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技术理论与方法通用课件
在土地整治工程中,可根据该成果确 定整治的重点区域和目标,制定针对 性的整治措施。
同时,该成果还可以为土地整治工程 的后期管理和维护提供参考,确保工 程效益的持久发挥。
05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案例
调查目的
全面了解某市耕地的质量等别情 况,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农业
定义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是对耕地 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属性进行综 合评估,确定耕地的质量等级及 其在生产能力等方面的差异。
目的
为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和 改善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农业可 持续发展。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的重要性
1 2
有利于提高耕地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调查评价,了解耕地的适宜性、生产潜力等 ,为合理配置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 依据。
04
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应用
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和利用的重要依据,而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 价与监测成果为其提供了科学依据。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可根据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成果,确定土地利用 结构和布局,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收集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资 料等,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分
布和变化情况。
土壤类型与分布资料
收集土壤类型图、土壤普查资 料等,了解土壤类型、理化性 质和分布情况。
气候条件资料
收集气象观测资料、气候分区 图等,了解气候条件对耕地质 量的影响。
地形地貌资料
收集地形图、地貌图等,了解 地形地貌对耕地质量的影响。
发展趋势
随着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时,随着生态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耕地质量等 别调查评价将更加注重生态环保方面的考量。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一、引言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农业部制定了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以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调查内容与方法1.耕地质量调查内容耕地质量调查主要包括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了解土壤基本性质、肥力状况以及土壤生态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供数据支持。
2.调查方法(1)采用实地调查方法,结合现场勘查和样品采集。
对耕地进行综合调查,通过土壤类型划分、土壤剖面观测等方式,全面了解土壤的质量状况。
(2)通过室内分析实验,对土壤样本进行质量分析,包括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的测试,以及土壤酸碱度、盐分等指标的测定,以便更准确地评价土壤的质量。
(3)结合农业生产调查资料,对耕地的施肥、灌溉、耕作、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了解土壤的肥力状况及其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三、监测与评价1.监测方法(1)建立耕地监测体系,通过采集实时数据和样本,对耕地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包括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耕地进行多角度、多尺度的监测,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2)利用统计学方法,对耕地质量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建立耕地质量动态变化的模型,以便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变化。
2.评价方法(1)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壤质量、耕层厚度、田间灌溉条件、地力状况、土壤持水能力等方面的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
通过计算各项指标的得分,评价耕地的质量,并进行等级划分。
(2)根据评价结果,对各个地区的耕地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以确保耕地的可持续利用。
四、保护与管理1.加强耕地保护(1)建立耕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耕地资源的保护。
大数据时代耕地红线管控监测的机遇与挑战
安全。
为了有效保护耕地资源,我国确立了耕地尤其是永久基本农田的优先保护地位,使之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耕地保护红线。
耕地保护红线的管控监测是实现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加剧的人类活动对耕地保护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导致局部耕地出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作物结构单一、生态服务功能退化、耕地健康状况受损等问题[2-4]。
此外,气候变化也给耕地保护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特别是温度升高、降水变率增大伴随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和强度的增加,如干旱和洪涝灾害加剧等,深刻影响着耕地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5]。
在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共同作用下,耕地管控状态的变化速度更快、强度更大、复杂性更高,如何对耕地管控状态进行高时效性、准确性、全面性地评估和监测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传统的耕地监测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如周期长、时效性差、精度低、成本高等问题,难以满足及时、准确、动态的监测需求。
大数据具有海量数据处理、快速分析、智能决策等优势。
通过整合卫星影像、气象数据和土壤监测等多源数据,实现对耕地利用状态多维度的高频、高精度监测,为耕地红线管控状态的监测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支持、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手段[6],从而全面了解耕地的状态和变化趋势,为农业规划、土地管理及粮食生产等决策提供科学支持和数据基础[7]。
