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让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谈美术教学与生活
昊媛媛 舟山市定海区第四中学,浙江
陶行 知 曾说 : 生活 即教育” 这种 教育思想使 我感触很深 。 “ , 这 里结合我 多年的美术教 学实践谈谈 自己的几 点体会 。
一
舟 山 3 6 0 10 0
生活化教 学是一种在 生活背景下的情 景化学 习, 充分提供情 景 背景下 的学 习是最有效 的, 也是学生最 感兴趣 的。 因此 。 教师要 有 意识地创设教 育情境 , 来再现 生活, 学生身临其境 , 让 再联系 已
会。
以强烈的色彩对 比演绎 出人与 大海的韵味 。 又如舟 山的海滩沙雕
文化 以赋予生命 的沙雕 文化承载 了古今 中外 的人类文 明, 展示 了
学校 是学生学 习的重要舞 台, 在这座舞 台上发 生的 一些事可 以引入到 学生的学 习中来 。例如 , 在教师 的指导下布置美 术作品 展览, 让学生 自己挑选展 示的作品 , 也可 以让学 生主持美术展览会
大赛, 这也是美朱与生活的一次很好的结合点。通过挑选环保材
料 , 计环 保时装 , 设 既增强 了环保意 识, 也是对美 术知识 的一次很 好 的实践应 用。 四、 利用生 活资源做到 学以致用
应让 学生走 出小课堂 , 接触大 自然 , 触社会 , 接 把课 内学到 的
知识 和技能在课 外得到有效 的巩固和应用 。新课程标准 , 要求美 术教 学结合学校 和社区活动 , 以美术 与科学课程和 其他 课程的知
沙的魅 力和艺术 的童话。 美术 教学 中将 这些 内容充 实到我们 的 在 教材 中 , 并尝试渔 民画和沙
雕 的创 作。 这样 学生对他们 比较 熟悉的审美对 象会产 生浓 厚的兴
的开幕仪式 , 并在参观展 览后。 邀请其他教师和学 生一起 发表对某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
浅谈如何上好一堂美术课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美术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
它对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
现代初中美术课应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积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欣赏活动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担任学校美术教师的我因此受到极大启发:以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把美术设计课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融合,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一、课堂上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首先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增加文化内涵,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列宁曾经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例如:在进行山水画教学时,我们可以在学生练习作画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播放《高山流水》等一些古代名曲,并配以古代优秀山水画的幻灯片展示,笔墨琴韵相得益彰。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作画,学生的创作激情能很好地被激发出来,为学生好作品的诞生提供了可能。
其次光有一个好的课堂环境还不够。
美术作品、艺术家和学生之间存在距离,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即心灵的沟通。
因此在一些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学中,我们也可找一些与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影视资料、作者生平故事等穿插其中,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帮助学生去理解美术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
52知识文库2023.2(下)程,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
而《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学生结合生活和社会情境,运用设计与工艺的知识、技能和思维方式,发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进行传承和创造。
为此,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所教学的对象为小学中高段学生,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期,对绘画往往兴趣不浓,缺乏自信心,绘画表现方式单一,缺乏真情实感。
他们的绘画选材不典型,往往脱离生活实际,大多概念化、模式化。
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美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解决学生不会画、不知道如何画、选材难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生活化情境教学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研究”,尝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探索美的能力。
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如“选取生活中美术教学素材”“建立生活化情境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引入优秀的民间美术资源”“开展课外生活化教学活动”“在课后作业中融入生活化”进行实践探究。
实现课堂回归生活,这种回归最关键的是需要教师摒弃说教、教条式的问答,提倡积极地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以一种生活化的方式进行交化教育的理念是实践教学的理论依据。
教育与生活相结合是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近几年来,不断涌现的各种教育改革计划和教育实践,都是以实际生活来辅助教学的,如使用废旧材料来营造一个教室氛围,教师带领学生以郊游、采集标本、户外写生等方式了解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取美术素材等。
总之,将各类物质资源引入到课堂中,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在实际情境中了解书本上的知识。
1.2 教学价值目前,我国的小学美术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持久性低,美术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课堂师生评价互动不足,等等。
试论探索美术教学方法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试论探索美术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论文关键词:生活兴趣情感个性论文摘要: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在推进素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从事多年美术教学工作,我们深知美术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不是培养家,也不是单纯提高美术技能,而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生活得更加生动活泼,充满艺术情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修养,促进他们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
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美育的方向,以“育人”为中心,把促进儿童青少年审美发展作为美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和任务,要运用各种工具进行艺术表现和艺术创造,获得艺术感知,艺术欣赏和艺术评价能力,体验视觉、听觉、动觉等活动带来的愉悦,丰富审美经验,通过艺术活动发展个人潜能,提高生活情美术教学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尊重,爱护并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知识的浓厚兴趣,重视学生全面提高课堂实践,探析教师如何选择生动内容与教法,营造学习氛围,使学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即生活”,美术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生活处处有美术,美术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开放学生美术学习活动的空间,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认识美术,走进美术世界,让美术丰富学生生活,这样学生和能感受到美的真义,才能真正热爱美术,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教育家袁振国在《当代教育学》中明确指出:“教学即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
