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自然灾害的减轻与防治武汉理工大学.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力量引起的具有突发性、破坏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灾害事件。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我们需要具备一定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
本文将从地震、洪水、台风和干旱四个方面介绍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震1.地震的原因: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多个板块,当板块发生运动时会产生地震。
2.地震的危害:地震会造成房屋倒塌、道路破坏以及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火灾和次生灾害。
3.地震预防措施:建筑物应按照地震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定期进行地震演练,提高对地震的认知和应急处理能力。
二、洪水1.洪水的原因:降雨过多、河流水位上涨或者水库突发性泄洪等原因都可能引发洪水。
2.洪水的危害:洪水会淹没低洼地区、毁坏农田和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同时也会引发疾病传播和营养不良等问题。
3.洪水防治措施:加强水库管理和水文预报,提高排水系统的能力,合理开展防洪工程建设,加强河道清理和护岸建设。
三、台风1.台风的原因:台风是海洋中潮湿的空气经过水温较高的地区上升形成的,具有较强风力和降雨。
2.台风的危害: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建筑物倒塌、农田被淹、海上交通中断,并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3.台风防治措施: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撤离危险地区的人员,加强建筑物和房屋的抗台风能力,确保安全疏散和应急救援的顺利进行。
四、干旱1.干旱的原因:气候变化、水资源过度开发和管理不善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干旱。
2.干旱的危害:干旱会导致土地退化、作物减产和水资源短缺,同时也会引发粮食危机、荒漠化问题和环境退化。
3.干旱防治措施:加强水资源管理和调度,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利用雨水和地下水,加大抗旱科技研究和技术支持。
总结:自然灾害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和紧急应对措施,可以减少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威胁。
每个人都应该加强自身的自然灾害防治知识学习,提高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 3章 第一节教案
第 三 章 防灾与减灾 课题 学校 教材 第一节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成就和对策 姓名 徐泓
北京理工大附中 中国地图出版社
课程标准 举例说出中国减灾、防灾的主要成就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报、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
阅读教材,记忆重点
落实知识
列表对我国防灾减灾的手段比较 总结 以三北防护林为案例,了解我国 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取得的巨大成 就
阅读表格内容
强化知识
了解三北防护林的作用
了解我国重大减灾工 程及对社会经济环境 所起的作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防 灾减灾的主要对策
阅读教材,记忆重点
落实知识
小结
主要 手段
教学目标
1.利用资料,介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 2.运用视频、案例资料,了解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和成就 3.阅读教材,了解防灾减灾系统工程的主要内容,认识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 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4.使学生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重、难点 【重点】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和成就
以 2005 年民政部发布的灾害数值 为例,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纪念 5.12 汶川地震的同时,达到 引出案例:国务院批准自 2009 年 “必须提高人类抵御自然灾害的 起将 5 月 12 日定为 “防灾减灾日” 能力”的共识 提问:你知道哪些防灾减灾的手 段(措施)? 通过阅读教材,讲解我国防灾减 灾的主要手段 学生思考、回答
本节教材内容是在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分布,认识了自然灾害的形成原 因和主要危害之后, 讲述某些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人们可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 发挥社会整体功能,做好预测、预报、防灾、治灾和救灾工作,达到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的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清楚自然灾害是怎样被监测和防御的,掌握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 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第3章灾害减除与防灾减灾
3.1 灾害减除与防灾减灾
3.1.1 “减灾”的涵义
狭义: 减灾一般指灾害发生后采取适当措施,减
轻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不利影响。
广义: 减灾不仅包含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和负面
影响,而且包括灾前的准备、预防、应急救援 和恢复重建。
3.1 灾害减除与防灾减灾
灾害 减除
减灾
减灾
灾 害 减 除
3.1 灾害减除与防灾减灾
3.1.2 “防灾”的涵义
防灾,顾名思义就是防止灾害的发生,即主要包含 “预防”一层含义,在大部分文献中,防灾主要针对自然 和人为灾害的防灾策略、防灾工程、防灾规划等.