如谷歌基于遥感大数据和云计算构建了近实时土地覆盖制图平台(Dynamic World)[8],实现了土地覆盖制图从静态到实时动态监测的新理念的转换,这为耕地红线管控状态的监测预警提供了重要范例。
本文旨在适应大数据时代科研范式变革的要求,积极推进耕地红线监管的大数据支撑。
将从3个方面展开论述:①分析当前耕地保护红线管控监测现状;②介绍大数据技术在耕地红线监测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沿技术,提出耕地红线监测的创新技术方案;③提出大数据技术在耕地红线监测中的挑战、建议和展望。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丰富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内涵,提升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护工作,现需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年度基本农田日常管护工作。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海南省已完成了全省农用地分等工作,建立了全省农用地等别体系。
随着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的完成,以及近几年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土地开发等系列国土整治活动,使得耕地数量及空间位置、耕地质量等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质量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发生较大变化。
因此,为了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需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和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要求,各地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定位、监测工作,通过加强质量等级监测,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
二、工作目标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底图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根据全县土壤类型、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监测地块的中心点用GPS 定位。
根据监测目标不同,监测点划分成不同监测小区。
通过对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土壤剖面特征、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参数等的监测,及时动态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根据监测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更新后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同时结合年度更新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形成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报告。
三、工作任务1、构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技术路线、资料调查,确定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方法;2、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3、监测点监测内容的确定;4、样品检测和统计;5、耕地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分析;6、根据监测基本结论提出对策建议;7、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8、编写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和产能变化报告。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12.07•【文号】国土资厅发[2012]60号•【施行日期】2012.12.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进一步加强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登记制度,满足土地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部研究制定了《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见附件),现予印发。
请根据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2012年12月7日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方案按照2011年部第97次专题会议精神,以及2012年研究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工作会议和第20次部长办公会议的要求,为确保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全面更新全国范围内的耕地质量等别状况,掌握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情况,保持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的现势性,逐步建立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统一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需要。
二、工作任务(一)定期全面评价按照《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关于“土地等级每6年调整1次”的要求,依据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采用《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的技术方法,每6~10年为周期,对所有现状耕地的质量等别进行全面调查评价,建立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并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及综合监管平台,建立耕地数量质量一体化的土地调查数据库。
(二)年度更新评价和监测评价更新评价:为实现耕地质量等别动态更新,保持成果现势性,依据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每年对耕地现状变化(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补充开发)及耕地质量建设(农村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等)等突变性因素引起的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按《规程》的技术方法,开展更新评价,并及时更新县级、省级、国家级耕地质量别数据库。
耕地保护状况调研报告
耕地保护状况调研报告耕地保护状况调研报告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耕地是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
耕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前提,其数目和质量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域的人口承载量与可继续发展能力,也是乡村可继续发展的基础保证。
