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早产儿营养

早产儿营养

中国早产儿营养现状
生长迟缓发生率 出生时IUGR 体重 身长 头围 27.3% 28% 19.3% 出院时EUGR 60% 58.9% 29.5%
生长迟缓的比例随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增加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2-17 .
4、中国早产儿营养现状

样本:
早产儿,n= 974例 不同地区的十所三甲医院: 三所医科大学的附属
综合医院、三所儿童医院和四所妇幼保健院

入选标准:
入院GA<37周 住院天数≥2w;出院时完全经口喂养

排除标准:
住院时间不满2周,出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 先天畸形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2-17 .
推荐摄入量(RNI) :

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
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
准 差 , 则 RNI 定为 EAR 加两 个标准差 , 即
RNI=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
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 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1.2×EAR。
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宏量营养素
• 生后7周内营养摄入和累积营养不足
Embleton NE, Pang N, Cooke RJ. Pediatrics 2001;107:270-273.
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宏量营养素
• 出生1周和5周时累积营养摄入不足
胎龄≤30周 胎龄≥31周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分类
(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 ): 用于某些可经胃肠道喂养,但摄入 热卡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不足部 分需由静脉途径输入,以保证婴儿 正常发育。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一)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腹膜炎,肠穿孔,顽固 性腹泻等需禁食者。 (二)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经口摄入不足 需要量的70%或估计3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三) 严重疾病影响到摄食者:如新生儿坏死性小 肠炎,呼衰机械通气时,重度营养不良者,术前、术 后准备支持阶段等。
高浓度的葡萄糖(达25~35%)及营养 液,能保证足够热量供给。 ③不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和皮下组织坏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静脉营养的输入途径
(二) 周围静脉输入:对患儿损伤小,故应用更广 泛。
优点:操作简单、方便,不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缺点:不能长期维持,容易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可
致皮下组织坏死; 输入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提供热卡受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调整原则:
(1)血钠133~143mmol/L 按需要量供给 血钠>145mmol/L, 增加液体20ml/kg.d,再复查; 血钠<133mmol/L 减少液体20ml/kg.d。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2)尿少 血钠 < 132mmol/L, 血渗透压 < 270mOsm/L, 尿钠 > 20 mmol/L, 无水肿,考虑SIADH, 限液体量4。
(六)维生素
维生素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需要量: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及美国 医学会营养指导小组(AMA/NAQ) 推荐,静脉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PN)支持
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食道闭 锁、肠闭锁等
获得性消化道 疾病: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等
早产儿
适应症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1 液体量 新生儿不同日龄每天液体需要量 (ml·kg-1·d-1)
出生体质量(g)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6 天 >7 天
<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生后第 1 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不足部分可由肠外 营养补充供给。
肠外营养补充热量计算公式为: PN= ( 1-EN/110)×80
携手合作 谢谢!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2013年10月
肠内(EN)营养支持推荐 摄入量
能量(kcal·kg-1·d-1 ) 足月儿 105~130 早产儿 110~135 超低出生体重儿 150
蛋白质(g·kg-1·d-1) 足月儿 2~3 早产儿 3.5~4.5( <1 kg 4.0~4.5 ; 1~1.8 kg 3.5~4.0)
微量元素
锌 铜 硒 铬 锰 钼 碘 铁
早产儿
400~450 20
2.0~3.0 0 1.0 1.0 1.0 200
足月儿
<3个月 250 >3 个月 100 20
2.0~3.0 0 1.0
0.25 1.0 50~100
新生儿肠外营养监测项目
摄入量 临床体征观察 生长参数 体液平衡 实验室检查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3 氨基酸 (g·kg-1·d-1 )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

2020年NICE《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解读及国内外指南对比与推荐【摘要】2020年2月,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发表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最新指南,对新生儿肠外营养的适应证、开始及停止时机、营养物质的标准化配比及监测等方面提出了可操作的临床推荐意见。

本文通过解读该指南,并与国内相关指南进行对比,为新生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时提供参考。

