质,又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本节课通过菱形的性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四边形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矩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菱形的了解可能仅限于直观的图形,对于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已知的知识出发,探索和发现菱形的性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菱形的性质,并会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判定。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美,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的证明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蜂巢、骰子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条边相等。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互相学习,互相补充。
4.性质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菱形的性质,形成系统知识。
5.判定方法:让学生思考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引导学生发现判定方法。
6.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判定,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2.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判定方法1.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四条边相等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测验来评价;二是教师的教学效果,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和教学反思来评价。
《菱形》教案(精选4篇)
《菱形》教案(精选4篇)《菱形》教案篇1教学建议学问结构重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菱形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前提下定义的,首先她是平行四边形,但它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非凡之处就是“有一组邻边相等”,因而就增加了一些非凡的性质和不同于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菱形的这些性质和判定定理即是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连续,又是以后要学习的正方形的基础。
本节的难点是菱形性质的敏捷应用。
由于菱形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不但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同时还具有自己独特的性质。
假如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就可以得到很多关于边、角、对角线的条件,在实际解题中,应当应用哪些条件,怎样应用这些条件,常常让很多同学手足无措,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赐予足够重视。
教法建议依据本节内容的特点和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建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1.菱形的学问,同学在学校时接触过一些,可由学校学过的学问作为引入。
2.菱形在现实中的实例较多,在讲解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时,老师可自行预备或由同学预备一些生活实例来进行判别应用了哪些性质和判定,既增加了同学的参加感又巩固了所学的学问.3. 假如条件答应,老师在讲授这节内容前,可指导同学根据教材148页图433所示,制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道具,既增加了同学的动手力量和参加感,有在教学中有切实的体例,使同学对学问的把握更轻松些.4. 在对性质的讲解中,老师可将同学分成若干组,每个同学分别对事先预备后的图形进行边、角、对角线的测量,然后在组内进行整理、归纳.5. 由于菱形和菱形的性质定理证明比较简洁,老师可引导同学分析思路,由同学来进行详细的证明.6.在菱形性质应用讲解中,为便于理解把握,老师要注意题目的层次支配。
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把握菱形的性质.3.通过运用菱形学问解决详细问题,提高分析力量和观看力量.4.通过教具的演示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5.依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同学渗透集合思想.6.通过菱形性质的学习,体会菱形的图形美.二、教法设计观看分析争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定理.2.教学难点:把菱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学问综合应用.3.疑点:菱形与矩形的性质的区分.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观看争论;同学分析论证方法,老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矩形中对角线与大边的夹角为 ,求小边所对的两条对角线的夹角.3.矩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把较长的边分成、 ,求矩形的周长.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非凡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非凡平行四边形,这时可将事先按课本中图4-38做成的一个短边也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转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进相等,引出菱形概念.讲解新课1.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讲解这个定义时,要抓住概念的本质,应突出两条:(1)强调菱形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2.菱形的性质:老师强调,菱形既然是非凡的平行四边形,因此它就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由于它比平行四边形多了“一组邻边相等”的条件,和矩形类似,也比平行四边形增加了一些非凡性质.下面讨论菱形的性质:师:同学们依据菱形的定义结合图形猜一下菱形有什么性质(让同学们争论,并引导同学分别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分析).生:由于菱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依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可以得到.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由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依据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可以得到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引导同学完成定理的规范证明.师:观看右图,菱形被对角线分成的四个直角三角形有什么关系?生:全等.师:它们的底和高和两条对角线有什么关系?生:分别是两条对角线的一半.师:假如设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为、 ,则菱形的面积是什么?生:老师指出当不易求出对角线长时,就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般计算方法计算菱形面积.例2 已知:如右图, 是△ 的角平分线, 交于 , 交于 .求证:四边形是菱形.(引导同学用菱形定义来判定.)例3 已知菱形的边长为 , ,对角线 , 相交于点 ,如右图,求这个菱形的对角线长和面积.(1)按教材的方法求面积.(2)还可以引导同学求出△ 一边上的高,即菱形的高,然后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菱形的面积.总结、扩展1.小结:(打出投影)(图4)(1)菱形、平行四边形、四边形的从属关系:(2)菱形性质:图5①具有平行四边形的全部性质.