假如没有足够数目和必然质量的耕地资源作支持,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但是,近些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城镇化、工业化的兴起,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展,我国耕地数目继续削减,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因而,增强耕地资源的应用与维护研讨,对合理应用耕地,节制耕地上积的进一步削减,维护区域耕地的总量动态均衡都具有非常主要的意义。
我们如何继续发扬山区优势,准确处置积极自动服务与严格标准治理的关系,如何促使抢抓时机、加速完成跨越,依照积极自动服务,严格标准治理的总体要要求国土资源部提出的保增进,保红线明确指示,实行部分职责,提高服务程度,据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
我们对我县的耕地维护近况及问题做了比较深化的分析,并提出了响应的对策建议。
一、县土地与耕有利地势用近况1、县土地应用近况依据县土地应用改变查询后果分析得出,全县土地总面积174106.44公顷,二次查询面积173959.15公顷。
其中农用地164128.96公顷(耕地21498.4公顷,其中水田13339.52公顷,旱地7079.85公顷,水浇地1079.03公顷。
场地3813.11公顷,其中果园1278.58公顷,茶园558.69公顷,其他场地1975.84公顷。
林地134752.13公顷,其中有林地131824.27公顷,灌木林地943.42公顷,其他林地1984.44公顷。
草地358.69公顷。
其他农用地3706.63公顷。
),占二次查询面积的94.35%;建设用地7356.56公顷(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5231.2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1418.07公顷,水利设备用地707.27公顷),占二次查询面积的4.23%;未应用地2473.63公顷,占二次查询面积的1.42%。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一、工作背景与目的耕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耕地资源,提高耕地质量,确保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
本方案旨在制定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的具体工作方案,提高耕地质量的监测和管理水平。
二、工作内容与方法1.确定监测指标: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实际情况,确定耕地质量监测的指标体系。
主要指标包括耕层土壤质量、土壤养分水平、土壤酸碱度、土壤水分状况等。
2.制定监测方案:根据具体的区域和耕地资源特点,制定耕地质量监测的方案。
包括监测的时间、频率、地点、方法等。
3.组织实施监测工作:通过建立监测网络,选取代表性的样点进行监测工作。
监测工作包括采样、样品处理、实验室分析、数据录入等环节。
监测工作要进行标准化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4.数据分析和评价:将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评价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
通过数据分析和评价,指导耕地管理和科学决策。
5.信息发布和共享:将监测数据及时发布给相关单位和农民,提供农田的耕作指导和技术支持。
同时,鼓励数据共享和交流,促进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开展和提高。
三、工作计划与落实1.确定耕地质量监测的时间节点和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人。
2.组建监测团队,明确监测人员的职责和任务分工。
要求监测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操作监测设备和进行数据处理分析。
3.建立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库,规范数据的录入和管理。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4.加强对监测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监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
5.定期组织评估和总结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不断完善耕地质量监测工作。
四、预期成果与效益通过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可以实现以下预期成果和效益:1.掌握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和规律,为农田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及时发现和解决耕地质量问题,促进耕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
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6.06.21•【文号】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施行日期】2016.08.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农业部令2016年第2号《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已经2016年5月3日农业部第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8月1日起施行。
部长2016年6月21日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根据《农业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耕地质量,是指由耕地地力、土壤健康状况和田间基础设施构成的满足农产品持续产出和质量安全的能力。
第三条农业部指导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体系建设。
农业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组织开展全国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指导地方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所属相关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地方耕地质量监测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具体工作。
第四条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保护机构(以下简称“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应当具备开展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条件和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监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对从事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
