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早产儿营养评价与支持早产儿具有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全、胃动力不成熟、免疫力低下、并发症多等特点,是一个极度未成熟的群体。

人类和动物研究均表明,在妊娠晚期和生后早期敏感阶段的营养不良将会对远期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表现为大脑重量降低、脑细胞数减少、运动协调能力降低,另外也有足够证据表明,在关键时期的营养不良可造成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永久性损害。

鉴于早产儿特殊的生理特点,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的生长发育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进一步规范早产儿保健工作,提高早产儿医疗保健水平,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2017年原国家卫计委组织制定了《早产儿保健指南》,对早产儿营养评价与支持做出具体要求,现将指南整理如下: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曼垒!璺塑曼!!璺璺璺璺皇垡!皇型!型!生竺!y至里Q!!!皇!呈!堕!璺!曼文章编号:1673-5501(2007)04-0282—10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标准指南・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第一部分指南制定背景我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已开展20余年。

但至今尚无统一的新生儿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1996年发表的“新生儿胃肠外营养支持的常规建议”‘1o,无论目标人群、涉及临床问题、证据来源与证据强度均不足以涵盖当前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的需要。

自2004年11月,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发起,联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组织全国多位新生儿科、新生儿外科和营养学科专家,起草并反复修订本临床应用指南草案。

以建立能够反映当前最佳临床实践和循证的营养支持指南,并为临床实践和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美国“健康政策与研究机构(agencyforhealthcarepolicyandresearch,AHCPR)”的指南引用文献分级标准拉。

如下:Ia:基于RCT研究的系统评价;Ib:单项RCT(95%CI较窄);1Ta: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ITb:设计良好的其他研究;11I:病例一对照研究;IV:专家意见。

需要指出,RCT研究同样被应用于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领域。

但是,临床营养支持不同于其他临床治疗措施,采用RCT研究评价某一营养支持措施是否有效,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主要有以下因素:需要营养支持的患儿有限,因此达到某一研究所需样本量有一定的困难;其次,被临床研究经常采用的终点评价指标,可能受疾病本身的影响更多,而与营养支持的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再次,RCT研究一旦开始,理论上干预措施应当固定不变,而营养支持却需要随着患儿的临床实际,随时作出调整;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一项生存保障的基本措施,营养素摄入是机体维持健康与生存的必需,停止营养供应从伦理学上无法成立。

早产儿营养

早产儿营养

中国早产儿营养现状
生长迟缓发生率 出生时IUGR 体重 身长 头围 27.3% 28% 19.3% 出院时EUGR 60% 58.9% 29.5%
生长迟缓的比例随出生胎龄和出生体重的降低而增加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2-17 .
4、中国早产儿营养现状

样本:
早产儿,n= 974例 不同地区的十所三甲医院: 三所医科大学的附属
综合医院、三所儿童医院和四所妇幼保健院

入选标准:
入院GA<37周 住院天数≥2w;出院时完全经口喂养

排除标准:
住院时间不满2周,出院时生命体征不稳定 先天畸形
早产儿营养调查协作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早产儿营养相关状况多中心调查974例报告.中华儿科杂志.2009;47(1):12-17 .
推荐摄入量(RNI) :

RNI( 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s)
是以EAR为基础制订的。如果已知EAR的标
准 差 , 则 RNI 定为 EAR 加两 个标准差 , 即
RNI=EAR+2SD。如果关于需要量变异的资
料不够充分,不能计算SD时,一般设EAR 的变异系数为10%,这样RNI=1.2×EAR。
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宏量营养素
• 生后7周内营养摄入和累积营养不足
Embleton NE, Pang N, Cooke RJ. Pediatrics 2001;107:270-273.
早产儿的营养状况-宏量营养素
• 出生1周和5周时累积营养摄入不足
胎龄≤30周 胎龄≥31周

新生儿静脉营养

新生儿静脉营养

二、新生儿静脉营养的分类
(二)部分胃肠道外营养(Partial Parenteral Nutrition,PPN ): 用于某些可经胃肠道喂养,但摄入 热卡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不足部 分需由静脉途径输入,以保证婴儿 正常发育。

