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主要纲要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解释。
统计学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包括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等等。
为了提高统计学的教学效果,制定一份合理的统计学教学大纲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统计学教学大纲的首要任务是明确课程的目标。
在制定教学大纲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背景知识和学习能力,以及课程的实际应用。
课程目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掌握基本统计概念和术语:学生需要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例如总体、样本、变量等等。
他们还应该熟悉统计学中常用的术语,例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等。
2. 学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数据。
他们需要了解各种数据收集方法的优缺点,并学会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3. 掌握常见统计方法: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例如描述统计、推断统计等等。
他们需要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独立进行统计分析。
4. 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解释来培养数据分析和解释能力。
他们需要学会将统计结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清晰地解释统计分析的结果。
二、课程内容统计学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课程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括在统计学教学大纲中的内容:1. 描述统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描述数据。
他们需要学会计算和解释数据的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并能够使用图表来展示数据。
2. 概率论:学生需要学习一些基本的概率理论。
他们需要了解概率的定义和性质,并能够计算概率。
3. 抽样与估计: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抽样和估计。
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的抽样方法,并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抽样和估计。
4. 假设检验: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假设检验。
他们需要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步骤,并能够进行假设检验的计算和解释。
5. 回归分析:学生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回归分析。
他们需要了解回归分析的原理和应用,并能够使用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
三、教学方法统计学教学大纲还需要明确教学方法。
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
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通常会涵盖一些核心内容和实践技能,帮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统计学知识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的示例:
一、数据收集和整理
1. 数据来源:介绍各种数据来源,包括调查、实验、观测等。
2. 数据质量管理:讨论数据质量的评估标准和数据清洗的方法。
二、统计分析基础
1. 描述统计分析:介绍数据的基本统计特征和可视化方法。
2. 推断统计分析:讨论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等概念。
三、数据分析工具和软件应用
1. 统计软件:介绍主流统计软件(如R、Python、SPSS等)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 数据可视化:讨论使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结果的重要性。
四、实践案例分析
1. 实际案例研究:通过真实案例分析,探讨如何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项目设计: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一个统计分析项目,从数据收集到结果解释全过程。
五、沟通与报告
1. 分析结果呈现:培养学生编写清晰、简洁的分析报告和结果展示能力。
2. 沟通技巧:强调统计分析结果向非专业人士传达的沟通技巧。
六、伦理和法律规范
1. 数据隐私保护:介绍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中的伦理和隐私考量。
2. 法律规范:讨论统计分析在法律框架下的应用和限制。
七、实践考核方式
1. 个人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独立的统计分析项目,并撰写报告。
2. 小组讨论和演示:组织小组讨论和演示,展示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沟通技巧。
这只是一个示例大纲,实际的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可能根据学校、课程和教学目标的不同而有所调整和补充。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
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经济学、医学、社会科学等。
统计学的核心是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来了解和解释现象,并为决策提供依据。
为了帮助学习统计学的同学复习要点,下面将给出一个统计学复习纲要概论。
一、概率论的基本概念:1.概率的定义和性质2.条件概率和独立性3.随机变量和概率密度函数4.期望和方差的概念和计算二、统计学基本原理:1.样本与总体2.统计量和抽样分布3.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三、参数估计:1.点估计和区间估计的概念和方法2.极大似然估计和最小二乘估计的原理和应用3.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和解释四、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原理2.单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3.两个样本均值和比例的假设检验4.卡方检验和F检验的应用五、线性回归分析:1.简单线性回归的原理和应用2.多元线形回归的原理和应用3.回归分析中的诊断和解释六、方差分析:1.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2.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和应用3.方差分析中的效应大小和事后比较七、非参数统计:1.非参数统计的概念和方法2.秩和符号检验的应用3. Wilcoxon秩和检验的应用以上是一个统计学复习纲要的概论,其中包含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在复习过程中,可以通过课本、习题集和练习题来巩固理论知识,并通过实际数据的分析来加深理解。
此外,还可以使用统计软件来进行数据分析和实证研究,以提高对统计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建议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进行思考和总结,理解概念背后的原理,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涉及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学习统计学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和推理的能力,同时也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基础。
