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例蝮蛇咬伤时间与心肌酶谱及肢体肿胀关系分析

合集下载

蝮蛇咬伤中毒的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蝮蛇咬伤中毒的机制与治疗新进展

蝮蛇咬伤中毒的机制与治疗新进展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又叫土蛇、大公蛇、地皮蛇,因其色泽似土而得名。

它为我国剧毒蛇中分布最广的一种,在夏秋季节从蝮蛇咬伤多见。

蝮蛇毒素为混合性毒素,蛇咬伤后可引起心、肝、肺、肾等主要脏器的功能衰竭,如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

1 发病机制蝮蛇属管牙类毒蛇,其毒是以血循毒为主的混合毒,即血循毒和神经毒。

蝮蛇一次咬伤放毒量为45~150mg(干重),而致死量为25mg(干重)。

1.1 神经毒素蝮蛇毒的神经毒素含量较低,约占毒素干重的1%~2%。

神经毒素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作用于运动神经与骨骼肌接头处的突触后膜,与后膜的胆碱能受体相结合,使运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对该受体不起作用,从而导致骨骼肌松弛,称突触后神经毒素;另一种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突触前膜,抑制突触前膜Ach的释放过程,例如银环蛇毒素的B-神经毒素以及从江浙蝮蛇中分离出来的具有PLA2活性的突触前神经毒素。

由于蝮蛇毒对神经肌肉传递阻滞,故引起呼吸肌麻痹、缺氧、二氧化碳潴留、酸中毒、严重感染等,可继发呼吸中枢抑制,还可致感觉运动障碍,患者出现全身肌肉酸痛,四肢麻木无力,甚至瘫痪以及眼睑下垂,视力模糊或复视,张口、吞咽及发音困难,呕吐、腹胀、腹泻等多方面的中毒症状。

1.2血循毒素南于蝮蛇毒中多种成分,如蛋白水解酶、精氨酸酯酶、舒缓肽增强肽和磷脂酶A2等能破坏血管壁及肌肉组织,影响机体血管舒缩运动的生理活性物质,加之蛇毒中的溶血素、凝血素、抗凝血素、蛋白水解酶等毒性物质,使血液内的红细胞溶解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破坏,引起广泛溶血和出血。

其中凝血素可使血液凝固,往往在毛细血管内形成血栓,血流缓慢,各器官组织缺氧。

蝮蛇伤患者局部肿胀疼痛,皮下瘀血,组织坏死及对心血管系统均有一定的毒性,叮直接或间接损害心肌,导致心肌炎症,使血循环障碍、血压下降、休克、心力衰竭。

蛇毒几乎还对各个系统器官组织都有毒性作用,对某些内分泌功能(肾上腺)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中毒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中毒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中毒症(附3080例报告)陈立己(江苏无锡市崇安区人民医院)蝮蛇Agkistrodon blomhoffii brevicaudus别名:秃灰 蛇、土公蛇、草上飞等各地不一。

为一种管牙类毒蛇。

隶属 于蝰科蝮亚科蝮蛇属。

早在三千年前以“虺” (音毁)一名 见于《诗经》、《楚辞》之中。

蝮蛇短尾亚种分布于我国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东北 北部、西北地区及两广尚未发现外,其余各地均可见到。

为 我国剧毒蛇类中分布最广的一种,而且在某些分布区里因数 量极多而占优势。

故蝮蛇伤病例占我国蛇伤病例总数一半左 右。

各地区的蝮属蛇类在形态及毒力大小上有差别:分布于 西北地区的是中介蝮;东北北部的是蝮蛇乌苏里亚种及黑眉 蝮。

1980年赵尔宓氏报告:辽宁旅顺附近的蛇岛所产的蝮蛇是蝮属中的一个新种——蛇岛蝮。

总之,蝮蛇短尾亚种是我们江苏省造成蛇伤的唯一毒 蛇。

据统计,其蛇伤发病率、死亡率以太湖流域的江苏南部 及浙江北部的河网、丘陵地区为最高。

浙医大调查浙北某县 1970—1973年间,年平均发病率70/10万人,死亡率1.46%; 我省苏州地区、武进县、江阴县1973年调查的发病率分别为 12/10万人,28/10万人及12/10万人,死亡率在2%左右。

我院自1959—1980年这21年间,共收治3080例蝮蛇咬伤 中毒病人,1971年以前收治1803例,年平均治愈率96%,1972 年至1980年共收治1277例,年平均治愈率提高至99.61%。

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一般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我市附近各县及郊区农村。

农民占 98%,统计2481例中男性1528例,女性593例,男:女为 1.54:1。

年龄以11—50岁及14—50岁间为最多计2637例, 占总病例86%(表1)。

受伤月份以6、7、8、9四个月 最多,计2472例,占总病例80%(表2)。

全部病例除二例 被咬伤臀部、一例被咬伤在头面部外,其余均被咬伤在手、 足部位,如统计1248例足部为890例,手部为358例,其比例 为2.48:1。

蝮蛇咬伤伤肢肿胀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关系分析

蝮蛇咬伤伤肢肿胀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关系分析
平均 5 2h 重度肿胀组最短 15h最 长 7 , . ; . , 0h 平均 9 3h 本组病 . ;
表 2 肿胀 程度与心 电图改变
例均除外原有心肌病变及肌 肉本 身疾病 或引起 肌 肉疾病 的其他
情况 。
12 方 法 回顾汇总所有病例入 院后首次检测的心肌酶谱即肌 .
酸激 酶 ( K) 肌 酸 激 酶 一 同工 酶 ( K —MB) 乳 酸 脱 氢 酶 C 、 c 、 (D 、 L H) a羟丁酸脱 氢 酶 ( B H) 门冬 氨 酸转 氨 酶 ( s ) 5 H D 、 AT 共 项、 首次入 院心 电图、 院时相关症状 及本 次住院 日数 。心 肌酶 23 临床症状结果 入 .
房性早 搏 、 室性早搏 、 高血钾 、 胀组 4 2例 , 男性 2 0例 , 性 2 女 2例 , 平均 4 6岁 ; 中度 肿 胀组 2 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柬支传导 阻滞 、 9 重度肿胀组异常心 电图发生率高于轻度肿胀 例, 男性 2 0例 , 女性 9例 , 平均 4 . 5 5岁 ; 重度肿 胀组 3 1例 , 男性 肢导低 电压等 。中、 尤其是 重度肿 胀组 与轻度 肿胀组 相 比, 异存在显 著性 ( 差 P l , 5例 女性 1 , 6例 平均 4 8岁 。咬伤后入 院时 问轻度肿胀组 最短 组 , 00 ) 。 15h 最 长 4 , 均 85h 中度 肿 胀 组 最 短 0 5h 最 长 1 , < . 5 。 见 表 2 . , 0h 平 . ; . , 8h
结论 蝮 蛇咬伤后病人 心肌损 害与受伤肢体肿胀有 关, 且与肿胀 程度 呈正相 关。
【 关键词】 蝮蛇
咬伤
肢体肿胀
心肌损 害
蝮蛇是我 国江浙一带常见且危害较大 的毒蛇 , 苏州地区的蛇 度 与心肌酶谱升高相关 。 咬伤绝大部分 为蝮蛇 咬伤 。腹蛇 毒 中含 有神 经毒和血 循毒 。血 循毒 中含有心脏血管毒素 , 可引起 心肌细胞发 生持久性不可逆性