②特有性质:四条边相等;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每一组对角.八、布置作业教材p158中6、7、8,p196中10九、板书设计标题菱形定义……菱形性质例2……小结:性质定理1:…… 例3…………性质定理2:……十、随堂练习教材p151中1、2、3补充1.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3和4,则周长和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菱形周长为80,一对角线为20,则相邻两角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菱形》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把握菱形的判定.2.通过运用菱形学问解决详细问题,提高分析力量和观看力量.3.通过教具的演示培育同学的学习爱好.4.依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同学渗透集合思想.二、教法设计观看分析争论相结合的方法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教学重点:菱形的判定方法.2.教学难点:菱形判定方法的综合应用.四、课时支配1课时五、教具学具预备教具(做一个短边可以运动的平行四边形)、投影仪和胶片,常用画图工具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老师演示教具、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观看争论;同学分析论证方法,老师适时点拨七、教学步骤复习提问1.叙述菱形的定义与性质.2.菱形两邻角的比为1:2,较长对角线为 ,则对角线交点到一边距离为________.引入新课师问: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不是菱形最基本的判定方法是什么方法?生答:定义法.此外还有别的两种判定方法,下面就来学习这两种方法.讲解新课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钱相互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图1分析判定1:首先证它是平行四边形,再证一组邻边相等,依定义即知为菱形.分析判定2:师问:本定理有几个条件?生答:两个.师问:哪两个?生答:(1)是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相互垂直.师问:再需要什么条件可证该平行四边形是菱形?生答:再证两邻边相等.(由同学口述证明)证明时让同学注意线段垂直平分线在这里的应用,师问:对角线相互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可画出图,明显对角线 ,但都不是菱形.菱形常用的判定方法归纳为(同学争论归纳后,由老师板书):注意:(2)与(4)的题设也是从四边形动身,和矩形一样它们的题没条件都包含有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条件.例4 已知: 的对角钱的垂直平分线与边、分别交于、 ,如图.求证:四边形是菱形(按教材讲解).总结、扩展1.小结:(1)归纳判定菱形的四种常用方法.(2)说明矩形、菱形之间的区分与联系.2.思索题:已知:如图4△ 中, , 平分 , , , 交于 .求证:四边形为菱形.八、布置作业教材p159中9、10、11、13(2)九、板书设计十、随堂练习教材p153中1、2、3《菱形》教案篇3各位评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八班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究'第三节第一课时《菱形》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八班级上册第四章"四边形性质探究'第三节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引言概述:《菱形》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图形的形状、属性以及相关的数学运算。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菱形的定义、性质、构造方法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菱形的相关知识。
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的基本概念菱形是一个具有四条边和四个顶点的平面图形,其特点是四条边都相等且相互平行,相邻两边之间的夹角为90度。
1.2 菱形的特殊性质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对角线的交点称为菱形的中心点,菱形的中心点到各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1.3 菱形的分类根据菱形的角度,可以将菱形分为直角菱形、锐角菱形和钝角菱形三种类型。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对称性菱形具有对称性,即以菱形的中心点为对称中心,可以将菱形分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部分。
2.2 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菱形的对角线长度来计算,公式为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2.3 菱形的周长计算菱形的周长可以通过菱形的边长来计算,公式为周长等于边长乘以4。
三、菱形的构造方法3.1 通过对角线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将对角线的中点作为菱形的中心点,然后以此点为圆心,对角线长度的一半为半径画两个圆,再将两个圆的交点与中心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3.2 通过边长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边长,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以一条边为基准,将另一条边的两个端点分别连接到基准边的两个顶点,然后将两个连接线的交点与基准边的中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3.3 通过角度构造菱形给定菱形的一个角度,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构造出菱形:以一条边为基准,将另一条边的一个端点连接到基准边的一个顶点,然后将两条边的夹角相等的另一个顶点连接到基准边的另一个顶点,再将两个连接线的交点与基准边的中点连接即可得到菱形的四个顶点。
四、菱形的应用4.1 几何图形的构造菱形是几何图形构造中常用的基本形状之一,可以用于绘制菱形的图案、图标等。
1.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1)-说课稿: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是对九年级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系统化学习的教材。
本课是该教材第一章的第一节,主要内容是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学习菱形的性质和相关例题。
本课的学习对于理解几何形状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理解菱形的性质,如相邻边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菱形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思维导图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喜欢数学、勇于思考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掌握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理解菱形的性质,如相邻边互相垂直、对角线相等等。
2.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及设计1. 导入与热身活动•利用几何图形卡片,展示一个菱形,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的性质和特点。
•引导学生回顾并复习正方形的性质,然后提问:正方形是菱形吗?为什么?2. 概念引入与知识讲解•定义菱形: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称为菱形。
•给出菱形的几个示例,并解释菱形的定义。
•引导学生思考:菱形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3. 菱形的判定方法•判定方法1:四边相等。
只要四边相等,就可以确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
•判定方法2:对角线相等。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那么它是菱形。
•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示例图形,发现菱形的判定方法。
4. 菱形的性质•性质1:相邻边互相垂直。
•性质2:对角线相等。
