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4高二历史同步测试下12
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会考高二历史文科
潮州华侨中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终会考高二历史科试题(文科)第一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分两卷:第一卷为选择题,第二卷为非选择题。
2.第一卷选择题答出后,答在第二卷表格上。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A.②③B.①③C.①④D.③④2、俄国十月革命开始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因为它: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B.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C.推动了欧美的无产阶级革命D.鼓舞了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3、苏联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通过 B.农业集体化方针的通过C.斯大林最高领袖地位的牢固确立 D.1936年通过苏联新宪法4、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削弱德国的是: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日本5、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主要是指:A.重新确立了“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对华原则B.美国搜取了日本在中国的特权C.海军力量与英国等同,并抑制了日本在本地区的膨胀势力D.挽回了在巴黎和会上丢掉的面子,与欧洲列强和日本并架齐驱6、下列关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描述,错误的是:A.银行纷纷倒闭B.市场萧条,工商企业破产C.农业减产,农民收入降低D.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困难7、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叙述,错误的是: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恢复银行信用B.颁布工业复兴法,鼓励自由发展工业C.调整农业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D.推行“以工代赈”,稳定社会秩序8、20世纪30年代,推行绥靖政策的主要国家是:A.英、法B.美、苏C.英、日D.法、德9、埃塞俄比亚和西班牙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相同原因不包括...:A.缺少国际援助B.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C.英法推行绥靖政策D.军事上敌强我弱10、下列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条件正确的有:①苏德战争爆发②太平洋战争爆发③《大西洋宪章》发表④法西斯侵略扩张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1、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意义在于:A.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B.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C.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D.推动了整个战争形势的转折12、以下“二战”期间通过的国际文件,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签字的有:①《联合国家宣言》(即26国宣言)②《开罗宣言》③《雅尔塔协定》④《波茨坦公告》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④13、二战后,世界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反对强权政治的基本准则是:A.《大西洋宪章》B.《华沙条约》C.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D.《联合国宪章》14、二战后,美国控制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标志是:A.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B.美国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C.雅尔塔体系确立D.联合国成立15、二战后,盟国对日本和德国处置不同在于:①对日本战犯处置更加严厉②保留日本原来的政治制度③由美国单独占领日本④推毁法西斯的军事工业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16、说明美国作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史实是:A.1973年的经济危机从美国爆发 B.美国经济衰退C.美国从债权国变为债务国 D.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解体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最强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国是:A.英国 B.法国 C.苏联 D.联邦德国18、日本大发展经济的主要措施有:①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②制定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③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生产率④积极发展教育,培养人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9、打破美国核垄断的标志性事件是:A.建成了原子能反应堆 B.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C.第一架航天飞机上天 D.爆炸第一颗原子弹20、苏联在军备力量上成为和美国抗衡的大国是在:A.斯大林执政时期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C.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D.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21、最早摆脱苏联模式影响,进行探索的国家是:A.匈牙利 B.南斯拉夫 C.波兰 D.捷克斯洛伐克22、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的主要原因是:A.苏联在军事实力上超过美国 B.越南战争影响和国内经济缓慢增长C.美国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守 D.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23、二战以后,亚洲国家的主要任务是:A.摆脱殖民经济,发展民族经济B.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C.加入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D.迅速发展经济,成为现代化国家24、东欧剧变中唯一通过突发性事件和流血冲突发生的是:A.波兰 B.民主德国 C.南斯拉夫 D.罗马尼亚25、可持续发展的特征是:A.经济、生态、社会的持续发展 B.工业、农业、科技的持续发展C.文化教育与精神文明的持续发展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二、材料题:(共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意有所牺牲,因为说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国联是一战后成立的一个重要国际组织.据此回答下题。
【1】以下对国联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A.国联是一战后由战胜国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B.国联的的存在给世界带来了持久和平C.国联盟约体现的基本宗旨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D.国联成立初期在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2】20世纪30年代,英法控制的国联对有些国家的侵略扩张持姑息、纵容的态度,“有些国家”指A.美国、日本、德国B.苏联、日本、德国C.日本、意大利、德国D.美国、意大利、德国2.提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的苏俄领导人是A.列宁 B.斯大林C.赫鲁晓夫 C.勃烈日列夫3.《洛迦诺公约》是一系列文件的总称,它的签署有利于稳定欧洲局势。
据此回答下题。
【1】该公约的签订为下列那一国家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2】在洛加诺会议上分别同德国签订了《仲裁条约》的国家是A.法国.比利时B.法国、波兰C.法国、英国D.英国、捷克斯洛伐克4.《非战公约》是一战后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据此回答下题.。