第五条农业部负责制定并发布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省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内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技术标准和规范。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耕地质量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的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农业部耕地质量监测机构对外提供调查监测与评价数据,须经农业部审核批准。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随 着 耕地 保 护 科学 技 术 的发 展 , 人 们 对 耕 地 保 护 的要
求 越 来越 高 , 已从 耕 地 数 量保 护 向耕 地数 量 、 质量 、 生态 三 位 一 体保 护 转 变 发展 。 近年来 , 党 中央 、 国 务院 不 断加 大 耕 地 保 护 工 作 力度 , 要 求将 保 护 耕 地作 为 土地 管 理 的 首 要 任
HoNG Tu — l i n W ANG Ya n - h u a
( L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a n d C o n s o l i d a t i o n C e n t e r i n J i a n g x i P r o v i n c e , N a n c h a n g J i a n g x i 3 3 0 0 2 5 ; L a n d Re s o u r c e s B u r e a u i n Xi n j i a n C o u n t y )
Ab s t r a c t Th e d y na mi c mo n i t o in r g o f q u a l i t y i s t h e b a s i s o f a r a bl e ̄r m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p r o v i d i n g s c i e n t i f i c ma n a g e me n t a n d d e c i s i o n —ma k i n g f o r f a r ml a nd p r o t e c t i o n a d mi ni s t r a t i o n.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f he t s i t u a t i o n o n f r ml a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t h e i mp o r t a n t M e o f dy n a mi c mo n i t o r i n g o f t h e qu a l i t y o f a r bl a e l a n d i n  ̄r ml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 wa s d i s c u s s e d, i d e a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o n p e r f e c t i n g t h e l e g a l s e c u it r y s y s t e m f o a r a b l e l a n d q u a l i t y d y n a mi c mo ni t o r i n g a n d ma n a g e me n t , s t r e n g t h e n i n g t he d a t a q u a l i t y, e n ha n c i ng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 r e s e a r c h a n d t he t a l e n t t e a m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ra a bl e l a n d q u a2 0 1 5年 第 5期
23343471
作者 简 介 : 灵 伟 (9 3 , , 士 研 究 生 , 事 土 地 利 用 与保 护 研 究 。 刘 1 8 一)女 硕 从
・
1 ・ 6
维普资讯
资 源 调 查 与评 价
国特 色 的耕 地 质量 监 测 体 系具 有 很 强 的借 鉴 作 用 , 而 国家 级标 准样 地质 量监 测体 系 的建 立就 为今 后 实 现多维普资讯
国 王磅 酒 斜 擅 智 理
文章 编号 :0 9 4 1 ( 0 6 0 — 6 0 10 — 20 2 0 )6 1 — 4
国夕 经验对建立我国国家级标准样地 卜
刘 灵伟 , 祥斌 , 兰 ,刘 怡 , 晶 孔 姚 林
( 中国农 业 大学 土地 资源管 理 系 , 北京 10 9 ) 0 0 4
地 质 量 监 测 体 系 ,为 实 现 耕 地 质 量 的 动 态 监 测 提 供依据。 关键 词 : 家 级 标准 样 地 ; 地 质 量 ; 国 耕 监测 体 系 中 图 分 类 号 :3 1 F 0.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依据耕 作制 度分 区 、 水分 条件 、 土壤 条 件 、 形条 件 、 地 土地 利 用条 件 的差 异 ,分 县布 设 ,每 县设 置 5 1 ~ O
的体 系 建设 已经 相对 成熟 ,而这 项 工作 在我 国刚刚 因此 , 国外 的成 功经 验 对于 我们 建立起 具有 中 条 件最好 和 永久性 标 志 的原则 , 别在 国家级 、 分 省级 起 步 ,
收 稿 日期 :06 0 — 6 改 回 日期 :0 6 9 1 20 — 6 0 ; 2 0 —0—1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 学 基金 — — 不 同社 会 经 济 发 展 阶 段 下农 户 土 地 利 用 行 为 与 耕 地 质 量 保 护 对 策 (O 7 l 1 ; 土 资 源 部 土 地 7 5 3 1 )国 整 理 中 心课 题— — 农 用 地 分 等 标 准 样 地 数 据 库标 准
耕地资源安全与预警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耕地资源现状 •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体系 • 耕地资源预警机制建立 • 典型地区耕地资源安全与预警案例分析 • 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 结论与讨论
01
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保护政策
01
02
03
耕地保护红线
严格执行耕地保护红线, 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 量不下降。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
不安全
大量指标严重超出正常范围,耕地资源安全 受到严重威胁。
04
耕地资源预警机制建立
预警指标选取与阈值设定
耕地保有量
01
依据区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基本农田保护规
划等,设定耕地保有量预警阈值。
耕地质量
02 综合考虑土壤质量、水利条件、生态环境等因素,评
估耕地质量并设定预警阈值。
耕地占用
03
针对建设用地、生态退耕、自然灾害等导致的耕地占
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支持耕地保护、 农业科技创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 工作,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建立健全粮食储备制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同时,加强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和管理,减 少粮食损失浪费。
07
结论与讨论
研究成果总结
耕地资源安全评价 预警模型构建 影响因素分析 保护策略提出
全状况。
主导性原则
突出对耕地资源安全起决定性 作用的关键因素,反映主要矛
盾。
可操作性原则
选取易于获取和量化的指标, 便于实际操作和评价。
动态性原则
考虑耕地资源安全状况随时间 变化的特征,及时反映最新情
况。
关键指标选取与权重设置
自然条件指标