”那么,我们生活是教育的源泉,脱离了生活,美术教学就失去了创造的活力。
我们在美术教育中要真正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乐趣。
因此,在美术教学中不应一味拘泥于教材规定的题材作为内容,在题古人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美术教学的生活化
美术教学的生活化“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把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及活动联系起来,使美术教学“生活化”。
而生活化一般指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注重与生活的链接,并期待这种注重和联系能更好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共成长的目标。
美术课堂是学生实行美术学习的场所,给学生提供了课内时间的机会,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实行实践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感悟道理,体验情感,反思自己的所为,规范行为。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体验的紧密联系,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美术,以此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美好生活,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使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一、架起课本与生活的桥梁,是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基本途径现行的初中美术教材编写遵循了“生活的逻辑,试图以学生的眼光看一世界,在内容上彰显“生活气息“,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
这个变化给了教师更多的教学自由。
比方在八年级上册第二课《用心灵接触自然》课堂教学中,我在课前布置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观察,寻找校园里印象深刻的景色。
师生共同交流,体会对自然景物的感受。
然后再展示校园全景式的风景照片,学生进一步欣赏体会,教师进而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式提炼景物,再来和学生共同探讨图像表达,学生会自觉地实行观察、感知、思考,理解图像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对手绘图像的知识掌握是在自然、自愿的基础上获得的,并且成功的发现让他们激动不己,会有一种如梦方醒的兴奋。
学生原有的模糊理解或错误判断在生活实际中得到了矫正,所学知识也必将被自觉用于生活。
如何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如何将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摘要:在新的初中美术课程标准下,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势在必行,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的美,实践生活的美,表现生活的美,通过这些方式来实践基础美术教育生活化。
本文对如何将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对推动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的进行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措施;中图分类号:g613.61引言除了教材内容之外,生活也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生活化的课堂模式就是将教材内容与生活两种课堂资源融会贯通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新的课堂模式。
喜欢画画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喜爱会慢慢消失,因此,为了保持学生的绘画热情,让他们更好的了解美术,提高美术技能,生活化当代初中美术课堂就是目前所有初中老师面临的重要任务。
初中美术教学课堂生活化能够贴近学生、贴近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激发学习美术的热情,增长美术知识,并能使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使美术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生理心理的特点,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样的教学激活了学生,激活了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实施初中美术课堂生活化的原因目前的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潜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教学目的和学习目的有些功利化。
各式各样的书画比赛和书画等级考试,影响了许多教师以及家长的观念,美术学习逐渐已经从”兴趣”走向”负担”。
其次,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忽视了社会文化资源的作用。
社会文化资源和视觉信息在普通美术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对美术更深刻的认识,培养美术灵感,从事美术创作。
最后,当前的初中美术教学没有凸显出美术的学科特征,美术课程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和创造能力,然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却时常感觉到没意思,没收获,甚至认为没用。
而造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很大部分是因为当前美术教育的目的疏离了生活,教学内容疏离了生活,教育过程疏离了生活。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享受美术教学的乐趣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享受美术教学的乐趣美术教育家尹少淳说过:美术是最具有人性意味和最具综合性质的人类活动之一。
儿童与生俱来就热爱艺术,这种活动在他们对世界还只有淡淡认识的时候就开始了涂鸦和歌舞。
如何让美术教育成为促进孩子成长和个人潜能的自我实现,进而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自我完善的有效手段是至关紧要的。
为此,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氛围中享受美术教学的乐趣,来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听、想、说、玩、画等“多元化”活动中愉快地主动获得知识,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在美术活动中,学生多积淀的知识和能力都存在着差异,我们不应该强求课程结果的一致性,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
允许学生用自己能读懂的符号,记录着自己对事物、生活的理解、发现、感受,体验着美术活动的乐趣,同时,不因缺乏技巧而受到限制。
老师的“教”并不需要一个固定的模式,也有教育自己的能力,只要放开手脚按自己认知需要完成自身认知,就能赋予作品创造力。
从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
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给予了他们积极关注,让学生参与老师的计划制定,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从而诱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其次让美术活动既是美术创作又是游戏,热情贯穿了活动始终,刺激和引导来自他们熟悉的生活,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和愉悦,就会诱发了他们学习和探索的欲望以及对外部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并凭借参观、游戏等活动引导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促使他们关心周围的自然环境,培养他们对社会的关爱,关注他们的自身发展,使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