•引导学生通过证明菱形的定义和判定方法,来理解菱形的性质。
5. 例题解析与实践练习•分析并解答几个菱形相关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数学课菱形说课稿
数学课菱形说课稿数学课菱形说课稿数学课菱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华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十六章《菱形的性质》的第一课时。
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一)、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要学习和研究的是菱形的概念及其性质,这是在学生已经学过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因为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后要学的正方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所以它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这节课的内容渗透着转化、对比的数学思想,重在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并会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菱形区别与平行四边形的主要特征,经历菱形的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讨论交流、归纳总结,感受身边的数学,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培养主动探索的精神。
同时感受菱形的对称性,获得到数学的和谐美、对称美。
(三)教材的重难点:重点:菱形性质的探索。
难点:菱形性质的探索和应用。
二、说教法与学法教学方法:在教法上我采用导学互动的教学模式。
通过创设情景,导入课题,出示导纲,合作互动,导学归纳,等环节。
让学生自己感受、理解和掌握概念的产生和由来,首先我设置了一组学生熟悉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观察图片的过程中,发现菱形的特点,得出菱形的概念。
通过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剪裁等活动,得出菱形,进而通过类比的方法,归纳总结出菱形的性质,使学生加深对菱形与平行四边形性质的区别,探索总结出菱形的所有性质。
再根据菱形的性质学生继续探索菱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在数学中的应用。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
引言概述:
《菱形》是一种几何图形,具有特殊的形状和性质。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在初中阶段学习菱形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菱形的定义
1.1 菱形是指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平分对方角。
1.3 菱形的内角和为360度。
二、菱形的性质
2.1 菱形的对角线长度相等。
2.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
2.3 菱形的内角均为90度。
三、菱形的应用
3.1 菱形在建筑设计中常被运用,如菱形窗户、菱形地砖等。
3.2 菱形在工程测量中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于定位和测量。
3.3 菱形在艺术创作中也常被运用,如菱形图案、菱形装饰等。
四、菱形的教学方法
4.1 利用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菱形的形状和性质。
4.2 运用活动或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菱形的特点。
4.3 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菱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五、菱形的教学重点
5.1 确保学生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
5.2 引导学生理解菱形的应用场景和意义。
5.3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菱形的知识。
综上所述,菱形作为一种常见的几何图形,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深入了解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教学方法和教学重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对菱形的教学和学习有所帮助。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菱形》(第1课时)说课稿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菱形》(第1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菱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9.2节主要介绍了菱形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在教材中占据重要地位,既是对之前所学平行四边形的巩固,又是后续学习圆的知识的铺垫。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
但是,对于菱形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活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菱形的特征。
此外,学生对于如何发现和证明几何性质的方法可能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识别菱形,理解并掌握菱形的性质,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证明菱形的性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践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几何画板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案,如钻石、蜂巢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这一几何图形。
2.新课导入:介绍菱形的定义,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特点。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发现菱形的性质。
4.性质证明:引导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证明菱形的性质。
5.应用拓展: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菱形的性质。
7.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菱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2.对角线:垂直且平分3.角度:对角相等4.边长关系:邻边垂直且长度相等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三个方面进行。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菱形(一)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说课稿:第18章菱形(一)一. 教材分析菱形是平面几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又具有独特的性质。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8章主要介绍了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本章内容在几何知识体系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本章内容共安排了3个课时,分别是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应用。
本说课稿主要针对第1课时菱形的性质进行阐述。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对四边形的分类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运用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证明过程中对菱形性质的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理解菱形性质为核心,提高他们的证明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菱形的性质,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及其证明。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实物模型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菱形图形,如钻石、蜂巢等,引导学生关注菱形的存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菱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证明等过程,发现菱形的性质。