心肌酶谱在蝮蛇咬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在蝮蛇咬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

心肌酶谱在蝮蛇咬伤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作者:张星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0期摘要:目的:通过对蝮蛇咬伤患者血清的心肌酶谱的各项生化指标进行动态检测观察,以探讨心肌酶谱在蝮蛇中毒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和判断预后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因被蝮蛇咬伤发生中毒而入院治疗的200例患者为中毒组,根据局部肿胀程度的不同分为轻、中、重型3小组,对中毒分组的所有患者入院后1d、治疗中4d和出院时7d三个时段的心肌酶谱进行动态检测,以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心肌酶谱检测并进行比较。

结果:轻型、中型、重型肿胀组入院后1d的心肌酶谱诸指标,除cTn I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轻、中、重型肿胀组的三个时段的心肌酶谱各指标,除cTn I外,均呈进行性降低直至恢复正常的特征。

结论:心肌酶谱检测不仅对蝮蛇咬伤中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很好的临床意义,而且对蝮蛇咬伤中毒患者的中毒状态和疗效观察,以及是否合并心肌损伤同样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蝮蛇咬伤;诊断;心肌酶谱; 临床意义蝮蛇是我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毒蛇,全国23个省区都有它的足迹。

蝮蛇造成的蛇伤患者数量在整个蛇伤患者数中居第一位[1]。

其毒液的性质为混合毒素。

它的毒液具有非常特别的毒性,其中,血循毒可随咬伤部位皮肤肌肉组织侵入呈向心性扩散,并可随外周血液循环系统进入人体,与神经毒一起,对人体的血液、心脏、肾脏和神经等器官组织造成不同程度危害和损伤,共同引发一系列的严重的局部和全身症状,以对咬伤部位肌肉组织的骨骼肌损伤表现最为明显,最为突出,可导致被咬部位的皮肤肌肉神经组织肿胀、出血、溶解和坏死。

因此,在临床上可对患者的血清心肌酶进行检查,以确定患者是否发生了蝮蛇咬伤中毒,并判断其严重程度。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因被蝮蛇咬伤发生中毒而入院治疗的患者,排除有心、肝、肾等主要器官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病史的患者,共200人为中毒组,其中男性107例,女性93例,年龄为15-65岁,平均年龄(47.5±8.7)岁,所有入院患者均按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会议蛇伤肿胀分度标准[2]进行评估并分轻、中、重三型,且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痊愈后出院;同期选择我院200例体验人员为对照组,其中男性102例,女性98例,年龄为24-60岁,平均年龄(42±5.6)岁,并经检查,无心、肝、肾等主要器官疾病,无代谢性疾病的既往病史。

蝮蛇咬伤100例体会

蝮蛇咬伤100例体会

蝮蛇咬伤100例体会发表时间:2010-01-28T15:26:18.48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王诚[导读] 蝮蛇咬伤是基层医院的常见病,伤者往往病情较重,严重者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王诚(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东阳 322100)【中图分类号】R5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104-02 蝮蛇咬伤在浙中地区基层医院是常见病、多发病,自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我院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蝮蛇咬伤100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初诊患者,男80例,女20例;年龄12~72岁,平均32岁;农民85例(85.0%),其余15例(15.0%)为学龄期儿童和居民。

咬伤后lh~就诊49例(49.0%),4h~就诊39例(39.0%),24h~就诊l2例(12.0%)。

4~l0月为蛇咬伤多发季节,其中4~5月14例(14.0%),6~8月81例(81.0%),9~10月5例(5.0%)。

患者多在傍晚或夜间受伤。

1.2病情特点①蛇咬伤部位:上肢41例(41.0%),下肢59例(59.0%)。

②局部病灶:可见两个蝮蛇咬伤齿痕,间距在6~12mm之间,伤口肿胀明显,疼痛轻,流血不多,有麻木感,并迅速向肢体近端扩散,出现刀割样剧痛,伴有皮下出血、淤斑、水疱、血疱,部分患者伤口可经久不愈。

③全身症状:常于咬伤1小时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复视、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四肢无力、胸闷、心悸、脉搏加快等,重者可出现皮肤黏膜内脏出血、血压下降休克、心衰竭、肾衰竭等。

④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升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下降,有溶血时黄疸指数升高,红细胞脆性增加,血钾升高。

尿检查: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和尿胆原升高。

心电图检查:有窦性心动过速和心肌损害变化。

1.3诊断标准根据2001年毒蛇咬伤的临床分型及严重程度评分标准(修订稿)分为:轻型35例(35.0%),重型65例(65.0%),危重型0例。

影响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

影响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

【摘要】 目的 探讨蝮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将医院动物咬伤科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685例蝮蛇咬伤患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延迟就诊时间、蛇咬伤严重程度评分(SSS)、高血压、敷草药是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程度的影响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受伤后就诊时间延长(>4 h)、SSS 评分高、高血压、擅自敷草药是患者肢体肿胀严重的影响因素(P <0.05)。

结论 受伤后就诊时间、SSS 评分、高血压病史、擅自敷草药是蝮蛇咬伤患者肢体肿胀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蝮蛇咬伤;现况调查;影响因素;防范措施;急救处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21.011影响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的相关因素基金项目:湖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计划项目(编号:202214024890)作者单位:421002 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第一作者:刘彦伶, 硕士通信作者:陈莉,硕士,主任护师刘彦伶 陈莉 周维 江维晗Analysis of factors affecting limb swelling after pit viper bites LIU Yanling, CHEN Li, ZHOU Wei, JIANG Weihan (Nanhua Hospital Affl icated to Nanhua University, Hengyang, 421002, China)【Abstract 】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infl uencing factors of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pit viper bit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Methods 685 patients with pit viper bites admitted to the Animal Bite Unit of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investigated, and the infl uencing factors of limb swelling after pit viper bites were analysed by univariate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Results The results of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gender, delayed consultation time, Snakebite Severity Scale (SSS), hypert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herbs were the factors infl uencing the degree of limb swelling after snakebite (P <0.05), the results of multifactorial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showed that the consultation time was prolonged (>4 h) after injury, high SSS score, hypertension, and unauthorised application of herbs were risk factors for the severity of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P <0.05). Conclusion Time of consultation after injury, SSS scor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and unauthorised application of herbs were the factors infl uencing limb swelling in patients with pit viper bites.【Key words 】 Pit viper bite; Status survey; Influencing factors; Precautionary measures; First aid treatment 蝮蛇毒液为混合毒素,包括神经毒、血循毒、细胞毒素等[1-3],调查显示,肢体肿胀是蝮蛇咬伤最早出现的症状[4-5]。

