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总复习-第3部分 现代阅读 14 实用类本阅读 一 传记阅读 课案2 分析传记的体特征和表现手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阅读五探究类题的2大题型课时跟踪练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阅读五探究类题的2大题型课时跟踪练不分版本学案五探究类题的2大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二胡演奏家闵惠芬琴音一曲余韵长曹玲娟5月12日上午10时05分,素有“二胡皇后〞美誉的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因病在沪去世,享年69岁。
这位“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最终挥手辞别,留一曲琴音,缭绕人间。
年少结缘,终成一代“二胡皇后〞闵惠芬曾告诉二胡爱好者顾兆农,自己的第一把二胡是美术老师给做的,“用蛤蟆的皮做的,都不是蛇皮〞。
从摸到二胡伊始,闵惠芬就显露出与众不同的天赋。
8岁,闵惠芬跟从父亲闵季骞学习二胡,13岁考入上海音乐附中,师从王乙先生,19岁跳级入上海音乐学院本科民乐系,师从陆修堂先生。
1963年,闵惠芬便在第四届“上海之春〞全国二胡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可谓年少成名。
“她参加‘上海之春’那年还不满18岁。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艺术总监王甫建说,闵惠芬曾告诉他,那届比赛《二泉映月》是必选曲目,她正是凭借自己超出年龄的理解和演奏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闵惠芬出生在江苏,听惯江南丝竹吹打、民谣小调,跟阿炳也算同乡。
对这首自己演奏的成名之作,闵惠芬生前似乎总还有点不够尽兴的感觉,“阿炳拉《二泉映月》其实是可以一直拉下去的,当时的录音技术只能录6分钟,所以人们现在听到这首曲子,在结尾时有点意犹未尽〞。
随后的艺术生涯,闵惠芬获奖无数。
她先后访问过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所到之处,均获高度评价。
1973年,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指挥大师奥曼迪称赞闵惠芬是一个“超天才的二胡演奏家〞。
波士顿交响乐团听了她的演奏后,首席评论员撰文称赞她为“伟大的弦乐演奏家〞。
“我也算二胡发烧友。
〞顾兆农说,“同样拉二胡曲《赛马》,一听就知道是不是闵惠芬,她的演奏特别有激情。
〞二胡在闵惠芬手里,热情内涵、动人而不媚,夸张而不狂,哀怨而不伤,情感气势与神韵合而为一。
有人甚至如此评价,“听闵惠芬拉二胡,要跪着听〞。
高考语文第二复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1传主事迹和形象题突破即学即练
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 1 传主事迹和形象题突破即学即练不分版本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1 传主事迹和形象题突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56110009)著名数学家、教育家熊庆来熊庆来,1893年9月11日出生在云南弥勒的朋普镇息宰村,1913年考取留学比利时公费生。
他先后在比利时、法国的四所大学攻读。
他给父亲的信中说:“戏院、酒店、舞厅男不喜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男以努力读书为要。
〞留学8载,熊庆来坚决了他“科学救国〞的理想与信念。
在法国名师的指点下,他发表了一系列数学论文,获得法国数学界的交口赞誉。
1921年秋天,东南大学聘请28岁的熊庆来为算学系教授兼系主任。
在此任教的5年间,熊庆来讲授了十多门课程,编写了包括《球面三角》等十几种讲义。
1926年,清华大学聘请熊庆来参与筹办算学系。
他在清华算学系增设研究部,这是国内第一个数学研究机构。
他编写的教材《高等算学分析》,被商务印书馆收入第一批“大学丛书〞出版,成为全国大学算学系的必用教材。
1932年,他代表中国出席在瑞士召开的国际数学会议,会后到巴黎的研究所研究函数论,两年间写出《关于整函数与无穷极的亚纯函数》论文。
1934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其无穷级定义被国际数学界称为“熊氏无穷级〞。
这也确立了他在国际数学界的地位并被载入了世界数学史册。
1937年,时任清华大学算学系主任和教授的熊庆来收到了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聘请他回滇任云南大学校长的电报。
他与龙云约法三章,龙云允诺后他立即决定放弃清华的优裕条件,回滇效劳于桑梓。
上任伊始,熊庆来便拿出三顾茅庐的诚意从全国各地聘请专家充实云大教师队伍。
动物学家崔芝兰、数学家赵访熊、社会人类学家吴文藻、文史专家顾颉刚等各学科的专家及一批后起之秀陆续做了云南大学的教授。
全民族抗战时期办学经费困难,熊庆来想方设法四处筹集,得到美国罗氏基金的屡次资助,昆明富商董澄农先生捐建了澄农馆,龙云的夫人顾映秋捐建了映秋院。
高考语总复习-第3部分 现代阅读 14 实用类本阅读 一 传记阅读 课案1 概括分析传主形象和事迹课
2013
①分析和概 括文本有关 内容 ②筛选并整 合文中的信 息 ③探究文本 中的某些问 题,提出自 己的见解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1.选材特点——全国卷对实用类文本的考查首选传记。文本 记述的人物一般为现当代贡献卓著的杰出人物,或为潜心钻 研的学者,或为具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或为追求真理献身 科学事业的科学家,或为体现时代精神、充满爱国情怀的爱 国者、实干家。
3.传记的阅读技巧 传记阅读“五步骤”:标—筛—寻—品—思
标 就是标记出传主的人生成长经历或轨迹的相关语句,这是文 章的线索。
筛 就 是 筛 选 出 “事”, 传主 有 哪 些 “ 事 迹”“ 成 就 ”“贡 献”“行为”“经验”等。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寻 就是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寻出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的语句,并体会其意图。一个人的个性、思想的形成必定会 受到所处的特定时代及其成长环境等外因的影响,了解这些 重要事实可以使我们对传主成长的各种因素作出符合实际的 分析,以便更立体地了解人物,对其思想、品格及功过作出 客观公允的评价。