本文将介绍统计学教学大纲,旨在指导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教授这门学科。
I. 介绍统计学A. 统计学的定义与目标B.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C. 统计学的重要性II. 统计学教学目标A. 知识与概念1. 概率与统计的基本概念2. 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与技巧3. 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应用B. 技能与能力1. 数据的可视化与描述2. 推断统计与假设检验3. 统计软件的应用III. 教学内容与安排A. 基础统计学1. 描述统计学a.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b. 数据的可视化与描述2. 概率与概率分布a. 基本概率原理b. 离散和连续概率分布3. 统计推断a. 抽样与抽样分布b.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B. 进阶统计学1. 回归分析a. 简单线性回归b. 多元线性回归2. 方差分析a. 单因素方差分析b. 多因素方差分析3. 非参数统计方法a. 秩次统计b. 重抽样方法IV. 教学方法与评估A. 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2. 讨论与互动3. 实践与案例研究B. 学生评估1. 课堂表现与讨论2. 作业和小组项目3. 考试与综合评估V. 教材与资源推荐A. 主要教材B. 参考资料与学术期刊C. 统计软件推荐总结:统计学教学大纲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学习计划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统计学领域建立坚实的基础。
通过系统学习统计学的知识、概念和技能,学生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教师应根据大纲的安排,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手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此外,推荐优质的教材和资源,以及相关的统计软件,有助于深化学生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遵循统计学教学大纲,我们可以培养出具备扎实统计学基础的学生,为他们的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统计学提纲整理
统计学提纲注:加粗字体为老师提纲,小字为自己补充第一章导论一、基本知识1、统计学概念2、统计学研究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二、统计数据类型1、统计数据与数字2、有哪些类型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品质数据、数值型数据实验数据、观测数据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三、基本概念1、总体、样本2、参数、统计量第二章数据的搜集一、数据来源(渠道)1、间接来源2、直接来源二、数据搜集范围1、全面调查2、非全面调查三、具体实施方法1、问卷设计2、方法四、数据误差1、种类2、抽样误差第三章数据的图表展示一、预处理1、筛选2、排序二、分类数据1、整理2、图示柱形图,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三、顺序数据1、整理2、图示柱形图,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环形图四、数值型数据1、整理:数据分组(1)概念:限、组中值、组距(2)分组注意问题:上下限重合分组、开闭口2、图示(1)分组数据图示:直方图(与条形图区别)(2)未分组数据图示:茎叶图、箱线图(3)时间序列数据图示:线图(4)散点图(5)气泡图(6)雷达图五、合理使用图表1、结构2、注意第四章数据的概率性度量一、集中趋势的度量1、众数2、中位数(分位数)3、平均数:算数平均数、几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二、离散程度的度量异众比率、四分位差、平均差、极差、标准差、方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三、偏态系数、峰度系数集中趋势分类数据:众数顺序数据:众数、中位数、分位数数值型数据:众数、中位数、分位数、平均数离散程度分类数据:异众比率顺序数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数值型数据: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极差、平均差、标准差、方差、标准分数、离散系数第六章统计量及其抽样分布一、统计量及其种类1、统计量2、种类二、抽样分布三、常见分布1、Z正态分布2、X²卡方分布3、t分布4、F分布第七章参数估计一、基本问题1、统计量、参数2、置信水平3、评价标准二、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1、均值μ的区间估计2、比例π的区间估计3、总体方差σ²的区间估计三、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1、均值μ1-μ2的区间估计2、匹配样本3、比例π1-π2的区间估计4、总体方差σ1²/σ2²的区间估计四、样本量的确定(公式、影响因素)第八章假设检验一、基本问题1、目的2、假设提出3、几类错误4、假设检验过程5、P值6、单尾检验与双尾检验二、一个总体的假设检验1、均值μ的假设检验2、比例π的假设检验3、总体方差σ²的假设检验三、两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1、均值μ1-μ2的假设检验2、匹配样本3、比例π1-π2的假设检验4、总体方差σ1²/σ2²的假设检验第十章方差分析一、基本问题1、方差分析2、与假设检验区别3、假定条件4、几个名词二、平方和计算1、组内平方和计算2、组间平方和计算3、总平方和计算三、均方1、自由度2、均方(组内均方、组间均方)四、方差分析流程五、R²关系强度计算公式、解释R²含义1、关系强度2、测量指标3、R²的解释六、两两比较的LSD第十一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1、相关、回归分析的区别,联系2、一元线性回归的步骤3、为什么进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4、一元线性回归的基本假定(古典假定)5、拟合优度,什么是拟合优度6、拟合优度判定指标是什么7、样本绝对系数的解释8、普通最小二乘法的解释9、公式——相关系数的计算第十三章时间序列分析和预测一、时间序列的基本问题1、时间序列的概念2、时间序列的种类3、时间序列、平稳序列、非平稳序列二、描述性指标计算三、平稳性序列分析与预测1、简单平均法2、移动平均法3、指数平均法四、非平稳性序列分析与预测1、趋势方程2、季节指数3、符合序列分析与预测第十四章指数一、基本问题1、指数概念2、指数种类二、指数的编制(计算)三、指数体系1、总指标指数2、平均指标四、几种常见的指数。
统计学课程大纲
统计学课程大纲I. 课程简介(Introduction)- 课程名称:统计学(Statistics)- 学分:3- 前置课程要求:高中数学基础- 课程目标:通过学习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熟练应用统计学的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
II. 教学目标(Learning Objectives)-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总体、样本、变量、参数和统计量等。
- 掌握常见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统计、推断统计和回归分析等。
- 学会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