三、新生儿静脉营养的适应症
(一)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腹膜炎,肠穿孔,顽固 性腹泻等需禁食者。 (二) 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每日经口摄入不足 需要量的70%或估计3天以上不能进食者。 (三) 严重疾病影响到摄食者:如新生儿坏死性小 肠炎,呼衰机械通气时,重度营养不良者,术前、术 后准备支持阶段等。
高浓度的葡萄糖(达25~35%)及营养 液,能保证足够热量供给。 ③不容易发生液体外渗和皮下组织坏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静脉营养的输入途径
(二) 周围静脉输入:对患儿损伤小,故应用更广 泛。
优点:操作简单、方便,不容易发生全身性感染。 缺点:不能长期维持,容易发生静脉炎,液体外渗可
致皮下组织坏死; 输入葡萄糖浓度不能超过12.5%,提供热卡受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调整原则:
(1)血钠133~143mmol/L 按需要量供给 血钠>145mmol/L, 增加液体20ml/kg.d,再复查; 血钠<133mmol/L 减少液体20ml/kg.d。

(二)水的需要量及作用
(2)尿少 血钠 < 132mmol/L, 血渗透压 < 270mOsm/L, 尿钠 > 20 mmol/L, 无水肿,考虑SIADH, 限液体量4。
(六)维生素
维生素对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功能起 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需要量:根据我国营养学会及美国 医学会营养指导小组(AMA/NAQ) 推荐,静脉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 。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一)护理及发育促进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婴儿(0-6月龄)能量需要量设计原理

婴儿(0-6月龄)能量需要量设计原理

婴儿(0-6月龄)能量需要量设计原理作者:张吉坤刘杰来源:《中国食品》2021年第11期婴儿在0-6月龄时间段内的身体生长速度很快,期间非母乳喂养婴儿的能量需求完全依赖于婴儿配方食品。

研究0-6月内婴儿胃容量变化、胃排空时间及不同阶段每日总能量需要量,可为婴儿配方食品喂哺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一、能量需要量(EER)的概念能量需要量(EER)是指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维持良好的体型、机体构成以及理想活动水平的个体或群体,达到能量平衡时所需要的膳食能量摄入量。

群体的能量推荐摄入量直接等同于该群体的能量需要量,不需要增加安全量。

二、中国婴儿能量需要量(EER)确定婴儿的EER包括两部分,一是每日总能量消耗量(TEE),二是组织生长的能量储存量。

1.每日总能量消耗量。

2013版DRIs采用2004年WHO/FAO/UNU报告中推荐的公式,作为中国婴儿TEE的计算依据。

母乳喂养TEE公式是:TEE(MJ/d)=-0.635+0.388kg。

根据原卫生部妇幼司2009年公布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的数据,男婴儿前三个月平均每日增重37.6g,4-6个月平均每日增重19.0g;女婴儿前三个月平均每日增重32.4g,4-6个月平均每日增重18.2g。

因此,0-6月龄婴儿采用纯母乳喂养,TEE计算公式如下:TEE(男)=-0.635+0.388*6.0a=1.693(MJ/d)TEE(女)=-0.635+0.388*5.5b=1.499(MJ/d)注:“a”中国居民体重代表值0-6月龄男婴体重代表值,“b”中国居民体重代表值0-6月龄女婴体重代表值。

(性别、年龄和体重不同的个体或群体对营养素的需要量一般是不同的,由一个群体的DRIs推到另一群体的DRIs时,往往主要依据体重的差别。

)2.组织生长的能量储存量。

根据WHO/FAO/UNU的报告,出生后0-3个月男、女婴儿平均每日每增长1g体重,能量储存分别为25.1kJ/g(6.0kcal/g)和26.2kJ/g(6.3kcal/g);出生后4-6个月男、女婴儿平均每日每增长1g体重,能量储存分别为11.6kJ/g(2.8kcal/g)和15.6kJ/g (3.7kcal/g)。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规范指南.doc

