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终身职业教育理念构建中职生涯教育体系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专、
中等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中专、技校、职业高中、成人中专等。
中等职业教育应树立终身教育理念,由单纯的就业教育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转变,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由知识型、技能型向创新型、创业型转变。
学校要主动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一方面要为终身教育体系的形成服务,进一步发挥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继续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种功能。
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要强调相互间的衔接与沟通,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受教育的机会。
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
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创业能力,鼓励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自主就业和创业,使学生毕业后,既能适应就业要求,又能自主创业,还能适应继续深造、终身学习的需要。
一、“熟悉教材”是提高中职课堂教学的前提。
教师只有吃透教材,弄清楚课文的重点、难点,才能在课堂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及时地调控师生的作用,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课堂教学焕发主动、自主、探索的活力。
信息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其发展速度是非常惊人的,经常出现教材跟不上时代的现象,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在备课时,不能照本宣科,要适当调整、拓展教材的内容。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思路是否清晰。
教师在熟悉教材、研读教材的同时,逐渐地会产生一个如何教的完整的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这诱导即是教学思路,诱导的过程,即是教学思路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景”是中职课堂教学的关键。
只有在教学思路十分清晰的情况下才能为每一节课创设形象的教学情景。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每节课的开始,教师的导入很关键。
精彩的开场白能引发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与参与教学。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能容易对各种新生物充满好奇心,进而产生极强的求知欲。
浅谈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
浅谈中职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当前,中职教育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如何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和适应能力的中职学生,是我们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强化技能导向中职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应将技能导向置于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位置。
传统的中职教育注重理论传授,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无法胜任。
创新的中职教育应该从技能导向出发,注重实践教育,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实践。
中职学生应该拥有“学做合一”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二、体现人文关怀中职教育不仅仅是技能输出,也含有人文关怀和价值引领的意义。
因此,在实践能力培养的同时,学校也应该注重综合素质教育。
中职学生是转化为社会的重要人才,应该在学校中受到全面的教育,包括人文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
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选择,不断提高他们的根基和修养,是中职教育的重要方向。
三、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育者,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创新中职教育的关键。
应进行教学方式和课程结构的优化,采用更加灵活、互动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激发他们学习技能和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另外,中职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也应增加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手能力,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关注个性化差异中职教育涵盖广阔的学科领域,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也千差万别。
创新中职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师生互动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特点和倾向,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中职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特征,推进个性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做到因材施教,更好发挥学生的潜力。
总之,中职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中职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职学校生涯规划教育体系构建