3.性质总结:师生共同总结菱形的性质,并板书。
4.性质运用:通过一些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菱形性质解决问题。
5.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菱形的性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定义:四条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对角线垂直平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邻边垂直:菱形的对边垂直。
4.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
人教版菱形的性质说课稿
人教版菱形的性质说课稿一、说课背景与目标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几何部分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菱形的性质是学生在学习四边形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内容。
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识别和绘制菱形,并运用菱形的性质解决相关的几何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2. 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比较,特别是与矩形、正方形的关系。
教学难点:1. 菱形对角线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2. 菱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四边形性质,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其对角线具有特定的性质。
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概念讲解首先明确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称为菱形。
接着,通过图形展示和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菱形的性质,包括四条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等。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折叠、测量等活动,自主探究菱形的性质。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寻找答案。
4. 应用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练习题应涵盖计算、证明、判断等类型,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5. 总结提升通过提问和讨论,帮助学生总结菱形的性质,并与已学的其他四边形性质进行比较和联系。
强调菱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图案、建筑结构等。
四、板书设计【板书标题】菱形的性质【板书内容】1. 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2. 性质:- 四边相等- 对角相等- 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对角线是菱形的对称轴3. 应用:设计图案、建筑结构等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如学生参与度、知识点讲解的清晰度、练习题的难易程度等。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是一种几何形状,由四个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四边形。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常常需要学习和掌握菱形的性质和相关的计算方法。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应用以及教学方法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是一种四边形,其四条边长度相等。
1.2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相等。
1.3 菱形具有对称性,通过对角线可以将其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内角和为360度,每个内角为90度。
2.2 菱形的对边平行。
2.3 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并且平分对方的内角。
三、菱形的计算方法3.1 计算菱形的周长: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3.2 计算菱形的面积:面积等于对角线之积的一半。
3.3 计算菱形的对角线长度:利用勾股定理或正弦定理等几何定理进行计算。
四、菱形的应用4.1 菱形常用于设计和装饰中,具有美观和对称的特点。
4.2 菱形在建筑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如瓷砖的铺设、天花板的设计等。
4.3 菱形也是许多几何形状的基础,如正方形、长方形等都可以看作是特殊的菱形。
五、菱形的教学方法5.1 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菱形的形状和性质,通过实物或图片等进行直观的展示。
5.2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菱形的应用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5.3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实践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
综上所述,菱形是一种具有对称性和特殊性质的几何形状。
通过学习和掌握菱形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和应用,学生可以提高几何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全面理解和运用菱形的相关知识。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菱形》说课稿(精选5篇)《菱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位置及前后联系。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本节课的内容如果能够顺利地接受接下来学习正方形就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节内容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培养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承前启后的地位。
2、内容结构。
教材的第一部分是菱形的定义第二部分是菱形性质的探索通过设置几个问题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归纳第三部分是性质的运用进一步了解和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3、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特殊性质并能灵活运用能力目标在观察、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自学能力情感目标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与创造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菱形特殊性质的探索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及学生说理能力的培养。
教学引入师:教材在《四边形》这一章《引言》里有这样一句话:把一个长方形折叠就可以得到一个正方形。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一个长方形纸条,按动画所示进行折叠处理。
动画演示:场景一:正方形折叠演示师:这就是我们得到的正方形。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三角板(刻度尺)和圆规,我们来研究正方形的几何性质―边、角以及对角线之间的关系。