【1】《非战公约》签署的时间、地点是A.1927年、巴黎 B.1928年、巴黎C.1925年、洛加诺 C.伦敦【2】《非战公约》的积极作用有①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②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事项③为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法律基础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3】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的条约是A.《凡尔赛和约》B.《拉巴洛条约》C.《洛迦诺公约》 C.《非战公约》5.国联的原则中包括以下几个原则 ( )①“维护和平”原则②“集体安全”原则③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原则”④少数服从多数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6.美国首先提出建立国际联盟,后来却没有参加,原因是 ( )①英法等国和美国有矛盾②美国国内的阶级矛盾空前尖锐③国联盟约未能满足美国的要求④盟约否定了十四点和平计划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行万里路”,进行实地考察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03—2004学年下高二历史期末考试卷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卷第Ⅰ卷命题教师:黄美华 2004.6一、 选择题:(共35题,每题1分)1、下列内容不符合西周社会历史特点的是A 、通过分封制扩大了疆域B 、奴隶制经济高度繁荣C 、井田制开始并迅速瓦解D 、奴隶地位低下,用于社会生产各部门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相关背景有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③④D 、①②④3、儒家思想体系中包含着许多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思想,这些优秀的传统思想包括下列选项中的 ①以德治国 ②依法治国 ③轻徭薄赋 ④“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④4、下列有关图1中人物说明,不正确的是A 、他周游列国,兜售“仁”的学说B 、他兴办私学,有教无类,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垄断现象C 、他注重整理古代文化典籍,传说他编订了《诗》、《书》、《春秋》等D 、他主张“存天理,灭人欲”5、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相比,最突出的文化成就是哲学思想得到很大发展。
它所反映的深刻的社会背景是A 、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和发展B 、社会发生巨变,它反映了新旧阶级在政治上的争论和斗争C 、人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提高D 、战争过于频繁6、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突出标志是①青铜农具的普遍使用 ②铁制农具的出现和推广 ③棉花种植的逐步普及图1④牛耕的产生和推广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④7、“划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分封制遭到破坏B、新的赋税制度动摇了奴隶制基础C、分封制的推行破坏了井田制D、铁农具推广导致私田的大量开垦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的经济根源是A、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B、各国君主为了富强支持变法C、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9、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的依据是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D、重农抑商,奖励耕织10、秦王嬴政即位时,统一条件基本成熟,其统一条件不包括A、社会生产力提高,民族、地域之间联系加强B、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C、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国实力增强D、少数民族南下的步伐放慢19世纪社会主义运动迅速发展起来。
2003—2004学年下高二历史期末卷答案.
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03—200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答案卷二、材料解析题:(共三题,36题17分,37题28分,39题10分)3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答案:⑴华盛顿: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缔造一个独立自主的美国。
(1分)林肯: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维护美国的统一。
(1分)罗斯福:打败法西斯侵略势力,维护美国的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1分)⑵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全面爆发,德日法西斯势力猖獗,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安全和利益。
美国的主要任务是反对法西斯的侵略。
(2分)杜鲁门上台后的形势是法西斯主义失败,西欧国家普遍衰弱,美国经济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
国际关系格局开始出现美苏对抗的局面。
(2分)⑶政策:扶蒋反共。
不会。
因为美国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全球霸权战略,这只能使中国陷入内战的旋涡。
(3分)⑷变化:打破长期的对抗状态,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分)“主动行动”有: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签定了《中美联合公报》。
原因:美国孤立中国20多年的政策破产;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陷入了侵越战争的泥潭;中国国际地位地不断提高。
(4分)当前主要问题: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和台湾问题。
(2分)37、答案:(1) (1)第一次转移:16世纪,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欧洲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
原因:(1) A.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的商业地位被西班牙、葡萄牙以及英国、尼德兰所代替。
B.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法国大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19世纪中期基本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化国家。
C.英、法等欧洲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抢占市场,强占原料产地,拓展殖民地,逐渐把全球经济囊括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代表:意大利的商业垄断地位逐渐被葡萄牙、西班牙、尼德兰和英国所取代。
第二次转移: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中心由欧洲西岸转向美洲(和欧洲内陆的德国)。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战后初期,美、苏两极格局的基本特征是A.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全面夺取霸权B.美国极力遏制苏联,苏联与美国相抗衡C.美、苏在处置法西斯态度上都一致D.苏联要争当霸主,但战后重建依靠美援2.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A.美苏瓜分天下B.美苏结成同盟C.美苏和平共处D.美苏争夺霸权3.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美苏形成势力均势B.雅尔塔体系的建立C.美苏意识形态的对立D.西欧各国的普遍衰落4.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体系的不同是A.体现了大国意志B.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C.未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D.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格局5.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A.处理战败国B.成立联合国C.确认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规定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6.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中心是A.英国B.法国C.美国D.澳大利亚7.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力量部署到了①欧洲②亚洲③非洲④大洋洲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8.不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是A.南斯拉夫B.瑞士C.保加利亚D.波兰9.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B.东欧各国仿效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C.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承认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10.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比较,其进步性主要体现在:A.美苏两国划分了势力范围B.苏联的参加C.反对法西斯,关注民主政治D.大国之间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的对比平衡二、综合题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造成二战后德国与朝鲜半岛分裂的原因有何相同之处?【2】1990年10月民主德国井入联邦德国,德意志民族用和平方式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概括说明其完成统一的原因及意义。