【 关键词l中职 学校
生涯规划教 育 学风建设
以班 主任 、 辅导 员、 专业教师为主力 , 校 内外聘任导 师共同参与 , 专业 互补、
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 学生人生教育 的重要内容 , 也是 中职 学校思想政 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 目前大多 以大学 为起 点构建 学生 生涯规划 体系 的 前提下 , 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 , 有 针对性地 在 中职 教育 实践 中引入生 涯 规划教育 , 使职业技术学校的学 生树 立正确 的生 涯规划理念 和意 识 , 引导 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 目标 , 能提 升 中职 学生 的理想抱 负水平 , 提升 中 职学生 的综合素养 。 也将开创学校 中职学 生思想政 治教 育新局 面, 有效促 进学风强校的建设。 开 展 中职 生 涯 规 划教 育 的必 要性 和 紧 迫 性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 比。 对 中职 学生 的培养 , 更加鲜 明地突 出 其职业 性。 中职学生作为未成年 群体 , 与属于成 年群体 的大学 生相 比, 他 们作 为不成熟个体 , 更早地进入职业生涯 , 并进行 职业选择。 因此 , 加 强对 中职 学生生涯规划的指导和教育 , 对其成长 、 成 才显得 尤为重要 。近 年来 , 教育部把 中职学生 的职业规 划课程放在 更加突 出的位置 , 专 门印发 了《 教 育部 关于 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 教学大纲 的通知》 ( 教职成[ 2 0 0 8 ] 7 号文件) , 明确规定职业生涯规 划应作 为中等职业 学校四 门德 育课必修 课 程之 一, 首次将职业规划课程作为原课程列入 必修课 中。 目前, 中职 院校职业生涯规 划课程体 系从 构建量 和系统 化程度 上 , 缺 少理论 知识 和系统 的操作体 系, 使得大 多数学 生不能从真正意义 上理解职 业生涯规划对他们 学习和今后就业 的指 导与激励性作 用。而 且, 中职 生在 就业中面临和大学毕业 生竞争 的压力 , 缺 乏 自信 和学 习的上进心 。另外 , 中职 院校本身的师资力量 、 教 师专业 知识水平 总体不 高 , 技 术实践教 学设 备不足 , 实践合作企业相 对缺乏。最 后, 中职 学校没 有设立 专 门的职 业 生 涯规划指导部门对 学生进 行职业 生涯规 划的辅导 。因此 , 推 行专 业化、 有 针对性的中职学生涯规划教 育工作很有价值 , 也势在必行。 二、 中 职 生 涯 规 划教 育 的 目标 和 指 导 原 则
职业教育如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发挥作用
是 职业 培训 在正规 教育 体 系 中没有 正 式 的地位 。职业 培 训是 职业 教 育 的重
模式 的一大特 色。 职普 相互融 通和渗透
是世界 性的发展 趋势 . 综合 高 中在 国外
级技 术人 员 、 管 理人 员 、 技 术工 人 和其 他各种类型的城乡劳动者 。职业教育 的 发展 极大 地提 高 了我 国劳 动者 的 文化 素质 .为促 进我 国经 济和社 会的发 展 、
陷入 了无生 可招 的困境 。相 同的问题 同 样 困扰着 武 汉 、 深圳 、 天津 等 大城 市 的 中职学校 。就全 国范围来 看 , 十年来 , 最
多时生 源每年减 少 6 0万人左 右 .而最 少 的年 份也减少 2 O多 万人 今 年全 国 初 中毕业 生 比去 年减 少 3 4万 人 左右
是成 功的模式 . 但在我 国 目前还 没有取 得经 验 、 形成 特色 。普通 高 中渗透 职业 技术教 育也处于 浅层次实验 阶段 再次
中等 职业教育 先天 的不 足 ( 人、 财、
物、 办学 思想等 ) 和后 天的不利 因素 ( 社 会认 识 、 用工政策 、 自身条件等 ) 导致 自 身 的社 会 吸引力和认 可度都不 是很高
师培 训机 制和 流动 机制 没有 健 全 的形 势下 . 如何扩充 “ 双师型 ” 师资? 上述矛 盾有些是学 校 自身难 以解决 的 . 需要 靠 外力来缓解 3 . 体 系割 裂 长期 以来 . 职 业教育作 为一种后发
但 是受历史 、 社会 、 经济 、 文化 等 因素制 约. 当前 . 我 国职业 教 育依 然存在 如 下
要建立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有 目的 、 有计划 、 有组织 , 叫做非 正规教育 ; 非正式 教育
虽 也 是 在 学 校 以外 的 场 所 进 行 ,但 不 是 有 目 的 、 有 计 划 、 组 织 进 行 的 。 种 认 可 包 括对 学 习 者 以往 学 习 经 有 这 历、 以往 学 习 成 果 的认 可 。这 方 面 丹 麦 、 典 都 做 得 很 瑞
不错。
儿园进行的手工劳动如捏橡皮泥 , 际上就是 一种职业 实
启 蒙教育 , 以此 让 孩 子 们 从 小 就 树 立 起 正 确 的 职 业 观 和 职业 态度 。 可 能对 从 根 本 上 改 变 我 国长 期 以来 重 人 文 这
三是 要 建 立 起 学 习 世 界 与 工 作 世 界 的 联 系 。 么 校 什
学术 、 职业技术这种陈腐 的观念有着 重要 的作用 。另 轻
一
个 是 从 空 间 的 角 度 , 身教 育 应 该 是 一 切 教 育 和 培 训 一 职教体系的建设就水到渠成 。 身教育 观是一种大教育 终 终
机 会 的 整合 。 既包 括 在 学 校校 园 里 进 行 的 职 业 教 育 , 也 包 括 在 学 校 以外 的 场所 如 社 区 、 工作 单 位 等 等 进 行 的 职 业教育 : 既包 括 正 规 的 、 式 的 , 包 括 非 正 规 的 、 正 正 也 非 式 的 职业 教 育 。我 们 现 在 往 往 对 学 校 职 业 教 育 关 注 较
企合作 、 工学结合 、 产学研交流 , 其本 质就在于此 。如果
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探索和认识
“ 先就业 、后择业 ”对 职业生 涯发展 的作用 ;帮助学生 理解 创业是就业 的一种形式 ,也 是提高 中职生就业 质量 的重要手
段。
()我 国的职业 生涯教 育 ,不 能套 用其他 国家 的做法 。 3
目的而规划 、组织 和实施 的 ,同时 ,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的组 织应有固定 的机构 、相应 的设施 设备 、专业的人员 、专门的 活动或教育场地等。
()职业生涯教育是 系统性 、持续性 、动态发 展的教育 2 活动 。从受教育者 的角度看 ,接受职业生 涯规 划教 育应伴 随 其职业生涯的始终 ;从教育者 的角度看 ,职业生涯教育应着 眼于受教育者的终身发展 ,教育活动 的规划与实施应连续不 断地贯穿于受 教育者职业生涯的全过程。而且随着社会 、经
论从机构设 置 、职能的发展 、职业 化和专业 化队伍的建设 , 还是工作 场地 与经 费,乃至 职业指导理论 的研究等任何一个
角度看 ,目前 的中职学生职业指导工作都处于起步阶段 ,虽
有需 求 拉 动 ,但 与 实 际需 求 相 比 ,还 有 很 大 差 距 。 今 后 学
展 的活动 ,是以引导个体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 主线 的 综合性教育活动。本文所指职业生涯教育仅指在学校求学 阶
涯 的 目标 。 1 职 业 生 涯教 育 的涵 义 和 特点 .