浅析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粮食生产能力、农产品质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对耕地质量进行科学的检测和评价,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耕地质量检测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析。
一、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1. 土壤养分检测技术土壤养分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传统的土壤养分检测主要依靠化验方法,耗时耗力且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便携式光谱仪、土壤无损检测仪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土壤养分检测变得更加便捷和精准。
这些新技术能够通过光谱分析和电磁感应等手段,快速准确地获取土壤中养分含量的信息,为土壤养分管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思路。
2. 土壤墒情检测技术土壤墒情是土壤含水量、水势等墒情指标的综合体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传统的土壤墒情检测主要依靠人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操作繁琐且周期长。
近年来,随着土壤墒情传感技术的发展,传感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土壤墒情检测变得更加自动化和精准化。
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到实时的土壤墒情信息,为农作物的合理灌溉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
3. 土壤污染检测技术土壤污染是当前严重影响耕地质量的问题之一,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传统的土壤污染检测主要依靠样品采集和实验室分析,操作繁琐且耗时。
随着生物传感技术、光谱技术和地球化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土壤污染检测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生物传感技术可以快速检测土壤中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质,为土壤污染的及时发现和处理提供了更多可能。
4. 土地利用检测技术随着城乡一体化和农地流转的不断推进,耕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的土地利用检测主要依靠地形测绘和遥感技术,局限性较大。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和高分辨率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检测变得更加精确和全面。
浅析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析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耕地质量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至关重要。
而耕地质量检测技术作为评价和保护耕地质量的重要手段,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就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浅析,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
一、耕地质量检测技术的现状传统的耕地质量检测技术主要采用田间调查和实地取样的方法,通过人工观测和实验室分析获取耕地质量状况。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获取较为真实的数据,但其效率低、周期长、成本高,且不适用于大面积的耕地质量监测和评估。
2. 遥感技术在耕地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其在耕地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遥感技术能够获取大范围、高精度的土地利用信息,通过遥感图像的解译和分析,可以实现对耕地覆盖类型、植被状况、土壤类型等信息的获取,从而对耕地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测。
这种方法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周期短的特点,为耕地质量检测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手段。
土地信息系统技术是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等相结合,通过对地理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来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空间分析和管理。
在耕地质量检测中,土地信息系统技术能够对遥感图像和地理位置数据进行整合,实现对耕地质量的动态监测和评价,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 多源数据融合技术的应用随着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已成为耕地质量检测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遥感数据、地理位置数据可以与土壤样本数据、气象数据等进行融合,构建多源数据融合的耕地质量检测模型,从而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在耕地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也是未来的趋势之一。
通过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对大量的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可以实现对耕地质量的自动识别和评价,提高耕地质量检测的效率和水平。
3. 空间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其在耕地质量检测中的应用也将更加深入。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
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的概略判断陈百明;宋伟;唐秀美【摘要】研究目的:了解和整体判断中国近年来土地质量变化态势.研究方法:依据全国农用地(耕地)分等成果中的自然等评价成果,采用自然等别赋值的替代方法,并辅以中国主要耕作土壤类型区土壤肥力等级变化的研究成果.研究结果:(1)大规模生态退耕退掉了大量低等劣质耕地,其数量远大于同期建没用地占用的优质耕地;(2)土地整理提高了部分耕地的质量,农业耕作改良措施总体上提高了土壤肥力,使全国耕地总体质量略有提高,但总体水平仍然偏低.研究结论:在强调保护耕地面积的同时,应更重视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生产能力,建立耕地质量监测、评价、保育、提升的完整体系.【期刊名称】《中国土地科学》【年(卷),期】2010(024)005【总页数】5页(P4-8)【关键词】土地质量;变化;判断【作者】陈百明;宋伟;唐秀美【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F158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土地退化,土地质量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4],提高土地质量,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已成为21世纪土地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重点。
