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一轮专题练习题35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
2024届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语文试题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孔子仅仅是一个夫子。
夫子是什么呢?一个老师。
当时他的影响不是很大。
到了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提高了;从汉到唐略有提高,唐代给孔子封了个“文宣王”;到了宋代,在文宣王前面加了“至圣”二字;到了元朝,地位有所下降;到了明朝,叫“至圣先师”;到了清朝,把历代称赞孔子的最好称呼全集中起来了:“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子”。
可是好景不长,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又到谷底了。
而今天,是个直线上升的状态,孔子的学说在今天受到很多人的尊重和推崇。
今天为什么这么多人学国学、学孔子、学《论语》?其实主要原因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主流价值观不是很明显,甚至变化幅度非常之大,所以人们自然而然地转向我们古老的智慧,去寻求一种能够持久地指导我们心灵和行为规范的东西,孔子可以说是中国人的行为举止、价值体系的总设计师。
今天的祭孔和过去的祭孔不同,往昔祭孔是希望孔子的光环能造就一个礼乐并举的盛世,而今天的祭孔是要弘扬儒学中理想的道德观、秩序化的社会和谐观,以及礼与仁相为表里的教育观。
今天我们不会将孔子重新罩上神的外衣,对孔子最准确的评价是:他是一位伟大的往哲。
现在国学虽然比较热,但是公众对它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低,它是一个小众化的东西。
我们要把国学更好地继承下去,让它变成一个大众化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文化人之间的讨论。
中国过去的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是动员了全国所有的知识分子专注地研究这一门学问,从幼儿就开始,到最后功成名就。
这样的时代和条件已不复存在了,所以我们对儒学的教育方法,如果采取过去那种方式,我认为是愚不可及的。
除去功利心,反而可以真正返本归元地继承我们祖先的文化精髓。
时代在前进,文化在发展。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大的转型时代,这个转型不仅包括社会制度,也包含科技的研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提高题专题复习论述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在既有的殷商甲骨文残片中,已经多次出现“登人”字样。
这里的“登人”即登记人口的意思。
当时的登记人口是以人丁为计量单位,目的是征集兵丁组建军队。
西周时创建了原始的人口登记办法。
据《周礼》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
”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
秦朝户籍管理更加严格和完备,登记的内容非常详细,对不报、虚报和假报户口的或未经官府批准而檀自更籍的,统统严加惩罚,还做出了迁徒时必须审核和必须办理更籍手续等规定。
汉代的户籍管理实行“编户齐民”,从法律意义上说,所谓“编户齐民”,是指所有编入户籍的居民,不论东西南北,不分男女老幼,都是国家的公民,具有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20世纪20年代出土的张掖郡居延汉简记载这样的一个户籍信息:“徐宗,年五十;妻一人;子男(户主儿子)一人;男同产(户主兄弟)二人;女同产(户主姐妹)二人。
宅一区直三千;田五十亩,直五千;用牛二,直五千。
”内容已经相当详备。
唐朝在申报户籍信息的时候,必须接受一道叫做“团貌”的程序。
就是衙门在居民登记户籍时,要查看相貌。
因此,唐代的户籍档案通常还记录有人户的体貌特征。
在敦煌出土的唐代籍帐残卷中,就发现不少户籍资料都注明了诸如“右足破,耳下小瘤,面有黑子”之类的文字。
这些对体貌特征的描述相当于今天户籍中的照片,可以防止作伪,也可作为民户脱籍逃亡后的追捕线索。
另外,在唐代“贱民”是没有户籍的,他们只能依附于“良民”。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局面,因此全国人口增长迅速,开宝九年(976年),全国户数为309万户,大观四年(1110年)则达到峰值2088万户。
当然,短时间内人口不会如此膨胀,但是它却从另外一方面表明户口统计更加完整(少数民族因为政府的“羁磨之策”也不断被编入户)。
宋朝的户籍制度不再区分“良民”与“贱民”,而是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乡居民户口。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一)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一)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切事物都有几种看法。
你说一件事物是美的或是丑的,这也只是一种看法。
换一个看法,你说它是真的或是假的;再换一种看法,你说它是善的或是恶的。
同是一件事物,看法有多种,所看出来的现象也就有多种。
比如园里那一棵古松,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
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
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
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
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我们三人的反应态度也不一致。
你心里盘算它是宜于架屋或是制器;我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去,注意它和其他松树的异点;我们的朋友却不这样东想西想,他只在聚精会神地观赏它的苍翠的颜色,它的盘屈如龙蛇的线纹以及它的昂然高举、不受屈挠的气概。
从此可知这棵古松并不是一件固定的东西,它的形象随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
各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都是各人自己性格和情趣的返照。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
极平常的知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
这棵古松对于我们的画画的朋友是美的,因为他去看它时就抱了美感的态度。
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你须得把你那种木商的实用的态度丢开,我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这三种态度有什么分别呢?先说实用的态度。
做人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维持生活。
既要生活,就要讲究如何利用环境。
“环境”包含我自己以外的一切人和物在内,这些人和物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益,有些对于我的生活有害,有些对于我不关痛痒。
我对于他们于是有爱恶的情感,有趋就或逃避的意志和活动。
2023年3月泰安市高三语文一轮检测试题卷附答案解析
2023年春季泰安市高三语文一轮检测试题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意境说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的重要范畴,它的影响,它的生命力不下于文气说。
意境说最初只应用于诗歌,后来波及小说。
废名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
”所谓“唐人绝句”,就是不着重写人物,写故事,而着重写意境,写印象,写感觉。
物我同一,作者的主体意识很强。
这就使传统的小说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小说和诗变得难解难分。
这种小说被称为诗化小说。
这种小说的语言也就不能不发生变化。
这种语言,可以称之为诗化的小说语言——因为它毕竟和诗还不一样。
所谓诗化小说的语言,即不同于传统小说的纯散文的语言。
这种语言,句与句之间的跨度较大,往往超越了逻辑,超越了合乎一般语法的句式(比如动宾结构)。
比如:“老白粗茶淡饭,怡然自得。
化纸之后,关门独坐。
门外长流水,日长如小年。
”(《故人往事·收字纸的老人》)如果用逻辑紧严、合乎语法的散文写,也是可以的,但不易产生如此恬淡的意境。
强调作者的主体意识,同时又充分信赖读者的感受能力,愿意和读者共同完成对某种生活的准确印象,有时作者只是罗列一些事物的表象,单摆浮搁,稍加组织,不置可否,由读者自己去完成画面,注入情感。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这种超越理智,诉诸直觉的语言,已经被现代小说广泛应用。
如:“抗日战争时期,昆明小西门外。
米市,菜市,肉市。
柴驮子,炭驮子。
马粪。
粗细瓷碗,砂锅铁锅。
焖鸡米线,烧饵块。
金钱片腿,牛干巴。
炒菜的油烟,炸辣子的呛人的气味。
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
”(《钓人的孩子》)这不是作者在语言上耍花招,因为生活就是这样的。
如果写得文从理顺,全都“成句”,就不忠实了。
语言的一个标准是:诉诸直觉,忠于生活。