请大家测量各边的长度、各角的大小、对角线的长度以及对角线交点到各顶点的长度。
[学生活动:各自测量。
]鼓励学生将测量结果与邻近同学进行比较,找出共同点。
讲授新课找一两个学生表述其结论,表述是要注意纠正其语言的规范性。
动画演示:场景二:正方形的性质师:这些性质里那些是矩形的性质?[学生活动:寻找矩形性质。
]动画演示:场景三:矩形的性质师:同样在这些性质里寻找属于菱形的性质。
《菱形》说课稿 (第一课时)
菱形说课稿(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菱形的定义和性质,了解菱形的构造方法。
•技能目标:能够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出菱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几何形状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菱形的定义和性质;•菱形的构造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出菱形。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演示、白板、彩色笔。
•学生准备:几何工具、教材、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上面画有一个菱形,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你们知道菱形是什么样的几何图形吗?菱形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回忆以往学过的知识,激发学生对菱形的兴趣。
2. 探究菱形的性质(10分钟)•教师介绍菱形的定义:四条边长度相等的四边形就是菱形。
然后出示一个菱形的示例图,并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性质,并总结出菱形的性质:①四条边长度相等;②相邻两边互相垂直;③对角线互相垂直。
3. 巩固菱形的性质(1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利用菱形的性质进行推理和解答,巩固菱形的性质。
4. 菱形的构造方法(15分钟)•教师介绍通过给定的条件构造菱形的方法。
首先,通过给出菱形的一个顶点和一条对角线的长度,利用尺规作图,依次作出菱形的其他顶点。
然后,通过给出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利用尺规作图,构造出菱形。
5. 练习与拓展(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拓展菱形的知识。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有哪些其他的几何形状也具有菱形的性质。
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展示菱形的实际应用场景。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课堂作业•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在生活中发现的菱形,并简单解释它的性质和特点。
六、板书设计菱形的性质:- 四条边长度相等;- 相邻两边互相垂直;- 对角线互相垂直。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引言概述:《菱形》是一种几何图形,由四条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形成一个具有对称性的菱形。
在数学中,学习菱形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菱形的定义、性质、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菱形。
正文内容:一、菱形的定义1.1 菱形的基本概念:菱形是由四条相等长度的线段组成的四边形。
1.2 菱形的特点:菱形的对角线相互垂直且相等,且每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
二、菱形的性质2.1 菱形的对角线性质:菱形的对角线相等且垂直。
2.2 菱形的边角性质:菱形的四个角相等,每一个角为90度。
2.3 菱形的边长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三、菱形的应用3.1 菱形在建造中的应用:许多建造物的外墙或者窗户的形状是菱形,给人以美观和稳定的感觉。
3.2 菱形在设计中的应用:菱形可以用来设计各种图案和图形,如钻石的形状等。
3.3 菱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菱形的道路标志、交通标志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四、菱形的计算4.1 菱形的面积计算: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的乘积的一半。
4.2 菱形的周长计算:菱形的周长等于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五、菱形的拓展5.1 菱形的变形:通过改变菱形的边长、角度等参数,可以得到各种不同形状的菱形。
5.2 菱形的推广:菱形的概念可以推广到更高维度的几何图形中,如三维空间中的菱锥等。
总结:综上所述,菱形作为一种几何图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菱形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观察能力,并应用到日常生活和设计中。
同时,菱形的概念也可以拓展到更高维度的几何图形中,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更广阔的视野。
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菱形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菱形》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菱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菱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重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难点:经历“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菱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b、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本节课我准备采用“激趣——探究——运用——归纳”为主线的教学模式,观察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法,以课件为载体,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经历观察、思考、探究、合作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从而使教学目标得以直观、完美的体现。
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构建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创设思维情境,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操作、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使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让学生不仅学到科学的探究方法,而且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一)激发兴趣,得出概念(时间5分钟)菱形被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首先我将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衣帽架模型,不难发现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缩变化,其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再次感受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让学生任取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其四条边的长度,并交流所得数据,会发现图中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从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菱形的定义,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上节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引入创设了情境。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8.2.2《菱形》说课稿