灾害 减除
防灾
3.1 灾害减除与防灾减灾
3.1.3 灾害减除的意义
对于应急管理全过程来讲,灾害减除是紧急事态管 理周期中的一个环节,它是相对于其它阶段如准备、应 对、恢复而存在的。灾害减除既与突发事件的准备、应 对和恢复有必然的联系,又独立存在。
3.3. 灾害减除
3.3.1 灾害减除的内涵
所谓灾害减除,就是针对人们所面临的长期存在的或周期 性出现的风险,而采取的任何减小或消除风险所可能造成损 失的行动。
这里所讲的 风险 不仅指自然
灾害所带来的风险,而且也包括生 产事故、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主义 等所带来的风险。灾害减除所保护 的对象及包括人员、资产,也包括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3.2 公共安全管理周期
⑷ 恢复(recovery)
① 理解
恢复是应急管理周期 的最后一个阶段,它是突 发事件结束之后,灾区人 们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的回归。
恢复不仅包括各种基础设施和 住房的恢复,还包括社会组织的恢 复、经济恢复、心理恢复和环境恢 复等。
中图版地理选修5中国防灾减灾的要紧手腕成就和计策word教学参考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中国防灾减灾的要紧手腕、成绩和计谋相关素材自然灾害破坏了人与其生活环境间的生态平稳,形成了传染病易于流行的条件,因此,操纵传染病便成为抗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自然灾害后,随着旧的生态平稳的破坏和新的平稳的成立,灾害条件所引发的传染病流行条件的改变还将存在一个时期,这种灾害的“后效应”使灾害条件下的传染病操纵与其他的抗灾工作不同的一个重要特点。
当自然灾害的直接后果被基本排除以后,排除其“后效应”将成为工作的重点,而且这种工作事实上将成为灾害条件下传染病操纵的要紧工作。
关于不同类型的自然灾害,传染病操纵工作也具有不同的特点。
在那个意义上,可将灾害划分为突发性灾害,包括水患,地震、火山喷发、海啸、台风等在短时期内造成重大损害的自然灾害;渐进性灾害,包括旱灾和此刻已罕有的虫灾引发的饥荒等。
后一类灾害由于没有对人类基本生活条件形成突然冲击,传染病防治工作能够更未有组织的展开。
一、自然灾害对传染病流行机制的阻碍(1)饮用水供给系统被破坏绝大多数的自然灾害都可能造成饮用水供给系统的破坏,这将使灾害发生后首当其冲的问题,常在灾害后初期引发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在水患发生时,原先平安的饮用水源被淹没、被破坏或被淤塞,人们被迫利用地表水最为饮用水源。
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人畜尸身和被破坏的建筑中的污物所污染,专门是在低洼内涝地域,灾民被洪水较长时刻的围困,更已引发水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
孟加拉国水患时曾因此造成大量的人群死亡。
在地震时,建筑物的破坏也会涉及供水系统,使居民的正常供水中断,这关于城市居民的阻碍较为严峻,而且由于管道的破坏,残余的水源极易受到污染。
海啸与风灾也可能造成这种情形。
灾害时,由于许多饮用水源枯竭,造成饮用水源集中。
在一些易于受灾的缺水地域,居民往往需要到很远的地址去取的饮用水。
一旦这些水源受到污染,将会造成疾病的暴发流行。
如四川巴塘曾因旱灾而发生过极为严峻的细菌性痢疾流行。
(选修)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三节自然灾害中的自救与互援
⑤利用风能发电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④⑤
D .①
②③④
3, 右图是某区域主要河流及城市.交通分布图。读图回答 1-3 题。
1.图中两个农业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A .水稻 B .玉米
C.春小麦 D .冬小麦 2.图中东西走向的铁路线名称是 A.浙赣线 B .陇海线 C.京包线 D .襄渝线 3.近年来该区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可
武夷山.南岭等 五指山.台湾山脉等
1.既属于 “江南.西南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中山 ”,又为东西走向的山脉是
A.武夷山
B
.秦岭
C.小兴安岭
D
.南岭
2.在地理环境中山脉常常成为一种地理分界线。下列山脉与其地理界
线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①省区分界线 -- 武夷山 -- 福建省与安徽省
②国界线 -- 阿尔泰山 -- 中国.蒙古
A.热带资源充足
B
.光照资源丰富
C.土壤肥力高
D
.风力大
5, 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的等值线图,读图回答:
( 1)图甲中反映的是 向北凸出的主要原因是
。 ( 2)图乙中反映的是
等值线的分布情况。该等值线在 A处 等值线的分布情况。该等值线 B处向
西北凸出的原因是
。 ( 3)图丙中反映的是 值低的原因是
能是 A.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 B.矿产开采规模加大 C.林草种植面积扩大 D.风沙危害严重
4,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2/3 ,我国地理 学家吴传钧先生把我国的山区分为八种类型 (见下表)。据此完成 1-3 题。
名称
主要山脉
( 1)西北内蒙古温带干旱区高山
( 2)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区的山地.丘陵 ( 3)东北温带半湿润区的中山和低山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基础知识汇总 新人教版选修5-新人教版高一选修5地理素材
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灾害定义: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判断自然灾害的标准〕〔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3.灾情大小的判断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三者的共同作用。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1〕生理〔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等〕、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2〕影响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因素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康状况等。