文言和白话的界限是不好分的。
“一路秋山红叶,老圃黄花,不觉到了济南地界。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和答案
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和答案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的练习和答案一、语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张海迪在两会上指出,《慈善法》审议通过后,既能让人们认识到捐赠的意义,又能使全国上下出现[激浊扬清]的清明景象。
②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思维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要求他们效法先民[焚膏继晷]、废寝忘食的干劲,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③对张伯苓这样一个政治上有些糊涂又有些声望的人,周恩来并没有把我们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认识强加于他,让他接受,而是逐渐地[循循善诱],启发自觉。
④“女当家”在选房一事上大都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即便销售顾问再如何地[巧舌如簧],她们仍会坚守自己的选房法则。
⑤晋文公为表达对介子推的哀思,下令禁火寒食,自此,[习以为常],有了寒食一节。
⑥在这个城市疏离大自然、对农作物极其陌生的年代,重过谷日节,感受农业的重要、粮食的意义,对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当代人来说,特别是对孩子来说,还是很有价值的。
a.①②④b.③⑤⑥c.②④⑥d.①③⑤答案 c解析①句“激浊扬清”: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
该词只能充当谓语,不能充当定语,用在此处也不合语境,故错。
②句“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用在此处正确。
③句“循循善诱”:指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这与前面的“逐渐地”在语意上重复。
④句“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得就像乐器里的簧片一样,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⑤句“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此处可改为“相沿成俗”。
⑥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形容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
用在此处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即使在“说谎成风”的时期,人对自己也不会讲假话,何况在今天,我不怕大家嘲笑,我要说: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道歉。
b.谢娜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她幽默风趣,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新高考第一轮语文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悠然自得(yōu)B. 恣意妄为(zì)C. 落英缤纷(bīn)D. 豁然开朗(huò)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学习理论知识的重要性。
B.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
C.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依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D. 这个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我们共同研究解决。
答案:B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A. “这本书很有趣,你一定要看看。
”他笑着说。
B.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小山村,那里风景如画。
C. 她喜欢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D. 我们要发扬“不怕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
答案:C4. 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星星闪烁,如同夜空中的明珠。
B.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
C. 春风拂面,暖意融融。
D. 这座城市的夜景美得如诗如画。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
B. 这座楼高得像一座山。
C. 他的话像一把利剑刺痛了我的心。
D. 他的努力就像那永不熄灭的火焰。
答案:B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然而,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很多人陷入了焦虑、迷茫和疲惫之中。
为了缓解这些压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寻求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服务是指心理专业人士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对个体或群体进行心理诊断、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过程。
在我国,心理咨询服务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
据统计,我国心理咨询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元,并且还在不断扩大。
然而,心理咨询服务的市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心理咨询师的数量不足,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其次,心理咨询服务的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心理咨询机构缺乏专业资质,存在安全隐患。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5小说考点之九分析物象的作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35 小说考点之九分析物象的作用考点讲解小说中的物象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考点之一。
【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物象与小说情节的关系,看其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或形成情节的突转,然后思考物象的特点以及其与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思考物象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答题要点】①理解物象的寓意:表层含义(本义)和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②分析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深化主题、串联情节、衬托环境),涉及的要点要全面,不能遗漏。
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1)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物象作用型题目审题:考查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物象”“作用”“意图”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示例: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鞋》)“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回答物象的作用时要做到“四注意”:注意物象的类别和特征,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物象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注意物象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注意物象在点题方面的作用。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现代】高三语文第一轮复习第三板块现代文阅读专题十五传记阅读跟踪检测三十六传记技巧类题目专项强化练
【关键字】现代检测(三十六)“传记技巧类题目”专项强化练题组一对点练(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12分)不朽的贝多芬罗曼·罗兰①在大风雨中,大风雪中,一声响雷中,,贝多芬咽了最后一口气,一只陌生的手替他阖上了眼睛。