早产儿保健服务指南一、住院前管理(一)产前1.产科:及时处理孕期并发症/合并症,预测早产的发生,完成产前促胎肺成熟;及时与儿科沟通,开展围产讨论,评估母婴风险,确定处理方式和分娩地点。

2.儿科:鼓励分娩前新生儿科医生与早产高风险孕妇及家属沟通,介绍可能出现的合并症及处理。

(二)早产儿复苏所有早产儿出生时应有具备早产儿复苏能力的人员参与现场复苏和评估。

按照《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进行复苏,特别注意保暖、用氧和呼吸支持。

(三)早产儿住院指征1.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胎龄<34周。

2.虽然出生体重或胎龄超过以上标准,但存在以下任何一种情况:(1)新生儿窒息,产伤;(2)体温:异常;(3)皮肤:发绀、苍白、多血质貌、黄染、出血、水肿表现;(4)呼吸:呼吸暂停或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呻吟、三凹征);(5)循环:心率/心律异常、血压异常、末梢循环不良;(6)消化:喂养困难、呕吐、腹胀、大便异常、肝脾肿大;(7)神经:前囟饱满,意识、反应和肌张力异常,惊厥;(8)需进一步排除或治疗的先天畸形;(9)监测发现的其他异常,如血糖、胆红素、血常规等异常;(10)母亲为高危孕产妇:胎膜早破>18小时、产前或产时感染、药物滥用等。

(四)危重早产儿转诊1.宫内转诊:不具备救治早产儿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及时将早产高危孕妇转至具有母婴救治条件的医疗机构分娩。

2.出生后转运:包括院内转运和院间转运。

(1)转运前:评估,积极救治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完成病历资料的交接;(2)转运中:密切监护,持续保暖及生命支持治疗,做好监护及抢救记录;(3)转运后: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接诊医生交接患儿情况、转运经过和主要治疗情况。

二、住院期间管理(一)护理及发育促进1.保暖: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应置于婴儿培养箱保暖,根据早产儿胎龄、日龄、体重和病情调节暖箱的温度及湿度,维持恒定的中性温度。