【3】用史实说明朝韩两国在走向统一的道路上做了哪些努力?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1945年2月,莫洛托夫向哈里曼递交一份“斯大林元帅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政治条件草案”。
《第二十二条军规》属于“荒诞派”小说...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历史同步测试(12)—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第1-3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内容不包括:()A.航天技术B.分子生物学 C.化学工业D.原子能技术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不包括:()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B.科技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前提C.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D.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3上述事实表明了当时:()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4.以下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A.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它的出现不具有必然性C.它属于高科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D.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战争的推动5.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最不同的特点是:()A.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B.导致国家之间经济差距拉大C.造成非物质生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D.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6.关于20世纪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技飞速发展B.社会经济变化巨大C.战争相对减少D.新的学术思潮不断涌现7.“鼓励人们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我设计”是哪一哲学学派的主张:()A.人本主义哲学B.存在主义哲学C.结构主义哲学D.科学主义学派8.《历史研究》的作者是:()A.英国的汤因比B.德国的斯宾格勒C.法国的萨特D.美国的汤因比9.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起因是:()A.产品的大量过剩B.生产的严重不足C.“有效需求”的不足D.消费的盲目性10.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A.经济的竞争B.军事政治的角逐C.科技力量的竞争D.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素质②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更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继续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向两头延伸,即加强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④电子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开创了电化教育的新时代A.①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12.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的是:()A.高尔基的《母亲》等作品B.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13.“解冻文学”出现在苏联:()A.十月革命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14.《苹果车》《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的悲剧》分别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德莱塞、萧伯纳、罗曼·罗兰B.罗曼·罗兰、德莱塞、萧伯纳C.萧伯纳、罗曼·罗兰、德莱塞D.萧伯纳、罗曼·罗兰、德莱塞15.下列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是:()A.《追忆似水年华》B.《老人与海》C.《自由的道路》D.《第二十二条军规》16.《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A.荒诞派B.存在主义C.黑色幽默派D.魔幻现实主义17.电影的有声片出现在: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末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50年代18.本书的作者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是“继《唐·吉词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2003-2004高二历史同步测试下10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历史同步测试(10)—世界近现代史(第四章第5-6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二战后初期,属于实行“分治”而出现的国家是:()①印度②巴基斯坦③以色列④巴勒斯坦⑤埃及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 D.①②2.规定巴勒斯坦地区实行分治的文件出自:()A.波茨坦公告 B.联合国决议 C.万隆会议决议 D.雅尔塔会议决议3.1962年,签订《埃维昂协议》的双方是:()A.英国、阿尔及利亚B.法国、阿尔及利亚C.法国、利比里亚D.意大利、埃塞俄比亚4.非洲大陆诞生独立国家最多的一年是:()A.l955年B.1960年C.1961年D.1975年5.下列关于葡萄牙在非洲殖民势力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莫桑比克、安哥拉等国的独立标志着葡萄牙在非洲殖民统治的结束B.早在16世纪早期,葡萄牙的殖民势力已经到达非洲西岸和东岸C.19世纪晚期,葡萄牙在非洲所占的殖民地面积仅次于法国,居第二位D.20世纪70年代主要是葡属非洲殖民地人民争取独立的时期6.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的产生标志着:()A.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B.改变了非洲的政治面貌C.使南非摆脱了种族隔离制度D.南非由英国的自治领变为一个独立国家7.关于古巴革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1959年初,美国对古巴半个多世纪的殖民统治结束②卡斯特罗在1961年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③领导古巴革命的三个组织合并,后改名为古巴共产党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8.倡导不结盟运动的三个国家是:()A.南斯拉夫、巴基斯坦、埃及B.南斯拉夫、印度、苏丹C.南斯拉夫、印度、埃及D.南斯拉夫、印度、中国9.第三世界国家提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实质是:()A.在经济领域内进行反霸斗争B.反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C.实现和平共处、共同富裕D.建立相互合作、平等互利的经济关系10.韩国和新加坡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有:()①抓住时机,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②不断进行产业的更新换代,发展高技术产业③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11.下列有关新加坡独立叙述正确的是:()A.1959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自治B.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独立C.1965年,新加坡脱离英联邦自治D.1959年,新加坡脱离英国成立共和国12.以下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只属于韩国的是:()①过分依赖国际市场和外国资本②中小企业发展缓慢③掌握政权的军人和控制经济的大资本家结合带来的贪污腐化A.②③B.①②③C.①②D.①③13.20世纪80年代,经济出现高速增长的国家是:()①日本②新加坡③韩国④泰国A.①②B.②③C.④D.③④14.印度经过几十年的奋斗,努力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①建立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②粮食基本实现自给③科学技术方面取得重大成就④已经步入发达国家行列A.①②③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15.印度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包括:()A.人口膨胀B.环境恶化C.民族、宗教矛盾复杂D.科技落后16.1960年,西亚国家发起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其根本目的在于:()A.摆脱西方石油垄断资本的控制 B.联合发展石油化学工业C.垄断世界石油市场 D.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17.20世纪70年代以后,海湾地区国家经济获得发展的前提条件是:()A.团结发展中国家,冲破西方石油垄断B.提高石油价格,增加石油收益C.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农业生产D.由国家逐步控制本国石油工业18.下列有关20世纪70年代,亚洲各国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由内乱步入经济建设的正常轨道②日本在很多经济领域赶上并超过美国③新加坡、韩国经济高速增长④泰国、马来西亚异军突起,持续增长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9.下列各项不是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是:()①石油输出国组织②七十七国集团③非洲独立年④万隆会议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0.“七十七国集团”是一个:()A.国际政治组织B.国际军事组织C.国际经济组织D.国际金融组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6分。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