②贝多芬!多少人颂赞他艺术上的伟大。
但,贝多芬远不只是音乐家中的第一人。
他是近代艺术的最英勇的力。
对于一般受苦而奋斗的人,他是最大、最好的朋友。
当我们对世界的劫难感到忧伤时,他会到我们身旁来,好似坐在一个穿着丧服的母亲旁边,一言不发,在琴上唱着他隐忍的悲歌,安慰那哭泣的人。
当我们斗争到疲惫的辰光,到这意志与信仰的海洋中浸润一下,将获得无可言喻的裨益。
③贝多芬分赠我们的是一股勇气,一种奋斗的欢乐。
他在《致不朽的爱》一信中有言:“当我有所克服的时候,我总是快乐的。
”《致韦格勒》一信中又说:“我愿把生命活上千百次……我非生来过恬静的日子的。
”他还分赠我们一种感到与神同在的醉意。
他仿佛在和大自然不息的沟通之下,竟感染了自然的深邃的力。
申德勒说:“贝多芬教了我大自然的学问,在这方面的研究,他给我的指导和在音乐方面没有分别。
使他陶醉的并非自然的律令,而是自然的基本威力。
”格里尔巴策对贝多芬钦佩之中含有惧意,在提及他时说:“他所到达的那种境界,艺术竟和狂野与古怪的元素混合为一。
”舒曼提到《第五交响曲》时也说:“尽管你时常听到它,它对你始终有一股不变的威力,有如自然界的现象,虽然时时发生,总教人充满着恐惧与惊异。
”贝多芬的密友申德勒赞叹:“他抓住了大自然的精神。
”——这是不错的:贝多芬是自然界的一股力;一种原始的力和大自然其余的部分接战之下,便产生了荷马史诗般的壮观。
④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天雷雨的日子。
——先是一个明净如水的早晨,仅仅有几阵懒懒的微风,但在静止的空气中,已经有隐隐的威胁、沉重的预感。
然后,突然之间巨大的阴影卷过,悲壮的雷吼,充满着声响的、可怖的静默,一阵复一阵的狂风,有如《英雄交响乐》与《第五交响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附答案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卷(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从先秦开始,就有一个“文”的传统,也存在着一种独一无二的、往往被学界忽视的散文“原型”——文化的“天人合一”。
散文的这种精神话语,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其一,自由无待,随物赋形。
庄子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把用于表现“散木”“散人”之“散”,即表现“无用”的语言形式称为“卮言”。
而他的散漫无拘束的文章形式和超拔的想象,表现的正是他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散文精神。
其二,崇尚自然,物我合一。
庄子反对以人为中心的功利主义态度,主张“丧我”“弃知”“物化”。
因此,他认为文章应“以寓言为广。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庄子·杂篇·天下》)。
其三,诗性智慧。
这也是构成中国散文精神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
诗性智慧,它的前提是“诗性”,是创造性、想象性和审美性的融合;而智慧是对于知识的反思和超越,也是一种滋润僵硬知识和理论的调和剂。
其四,是“造气”“造势”之内功。
曹丕在《典论·论文》里说:“文以气为主”,以后的文论家又将“气”引申为“气势”。
所谓“气势”,指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所表现出的一种充盈流转的精神活力,是以作者的气质、才性、习染、志趣、德操等主体精神因素为支撑的风骨底气,呈现在散文中则是作者的精神气象。
上述四方面的“原型”精神,就是中国散文传统精神元气的标识,也是散文文体内在的张力。
强调文人“言志”的情趣,弘扬散文的“休闲”功能,也是中国传统“言志”散文理论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实质上是强调散文“寓教于乐”中“乐”的维度,即强调让读者在审美体验和审美感受中获得陶冶、教化和愉悦。
“言志”散文的“寓教于乐”,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包含着“载道”的功能,但与“载道”散文比较起来,更侧重于发挥“休闲”的功能。
于此,不论是古代在仕与不在仕的士大夫,还是现代的散文家和文论家,可谓是灵犀相通,都注重以诗文自乐,以诗文交流而互娱。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三语文新高考一轮复习刷题模拟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
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飘渺无踪的。
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
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
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
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
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
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
但是第一要不违背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
意既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么?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全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
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
譬如有一个荒村,摄影家把它照一幅相,美术家把它画一幅画。
这种相片和图画可以从两个观点去比较。
第一,相片或图画,哪一个较“和自然逼真”。
不消说得,在同一视域以内的东西,相片都可以包罗尽致,并且体积比例和实物都两两相称,不会有丝毫错误。
图画就不然。
美术家对一种境遇,未表现之先,先加一番选择。
选择定的材料还须经过一番理想化,把美术家的人格参加进去,然后表现出来。
所表现的只是实物一部分,就连这一部分也不必和实物完全一致。
所以图画决不能如相片一样“和自然逼真”。
第二,相片和图画所引起的美感哪一个浓厚,所发生的印象哪一个深刻,这也不消说,稍有美术口胃的人都觉得图画比相片美得多。
文学作品也是同样。
譬如《论语》,“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决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
如果说详细一点,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
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么?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决不回头么?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
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含解析)
信息类文本阅读练习--202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一、新课标卷地区选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自我景观是一种非真实性的自我呈现,它依托于社交媒体,带有装饰和表演特色。
换言之,自我景观其实就是主我与客我的结合体。
个体对自我景观进行设置,并维持主我和客我之间的互动,使得自我在社会交往中得到认可,或者说实现马斯洛需求论中的“社交需求”。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必要的社会交往过程。
米德认为,“主我”与“客我”通过信息,即“有意义的象征符”这个介质进行互动,是一个社会过程。
那么自我景观也就等同于在新型社会交往中借助“有意义的象征符”所实现的主客我互动。
如微信尤其是其朋友圈已经成为人们新型交往的网络社会。
按照戈夫曼细分的三种关键角色,表演者即发朋友圈的人,接受表演者即浏览朋友圈、进行点赞、评论的人,局外人则是将朋友圈入口锁住的人。
当我们作为表演者发朋友圈时,实际上是在塑造一定的角色,通过扮演并相信自己的角色,在社会交往中获得满足感。
合理的“自我景观”是一种塑造健康自我的过程。
主我是人类本体的映射,客我则是在主体融入社会之后做出的改造,二者互动共同构成整体的自我。
健康的自我是由积极的主我适度改造后形成的客我,互动是塑造自我的过程。
如对于表演者,如果发的朋友圈从来就没有人点过赞、评论过,甚至被人拆台、反驳,这无疑会使表演者的积极性大打折扣,不利于其塑造健康自我。
对于点赞与评论的观众,他们或是出于真心喜爱表演者的形象;或是处于亲情、爱情、友情等情感圈中,借此增加互动、增进情感;或是出于“剧班”成员之间的凝聚力。
表演者为迎合观众心目中的理想形象,或展示自己内心向往的理想形象,会采取一定的美化方式。
如在朋友圈发图片,人像要美颜,景色要构图,美食要暖光。
又如在微信“看一看”中塑造人设,若是想展示勤奋好学的人设,则多对单词打卡、深度文章点击“在看”,若是想展示文艺青年的品位,则多分享影视评论、浪漫的艺术作品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训练题【附答案】
基础组合练32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近年来,一些作者在探索文学创作的新路时,热衷于所谓“为艺术而艺术”,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难兴文艺之春。