-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III. 课程大纲(Course Outline)1. 第一部分: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数据的图表展示- 中心趋势和离散程度的度量- 数据的分组和频数分布表- 统计图形的绘制2. 第二部分:概率与概率分布(Probability and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s)- 概率的基本概念- 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常见概率分布:离散随机变量的分布(如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和连续随机变量的分布(如正态分布)- 期望值和方差的计算3. 第三部分:统计推断(Statistical Inference)- 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 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单总体参数检验与双总体参数检验- 方差分析与相关分析4. 第四部分:回归分析(Regression Analysis)- 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模型的评价与解释5. 第五部分:统计软件应用(Statistical Software Application)- 统计软件简介- 统计软件基本操作与应用案例演示- 学生实践与作业辅导IV. 教学评估(Assessment)- 平时表现: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占总评成绩的20%。
- 期中考试:考查学生对描述统计和概率的理解与应用,占总评成绩的30%。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解释和呈现数据的学科。
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
统计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基本概念和原理统计学的教学大纲首先应该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学生应该了解统计学的定义、发展历史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此外,他们还应该了解统计学的主要原理,例如概率论、抽样理论和假设检验等。
二、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学的核心是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教学大纲应该包括如何设计合适的调查问卷、如何进行抽样调查以及如何处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统计软件和工具来分析数据,并能够正确地解读和呈现结果。
三、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它包括对数据的整理、总结和呈现。
教学大纲应该介绍各种描述统计学方法,例如频数分布、中心趋势度量和离散程度度量等。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这些方法来描述和分析数据,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推断统计学推断统计学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支,它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教学大纲应该介绍参数估计的方法,例如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并教授如何进行假设检验。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统计方法来推断总体的特征,并能够根据样本数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五、回归分析与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是统计学的重要工具,它们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大纲应该介绍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教授如何进行模型拟合和参数估计。
学生应该学会使用这些方法来分析和解释数据,并能够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
六、统计学的应用最后,教学大纲应该介绍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学生应该了解统计学在经济学、社会学、医学等领域的具体应用,并能够将统计学的方法和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总之,统计学的教学大纲应该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统计学的教学大纲应该灵活、多样化,以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为目标。
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
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
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统计学基础知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
括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内容。
2. 数据收集与整理:介绍如何设计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并学
习数据整理和清洗的技巧,包括数据采样、数据录入和数据校验等。
3. 数据分析与解释:学习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如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以及如何解释统计分析结果。
4. 统计软件应用:学习常用的统计软件,如SPSS、R、Python 等,掌握数据分析和可视化的技能。
5. 实践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学习如何应用统计学知识解
决实际问题,例如市场调研、医学研究、金融分析等。
6. 报告撰写与演示:培养撰写统计报告和演示统计结果的能力,包括数据可视化、报告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技巧。
7. 伦理与专业规范:介绍统计学研究中的伦理问题和专业规范,如数据保密、知识产权和学术诚信等。
8.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包括与他
人合作完成统计项目和与非专业人士沟通统计结果的能力。
9. 独立研究与创新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统计研究和创新,提升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10. 实践报告与评估:要求学生完成一定的实践项目,并撰写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统计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总体而言,统计学专业实践大纲旨在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统计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大纲内容涵盖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实践案例分析、报告撰写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统计学提纲