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1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1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万方数据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作者: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 Pediatric Collaborative Group, Society of Parenter and Enteral Nutrition,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作者单位:刊名:中华儿科杂志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年,卷(期):2010,48(6)被引用次数:3次1.Brion L,Bell;Raghuveer T Vitamin E supplementation for prevention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preterm infants 20032.Ellis KJ;Shypailo RJ;Wong WW Measurement of body water by multi-frequency biOeleetr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in a multiethnicpediatric population 19993.Corish CA;Flood P;Mulligan S Apparent low frequency of undernutrition in Dublin hospital in-patients:should we review the anthropometric thresholds for clinical practice 20004.Greene HL;Hambidge KM;Sehanler R Guidelines for the uge of vitamins,traceelements,calcium,magnesium,and phosphoru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report of the Subcommittee on Pediatric Parenteral Nutrient Requirements for the Committee on Clinical Practice Issue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 Nutr 19885.Lozoff B;Jimenez E;Hagen J Poorer behavioral and developmental outcome more than 10 years after treatment for iron deficiency in infancy 20006.Nduati R;John G;Mbori-Hgacha D Effect of breastfeeding and formula feeding on transmission of HIV-1.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20007.Eriksson JG;Forsén T;Tuomilehto J Early growth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 laterlife:longitudinal study[外文期刊] 20018.WHO Multicenter Growth Reference Study Group WHO Child Growth Standards:Length/height-for-age,weight-for-age,weight-for-length,weight-for-height and body mass index-for-age:methods and development 20069.李辉;季成叶;宗心南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的标准化生长曲线[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9(7)10.首都儿科研究所;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中国七岁以下儿童身长/身高的体重和体质指数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9(4)11.首都儿科研究所;九市儿童体格发育调查协作组中国七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长/身高和头围的生长标准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9(3)12.Lubos sobotka;蔡威临床营养基础 200713.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Committee on Nutrition:Pediatric Nutrition Handbook 200914.Practices in Children's Nursing.Guidelines for Hospital and Community 200015.Hendricks KM;Duggan C;Walker WA Manual of Pediatric Nutrition 200016.Grant J Recognition,prevention,and treatment of home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central venous access complications[外文期刊] 2002(5 suppl)17.Advenier E;Landry C;Colomb V Aluminum contamination of parenteral nutrition and aluminum loading in children on long-term paranteral nutrition[外文期刊] 2003(4)18.Fiorotto ML;Klish WJ Total body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measurementsin the neonate 199119.Poindexter BB;Ehrenkranz RA;Stoll BJ Parenteral glutamine supplementation does not reduce therisk of mortality or late-onset sepsis in 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外文期刊] 200420.Rivera A;Bell EF;Bier DM Effect of intravenous amino acids on protein metabolism of preterm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three days of life 199321.Barrington KJ Umbilical artery catheters in the newborn:effects of position of the catheter tip 200022.Elia M;Engfer MB;Green CJ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the clinical and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fibre-containing enteral formulae 200823.Tienboon P Nutrition problems of hospitalised children in a developing country:Thailand[外文期刊] 2002(4)24.Quigley MA;Henderson G;Anthony MY Formula milk versus donor breast milk for feeding preterm or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200725.Barrett Reis B;Hall RT;Sehanler RJ Enhanced growth of preterm infants fed a new powdered human milk fortifier: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0026.Wauben IP;Atkinson SA;Grad TL Moderate nutrient supplementation of mother's milk for preterm infants supports adequate bone mass and short-term growth:A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 199827.Hill DJ;Heine RG;Cameron DJS The natural history of intolerance to soy and extensively hydrolyzed formula in infants with multiple food protein intolerance[外文期刊] 1999sekan JB;Ostrom KM;Jacobs JR Growth of newborn,term infants fed soy formulas for 1 year 199929.Kuczmarski RJ;Ogden CL;Guo SS2000 CDC Growth Charts for the United States:methods and development 200230.Sermet-Gaudelus I;Poisson-Salomon AS;Colomb V Simple pediatric nutritional risk score to identify children at risk of malnutrition 200031.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 2006(9)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专》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Endocrinologic, Hereditary and Metabolic Diseases,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指南(2010年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6)2.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Child Health Care,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儿童微量营养素缺乏防治建议[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7)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预防医学会.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Chinese Preventive Medicine Association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防治技术指南(2009年版)[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2)4.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诊断和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3)5.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协作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The group of Pediatrics,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group of Neonatology,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The group of Neonatology, Society of Pediatric Surger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06,44(9)6.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Immunology, The Society of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七):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11)7.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Nephrology,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四):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治疗指南[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5)8.《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The Editorial Board of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and The Subspecialty Group of Neonatology.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9.刘义.杜立中.LIU Yi.DU Li-zhong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解读[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10.廖莹.杜军保.LIAO Ying.DU Jun-bao"儿童晕厥诊断指南"解读[期刊论文]-中华儿科杂志2010,48(4)1.李广玉.陈晖.张洁鼻肠管在危重患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及护理[期刊论文]-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1(5)2.李功和.刘长伟.高丽莎.董晓燕强化营养科管理规范提升饮食服务质量的探讨[期刊论文]-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1(3)3.刘超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实用医刊 2011(11)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ek201006008.aspx。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新生儿健康的重视,新生儿营养支持在临床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适当的营养,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被制定出台。

本文将对该指南的内容进行介绍,并详细解读其在新生儿营养支持中的应用。

1. 指南背景介绍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实施,并提供给临床医生进行参考。

该指南汇集了国内外新生儿营养支持的研究成果,并结合中国本土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整,旨在最大程度地确保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