1995年世界银行、FAO、UNDP和UNEP共同发起建立了土地质量指标体系[5](Land Quality Indicators,LQI),围绕土地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1 土地质量及其变化的涵义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把土地质量定义为“以一种特定方式影响特定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的综合土地特性”,并提出土地质量属性概念,认为土地质量属性不是一个特定值,而是基于特定土地功能和土地利用的某种限制因素[6]。
浅谈耕地质量监测
浅谈耕地质量监测贺彩飞;孙晓林【摘要】本文通过对耕地的质量概念的阐述,结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着重叙述了耕地质量监测的必要性和耕地质量监测的方法和内容,加强耕地质量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黑龙江科技信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1页(P48-48)【关键词】耕地;质量;监测;必要性【作者】贺彩飞;孙晓林【作者单位】辽宁创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辽宁创兴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000【正文语种】中文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导致耕地减少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情况尤为严重。
我国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的19.51亿亩(折合1.3亿hm2)减少到2006年的18.27亿亩(折合1.218亿hm2),逼近18亿亩(折合1.2亿hm2)红线,人均耕地仅有1.39亩(折合0.09hm2),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0%[1]。
相对于耕地面积的有形减少而言,耕地质量的下降是隐性的,不易被人们所察觉,但其影响绝不亚于耕地数量减少,耕地质量的变化正在对粮食安全、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2]。
由此,质量管理成为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加强质量管理是回归土地管理本质内容的客观要求。
其中,加强耕地质量监测的管理,对于提高耕地产能、保障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辞海》中将耕地解释为“经过开垦用以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耘的土地,包括种植农作物的土地、休闲地、新开荒地和抛荒未满3年的土地”。
综合以上,耕地是一种特定的土地,是人类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开垦之后用于种植农作物,并经常耕耘的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不可代替的生产资料[3]。
耕地质量是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是指耕地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等因素的总和,相应地耕地质量内涵包括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个方面[4]。
具体而言,土壤质量是指土壤在生态系统的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和人类健康的能力,耕地的土壤质量是耕地质量的基础;耕地的空间地理质量是指耕地所处位置的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水文、空间区位等环境状况;耕地的管理质量是指人类对耕地的影响程度,如耕地的平整化、水利化和机械化水平等;耕地经济质量是指耕地的综合产出能力和产出效率,是耕地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和管理质量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反映耕地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5]。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
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研究梁晓晴;段建南;周青青【摘要】在结合我国既有耕地质量监测成果,同时借鉴国内外监测指标体系构建思路与方法的基础上,对耕地质量监测指标的选取、监测周期以及监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我国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体现耕地生产力状况和环境质量状况的自然因素指标,以及影响耕地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指标,能够全面体现耕地的综合质量,为全国范围内耕地质量监测及制定质量提升对策提供技术支撑.【期刊名称】《农业网络信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13-16)【关键词】耕地质量;指标体系;监测周期【作者】梁晓晴;段建南;周青青【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5耕地作为特殊的公共资源产品,其数量、质量与国家的粮食安全密切相关,在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意义重大[1~2]。
国土资源部于2008年底完成了全国农用地分等成果,实现了全国统一可比的耕地质量体系为目前国土部门对耕地的数量、质量并重管理提供了依据。
随着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变,原有分等成果逐渐“老化”,目前对分等成果的更新与监测工作即将在全国全面展开。
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首先要确定监测指标体系,本研究从分析耕地质量变化的驱动机制出发,在继承农用地分等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优化了农用地分等指标体系,建立了耕地质量监测指标体系,确定了各监测指标的监测周期,为全国范围内耕地质量监测及制定质量提升对策提供了基础。
1 国内外研究进展1.1 国外研究进展加拿大在世界上最早开展土壤质量监测。
1989年起,加拿大农业部国家基准项目中加进了监测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变化,同时在全国建立了23个基准点(Benchmark Sites),构成基准监测网络。
监测的基础数据包括农场历史、土壤和地貌条件、土壤的各种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特性等重要指标[3]。
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工作方案
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工作背景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数量管控、质量管理和生态管护的有关要求,进一步丰富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内涵,提升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管护工作,现需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切实做好年度基本农田日常管护工作。