平等 的提 升 ,职业生涯教 育需 要不断调整 教育 目标 、途 径 、
方法等。
()职业生涯教 育是综合性 的教育 活动 。职业生涯教育 3
是引导 学生规划 自我 的职业生涯并将其规划转化 为现实的综
合性教 育活动 。具体包括 :职业生涯定 向教育 ; 自我职业潜 能分析能力培养 ;规划 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培养 ;职 业 生涯规 划 的心 理辅导 ;职业 生涯 规划相关 核心 素质 的培
《2024年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范文
《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构的持续调整,对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高职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本位作为其课程建构的出发点,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技能及终身学习的习惯。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为高职院校的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二、职业素质本位的内涵及重要性职业素质本位是指以培养具有职业素养和技能的人才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以及实践能力。
这种本位观符合当前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职教育中,应将职业素质本位贯穿于课程设计的始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
三、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的现状及问题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课程建构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部分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其次,部分课程过于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
此外,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也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满足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需求。
四、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策略(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紧密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确保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知识。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高职教育的中坚力量。
高职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开展教师培训、引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评估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
三位一体职业教育终身化体系的研究与构建
三位一体职业教育终身化体系的研究与构建刘慧平(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苏州215123)自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终身教育理论创始人保罗·朗格朗第一次正式提出“终身教育思想”以来,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城市,随着职业分工越来越细,职业技能要求也不断提高,在职业教育领域里同样需要终身化。
因此把终身教育理念整合到职业教育领域,职业教育终身化概念应运而生。
一、职业教育终身化概念职业教育终身化是综合各种教育模式,将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前与职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连续的职业教育统一体。
从个体的发展来看,职业教育终身化表现为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将幼年、儿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不同年龄段的职业教育结合起来,实现职业教育在组织和内容上的终身化、一体化;在教育途径上,打破各类教育相互分离的状态,实现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和融合,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互补充,学校教育、企业培训及社会教育相互结合;在组织者上,家人、学校、工作单位、社区、政府、教育培训机构都可以组织实施相应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终身化是以一种整体的观点来审视职业教育,涉及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培训体制内、培训体制外的多种教育与培训形态。
职业教育终身化的理念,不仅是对传统教育和培训观念的一种冲击,而且也已形成一个新的教育与培训模式,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构建终身职业教育体系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一)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相信、尊重、理解和关心学习者,调动学习者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兴趣出发,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终身教育为引导,使学习者个体和组织获得持续的发展,把学习者个人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发展终身教育的动力之一。
克服传统教育忽视学习者情感和意志系统发展的缺陷,注重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使学习者能够能动地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进行选择和创造性地发挥其特长和爱好。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质量评价体系的构成
质量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程序三个要素。其中,评价标准是评价的依据和尺度;评价方法是 实现评价的手段和工具;评价程序是评价的步骤和流程。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 构建与实施研究
2024-01-13
• 引言 •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 •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实施 •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案例分析 • 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反思与展望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职业教育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在培养 技能人才、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国内外研究比较
国内外对中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研究存 在一定差异。国内研究更注重评价指 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方法的探索,而 国外研究更注重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的培养。因此,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 经验和方法,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构 建适合我国中职教育的质量评价体系 。