3.课后评估教学效果,通过作业、测验和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后,我将进行以下反思和改进措施:
1.分析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找出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搜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需求,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3.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教学水平,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2.主要内容:板书内容包括关键词、关键公式、重要步骤等,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3.风格:板书风格简洁明了,采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标出重点,使知识结构更加清晰。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构建知识体系。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提前规划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条理性。
2.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3.数学游戏:设计相关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菱形的性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评: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然而,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仍需改进,如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矩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但在学习菱形时,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菱形性质的理解和推导过程不够深入,难以把握菱形与其他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菱形》说课稿
《菱形》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菱形》。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菱形”是初中数学几何部分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菱形作为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不仅丰富了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也为后续学习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奠定了基础。
在教材的编排上,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菱形的性质和判定,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同时,教材还注重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但是,对于菱形这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学生可能在理解其性质和判定时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在几何证明的书写规范和逻辑推理的严谨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在教学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菱形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菱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猜想、证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2)经历菱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究过程,体会转化、类比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菱形性质和判定的证明及灵活运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中数学《菱形》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在教材中的作用与地位《菱形》紧接《矩形》一节之后。
纵观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材,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又学习了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具备了初步的观察、操作等活动经验的基础上讲授的。
这一节课既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从教材编写角度看教材从学生年龄特征、文化知识的实际水平出发,先让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考,然后与同伴交流、探索、总结归纳,升华得出菱形的性质及判定,这样的安排使抽象的定理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并能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真正享受到探索的乐趣。
我选择的是初二(1)班,该班级是年段的普通班,学生的情况是中等学生较多,尖子生只有个别,还有8至10名的学习上落后的学生。
因此长期以来我都坚持做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工作。
3、基于对教材和班级学情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有几个方面需要把握好的:⑴本节课的课题是:探索菱形的重要性质;⑵目标是:让学生能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发现并理解菱形的性质;⑶重点是:菱形的定义与性质;⑷教学难点是:菱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4、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菱形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2)熟记菱形的有关性质和识别条件,并能灵活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菱形的性质和识别条件的过程,在观察、操作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增进主动探究的意识,体会说理的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活动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法分析1、教学设计思想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后继课要学的正方形具有菱形的一切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菱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初二数学、第十九章第二节第二小节的《菱形》。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由于平行四边形具备一些特殊的性质在日常生活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
所以本章的内容较为重要,菱形这一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之后提出来的,是在探究了平行四边形后又一个特殊四边形的探索。
《菱形》是《四边形》这一章继《矩形》之后研究的第二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基础上,对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延续和深入,同时也是后面学习正方形等知识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教学重、难点
重点:菱形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经历“操作——观察——思考——归纳——总结”得出菱形的性质。