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

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

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检测结果分析作者:左新华来源:《健康必读·下半月》2010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0)04-0020-01心肌酶谱检测是判断心肌细胞有无损害的一种常用方法。

我科近几年检测毒蛇咬伤病人血清心肌酶谱,均有不同程度改变,通过观察发现蝮蛇咬伤患者血清有明显改变,本文对74例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蛇咬伤组:74例患者系鹰潭市蛇伤研究所住院病人。

男性51例,女性23例,年龄在16~69岁,平均年龄44.5岁。

对照组:选自健康体检人员共100例,男性59例,女性41例,均为本院体检中心的肝、肾功能正常者,年龄在23~55岁,平均年龄40岁。

1.2 方法:74例毒蛇咬伤患者均为蛇伤研究入院后立即静脉抽血送至我科,对照组空腹抽血,分离血清后立即检测心肌酶谱,检测项目包括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氢酶及a-羟丁酸脱氢酶(HBDH),采用日本OLYMPUS 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

试剂均由浙江伊利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分析:两个样本均数的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蛇伤组和对照组的AST、LDH、CK、CKMB、HBDH,指标的检测结果明显增高,从表1中可见,100例对照组的AST、LDH、CK、CKMB、HBDH检测指标均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而74例蛇伤组均明显增高,经统计学t检验P3 讨论蝮蛇咬伤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蛇咬伤之一。

毒蛇咬伤后可对多个器官造成损害,其中对心肌的损伤主要是通过毒蛇对心肌细胞毒性作用可直接损伤细胞生物膜导致细胞结构破坏、坏死,细胞通透性改变使LDH、CK-MB、AST等释放增多[1]。

蝮蛇是混合毒类毒蛇,毒液中含有心脏毒素、出血毒素、溶血毒素等,而以血循毒为主[2]。

心脏毒素的分子量为6000~7000,由6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类毒素[3]。

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蝮蛇咬伤后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

蝮蛇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蛇,有剧毒,被咬伤后会引起患者心律失常、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时发现凝血功能障碍并给予有效治疗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鉴于此,本研究对24例蝮蛇咬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FIB)、血浆D 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指标进行分析,探讨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0月收治蝮蛇咬伤患者24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41.5±23.5)岁;咬伤至就诊时间0.5~33.3h,平均(16.9±16.4)h。

选取同期健康检查者24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18例,女6例,年龄18~66岁,平均(42.0±24.0)岁。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明确为蝮蛇咬伤;②咬伤后48h 内入院;③发病前6个月内未服用过抗凝类药物或接受过活化蛋白C 或抗凝血酶治疗;④年龄≥18岁。

方法:①观察组患者均采集10mL 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将其分成2份,其中1份保存于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血液与抗凝剂比例9:1,充分混匀后,采用转速为3500r/min 的速度离心5min,将血浆分离,待检。

将另1份标本中注入EDTA-K2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中,并颠倒混匀后检测PLT。

②健康组受检者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方法与观察组相同。

PT、APTT、TT、FIB、DD 测定采用SYSMEX CA 7000型检测仪,使用配套试剂及质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PLT测定采用SYSMEX 2100型自动血细胞计数仪,使用原装配套试剂及全血质控品,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本研究将就诊时记为第0天,之后第1~2天记为早期、第3~4天采血记为中期,第5~7天记为后期,分别对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观察。

蝮蛇咬伤致器官功能障碍145例临床分析

蝮蛇咬伤致器官功能障碍145例临床分析

蝮蛇咬伤致器官功能障碍145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蝮蛇咬伤患者器官功能障碍的特点,分析其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145例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就诊时间≤12 h),B组(12 h24 h),统计毒蛇咬伤中毒患者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

结果:145例蝮蛇咬伤患者器官功能障碍占58.6%,器官功能障碍中以心脏的器官功能障碍率最高,为45.5%(66例),其他肝脏、血液、肾脏和肺的器官功能障碍率分别为25.5%、15.2%、12.4%和2.8%。

而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A组为37.9%,低于B组的62.5%和C组的84.6%,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结论:蝮蛇咬伤中毒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障碍,并以心脏受损最为多见,病情进展快。

因此,蝮蛇咬伤后应尽快进行救治,尽早保护心脏功能,预防并治疗各器官功能受损。

[Abstract] Objective:To guide the clinic treatme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 dysfunction caused by Agkistrodonhalys bite.Method:This study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ll the clinical materials of 145 Agkistrodonhalys bite cases and computed their organ dysfunction rates.The 145 cas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group A(visiting time≤12 h),group B(12 h24 h),among which the organ dysfunction rate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organ dysfunction rate was 58.6%,of which the cardio ranks the highest(45.5%,66 cases),the others were that of liver,blood,kidney and lung pancreas,ranking rate respectively 25.5%,15.2%,12.4% and 2.8%.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rate of group A was 37.9%,group B was 62.5%,grouip C was 84.6%. The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rate of group A was lower than those of group B and group C,which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3).Conclusion:The cardio is prone to be injured in Agkistrodonhalys bite,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of organ dysfunction should be done timely.[Key words] Bite of agkistrodonhalys;Organ dysfunction;Clinical application蝮蛇是我国常见的毒蛇,我省毒蛇咬伤基本为蝮蛇咬伤,蝮蛇咬伤后,患者病情变化极快,病情常常较为危重。

毒蛇咬伤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规律的探讨

毒蛇咬伤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规律的探讨

毒蛇咬伤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规律的探讨陈森雄;唐荣德;张跃;梁剑宁;华关民;郭伟文;曾燕玲【期刊名称】《医学检验与临床》【年(卷),期】2016(027)001【摘要】目的:探讨各种毒蛇咬伤患者治疗前后心肌酶的变化规律。