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领域,新生儿营养不足会对其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短期和长期影响。

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于2020年2月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生儿肠外营养》指南[1](以下简称NICE指南),为新生儿肠外营养的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指导和建议,其中部分推荐意见因缺乏循证证据,由NICE 相关领域的专家讨论得出共识。

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同时与2013版《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2](以下简称国内指南)进行对比,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

新生儿肠外营养适应症及时机(一)适应证推荐意见:(1)胎龄<31周早产儿;(2)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72 h内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3)早产儿或足月儿因先天性消化道疾病、严重感染(败血症)等不能达到足够的肠内喂养;(4)早产儿肠内喂养停止且48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24 h且在24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5)足月儿肠内喂养停止且72 h内不能恢复,或已停止肠内营养超过48 h且在48 h内不能恢复肠内营养。

推荐说明:目前认为,胎龄<31周早产儿生后无肠外营养支持存在显著短期及长期营养缺乏的风险。

胎龄≥31周早产儿出现远期神经发育问题的风险较高,较好的早期营养可以降低这种风险。

国内外对比与推荐:国内指南提出早产儿应进行肠外营养,而NICE指南对早产儿胎龄进行了详细划分,并对足月儿肠外营养指征进行了推荐,更便于临床参考。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江西省儿童医院 NICU 陈丽萍 2014年5月6日
2013年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指南分级与证据级别
项目 级别
证据来源
指南分级 A B C D E
被2项以上Ⅰ级证据支持 被1项Ⅰ级证据支持 至 被Ⅳ或Ⅴ级证据支持
有下述情况者应酌情考虑 :
①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 后7-14天后可继续母乳喂养(E级) ; ②母亲为乙肝病毒感染或 (HBV)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证, 但这类婴儿应在出生后24 h内给予特异性高效免疫球蛋白,继 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c级) ③母亲为HIV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HTLV)感染,不建议 母乳喂养(C级)
15 15-20
20 20 30 40 50
150 150 150 150 150 165 180
注:a.因为可能造成母乳分层,不建议用母乳进行持续喂养;b.可以从1 ml/12 h开 始逐渐过渡为q2~3 h
注意事项
应根据新生儿的喂养耐受情况个体化增加奶量,并 根据胎龄和出生体重缩短和延长间歇时间。
经幽门/幽门后喂养:包括鼻十二指肠、鼻空肠、胃空肠 和空肠造瘘/经皮空肠造瘘,适用于上消化道畸形、胃动力 不足、吸入高风险、严重胃食管反流。(E级)
鼻胃管喂养
I 推注法(Bolus):
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 用于胃食管返流和胃排空延迟者,注意推注速度。(E)
鼻胃管喂养
II. 间歇输注法(Intermittent drip):
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支持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新生儿健康的重视,新生儿营养支持在临床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被制定出台。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内容进行介绍,并详细解读其在新生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1. 指南背景介绍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实施,并提供给临床医生进行参考。

该指南汇集了国内外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本土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整,旨在最大程度地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

2. 指南内容概述(1)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详细介绍了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特点,包括体重增长曲线、器官发育和代谢率变化等,为后续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了基础依据。

(2)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选择:明确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优劣势,在不同情况下给予合理的建议,旨在提供新生儿适宜的喂养方式。

(3)营养支持的原则:介绍了针对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原则,包括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合理调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注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等,为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提供指导。

(4)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针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等特殊情况,提供了相应的营养支持策略,旨在满足其特殊的生长发育需求。

(5)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处理:介绍了新生儿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判定标准,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对新生儿健康的不利影响。

3. 指南的临床应用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通过规范的营养策略,旨在提高新生儿的生长质量和发育水平。

在临床实施中,医生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儿科、营养科、护理科等,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此外,对新生儿的定期监测和评估也至关重要,以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并纠正异常情况的发生。

4. 指南的展望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新生儿营养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年第2卷主题词索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年第2卷主题词索引