研究目的与问题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构建一套科学、全面、客观的中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职教育 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撑。
教育评价的原则
包括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整体 性原则、指导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 这些原则确保了教育评价的公正性、 准确性和有效性。
中职教育的特点与要求
中职教育的特点
中职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 它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具备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
中职教育的要求
质量评价体系的理论框架
终身化职业教育的推进机制与发展途径研究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2 9 2 0 ) O O — 2 1 7 —8 0 ( 0 9 1 - 1 3 0 2
育, 使劳 动者 的素 质得 到普 遍 提高 。 12 建 立职业 教育与 普通教 育之 间的沟通衔 . 接 机制 终身 化职 业教 育要 求各 种教 育类 型和 模 式之 间建立更 紧密的衔接 关系 , 互沟通 、相 相 互渗 透、取长补 短 , 变终 结性的职业教 育为终 身性 的职业教 育 , 从而提 高人们接 受职 业教育 的积极性 。要建 立开放 的终 身化职 业教 育体 系, 应加 强 体系 内各 组成 要 素之 间 的有 机联 系, 使其协调 一致 , 沟通无 阻 。一是实 行职业 资格证 书与学位 文凭并行制 度 , 用国家职业 采 技能标 准和建立 严格的评价体 系等措施 , 开展 职业 资格证书教 育 , 行职 业资格 证书与学位 实 文 凭并 行并 重 的制 度 , 构建 人才 培 养的 立交 桥 。二是通过采用 学分制 , 实行灵 活学 制和弹 性管理 制度 , 实现职业教 育与普通教 育之间的 广泛沟 通 , 实行 不同类型 的学校和教 育机构之 间的相 同学 分互 认 , 允许 学 生分 阶 段完 成学 业 , 习和就 业 可以结 合 起 来交 替进 行 等措 学 施, 使参加职业 教育的人 员不仅可以学到 实用 技术 , 也有机 会考虑 继续升 学深造 , 为学 习者 提 供 更加 顺 畅 的通 道 。 13 建 立多元化 主体 的办学机 制 . 在 教育终身化发 展趋势下 , 职业教 育 已经 1 终身 化职业教育的推进机制 渗透到社会 生活的各个 领域。 因此 , 需要 建立 1 1 建立面 向人 人的教育保 障和激励 机制… . 地方政府 、学校 、企业、社 区、社会 团体 以及 终 身化教 育趋 势使职 业 教育从 针对 某些 私人 广泛参 与的 社会化 综 合办学 模式 。 随着 个体和个体的 某些阶段 , 展到针对 整个社会 社会的快速 发展 , 身职业教 育体 系的结构 范 扩 终 群体和人的一 生 , 以说职 业教育是 面向人人 畴大 大拓 宽 , 所 革新 的学 校职 业 教 育成为 其 基 的教育 , 一种全 纳性的 教育 , 目标群 体是 础 , 是 其 直接服 务于经济建 设的企业教 育成为其 中 开放的 。因此 必须从社会和个 人的不 同角度 , 心 , 发达 的 社 区教 育成 为其 依托 。以 国家 投 建立 相应的促进机 制 , 以满 足不同层次 ,不同 资为主 的职业 学 校必须 与企 业及 各种相 关 的 水平 、 同性 别、 同年龄个体的 多样化 的学 社会组 织和 团体 之间建 立新 的合 作关 系 。国 不 不 习需 要 首先要建 立全纳性的教 育保障机制 , 家 应鼓 励大 、 中型企业 独立 或联 合举办 职业 持续 不断地加大 国家对职业教 育的投入 , 促进 教 育 , 尤其 要调 动私 营企 业的办 学积极 性 , 力 职业 教育与培训机构 对全社会开 放 , 通过奖 争 使社 会力量 办学 成为 终身职 业体 系 中的重 并 学金 、助学金和贷学 金等资助手 段 , 尽量 减少 要组 成部 分 。在我 国刚 刚兴起 的社 区教 育也 人们接 受职 业教育的障 碍。 同时 , 应特别 保障 应成 为实施职业教 育的重要途径 , 社区职业教 弱势人群 的利益 , 强调对失业者 及在劳动 力市 育有 立 足社 区服务 居 民、 区域服 务针对 性强 场 中处境 不利者加强培训 , 改变他们的就 业 等特 点 , 灵活 的办学机制能 有效地扩 大职业 以 其 困境 和 贫困状 况 。其 次 , 通 过有 效的 激励 教 育对 象范 围。总之 , 积极 鼓 励和 扶持 各 要 要 手 段 提高 人们 参 加 职 业 教 育 和 培训 的 积极 种社会 力量兴办职业 教育 , 以多种形 式广泛吸
《2024年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范文
《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及其标准体系建构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理念的进步与职场需求的演变,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要求不再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其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
职业核心素养是指中职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所应具备的,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在内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因此,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评价及其标准体系的建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二、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包括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职业发展的基础。
2. 职业素养与态度: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是职业发展的关键。
3. 创新思维与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是职业发展中的核心竞争力。
4. 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包括自主学习、持续学习、自我提升等能力,是适应职场变化的重要保障。
三、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必要性对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评价是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评价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反映教育质量:通过评价可以了解中职学生在职业核心素养方面的掌握情况,从而反映教育质量。
2. 指导教育教学:评价结果可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促进学生发展:评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从而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四、中职学生职业核心素养评价的标准体系建构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标准体系。
该标准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中职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内涵,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职业素养与态度、创新思维与能力、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等方面。
2. 评价方法:采用多种评价方法相结合,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等,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性 特征要 求从 人 的全 面发展 . 个 性 的 充 分 发 挥 的 整 体 出发 去认识 教育 和学 习 , 强调个 人 的 知识 、 能力 、
情感 、 价值 、 身体 各方 面协调 发 展 , 最 终 实 现 人 的 发
展 的全 面 化 和 整 体 性
教 育 的对象 和核 心是人 . 教 育 的 过 程 就 是 学 习
互换 等 方 面能否 真正 全面 体现终 身 教育理 念 呢?