大家好
1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十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一 传记阅读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宏观驾驭考况
新课标全国卷近年命题全景分析
年份
考查内容 卷别
2015
2014
2013
全
朱东润《朱 邹丽焱《科学 赵家业《“飞虎
选文
国
东润自传》 巨人玻尔》 将军”陈纳德》
卷 人物
Ⅰ
文学家 朱东润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二、传记的阅读 1.传记的阅读要求 (1)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把握传主的人生经历。 (2)分析传主的性格、情感,把握传主的性格、情感与基本事 实之间的关系。 (3)理解作者的评论、思想,分析作者的评论、思想与基本事 实之间的关系。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14实用类文本阅读第1章传记课件
育,中国的现代文学星系中璀璨群星的光芒将暗淡几分。如果
没有林徽因的辅助,梁思成很难完成《中国建筑史》。张清平 用林徽因和梁思成终生痴迷的古建筑来比喻他们的结合:梁思 成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是宏大的结构和支撑;
而林徽因则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栏杆。他们一 个厚重坚实,一个轻盈灵动,他们的组合无可替代。林徽因和 梁思成堪称中国知识分子的夫妻楷模,另一对我认为是傅雷和
②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 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 欢她、欣赏她、深爱她。的确,林徽因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 的女性之一。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
奇色彩。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③林徽因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
Hale Waihona Puke 一种带有文学评论色彩的体裁。它由传主、本事、作者的思考
与评析三要素构成。“传中有评,评中有传,评传结合”是其 特点。“传要真实,评要中肯”是评传写作的基本要求。
(二)传记的特点
1 .真实性。真实是传记的生命。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 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 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2 .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
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 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 别人捆绑在一起。《林徽因》一书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 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
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
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 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
还有鲁尔弗。
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康成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或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永恒的托尔斯泰曾经让我激动的小说可真不少,其中当然有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安娜·卡列尼娜》。
而后来,我怎么就那么强烈地喜欢上了海明威?他那貌似枯槁的短句竟有那么丰腴的蕴藏,我甚至感到全世界的作家数他最有魅力。
还有总是穿了破衣服拍照的福克纳。
还有鲁尔弗。
还有日本的川端康成、在图书馆里吸了一辈子灰尘的博尔赫斯……托尔斯泰怎么竟显得模糊了?曾经“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后来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现在又终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
仔细想想,大师是谁,海明威还是福克纳?川端康成还是谷崎润一郎?心里忽然明白过来,真正的大师应该是托尔斯泰,那个长着大胡子、身穿布衣,经常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大的托尔斯泰。
现代作家如海明威、卡夫卡、马尔克斯,怎么着都觉得散碎了点,思想让人捕捉不住,令人激赏的往往只是对人生或社会的展示,那怎么能让人心悦诚服?毕竟,文学不只是展示。
仅此一点,海明威怎么能和托尔斯泰比?有人说,托尔斯泰是一面“镜子”。
托尔斯泰怎么能仅仅被说成是一面“镜子”?是什么让我们觉得托尔斯泰好像是一座山,他笔下的人物总是弥漫着浓浓的忏悔之情,不是白种人或黑种人或黄种人的忏悔,而是人类的忏悔?为什么他的小说能让人听到深深的叹息,感觉到对人类灵魂的无情鞭挞?难道这一切不是基于对人的深深的爱?塔吉雅娜·托尔斯泰这样回忆她的父亲:“有一次在雅斯纳亚·波良纳,父亲忽然心血来潮,要大家说出人生的三个愿望。
父亲想出了两个——爱一切人,被一切人爱。
”现代派作家少的是爱,多的是技巧,然而文学毕竟不是技巧的展示会、语言的杂耍或叙事的杂技。
读托尔斯泰,常常让人想到宗教。
但把宗教淘洗一番,祛除世俗附加上去的荒诞,剩下的就是宗教美好的一面:净化人类的灵魂。
这话太古老了,但托尔斯泰最动人之处正在于此。
【金版教程】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三板块 3.14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进阶特训(含解析)第一练题苑撷真[人物传记]一、[2013·辽宁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