方法:选择近2年住院治疗、属于何种蛇伤诊断明确的毒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些患者在治疗前后各时段均进行5项心肌酶指标检测,按蛇种、时段及病情对检测结果作出统计分析。

结果:5种毒蛇咬伤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肌酶水平升高,且治疗后1天仍在高水平、甚至有的患者心肌酶水平还在继续上升。

随着治疗的进展,这些指标在治疗后2天和4天的血清水平均逐步下降,在治疗后第4天基本上降至正常水平。

蝰蛇咬伤患者的心功能损害最严重,其心肌酶水平明显高于其它4种蛇伤,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天与其它蛇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结论:5种毒蛇咬伤均可使患者心肌酶水平发生变化,但以蝰蛇咬伤对心功能影响最大。

【总页数】5页(P11-14,40)【作者】陈森雄;唐荣德;张跃;梁剑宁;华关民;郭伟文;曾燕玲【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529100;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新会中医院,广东江门 5291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凝血功能在毒蛇咬伤治疗前后变化规律的研究 [J], 梁剑宁;唐荣德;张跃;陈森雄;张冠新;郭伟文;曾燕玲2.血常规和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在毒蛇咬伤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J], 梁剑宁;唐荣德;张跃;郭伟文;华关民;陈森雄;曾燕玲3.毒蛇咬伤治疗前后肝功能变化规律探讨 [J], 张跃;唐荣德;梁剑宁;陈森雄;张冠新;郭伟文;曾燕玲4.血清无机离子在毒蛇咬伤治疗前后的变化规律 [J], 郭伟文;唐荣德;张跃;梁剑宁;华关民;陈森雄;曾燕玲5.毒蛇咬伤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规律的探讨 [J], 梁剑宁;唐荣德;张跃;郭伟文;华关民;陈森雄;曽燕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毒蛇咬伤155例报告

毒蛇咬伤155例报告

毒蛇咬伤155例报告
发表时间:2012-06-29T11:23:10.090Z 来源:《中国医药卫生》2012年第5期供稿 作者: 陶九根 吴义忠
[导读] 1诊断中除病史外,观察伤口仅描叙毒蛇牙痕53例不确切,应仔细查看伤口并作具体的记载6例未作创口描破伤风的可能,而在2010 年15例未用TAT;
陶九根 吴义忠 张利民 丁泳樊宗济 郭盖章 泾县中医院 (安徽泾县242500) [中图分类号]R59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皖南山区,是诸多毒蛇如五步蛇,竹叶青、蝮蛇等。 长期出没之地,一旦被咬伤,若处理不及时或者不当,将会带来严重的 并发症甚至死亡,重视毒蛇咬伤的诊治十分重要。从2007年9月至2011年9月共收治毒蛇咬伤155例,现报告如下。
2.2.3抗生素应用 繁杂混乱,少数病人联合应用了3种抗生素,有滥用之嫌。对一切新鲜创面,应常规应用TAT以预防对切开排毒为减轻毒素的吸收要求 患肢下垂仅14例,而对124例患者未作要求且有17例嘱其抬高患肢,显然有违毒素向低处引流之原则。除全部病人口服季德胜蛇药和66 例,同时局部外敷药减轻了毒素吸收外,若能对其余的89例一并外敷或采用局部环封等可能将更快地促使蛇毒素的排出及防止全身扩散, 从而减轻病人的痛苦,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杨连粤.皮肤、软组织外科疾病.见陈孝平主编.外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70-185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男97例,女58例。年龄从5—78岁,平均50.34岁。20—60岁青壮年为111例占71.6%。 1.2症状.体征及咬伤部位出现恶心呕吐19例,恶心呕吐视物模糊6例,心慌心悸头痛7例,伤口出血不止8例,四肢麻木4例。伤口轻度 (局部)肿胀26例,明显肿胀(上肢波及达肘关节和下肢达膝关节)83例,高度肿胀(上肢波及达肩关节和下肢达大腿根部)46例。病史 记载伤口压痕“‥¨”形66例,呈“∴”形25例,牙痕印53例,局部皮肤溃烂,水泡,出血5例,6例未描述。表现伤口周边青紫,瘀斑,大小不等 血泡150例。左手咬伤24例,右手伤31例,左足43例,右足45例,左右手腕、肘部5例和左右踝及小腿部7例。 1.3实验室情况:血常规正常107例,WBC>10×10 9/L28例,未查20例。尿素氮。肌酐正常111例,大于正常值2例,肝肾功能均损害 合并心肌酶谱(乳酸脱氢酶,肌乳激酶,肌乳激酶同功酶)增高4例。血小板<100×10 9/L45例。凝血酶元时间正常43例,>15S3例,余 未查。红细胞比容<正常值92例。 