一Leabharlann 、现 代 职 教 体 系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其 对 终 身 教 育
的 需 求
其次 . 终 身 教 育 要 求 把 教 育 的 重 点 放 在 人 的 发 展 、 个 性差 异上 。 关 注 学 习 者 的需 要 。教 育 的 个性
2 0 2 0年 ) 》 提出, 到 2 0 2 0年 形 成 适 应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转 变 和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要 求 .体 现 终 身 教 育 理 念 、 中 等 和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协 调 发 展 的 现 代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1 】
。
职 业 教 育 本 身 应 是 面 向人 人 、 服务 终生 的教育 ,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革 和发 展规 划纲 要 ( 2 0 1 0 -
低 成为 “ 断 头教育 ” 。很 多 高 职 院 校 在 办 学 目标 、 课 程设置 、 教 学 理念 、 教 学 评 估 等 诸 多 方 面 都 是 套 用 普 通高 校 的标准 . 自然 在 中 高 职 衔 接 上 出 现 了 如 报 考 时专业 不对 口、 考 上 以 后 课 程 和 教 材 重 复 等 等 问 题 。作 为 和 普 通 教 育 并 行 的 职 业 教 育 体 系 , 不 能像 普 通 教 育 一 样 从 下 到 上 由 高 中— — 本 ( 专) 科— —
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
6黄炎培先生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其教育思想可总结为“大职业教育主义”,当前职教研究界汲取了这一思想的精髓,发展出外部适应性、内部延展性和内外互通性三维度的“大职教理念”[1]。
以大职教理念重新审视中职教育,分析当前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探析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求索之路,有助于提升中职教育服务社会发展、促进个体完善的能力,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
一、科技革新背景下中职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一)科技革新对中职教育的挑战1.社会挑战:技能人才需求市场盈缺两极化现象加剧我国正处在发展转型期,社会生产组织模式从垂直化、扁平化向全球网络化演变,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已实现劳动的分工化,这便造成技能人才需求市场中盈缺两极化现象持续加剧。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在其组织编撰的《中国就业发展报告(2019)》中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不同行业智能化替代速度不同,无论是资本密集型产业,还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都不同程度地产生了新工作和新岗位[2]。
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就业报告(2018年)》也提到,当前机器可以完成的工作时长已经占据目前工作总时长的29%,2022年后预计可达42%,人工智能与行业充分融合后,就业结构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动力人群”将被广泛需要[3]。
预测表明,到2035年,我国技能人才的需求总量将达到3.56亿人,而供给总量为3.43亿人,其中的高技能人才缺作者简介张德成(1968- ),男,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校长,高级教师(杭州,310000);陆宇正(1994- ),男,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丁玲丽,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基金项目杭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重大课题“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4.0模式研究”(18ZD09),主持人:张德成;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中职学校职业技能竞赛教学与指导模式改革研究”(Y201941754),主持人:陆宇正大职教理念下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路径探析——以杭州市西湖职业高级中学为例张德成 陆宇正 丁玲丽摘 要 科技的进步促使工作岗位发生结构性变革,中等职业教育随之面临来自内外部的巨大挑战。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教育结构与体系改革.doc
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职教育结构与体系改革作者:向春肖海涛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4期[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但是现阶段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仍然偏低。
基于终身教育的理念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促进高职教育多样化发展,实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并举,教学模式多样化等,增加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需求的公民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从而将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体系终身教育[作者简介]向春(1965- ),男,湖北黄梅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编辑,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职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理论与管理研究;肖海涛(1965- ),女,湖北浠水人,深圳大学高教所,教授,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后,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广东深圳 518060)[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1-0007-03不可否认,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力量,但是它的社会认可度仍然偏低。
究其原因,与对高职教育的认识不充分、定位偏低等因素有关。
而如果从终身教育的视角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则为高职教育发展打开了一个开阔的视野,有利于建立完善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一、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地位低下:缺乏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性认识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体系大体分为普通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两大系统,其中,主体是普通高等教育系统,高职教育则地位较低,有些被视为“次等教育”“二等教育”。
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没有端正对高职教育的认识。
刨根问底,深层次原因,与我国“重学轻术”的传统思想有关。
这种“重学轻术”传统造成了轻视职业技术教育的观念。
主要表现为:其一,不少人不能正确认识高职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对于为什么要发展高职教育、什么是高职教育、怎样发展高职教育、乃至为什么要研究高职教育等问题,还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其二,不少高职院校仍按学术性精英教育的模式办高职教育,教育内容脱离社会职业的实际,将学校办成了“普通本科压缩型”的教育,没有办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其三,“重学轻术”的传统有意无意地导致了政策层面上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歧视。
我国大中专学生生涯教育体系研究
我国大中专学生生涯教育体系的研究[摘要]生涯教育是教育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生涯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生涯探索技能,引导个体进行自我探索,厘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与教育资源,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等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明确而有弹性的职业期望。
生涯教育生涯探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对于建立一个和谐社会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这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虽然就业是大学生在毕业时所面临的应激性事件,但其背后是学生对生涯意义、生涯规划和实施途径等多种问题的探索。
只有理清了这些问题,大学生就业才不是盲目的毫无准备的。
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生涯意识、生涯态度和就业现状的观察,我们发现,大学生不能成功就业的原因不在于没有市场,而在于大学生缺乏生涯自主与责任意识、缺乏职业生涯的规划、缺乏系统的职业生涯探索以及生涯决策技能等方面的知识和行为。
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从其根本上是要解决生涯发展问题,因此生涯教育是教育历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职业生涯发展为核心,旨在解决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脱离的问题,最终使教育贯穿于整个生命。
生涯教育不同就业指导。
生涯理论认为工作不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更是个人表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的途径。
因此职业教育要以促进个体生命发展为根本目的,引导个体规划生涯发展目标,从而指引个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从时间上,生涯教育跨越了个体生命的全部历程,从空间上它统合了人一生中依次发展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从深层挖掘人的潜力,使学生个人得到全面地发展。
生涯教育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因而完全有条件通过引导个体进行自我探索,厘清自己的生涯期待,分析评估相关的职业与教育资源,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等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明确而有弹性的职业期望,有利于社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期、维持期、衰退期。
从生涯发展历程的观点来看,大学生经历成长期的基础教育之后,其生涯发展正处于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
构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体系
t ur e s a n d c o nt i nu i ng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e du c a t i on ,t he p a pe r e x p l o r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b u i l d s t h e s y s t e m o f l i f e l o n g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Ma k i n g v o c a t i o n l e a d u c a t i o n g o t h r o u g h t he w h o l e c B J ' e e r o f e d u c a t o r s ,e n s u r e t h e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v o c a t i o n a l e d u c a t i o n .