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
”“全新的创造”是指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B.融合阴阳家、道家以及法家的思想,形成了新儒学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2.理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唐代反佛思潮及宋初儒学家的思想影响,正如钱穆先生所说:“治宋必始于唐。
”这说明A.宋代学者崇儒风尚盛行B.理学未能传承佛教思想C.唐宋社会形成多元思想D.理学思想融合久经磨砺3.程颐、程颢兄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儒学大师,在其著作《二程遗书》中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该主张所反映的思想核心是A.“致良知”B.“格物致知”C.“存大理,灭人欲”D.“发明本心”4.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
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B.理先气后C.三纲五常即是天理D.格物致知5.朱熹“还相信人的善良及其可完善性;他把人比作一面落满灰尘的镜子,一旦抹去灰尘将和过去一样明亮。
因此,邪恶是疏忽和教育有缺陷的结果,是可以纠正的”。
基于此,他主张A.格物致知B.正心诚意C.学以致用D.知行合一6.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的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影响,作者认为其A.推动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B.促进了儒学的政治化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7.宋代的服饰风格趋于修长、纤细,朴素无华;在行态上不像唐代的华贵、夸张和开放;色彩质朴洁净,含有理性之美。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称《诗经》是“东亚传给我们的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这说明《诗经》A.是研究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B.开创中国市民文学的先河C.推动法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D.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2.早在先秦时期,中国文化的地域性差异已十分明显。
就文学而论,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
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的境界,给人强烈的审美愉悦。
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A.《离骚》B.《子虚赋》C.《论语》D.《诗经》3.在文学发展历程中,有类作品形式上是“楚辞”式的,去掉了所有的特殊方言;内容上是“诗经”式的,内涵却在扩大;句式上,每句字数没有限制,不严格地押韵,但确实有韵。
下列作品符合该特征的是A.《二京赋》B.《将进酒》C.《雨霖铃》D.《窦娥冤》4.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屈原5.“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的名句,下列词作中风格与之迥异的是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B.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C.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D.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6.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
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
宋诗的这一特色A.反映宋加强了专制集权统治B.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C.受到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D.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7.中国诗词学会史文山说“它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中国古代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都来自()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私营手工业2.下图是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
黄道婆之所以受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因为她()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贡献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3.中国古代手工业技术具有世代传习的特点。
直到现在,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
这种传习方式出现的原因和影响是()①手工业市场的狭小迫使手工业劳动者以此自卫②自然经济封闭保守性的影响③保证了手工业产品的工艺水平④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官营手工业素称发达B.产品主要供民间消费C.明以后在许多行业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手工业主导地位D.明朝中后期,私营手工业孕育出雇佣劳动关系5.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风格虽迥异于中原,但其工艺可媲美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A.夏商时期B.商周时期C.周秦时期D.秦汉时期6.下图反映了我国哪项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的是()A.青铜冶炼技术B.纯铜冶炼技术C.铁冶炼技术D.黄金冶炼技术7.关于我国古代冶金业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早期铜器主要是生产工具②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③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④西汉时发明了水力鼓风冶铁装置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
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元D.明清9.中国瓷器外传的最重要路径是()A.丝绸之路B.海上丝绸之路C.阿拉伯商人D.波斯商人10.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11.明清时期最著名的丝织中心是()A.苏州和杭州B.扬州和益州C.松江和成都D.长安和洛阳二、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高二下学期期末联合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45年3月”,“其中《枭暴》《窈窕淑兵》等作品深受山城民众欢迎”,可以看出作者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了国民党统治的黑暗腐败,D项正确;漫画在于用艺术的形式揭露,隐喻,并未采用写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民众对日寇暴行的愤怒,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内战,排除C项。故选D项。
8. 1922年,《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指出:“民主政治未能成功,名为共和国,实际上仍由军阀掌握政权,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中国现有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比较是真的民主派”。基于此,中国共产党()
A.提出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主张B.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探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朝前期,中央设立理藩院统管边疆民族事务,派将军、都统等官员监管边疆军事、民政,颁布《蒙古律例》《回疆则例》《新疆条例》等法律。蒙古诸部在吸收八旗制度、草原会盟习俗基础上,实行盟旗制度,各旗受中央政府直接管辖,各盟、旗不相统属。统一新疆后,在传统伯克制度基础上,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伯克不能世袭,负责当地民政事务。西藏地区,派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并借助宗教领袖教化风俗,实行金瓶掣签制度。西南边疆实行改土归流,设府厅州县,建立保甲制度。台湾、海南地区实行郡县制度。对于边疆民族上层人士,朝廷常邀请其赴京觐见,旅途费用由朝廷承担,觐见时享受盛大宴赏。政府还鼓励内地人口移居边疆,贷给种子与耕牛;在边地创办学校,发展儒学教育。清朝的边疆治理制度较历代而言最为成熟和完善,体现了清朝治边方略的基本精神,边疆治理也卓有成效。