②春节期间,随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返乡,一些大城市十室九空....,进入“空城模式”:马路空荡、路人零星、商铺紧锁……③职业选择终归是个人的事,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快乐或者痛苦,旁观者实在不必对那些追求编制、希求稳定工作的年轻人痛心疾首....。
④比起许许多多率尔操觚的“诗人”,吴兴华对待白话诗创新的态度要严肃、认真许多。
这种态度,已太久不见,实乃空谷足音....。
⑤电影《夏洛特烦恼》被指抄袭《佩姬苏要出嫁》,双方在微博上竞相发文,争论不已,这场笔墨官司....一时引起轩然大波。
⑥一些地方的基层干部自以为“天高皇帝远”,没人管得到自己,对待群众态度蛮横,甚嚣尘上....,严重损害政府的公信力。
A.①④⑥ B.②③⑥C.①③④ D.②③⑤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生的乐趣在于不断创造自己的精彩,享受酸甜苦辣的全过程,不必在乎结果,因为结果只有不同,没有好坏。
B.到目前为止,人们总是重点落在“是否应该买房”“如何顺利获得住房”等经济考量或制度建议之上,而忽略由住房经济所主导的城市青年在经济感觉和社会想象上的整体变化。
C.今日电子设备创造出一种崭新的阅读体验:它可以是随时随地的短暂阅读,也可以是睡前长时间的连续阅读。
D.现在,人们不仅在意吃的是什么,还关心食物的来源、生产过程,一般来说,省掉包装、运输等中间环节,当地产当地销能促进食品的安全程度。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大家欢聚一堂祝福王海的18岁生日,他接受了朋友们赠送的礼物:“既然你们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我就笑纳了。
”B.回想起老师们对我们的谆谆教导,我们耿耿于怀。
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美好的今天。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测试卷含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汉字美学骆冬青汉字美学要关注汉字独特的美学创造的智慧,即汉字构造的原则.汉字的造字原理,以许慎《说文解字》所论影响最为深远.甲骨文的发现,固然令汉字造字在人们的视野中变得更加复杂,来自远古的蛮荒之气、野性的思维,渗透到原初的汉字形态中,值得我们从美学思维的层面进一步探索;许慎揭示的”六书”说,在思维层面对汉字的造字原理,做出了堪称经典的阐说,或许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和补正,但其无疑已为探讨汉字美学提供了一种深刻的致思方向.汉字构造以象形为根基,图象先于声音的原理,就是造字层面上的美学阐论.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正在汉字创造的美学原点之中.这种关于造字的美学探索,也就与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草书以及楷书的不同书体的变易有关,更与汉字最终的”方块字”形态相关.其中奥妙,虽与书写的物质变迁、技术要求等相关,却更应当在一种美学的思维下予以理解.但最根本的,却在于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的探索.这些原则的发现,当与汉字创生的原初情境息息相关.由此原理、原则的探索,自然引入关于汉字美学、汉字文化精神的探讨.汉字之中的文化积淀,是与汉字的构成相关的.例如,一个”中”字,一个”道”字,所包含的中国文化内核,需要多少部论著才能阐释清楚?西方文字也有类似情形,汉字之不同则在于字形、字音的分析中已经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史的内容,这种对中国文化史内容的积淀,成为汉字美学又一深刻的方面.若深究”文”①之含义,则”文化”本身即为”审美化”的重要体现.所以,在汉字中积淀的文化史,包含着许多美学的内容,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每个汉字都是一首诗、一个故事、一段历史,还是一种哲学.而这些内容,与其他文字不同,是深刻地蕴涵于汉字的训释之中的.训诂学或传统的小学②之所以重要,显然并非”识字”那么简单.或者说,广义的”识字”,正包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而审美的感悟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汉字”偏旁”的构成,形成了一个稳定而持久的谱系.这当然与汉字创造时的物质条件相关,但是,汉字之所以能够长久地应对物质世界的变迁,灵动自如地承担复杂的表达任务,自是与汉字的特点相关.汉字本身内在的美学谱系与汉字观照世界的方式之间,存在着深刻的关联.许慎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这里的”俯仰”、”观象”、”观法”,”近取诸身”等,昭示了文字与世界建立关系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却在文字本身中如同活化石般被凝定.汉字美学的蕴涵,不妨说是无尽的.中国文化的蕴涵,在汉字美学中具有相当充分的体现.从汉字到汉语,当是一个更广远、更深邃的美学境域.可是,”汉字美学”的独特性,却可以自成一体,与”汉语美学”并非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我们瞩目于”汉语美学”,但更注重”汉字美学”的奠基性.(选自《文史知识》《汉字蕴涵的美学》) 【注】①文:许慎《说文解字序》:”文者,物象之本.”②小学:汉代称文字学为小学.隋唐以后为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之总称.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许慎“六书”说对汉字的造字原理作出了经典阐释,不需要进行进一步归纳和补正.B. 汉字在对字音字形的分析中就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史内容,类似情形也出现在西方文字中.C. 汉字内在的美学谱系与其观照世界的方式间的关联,是其能长久灵活地承担表达任务的原因.D. 汉字美学具有独特性,可自成一体,它虽然只是”汉语美学”的一部分,却是其基础所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段列举”甲骨文”和”六书”两个事例,对比鲜明地论证了研究汉字构造原则是探索汉字美学的开端.B. 作者以许慎包羲氏治理天下的话为论据,论述了汉字与世界建立深刻关联的过程.C. 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汉字中的文化精神,彰显了作者关注民族传统文化的立场.D. 全文围绕对汉字构造美学原则的探索,逐层深入地论述了其在汉字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只有对汉字造字的美学原则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汉字美学真正的起点.B. 只要深入了解汉字造字原理及蕴含的中华文化,就抓住了汉字美学的核心内容.C. 传统的小学并不只是简单地教人识字,也包含审美感悟等深刻的文化内涵,因而很重要.D. 具有无穷无尽蕴涵的汉字美学,能够相当充分地体现中国文化的蕴涵.(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命若琴弦史铁生①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村子紧走.老瞎子心里算定:弹断一千根琴弦的日子就在这个夏天了,说不定就在前面的野羊坳.②老瞎子说书开头常是这么几句:”自从盘古分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有道君王安天下,无道君王害黎民.轻轻弹响三弦琴,慢慢稍停把歌论,歌有三千七百本,不知哪本动人心.”于是听书的众人喊起,老的要听董永卖身葬父,小的要听武二郎夜走蜈蚣岭,女人们想听秦香莲.这是老瞎子最知足的一刻,他不慌不忙地喝几口水,待众人的吵嚷声鼎沸,便把琴弦一阵紧拨,唱道:”今日不把别人唱,单表公子小罗成.”或者:”茶也喝烟也吸,唱一回哭倒长城的孟姜女.”满场立刻鸦雀无声.③这天晚上,在野羊坳说书.书正说到紧要处——”罗成回马再交战,大胆苏烈又兴兵.苏烈大刀如流水,罗成长枪似腾云,好似海中龙吊宝,犹如深山虎争林.又战七日并七夜,罗成清茶无点唇”.老瞎子把琴弹得如雨骤风疾,字字句句唱得铿锵.小瞎子听见那小妮子兰秀站在离他不远处尖声细气地说笑,却心猿意马,手底下早乱了套数.④野羊岭上有一座小庙,离野羊坳村二里地,师徒二人就在这里住下.小瞎子撅着屁股烧火.老瞎子坐在一旁淘米,凭着听觉他能把米中的砂子捡出.老瞎子终于开了腔:”听我一句话,保准对你没坏处.以后离那妮子远点儿.”⑤一早起,小瞎子病了.一连好几天,老瞎子无论是烧火、淘米,还是给小瞎子挖药、煎药,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弹断最后一根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心里总在说:”我非要最后看一眼不可.”晚上仍一个人到野羊坳去说书.终于弹断了最后一根琴弦.他几乎是连跑带爬地上了野羊岭,回到小庙里.⑥”明天我就去抓药.你就先留在这儿,我用不了十天就回.”⑦老瞎子早忘了兰秀儿的事.”吃的、喝的、烧的全有.你要是病好利索了,也该学着自个儿出去说回书.行吗?”⑧”行.”小瞎子觉得有点对不住师父.⑨蛇皮剥开了,老瞎子从琴槽中取出一张叠得方方正正的纸条.小瞎子把那药方放在手里摸了一会儿,也有了几分肃穆.”你师爷一辈子才冤呢.他本能弹够一千根,可他记成了八百.要不然他能弹断一千根.”天不亮老瞎子就上路了.⑩回到野羊坳时已经是冬天.小瞎子已经走了些日子,村里人都说是在兰秀嫁到山外去的那天.老瞎子心里便一切全都明白.若不是还想着他的徒弟,老瞎子就回不到野羊坳.那张他保存了五十年的药方原是一张无字的白纸.请了多少个识字而又诚实的人帮他看,人人都说那果真就是一张无字的白纸.”您别死,再活几年,您就能睁眼看一回了.”说这话时他还是个孩子.