2.财产损失〔1〕直接经济损失: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造成的损毁等。
〔2〕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持久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其影响X围和持续时间具有广泛性和持久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取决于资源种类属性被破坏后情况等〕a 非可再生资源: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b可再生资源: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4 :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区域防抗灾能力差异,导致自然灾害危害程度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高,但放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危害程度高;反之,那么危害程度低。
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
1〕台风的形成〔台风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A.海水温度在26°C以上广阔的暖洋面。
B.存在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
3.寒潮〔1〕概念:寒潮是一种大X围强冷空气活动,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
中图版地理选修5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word教学参考
第三章防灾与减灾地震和台风灾害的防避相关素材震后自救震后很有可能余震,而且余震的位置未必是震源很近的位置。
因此学习自救是地震后很重要的方法之一。
地震发生时,相当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定自假设的态度。
只有镇定,才有可能运用平常学到的地震知识判定地震的大小和远近。
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以后才左右摇摆。
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
一样小震和远震没必要外逃。
由此可见,地震,尽管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幸免和操纵,可是只要能把握自救互救技术,就能够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总结有以下几点:1.维持镇定在地震中十分重要,有人观看到,很多无辜者并非因衡宇倒塌而被砸伤或挤压伤致死,而是由于精神崩溃,失去生存的希望,乱喊、乱叫,在极度恐惧中“ 抹杀”了自己。
这是因为,乱喊乱叫会加速新陈代谢,增加氧的消耗,使体力下降,耐受力降低;同时,大呼大叫,必然会吸入大量烟尘,易造成窒息增加不必要的伤亡。
正确态度是在任何恶劣的环境,始终要维持镇定,分析所处环境,寻觅前途,等待救援。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是地震中常见的损害。
开放性创伤,外出血应第一止血举高患肢,同时呼救。
对开放性骨折,不该作现场复位,以避免组织再度受伤,一样用清洁纱布覆盖创面,作简单固定后再进行运转。
不同部位骨折,按不同要求进行固定。
并参照不同伤势、伤情进行分类、分级,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3.妥帖处置伤口挤压伤时,应设法尽快解除重压,碰到大面积创伤者,要维持创面清洁,用干净纱布包扎创面,疑心有破伤风和产气杆菌感染时,应当即与医院联系,及时诊断和医治。
对大面积创伤和严峻创伤者,可口服糖盐水,预防休克发生。
4.避免火灾地震常引发许多“次灾害”,火灾是常见的一种。
在大火中应尽快离开火灾现场,脱下燃烧的衣帽,或用湿衣服覆盖身上,或卧地打滚,也可用水直接浇泼灭火。
切忌用双手扑打火苗,不然会引发双手烧伤。
消毒纱布或清洁布料包扎后送医院进一步处置。
5.同时要预防破伤风和气性坏疽,而且要及早深埋尸身,注意饮食饮水卫生,避免大灾后的大疫。
防灾减灾
期限(h)
爆炸种类:
按爆炸反应的相分: 气相爆炸、液相爆炸和固相爆炸。 按爆炸能量来源分: 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物理爆炸 化学爆炸 核 爆炸
爆炸物质的形态变化而化学成分未改变
举例:锅炉爆炸;强火花放电 爆炸物质的形态变化而化学成分也改变 举例: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炸药爆炸 原子核裂变(原子弹爆炸)或核聚变(氢 三要素:高速反应、大量气体、大量能量 弹爆炸)反应,释放出核能形成的爆炸 简单分解的爆炸物:雷管、导火索
农业部
国家海洋局 国土资源部 中国地震局
灾害链
原生灾害 衍生灾害
火山喷发 地震 洪水 滑坡 泥石流 台风
海啸
爆炸
火灾
灾害特征
危害性和严重性 突发性和永久性 害
人员的伤害 表一 表二
财产的损失
资环的破坏
灾害分级
灾害名称 死亡人数 (人)
A级 巨灾 B级 大灾 C级 中灾 D级 小灾 E级 微灾 ≥10000 1000~10000 100~1000 10~100 <10
泊松比无明显变化。
粘结强度提高幅度大 于钢筋强度的提高 值
建筑设计中的防爆设计
总平面布置 泄压面积 防爆车间
有爆炸危险的厂房和仓库,应尽量建在远离居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应设置泄压设施 民区、交通设施和其他建(构)筑物的地方 因素:介质特性、混合浓度、 爆炸地点、房 散发较空气轻的可燃气体 (蒸气)的甲类厂房 有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宜独立设置,并采 间面积、外形、温度和湿度等因素 用敞开或半敞开式;相邻厂房之间应留有 散发较空气重的可燃气体、可燃蒸气的甲类厂 2/3 A 10 CV 足够的安全距离。 房以及有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的乙类厂房