A.《历史》一书所述内容并不可信B.历史研究需有审慎求真的理性精神
高二历史(3)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历史同步测试(3)—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第1-2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一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1815年建立的“维也纳体系”的相似之处有:()①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②恢复了欧洲大陆的旧秩序③体系内部充满了各种矛盾④都带来了欧洲长期稳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战后需建立新的世界秩序B.战胜国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C.国际社会要求维护世界和平D.和平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3.巴黎和会讨论的中心问题是:()A.重新分割世界B.反对苏俄C.建立国际联盟D.处置战败国德国4.凡尔赛和约条款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实质的是:()A.疆界问题B.殖民地问题C.军备问题D.赔款问题5.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有:()①本质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②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③由少数国家操纵,充满矛盾斗争④都涉及到中国问题,且侵犯了中国主权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6.华盛顿会议主要矛盾的双方是:()A.中日B.美日C.英日D.英美7.国际联盟的实质是:()A.维护协约国利益B.维护英法两国利益C.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D.维护国际和平和安全8.在华盛顿会议上,英美支持中国的真实意图是:()A.维护中国主权B.扶植中国的亲英美势力C.打破日本独霸中国局面D.纠正凡尔赛和约中的不公正条款9.在“一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日本最关注的问题是()A.向欧洲地区渗透B.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C.远东地区的霸权D.开拓印度的市场10.下列条约涉及到中国主权的是:()①《凡尔赛和约》②《四国条约》③《五国条约》④《九国公约》A.①②④B.①④C.①②③D.②③11.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不同之处有:()A.惩办战败国的会议B.英法美三大国都参加的会议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组成部分D.为了重新瓜分世界12.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反映了:()①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②弱国无外交③中国人民没有进行斗争④和会的分赃性质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3.一次大战后,英国在欧洲的基本外交政策是:()A.最大限度削弱德国B.大陆均势政策C.与美国争夺国联控制权D.制止法国势力膨胀1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美国推行“金元外交”造成的影响很大:()A.同日本产生了深刻矛盾B.对战后欧洲赔款问题的解决起支配作用C.对战后欧洲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D.使美国由债务国变为债权国15.下列关于一战后几个大国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和进行投资 B.德国向美国支付赔款C.英国向德国提供贷款 D.英国向美国偿还战时贷款16.一战后,将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变为复兴德国政策的是:()A.洛迦诺公约B.扬格计划C.道威斯计划 D.凡尔赛和约17.1931年通过的“威斯敏斯特法”表明英国:()A.英国承认爱尔兰南部26郡享有自治权B.削弱了与自治领的经济联系C.允许各自治领脱离英帝国D.放松了对自治领的政治控制18.意大利法西斯上台的社会背景是:()A.经济危机引起社会动荡、政治混乱B.意大利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C.参加巴黎和会失望而归D.共产党力量对垄断资本家的威胁19.英国学者F·S诺瑟治说“正是洛迦诺,而不是慕尼黑,使东欧向德国敞开了大门。
20032004高二历史同步测试下7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历史同步测试(7)—世界近现代史(第四章第1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二战后初期,英法等西欧国家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根本原因是:()A.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B.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C.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D.美国是惟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2.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以美元为中心B.美元与英镑挂钩,其他国家与美元挂钩C.以英镑为中心D.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与美元挂钩3.与雅尔塔体系形成无关的是:()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B.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C.民族解放运动高涨D.苏联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大国4.下列关于雅尔塔体系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它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B.它体现了国际间的和平、民主精神C.它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D.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5.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A.世界版图的重新划分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C.美苏争霸的结果D.美苏对世界格局两分天下的划分6.战后对日本的处置与德国的处置不同之处是:()①对日本战犯的处置更加严厉②保留原有的政治制度③由美国单独占领④摧毁法西斯军事工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7.1949年2月,美国乔治·凯南致国务院电报:“总结起来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无疑是我国外交所曾面临的最巨大的任务。
……这个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与以上言论相符的外交政策为:()A.“门户开放”政策B.冷战政策C.大棒政策D.金元外交政策8.1947年美国向希腊、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经济、军事援助,与此有直接关系的是:()A.北大西洋公约B.马歇尔计划C.冷战政策D.租借法案9.美国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根本目的是:()A.稳定欧洲的资本主义制度 B.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C.向苏联和东欧地区进行经济渗透 D.帮助西欧复兴经济10.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其后果有()①阻止中国解放台湾②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③美苏战略重点东移④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11.二战后,最终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A.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B.美、英、法三国同苏联矛盾的加剧C.战胜国对德国的最终制裁D.雅尔塔体系存在不稳定性12.下列关于联合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成立于1945年10月,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产物②联合国成立初期实际上为美国所操纵③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④是世界上最大的政治性、专门性、军事性的国际组织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13.下列有关国际联盟和联合国这两个国际组织产生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前后B.均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C.国际联盟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联合国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D.国际联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前后,联合国为帝国主义战争结束后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是:()A.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独占鳌头B.欧洲在战争中受到严重削弱C.国际关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国抗衡D.苏联成为唯一可以与美国抗衡的军事政治大国15.美国企图控制和操纵联合国的主要目的是:()A.把它作为其推行对外扩张政策的工具 B.限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C.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世界各国D.控制广大的亚、非、拉美国家16.近代以来,国际关系中先后出现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