3、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节内容的特点,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a、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并会初步运用菱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推理论证。
b、过程与方法:在探索菱形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分析,得出结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法分析与学法指导
教法:《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为了顺利达到这一目标,引导学生探索性学习,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用了以观察法、发现法、实验操作法、探究法为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学法:《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因此,通过本节教学,我将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注重多感官参与,多种心智能力投入,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状态。
2、向学生渗透探究、发现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及设想
(一)激发兴趣,得出概念(时间5分钟)
初二的学生观察、操作、猜想能力较强,但演绎推理、归纳、运用数学意识的思想比较薄弱,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结密性、灵活性比较欠缺,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和引导。
菱形被广泛地应用在实际生产、生活中,首先我将让学生观察事先准备好的衣帽架模型,不难发现不管衣帽架如何伸缩变化,其四根木条围成的四边形总是平行四边形,让学生再次感受四边形的不稳定性,然后让学生任取一个平行四边形量其四条边的长度,并交流所得数据,会发现图中所有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从而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得出菱形的定义,
即“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或“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这样一方面让学生回顾了上节平行四边形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又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引入创设了情境。
实物教具的应用,生动形象地使知识得以体现,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接下来,我让学生欣赏一组生活中的菱形图片,让学生充分感受菱形的图形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动手操作,寻找性质(时间5分钟)
菱形的性质可由菱形的对称性探究得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亮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在这一环节,我把课本上的直接探究巧妙地加以转化,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给你一张矩形纸片,你如何快速地剪出一个菱形?”问题给出后,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与分析,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分小组大胆尝试,教师在巡视中进行个别辅导,鼓励学生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任务,同时还可以开展组与组的评比,树立他们的竞争意识,然后每小组由一名学生代表发言,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最后由多媒体演示,即将一个矩形纸片对折两次,沿图中虚线剪下,就可以得到一个菱形(动画演示),从而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得出菱形的性质。
在归纳过程中,菱形的对角线性质的得出是难点也是重点,我将动态演示,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这一性质便可水到渠成,这时,我会让学生尝试说点儿理,引导学生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根据菱形的特殊性,引导学生发现菱形的一条对角线可把菱形分为两个特殊三角形,即等腰三角形,再结合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这一特点,结合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肯定学生猜测的正确性,得出菱形的性质结论。
在肯定多种解决方法的同时,我还补充了这样一个环节——由菱形的对称性看菱形的面积,引导学生观察:菱形的一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菱形的面积表示:S=a.h,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面积表示为S=1/2mn,这一设计使本节课的重点得以突出,难点也巧妙。
直观地得以突破,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点缀其间,从接受概念到探究性质,从个人学习到合作交流,教学活动不仅真正焕发出课堂教学的活力,而且学生获取知识,提高技能的过程也自然而然地渗透在其中。
(三)知识运用,巩固新知(时间10分钟)
这一环节,我将出示P98页例2,即当菱形中较小的内角为60°时,已知菱形的边长求菱形的对角线长及面积,对于这类问题,我先启发学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然后老师适当点拔:结合60°的等腰三角形或勾股定理的运用解决问题,本题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法来计算菱形的面积,最后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生共同完成。
做完本题,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归纳得出:如果菱形中有一个角是60°,则较短的对角线把菱形分成两个全等的等边三角形,这一环节以实际问题引入,利用菱形的性质解决问题,不仅达成了“学习致用”的目的,同时还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这一道理。
(四)课堂练习,学以致用(时间10分钟)
“想一想”环节中,我安排了两道习题,这两道题仍以“再探衣帽架中的奥秘”为题,是两道趣味性,实用性较强的习题,我将采用学生独立思考,讲练结合的方法达到灵活运用,巩固新知的目的。
习题的安排,首尾呼应,寓教于乐。
(五)交流体会,分层作业(时间15分钟)
在这一部分,我将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回顾,归纳本节内容,并鼓励学生归纳出菱形的性质安排了一个“说一说”的环节。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以填表格的形式从对称性、边、角、对角线四个方面进行类比,以加深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认识。
针对学生基础不一的情况,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差异,我将采取分层作业的布置,安排了“练一练”的环节,力争使每位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四、板书设计(略)
五、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让学生经历了动手操作、观察、归纳、比较的过程,从而得出菱形的概念,在折纸的过程中也使学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体验变换思想,从而自觉地运用轴对称性发现菱形的性质,达到解决问题目的。
菱形的性质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得出,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发现图形的结论,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学生善于发现、善于归纳的良好品质;可伸缩衣帽架模型的设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前后呼应,让学生不仅能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感受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的乐趣;解题方法的多样性,也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思维发展,合作交流的空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