2课堂教学力求形象,生动性,趣味性对小学生而言,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在讲解时不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还要熟悉儿童语言、掌握儿童的陷入特点。
对儿童难以理解的概念,教师要加以解释。
同时,根据儿童比较喜欢用重叠字,我在讲解各种动物特征时,多用诸如“长长的”,“大大的”,“圆圆的”等,这样有助于小学生的理解,更适于他们依靠表象作画的特点。
如何让初中美术教学走入生活
如何让初中美术教学走入生活【摘要】俄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需求,让学生学会另外一种鉴赏方式,这不单单是从色彩、线条、造型等角度去欣赏艺术,而是通过细节的比较和联想,延伸到更深层的历史痕迹和文化底蕴。
内在美是支撑外在美的根本。
教师要把课堂植根于生活中去,并使之为生活服务,充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采取不同的形式,走进自己的生活中,亲身感受生活的真谛,增长见识,增加兴趣,提高动脑动手能力。
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成为教育创新的关键。
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美的本身”还原为“生活的本身”的教学。
【关键词】初中美术;生活化升华生活,是开展生活化美术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实践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美术教学生活化,要求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巧妙把握教学材料,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实际生活,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努力营造生活化的教学环境。
我们应提供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背景,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缩短新的知识与学生自身的距离。
创设情境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前提和条件,其目的是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生活与美术的联系,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生活化的教学环境需要精心的设计,才能唤起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兴趣。
美术鉴赏生活化,就是从现实出发,以学生为中心,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或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生活情境要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二是生活情境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水平;三是生活情境要有新奇感,能吸引学生;四是生活情境要与学习过程形成有机的整体。
创设生活情境,引领学生走进新课堂,在新知的导入中运用比较普遍采用的方法有讲故事、听音乐、表演、猜一猜等。
美术课的课堂教学,应是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整合,课程内容只有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融会贯通,整合构建,才可能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深刻、牢固,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发展的能力。
一年级美术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年级美术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一、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
1. 教师应在教室内创设温馨、舒适的研究环境,如美术作品的
展示、班级文化墙的布置等,让学生感受到美的氛围。
2. 学生桌椅应摆放整齐,不影响学生视线,方便学生观察教学
展示的内容。
3. 班级干净整洁,保持橡皮泥、颜料盒等研究工具的摆放规范,小艺术家木桶等道具的整齐有序,让学生在舒适的环境下研究美术。
二、关注学生情感体验
1.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实现
自我魅力、表达自我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
存在感。
2. 教师要注重学生研究过程中对情感态度的培养,引导学生“欣赏”、“感悟”和“表达”美术作品。
三、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1. 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在创作研究中体验美
的过程,发现美。
2. 教师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引导和促进学生对美的独立感知与判断,培养学生的审美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注重研究方法的指导
1. 教师要注重学生研究美术方法和技巧,注重启发学生对美的感觉和认知。
2.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科学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体现教师“因材施教”的宗旨。
五、提高教育质量
1. 教师要注重自身教育素质的提升,勤学善思,不断充实自己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技能,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
2. 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联系,与家长共同关心学生教育成长。
以上五方面措施是一年级美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例谈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一切艺术皆来源于生活。
因此生活自然是美术教育的起点,也是美术教育的归宿。
美术教学生活化就是将“美的本身”还原为“生活的本身”进行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美术课程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应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因此,教师必须珍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引导儿童在生活中观察、体验、感悟,从而学会运用美术,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才能使美术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呢?一、内容生活化教材是引领教学的指挥棒。
小学美术课教学要做到生活化,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再从课堂走向生活。
浙江人美版的小学美术教材在贴近儿童生活方面有明显的特点。
整套教材都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按照儿童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家乡(社区)生活,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每学期刚拿到美术书,笔者都让学生从头到尾先翻阅一遍,说说这学期的学习内容有哪些和自己的生活有关,需要提前让学生留心观察。
于是身边的一草一木、人文趣事、星星月亮、蝴蝶蜻蜓、小猫小狗、自己的爸爸妈妈、伙伴、老师……都成为学生热衷观察的对象,学生渐渐地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再加上课前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学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