1.4治疗情况: 入院后即口服季德胜蛇药153例(另2例为伤口感染8日入院未服药),其中同时用该药外敷66例。院外已行清创,创 面呈“#”或 “+”字或针刺出血19例。入院后行局部针刺,划痕切开18例,要求患肢抬高17例,患肢下垂引流14例,无特殊要求124例。应用 抗蝮蛇毒血清142例和抗五步蛇毒血清8例,未用4例为迟入院创面感染者。应用TAT140例{未用15例均为2010年部分病例}抗生素应用138 例,即氨曲南88例,培氟沙星11例,青霉素8例,头孢替安7例,先锋V号和阿洛西林各6例,左克,菌必治和阿洛耐钠各4例,未用17例。 地塞米松5—20mg,129例和氢化可的松4例。应用10%葡萄糖酸钙5例。单用碳酸氢钠34例,碳酸氢钠+速尿同时应用111例。补液700— 2200ml,平均1150ml。 1.5入院时间、住院天数及治疗结果入院从30分钟至30天,平均15.8小时。住院从10小时至8天,平均1.48天。治愈144例,好转11例 {其中2例病危自动回家。 2讨论 2.1 如何诊断毒蛇咬伤和对伤情的判断: 主要依据病史和伤口的检查而确诊。全部病例均为农民或居住山区农村者,病史中 82.6%(128/155)均在劳动时被毒蛇咬伤,近1/3(51/155)亲眼所见并部分处死毒蛇,有的甚至将打死的蛇带到医院。在检查伤口见呈“¨ ” 形牙痕66例,呈“∴”形25例,描述牙印者53例。150例伤口及其周边出现青紫,瘀斑及少数11例病人表现伤口大小不等的水泡,溃烂,出血 等。同时19例已在当地医院行清创,伤口呈“﹟#”或“+”字或多个针刺的处理。另外,根据蛇的大小,种类以及受伤后入院的时间,患者肿 胀程度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来判断病情的轻重。一般而言全身症状在伤后0.5—2小时出现: 2.1.1本组平均入院15.8小时,且5小时内入院者为125例。故出现恶心呕吐19例心慌心悸头痛7例,视物模糊6例和四肢麻木4例。因为 147例系蝮蛇咬伤,它具有神经和血循双重混合性毒素,故表现上诉的临床症状,而在伤口出血不止8例中7例为五步龙咬伤,其中3例凝血 酶元时间>15s,其主要毒素成分叫类凝血酶的酶类。 2.1.2由凝血酶样物质所形成的纤维蛋 白凝胶很不稳定,易被血液中的纤溶酶所溶解,以致在人体内引起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出现血液失凝。由于病人入院较迟,创面明显 肿胀83例,更有46例患肢高度肿胀,WBC>10×10 9/L28例均属此类病人,说明时间耽误和处理不及时,高度肿胀和血象高呈全身中毒症 状是互为关联的。还有明显肿胀和高度肿胀的病例中,血小板<100×10 9/L40例和红细胞比容<正常值92例,虽然并不出现凝血功能的障 碍,但血小板和红细胞比容的减少与蝮蛇,五步蛇的抗凝血活酶作用和纤维蛋白溶解作用有关。因平均住院1.48天,来不及复查对照。对 大于5小时入院的30例中4例出现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合并心肌酶谱增高,临床出现呼吸困难和心率.120次/分,心慌,心悸和少尿等危重病情给 治疗带来了困难。实践中我们体会到,同样种类的毒蛇和同样咬伤时间入院的青壮年的病情较老人和儿童为重,好转11例中8例(包括2例 病危回家者)均为青壮年,可能与毒素强,毒素代谢快以及轻视病情和创面未作及时正确的处理有关。 2.2及时正确的治疗是保证病人早日康复的关键,患者入院后及时口服季德胜蛇药片153例,同时外敷该药66例。应用抗蝮蛇血清143 例和抗五步蛇血清8例,并兼用TAT140例,抗生素138例.为预防注射抗蝮蛇毒血清后可能出现的过敏反应常规用地塞米松5-20mg129例和 氢化可的松4例。由于蝮蛇毒素为混合性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衰竭,在正常的尿素氮,肌酐111例和大于正常值的2例中常规应用5%碳 酸氢钠碱化尿液保护肾功能和速尿20mg~40mg以加速毒素的排泄。考虑多数病人能正常饮食,除抗蛇毒血清和抗生素需液体配伍外,平 均补液1150ml。与此同时,强调局部创面地处理也至关重要。本组入院前曾在当地医院给予清创,创口划“#”字或“+”字或针刺放血排毒19 例,为入院后的及时治疗赢得了时间,对于明显和高度肿胀的患者中18例行局部伤口的划痕,切开和针刺放血排毒使肿胀迅速得到改善。 为减少毒素回流吸收14例将患肢处于下垂位。1例41岁女性被蝮蛇咬伤12小时入院,当时肿胀达大腿根部并波及同侧的躯干部,呼吸急 促,心率124次/分,病情危重,经肿胀的足背多次广泛针刺引流出淡血性的液体约800ml,左足置下垂位,加综合抢救治疗至次日8点查房 时肿胀明显消退,全身中毒症状减轻而痊愈出院。由于125例均在伤后5小时入院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故治愈144例,好转的11例中9例病情 稳定,要求回当地医院治疗。另2例因肢体高度肿胀局部创口坏死,出血,全身中毒症状重而病危要求回家。为了更好地抢救毒蛇咬伤患者 生命,规范诊断和治疗原则,我们认为有以下不足需要改进: 2.2.1诊断中除病史外,观察伤口仅描叙毒蛇牙痕53例不确切,应仔细查看伤口并作具体的记载6例未作创口描破伤风的可能,而在 2010年15例未用TAT; 2.2.2创口局部处理包括入院前在内共37例,对于明显肿胀83例和高度肿胀46例中111例未行清创处理,同时述