他师父久久不言语,最后说:”记住,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⑪在深山里,老瞎子找到了小瞎子.”师父,您现在看得见了?”小瞎子伸手去摸师父的眼窝.老瞎子把他的手抓住.”记住,得弹断一千二百根.”“一千二?”“把你的琴给我,我把这药方给你封在琴槽里.”老瞎子现在才弄懂了他师父当年对他说的话——咱的命就在这琴弦上.⑫莽莽苍苍的群山之中走着两个瞎子,一老一少,一前一后,两顶发了黑的草帽起伏攒动,匆匆忙忙,像是随着一条不安静的河水在漂流.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选自史铁生的《命若琴弦》,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多处描写老瞎子为治好自己眼睛不辞辛劳奔波说书,到后来发现”药方”只是一张白纸时,顿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弦骤然断裂,一切都失去了意义.B. 小说第⑤段细致描写了老瞎子弹断最后一根琴弦前的心理活动,表现了老瞎子对治好眼睛的渴望,为后文发现”药方”实为一张白纸而蓄势.C. 这篇小说,以瞎子艺人追求睁眼看到光明为内容,倾诉了残疾艺人们内心对命运不公的愤慨和不平之气.D. 小说的构思巧妙,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瞎子艺人的一生,也看到了众多底层人民的生命状态——人生的残酷与命运的无奈.5. 小说开头的划线句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最后,老说书人已经知道所谓的”药方”根本不存在,为什么他还要将这个”药方”继续传给徒弟?请结合小说的主题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北京”红黄蓝事件”引发了幼教系统大地震,是对幼教产业化的一记警钟.数据显示,今年9月在纽交所上市的”红黄蓝”已经有直营园80家,加盟园175家,直营+加盟的亲子园853家.业内人士分析,幼儿园属于重资产业务,拥有100家以上直营幼儿园的幼教集团屈指可数,必须借助简单粗暴资本的力量并购整合,而幼教项目毛利率不到20%,为保障上市公司的净利率,在师资、内容等方面的投入比重将难以保证.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民办幼儿园营利性的迟到确认,以及全面二胎政策效应的进一步凸显,在中产阶级父母普遍的育儿焦虑下,幼教产业化将迎来政策和人口双重红利.幼教社会化乃至产业化势不可当.那些早教机构、知名幼儿园已经通过各种营销渠道为父母们做了早期的市场培养,父母们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都想为下一代选择更好的幼儿机构,而选择时吸引他们的往往是一些”高大上”的标签——双语、国际、外教、簇新的校舍及各种时髦的教育理念.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对教育中人的因素的忽视,那其实是一个幼儿园更本质的活性因素——作为教育主体的幼儿教师以及师生关系的构建.材料二中欧幼儿教师现状比较赫尔曼财政投入与回报比[注]赫尔曼: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材料三在《教育法》所规定的四个独立学段中,唯独学前教育没有立法,而填补学前教育的刚需又迫在眉睫.根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到2016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3.98万所,在园儿童的数量为4413.86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49.88万人.这个数字比上年增加了19.56万人.按照这个数字计算,教师和孩子的比例是1:17.6,也就是一个老师要看近17.6个孩子.而根据《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规定,一所全日制幼儿园的全园教职工与幼儿比为1:5—1:7,全园保教人员与幼儿比为1:7—1:9.即便按照师幼比最低标准1:9来计算,幼师缺口也在240万人.材料四2003年,正值民间办园爆涨期,毕业于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胡华,带着一种给中国幼教事业开创新时代的使命感,受中华女子学院的邀请,在亚运村办了一所体制内的私营幼儿园,并出任园长.第一年只收了14个孩子,如今已有246个孩子,54名教师.这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幼儿园,与它良好的口碑与名气相比,校园朴素得令人惊讶,操场甚至没有塑胶,就是普通砖地.胡华告诉记者,看一所幼儿园好不好,其实特别简单.不是看硬件或标签,更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看看孩子的眼睛亮不亮,看看老师是不是仁慈.学校通称为”花花草草幼儿园”,胡华就叫”蒲公英老师”.意大利作家亚米契在《爱的教育》一书中说:”教育之没有感情,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应动员起来,为孩子重建爱的庇护所.(以上材料均出自《生活周刊》966期) 7. 下列关于中国幼教的相关情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幼教系统早就存在很多问题,”红黄蓝事件”只是导火索,诱发了诸多弊端大曝光.B. 中国幼儿教师学历偏低,薪酬又不高,却超负荷工作,这都源于国家财政投入相对不足.C. 根据赫尔曼的调查数据,政府教育投入回报与学段成反比,学段越低,教育投入回报率越高.D. 中国现阶段师幼比与国家标准相比,明显偏低,师资缺口较大,加大培养幼师力度刻不容缓.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 材料一以红黄蓝集团为例,暴露了中国当前幼教市场的发展乱象,并指明未来发展前景.B. 幼教产业化发展迅猛,与生育开放、家长焦虑、商家趋利等因素有关,与政府干预无关.C. 材料三揭示了中国幼教现阶段存在的根本性症结,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方法.D. 胡华的幼儿园是成功的范例,这主要是因为它摈弃奢华与空洞,回归教育本真,关注爱和人的因素.9. 结合上述材料,对于”重建爱的庇护所”,你给出哪些建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杜钦字子夏,少好经书,家富而目偏盲,故不好为吏.茂陵杜邺与钦同姓字,俱以材能称京师,故衣冠谓钦为”盲杜子夏”以相别.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高广才二寸,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而邺为”大冠杜子夏”云.时帝舅大将军王凤以外戚..辅政,求贤知自助.凤父顷侯禁与钦兄缓相善,故凤深知钦能,奏请钦为大将军军武库令.职闲无事,钦所好也.钦为人深博有谋,时有日蚀、地震之变,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士,合阳侯梁放举钦.钦上对曰:”陛下畏天命,悼变异,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臣闻日蚀、地震,阳微阴盛也.唯陛下正后妾,抑女宠,去佚游,躬节俭,亲万事,致晨昏之定省...如此,即尧舜不足与比隆,咎异何足消灭?唯陛下忍无益之欲,以全众庶之命.”征诣大将军莫府..,国家政谋,凤常与钦虑之.镇抚四夷,当世善政,多出于钦者.顷之,复日蚀,京兆尹...王章上封事求见,言凤专权蔽主之过,宜废勿用,以应天变.于是天子感悟,召见章,与议,欲退凤,凤甚忧惧.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太后涕泣为不食.上少而亲倚凤,亦不忍废,复起凤就位.凤心惭,称病笃,欲遂退.钦复说之,凤复起视事.上令尚书劾奏京兆尹章,章死诏狱.章既死,众庶冤之,以讥朝廷.钦欲救其过,复说凤曰:”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使天下咸知主上圣明,不以言罪下也.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凤白行其策.钦之补过将美,皆此类也.优游不仕,以寿终.钦子及昆弟支属至二千石者且十人.(节选自《汉书》卷六十传第三十,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B.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C.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D. 京兆尹章所坐事密/吏民见章素好言事/恐天下不知章实有罪/而以为坐言事也/愚以为宜因章事举直言极谏/以明示四方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外戚”又称”外家”“戚畹”,指帝王母亲和妻妾方面的亲戚,属于皇族宗亲.B. “定省”是古代子女早晚向亲长问安的一种礼仪,即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C. “莫府”即幕府,本指将帅营帐,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又指高官的幕僚、幕宾.D. “京兆尹”是中国古代官名,为负责治理京畿地区的三辅之一.”三辅”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杜钦少好读书,才能外扬.他年轻时喜好儒家经典,与茂陵人杜邺都以才能扬名京师.被大将军王凤奏请为大将军军武库令.B. 杜钦学识渊博,勇于进言.当时发生两次日食、地震之变,杜钦都上奏章提出了很好的建议.C. 杜钦谋化国是,能出善政.在大将军幕府,杜钦参与谋划国家大政,当时好的政治措施,大多出于杜钦的建议.D. 杜钦善于补过,助成好事.京兆尹王章因弹劾大将军王凤被下狱,并死在狱中,引发百姓讥刺朝廷事件.杜钦为王凤出谋划策,助其消除流言.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延见公卿,举直言之士,将以求天心,迹得失也.