第二章自然灾害学的基本理论武汉理工大学课件
特点启示:
自然灾害的共同特点决定了自然灾害对人 类来说实质上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的减轻 或防治实质上是人们以较少的损耗来抵销它对 人类社会的大得多的损害,或人们只能通过改 变自然界物质的能量结构,避免、削弱或推迟 这一类物质运动所必需的能量的积累,以此推 迟或减少灾害的发生。
6
2.3 自然灾害发生的自然基础
8
2.4 自然灾害学的研究目标 和目的
• 研究目标:
认识自然灾害的本质,自然灾害事件的发 生基础、成因和成灾的原因及机制,它们的时 空分布规律与发展变化趋势。
9
C. D.
67______
“”______ “”
______ A. B. C. D.
68______ A. B. C.· D.
69“”“”“”
第43题 解析:参考答案:C [解析] 一般说来,所谓行政优先权,是指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地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行 政主体许多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即行政权与其他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的权利在同一领 域或同一范围内相遇时,行政权具有优先行使和实现的效力。行政优先权的内容主要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63题 解析:参考答案:A [解析] 从形式上可以得到规律,123,456,789,那么空缺项会不会是101112呢?其实这时 应该想到等差数列第一项为123,第二项456,第三项为789,三项中相邻两项的差都 是 333,所以应把上面数列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那么未知项应该是789+333=1122, 故正确答案为A。
自然灾害事发生前必然有一个能量的积累 和转换过程,而这种能量的积累和转换必须受 到一定条件的限制或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 因此,我们把自然灾害发生所必须具备的能量 积累和转换的条件称为自然灾害发生的自然基 础。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2 教学内容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灾害的定义和分类。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分组讨论,探讨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二章:气象灾害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2 教学内容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气象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小组讨论,探讨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三章:地质灾害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2 教学内容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质灾害的种类和特点。
分组讨论,探讨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四章:水灾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水灾的成因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水灾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4.2 教学内容水灾的成因和特点。
水灾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水灾的成因和特点。
分组讨论,探讨水灾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五章:地震灾害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2 教学内容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5.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模型,让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和特点。
小组讨论,探讨地震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第六章:洪水灾害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洪水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让学生掌握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6.2 教学内容洪水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洪水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洪水灾害的成因和特点。
武汉理工大学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001]
武汉理工大学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办法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党费工作的通知》(组电明字〔20XX〕5号)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党费收缴第一条按月领取工资在岗教职工党员,每月以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税后)为计算基数,按规定比例交纳党费。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軔。