儿童支气管结核 1例( 刘大波 , 仇书要 , 陈倩 , ) 5 :9 等 ( )3 8 病 因学 北京市儿童医院 1 O年儿 童脑卒 中疾病谱 回顾性 分析( 王
建军 , 邹丽萍 , 石凯丽 , ( :5 等) 4)2 9
磁共振成像
同胞 共患 脑 白质海绵 样变 性 病 2例 ( 彦 丽 , 朱 吕凌
不安运动 全身运动质量评估 ( 杨红 , 肖梅) 2 : 8 邵 () 1 3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云, 王立 文 , ( ):1 等) 4 3 6
以磁共振成像诊断早产儿脑损伤相关 危险 因素的 回顾性 分析
彩色血流显像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 动图诊 断先 天性心脏 病的准确 ( 段洋 , 毛健 , 富建华 , ( ) 4 7 等) 5 :2 粗大 运动 运动发育推拿 法对 脑瘫患 儿粗大 运动功 能 的影响 ( 史
白介素. 调节性 T细胞在小鼠巨细胞病毒感染胚 胎成纤维细胞 1 O
机制 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亚男 , 李 方峰 , 舒赛男 , ) 5 :3 等 ()48 被动流速容量技术 广州地区 1~ 3岁健康幼儿肺功能测定结 果的
脉损害的特点及 随访 ( 虢艳 , 明华 , 于 刘特长 , ( )2 5 等) 4 :6 潮气流速一 容量环 广州地区 1~3岁健康幼 儿肺功能 测定结 果 的
义, 王炜 , ) 4 :5 等 ( )23 蛋白尿 对慢性 肾脏病概念 的再认识 ( U I A 徐虹 ) 4) H IK M Y P, ( :
肠 内营养学分会儿科 协作组 , 中华 医学会 儿科学 分会新 生儿 学组 , 中华 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 4)2 2 ( :8 超低 出 生体 重 极 低 和超 低 出生 体 重 早 产 儿 远期 预 后 ( ao Srj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本指南依据的研究或文献证据分级和指南推荐分级系统,依据证据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A、B、C、D、E 五个等级(表 1)。

一肠内营养(EN)支持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称为肠内营养。

1 推荐摄入量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105~130 kcal·kg-1·d-1,大部分新生儿体质量增长良好。

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 约110~135 kcal·kg-1·d-1,部分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可达150 kcal/·kg-1·d-1] 才能达到理想体质量增长速度(。

C 级)2 蛋白质足月儿2~3g·kg-1·d-1,早产儿 3.5~4.5g·kg-1·d-11(<1 kg 4.0 ~4.5 g·kg-1·d-1;1~1.8 kg 3.5~4.0 g·kg-1·d-1)。

足月儿蛋白质∶热量=1.8~2.7 g∶100 kcal,早产儿蛋白质∶热量=3.2~4.1 g∶100kcal。

(C 级)3 脂肪5~7 g·kg-1·d-1,占总能量 40%~50%(。

C 级)4.碳水化合物10~14 g·kg-1·d-1,占总能量的40%~50%(。

C 级)2 喂养方式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A 级)。

但有下述情况者则应酌情考虑 :1 母亲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和人类嗜 T 细胞病毒(HTLV)感染者,不建议母乳喂养(C 级);2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7~14 d 后可继续母乳喂养(E 级);3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后 24 h 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给予母乳喂养(C 级);4母亲为 CMV 感染或携带者,其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早产儿有较高被感染风险,可以采集母乳巴氏消毒后喂养(E 级);5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如皮损愈合,可以母乳喂养(E 级);6母亲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如皮损不累及乳房,可于停药 24 h 后母乳喂养(E 级); 7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后,乳汁中放射性物质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E 级);8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母亲乳汁中药物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E 级);9半乳糖血症和苯丙酮尿症并非母乳喂养绝对禁忌症,应根据监测的血清苯丙氨酸和半乳糖-1- 磷酸水平,可适量给予母乳喂养和无苯丙氨酸和半乳糖的配方(E 级)。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婴幼儿健康的重视,新生儿营养支持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本文将提出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的指导,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1. 介绍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营养支持作为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逐渐被重视。