2. 指南内容概述(1)新生儿生长发育特点:详细介绍了新生儿的营养需求和生长发育特点,包括体重增长曲线、器官发育和代谢率变化等,为后续的营养支持方案提供了基础依据。

(2)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的选择:明确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优劣势,在不同情况下给予合理的建议,旨在提供新生儿适宜的喂养方式。

(3)营养支持的原则:介绍了针对新生儿营养支持的原则,包括提供充足的热量和营养物质、合理调配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注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补充等,为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方案提供指导。

(4)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针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缺陷等特殊情况,提供了相应的营养支持策略,旨在满足其特殊的生长发育需求。

(5)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处理:介绍了新生儿营养不足和营养过剩的判定标准,并提供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对新生儿健康的不利影响。

3. 指南的临床应用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通过规范的营养策略,旨在提高新生儿的生长质量和发育水平。

在临床实施中,医生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临床应用指南的实施需要多学科的协作,包括儿科、营养科、护理科等,以确保新生儿获得全面的营养支持。

此外,对新生儿的定期监测和评估也至关重要,以及时调整营养方案并纠正异常情况的发生。

4. 指南的展望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对新生儿营养的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本指南依据的研究或文献证据分级和指南推荐分级系统,依据证据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A、B、C、D、E 五个等级(表 1)。

一肠内营养(EN)支持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称为肠内营养。

1 推荐摄入量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105~130 kcal·kg-1·d-1,大部分新生儿体质量增长良好。

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 约110~135 kcal·kg-1·d-1,部分超低出生体质量(ELBW)儿可达150 kcal/·kg-1·d-1] 才能达到理想体质量增长速度(。

C 级)2 蛋白质足月儿2~3g·kg-1·d-1,早产儿 3.5~4.5g·kg-1·d-11(<1 kg 4.0 ~4.5 g·kg-1·d-1;1~1.8 kg 3.5~4.0 g·kg-1·d-1)。

足月儿蛋白质∶热量=1.8~2.7 g∶100 kcal,早产儿蛋白质∶热量=3.2~4.1 g∶100kcal。

(C 级)3 脂肪5~7 g·kg-1·d-1,占总能量 40%~50%(。

C 级)4.碳水化合物10~14 g·kg-1·d-1,占总能量的40%~50%(。

C 级)2 喂养方式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A 级)。

但有下述情况者则应酌情考虑 :1 母亲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 V )和人类嗜 T 细胞病毒(HTLV)感染者,不建议母乳喂养(C 级);2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7~14 d 后可继续母乳喂养(E 级);3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后 24 h 内给予特异性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给予母乳喂养(C 级);4母亲为 CMV 感染或携带者,其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早产儿有较高被感染风险,可以采集母乳巴氏消毒后喂养(E 级);5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如皮损愈合,可以母乳喂养(E 级);6母亲为梅毒螺旋体感染者,如皮损不累及乳房,可于停药 24 h 后母乳喂养(E 级); 7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后,乳汁中放射性物质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E 级);8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母亲乳汁中药物清除后可恢复母乳喂养(E 级);9半乳糖血症和苯丙酮尿症并非母乳喂养绝对禁忌症,应根据监测的血清苯丙氨酸和半乳糖-1- 磷酸水平,可适量给予母乳喂养和无苯丙氨酸和半乳糖的配方(E 级)。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婴幼儿健康的重视,新生儿营养支持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针对中国的国情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本文将提出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的指导,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

1. 介绍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新生儿营养支持作为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逐渐被重视。

本指南将从准备工作、营养需求、营养途径和注意事项等方面全面介绍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

2. 准备工作在实施新生儿营养支持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医护人员应该对新生儿的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和疾病儿等高风险儿童。

其次,应该确定合适的营养方案,根据婴儿的年龄、体重、病情和生长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3. 营养需求中国新生儿的营养需求有其独特性。

在前6个月内,母乳是新生儿最佳的营养来源,尤其是初乳富含免疫能力强的抗体。

对于无法获得足够母乳的婴儿,可以通过添加奶粉或其他人工奶来满足其能量和营养需求。

对于特殊情况下的需要,可以考虑使用特殊配方奶粉,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4. 营养途径新生儿的营养途径主要包括口腔摄入和静脉输注两种方式。