工资总额中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包括:岗位工资、薪级工资、保留补贴、基础性绩效工资、折减数(国家绩效工资改革后不再计算在内)。
党费计算基数不包括以下项目: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含个人和单位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党费缴纳基数所交纳的个税),住房补贴、物业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改革性补贴,奖励性绩效津贴,针对特殊岗位、部分人员发放的津贴补贴,年底竞争性绩效、二级目标考核奖励、管理办学绩效、科研奖励等。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
第二条在岗教职工党员交纳党费的比例为:党费计算基数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纳计算基数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纳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纳1.5%;10000元以上者,交纳2%。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骒。
第三条实行年薪制人员中的党员,每月以当月实际领取的薪酬收入作为计算基数,参照第一条、第二条规定交纳党费。
酽锕极額閉镇桧猪訣锥顧荭。
第四条离退休党员交纳党费以基本离退休费或基本养老金为计算基数(不包括生活补贴),5000元以下(含5000元)的按0.5%交纳党费,5000元以上的按1%交纳党费。
对生活确有困难的离退休党员,经党支部研究同意,可以少交或免交。
彈贸摄尔霁毙攬砖卤庑诒尔。
第五条企业(校办产业)党员交纳党费按照是否符合“相对固定的、经常性的工资收入”的原则来确定,包括基本工资、岗位(职务)工资、技能工资,参照第二条规定交纳党费。
党费交纳基数不包括企业年金、津贴补贴、不定期或非普遍发放的奖金、绩效奖励。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
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自然灾害是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它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和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了解自然灾害的相关知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降低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与防治的知识点。
一、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震的成因主要包括地壳运动、火山活动和人类活动(如水库蓄水、采矿等)。
地震的强度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震级越高,破坏性越大。
地震的危害极大,它可能导致房屋倒塌、道路损坏、桥梁断裂,还可能引发火灾、水灾、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
对于地震的防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地震监测和预报。
通过建立地震监测台网,收集地震活动的数据,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抗震标准进行,采用抗震材料和结构,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能够保持稳定。
3、加强公众的地震教育。
普及地震知识,提高人们的地震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例如,组织地震演练,让人们熟悉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方法。
二、洪水洪水是由于暴雨、急剧融冰化雪、风暴潮等自然因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速增加,或者水位迅猛上涨的一种自然现象。
洪水的成因多种多样,包括持续的强降雨、河流上游来水过多、河道堵塞、堤坝决口等。
洪水会淹没农田、冲毁房屋和基础设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还可能导致传染病的传播。
防治洪水的措施主要有:1、修建水利工程。
如修建水库、堤坝、水闸等,可以有效地调节洪水流量,减轻洪水的危害。
2、加强河道管理。
定期清理河道中的淤泥和杂物,保持河道畅通,提高河道的行洪能力。
3、做好洪水预警和应急预案。
及时发布洪水预警信息,组织人员转移和财产保护,减少洪水造成的损失。
三、台风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气旋性涡旋,是一种强大而深厚的天气系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 防灾与减灾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_11
①通过认识人类活动对整个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科学的环境观;②通过案例分析,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③通过欣赏有关荒漠化的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荒漠化的危害和综合治理措施。
2.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
1.于高二学生的而言,区域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话题,而且学生在初中学习过西北地区,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有所了解,因此我用西北地区作为案列教学,学生学习兴趣较大。