本指南将从准备工作、营养需求、营养途径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2. 准备工作在实施新生儿营养支持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疾病儿等高风险儿童。

其次,应该确定合适的营养方案,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病情和生长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3. 营养需求中国新生儿的营养需求有其独特性。

在前6个月内,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尤其是初乳富含免疫能力强的抗体。

对于无法获得足够母乳的婴儿,可以通过添加奶粉或其他人工奶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需要,可以考虑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4. 营养途径新生儿的营养途径主要包括口腔摄入和静脉输注两种方式。

对于能够自行进食的婴儿,应优先选择口腔摄入的方式,通过乳汁或人工奶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对于需要静脉输注的患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静脉营养溶液,并注意输注速度和输注方式,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事项在实施新生儿营养支持时,医护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应重视胎儿期的营养干预,通过孕期营养调整来改善胎儿的生长发育环境。

其次,在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生长指标和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最后,在选择配方奶粉时应注意其成分和配方的可靠性,避免给婴儿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6. 结论新生儿营养支持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的指导,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文案·创意·拍摄·作图李书鹏喵~o(=·ω·=)m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全汇总|常见遗传代谢病治疗策略专家解读|母乳喂养指南儿科医患沟通|重症患儿家属沟通技巧及实例解读权威意见|中国婴儿喂养指南一文读懂|新生儿临床热点问题专家解读专家解读|中国0-5岁儿童不明病因急性发热诊治指南专家意见|儿童甲型H1N1流感冒预防及诊治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共识专家解读图解中国0~6岁儿童营养指南卫计委|中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近日,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一、定义范围(一)早产儿是指胎龄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二)早产儿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早产儿专案管理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无法接受母乳喂养的患儿 ,需要人工喂养 。奶瓶喂养 适用于吸吮和吞咽功能发育良好的新生儿 。但比较奶瓶喂 养与管饲喂养的 RCT研究 [20 ]结果显示 : 奶瓶吸吮过程中 患儿可能存在氧饱和度下降 、心率加快等表现 ,必要时应当 监测经皮氧饱和度 。
对于吸吮和吞咽功能发育不成熟的早产儿 ,管饲营养 成为唯一选择 。管饲喂养包括鼻胃管喂养和鼻空肠管喂养 两种 方 式 , Cochrane 系 统 评 价 [21, 22 ] 及 多 项 临 床 对 照 研 究 [23~25 ]结果均显示 :鼻空肠喂养新生儿热量摄入总量 、生 长情况未必优于鼻胃管喂养新生儿 ,但肠道不耐受的发生 率却显著增高 ,且操作复杂 ,费用较高 。因此 ,不推荐在新 生儿中采用鼻空肠管喂养 。鼻胃管喂养可分为推注法 、输 液泵连续输注法和输液泵间歇输注法 。比较连续输注法和 推注法的系统评价 [26 ]与 RCT研究 [27 ]结果显示 :推注法患 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天数少于连续输注法 ,而对体重增长 速率 、胃潴留发生率和 NEC发生率无影响 ,而持续喂养患 儿的能量消耗值较低 ,推注法可能降低患儿的经皮氧饱和 度 [28 ] 。如果患儿耐受 ,应首选推注法喂养 。比较输液泵持
第一部分 指南制定背景
我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已开展 20余年 。但至今尚无统 一的新生儿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 1996 年 发表的“新生儿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规建议 ”[1 ] ,无论目标 人群 、涉及临床问题 、证据来源与证据强度均不足以涵盖当 前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的需要 。自 2004 年 11 月 ,由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发起 ,联合中 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 分会新生儿学组 ,组织全国多位新生儿科 、新生儿外科和营 养学科专家 ,起草并反复修订本临床应用指南草案 。以建 立能够反映当前最佳临床实践和循证的营养支持指南 ,并 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美国“健 康政 策 与 研 究 机 构 ( agency for health care policy and research, AHCPR ) ”的指南引用文献分级标准 [2 ]如下 : Ⅰa: 基于 RCT研究的系统评价 ; Ⅰb:单项 RCT ( 95% C I较窄 ) ; Ⅱa: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 ; Ⅱb:设计良好的 其他研究 ; Ⅲ:病例 2对照研究 ; Ⅳ:专家意见 。 需要指出 , RCT研究同样被应用于营养支持的临床研 究领域 。但是 ,临床营养支持不同于其他临床治疗措施 ,采 用 RCT研究评价某一营养支持措施是否有效 ,可能存在一 定困难 。主要有以下因素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儿有限 ,因此 达到某一研究所需样本量有一定的困难 ;其次 ,被临床研究 经常采用的终点评价指标 ,可能受疾病本身的影响更多 ,而 与营养支持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 ; 再次 , RCT研究一旦开 始 ,理论上干预措施应当固定不变 ,而营养支持却需要随着 患儿的临床实际 ,随时作出调整 ;更为重要的是 ,作为一项 生存保障的基本措施 ,营养素摄入是机体维持健康与生存 的必需 ,停止营养供应从伦理学上无法成立 。正是由于以 上原因 ,某些营养支持问题很少有大样本 、高质量的 RCT 研究存在 ,但这部分内容又是临床实践所必需的 。因此 ,只 能依据目前的最佳临床依据结合专家讨论达成的共识提出 推荐意见 [ 3 ]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指南参考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0年指南,依据证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了A、B、C三个等级(表1)。