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告别祖居。
1937年南京沦陷前,他先后到武汉、重庆求学;1940年在重庆合川参加大学招生考试时,他亲历了日军战机对大半座城市的轰炸。
流离失所、国破家亡的血泪,促使青年吴良镛默默许下宏愿,在内心树立起“谋万人居”的理想。
②1950年,吴良镛结束在美国的研读深造,投身于新中国建设,协助梁思成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此后,风雨数十载,以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为导向,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到教书育人,他不知疲倦地奔忙着,孜孜探求着中国特色的城市规划建设之路。
他指出,西方建筑史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史是“土木的历史”,因此,北京旧城这个世界城市史上无与伦比之杰作的保护工作尤为不易。
随着一批批新建筑、一座座新城市的拔地而起,吴良镛的心头却日益萦绕着浓密的困惑。
他认为,旧城的改造不仅要满足现代生活的舒适要求,还要与原有的历史环境密切结合。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
”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
“衣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合院改造工程。
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
由于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
”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
高考语文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4 实用类文本阅读
第五步 把握中心主旨 理解文本异同 要思考每一则材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信息是什么,每一个题涉及的阅读区域是 怎样的,这样把对我们做题有用的信息筛选出来,根据勾画的信息抓住材料的有关环节, 关注表述的具体细节。最后还要思考命者为什么将这几则新闻材料放在一起考查,思考其 共性、联系和差异。 在思考与筛选的基础上还要善于比较多则材料的异同(内容上的异同,说法上的异同), 然后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概括,揣摩命题者把多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放在一起的意图, 揣摩三道题目可能会考查到的相关内容。然后,就可以将选项内容跟原文信息相互比对了, 简答题也能够在原文中找到答题依据。
解析 显/隐 (2)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 DE )(5 分) A.三段材料来源不一,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选择在“世界图书日”发布相 关新闻,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嫌疑。 B.相对而言, 《中华图书报》的专业性最强, 《北京青年报》和央视网虽然有宏观视野 和专家言论,还是显得不够专业。 C .对于同一阅读现象,“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屏奴”“网络浅阅读”等用 词的区别,表现了媒体的利益倾向。 D.三家媒体发布关于阅读现状的新闻背后,是国家对于“文明中国”的诉求。这说明 三者都是国家的喉舌,服务全民。 E .三家媒体的读者群体不一样,为了适应读者,在用词和修饰风格上有各自的考虑, 因而文字上的阅读感觉大不相同。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回答本题要高屋建瓴,通过材料的具 体内容找到报道者的倾向。从而明白,对同一件事情的报道,作者不同,目的不同,侧重点也有所不 同。新闻的时效性在各自的报道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第一则侧重在纸质阅读,关注的是未成年人; 第二则主要是呼吁国人改变阅读习惯;第三则强调网络浅阅读带来的危害。A项“说明三者都有应景的 嫌疑”说法过于武断。B项“还是显得不够专业”于文无据。C项“表现了媒体的利益倾向”属于臆断。由此 可以得出答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阅读三分析表达题的2大题型课件
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 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 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 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 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 饿,穿越荒山密林。
第十七页,共47页。
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 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 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 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 20 万人,沿街跪迎将军 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 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
第十九页,共47页。
第二十六页,共47页。
答案:①超越党派利益,献身正义事业,血酬壮志, 精忠报国;②为人平和,不求功名,临危不惧,胸怀坦 荡;③关爱家人,情真意切,侠骨柔肠,勇于担当;④ 身为军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兼具文韬武略; ⑤英勇善战,指挥若定,治军有方,视死如归。
第二十七页,共47页。
题型二 分析内涵 审清设问,知道考什么 (1)(2013·山东卷)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意。 (2)(2013·福建卷)请根据文本,探析“没有他,清华 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 依旧是清华”这句话的含意。