(2)钦令凤上疏谢罪,乞骸骨,文指甚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马嵬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是华清宫的主要建筑之一.14.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一句的意思是说《长恨歌》里所描写的李隆基、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原作者虽对他们的荒淫误国有所揭露和不满,但更多的是同情和美化,所以不必传颂吟唱.B. 第二句是借用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表明社会生活中有许多夫妻离散的悲剧.C. 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D. 第三句和第四句写出因战乱而造成的爱情悲剧不仅存在于上流社会中,也存在于下层人民群众之中.15.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其中“进亦忧”指的是:______ .(2)新旧代序,昼夜轮回,时光流逝最容易引发游子的思乡之情,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 _________”充满理趣地写出这种情感.(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辛弃疾引用历史典故,”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告诫当朝掌权者应认真做好北伐准备,否则就会惨遭失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文字篆刻极佳,有__________之妙.但内容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__________),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17.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B.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C. 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D. 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B. 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差强人意C. 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心满意足D. 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B. 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C.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D. 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20.请根据所给条件推断小王、小张、小赵三人的职业分别是什么,并把他们的职业写在后面的横线上.小王、小张、小赵三个人是好朋友,他们中间其中一个人下海经商,一个人考上了重点大学,一个人参军了.此外关于他们还知道以下条件:小赵的年龄比士兵的大;大学生的年龄比小张小;小王的年龄和大学生的年龄不一样.小王:________________小张:________________小赵:________________21.微写作.《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蕴含了丰富的人生智慧.请根据其中一句给你的启示,结合实际写出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想法和做法.要求:①内容具体;②语言简明、得体;③150字左右.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青年人中流行一句话,叫”谁的青春不迷茫”.可是,驻藏战士说:我告别霓虹和繁华,在绿色军营戍守雪域边关,我的青春有担当,我的青春不迷茫;快递小哥说:我告别农村与父母,在城市的街道穿梭往来,我的青春有责任,我的青春不迷茫;青年学生说:我走进学校与课堂,在知识的海洋自由徜徉,我的青春有信仰,我的青春不迷茫.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简述你的看法.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9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5小说考点之九分析物象的作用(含解析)新人教版
专题35 小说考点之九分析物象的作用考点讲解小说中的物象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常考点之一。
【解题思路】首先要了解物象与小说情节的关系,看其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或形成情节的突转,然后思考物象的特点以及其与小说中人物之间的对应关系,最后思考物象与主题之间的联系。
【答题要点】①理解物象的寓意:表层含义(本义)和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②分析物象的作用(突出人物、深化主题、串联情节、衬托环境),涉及的要点要全面,不能遗漏。
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1)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
(2)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3)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物象作用型题目审题:考查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题干中往往有“分析”“简析”等作答动词和“××物象”“作用”“意图”等表答题方向的名词。
示例:小狗奎尼在小说中多次出现,简析其对人物刻画的映衬作用。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小说以“鞋”为中心叙事写人,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鞋》)“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回答物象的作用时要做到“四注意”:注意物象的类别和特征,像“太阳”“雪”“竹”“梅”等物象属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本身就具有环境描写的作用;注意物象在表现人物方面的作用;注意物象的位置,尤其是反复出现的位置,要紧紧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注意物象在点题方面的作用。
典例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题目。
一个圣诞节的回忆[美]杜鲁门·卡波特请设想一下二十多年前一个十一月的早晨,一个白发剪得短短的妇人站在窗口,大声说:“这是做水果蛋糕的好天气!巴迪,去把我们的车推来,我们要烤三十个水果蛋糕呢。
”那时我七岁,她六十光景,我们是很远的表亲。
从我记事起,我俩就住在一起。
新高考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新高考2023届高三一轮复习综合检测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要谈论公共艺术教育,首先需要明确其内涵和功能。
这里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对公民实施艺术教育的活动,其功能是涵养公民的品德和修养。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实际上已经发生重要的改变,从普通的个体人格涵养途径提升到整个国家文化建构的战略高度,进而有可能释放出可供选择和利用的更加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
由此,文化自信视角下的公共艺术教育当前正面临新的机遇:可以同时打开相互联系的古典性、现代性和外来性三重维度,以古创今、以今通古、以外为镜,提升公民文化自信、涵养健全人格,承担起改善当代公民生活方式的新任务。
这里的三重维度,并非来自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纯逻辑或纯理论判断,而是来自于对它的当前历史境遇的宏观性关切和整体判断。
2016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这等于为公共艺术教育开掘了两大文化资源:中国古典文化传统和中国现代文化传统。
同时,他也就开掘这两种中国文化资源与借鉴外来文化之间的关系阐明了方向:“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中国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
”显然,运用中国古典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与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之间,应当形成互动、互通和共享的关系,以便共同服务于“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这一目标。
2020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知识点总结(35)表达得体选择题解析版