统计学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统计的含义:三个方面和关系2.狭义统计学研究对象3.社会经济统计的四个特点4.统计数据处理步骤:统计设计贯穿始终、统计分析是统计工作的决定性环节5.统计学中基本概念: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标志与指标的区别、变异和变量(重在理解),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分第二章数据收集1.统计调查对象与统计调查单位的区别2.统计调查误差,误差的分类,误差的差生原因和特点3.科学合理的数据收集具备的要求:准确性、及时性、全面性和经济学(记忆)4.数据收集方式特点(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随机性)、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第三章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的作用:承上启下,二个动作(分类、汇总)记忆2.分组的目的:组间差异性和组间同质性3.第三节分布数列的举例,组距和组数的确定、确定组限的规定第四章集中趋势与离中趋势(会有大的计算题和小题目)1.两类总量(标志总量和总体单位数)2.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分3.六个相对指标的计算4.简单算术平均数的计算一般学生问题不大,注意加权算术平均数的计算,关注书本的例题(告诉比重、告诉具体各组人数,以及组距的处理)5.调和平均数和几何平均数的计算(主要是关注课后习题和作业上的题目)6.中位数和众数的计算关注书本习题和作业即可(中位数、众数、算术平均数关系)7.标志变异指标和是非标志的平均数、标准差的计算全部要会,见作业第五章统计推断1、全及总体和样本总体的区别,具体情形能区分即可2、样本容量和样本个数3、关于抽样误差和我抽样平均误差,根据我上课理解4、样本平均数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平均数以及样本平均数的标准差结论要记住,推算过程不要5、三个特殊的正态分布值6、课后习题类似的题目第六章时间数列(大的计算题和小题)1.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间作业)2.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作业都有)3.平均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关系4.长期趋势的测定(见书本和作业习题),曲线的不考5.季节变动的测定,作业和书本第七章统计指数(大计算题+个别小题)1.个别指数和总指数(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平均指标指数)2.质量指标和数量指标的区分3.两因素和三因素的分析4.平均指标指数的因素分析(见书本例题和课后习题)5.平均数指数(个体和总量指数相结合)第八章相关和回归分析1.函数和相关关系的区别2.相关分析包括的内容:方向、关系密切程度3.相关系数的计算(最基本的公式),注意下如果是组距是的求相关系数4.等级相关(必考小题)5.一元线性回归方差的测算6.判断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的计算,直接套用公式,小题。
统计学提纲第一章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从结绳记事开始,就有了统计的萌芽。
奴隶社会(夏朝),有了人口和土地数字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统计资料;古希腊、罗马时代,开始了人口和财产的调查。
一般认为,统计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17世纪中叶有:政治算术学派,威廉·配第国势学派(记述学派),康令、阿亨瓦尔19世纪后半叶有:数理统计学派,凯特勒社会统计学派第二节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一、统计的涵义统计一词有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三个方面的涵义。
(一)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是对社会、经济和自然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二)统计资料即统计工作的成果,通过统计实践所取得各项数据资料和与之相关的其他实际资料;(三)统计学是关于如何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
(即如何对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调查、整理和分析的原理、原则和方式方法的科学)三种涵义的联系1.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资料的需求支配着工作的布局;工作的好坏又影响着资料的数量和质量)2.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理论是工作经验的总结;工作的发展需要理论的指导)二、统计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指所要认识的客体。
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
三、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统计在调查、整理、分析各阶段所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
(一)大量观察法:从总体上加以考察,对总体中的全部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加以综合研究。
(二)统计分组法:根据现象内在的性质和统计研究任务的要求,将总体各单位按照某种标志划分为若干组成部分的一种研究方法。
(三)综合指标法:运用各种统计指标来反映和研究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总体单位(一)统计总体(全及总体、总体、母体)统计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的个别事物所组成的整体,简称总体。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1. 课程简介- 介绍统计学的定义和作用- 强调统计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重要性2. 学习目标- 理解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统计思维3. 课程内容3.1 描述统计学- 数据收集和整理- 描述性统计量的计算和解释- 数据可视化方法3.2 推论统计学- 抽样与抽样分布-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3.3 统计学实践- 统计软件的使用- 实际问题的统计建模和解决4. 教学方法-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统计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进行案例分析和示范。
-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学生理解复杂概念。
-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数据分析案例和统计软件的操作,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 小组项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项目,培养合作与沟通能力,并加深对统计学知识的理解。
5. 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比:30%- 作业与实验报告:30%- 期末考试:40%6. 参考教材- "统计学",作者:王若飞,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现代统计学原理",作者:李晓霞,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7. 注意事项- 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相关知识。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与同学和教师保持互动。
- 强调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 课程进度安排- 第1-2周:课程介绍与基本概念- 第3-5周:描述统计学- 第6-8周:推论统计学- 第9-11周:统计学实践- 第12-14周:复习与期末考试准备本课程教学大纲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统计学知识和应用能力,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希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完成作业和实验报告,以及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提纲第二章
统计学提纲第二章第一篇:统计学提纲第二章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概念与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有关客观现象搜集资料的工作过程。
(一)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取得反映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的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