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农用地分等工作,初步掌握了我国农用地资源的质量状况。
海南省已完成了全省农用地分等工作,建立了全省农用地等别体系。
随着第二次土地大调查工作的完成,以及近几年各地开展了大量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高产农田建设、低丘岗地改造、土地开发等系列国土整治活动,使得耕地数量及空间位置、耕地质量等级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质量的原有耕地质量等发生较大变化。
因此,为了提升耕地质量管理水平需做好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与监测工作方案》(国土资厅发〔2012〕60号)、国土资源部《关于提升耕地保护水平全面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108号)要求,各地开展耕地质量等级定位、监测工作,通过加强质量等级监测,全面掌握耕地质量等别动态变化。
二、工作目标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底图和******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根据全县土壤类型、生产条件、耕作制度、环境状况、管理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监测点位置,在监测地块的中心点用GPS 定位。
根据监测目标不同,监测点划分成不同监测小区。
通过对监测点的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概况、土壤剖面特征、作物种类、作物产量、施肥量、土壤养分和土壤环境质量参数等的监测,及时动态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及环境质量的变化,根据监测评价结果进一步完善更新后的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同时结合年度更新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形成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报告。
三、工作任务1、构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技术路线、资料调查,确定耕地质量动态监测方法;2、耕地质量监测点设置;3、监测点监测内容的确定;4、样品检测与统计;5、耕地质量状况与变化趋势分析;6、根据监测基本结论提出对策建议;7、更新县级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8、编写年度耕地质量等别与产能变化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searchonStandard-plotBased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ofArableLandQualityWUYu-peng1,2,YUNWen-ju2,LIWu-yan3(1.GeographyandRemotesensingscienceAcademyofBeijingNormalUniversity,Beijing100875,China;2.LandConsolidationandRehabilitationCenterofMinistryofLandandResources,Beijing100035,China;3.InstituteofRealEstate,ZheJiangFinanceandEconomics,University,Hangzhou310012,China)Abstract:Thepurposeofthisstudyistoestablishthedynamicarable-landquality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systembasedonagriculturallandrankingoutput.Themethodofthestandardsample-plotcombinedwithremotesensingandGISareemployed.Thisstudyestablishedthefundamentalframeworkof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Theconclusionshowsthatthearable-landqualitydynamicmonitoringandearly-warningsystemisimportanttechniquebasistorealize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landresourcesmanagement.Keywords:landmanagement;standardsampleplot;arablelandranking;arablelandquality;dynamicmonitoring;earlywarning土地资源遥感动态监测,保证了对耕地数量变化的把握,但无法对耕地质量变化进行监测,不能适应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的总体规划的要求,因此以现有土地资源调查和农地分等定级成果尤其是标准样地体系为基础,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不仅是对已有工作成果的应用和扩展,同时也对中国包括粮食安全在内的国土资源安全及经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伍育鹏1,2,郧文聚2,李武艳3(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北京100035;3.浙江财经学院不动产研究所浙江杭州310012)摘要:研究目的:农用地分等成果中的标准样地能代表其所在小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对设定范围内一定数量的标准样地进行监测,结合农用地分等结果,可以掌握该范围内耕地质量的变化情况,基于此探索建立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
研究方法:用标准样地结合遥感、GIS等手段构建体系。
研究结果:给出基于标准样地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体系初步框架。
研究结论: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的实现是国土资源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重要技术基础。
关键词:土地管理;标准样地;农用地分等;耕地质量;动态监测;预警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158(2006)04-0040-06收稿日期:2006-01-15修稿日期:2006-07-05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项目(2005)。
第一作者:伍育鹏(1973-),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土地评价、土地管理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土地科学ChinaLandScienceVol.20No.4Aug.,2006第20卷第4期2006年8月伍育鹏等:用标准样地进行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探讨41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及利用结构调整都要影响耕地数量,这种变化可通过遥感动态监测进行监控,然而不合理的开垦和耕种及其导致的土壤侵蚀和土地退化等不仅影响耕地数量,而且影响耕地质量,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
这种质量变化难以利用遥感方法监测,必须进行实地采样和调查。
更为危险的是由于这种损失过程相对缓慢不易被很快察觉,等人们开始意识到耕地的退化和丧失时,为时已晚。
土壤形成速度很慢,每12-40年才形成1mm厚的土层。