表达得体选择题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既然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不吝赐教了。
B.刘老师在写《家长会邀请函》:“学校决定在下周六召开高二家长会,请您届时拨冗光临。
如确实不能出席,烦请与班主任老师联系,并委托代表参加。
”C.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D.李教授出院了,接到了助理小王的电话:“欣闻您康复出院,特表示衷心祝贺,不知您何时来上班?”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2018年我乔迁新居,沈老师前来做客时,特赠裱制精良的对联一幅为我补壁,我至今仍旧珍藏。
B.自上一篇论文发表以后,你并未停止相关研究,勉力续貂,又见一篇论文发表,实在可喜可贺。
C.某医生治好不少患者的顽疾,一位患者特地制作锦旗相赠,上写道:“杏林高手,医者仁心。
”D.秦老师,您让我写的作文放您桌上了,希望您能抽空拜读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请您帮我改正。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小华同学千万不要丧气,困难只是暂时的,如你需要指点的话,我一定不吝赐教。
B.重阳佳节将至,我代表家父、家母真诚邀请伯父、伯母在适当的时间到寒舍做客。
C.火车晚点了,不敢劳动大驾到车站迎接,各位只须在家恭候即可,我们马上就到。
D.我家昨晚在本小区丢失小花狗一只,如有收留或发现线索者,请马上送还主人。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如今人的“网行”和文的“网行”都是“无人驾驶”般潜行,心下感慨不知不觉换了人间。
鄙人虽廉颇老矣,好在尚能饭,弄微信不亦乐乎。
B.春阳和煦,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的有机茶基地,头茶终于开摘了。
一年尝鲜就在这几天,当我赶到时,相约的老茶友们已经恭候我多时了。
C.为进一步增强北京、保定两地旅游合作,保定市旅发委策划推出了百万元景区门票惠赠北京市民的活动。
D.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今天有幸邀请到“红学”大师俞先生,下面就请她对我校“红楼梦研究”成果展做认真的指导。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高考冲刺测试卷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书院楹联多含导化性情、启迪智慧之意蕴,也是儒家文化在书院中最直接的体现。
江西白鹿洞书院楹联曰:“泉石可人,烟霞友(老)我;青山傍屋,绿树盈门。
”朱熹评此地“无市井之喧,有泉石之胜,真群居讲学、遁迹著书之所”。
“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读书之所”,书院这种选址观念主要是受到儒家“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即顺应天道,以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同时,儒家学派认为,自然山水具有某种与人的精神品质相类似的形式结构,具有德化的作用。
①“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凤凰山敷文书院联)中和、蕴藉正是儒家对人的涵养所要求的一种极高境地。
书院的创立者大多认为,书院培养人才的目的并非仕途经济,亦非文思辦才,而是实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即一方面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另一方面传播道业,济世救民。
②正如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的《跋》中所言:“窃观古者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己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辞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
”东林书院有著名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摘编自冯刚、田昀相关论文) 材料二:主持人(《光明日报》智库问答专栏记者):历史上,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观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说是名家大儒荟萃,群星竞相闪耀。
历史上的传统书院缘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这给现代教育带来哪些启发?肖永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传统书院带给现代教育很多启发。
在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书院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养理念。
无论是在自然环境的选择、人文环境的营造方面,还是在教育内容、组织管理方式、教学形式方面,传统书院都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届高考专题练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三)——新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
季老足迹: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12日下午5时半,一场罕见的大雨笼罩整个北京大学,但北大百周年纪念讲堂前的广场上,仍然聚集着北大的师生,还有很多人从校园外特地赶来,悼念季羡林老先生,久久不愿离去。
“我没有亲眼见过季老,没有和他打过交道,但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一位几天前从北大毕业的中文系学子,今天重回校园,在雨中向季羡林老先生鞠躬致敬。
“深切怀念季羡林老先生”——今天上午10时,季羡林老先生的灵堂尚未敞开大门,不少北大师生就已自发聚集在百周年纪念讲堂黑色的大幅挽联下。
在悼念人群中,82岁的雷鸣老先生从家中赶来,一直待到下午5时灵堂关闭都迟迟不愿离去。
他说:“1992年在‘中国丝绸之路’首届学术大会上,我的一篇论文得到了季老的点拨指正,此后,我多次和季老交流过相关学术问题。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这也许是每一个和他交往过的人最深刻的感受。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
张颐武说,这么多年来,他们这批学人从未听到过有关季老的负面传闻,“从这个角度来说,季老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季老先生做了一辈子学问。
不管是在什么状况下,都没有停止。
他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治学精神和态度上。
”季羡林老先生的学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葛维钧回忆,季老先生写作《糖史》时,已经80多岁了,但仍不顾严寒酷暑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
“有时,季老发现了新线索就兴高采烈起来。
他的喜怒哀乐都是和做学问联系在一起的。
”“先生个性极为鲜明,广被万物的爱心与知识分子的胆识在季老先生那里体现得十分醒目。
如果来访者不学无术而又滔滔不绝,先生就会面色木讷长久不言;如果是清纯学生求访解惑,则他每次必从家中送出来直到大门口默默挥手告别。
”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王岳川教授告诉记者,“季老生前说过,他最喜欢的知识分子是:质朴,淳厚,诚恳,平易;怀真情,讲真话;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正是夫子自道!”“季羡林老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品格。
即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也没有丢掉自己的良知。
”国际关系学院2005级本科生李玉磊对记者说,季羡林老先生常年笔耕不辍,把自己对人生、对知识、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写在了一本本书中,这些用心写出的文字不仅是老先生个人一生的写照,也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很早听闻季老先生的大名,通过阅读,为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所深深折服,这成了我报考北京大学的一个主要原因。
”中国语言文学系2007级本科生李垚坦言,虽然求学期间,她未在校园里见过季老先生,也未聆听过其谆谆教诲,但是他独特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境界早已成为燕园中无形的精神标识,感染着每个身处燕园的北大学子。
“先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治学的严谨精神,是我们后辈应汲取的力量。
唯有如此,步入社会后才能有所担当。
”(有删改)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在参加纪念活动的人群中,既有年轻的北大学子,也有八十多岁的学者,这充分说明了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