第一部分肠内营养支持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称肠内营养。

1推荐摄入量1.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每天105~130kcal/kg,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

部分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每天150kcal/kg)才能达到理想体重增长速度。

(B)1.2 蛋白质足月儿每天2~3g/kg,早产儿每天3~4g/kg。

蛋白质:热量=1g:35~43 kcal(2.8~3.1g:110~120 kcal)。

(B)1.3 脂肪每天5~7g/kg,占总能量的40%~50%。

(B)1.4 碳水化合物每天10~14g/kg,占总热量的40%~50%。

(B)2 喂养方式2.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

(A)禁忌症:①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

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禁忌症,但这类婴儿应在出生24h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②母亲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③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④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⑤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⑥母亲正在吸毒、酗酒;⑦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

(B)2.2 人工喂养2.2.1 奶瓶喂养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B)2.2.2 管饲喂养⑴适应证:①<32周早产儿;②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③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④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 (mmol/kg.d)
电解质
早产儿
足月儿
钠 2.0-3.0 2.0-3.0 钾 1.0-2.0 1.0-2.0 钙 0.6-0.8 0.5-0.6 磷 1.0-1.2 1.2-1.3 镁 0.3-0.4 0.4-0.5 出生后3天内除有低钾证据外,原则上不予补钾
<34周或<2000g <1500g ≧34周和>2000g 15g/kg.d 18g/kg.d 20-30g/d
出院标准
• 体重达2000g左右和/或矫正胎龄达到35周
• 体重持续增长,完全经口喂养,在室温下体温 和各项生命体征维持稳定
• 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可应用至矫正年龄3个 月至1岁
• 临床医师可根据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中营养 状况及其体格发育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长、 头围的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进行判断,充分考虑 个体差异
静脉营养
肠内静脉营养
• 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均成为肠内 营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量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能量摄入量: --新生儿105-130kcal/kg.d --早产儿110-135kcal/kg.d --部分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50kcal/kg.d
蛋白质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的蛋白质摄入 量为:
肠道喂养指征
1.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 定者尽早开奶 2.出生体质量>1000g者可于出生后12h内开始喂养 3.有严重围生期窒息(Apgar评分5 min<4分)、脐动脉插 管或出生体重<1000g可适当延迟至24~48h开奶(E级) 。