(二)统计资料的搜集方式有两种:1.是直接向调查对象搜集反映调查单位特征的统计资料。
这些资料尚待汇总、整理,需要由个体过渡到总体的统计资料,一般称为原始资料(初级资料、初始资料或第一手资料);2.另一种是搜集已经加工、整理过的,能说明现象总体特征的统计资料,亦称为次级资料或第二手资料。
二、统计调查的作用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初始阶段,担负着提供基础资料的任务,是决定整个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环节,是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的前提。
三、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提出此基本要求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调查资料的质量。
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它是衡量统计调查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一)准确性就是调查资料如实反映客观实际。
(二)及时性就是时效性,即要求按统计调查方案中所规定的时间,如期提供资料。
(三)完整性就是要求调查资料全面反映现象总体特征。
四、统计调查的种类(一)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这是统计调查最基本的分类。
1.全面调查是指对被研究总体中的全部单位都进行调查。
在全面调查的情况下,对被研究总体的所有单位无一例外地进行观察,因此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
2.非全面调查,只是对被研究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二)按调查登记时间是否具有连续性,可分为连续调查(经常性调查)和不连续调查(一次性调查)。
1.连续调查是随着研究现象的变化而连续不断地调查登记。
其目的是为反映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全部发展进程。
2.不连续调查是间隔一段较长的时间才举行的调查。
其目的主要是获得现象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变化,达到某一时刻的静态统计资料。
统计学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的科学。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熟练运用统计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理解统计学的核心概念,如概率、随机变量、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
二、课程目标1、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统计学在数据分析中的重要性。
2、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推论性统计和实验设计等。
3、能够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理解数据分析和解读的流程。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1、统计学基础知识:概率论基础、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抽样分布。
2、描述性统计:数据的图表展示、数据的数值描述、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3、推论性统计: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
4、实验设计: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实验设计的类型和实施。
5、统计软件应用:Excel、SPSS、R等统计软件的使用,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6、数据分析案例: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学时,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理论教学部分侧重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实践教学部分则注重于统计软件的运用和数据分析的实践。
具体安排如下:1、理论教学部分(学时):讲解统计学的基础知识、描述性统计和推论性统计的内容。
2、实践教学部分(学时):学习统计软件的应用,进行数据分析和解读的实践操作。
五、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同时,我们将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六、考核方式本课程的考核将采用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方式,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具体安排如下:1、平时作业:占总成绩的%,将根据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评定。
统计学原理提纲
统计学原理提纲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统计研究的对象和特点一.统计的含义三种含义:统计活动,统计资料,统计学. 二.统计研究的对象及统计的性质1.统计研究的对象:社会经济总体现象的数量方面。
2.统计的性质:〝社会认识的最有力的武器之一〞(列宁)可从①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的基本原理方面….②质和量的辨证统一关系方面….来认识.3.统计学及其科学基础:①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是一门研究如何收集,整理和分析客观经济现象数量表现的理论和方法的方法论科学.②科学基础哲学;经济学等实质性科学;数学。
三.统计的特点 1。
数量性;2。
总体性;3。
具体性;四.统计的职能,工作任务,管理体制1.统计的职能三大职能:信息,咨询,监督. 2.统计工作的任务:统计法第二条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 〞3.统计的管理体制统计法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统计系统,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第二节:统计的产生和发展一.统计工作的产生和发展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可以分五个方面来理解….1.统计实践已经有几千年历史2.人们对统计的需求3.社会分工的细化4.科学技术的发展5.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需要.二.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1.统计学产生的标志十七世纪中(1671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的《政治算术》一书问世作为标志.2.统计学发展的主要过程:①政治算术学派(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发展为社会经济统计学;②数理统计学派(以方法和应用研究为主)发展为数理统计学.第三节:统计研究的程序和基本方法一.统计研究的程序设计,调查,整理,分析.二.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 1。
大量观察法2。
统计分组法3。
综合指标法4。
对比分析法5。
统计模型法6。