毒蛇咬伤病人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毒蛇咬伤病人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毒蛇咬伤病人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贺娟;洪菲
【期刊名称】《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年(卷),期】1999(014)005
【摘要】目的:分析毒蛇咬伤病人心肌酶谱改变,以探讨心肌酶谱对蛇伤病人心
肌损伤程度的临床价值。

方法:检测毒蛇咬伤病人血清的心肌酶谱活性并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

结果:蛇伤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总升高率95.0%(P〈0.001)。

乳酸脱氢酶(LDH)蛇伤病人的阳性率为76%。

结论:蛇咬伤后病人早期即可发生心肌损害,心肌酶谱的检
【总页数】2页(P295-296)
【作者】贺娟;洪菲
【作者单位】宁波市中医院检验科;宁波市中医院检验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6
【相关文献】
1.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张翠如;王明山
2.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血清心肌酶谱及炎性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王勇;丁体龙;张玲玲;程冕;徐长江;俞小忠
3.急性毒鼠强中毒病人的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 [J], 吴春英;陈英
4.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王小梅
5.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J], 郑梅荣;窦爱国;齐跃;丁一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蝮蛇咬伤后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研究

蝮蛇咬伤后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研究

蝮蛇咬伤后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改变的临床研究钱钧;黄河清;姜海云;杨红娣;潘寿荣;郑爱斌;史海燕【期刊名称】《蛇志》【年(卷),期】2002(014)004【摘要】目的探讨蝮蛇咬伤后病人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改变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并入院住内科的蝮蛇咬伤病人,根据其肢体肿胀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肿胀三组,每组20例.所有病例一旦入院立即查心肌酶谱及心电图.结果60例蝮蛇咬伤病人中,心肌酶谱异常者占86.7%,中度肿胀组、重度肿胀组心肌酶谱异常发生率为100%,中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增高(0.01<P<0.05),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升高更显著(P<0.01).中、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电图变化无特殊临床意义.结论蝮蛇咬伤后病人心肌酶谱增高主要与受伤肢体肿胀有关,且与肿胀程度呈正相关.【总页数】3页(P28-30)【作者】钱钧;黄河清;姜海云;杨红娣;潘寿荣;郑爱斌;史海燕【作者单位】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常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江苏,常州,21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46【相关文献】1.蝮蛇解毒汤联合红光治疗蝮蛇咬伤伤肢肿胀临床研究 [J], 陈海东;龚旭初;陶菊;吴金娜;洪宏2.蝮蛇咬伤伤肢肿胀与心肌损害的临床关系分析 [J], 杨文忠3.蝮蛇咬伤伤肢肿胀疼痛的护理现状 [J], 陶菊;张玲玲;朱荣丽;马胜君4.高效多能奇应膏外敷治疗蝮蛇咬伤伤肢肿胀疗效观察 [J], 李汉穆;董向阳;钟吉富5.丹参注射液治疗蝮蛇咬伤伤肢肿胀疗效观察 [J], 史海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蝮蛇咬伤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蝮蛇咬伤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蝮蛇咬伤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潘爱明
【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9(8)12
【摘要】目的探讨蝮蛇咬伤后患者心肌酶谱的变化,了解心肌损害程度.方法选择73例蝮蛇咬伤患者进行心肌酶谱的测定,与正常对照组100例人员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蝮蛇咬伤组心肌酶谱指标普通显著升高.结论通过对蝮蛇咬伤患者心肌酶谱的测定,可了解患者心肌损害程度,对于及早对症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总页数】1页(P67)
【作者】潘爱明
【作者单位】苏州市木渎人民医院,江苏,苏州,21510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蝮蛇咬伤并心肌损害45例 [J], 周文军;黄适存;刘海燕
2.65例急性有机磷中毒引起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J], 胡龙才;何卫;张卫
3.蝮蛇咬伤致重型心肌损害的治疗与护理 [J], 周丽
4.蛇伤Ⅱ号治疗蝮蛇咬伤致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J], 赵炎;许增宝;庄连奎;陆周翔
5.炙甘草汤加减治疗蝮蛇咬伤致心肌损害临床研究 [J], 赵汉敏;赵炎;陆周翔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
张健
【期刊名称】《蛇志》
【年(卷),期】1995(007)004
【摘要】本文对1981年6月-1994年9月收治48例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障碍高危因素分析认为:早期应重视局部与全身综合治疗。

资料表明:肝脏损害程度、转氨酶的高低与中毒程度成正相关,还是预测并发脏器衰竭的标志。

本组致死性脏器并发症为肺、肾、脑病变,分析认为,营养代谢支持对提高生存率极为重要。

【总页数】3页(P37-39)
【作者】张健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6.06
【相关文献】
1.硝黄降浊汤治疗蝮蛇咬伤致急性肾损伤(痰浊阻塞证)临床研究 [J], 刘婉嫣;王乐;马维辉
2.蝮蛇咬伤致急性肾衰临床救治1例 [J], 何伟;王万春
3.抗蝮蛇毒血清结合季德胜蛇药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60例临床效果分析 [J], 邓志福
4.抗蝮蛇毒血清结合季德胜蛇药治疗蝮蛇咬伤致肢体肿胀60例临床效果分析 [J],
邓志福[1]
5.南昌地区蝮蛇咬伤致急性肝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J], 吴佳丽;潘俊卿;胡香君;黄子艳;邹盛;王万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崔杏成
【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年(卷),期】2003(004)005
【摘要】@@ 病例rn患者,男性,21岁,湖州德清人.主诉:蝮蛇咬伤7 d,少尿4 d,于2001年5月27日入院.患者于5月20日抓蛇时被蝮蛇咬伤左手拇指,予挤血和蛇药(具体不详)外敷,3 d后出现肉眼血尿,少尿(<400 ml/d),全身浮肿,恶心,呕吐,当地查血肌酐及尿素氮进行性升高(Scr 由313升至927.5 μmol/L,BUN由 23.6升至40.6 mmol/L),予抗蝮蛇血清6 000 u静脉滴注1次,并血透2次,但仍少尿,烦躁不安,血色素降至6.2 g/dl,遂转入本科.
【总页数】1页(P298)
【作者】崔杏成
【作者单位】浙江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杭州,3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9
【相关文献】
1.蝮蛇咬伤致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护理体会 [J], 马勤;金令艺;雷小华
2.感染性腹泻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 [J], 王淑英;王雪香
3.多脏器伤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抢救成功 [J], 席利夫;张群会;张震
4.蝮蛇咬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成功1例报告 [J], 印国银;印家庆;李雪兰;谢芳;
董建临;颜家华
5.小儿毒鼠强中毒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成功一例报告 [J], 朱彩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8 外科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咬伤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48 外科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咬伤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轻型)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轻型的住院患者。

一、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病(蝮蛇咬伤)(TCD编码:BWV005)。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ICD10编码:T63.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蛇伤治疗学》(舒普荣,舒小红,崔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病情程度(1)轻型(2)重型(3)危重型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临床常见证候:风火毒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毒蛇咬伤(蝮蛇咬伤)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毒蛇咬伤(蝮蛇咬伤)。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毒蛇咬伤(蝮蛇咬伤)的患者。

2.病情程度属于轻型。

3.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以下任何一项即不进入本路径:(1)病情程度属于重型或危重型者。

(2)妊娠期、哺乳期妇女或婴幼儿被蝮蛇咬伤的患者。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心肌酶谱、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等。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C-反应蛋白、动脉血气分析、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风火毒证:清热解毒、祛风凉血、通利二便。

蝮蛇咬伤10885例救治分析

蝮蛇咬伤10885例救治分析

蝮蛇咬伤10885例救治分析
张伟;颜荣林
【期刊名称】《蛇志》
【年(卷),期】2000(012)003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蝮蛇咬伤的救治水平。

方法,回性总结我院1972-
1999年蝮蛇咬伤患者10885年,采用抗蝮蛇毒血清结合中药蛇伤合剂治疗;对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85例患者,早期气管切开保持气管畅通,同时正压人工呼吸;对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103例患者,早期碱化尿液,应用足量利尿剂,必须时进行腹膜透析;对合并急性心功能衰竭的43例患者,在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的同时,早期静脉给予山莨菪碱(654-2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张伟;颜荣林
【作者单位】无锡市崇安医院外科,江苏无锡;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疗中心,上海【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6.05
【相关文献】
1.蝮蛇咬伤并肾损害155例救治分析 [J], 郑爱斌;邹卫东
2.回顾性分析救治蝮蛇咬伤12983例 [J], 张林;邹瑞麟;崔琪
3.危重型蝮蛇咬伤50例救治分析 [J], 许衷寒
4.蝮蛇咬伤致呼吸衰竭10例救治分析 [J], 倪毓生;方勇;丁晓雯
5.危重型蝮蛇咬伤42例救治分析 [J], 许衷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毒蛇咬伤患者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情相关性研究