2.在认知方面,学生缺少对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适当的展示有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教学目标
பைடு நூலகம்1.知识与技能
教授新课
模块三:论危害
1、PPT展示一段目前由于荒漠化而产生的环境问题。
2、引导学生找出并分析材料中的关键词。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荒漠化的危害。
培养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
教授新课
模块四:开处方
1、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目前我国为了应对荒漠化所采取的措施。
2、展示相关材料。
1、学生思考回答。
2、根据材料分析治理及预防荒漠化的其他措施。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西北地区的地理环境。(播放视频)
1、小组合作探究:根据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西北荒漠化严重的自然原因。
2、根据图片及文字分析人为原因。
通过让学生当一次小医生给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找到原因,让学生自己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通过播放视频更能让学生认识到环境的脆弱性。
环境保护和发展经济是当今世界关注的重大问题。荒漠化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被称作地球的“癌症”。其影响和危害的深远性,在于它摧毁的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着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在中国,荒漠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和土地问题,荒漠化面积的扩大已经成为土地资源逐渐丧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一、自然灾害及其特点(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主要由自然界异常变化引起的,并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环境造成危害的事件或现象。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2.自然灾害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界异常变化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等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也包括心理和精神创伤)2.财产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3.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破坏(特殊性: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衡量灾情大小的标准:( )与( )的数量、( )遭受破坏的程度(三)自然灾害的特点1.对人类社会往往具有严重的危害性2.在发生时间与过程上有突发性和渐发性之分3.发生的种类和频率往往具有区域性特征4.一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常常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最终形成灾害链二、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一)地震灾害与地质灾害1.地震(1)构造地震的形成原因:当地壳中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
(2)构造地震示意图①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②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③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⑤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震级与烈度①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注意:A它与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B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因为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
C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大学四年级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
大学四年级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大学四年级自然灾害教案:自然灾害防治与应急管理自然灾害是指由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和突发事件所造成的灾害性后果。
灾害的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应对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与应急管理是大学四年级学生急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本教案将针对自然灾害的特点、防治原则、应急管理等方面进行讲解,以提高同学们应对灾害的能力。
一、自然灾害的种类与特点首先,自然灾害包括但不限于地震、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洪涝灾害、台风、暴雨、干旱等。