高二历史(4).doc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历史同步测试(4)—世界近现代史(第二章第3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同1857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相比,最大的不同是:()A.首先从美国开始B.世界市场作用的结果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引发工人罢工浪潮2.20年代末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A.20年代美国的繁荣B.美国市场的分期付款C.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基本矛盾 D.股票投机导致股价大幅度哄抬3.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发生后,最先受其影响并受冲击最大的国家是:()A.德国B.日本C.意大利D.英国4.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这种经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以计划经济代替市场经济B.利用政权杠杆进行宏观调控C.国家不干涉资本家的经济事务D.保护关税,减少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5.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C.“以工代赈”D.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6.罗斯福新政较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最突出的不同点是:()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B.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C.调整农村产业结构D.彻底否定胡佛政府奉行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7.希特勒和纳粹党势力在德国迅速扩张的最主要原因是:()A.控制军部B.打着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旗号骗取支持C.借“国会纵火案”取缔所有其他政党D.魏玛共和国政府的支持8.表明《凡尔赛和约》开始失去对德国军事方面约束力的是:()A.1935年起放手扩充陆军B.德国退出国联C.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D.国民经济军事化9.德国的下列做法没有违背《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有:()①收回萨尔区主权②加入国联③重建空军④制造国会纵火案A.①②④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10.德国法西斯势力攫取政权的步骤是:()①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②借“国会纵火案”取缔异党③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④希特勒成为国家元首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11.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制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次中东战争及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是()A犹太民族与阿拉伯民族的矛盾B犹太教与伊斯兰教的矛盾C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地区分治方案的合理性D恢复巴勒斯坦人民的家园2.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大国纷纷插手中东地区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形势更加紧张。
这些国家参与中东地区的竞争,是为了控制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更主要的是为了A.控制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B.帮助阿拉伯重建家园C.支持以色列统一巴勒斯坦D.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推广3.在“十月战争”中,由于西方大国对以色列的支持、尤其是美国情报的帮助.形势向着以色列方面发展。
为此阿拉伯人作出的反映是A.团结起来继续以武力对抗以色列B.向联合国发出援助请求C.向以色列妥协D.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进行石油禁运4.在中东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对推进中东和平进程起过重要的作用,其中开启中东和谈之门的是A.拉宾B.阿拉法特C.萨达特D.纳赛尔5.进人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开始了缓慢的和平历史进程,其中有许多问题影响着和平的进程,这些问题中关键的是A.犹太人定居点问题B.耶路撤冷问题C.宗教信仰问题D.领土间的争执6.1959年由阿拉法特组织成立的简称为“法塔赫”的组织是A.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B.阿拉伯解放组织C.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D.伊斯兰抵抗组织7.阿拉伯国家利用石油作为武器,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禁运,引发西方国家一场新的经济危机。
“石油武器”的运用出现在A.巴勒斯坦战争B.苏伊土运河战争C.六日战争D.十月战争8.“土地换和平”的含义是以色列A.执行1947年联合国大会决议B.撒出自1948年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C.撤出自1967年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D.撤出自1973年占领的阿拉伯国家的领土9.美苏等大国对中东地区的介入使以阿之间的矛盾更加复杂,美苏等大国介人中东地区的主要原因是A.该地区的动荡危及了世界和平B.中东战争违背了联合国的宗旨C.争夺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D.中东战争损害了两国利益10.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四次中东战争,正确的是()①六日战争②巴勒斯坦战争③十月战争④苏伊士运河战争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③④②①D.②④①③11.在阿拉伯世界中,率先同以色列走上和解之路的国家是()A.伊拉克B.埃及C.巴勒斯坦D.叙利亚12.关于中东战争带来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阻碍了中东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B.通过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据了巴勒斯坦的几乎全部领土C.以色列通过战争使阿拉伯邻国承认它在中东的合法地位D.阿拉伯国家和巴勒斯坦无法通过战争恢复失地二、综合题巴以问题是中东和平的中心问题。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2.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爆炸,苏联用了4年,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而中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
这主要表明A.新中国的核技术正赶超世界B.第三次科技革命威胁着世界安全C.原子能的研究遍及世界各国D.新中国已开始成为世界科技大国3.20世纪60年代上海承担导弹研制任务后,一批传统产品生产厂,如造纸厂、纺织厂、手工工厂被改造为超高强度合金钢、特种有色金属、半导体材料等新材料生产厂、电子元器件生产厂、精密加工厂以及仪器仪表厂。
这表明导弹研制A.增加了造纸业和纺织业的科技含量B.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依赖于我国传统工业的发展D.推动了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4.针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科技成就,有人认为,“从此中国正式加入了‘太空俱乐部’”。
这一科技成就是指A.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B.“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C.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5.阅读下图所示纪念邮票。