毒蛇咬伤患者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情相关性研究

毒蛇咬伤患者心电图特征与临床病情相关性研究潘荣华;李红;潘大明;余经岚;林家弟;吴兰华;杨小华【期刊名称】《中国急救医学》【年(卷),期】2007(027)001【摘要】目的探讨毒蛇咬伤患者的心电图特点.方法对100例毒蛇咬伤患者的心电图(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与100例正常体检者的心电图(B组)对照.结果心律失常、P波改变、T波改变及窦性心动过速等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情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毒蛇咬伤患者有心电图改变往往是具有血循毒的毒蛇咬伤者,可出现多种心电图变化,病情越重心电图改变越明显.早期使用抗蛇毒血清可以减少对心肌细胞的损害.【总页数】3页(P74-76)【作者】潘荣华;李红;潘大明;余经岚;林家弟;吴兰华;杨小华【作者单位】335000,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江西省精神病院;杭州师范学院临床医学院;335000,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四川省人民医院;335000,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335000,江西,鹰潭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VEGF、 EGF等相关生长因子表达及与临床表型、肺功能以及病情程度相关性研究 [J], 朱婷;王瑾;陈海华;季志娟;庄兰妹;王昌惠2.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和降钙素原与重症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研究[J], 李永华;施春波;厉为良3.126例毒蛇咬伤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的体会 [J], 饶素莉;白洁4.急性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特征与病情分型及其预后状况的关系 [J], 郭小云; 王金桃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Nrf2基因多态性与肺功能及临床病情判断的相关性研究[J], 闫海燕;杨云秀;杨云华;宋晓伟;缑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06例蝮蛇咬伤急诊救治体会

106例蝮蛇咬伤急诊救治体会

106例蝮蛇咬伤急诊救治体会摘要:目的:分析蝮蛇咬伤的急诊救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共106例蝮蛇咬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

结果:106例患者中,治愈101例,重症5例,经积极抢救后均痊愈出院。

结论:蝮蛇咬伤后可能引发肾功能不全、肾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临床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急救,并提供科学、全面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治愈率,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关键词:蝮蛇;咬伤;急诊救治蝮蛇咬伤多发生于夏季或秋季,临床发病率较高,具有发病突然、发展速度快、变化复杂等特点,受伤后数小时内即可出现局部肿痛、皮肤青紫、水泡或血水泡、伤口渗血渗液等,肿胀疼痛会逐渐向近心端蔓延,超过2个关节,甚至可达到3个关节。

蝮蛇毒属于混合型毒素,其中含有神经毒素、血循环毒素等,患者中毒后全身症状会表现为头晕眼花、复视或眼睑下垂、尿量减少等,重症患者可能出现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本次研究以106例蝮蛇咬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相关急诊救治措施,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基本资料回顾性收集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共106例蝮蛇咬伤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1例,女性35例,年龄5-68岁,平均年龄(41.45±10.27)岁,咬伤至就诊时间15min-35h,平均时间(4.56±1.46)h。

咬伤部位:手部34例,足部65例,其他部位7例。

1.2结果106例患者中,治愈101例,重症5例,经积极抢救后均痊愈出院。

1.急救措施2.1伤口处理当患者入院后,临床首先应当阻止蛇毒的扩散,在伤口近心端给予缚扎,持续15-20min后,松开2-3min,同时对伤口进行清洁,保证伤口周围区域的干燥,从而在阻断蛇毒经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的同时,避免绑扎过紧可能导致的组织坏死。

其次要祛除蛇毒,通过氯化钠溶液对局部伤口进行多次反复冲洗,给予挤压排毒和除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0例蝮蛇咬伤时间与心肌酶谱及肢体肿胀关系分析作者:王琥朱晋鸣曹晖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4年第13期【摘要】目的:探讨蝮蛇咬伤后患者就诊时间与心肌酶谱及伤肢肿胀的关系,以期指导临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蝮蛇咬伤中毒患者14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三组,分别为:就诊时间≤12 h组(A组),12 h24 h组(C组),并根据患者肢体肿胀程度分轻度、中度、重度肿胀三组。

分组统计入院时间与心肌损害有关的心肌酶谱指标,并统计肢体肿胀与相关的心肌酶谱指标,进行临床关系分析。

结果:入院时间与心肌酶谱升高相关,24 h 以后心肌酶谱明显升高。

蝮蛇咬伤肢体肿胀发展快,12 h以内已达到高峰。

中、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增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蝮蛇咬伤;肢体肿胀;心肌酶谱蝮蛇是我国常见且危害较大的毒蛇,我省地区的蛇咬伤绝大部分为蝮蛇咬伤。

蝮蛇咬伤中毒病情急,发展变化快,临床表现多样,是急诊的一种常见危重病症。

如果就诊延误或救治不当,蝮蛇咬伤中毒极易导致皮肤软组织局部坏死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特别是腹蛇毒以血循毒为主。

血循毒中含有心脏血管毒素,可引起心肌细胞发生持久性不可逆性的去极化,使心肌水肿、变性、坏死和出血,从而引起心肌损害和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心室纤颤导致心脏骤停。

而血循毒中的细胞毒素及出血毒素可引起肢体组织溶解,引起肢体的肿胀甚至坏死。

本文通过对140例蝮蛇咬伤患者入院时间与心肌酶谱及伤肢肿胀程度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以总结蝮蛇咬伤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更早、更方便、更准确地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140例2012年6月-2013年9月在本院明确诊断为蝮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符合毒蛇咬伤中毒的诊断标准[1]。

其中男74例,女66例,男女比例1.12:1,年龄12~83岁,平均(50.99±1.21)岁。

所有病例均排除其他种类毒蛇咬伤以及原有心、肺、肝、肾、血液及脑等基础疾病。

1.2 方法1.2.1 按就诊时间分组的心肌酶谱将140例患者按就诊时间分为三组:就诊时间≤12 h组(A组),12 h24 h组(C组),其中A组56例,男26例,女30例,平均(49.82±1.82)岁;B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平均(50.24±2.30)岁;C组38例,男22例,女16例,平均(53.61±2.25)岁。

汇总病例入院后首次检测的心肌酶谱(酶谱正常值范围:CK 16~196 U/L;CK-MB 0~25 U/L;HBDH 72~182 U/L;LDH 115~220 U/L;AST 5~40 U/L),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共5项。

通过三组不同病例,分析入院时间与心肌酶谱的关系。

1.2.2 检测按肿胀分度分组的心肌酶谱根据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会议蛇伤肿胀分度标准:将140例患者分为轻度肿胀组、中度肿胀组、重度肿胀组三组[2]。