这些灾害的特点是突发性强、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破坏力强。
因此,我们需要从容应对这些具有不可预测性的灾害事件。
二、自然灾害防治的原则1. 预防灾害的发生预防灾害是自然灾害防治的首要原则。
我们必须加强环境监测和预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灾害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遏制。
另外,加强对公众的灾害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防灾意识和能力,也是预防灾害的重要手段。
2. 减轻灾害的损失当灾害发生时,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轻其对人们生命和财产的损害。
比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房屋抗震能力,修筑防洪堤坝,加强水库和河道管理等,都是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3. 救治灾害受害者当灾害发生后,救治灾害受害者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们需要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紧急救助和医疗救治等服务。
此外,心理疏导也是重要的一环,帮助受灾群众渡过灾后的心理困境。
三、自然灾害应急管理1.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预案是指事先为灾害应急响应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方法。
通过制定预案,可以提高应急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预案内容一般包括预警机制、人员组织和任务分工、物资储备和调配、救援措施等。
大学生应该了解自己所在地区的灾害类型和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2. 应急演练的开展应急演练是指模拟灾害事件进行的实际行动,旨在提高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
演练内容可以包括灾害预警的接收和发布、灾害情况评估和紧急救援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第三章防灾与减灾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8
常有自然灾祸之台风【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有自然灾祸的成因,认识避灾、防灾的举措。
【关系知识】1.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发生异样变化,并对生命和财富安全组成危害,形成自然灾祸。
2.常有的自然灾祸有台风、洪涝、干旱、寒潮、地震灾祸、滑坡和泥石流等。
3.对于多半自然灾祸,我们人类没法阻挡其发生,但能够经过防灾减灾手段减少自然灾害的影响。
4.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邻近最狂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5.依据中国气象局“对于实行热带气旋等级国家标准”的通知,热带气旋按中心邻近地面最狂风速区分为六个等级:等级热带低压(TD)热带风暴(TS)强热带风暴(STS)台风(TY)强台风(STY)超强台风(SuperTY)风速(米/秒)≥风力(级)6-78-910-1112-1314-1516或以上课中导学一、认识台风资料一在洋面温度超出°C热带或副热带大海上,因为近洋面气温高,大批空气膨胀上涨,使近洋面气压降低,外头空气源源不停地增补流入上涨区。
受地转倾向力的影响,流入的空气旋转起来。
而上涨空气膨胀变冷,此中的水汽冷却凝固形成水滴时,要放出热量,又促进低层空气不停上涨。
这样,近洋面气压降落得更低,空气旋转得更为剧烈,最后形成了台风。
资料二图1为“8月份太平洋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散布”问题1:阅读资料一、二,推测太平洋上台风形成的主要海疆并说明原因。
图1资料三图2为“西北太平洋海疆台风挪动路径”2问题2:依据资料三,概括西北太平洋海疆台风挪动的主要方向,并由此判断我国深受台风灾祸影响的主要地域。
二、防守台风资料四:9月16日17时左右,今年第22号台风“山竹”以强台风级别在广东省江门市台山沿海登岸,登岸时中心邻近最狂风力14级,最低气压为955百帕,是今年以来登岸我国的最强台风。
中央气象台在“山竹”生成之初就给出了预告建议,指出其最大强度可达超强台风级。
9月10日,又做出了“山竹”路径指向我国华南地域的初步判断。
灾害预防与减轻培训课件稿
灾害预防与减轻培训课件稿1. 简介灾害预防与减轻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意味着通过采取措施来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本次培训课件将重点介绍灾害预防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 灾害预防的基本原则灾害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2.1 多层面预防灾害预防需要从多个层面同时进行,包括政府层面、社区层面和个人层面。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灾害预防政策和法规,社区需要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和紧急应对机制,个人则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2 前瞻性控制灾害预防需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提前识别和解决潜在的灾害风险。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手段,可以预测灾害可能发生的位置、时间和程度,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3 综合整治灾害预防需要综合整治,采取多种措施综合施策。
例如,在防洪工程中既要修建堤坝,又要进行水库调度和疏浚河道,以综合提升抗灾能力。