关于营养支持指南共识和建议

关于营养支持指南共识和建议

关于营养支持指南共识和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关于营养支持指南共识和建议的经验。

首先我觉得营养支持这个事儿可太重要了。

打个比方吧,就像盖房子,营养就是那一块块的砖头,缺了哪一块房子都盖不牢。

但实际搞这个的时候,那真是困难重重。

我记得刚接触营养支持指南共识这些东西的时候,就很懵。

那些白纸黑字的条文看着可简单,但是一到实际应用,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说给一个病人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吧,指南上可能会列出很多条条框框,什么营养素的比例啊,热量需求的计算啊。

我那时候就感觉按照指南一步步算就对了呗。

结果呢,大错特错!我发现我只顾着按照指南里说的标准去计算,却没有考虑到病人自己的特殊情况,像他原来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啊,个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怎么样啊。

这就好比你给南方人天天吃大馒头,他可能就是吃不惯不消化一样。

我觉得大家一定要认清的一点就是,指南只是个基础,是个框架。

比如说在计算蛋白质需求量的时候,指南可能给一个大概的范围,但是具体到一个长跑运动员和一个办公室文员,那能一样吗?肯定不一样啊!而且很麻烦的一点,营养这东西还和生活习惯息息相关。

我遇到过一个案例,是个老人,按照指南来说营养挺全面的了,但是老人就是对某些食材特别反感,这时候就得适当调整。

哦对了还有,很多人觉得照着指南就是完全正确的。

我觉得吧,这种想法得改改。

因为指南它也不是万能的呀,毕竟指南是综合大多数情况得出的结论。

我们在实践中要学会灵活处理。

如果遇到指南里没有提到的一些特殊情况怎么办呢?我感觉一方面可以参考类似的病例或者相关研究,另一方面多跟同行交流交流也挺有用的。

在参考资料这一方面,我觉得专业的医疗书本肯定是不能少的,像《临床营养学》这种就很基础很全面。

还有一些国际性的营养学会发布的报告之类的,虽然有时候看着费劲,但是里面很多数据和理念还是很有价值的。

再说说这个指南的更新吧。

我感觉它有时候更新得不够及时呢!比如说现在流行的很多新型的减脂或者增肌的饮食概念,营养支持指南并没有快速地把这些新理念融合进去。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一)护理及发育促进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早产儿营养管理