例如,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课前笔者让学生去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景物,思考一个问题:从哪里看出春天来了?上课时,以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春天在哪里》导入,学生将这几天观察到的情景一一描述。
让学生在讲、听、议中,体验到春天就在身边。
这样,通过从生活到课堂,将教材内容与儿童现实生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情境生活化教学情境生活化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美术课上根据教学目标,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创设一种符合学生心理年龄特点的环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吸引学生身心参与,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术活动中来。
美术教学生活化
浅谈美术教学生活化【摘要】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标准的体现,美术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又要建构他们的可能生活,美术教学应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通过开放的、自由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参与,感悟生活、表现生活、美化生活,发展学生的艺术表现力、审美能力,提高生活的实践技能。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生活化“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美术教学的生活化,是现代教育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美术教学改革的一种发展方向。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在教学中,要使儿童在愉快的活动中体会成功感和成就感,教学就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脱离儿童的生活与经验的现象,儿童作品是一种程式化的情趣表现,儿童没有发挥自己的生活情趣,是一种虚假的童趣美。
儿童创造的作品,无生活实际相依托,表现的是空洞的,无病呻吟的、呆板的的内容,因而儿童对学习美术越来越不知道需要表现什么,应该表现什么以及怎样进行体现,渐渐的缺乏了对绘画的兴趣,如此严重影响了儿童个体的的和谐发展。
基于此,笔者认为,美术教学应构建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让美术与生活沟通起来,营造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
那么,如何实现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呢?本文试作探讨。
一、贴近学生生活,创设生活情景贴近学生生活,接受学生情感是“生活化”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
孩子的生活经验虽然不是很丰富,但他们热爱生活,喜欢观察模仿,喜欢表现自己。
因此,在平时的美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应善于发掘学生有限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自己熟悉的、虚拟的、亲切的生活情境中来感受和创作,更好地展现学生生活中最真实最美丽的精彩。
1. 营造环境为了营造浓郁的生活化审美教育环境,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将学生中的优秀书画作品悬挂于教室的墙壁,或制作一些工艺品来装饰教室。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
浅析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初中美术课是一门富有创造性和想象力的课程,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
传统的美术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显得单调乏味,学生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如何将美术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了当前美术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例如花草树木、建筑物、静物等,让学生用心去观察、用笔去描绘,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老师还可以通过实地写生活动,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户外写生,让学生亲身体验自然的美丽景色,增强学生对自然的感知,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
二、结合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美术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践,深入体验艺术,例如通过数码摄影、影像制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进行艺术创作,从中获取灵感和素材,在实践中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
结合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美术作品创作,以此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三、多媒体技术融入美术教学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了美术教学的重要工具。
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丰富的艺术资源融入美术教学,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形式、美术作品,增加学生对艺术的了解和认识。
多媒体技术也可以帮助老师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美术水平。
四、拓展教学内容,注重学科融合美术教学内容的拓展是教学生活化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内容,将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让学生在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中表达对文学、历史、科学等学科的理解,从而拓展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绘画作品展现历史人物的形象、通过雕塑作品表现科学实验的过程等,让学生在创作中体验跨学科融合的乐趣,增加学科之间的联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让美术因生活而有味论文
让美术因生活而有味【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美术教育应从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术教育开始,拓展美术教学的领域,把美术教学延伸到生活中,让我们生活中醉人的美景、欢快场景、愉快的心情、日常的物品等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中,让学生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物品的美,由此,这样的美术课会因生活而有味,学生们也会更爱这样的美好生活。
作者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与教学总结。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了一些感受和做法:一、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学习兴趣二、挖掘生活资源,学习内容有味三、根据生活而绘画,得心应手四、机动安排课程,服务生活【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有味中图分类号:g613.6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美术课堂才会充满新鲜生命活力。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学习兴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
现实生活对学生绘画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绘画兴趣。