B.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位富有童心的人,发现新奇的东西就会很高兴。
C.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个符合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知识分子。
D.李垚因为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被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广博的知识深深折服,所以报考了北京大学。
E.季老先生的作品,不仅是他个人对人生、知识和生命的认识,更是他一生的写照,是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历程的反映。
解析:B项,“富有童心”错,季老先生不是因为发现“新奇的东西”而高兴,而是因为发现了学术研究的“新线索”而高兴。
C项,“季老先生认为自己就是……”于文无据,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季老先生所认为的知识分子的最高水平。
D项,李垚没有听过季老先生的演讲。
答案:AE2.这篇新闻开头的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借景抒情等作用。
考生只要了解了景物描写的作用,再结合文本,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开头的景物描写一是交代自然环境的恶劣,与后面参加活动的人之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表现季老先生的影响之大;二是营造凄凉的氛围,衬托人物内心的悲伤。
3.文中说:“他是北大人永远的精神灯塔。
”请结合全文,分析季羡林老先生对北大人的影响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主要内容的分析综合能力。
文本的第一、二、三段写的是悼念现场,第四段写了季老先生山高水长的风范,第五、六段写了季老先生的治学精神和态度,第七段写了季老先生的爱心和胆识,最后两段则展示了他的人格魅力。
答案:一是他山高水长的风范,二是他的治学精神和态度,三是他的爱心与胆识,四是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4.为什么北大教授张颐武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请联系文本和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答:解析:回答时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知识分子”和“精神高地”,分别从其“知识分子”和“精神”两个方面入手,同时注意结合身边的实际,也可以结合自己对现代社会的认识来谈。
答案:北大教授张颐武之所以把季老先生比作“知识分子的精神高地”,是因为季羡林老先生是一个将传统士人精神与现代专业知识完美结合的人。
正因为如此,像葛维钧、李垚一样的许许多多的人才敬仰着他,受着他的影响,并时刻准备在社会中担负起自己的责任。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更新飞速的社会,人们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机会和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在成为自己所在领域顶尖人物的同时,却把传统的知识分子精神给丢失了。
而这种精神正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获得长远发展的动力。
我们的国家需要像季羡林老先生这样的具有精神高地的知识分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侯晶晶:轮椅上“走”出精彩人生侯冠宇她是中国第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博士”,“中国十大女杰”之一。
不久前,她又登上了第十七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的领奖台。
面对诸多荣誉,侯晶晶更习惯将自己定位为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
“我只是个普通人,做了分内的事,荣誉是很偶然的。
”侯晶晶,1975年出生于安徽省当涂县。
因为从小迷恋读书写字,4岁时就被父母送进小学。
让大家惊讶的是,在第一次单元测验中,她就得了双百分。
很快,侯晶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11岁那年,这个活泼的小女孩因为一次误诊,从此失去了行动能力,瘫痪在床,不得不告别校园。
侯晶晶坦言自己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但家人的爱给了她极大的支持。
父母从不在她面前叹息流泪,总是乐观地告诉她不要放弃希望。
远方的姑父姑妈长年与她通信,鼓励她自学成才。
病床上的侯晶晶拿起书本开始在家自学。
在长达10年的自学历程里,每一步她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坐在专用沙发上看书,时间久了下肢会因血流不畅而浮肿,每隔一两个小时侯晶晶就必须把腿放直,让母亲按摩一会儿。
最难熬的还是冬季,由于下肢没有知觉,晚上睡觉时,她的腿经常被放在被褥里的热水袋烫得血肉模糊,几乎每次都要到第二年春天才能蜕痂。
1994年,侯晶晶第一次坐在轮椅上进入自学考试的考场,这几乎也是她8年来第一次出门,当时的情景让她至今难忘。
虽然既激动又紧张,但基础英语3个小时的考试她只用了1个多小时就自信地交卷了,大学语文也考得非常顺利。
最终,侯晶晶的基础英语获得了马鞍山市第一名的好成绩。
认识侯晶晶的人都评价她“意志如钢”,她则淡淡地说:“认准一个正确的价值方向,化为点滴行动,坚持不懈,我只是在努力这样做。
”在侯晶晶的人生道路上,她就是以这样的态度一直坚持着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的。
1998年,侯晶晶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被录取为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的硕士研究生。
结束了10年的自学生涯,她开始了最大限度地挑战体能与耐力的学校生活。
由于控制不了上厕所的时间,又无法用一般的公共设施,每次离开宿舍去听课,她都提前几小时禁水。
即便如此,她也总是背着一个大书包,里面装着用来方便的器具。
毕业的那一年,侯晶晶又以专业方向第一名的成绩跨专业考上了南京师大教育科学学院教育学专业的博士。
为了完成关于内尔·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的博士论文,她硬是啃下了13本诺丁斯的英文原版著作,其中有12本著作在国内还没有中文版。
侯晶晶还设计了两种调查问卷,坐着轮椅深入各师范院校、中小学、幼儿园,观察调研关怀教育在中国学校的开展状况。
博导朱小蔓教授评价说,侯晶晶的调查发现和结论对关怀教育在中国教育界的运用有着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如今,侯晶晶终于圆了小时候的“教师梦”,成为南京师大的一名教师。
尽管“走”上讲台的时间并不长,但她很快赢得了学生们的喜爱,已经连续两个学期被评为该校“最受欢迎的老师”。
现在侯晶晶的生活,仍然是以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主。
她一直以一种从容冷静的态度对待种种荣誉:“人生似波浪起伏,有波峰波谷。
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应该尽量沉下心来做点事情,不要迷失方向。
”(选自《中国青年报》)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则新闻的标题非常耐人寻味,“坐”在轮椅上却能“走”,将看似不合理的内容放在一起,含意深远,也更吸引读者。
B.侯晶晶因误诊瘫痪在床,失去了行动能力,但她从不灰心、绝望,在家人和亲戚的鼓励下,走上了自学成才的道路。
C.侯晶晶认准一个正确的方向后,就会坚持不懈地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所以她才能实现心中的理想,事业有成。
D.侯晶晶结束10年自学生涯后,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后来以外语专业总分第一的成绩进入南京师大外国语学院读研究生。
E.侯晶晶在挫折面前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在荣誉面前,也能保持从容冷静的态度。
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解析:B项,“但她从不灰心、绝望”有误,原文第三段说侯晶晶坦言她当时“也曾很低落、绝望”。
D项“第一次坐轮椅参加了自学考试”是在1994年,她瘫痪8年后。
答案:BD2.文章第一段属于新闻基本构成中的哪个部分?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的能力。
回答此题应紧扣新闻的文体特点,在总体把握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相关语段在文中的作用。
题干明确指出是“文章第一段”,根据新闻的文体特征、本段的内容及其与下文的关系。
答案:属于导语部分。
作用:集中介绍新闻要报道的人物,为整篇新闻定下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3.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侯晶晶的成功经验主要有哪些?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