对于能够自行进食的婴儿,应优先选择口腔摄入的方式,通过乳汁或人工奶来满足其营养需求。

对于需要静脉输注的患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静脉营养溶液,并注意输注速度和输注方式,避免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5. 注意事项在实施新生儿营养支持时,医护人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应重视胎儿期的营养干预,通过孕期营养调整来改善胎儿的生长发育环境。

其次,在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婴儿的生长指标和营养状态,及时调整营养方案。

最后,在选择配方奶粉时应注意其成分和配方的可靠性,避免给婴儿带来不必要的健康风险。

6. 结论新生儿营养支持是保障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在临床应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指南,旨在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的指导,提高新生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

卫计委最新版中国早产儿保健指南公布文案·创意·拍摄·作图李书鹏喵~o(=·ω·=)m听说好文跟好音乐更配哟如果您有想听的歌曲可以后台给我们留言哈全汇总|常见遗传代谢病治疗策略专家解读|母乳喂养指南儿科医患沟通|重症患儿家属沟通技巧及实例解读权威意见|中国婴儿喂养指南一文读懂|新生儿临床热点问题专家解读专家解读|中国0-5岁儿童不明病因急性发热诊治指南专家意见|儿童甲型H1N1流感冒预防及诊治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共识专家解读图解中国0~6岁儿童营养指南卫计委|中国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近日,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印发了《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

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一、定义范围(一)早产儿是指胎龄1.低危早产儿:胎龄≥34周且出生体重≥2000克,无早期严重合并症及并发症、生后早期体重增长良好的早产儿。

2.高危早产儿:胎龄<34周或出生体重<2000克、存在早期严重合并症或并发症、生后早期喂养困难、体重增长缓慢等任何一种异常情况的早产儿。

(二)早产儿保健是指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为早产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

(三)早产儿专案管理是指按照本规范要求定期对早产儿进行生长发育监测和指导等综合管理。

(四)一般情况下,评价生长发育时建议使用矫正年龄至24月龄。

小于28周出生的早产儿,可使用矫正年龄至36月龄。

二、工作职责(一)卫生计生行政部门1.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能力建设,提高早产儿救治和保健服务能力。

制订辖区内早产儿保健工作规范实施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

2.建立健全辖区内早产儿会诊、转诊网络体系,明确各级机构职责。

3.组织成立由相关学科专家组成的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

4.建立健全辖区内妇幼保健信息系统,监督管理早产儿保健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

5.组织开展新生儿死亡评审工作。

(二)妇幼保健机构1.组织儿童保健技术指导组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的早产儿保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与评价。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年第2卷作者索引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7年第2卷作者索引

及肿瘤坏死因子一 d对其调节作用( ) 3 1 :8 方 峰 调节性 T细胞在小 鼠巨细胞病 毒感 染胚胎 成纤维 细胞机 Mi al ead 非恶性淋 巴增殖性 疾病 的研究 与临 床问题 ( ): c e L nro h 2
8 l
制 中的免疫调控作用( )4 8 5 :3
冯军坛
注意缺 陷多动障碍综合征患儿睡眠结 构的初探 ( )2 1 4: 7

洁 摄食调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5 1 :5
北京 市儿 童青 少年青 春 期发 育 与肥胖 相关 关 系 的研究
害 的 特 点 及 随访 ( ) 25 4 :6
陈芳芳
( ) 1 1 :4
陈荣华
凋亡 蛋白酶活化 因子 l基 因在脂肪 细胞诱导 分化 中表 达
HU I Y P对慢性肾脏病概念的再认识 ( ):4 IKM A 4 21 韩树萍 吸人一氧 化氮治疗 早 产儿低 氧性 呼吸 衰竭 的 Me t a分析
证儿科杂志
及 临床意义 ( ) 10 3 :9 刘大波
20 0 7年 1 1月第 2卷第 6期 及临床意义( ) 10 3: 9 孙金 峤 亚 低 温辅 助治 疗 重 型颅 脑损 伤 临床 效 果 的 M t 析 e a分
( ):6 3 15
探讨脉搏传导时间技术诊断疑 似儿童 阻塞性睡眠 呼吸暂
何春 卉
2 l
广 州地 区 l~3岁健康幼 J. 功 能测定结 果 的探讨 ( ) 1 ̄ l , l 1:


散发性 H l Oa o—r t m综合征 l 4 :1 例( ) 3 3
多层螺旋 C T血 管造影诊断 主动脉 弓离断 l例 ( ) 2 1 3 :3 原发性 小肠淋 巴管扩 张症 2例并文献复习 ( ) 44 5 :3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心 室肌致 密化不全 的诊断

静脉营养

静脉营养

肠外营养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 (mmol/kg.d)
电解质
早产儿
足月儿
钠 2.0-3.0 2.0-3.0 钾 1.0-2.0 1.0-2.0 钙 0.6-0.8 0.5-0.6 磷 1.0-1.2 1.2-1.3 镁 0.3-0.4 0.4-0.5 出生后3天内除有低钾证据外,原则上不予补钾
<34周或<2000g <1500g ≧34周和>2000g 15g/kg.d 18g/kg.d 20-30g/d
出院标准
• 体重达2000g左右和/或矫正胎龄达到35周
• 体重持续增长,完全经口喂养,在室温下体温 和各项生命体征维持稳定
• 早产儿出院后强化营养可应用至矫正年龄3个 月至1岁
• 临床医师可根据早产儿出院后定期随访中营养 状况及其体格发育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长、 头围的生长曲线是否正常进行判断,充分考虑 个体差异
静脉营养
肠内静脉营养
• 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均成为肠内 营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能量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能量摄入量: --新生儿105-130kcal/kg.d --早产儿110-135kcal/kg.d --部分超低出生体重儿可达150kcal/kg.d
蛋白质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的蛋白质摄入 量为:
肠道喂养指征
1.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 定者尽早开奶 2.出生体质量>1000g者可于出生后12h内开始喂养 3.有严重围生期窒息(Apgar评分5 min<4分)、脐动脉插 管或出生体重<1000g可适当延迟至24~48h开奶(E级)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指南参考美国肠内肠外营养学会2000年指南,依据证等级强度,将推荐意见分为A、B、C三个等级(表1)。

第一部分:肠内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无论是经口喂养还是管饲喂养。

推荐摄入量如下:1.1 能量经肠道喂养达到每天105~130kcal/kg,大部分新生儿体重增长良好。

部分早产儿需提高能量供应量(约每天150kcal/kg)才能达到理想体重增长速度。

(B)1.2 蛋白质足月儿每天2~3g/kg,早产儿每天3~4g/kg。

蛋白质:热量=1g:35~43 kcal(2.8~3.1g:110~120 kcal)。

(B)1.3 脂肪每天5~7g/kg,占总能量的40%~50%。

(B)1.4 碳水化合物每天10~14g/kg,占总热量的40%~50%。

(B)喂养方式如下:2.1 母乳喂养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

(A)禁忌症包括: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肝炎等;母亲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乳房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另一侧无感染乳房可继续喂养);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放射活性物质);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母亲正在吸毒、酗酒;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等。

(B)2.2 人工喂养2.2.1 奶瓶喂养适用于34周以上具有完全吸吮和吞咽能力,又无条件接受母乳喂养的新生儿。

(B)2.2.2 管饲喂养适应证包括:<32周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奶瓶喂养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喂养者;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