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遵循“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原则,走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比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2课《身边的物品》,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对物品进行整理归类,找出它们的使用价值、发现它们的艺术之美。
学生们配合得很好,找出了陶土器皿、青花瓷酒瓶、刺绣香包、花瓶果盘、紫砂茶壶……如此美的生活中物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怎么会不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呢?学生自然有表现美得冲动。
因此,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显著。
又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6课《多变的色彩》,我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蓝天白云、绿叶红花、青山碧水、橙黄橘绿……使学生在大自然中真实的接触色彩,我也会让学生观察教室的色彩布置,观察同学衣服的颜色、背的书包、套的手套、围的围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美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颜色的认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
浅谈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摘要】初中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生活化教学则是将生活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在感知和表达中获得更深入的体验。
本文从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概念、运用、影响、案例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
结语部分则强调了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指出未来生活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初中美术生活化教学,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引导。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教学、概念、运用、影响、案例分析、实施方法、价值、发展趋势、结语1. 引言1.1 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提升他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表达能力。
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可以学习到丰富多彩的艺术知识,了解不同艺术流派和风格,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
美术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美术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感知能力和观察力,提升他们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度和理解力。
初中美术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2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在于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使学习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强记忆和理解的深度。
生活化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艺术技能。
生活化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生活化教学,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激发学习的潜能和探索的欲望。
生活化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更在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美术
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从而热爱美术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产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引导他们多听、多想、多看、多做,促进在成长中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能力的发展。
逐步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意识,不断提高在生活中发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为了使美术教学更能充分发挥审美效能,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活动中,首先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美术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很直观的形式之一,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美术课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美。
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美术课当然也不例外。
在欣赏课教学中,它更是一个很好的助手。
例如学习《北京故宫》和《巴黎罗浮宫》时,借助于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观看欣赏大量的中、西方经典美术作品,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还可以配上背景音乐,让学生在音乐韵味中赏画,感受作者的情感,由此转入对美术知识的学习。
美术是视觉艺术,音乐是听觉艺术,两者都是不可触摸的,但都能带给人们强烈的感受。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情境,可以在学生的心理上形成一种强烈的挂念,使学生产生企盼、渴知的心理状态,由此激发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学习和创造。
如学习《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时,先在PPT中展示罗浮宫各展厅及收藏的王冠、钻石、金银饰品的图片,学生往往会发出感慨,这时我说这些都算不上罗浮宫里的镇宫之宝,从而引出罗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是《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PPT中展示出胜利女神像,让学生对女神像有了直观的感知,提问为什么它会成为罗浮宫的三宝之一呢?由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美术活动的欲望。
这座神像虽然没有头和双臂,只剩下身体和翅膀,但作品的艺术造诣仍然令人赞叹。
浅析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浅析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及对策【摘要】小学美术教学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表现出兴趣浓厚、观察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
但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学生创造力缺乏等问题。
这些问题的根源包括教师个体能力不足、家长对美术教育的重视不足等原因。
为了改进现状,提出了一些策略建议,如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个性发展等。
强调教师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家庭与学校在美术教育中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结论指出,加强美术教育改革、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倡导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提升小学美术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艺术素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存在问题、改进策略、教师角色、家庭配合、美术教学改革、学生个性发展、综合素质教育1. 引言1.1 小学美术教学意义小学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观察能力、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世界的独特感知。