统计推断法. 三.统计认识的侧重点突出:1.数量的认识2.主体的认识3.规律性的认识.第四节: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1.统计总体的定义:指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由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合2.统计总体的特征相对性,客观性,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3.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之.二.标志与变量1.标志的概念:总体单位的特征或属性2.标志的分类:①按总体单位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标志;品质标志.②按表现形式不同分为不变标志;可变标志.3.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三.统计指标1.概念表明总体特征及其数量表现2.分类:①按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质量指标.②按作用和形式不同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③按反映的时间特点不同时点指标;时期指标.3.标志与指标的关系:①联系 A.汇总关系; B. 转化关系.②区别 A.说明对象不同; B. 表现形式不同.四.统计指标体系1.统计指标体系的概念①定义:若干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结合在一起形成的整体称之.②含义 A.指有联系的一套指标;B.要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③两种表现形式: A.数学等式联系; B.框架式2.指标体系的分类①按反映的内容的范围分宏观,中观,微观.②按作用的不同分基本指标体系,专题指标体系.3.建立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①目的性②科学性 A.内容全面系统;B.层次清楚;C.科学的理论指导.③可操作性④可比性总之,统计具有重要的作用:1.宏观上统计是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重要工具2.微观上统计是企业管理和决策的依据3.统计可以宣传和教育群众4.统计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5.统计是认识社会的一种有力的武器.第二章统计调查第一节统计调查的意义和种类一.统计调查的概念和意义1.统计调查的概念:根据统计任务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收集统计资料的过程.2.资料的内容①原始(初级)资料②次级资料3.意义①统计工作的基础,②认识事物的起点,③直接影响统计工作任务的完成质量.4.对资料的要求全面,及时.二.统计调查的要求 1.正确性 2.及时性 3.完整性三.统计调查的种类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分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2.按登记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3.按调查组织的方式不同分统计报表制度;专门调查. 四。
统计学 教学大纲
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教学大纲统计学是一门应用广泛、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
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帮助我们了解和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和问题。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涉及经济、医学、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因此,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份统计学的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统计学知识。
第一部分:统计学基础知识这一部分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调查问卷、采样方法和数据收集的技巧。
此外,还将介绍统计学中常用的术语和符号,如平均数、中位数、标准差等,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和应用场景。
第二部分:描述统计学描述统计学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对数据的整理、总结和表达。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和关系。
例如,直方图、饼图和散点图等。
此外,还将介绍如何计算和解释数据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如均值、方差和标准差等。
第三部分:概率论概率论是统计学的基础,它涉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规律性。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基本的概率概念和计算方法,如事件的概率、条件概率和独立性等。
此外,还将介绍概率分布和随机变量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例如,正态分布和二项分布等。
第四部分:统计推断统计推断是统计学的核心内容,它涉及从样本中推断总体的特征和规律。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如何进行假设检验和置信区间估计。
假设检验是一种用于判断统计推断是否成立的方法,而置信区间估计则是一种用于估计总体参数的方法。
此外,还将介绍如何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和解释结果。
第五部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是统计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预测。
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他们将掌握如何拟合回归模型、评估模型的拟合程度和解释回归系数等。
此外,还将介绍多元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统计学》辅导纲要
《统计学》辅导纲要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1. 统计的含义2.统计的特征3. 统计研究对象的特点4.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重点掌握:1.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2. 统计研究具有数量性和总体性两个重要的特征。
统计研究的数量性特征表明统计是从数量方面入手来认识和反映现象的。
数字是统计的语言。
总体性是统计研究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所谓总体性,是指统计是从总体上反映和分析事物的数量特征,而不是着眼于个别事物。
因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只有从整体上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个别事物由于受种种偶然因素的影响,其数量特征并不能代表整体。
3. 统计的研究对象具有如下的特点:(1)总体性。
统计认识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必须是对总体现象的认识,而非对个体现象的认识。
因为,只有通过对总体的数量方面的观察,才能发现现象存在的共性和规律性。
(2)社会性。
统计对象的社会性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统计的认识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因而统计本身也就有了社会性。
二是统计认识的主体是社会的人,人的阶级性(社会性)决定了认识立场和认识结论上的社会性。
三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和人的利益有关,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因此人们相互间的利益分割和利益冲突,必将在统计上显示出来。
4. 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由许多性质相同的个别事物组成的整体,叫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我们可以概括出统计总体的如下特征:(1)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必需在某一方面性质相同。
(2)大量性:即总体应该由为数众多的单位构成。
(3)差异性:即构成总体的各单位除了某一方面或几方面性质相同以外,必须在其他方面存在着差别,这是统计的必要条件。