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 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 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荷馨写了绝命 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 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 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
第十四页,共47页。
第九页,共47页。
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 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 的爱国热忱。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4 特色分析题课件
3.文章结尾段落的作用:总结上文,照应开头内容或文章题目,升 华主题,引发读者的思考联想,表达某种情感。
4.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表明写作内容,透 露情感主旨。寓意含蓄,引人深思;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2)结构上: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串起主人翁的一生;制造悬念,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但是至少,自卑比嫉妒或者邪恶要好。如果说,前者提供了由于不断 怀疑与否定而丢失自我、超越自我的两个方向的可能性,后者却并不着力 于提升自我,而是带着暴虐和邪念,吞并与侵犯自身之外的他者,它的实 质是智力的懒惰、德行的放任。就此而言,上帝给了叶廷芳一次肢体残缺 却灵魂完善的机会。
12/9/2021
他的自信始于一次反叛。1950年,他父亲强调缺钱不准他上学。“我 从来没有向父亲提任何要求的胆量,只得一次次躲到暗处去哭泣。学校已 经开课两个星期了,我还照料着两头水牛……”但是那一次,他断然在一 个雪天穿上蓑衣、草鞋,挑着铺盖,跋涉45里进了城,从堂兄那里借了45 斤大米,交了学费……
12/9/2021
12/9/2021
2.(2018·福建省泉州市第四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叶廷芳:解脱原罪 徐虹
叶廷芳的故事讲到这里已千钧一发—— 1942年夏的一个黄昏,浙西衢县下叶村的居民全跑进山里去了。日军 从金华、龙游一带杀过来,顷刻间远处近处全是皮靴和马蹄的声响,还有 古怪蛮暴的鸟语。叶廷芳全家躲进简陋的小楼二层,将梯子抽了去。院门 被粗暴地打开。他们觉得上牙嗒嗒嗒嗒撞击着下牙,呼吸急促得像哮喘病 人,整个楼板都随着他们的颤抖而颤抖起来。那时候他刚满6岁,之后的任 何一次恐惧也没有超过那一次的剧烈程度。偏偏这个时候,母亲怀抱里的 三岁的弟弟又因为口鼻处被捂得太紧而踢打哭闹起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3 技巧分析题课件
1997年,钱杨二老的独女钱瑗去世,一年后,缠绵病榻的钱钟书也走 了。“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 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钱钟书缠绵病榻 的日子,全靠杨绛一人悉心照料。菜都做成糊状,鱼要做成粥,一个小刺 都不能有,都是杨绛一根一根剔掉的。有段时间,钱钟书在北京医院,女 儿在西郊,杨绛这么大年纪两边跑。一家三口人,后来一下走两个,尤其 是女儿的走让她毫无思想准备,这个打击太大了!“我们仨失散了”,但 是她一滴泪都不掉。
12/9/2021
总的思考角度: 1.让传主形象更全面完整,更立体化。传主形象是由多个侧面组成 的,只表现其伟大的一面,而不展现其普通的一面,人物就不能立体化。 2.让人物真实可信。要把人物写好,就要写其普通的一面,因为读 者是普通公民,他愿意接受伟人身上普通的一面。这样的人物会让读者觉 得真实亲切,易于接受。 3.符合读者心理需要。对于大人物诸如政治家、艺术家、影视明星 等,读者已经从媒体中了解了一些他们在本行业内的成就、事迹。对于传 记作品,读者更渴望了解一些花絮。因此,一些细节正能解决这一问题。
是信念的力量,他的信念就是让贫困农民尽快富起来、让老百姓都过 上他们向往的好日子!
12/9/2021
有如此的苦干实干精神,有如此为民的百姓情怀,百姓又怎么能不爱 戴他、不尊崇他呢? 百姓们说,李老师没有走,这漫山的苹果树、核桃 树,都是他的心血和汗水化成的。他,在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 碑!
12/9/2021
在他的指引下,三拐两拐,车子驶上一条窄窄的路,到村里的时候, 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将近一个小时。一下车,李保国就冲着果农们大声说: “今天雾大,高速路封着,国道堵车,来晚了,实在对不起啊!”诚恳地 道歉后,他就拿起工具,教大家怎么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D )(5 分) A.第②段说温源宁用“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 礼”一语描述王文显上课的情形,写出了他严肃、枯燥的授 课特点。 B.第⑥段引用《梦里京华》对大小老婆争宠的生动描写, 目的是为了突出袁世凯称帝的荒谬,说明王文显的剧作别有 一番幽默。 C.王文显的话剧作品文字饶有情趣,值得细细品味;他追 求的风格与当时的社会潮流不尽吻合,其作品透露出一定的 人文情怀。
大家好
1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课案 2 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 和表现手法
[考点分析] 传记作为实用类文本中的常见体裁形式,其文 体特征体现为作品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传记的表现手法主要 指以下表达技巧:人物表现的手法、结构技巧、语言艺术和 修辞手法。这与小说很相似。 高考命题中,对传记中段落作用、细节描写、人物陪衬以及 环境描写设题较多,传记材料的选择与组织也是命题的热点。 其题型可归纳为两类:①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②赏析传记 的表现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