美术作品是个体内心情感和思维的表现,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内在世界。
美术教学也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生正处于审美敏感期和表现欲望旺盛期,对美术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美术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现力,加强他们的空间感和色彩感。
美术作品是学生心灵世界的一面镜子,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小学美术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还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重视小学美术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小学生美术学习特点小学生美术学习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好奇心强,对各种新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他们喜欢观察周围的一切,喜欢模仿和尝试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其次是想象力丰富,小学生通常有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能够轻松地融入艺术创作中,并且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艺术作品。
贴近生活——听听画画美术教案
贴近生活——听听画画美术教案美术作为一门文化艺术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然而,教授优质的美术课程并不是一件易事,需要老师付出大量的心血。
为了提高美术课程的质量,许多教师采用了“听听画画”美术教案。
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种“贴近生活”的美术教案。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听听画画”美术教案的定义。
此教案主要是将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与绘画、美术知识相结合,设计出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题材,并通过这些题材来辅助教师教授美术课程。
以此方式为生活注入美术的元素,增加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我们需要了解“听听画画”美术教案的特点。
此教案具有贴近实际、寓教于乐、生动有趣等特点。
在教学中,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提高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增加他们对美术的认知和审美能力。
那么,在“听听画画”美术教案中,如何将生活与绘画相结合,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知识呢?从题材的选取、教材的编写到教学的过程中,都要耐心细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从生活中慢慢提取出美术知识,升华到对美的体验和追求中。
这样,学生就能通过自身的体验,让所学知识更加深入人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此之外,“听听画画”美术教案情境化、趣味性较强,更容易吸引学生。
其余的教学方法大可一试,如采用问答式教学、让学生讲述绘画故事、创作绘画作品,每一种都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大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知识。
进行“听听画画”教学实践,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
废话不多说,说一下实际评估的方法。
评估不能脱离具体的目的和内容,即对学生的发展的评估,如学习技能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并能够针对学生的优、缺点进行评估。
通过这样的评估,让学生清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如何实现美术教学生活化
如何让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国家教育部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当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注意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那么,如何使小学美术教学走向生活化呢?在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研究中,我取得了以下几点体会: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观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孩子们对世界的认识大部分依靠眼睛的观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美,是创造美的前提。
小学阶段的孩子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眼睛总是东看看西望望,对喜欢的东西盯住不放。
针对孩子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孩子们用双眼认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一切。
再加上课前老师有目的、有计划、正确的观察方法的指导下,学生们也形成了正确的观察方法,渐渐学会了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事物、认识事物,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为学生的创造、表现奠定了基础,使学生美之有形,美之有物。
其次,我尤其重视让学生留心收集生活中的各种材料,达到物尽其用.如在教学美术第二册时,学生们翻阅了课本后,就发现了这学期要注意搜集一些石子、瓶盖、包纸、纽扣、珠子、彩色塑料管,各种形状的纸盒、塑料袋、图钉、果冻盒、蛋壳,圈筒卫生纸的卷筒……为了激发学生的搜集兴趣,可以在班组中设置几个纸筒,让学生把平时搜集的可以进行分类,并定期展示,对表现积极的同学,可以鼓励表扬,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因学生找不到课堂上急需的材料而耽误教学进程,又可以使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留心生活,搜集材料,来创造美好习惯与意识。
二、开展生活化的课内外相结合的美术教学1、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激发兴趣.生活化是指来源于生活世界,回归于生活世界.情境,是指情景、境地,是在具体场合的情形、境界和情意。
初中美术教学的生活写照(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美术教学的生活写照第一篇范文在当今的教育体系中,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审美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美术教学在这一阶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将从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贴近生活的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学的生活写照。
一、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是美术教学走向生活的重要途径。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使美术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1.关注学生兴趣。
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学生感兴趣的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探索美术与生活的联系。
例如,在教学绘画课时,可以以学生喜爱的动漫角色、电影场景等为题材,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2.挖掘本土文化。