Key wor ds: l i  ̄l o n g e du c a t i on; v o c a t i o na l e d uc a t i o n; S HS —
t a i n a b l e d e v学 校 职 业教 育 结 构 学校职业 教育从初 中教育到高职硕士 ,分 为三个等 级: 基
一
通 过这 种初 职 、 中职 、 高职 以及成人教 育与培训 间的立 体 衔接, 保证学生 只要 有意愿就有继续学习 的可能 , 从而有效 改
终身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实现途径
( 一) 政府足够重视并积极参与 , 提 供 经 济 支
持 和 法制保 障
目前 , 上海 、 福建 、 云南 等 地 已探 索 出 台地 方
终身教育促进条例 ,为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法 规支持。由于继续教育和培训涉及不 同领域和部 门, 需 要 政府 加 强对 相 关 部 门和 行业 的统筹 协 调 ,
( 三) 全 面提 升 人 口综 合 素 质 , 增 强我 国 综合
国力和 国际竞 争力
发挥作用 , 造成一定意义上的资源浪费。通过政府 协调和市场机制调节 ,可引导更多的此类资源参 与终身教育 。既节约了教育资源, 又为职业教育注 入 了新的活力 , 还推动了终身教育的发展 。 ( 四) 降低 学 习 门槛 , 宽进 严 出 , 推 动 整 个社 会
是把 终 身 教 育放 在 社 会 的 中心 位 置 、形 成 学 习型 社 会 的迫 切要 求 。只 有这样 , 才 能 发挥 职 业教 育面 向人 人 、 服务区域 、 促进 就 业 、 改 善 民生 的作 用 , 满
足社 会成 员 多样 化学 习 和人 的全 面发 展需 要 。 因
业化 、 城镇 化 的迅 速 发展 , 广大 人 民群 众 继续 学 习
圄■ 身学习的需要 , 自身可持续发展 的需要 。 终身教育
晋 城
职
供终身教育的机会 ; 从公众角度来看 , 就是 自己终 以国民教育体 系为核心 ,以学 校教育为基础 , 是 对现 有传统 教育制度 的超 越和发 展 。终 身教 育 主 张 人 的 全 面 可 持 续 协 调 发 展 ,强 调 教 育 是 不
育” 的重 要地 位 。
资源优势 , 在缓解就业压力的同时促进经济发展 。
构建以终身教育为特色的现代职教理念的思考与实践
设放在首 位 。从“ 十二五 ” 开始 , 学校就把 构建终 身教 育体 系 、 架 造卫 生人才 培养 “ 立交 桥 ” 和“ 直 通车 ” 作 为 学 校 的两 个 特 色 之 一 . 努 力 在 理 论 与 实践 上进 行 了建 构 、 探索 与创 新 , 取 得 了可 喜 的
体效 益 的发挥 。
二是现行 教育体 系还保 持一定 的封 闭性 , 社 会 教育也采用学校教育方式 ,忽视 了社会各种培 训 和继续教 育的要求 .忽视 了社会组织形式多元
的发 展 阶段提 供相 应 的服务 。终 身 教育 思 想是 当今世 界最 重要 、 最广 泛 的 国际教 育思 潮之 一 , 已成 为很 多 国家教 育改 革 的指导 方 针 。终身 教 育观 念是 对传 统 的一次性 终 结教 育 观念 的彻 底
广 东职业技 术教育 与研 究
2 0 1 4 年第 1 期
构建 以终 身教育为特色 的现代职教理念 的 思考与实践
程 文 海
( 广 东省 江 门 中 医药 学校 ,广 东 江 门 5 2 9 0 0 0 )
[ 摘 要 ] 构 建终 身教 育体 系 以及 实现 职业 教 育现代 化是 江 门 中医药 学校 两个特 色的项 目之 一 。近 年 来, 学校 以成 人教 育 、 社会 培训 、 学生考 证作 为 学校 终 身教 育体 系构 建的主 要 内容 , 作 为 学校 教 育改革 的 重头
育 作 为 职 业 教 育 的一 部 分 ,除 了具 有 职 业 教 育 的
我 国 中长 期 教 育 规 划 纲 要 指 出 : “ 到2 0 2 0年 ,
形 成适 应经 济 发展方 式 转变 和 产业 结构 调 整要
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
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为学生提供职业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将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路径研究,从政策、教学、评估和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一、政策路径要将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将职业教育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中。
这些政策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统一规划:政府应该制定统一的终身教育规划,将职业教育纳入并明确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阶段的衔接和转换机制。
2. 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包括教育设施的建设、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薪酬保障等方面的支持,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3. 市场导向:政府应该鼓励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
4. 质量保障: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职业教育评估和监管体系,加强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考核和监督,确保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上述政策路径,政府可以更好地将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发展机会。
二、教学路径教学是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
1. 教学内容:职业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应该与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相结合,注重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 教学方法: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践,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兴趣。
3. 教学资源:政府和学校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职业教育资源库,包括教材、实验设备、实训基地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三、评估路径评估是职业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学生评估、教师评估和教育机构评估等。
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立制度
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立制度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是指为中职学生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支持的教育体系。
这一体系旨在通过课程设置、教育资源整合和实践机会提供,帮助中职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方向,掌握就业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自身职业目标。
建立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目的是让学生在中职阶段就开始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探索自己的职业志向,并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这一体系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建设。