下列内容最符合其主题的是A.“两弹一星”成功研制B.“义务教育法”颁布C.“载人航天”顺利实现D.“科教兴国”战略提出6.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突飞猛进。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究其主要原因是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7.“这是一个具有高度标志性的事件,它表明中国航天技术在2l世纪已经走在了欧洲和日本的前面。
北京市丰台区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二历史
北京市丰台区2003—200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高二历史考生须知:1.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2. 认真填写第1、5页密封线内的学校、姓名和考号。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注意事项:1. 考生要按要求在“机读答题卡”上做答,题号要对应,填涂要规范。
2.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机读答题卡”一并交监考老师收回。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下列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按要求填涂在“机读答题卡”第1—30题的相应位置上。
1. 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之所以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因为它()(1)使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增大(2)使有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主势力衰落(3)使传统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4)使城乡雇佣工人人数增多且日益贫困A. (1)(2)(3)(4)B. (1)(2)(3)C. (1)(2)(4)D. (2)(3)(4)2. 在新航路的开辟活动中,首先横越大西洋的是()A. 哥伦布B. 迪亚士C. 达·伽马D. 麦哲伦3.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的殖民侵略以()A. 亚洲为主B. 非洲为主C. 欧洲为主D. 美洲为主4. 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意大利的最主要原因是()A. 商业、手工业发达,有雄厚的财力B. 若干城市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 有研究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风气D. 聚集了众多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5.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三杰”不包括()A. 拉斐尔B. 米开朗琪罗C. 托勒密D. 达·芬奇6.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和完成的标志分别是()A. 苏格兰起义;处死查理一世B. 新议会的召开;“光荣革命”C. 清教徒运动;克伦威尔任护国主D. 查理一世讨伐议会;通过《权利法案》7. 《权利法案》的主要精神是()A. 限制王权,约束国王的行为B. 防止封建王朝的复辟C. 建立资产阶级的完全统治D. 促使资产阶级、新贵族同封建贵族妥协8. 17、18世纪的欧洲人相信,人类可以征服自然,也可以推动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前进。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全国高二高中历史同步测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希特勒认为称霸欧洲和世界的决定性步骤是A.消灭苏联B.消灭英国C.消灭中国D.消灭美国2.1941年加入三国军事同盟国的不包括A.罗马尼亚B.匈牙利C.保加利亚D.波兰3.苏联建立“东方战线”开始于下列哪一事件A.德国吞并奥地利B.德占领捷克C.德突袭波兰D.德侵入巴尔干4.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直接原因A.美国放弃“中立”政策B.英、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C.日本要建立亚太地区霸权D.美国的战争准备尚未就绪5.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相同点是A.都是绥靖政策的直接结果B.法西斯军队都实行突袭C.都使世界人民受到极大鼓舞D.都直接决定了法西斯失败的命运6.1940年7月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的侵略计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以日本为中心②把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地区变为日本的殖民地③建立日本在亚太地区的霸权④严重威胁到美英等国的利益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苏德战争爆发后,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不包括A.法西斯国家的侵略对全人类的安全和民主制度构成严重威胁B.各国都要求联合行动,抗击侵略,捍卫独立与自由C.英美与苏联联合可壮大自身力量D.英美与苏联矛盾彻底消除8.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事件有①《大西洋宪章》的发表②苏美英签订关于美英以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③慕尼黑会议召开A.①②③B.②③C.①②D.①③9.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大西洋宪章》的发表B.美国修改《中立法》C.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D.美英宣布支持苏联10.丘吉尔在1941年6月22日发表广播演说:“俄国的灾难就是我们的灾难,也是英国的灾难,我们要给俄国和俄国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
”这表明A.英国早就想帮助苏联B.英国改变了对苏联的根本立场C.苏联与英国面临着共同的敌人D.丘吉尔变成苏联利益的维护人11.下列有关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苏德战争的爆发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②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合发表《大西洋宪章》③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美国逐渐改变了以往的“中立”态度④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④二、综合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逐渐联合起来,结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2004学年度下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二历史同步测试(12)—世界近现代史(第六章第1-3节)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内容不包括:()A.航天技术B.分子生物学 C.化学工业D.原子能技术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不包括:()A.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B.科技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前提C.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的迫切需求D.垄断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3上述事实表明了当时:()①第三次科技革命方兴未艾②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上处于领先状态③中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奋起直追④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国力大增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①③④4.以下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评述正确的是:()A.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它的出现不具有必然性C.它属于高科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不大D.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战争的推动5.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最不同的特点是:()A.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加强B.导致国家之间经济差距拉大C.造成非物质生产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D.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6.关于20世纪的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科技飞速发展B.社会经济变化巨大C.战争相对减少D.新的学术思潮不断涌现7.“鼓励人们以自我为中心,进行自我设计”是哪一哲学学派的主张:()A.人本主义哲学B.存在主义哲学C.结构主义哲学D.科学主义学派8.《历史研究》的作者是:()A.英国的汤因比B.德国的斯宾格勒C.法国的萨特D.美国的汤因比9.凯恩斯学派的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危机的起因是:()A.产品的大量过剩B.生产的严重不足C.“有效需求”的不足D.消费的盲目性10.当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归根到底是:()A.经济的竞争B.军事政治的角逐C.科技力量的竞争D.