各地都有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间艺术,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特色,让学生了解和传承本土文化。
如在教授版画课时,可以引入当地的民间版画技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
3.注重实践体验。
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户外写生、手工制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如家居设计、服装搭配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美术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1.情境教学法。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术的魅力。
如在教学色彩课时,可以以季节变化为主题,让学生观察和描绘不同季节的色彩特点。
2.启发式教学法。
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雕塑课时,可以让学生探讨雕塑的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项美术创作。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合(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教学生活化融合生活化融合作为当代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生活元素与美术教学紧密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并促进美术教育的人性化发展。
生活化融合、美术教学、初中生、审美能力、创造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技能的传授,更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生活化融合的教学理念,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将现实生活元素融入美术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生活化融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1. 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是将美术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一种教学策略。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地域文化,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素材。
例如,在教授“家乡的风景”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教室,用画笔记录下家乡的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和文化习俗,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是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包括故事讲述、情境创设、小组合作等。
例如,在教授“民间美术”这一课题时,教师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校进行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民间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是指在评价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评价。
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入手,全面评价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表现。
例如,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教师不仅要关注作品的艺术效果,还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和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创作欲望。
生活化融合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价值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化融合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评价,使美术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让美术教学贴近学生生活
[摘要]教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途径,开展教学活动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
只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教学价值。
文章就中小学美术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设置上要如何贴近学生的生活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美术教学;学生生活;贴近
教学是人类文明传承的途径,教学的目的是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了,教学价值也就实现了。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的确立是关键的一环。
因为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了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落脚点,倘若教学目标的确立出了问题,则会导致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
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然后再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为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笔者在日常教学中强调教學目标的适宜精准化,教学内容的乡土化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从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站在学生的角度,用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去解释美术学科专业知识,使晦涩难懂的经典艺术通俗化,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欲望。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适宜精准化
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是大不相同的。
中小学教学虽然有总的教学目标,但细分的话,中学和小学的教学目标还是有明显差异的。
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养成学习习惯的阶段,目标设置应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上课习惯、学习习惯等。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倾向于引导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材料完成制作,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式感悟美术活动的乐趣,体验造型活动的快乐,从而对美术产生兴趣。
初中美术教学则注重学生艺术素养与艺术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美术知识、美术技能的学习,以及对审美素养的培养都有较高的要求;主要引导学生了解造型语言、艺术法则,并让他们使用材料创作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审美,以形成初步的审美判断力,提高感受理解及评述能力。
笔者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曾经教授过多个年龄段的学生,有着二十多年的从教经历,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比较了解。
当前,大部分美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比较含糊、笼统,不够重视目标的设置,上课时比较随性。