首先,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应有详细规划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包括对不同职业的介绍、职业道德的培养、就业市场的分析、创业与就业技巧的培养等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的要求和前景,培养他们的职业态度和职业技能。
其次,建立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资源。
学校应提供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包括职业导航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实习实训机会等。
职业导航咨询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选择合适学习方向和职业道路的建议。
此外,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和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职业技能,增加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这些机会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职业的实际需求和工作环境,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社会人脉和实践经验。
另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学校还可以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创业实践等活动。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还应完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职业发展进行全面评估。
评价机制应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职业技能、实践经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评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
综上所述,中职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建立制度是为了帮助中职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提升职业竞争力,实现职业发展的目标。
这一体系涵盖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资源整合、实践机会提供、职业活动和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可以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7月上半月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以终身职业教育理念构建中职生涯教育体系研究王汉江姜伯成(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400010)摘要:当前我国仍未形成系统性与阶段性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兼顾中职生“进路指导”与“终身发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在课程、教学、师资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源需求、职业教育文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等方面。
构建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贯彻终身性职业教育理念,一是要从职业教育文化转向、人力资源需求调整、社会职业观转变等建立外部保障体系;二是中职学校要从办学目标、课程、教学、组织、评价等方面做出适应性调整。
关键词:终身性;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建构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476(2019)07-0091-06一、终身教育理念下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涵定位“职业生涯教育”这一概念由来已久,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于美、英国。
从这一概念产生以来,就处在了短期“就业”目标与终身“学习”目标的拉锯战之中。
生涯,即生命历程,其本身就具有“终身性”的意蕴;职业生涯教育在早期是建立在职业指导思想基础上的,是在心理测验运动的影响下,通过个体心理测验与职业分类资料,帮助个体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的教育活动,并形成三因素理论与“人一职”合理匹配的职业生涯教育理论;其重要意义在于融合学校教育与未来工作世界于一体,一方面协助个人发挥潜能以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个体对自己和社会具备一定责任和贡献⑴。
20世纪初,职业指导思想在国外影响与国内实践需求推动下传入我国,教育部门以清华学校的探索为代表,研究领域以中华职教社为代表;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规划主要是在企业内成为专业人才评估的工作。
但是目前我国职业生涯教育的科学理论体系尚未建立,对这门新兴学科还缺少深入的专门研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9年4月在汉城召开了主题为“终身学习与培训:通向未来的桥梁”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大会提出“终身教育是一个有着许多支径的旅程,而职业技术教育就是该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2〕。
终身教育认为教育和学习不是仅限于人的某一个时期,而是贯穿于人的一生;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就是使学生在中等职业教育阶段获得持续性的职业生存与发展意识及能力,既服务于人的终身全面发展,又服务于社会的持续发展。
培育中职生终身性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一个全程性、系统化的过程,需要构建一个教育体系来完成。
以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中职生职业教育体系,在平行关系上,指中职教育过程中课程、教育教学实践、职业体验、组织管理、校企合作等围绕培养学生终身性的职业教育理念与能力进行;在纵向关系上,指从中职生入学前的专业认知、职业兴趣测试到阶段性职业规划教育作者简介:王汉江(1991-),四川巴中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姜伯成(1962-),重庆人,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政策。
再到进入工作场域的职业规划能力指导与监测的整个过程(二、当前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当前我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课程、教学、专业师资、生涯教育统筹管理等几个方面,更深层次的问题则在于中职教育本身的机制与外部发展环境的制约,致使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缺乏“内生性”动力与“外铄性”助推机制。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问题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体系的核心载体,是贯彻“终身性”终身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关键。
由于中职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现状,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课程理念与目标问题。
一是职业生涯教育目标与升学就业目标往往混淆不分,以及中职学校%主要是职业高级中学)本身办学目标与学生选择意愿上的失调,使得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学生出路指导上摇摆不定。