3. 灾害预防的常用方法灾害预防有多种常用方法可供选择,包括:3.1 教育宣传通过开展教育宣传活动,提高灾害预防意识和知识水平。
这可以包括向公众普及灾害防御知识、组织培训课程以及制作宣传资料等。
3.2 建立预警系统建立有效的预警系统,及时向社区居民发布灾害警报,提供足够的时间供人们做好应对准备。
3.3 改善环境改善环境可以帮助减轻灾害的影响。
例如,改善排水系统、加强植被保护以减少滑坡、山洪等自然灾害。
3.4 建设抗灾设施建设抗灾设施可以增强社区的防灾能力。
包括修建防洪墙、加固房屋结构、建立避难所等。
4. 总结灾害预防与减轻是一项全面的工作,需要政府、社区和个人共同参与。
通过遵循预防原则和采取常用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和减轻其对我们的影响。
灾害预防是一项长期而持久的任务,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并不断改进和完善预防工作。
【800字】。
武理工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日历
综合灾害监测与预警课程教学大纲
美国、日本、中国大陆及台湾是天然灾害造成的伤害风险极高之国家(或地区),造成天然灾害之因素与因应策略是防救灾与减灾之关键议题。
本课程将以水产生之灾害为主,探讨气象、水文、洪水、淹水及泥石流等之监测、预报及预警系统,并探讨都市与治山防洪策略。
此外,亦将探讨在极端气候事件频率与强度改变之气候变迁(变异)情境下,天灾风险与灾害防救系统之因应调整策略。
注:1. 成绩考核,期末报告:书面报告(50%;文字以一万字为原则,含图表不超过30页)、口头报告与讨论(50%;每位以20分钟为原则)
2. 期末报告选题参考:天然灾害监测系统、预警系统、防救系统等之个案
分析、诊断或比较,这些个案系统可以是国家级、地方级或都市级。
教学日历
任课教师签字:主管院长(主任)签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2 社会措施
1.对土地利用与资源开发的现状和限度进行科学调 查,制定并监督执行灾害地区经济开发的限度标准 与法规。 2.普及防灾知识,提高多灾地域群众识别灾害前兆 的能力。 3.制定减轻自然灾害规划,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包 括测报通讯、警报系统、疏散计划和工具、灾后紧 急救援计划、指挥系统等。 4.受灾地区的重建与恢复,增强抵御灾害事件再次 侵袭的能力。
• 人类主动地防治某些自然灾害事件
的发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 能的。
实例一:
1981年8月陕西省风县因暴雨而发生洪灾、山体 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最急洪水流量高达3500 立方米/秒,直接经济损失达8800多万元,而在风 县南部4个乡的灾害损失要比其北部6个乡轻得多, 主要原因在于南部4个乡区的森林覆盖率达49.3%, 而北部几个乡的森林覆盖率只有20.9%。 美国科学 家做过测试,洪水流经被砍伐森林地域的流量比其 未砍伐前的流量净增加17%以上。因此,森林植被 可以延缓洪水的形成、并能削减洪峰水量。
地区的泄洪防洪能力大大增强、流入洞庭湖区的泥 沙总量大大减少。
以上说明:
1、之所以说“某些自然灾害”,是因为还有一些 当前科学技术还无法控制的自然灾害,如:热带 气旋、地震、其他天体对地球的撞击等自然灾害。 2、自然灾害发生前一般都孕育着一种特定条件下 的能量积累、物质快速位移的启动一能量转换, 最终使人类社会遭受损害一成灾。所以,我们减 轻和防治自然灾害,主要是通过改变致灾物质运 动的物质总量级、运动的方式、路线、速度、以 及致灾物质运动最后到达的位置等来减轻或防治 自然灾害,使致灾物质运动的能量释放得到减轻 或缓解。
实例二:
对于严重滞洪的弯曲河道,可以通过人工截弯
取直、起到增强泄洪能力、削减洪峰水位高度的作
用。如:美国于本世纪30年代在密西西比河上的实 施的截弯工程,就使阿肯色城的洪峰水位下降4米多 高;又如:我国60-70年代在湖北荆江实施的两处截 弯工程,将原河道不对称的“入”字型和“厂”字
型河道,人工截弯成对称的“八”字型河道,使该
第三章 自然灾害的减轻与防治
• 通过巴东和庐山两个典型的滑坡泥石流的例子使 我们认识到:防与不防、警惕性高与不高,其结 果截然不同,由此认识采取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是何等的重要!
3.1 减轻自然灾害的基本措施
减灾基本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措施”和“社会措 施”等两大方面,具体如下:
3.1.1技术措施
1.能抗御自然灾害事件侵袭的设计与建筑; 2.识别可能遭受自然灾害侵袭的地区与范围,避免在 此范围内进行经济开发,更不能在此范围内设置永久 性的工程建筑与设施; 3.及时测报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范围与 强度等,并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相关地区的群众; 4.设法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特性,削减它的强度,延 续或阻止它的发生与蔓延,以及设法改变其物质运动 的途径。
本章小结
1、减轻自然灾害的基本措施 4项技术措施和4项社会措施 2、制定自然灾害防治计划的五项原则 关键要:信息准确、目标明确。 3、人类减轻或防治某些自然灾害的发生, 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自然灾害防治视具体情况可分为由低到高4个目标: ①延迟自然灾害发生的时间; ②改变自然灾害事件的规模和特性; ③制止些灾害而言)。
4、综合治理 特别要考虑计划将会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 控制灾害的蔓延,并有进一步治理的计划。 5、各种措施的可行性 对已经采取的各项技术和社会措施进行可行性分 析论证。
3.2 制定自然灾害防治计划的五项原则
由于灾害防治计划的实施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
物力,故制定防灾计划时务必科学、谨慎。 1、立项依据充分可靠 基本上已经肯定在某地不远的将来必定会发生、 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事件,并确有可能造成重大的损
害。
2、经济预算恰当 经济预算一般不高于受保护区上一年的经济收 入。
3、防治明确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