早产儿营养管理

早期营养与智力发展的研究结论
1、在生后第一周每增加10kcal/kg能量,则18个 月时MDI增加4.6分。 2、在生后第一周每增加1g/kg蛋白质,则18个月时 MDI增加8.2分。 3、生后第一周较高的蛋白质摄入有效降低以后身长< 第10百分位的可能性。
早产儿营养蛋白质推荐量
<1000g
• 4.0-4.5g/kg.d • P/E 3.6-4.1g/100kcal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对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7所城市医院2002-2003年6179名早产儿的高危因素、并发症、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调 查
目前早产儿营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当早期早产儿需要的时候,我们给予他们的
太少!
• 当后期他们的需求减少的时候,我们给予的
母乳不足时的喂养方案推荐
指南
推荐意见
2010年《 ESPGHAN早产儿肠内营养支持建议》
《 早产儿管理指南》(中国) 2013年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2013年《国际早产儿喂养共识》
无母乳(捐赠母乳)或无法 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推荐
使用早产儿配方奶
2015年《加拿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
ESPGHAN Committee on Nutrition. J Pediatr Gastroenterol Nutr. 2010;50:85–91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早产儿管理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782-787 J Pediatr 2013;162:S17-25 J Pediatr 2013;162:S90-100 Guidelines for Feeding 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Nutrients.2015;7:423-442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一)护理及发育促进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蔡威;汤庆娅;吴江【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2(032)009【摘要】危重新生儿常见疾病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以及需要早期手术干预的先天畸形等.目前,我国每年有100多万名患儿生后早期即需住院治疗,其中绝大多数无法正常喂养,需要接受营养支持.因此,建立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规范一直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课题组自1985年起,围绕新生儿临床营养支持,进行了一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主要包括:①分析我国新生儿血清氨基酸代谢特点,成功研制国内首个小儿专用型静脉氨基酸制剂并广泛应用于临床;②通过静息能量代谢测定发现正常新生儿能量消耗值低于公式预计值,据此在国内外首次提出60~80 kca l/(kg·d)这一新生儿肠外营养能量推荐量(较传统值降低30%),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有效验证;③临床推广并培训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并率先开展经空肠穿刺造口术和经皮内镜胃造口术,完善肠内与肠外营养输注的新途径;④发现氧化应激线粒体凋亡途径是肠外营养相关肝损害的重要作用机制,并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两个层面证实谷氨酰胺对肠外营养相关肝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此外,课题组还成功实施了新生儿短肠综合征的肠康复治疗,目前已成功救治来自全国各地共46例患儿,其中1例患儿剩余小肠仅25cm.2005年和2010年,课题组依据循证医学原理,分别制定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和《中国儿科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为国内儿科患者的合理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提高了临床营养的实践水平.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At present, over 1 million critically ill newborn infants (including premature neonates, low birth weight babiesand those with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each year need medical therapy shortly after birth, and most of them need nutrition support which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whole treatment but also important for their later health. Our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focusing on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 ever since 1985. We found that the energy expenditure in neonates was lower than formula predicted value, and changed the energy recommendation to the value of 60 - 80 kcal/(kg*d)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We also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first domestic pediatric amino acid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rum amino acid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neonates. We help to introduce new techniqu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neonates, including jejuna! puncture ostomy an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for enteral nutrition, as well as the 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Liver injury is a severe complic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related mitochondrial apoptotic pathway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while glutamine showed protective effect not only in animal study but also in our clinical trial. In addition* we successful implemented intesti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46 neonates with short bowel syndrome from all around the country, including one case with residual small intestine of only 25 cm. In the year 2005 and 2010, we formulated evidence-based Chinese guidelines of 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 in neonates and pediatric patient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 application of adequate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field of neonatology andAt present,over 1 million critically ill newborn infants (including premature neonates, low birth weight babies and those with congenital malformation) each year need medical therapy shortly after birth, and most of them need nutrition support which is not only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whole treatment but also important for their later health. Our research group carried out a series of basic and clinical research focusing on nutrition support in critically ill neonate ever since 1985. We found that the energy expenditure in neonates was lower than formula predicted value, and changed the energy recommendation to the value of 60 - 80 kcal/(kg*d)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We also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he first domestic pediatric amino acid prepa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erum amino acid characteristics in Chinese neonates. We help to introduce new techniques for nutrition support in neonates, including jejuna! puncture ostomy and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for enteral nutrition, as well as the use of 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 for parenteral nutrition. Liver injury is a severe complic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our studies revealed that oxidative stress related mitochondrial apoptotic pathway might be an important mechanism, while glutamine showed protective effect not only in animal study but also in our clinical trial. In addition* we successful implemented intestinal rehabilitation therapy in 46 neonates with short bowel syndrome from all around the country, including one case with residual small intestine of only 25 cm. In the year 2005 and 2010, we formulated evidence-based Chinese guidelines of clinical nutrition support in neonates and pediatric patients, which help to improve theapplication of adequate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field of neonatology andpediatrics.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 won the second prize of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总页数】4页(P1214-1217)【作者】蔡威;汤庆娅;吴江【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9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相关文献】1.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的疗效 [J], 杜书华;陈娟;陈德忠;王利平;雷贤明;曹云涛2.观察胃肠外营养对危重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 [J], 贾圆圆; 张琼3.全静脉营养支持疗法治疗早产及危重新生儿的疗效评价 [J], 张勇华4.用全营养混合液对危重新生儿进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探讨 [J], 韦彦成;熊朝京;潘继壮5.预见性护理在危重新生儿肠内营养支持中预防误吸的效果研究 [J], 李启婵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