管饲喂养方式包括鼻饲管喂养和间歇输注法。

鼻饲管喂养是管饲喂养的首选方法。

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

推荐的输注法如下:a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PN)支持
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食道闭 锁、肠闭锁等
获得性消化道 疾病: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等
早产儿
适应症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1 液体量 新生儿不同日龄每天液体需要量 (ml·kg-1·d-1)
出生体质量(g)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6 天 >7 天
<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生后第 1 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不足部分可由肠外 营养补充供给。
肠外营养补充热量计算公式为: PN= ( 1-EN/110)×80
携手合作 谢谢!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2013年10月
肠内(EN)营养支持推荐 摄入量
能量(kcal·kg-1·d-1 ) 足月儿 105~130 早产儿 110~135 超低出生体重儿 150
蛋白质(g·kg-1·d-1) 足月儿 2~3 早产儿 3.5~4.5( <1 kg 4.0~4.5 ; 1~1.8 kg 3.5~4.0)
微量元素
锌 铜 硒 铬 锰 钼 碘 铁
早产儿
400~450 20
2.0~3.0 0 1.0 1.0 1.0 200
足月儿
<3个月 250 >3 个月 100 20
2.0~3.0 0 1.0
0.25 1.0 50~100
新生儿肠外营养监测项目
摄入量 临床体征观察 生长参数 体液平衡 实验室检查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3 氨基酸 (g·kg-1·d-1 )
4 脂肪乳剂 (g·kg-1·d-1 )
5 葡萄糖 (mg·kg-1·min-1)
开始剂量:1.5~2.0 足月儿可增至: 3 早产儿可增至: 3.5~4.0
开始剂量:1.0 增加速度: 0.5~1.0 总量不超过: 3
开始剂量: 4~8 增加速度:1~2 最大剂量:11~14
15~25 0.35~0.5 0.15~0.2 4.0~6.8 0. 15~0.2
56 0.3 1.0~2.0 5.0~8.0
维生素A(μg) 维生素 D(μg) 维生素 K(μg) 维生素 E(mg)
150~300 0.8 10.0
2.8~3.5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8 微量元素
肠外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微量元素推荐量(μg·kg-1·d-1)
注: 1)生后 3 d 内除有低钾证据外,原则上不予补钾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7 维生素
肠外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维生素推荐量( 剂量·kg-1·d-1)
水溶性维生素 新生儿推荐量 脂溶性维生素 新生儿推荐量
维生素 C(mg) 维生素B1(mg) 维生素B2(mg) 烟酸 (mg) 维生素 B6(mg) 叶酸 (μg) 维生素 B12(μg) 泛酸 (mg) 生物素 (μg)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6 电解质
肠外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mmol/kg-1.d-1)
电解质 钠 钾 钙 磷 镁
早产儿 2.0~3.0 1.0~2.0 0.6~0.8 1.0~1.2 0.3~0.4
足月儿 2.0~3.0 1.0~2.0 0.5~0.6 1.2~1.3 0.4~0.5
能量,蛋白质
皮肤弹性,囟门,黄疸,水肿
体重,头围,生长
出入量
血常规,血Na、K、Cl、Ca、P、Mg,微量元素, 肝功能,肾功能,血浆总甘油三脂,总胆固醇, 血糖,尿糖
渗出,肢体肿胀,肤色
肠外营养慎用或禁用情况
①休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 ②严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 ③血浆 TG>2.26 mmol/L ④血浆间接胆红素 >170 μmol/L ⑤严重肝功能不全 ⑥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100~140 100~120 80~100 60~80
120~160 100~140 100~120 80~120
140~200 130~180 120~160 120~160
140~160 140~160 150 150
2 热卡( kcal·kg-1·d-1 ) 足月儿 70~90 早产儿 80~100
脂肪 碳水化合物
5~7 g·kg-1·d-1 10~14 g·kg-1·d-1
母乳和儿配方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 标准婴儿配方 水解蛋白和游离氨基酸配方 无(低)乳糖配方 特殊配方
首选,至少6个月 <2 kg 的早产儿 胎龄<34 周、<2 kg 早产儿 早产儿 足月儿、胎龄≥ 34 周、≥ 2 kg 的早产儿 过敏风险(牛奶蛋白过敏) 乳糖不耐受,肠道功能不全 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