样本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同质总体中抽选出来的那部分单位组成的小的总体,是统计推断的基础。
统计学主要纲要
统计学第一章统计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1)统计资料:是指反映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数字资料,也可称为统计指标。
要求:准确(数据要真实)、及时(时效性)、全面(资料全面、完整)、统一(统计指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要一致)和系统(数字前后衔接有连续性)。
(2)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研究的工作活动过程。
(3)统计科学:是对统计工作经验和方法的理论概括。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工作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统计发展:政治算术学派(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记述学派(提出统计学的名称,以文字记述和比较国情)、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政治算术学派的著作有统计学之实,却没有统计学之名。
记述学派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2、统计的特点:统计的作用:数量性——用数字说话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具体性——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量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综合性——从总体上研究客观事物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认识现象的发展规律。
4、统计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统计、概率论5、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
标志、变异与变量。
指标与指标体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基本特征:(1)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必须在某一点上具有共性。
(2)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要足够多。
(3)变异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标志间的差别。
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无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无限的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基本单位或个别事物就叫总体单位。
(特征:同质性)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与总体单位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第一章统计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和统计科学(1)统计资料:是指反映各种社会经济现象和过程的数字资料,也可称为统计指标。
要求:准确(数据要真实)、及时(时效性)、全面(资料全面、完整)、统一(统计指标的涵义和计算方法要一致)和系统(数字前后衔接有连续性)。
(2)统计工作:是指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进行设计、调查、整理、分析研究的工作活动过程。
(3)统计科学:是对统计工作经验和方法的理论概括。
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是工作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统计学与统计工作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统计发展:政治算术学派(为统计学的创立奠定了方法论基础)、记述学派(提出统计学的名称,以文字记述和比较国情)、数理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政治算术学派的著作有统计学之实,却没有统计学之名。
记述学派有统计学之名,无统计学之实。
2、统计的特点:统计的作用:数量性——用数字说话是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具体性——是具体而不是抽象的量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综合性——从总体上研究客观事物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3、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即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从而认识现象的发展规律。
4、统计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数理统计、概率论5、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总体与总体单位。
标志、变异与变量。
指标与指标体系(1)总体与总体单位总体:是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就是统计总体基本特征:(1)同质性:即构成总体的各单位必须在某一点上具有共性。
(2)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单位要足够多。
(3)变异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标志间的差别。
有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有限的无限总体:是指总体中包含的单位数是无限的总体单位:构成总体的各个基本单位或个别事物就叫总体单位。
(特征:同质性)总体与总体单位的关系:总体与总体单位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
总体与总体单位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2)标志和标志表现例:每个学生民族汉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
总体单位标志标志名称表现品质标志:凡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标志(它不能用数量来表示) 数量标志:凡表示总体单位质的特征或属性的标志(可用数量来表示)不变标志:标志的表现相同的称为不变标志可变标志:标志的表现不同的称为可变标志。
可变的数量标志就是变量,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
连续变量:是指可以有连续数值变化的变量(连续变量的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值之间可作无限分割,是可以用小数值来表示的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只能以整数数值变化的变量。
各变量值是以整数断开的。
(3)指标与指标体系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构成要素有六个:指标名称;计算单位;计算方法;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
标志和指标的关系 :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统计指标是可量的,标志未必都是可量的联系:总体单位某一标志往往就是某一统计指标有许多统计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出来的或计算出来的指标和数量标志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的指标群所构成的整体。
能分清如下概念:(1)总体与总体单位(注意划分的相对性)(2)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用数字表示是否有意义)(3)标志与指标(一个说明单位特征,一个说明总体特征)(4)变量与变量值(一个是标志,一个是标志表现)(5)连续变量与离散变量(用小数点表示是否有意义)第二章1、统计调查:统计调查(又称统计观察),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向总体各单位搜集统计资料的过程。