科技人才培养的竞争1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决定综合国力的根本因素是国民素质②为适应激烈的国际竞争,各国更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继续教育要求学校教育向两头延伸,即加强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④电子计算机进入教学领域,开创了电化教育的新时代A.①B.①②④C.①②③④ D.①②12.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的是:()A.高尔基的《母亲》等作品B.阿·托尔斯泰的《苦难的历程》三部曲C.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D.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13.“解冻文学”出现在苏联:()A.十月革命时期B.赫鲁晓夫时期C.勃列日涅夫时期D.卫国战争时期14.《苹果车》《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的悲剧》分别是哪位作家的作品:()A.德莱塞、萧伯纳、罗曼·罗兰B.罗曼·罗兰、德莱塞、萧伯纳C.萧伯纳、罗曼·罗兰、德莱塞D.萧伯纳、罗曼·罗兰、德莱塞15.下列作品属于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是:()A.《追忆似水年华》B.《老人与海》C.《自由的道路》D.《第二十二条军规》16.《等待戈多》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中的:()A.荒诞派B.存在主义C.黑色幽默派D.魔幻现实主义17.电影的有声片出现在:A.19世纪末B.20世纪20年代末C.20世纪30年代D.20世纪50年代18.本书的作者198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书是“继《唐·吉词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A.《百年孤独》B.《追忆似水年华》C.《静静的顿河》D.《美国的悲剧》19.《苹果车》属于:()A.“意识流”小说B.黑色幽默派文学C.荒诞派小说D.现实主义文学20.关于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艺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①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达到鼎盛②它是一种多元化文艺,由许多流派组合而成③现代主义文学在表现手法上违反传统的语言习惯④现代主义美术主要有“立体”和“表现主义”等流派,毕加索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⑤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属于“荒诞派”小说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4分。
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量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能再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造就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材料二如果说,在中世纪的黑夜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发展起来,那么,我们要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材料三本世纪初的相对论,20年代的量子力学,20年代和40年代的原子结构和基本粒子理论,50年代的分子生物学等为一系列新兴技术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世界近现代史参考资料》请回答:①试从技术、生产和科学的作用三个方面概括上述三则材料各自的含义。
(6分)②综观上述三则材料,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4分)③结合你的分析,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谈谈你的认识。
(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2题18分,第23题16分,共计34分。
22.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出现的原因、特点及其带来的影响。
(18分)23.世界现代文化明显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试从社会思潮、教育和文学艺术等方面概括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1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C 【解析】C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表现。
2.【答案】D3.【答案】B 【解析】新经济政策早在20世纪20年就逐步被取消了。
4.【答案】A5.【答案】C 【解析】本答案是从科技革命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角度考虑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6.【答案】C 【解析】两次大规模的世界大战都发生在20世纪。
7.【答案】B8.【答案】A9.【答案】C10.【答案】D11.【答案】C 【解析】本题四个方面围绕的都是20世纪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问题,都是正确的。
12.【答案】A13.【答案】B14.【答案】C 【解析】解冻文学的代表是爱伦堡的小说《解冻》。
15.【答案】B 【解析】《老人与海》的作者海明威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16.【答案】A17.【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是电影诞生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是彩色电影出现的时间,20世纪50年代是宽银幕和立体声电影出现的时间。
18.【答案】A 【解析】《百年孤独》的作者是哥伦比亚作家,使用的是西班牙语,历史上哥伦比亚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
19.【答案】D 【解析】《苹果车》作者英国萧伯纳属于现实主义作家。
20.【答案】A二、材料解析题21.【答案】①市场的扩大,技术的提高引起了工业革命;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新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
(6分)②科学的发展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促进社会主产的发展,而社会生产发展的需要则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最根本动力。
三者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科学的发展。
(4分)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极大的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4分)【解析】本题以科学、技术和生产三者的关系立意。
第一依据材料总结比较容易。
第二问要求较高,要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主要联系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因、特点,从中去概括。
第三问自由度较大,关键是要强调重视科技。
三、问答题22.【答案】原因:①科学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②社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
③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高科技迫切需求的结果。
(6分)特点: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6分)影响:①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
它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③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
(6分)【解析】本题为基础训练题,考查学生对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掌握状况,依据教材回忆可以得出。
23.【答案】表现:①社会思潮方面,各个学科相互渗透,新的学术思潮不断涌现。
比如,哲学思潮出现了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等不同流派;史学方面出现了年鉴派、新马克思主义、新保守主义、新左派史学、新社会史学等不同流派。
(4分)②教育方面,世界各国都加大教育投资,深化教育改革,世界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
(2分)③文学艺术方面,多元化的特点更为明显。
苏联的文学艺术、西方的文学艺术、亚非拉美的文学等,各自有着不同的文艺特征、表现手法和思想主张。
尤其是西方的现代主义文艺,更是流派纷呈,色彩斑斓。
(4分)认识:①世界文化的多元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发展。
②不同的文化流派和思想主张,使这个世界更加的丰富多彩。
③“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同的民族拥有不同的文化,有利于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④追求个性,独立思考,不苟同、不随声附和,是文化发展和多元化的源源动力。
(6分,任意答出三个即可得全分,言之有理也可得分,总分以不超过6分为宜)【解析】本题要求有一定的概况能力,第一问按照题目的提示从三个角度进行概况,社会思潮方面先概括其特点,然后主要是要列出各个流派。
教育方面突出教育改革,文艺方面综述即可,不必要过分展开。
第二问要求较高,可以自由发挥,立足点是肯定多元化发展的积极性。
审定意见:可以采用。
审稿人:邓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