耕作土壤至少需要200mm厚土层,需要2400-8000年才能形成。
因此从人类历史角度看,耕地资源一旦损失将永远损失[1]。
目前的经济发展,快速改变着耕地利用现状,加剧了耕地资源的紧张,激化了人地矛盾。
决策者需要的不仅是对耕地资源数量和现状的了解,更需要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与预测,以保证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国土资源安全(包括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等)。
这样就迫切需要进行长期、稳定、全面、科学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
所谓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与预警是持续定期地通过合理的空间取样,调查影响耕地质量的主要指标或属性,并结合其他统计数据分析,对耕地质量的变化做出评估。
为此需要建立一套空间采样、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持续定期调查保证监测的动态性,了解耕地质量的变化;而一套科学合理的方法,是监测结果可信和实用的保证,能真正起到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作用。
监测设计和内容不仅应充分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体现当今技术发展水平,同时应保证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
1研究背景美国自1934年开始进行全国土壤侵蚀调查,此次调查的结果导致了美国土壤保持法的出台[2],同时也为全美土地质量调查打下了基础。
1961年,美国农业部土壤保持局正式颁布了土地潜力分类系统(LandCapabilityClassification),并开始对全美土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个较为全面的土地评价系统。
从1977年开始,美国用立法形式正式确立了每5年进行一次国家资源清查(NationalResourcesInventory,NRI)的制度,并曾分别在1977、1982、1987、1992和1997年进行,2000年后开始每年清查。
国家资源清查是对全美国领土约75%的非联邦土地上的土地利用、自然资源条件和趋势进行统计调查。
它由美国农业部下属自然资源保护局(1994年以前为土壤保持局)领导,与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统计实验室合作,调查不同层次抽样点上的土地覆盖和利用,土壤侵蚀、基本农田、湿地、居民地多样性,资源保护措施,以及相关的资源分布等,同时也与土壤普查调查数据结合,其中主要以监测数量变化为主,如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表现在何种用地的增加和减少;土地质量变化主要了解分析土壤侵蚀变化、灌溉和非灌溉地的变化等。
美国国家资源清查发展到今日,为美国联邦政府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土壤、水以及相关资源的状况、条件和变化趋势等方面的信息,在政府制定全国保护政策、规划项目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为公众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加深了公众对国家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关注与认识,对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深入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加拿大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耕地退化问题,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建立土壤质量监测系统,并按照一定标准,于1992年确定了23个监测样点(区)(BenchmarkSites)并取样[3]。
加拿大土壤监测的目的是为了评价土地生产力、检验生产力与土壤退化模型、农业系统的适宜性评价及为学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等。
澳大利亚从1997年开始进行国家土地与水资源清查,历时4年,共分7个专题对全国当前和欧洲移民定居前的土地和水资源现状及其变化进行调查和评估,其中涉及土壤质量、肥力等方面的调查。
但尚没有以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为核心的调查。
1949以来,中国先后进行过多次土地资源清查或概查。
1951-1953年为配合土改和农业税收,进行查田定产,主要清查耕地面积、调查产量、查清耕地类别、编造清册,这是建国来第一次较为系统、规模较大、以耕地数量、产量为主的土地资源调查。
1958年全国开展了第一次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主要调查了耕地土壤,但没有量算土地利用分类面积。
1980年以后,全国开展了第二次土壤普查,结合进行了全国土地利用现状概查、土地利用现状详查,基本查清了全国主要土地资源的面积、分布、利用结构等。
所有这些成果曾在各个不同时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然而中国进行42中国土地科学2006年8月第4期的所有土地调查均没能按照某种原则长期进行下去,从而无法进行动态变化分析,但不能否认各种不同的调查结果,为今天乃至以后进行的各种动态监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4]。
目前全国正在开展的农用地分等定级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结果是形成对农用地质量的综合评价,为全面掌握、科学量化农用地的质量状况,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合理利用,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效率及制定各项土地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2标准样地的设立标准样地建设是农用地分等定级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今后实现对耕地质量动态监测管理的重要依据。
2.1标准样地内涵与布点中国目前的标准样地建设体系大致可分为三层:中央政府设置国家级标准样地;省级政府设置省级标准样地;县级政府设置县级标准样地。
由于农用地分等的基本组织实施单位为县级行政区,成果完成后直接进行省级汇总,因此,可不设置地市级标准样地。
用于表达农用地分等标准样地特征好坏的因素体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标准样地的实际产量水平;二是土地构成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地貌因素、水文因素、灌溉与排水条件、农田基本状况等属性,根据因素可进一步细化到因子。
设置标准样地。
是希望通过对标准样地的质量分析,实现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的控制和校订;作为区域农用地等别评定与比对的标尺,并在不同省域农用地分等成果汇总过程中承担节点作用;作为监测区域农用地产能变化的参照系;最终可依靠对标准样地的监测与管理,建成农用地质量等级变化的动态监测与预警系统,从而为达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国土资源管理目标提供技术保障。
《农用地分等规程》中给出的标准样地定义是:在一定的栽培管理技术条件下,区域内农作物产量水平最高的若干农用地分等单元[5]。
因此而确定的标准样地选取原则是分层设置原则、生产条件综合最优原则、稳定性原则。
依此原则建立的标准样地体系,可以获得生产能力最强的那部分农用地的信息,为重点监控及保护提供基础。
但要全面掌握耕地质量,仅有综合条件最优的标准样地是不够的,还需补充综合条件较差及一般水平的标准样地,为此,需要将标准样地分为三个等级:优、中、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