二是中职生涯教育课程德育化。
中职生的终身职业教育规划需要职业道德与信念做支撑,但是更多地需要通过职业体验等实践方式来获得。
其次是课程内容单调,偏重职业岗位所需求的能力性知识、直接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等的指导与教育,而对职业岗位所涉及的产业发展、市场前景、职业变更可能性等知识却相对忽视。
最后是课程形式与结构问题。
在课程形式上更加偏重理论性课程,对于职业体验的实践课程设置极少。
培养中职生“终身性”职业规划理念,需要全程性、系统性的课程规划,而当前的课程规划由于目标层面缺乏统整,课程规划也是零散的,降低了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学问题可以看成是课程执行方式与执行力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为教学指导方式单一和实践取向不足两个问题。
在教学指导方式上,多是通过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职业指导课、举办专题讲座或面试指导等传统方式进行,单一的指导方式难以帮助学生真正适应复杂的工作世界,并进行终身性的职业规划。
在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问题上,只单纯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结构、心理素质、专业实践操作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完善和提高;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求高,需要学生在职业体验中学习,由于学校、教师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性比较弱,没有实现预定的目标与效果。
中职生在学校学习阶段,间歇性行工作作域的践取、生习,实助中践现念知与践取融通。
但着眼于学生终身、全面、充分而和谐发展,学生职业意识培养、职业潜能挖掘、专门的职业技能提高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开展。
%三)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队伍问题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同大多数职业学校专业课程一样,需要专职教师来实施。
然而当前不少中职院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出现师资力量缺乏、不专业、指导能力不足的状况。
首先是职业指导教师数量,目前中职学校从事职业生涯教育的师资比较匮乏,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临床指导教师就更是寥寥无几。
其次是职业指导教师的专业素质,高多学校由德育教师和招生就业办公室的教师兼任,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差,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制约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最后是指导教师专业素质的质量保障问题。
大多数职业指导教师“半路出家”,又由于在政策导向上%例如教育部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的职业生涯课程德育化倾向,也不可能产生对专任教师的需求;而对负责职业生涯教育的指导教师的业务培训,其专业的指导素质提升也并未引起重视,这就使质量保障的最后屏障也未获得发展,从而制约着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
%四)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组织管理问题首先是专职管理机构设置的问题。
培养学生终身性的职业生涯规划理念,也需要对中职生进行系统性、全程化的职业生涯教育,就需要学校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各机构之间需要相互协作。
当前中职生的职业生涯指导,存在“并轨现象”,即职业指导处与德育课教师均负有职业指导的功能,而两者之间没有统一的计划与安排。
再加上缺乏成熟的、系统的、行之有效的职业指导理论和标准化职业诊断测量工具等,大多数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制度不健全,管理者也很难实施有效的职业生涯指导。
其次是加强学校与家庭、社会、企业沟通机制的问题。
斯滕伯格(Steinberg,1984)指出将职业体验设置进学校计划中时,就能取得最大的成效,也十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选择,但是当前我国中职生的职业职业生涯教育开展并未与家庭、社会与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最后是纵向维度上对中职生进行全程化职业生涯教育的体系管理问题。
一是在中职生入学的专业选择阶段,中职学校校少主动去了解显著影响学生未来就业的因素,包括学生兴趣、能力以及个人经历等;进入到正式学习阶段,学校则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或一般意义的就业指导;当中职生毕业以后,就业与升学情况、职业变更情况、就业素质情况,是否具备未来职业转向的能力等都并未定期做职业监测。
三、影响中职学校“终身性”职业生涯教育的主要原因中职院校实施终身性职业生涯教育,培育中职生“终身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理念,上述存在问题由来已久,始终无法探寻到出路,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等职业教育处于发展“拐点”,存在发展的不稳定性、不适应性和问题的隐秘性。
具体来说,有经济与民生层面、教育与职业文化层面和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层面三重要素。
%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问题从学校到社会、从教育到职业,“终身性”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将人的一生定位为职业的一生,是基于终身职业教育的持续性理念而确立的,是指将这种理念贯穿到阶段性目标中去,中职学生需要有明晰的职业愿景。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层次在在大程度上影响着中职生的发展与就业前景。
2015年,教育部发布《2015年全国中职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515.47万,就业人数为496.42万,就业率为96.30%,对口就业率为77.60%;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占就业总人数的52.04%,合法从事个体经营的占16-27%,以其他方式就业的占11.67%,升入各类高一级学校就读的占20.02%,比2014年增加了4.7个百分点,这是自2013年公开相关数据以来,中职生升学率首次突破20%o从数据分析报告来看,中职生就业形势非常好;但是高就业率并不意味着优质就业率,也并不意味着中职生有优越的职业发展前景。
同年,山东省对该省的中职院校发展情况做了一个统计: 2009年,中职学校有709所,在校生116.5万人,但截至2015年,中职学校还剩435所,在校生85.73万人,6年间消失了274所中职学校,在校生数减少了30万人,平均每年消失45所学校、在校生减少5万人⑶。
光明的中职院校发展前景与中职学校发展规模“萎缩”形成的巨大反差,背后潜藏的才是最切身的问题:一是社会对中职学校的偏见长期存在;二是劳动力市场分割问题依然存在,在主要劳动力市场中,工资普遍较高,福利丰厚,工作和培训条件优越;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则工资较低,福利较少。
%二)职业教育文化层面的问题职业教育有独特的文化存在价值和意义,有自身的文化地位和文化身份认同,无论是基于“职业”,基于“教育”,还是基于“需求”,职业教育都有自身的文化特性和作用,有艰巨的文化重任和文化自觉性⑷(职业教育文化是职业人进入职业界最高效集约的方式,职业教育文化导向性反过来也会制约职业教育实践活动。
作为职业教育价值主体的社会与人对就业能力、技术获得和实践能力的需要,同作为职业教育价值客体的职业教育活动所表现出的谋生、技术和实践属性之间的关系,衍生出了就业价值、技术价值、实践价值三种当前盛行的价值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