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同样的教学目标去指导不同年级的学生。
这样做并不能够有效满足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
例如,在教学《在绘画中永生》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艺术语言的美。
初中生在学习了小学美术的基础上,审美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像对待小学生那样,只引导他们关注图画的外形轮廓、色彩
搭配等;而应该引导他们结合外在的形式了解作品中蕴含的美术元素,以深化学生对绘画作品思想意境的理解。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在欣赏外国肖像画的过程中,了解肖像画诞生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够充分感知肖像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经历。
教师应营造丰富的审美环境,使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肖像画创作的基本程式和要求,并体会不同时期的绘画审美,从而获取丰富的审美体验。
教师在向学生展示《多拉·玛尔肖像》时,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创作者毕加索的生平,让学生感受创作者的生活与时事的变迁,加深学生对作品艺术表现形式的理解。
毕加索的作品中蕴含着不同的风格特征,从立体主义到超现实主义都有涉及。
毕加索始终怀着与社会底层共苦共乐的创作心理。
学生在了解了毕加索的生平经历后,就能更好地认识其艺术作品的风格特点,并能通过全面地审美思考,掌握欣赏外国肖像艺术名作的方法,感知作品中蕴含的审美价值。
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程度不同于小学生,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区别对待。
笔者在设置目标前一般会先对学生的学情进行了解,主要明确他们对艺术的理解程度,对技能的掌握情况,以及他们过去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然后再综合学生的学情,在有效联系生活的基础上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
这样便能够全面地、准确地优化教学环节,完善教学设计。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笔者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初中生很难理解具有较强抽象性的作品,有的学生甚至认为这样的作品是垃圾,没有欣赏价值。
对此,教师应该理解他们,并仔细了解他们所处的审美认知阶段。
心理学家认为:低龄儿童只能在动作中思考,他们的思维属于直观行动思维;再大一些的儿童能够借助实物进行想象,他们的思维属于具体形象思维;而青少年能用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因此他们的思维属于抽象逻辑思维。
按此发展规律,初中生应处于抽象逻辑思维发展阶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认识事物的本质,又要尊重学生既有的对事物表面的感性认识。
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要难易适中,贴近学生的生活。
教师应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下,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
同时,为更好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教师应该大胆开发课程资源,利用好身边的优秀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充分发挥生活资源的教学价值,以扩大学生的美术学习范围。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笔者所在学校地处苏州,美术教师便可以将一些介绍江南文化特色的资料融入教学,如介绍江南的蓝印花布、苏州的园林设计、苏州的桃花坞年画、杭州的油纸伞、湖州的湖笔、宜兴的紫砂壶、盛泽的丝绸印染、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式的江南民居等的资料。
教师可从学生身边收集资源,让日常生活走进美术课堂,启发学生明白我们生
活于艺术的花园里。
教师要引领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还要将德育渗透进美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例如,在“设计与应用”章节的教学中,教师把盛泽本地的丝绸文化带进课堂。
先介绍盛泽丝绸从默默无闻到“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辉煌,以及盛泽是如何从偏僻的乡间小镇转变为中国四大绸都之一的。
再带领学生参观丝绸博物馆,感受丝绸的细腻、柔滑、典雅,了解丝绸作为“文化使者”,伴随着清脆悠扬的驼铃声远渡重洋的故事。
教师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让丝绸这张名片植入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以自己是绸都人而自豪。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使得教学内容更真实、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更具说服力。
这样,对于学生来说,“艺术源于生活”便不难理解了。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自会主动观察生活,热衷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逐步养成审美意识、审美观念、审美能力。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样化
美术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初中美术课程内容包含欣赏评述、造型表现、综合探索、设计应用等。
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做法,显然是不妥的。
每一种教学内容都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在欣赏评述教学中,讲授法是最常采用的方法。
但讲授仅限于照本宣科是不够的。
仅让初中生的欣赏停留在作品画了什么,画得像不像、美不美的感性认知层面是完不成教学目标的。
只有在讲授时渗透启发,重点引导学生了解艺术语言、造型技法、构图方法等专业知识,才能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艺术素养,形成高尚的审美情操。
例如,在欣赏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时,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主体是什么?布白有什么特色?作者画这幅作品有何寓意?在欣赏徐渭的《墨葡萄图》时,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狂涂乱抹的笔触,用心体会感受作者作画时的情绪,思考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借物抒情、以物喻人是中国艺术的审美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作品一枝一叶的表象,品味其背后的意味,理解画如其人的道理,以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造型表現教学中,因美术的含蓄性,教师有时用语言讲解,反而讲不清楚。
这时示范尤为重要。
通过教师的现场示范,关于轻重、提按、转折、浓淡等技法的教学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示范能够直观地还原作者起笔、行笔、收笔的整个作画过程。
学生通过眼看、心悟、手摹,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示范性教学始终没有被取代,这说明示范性教学是一种科学的、较为实用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师应当具备出色的示范教学能力。
教学中的良好示范,将有助于教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并实现教学目标。
总之,美术与生活息息相关。
只有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美术教师应积极落实新课改理念,以学生为本,并有效联系生活,以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教育价值最大化。
[ 参考文献]
[1] 唐彦静.小学与初中美术教学有效衔接的可操作路径与实践探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9(10):75+77.
[2] 庞东.浅谈舞蹈教学中的示范性教学[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