基本原则:准确性(资料必须真实是首要点)、时效性(规定的时间提供调查资料)、完整性(资料齐全)2、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1)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是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量。
1.普查的组织形式(1)按资料来源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上而下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普查人员。
对调查单位直接进行登记。
另一种是利用调查单位的原始记录和核算资料,或者结合清库盘点,由调查单位自填调查表。
(2)按任务缓急不同,可分为一般普查和快速普查一般普查是采取逐级布置和逐级汇总上报的办法,前后花费时间较长,有的调查任务紧迫,逐级上报的普查方法不能完成这样紧急任务,就要采用快速普查。
这种普查无论是布置普查任务和报送资料,都越过中间环节,由组织领导普查工作的最高机关直接把任务布置到各基层单位,各基层单位则把调查结果直接报送组织普查的最高领导机关。
(2)重点调查:重点调查是一种专门组织的了解基本情况的非全面调查,它在全部调查单位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调查。
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数目少,而其标志值所占的比重大。
特点:(1)选择不带有主观的因素。
(2)重点调查的目的是反映现象总体的基本情况,但是它不能完整地反映现象总量,也不具备推断总体总量的条件。
作用:在于它能及时地满足领导掌握基本情况的需要,能节省人力、时间、而且调查单位少,调查一般比较深入。
(3)典型调查:它是一种非全面调查,是根据调查的目的,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研究,借以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
特点:调查单位是根据调查的任务,在对现象总体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出来的。
典型调查是对典型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
形式:(1)“解剖麻雀”式的典型调查这是一种对个别典型单位进行的调查研究。
在这种调查中只要选出少数几个典型单位就可以了。
它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典型单位来说明事物的一般情况或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性。
(2)“划类选典”式的典型调查这是一种对现象总体按与研究目的任务有关的主要标志划分类型,然后再在类型组中选择典型单位进行调查。
作用: 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可以补充全面调查和其它非全面调查的不足;划类选典式的典型调查,它可以用典型单位组成的总体指标推断整个总体的指标(4)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一种非全面调查,它是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选出部分单位进行调查。
被抽选出的这部分单位为样本。
抽样调查是用样本指标数值来推断总体指标数值的一种调查方式(5)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的规定,按照统一的表式和要求,统一的报送时间和程序,自上而下地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
特点:保证资料的一致性和及时性。
统计报表的填报单位都要按照统一规定的表式和期限填报便于汇总资料和积累资料。
各填报单位对报表中各指标的理解和计算方法一致种类:按其报送周期长短不同,可分为日报、旬报、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按报送方式不同,可分为邮寄报表和电讯报表按填报单位的不同,可分为基层报表和综合报表3、统计资料的收集方法(1)直接观察法:是指调查机关派出调查人员到调查所涉及的事物所在的场所进行现场观察、点数、计量或用仪器测量和记录现场情况的调查方法。
特点:主要用于收集表象资料,了解现实情况。
(2)采访法:由调查机关派出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收集资料的方法。
特点:是调查者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可当面提问和答询,集体采访还可相互讨论、相互补充,可收集到比较准确和丰富的信息,但耗费亦较大。
(3)报告法:是通过颁发调查方案来收集资料。
特点:有强制性,被调查单位必须如实报告;它一般用于机关团体和企业事业单位,而不用于个人,费用比较节省。
(4)通信法:是以通信形式向被调查人收集资料。
特点:以自愿提供资料为前提,无强制性,所费较低,资料的可信度也可能较低,此法适用于了解个人信息。
(5)实验调查法:是通过某种社会实践来收集信息资料。
特点:这种方法能够获得较准确的资料,适用于对重大决策的研究。
但所费亦较高。
(6)网上调查法:是指利用现代信息风络来收集统计资料的方法。
特点:这是一种最简便、快捷、节省的调查方法。
但这种方法的调查范围有限,问卷回收率和调查质量也没有保证。
4、调查方案和问卷设计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对象:是应搜集其资料的许多单位的总体,统计总体这一概念在统计调查阶段称为调查对象(由调查目的所决定的)。
调查单位:也就是总体单位,是调查对象所包含的具体单位。
报告单位:则是指负责向上级提供调查资料的单位调查单位与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例如,企业普查,每一个企业既是调查单位,又是填报单位,两者是一致的。
而在企业职工普查时,调查单位是每一个职工,而填报单位是每一个企业,两者是不一致的。
调查项目和设计调查表:调查项目:是指向调查单位所要调查的具体内容,即向调查单位调查登记的标志。
调查表:就是把拟定的调查项目按照合理的顺序设计的一种表格。
它是调查阶段搜集原始资料常用的基本工具,也是拟定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
调查的方式、方法:是指调查工作的组织方式方法。
调查误差:种类:工作误差:是由于调查工作中的失误所造成的误差。
代表性误差:是以部分推断总体时必然存在的误差。
产生调查误差的原因:教材34页防止与减少调查误差的办法:教材35-36页能分清以下概念:调查单位与调查报告:主要考虑两点:一是两者有不同的“职责”,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标志)的承担者,而报告单位是负责报送统计资料(或调查内容)的单位。
二是两种单位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
例如要调查某部门各企业的产量和成本水平,则其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都是每一个企业;若要调查该部门各企业职工的文化程度、技术水平,则其调查单位是每个职工,报告单位是每一个企业,两者不一致。
统计报表与普查:两者虽然都是全面调查,但有区别,统计报表是经常性调查,其调查内容是常用的基本指标。
而普查是一次性调查,调查哪些不可能或不必要经常调查,而又需要掌握比较全面细致的重要资料,以便为某种特定的目的服务,且普查的对象往往是用时点资料来反映的。
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首先,调查单位的特点不同:重点调查是选取重点单位进行调查,重点单位是由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标志总量的比重所决定的,是客观存在的,且又不具有代表性。
典型调查是有意识地选择典型单位进行调查,这些典型单位必须能代表好、中、差各种类型的单位。
其次,调查的目的和作用不同:重点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不能用来推算总体的指标值。
典型调查的目的在于掌握总体发展变化规律和总结经验教训,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从数量上推断总体的指标值。
抽样调查与典型调查:前者是按随机原则选取样本,后者是有意识选择出来的。
两者虽然都可以推断总体,但前者能计算估计,后者则无法做到。
到后面讲抽样调查时不要作进一步说明。
第三章统计整理1、掌握下列概念:统计整理,统计分组、分组标志、分配数列、按品质标志分组、按数量标志分组,、简单分组、复合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