汇总病例入院后首次检测的CK、CK-MB、LDH、HBDH、AST共5项。

通过三组不同病例,分析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的关系。

1.3 观察指标比较A、B、C三组患者的伤肢肿胀程度,分析入院时间与伤肢肿胀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x±s)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p50(p25,p75)表示。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秩和检验,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字2检验,P2 结果2.1 入院时间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根据入院时间与心肌酶谱关系的分组中,CK组中ABC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647,P=0.0080.05/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550,P=0.0020.05/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2.267,P=0.0010.05/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312,P0.05/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7.080,P=0.008(字2=0.139,P=0.709>0.05/3);A组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040,P=0.0012.2 入院时间与伤肢肿胀关系根据入院时间与伤肢肿胀关系的分组中,结果三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4>0.05)。

说明入院时间与伤肢肿胀无相关性,伤肢肿胀发展很快,12 h以内已达到高峰,见表2。

2.3 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的关系根据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关系的分组中,CK组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448,P(字2=23.459,P(字2=1.638,P=0.201>0.05/3)。

CK-MB组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5.442,P(字2=26.112,P0.05/3)。

LDH组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0.155,P(字2=2.686,P=0.101>0.05/3)。

AST组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33.939,P(字2=23.603,P0.05/3)。

HBDH组中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5.684,P(字2=11.769,P=0.0010.05/3)。

以上结果说明伤肢肿胀与心肌酶谱升高相关,见表3。

3 讨论蝮蛇的毒液为混合性毒素,成分复杂多样,包括多种活性成分,有多种蛋白酶及多肽[3]。

常见毒蛇的毒素分为:血循毒类、神经毒类和混合毒类。

蝮蛇蛇毒中主要为血循毒素,临床表现为中医的火热毒症状,种类很多,成分复杂,能产生多方面的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出血毒素、心脏毒素以及细胞毒素等[4]。

蝮蛇毒素中含有心脏毒素(cardio toxin,CTX),它对机体的损害主要作用在心肌。

心脏毒素(cardio toxin,CTX):CTX对机体的毒性作用广泛,危害性也最大,心脏毒素具有广泛毒性作用,分子量为6000~7000 D,其主要成分是由15~17种氨基酸、60个氨基酸链组成。

CTX对心肌损害明显,主要引起心血管功能障碍,早期常导致心率升高、血压上升、频发期前收缩等短暂的兴奋过程。

当血循环中CTX浓度升高,心血管系统可由兴奋后转入抑制,常常出现心室纤颤、心搏障碍、心力衰竭甚至心肌坏死等。

随着血循环中CTX浓度继续升高,可导致血压降至休克水平。

蝮蛇咬伤时心电图检查可出现ST 段下移,T波平坦或倒置,QT间期延长,R波低电压等。

心脏听诊时可出现单心音、奔马律、心室纤颤等。

此外心脏毒素可以损害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多种酶,从而使LDH、CK-MB、AST等释放增多。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心肌酶谱常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恶性肿瘤、尿毒症、肝硬化等的检测,目的为观察心肌细胞膜情况及的功能变化,当心肌受损时,心肌酶活性常有增高,并且心肌酶谱的指标对心肌损伤有特异性,呈现正相关,一般来说心肌受损程度越重,心肌酶谱升高越明显[5]。

临床观察中蝮蛇咬伤可以导致肢体肿胀坏死。

机制可能与腹蛇毒酶及血循毒有关。

蝮蛇毒素中含有出血毒素,它导致咬伤部位组织肿胀,组织融解,并可能引起水泡或血泡的形成。

国内临床研究发现中毒量与病情呈正相关,毒素浓度越高,组织肿胀越明显[6]。

此外,蝮蛇咬伤后造成的肢体肿胀坏死与蛇毒酶有关,这些酶类包括蛋白酶、磷脂酶、透明质酸酶和胶原蛋白酶等,可以使咬伤部位出现疼痛、红肿、渗出等表现[7]。

其中蛋白质水解酶能引起局部组织的坏死出血,溃烂等,机制为溶解肌肉组织和血管壁。

磷脂酶A有间接溶血作用,常导致溶血,并且使组织释放肾上腺素、组织胺、5-羟色胺等[8]。

透明质酸酶促使蛇毒从咬伤部位向其周围迅速扩散。

因此当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发展很快,咬部位局部肿胀,尤其掌指(趾)部组织硬韧、空间小,如果肿胀不能及时舒缓,常出现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患肢局部剧痛或跳痛,可出现水泡或血泡,返红试验常消失[9]。

因此,蝮蛇血循毒既可导致心肌的损伤,又可以造成肢体的肿胀,而本文观察结果显示蝮蛇咬伤后肢体肿胀程度与心肌的损伤相关,肢体的肿胀程度与心肌酶谱的升高密切相关,中、重度肿胀组与轻度肿胀组比较,心肌酶谱各项指标明显增高,所以本文资料分析表明患者肢体肿胀发展快,很快即达到高峰。

而入院时间与血清心肌酶谱增高有关,心肌酶谱的各项指标在咬伤24 h后快速升高,与国内的研究相似[10-11]。

此外,研究表明患者入院时受伤肢体肿胀程度与血清心肌酶谱增高有关。

因此,肢体肿胀程度是推断蝮蛇咬伤心肌损害程度和预后的有意义的指标。

所以测定心肌酶谱,及时加强心肌等综合治疗,预防心肌的损害,对提高蛇伤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911.[2]谢锐光,余培南,粱键江,等.毒蛇咬伤的鉴别诊断与临床分型、分度、分级[J].中国蛇学杂志,1997,6(1-4):38-41.[3]王威,李其斌,陈泉芳,等.中华眼镜蛇咬伤中毒患者256例临床特点分析[J].山东医药,2012,52(33):46-48.[4]应雪红,王永安,王汉斌.毒蛇咬伤的诊断和治疗进展[J].中国医刊,2007,42(7):24-28.[5]臧荣发. 蛇咬伤患者的血清酶谱分析[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4,19(4):38.[6]符秋红,邓立普.蝮蛇咬伤中毒的机制与治疗新进展[J].蛇志,2007,19(1): 51-54.[7] Matsui T,Fujimura Y,Titani K. Snake venomproteases affecting he mostasis and thrombosis[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0,1477(12):146-156.[8] Yan F J,Chen C P,Cheng Y C,et al.Mutagenesis studies on the N- terminus and Thr54 of Naja naja atra (Taiwan cobra) chemotropism inhibitor[J].Protein J,2006,25(4):257-262.[9]果应菲,秦宇红,赵晓东,等.毒蛇咬伤后四肢组织坏死原因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3):164-165.[10]彭洁清,梁平,黄亚铭.63例眼镜蛇咬伤患者血清心肌酶谱动态观察[J].蛇志,2012,24(4):115-116.[11]石惠珍.1例蝮蛇咬伤患者的救治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1,8(1):148.(收稿日期:2014-03-10)(本文编辑:黄新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