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讲解及作品阅读
叙事类作品阅读考点解析
• 3\分析环境描写在塑造人物\烘托主 题方面的作用.
• 社会环境是叙事类作品故事发生的背景,交 代或暗含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 与人之间的关系,叙事类作品的主题与之密 切相关 • 自然环境一般是为了表现的身份,地位,性格, 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 • 注意:要学会联系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具体内 容进行分析
叙事类作品阅读考点解析
龙文教育 刘广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整体感知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叙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 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吸引 读者; 插叙的作用是对情节有力的支撑,刻 画人物,揭示主题. • 答题时候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其作用
• 2\把握作品塑造人物的方法,能品味. 分析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
• 分析叙事类作品人物必须与文章的具体内 容结合起来,具体的事件表现出人物的具体 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风貌. • 叙事类作品的人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注 重挖掘人物的深层含义,体会其所代表的社 会群体特征.闰土
• 能结合具体的内容,分析正面描写(外貌,动作, 语言,心理)和侧面描写在刻画人物特征,突出 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 能体味叙事类作品细节描写在”以小见 大”,塑造人物突出主题方面的作用
• • • • • 体会句子的入手角度: 能够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或者上下文 联系叙事类作品的背景和主题 结合人物的性格特点 从语句的句式特点和修辞手法
• 6\能够根据叙事类作品内容进行合 理的联想和想像(如续写,补写人物 的话语或者心里活动,说出言外之 意等)
• 4\体会理解叙事类作品所要表现的 主题
• 能够把握贯穿叙事类作品内容的主要线索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变化)揭示出”故事的 深层的含义知道作者在张扬什么,讽刺什么, 反思什么. •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能够从中获得对自 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分析
重点语句
• • • • 1、品味含义 联系语境/联系背景/解读修辞 2、品味作用 从内容上分析(中心、主旨、作者的思想 感情) • 从结构上分析(总领全文、承上启下、总 结全文) • 从表达效果上分析(升华中心、渲染气氛、 烘托心情)
赏析语言
• 1、修辞角度 • 2、修饰性词语(动词、形容词等) • 3、手法(象征、烘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等) • 4、情感(思念、赞美、敬佩、忧愁、惆怅、 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等等) • 5、风格(形象生动、清新优美、朴实自然、 简洁凝练、准确严密、通俗易懂、幽默风趣、 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
分析人物
1、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 性和完整性,结合文章主题分析。
分析常见写作手法及作用
• • • • 1、表达方法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2、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 问、反问等 • 3、表现手法 • 悬念、夸张、象征、抑扬、对比、烘托、借 景抒情、伏笔、以小见大、托物言志、讽刺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分析
理清情节变化
• 1、概括情节。 • 2、理清线索。 中心事件/感情/具体事物/时空变化/人物 ※注意变化 变化 • 3、归纳主题 抓关键语句。 中心句/过渡句……
小说三要素
•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 体环境是一篇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阅读小说, 宜从三要素入手,便能理解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 进而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 部分。 •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但 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 物服务的。把握这一点,然后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分 析,了解人物在事件中的各种表现,就能把握人物 的性格。 • 通过阅读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除从上述方法入手 外,还应注意联系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 想观点和创作意图。
九下辅导教案【5】叙事类文学作品徐5袁2
九下辅导讲义【2】学习内容: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分析及答题方法讲解;综合训练【一】学习回顾【1】检查评讲作业【2】学习情况反馈一、小说、散文知识点二、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1、考点一:理清情节,归纳事件2、考点二:概括要点,把握主题3、考点三:分析人物描写,归纳人物形象4、考点四:分析环境描写、表现手法及作用5、考点五:体味和推敲标题、词、句、段的意义和作用6、考点六:分析作品语言7、考点七:感悟与启示【二】学习辅导【1】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一、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分析及答题方法讲解4、考点四:分析环境描写、表现手法及作用(1)考点分析: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
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
常用表现手法:常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烘托象征卒章显志欲扬先抑照应悬念借物喻人直抒胸臆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点面结合绘声绘色类比、渲染、修辞顺叙倒叙插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想象联想寓情于景反衬通感白描等结构技巧:过渡、照应、承上启下、首尾呼应、铺垫、悬念等(2)提问方式:①提供相关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
如《沉默的竹笛》第22题.本文景物描写很精彩,请从文中A、B两处选择一处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选。
赏析:又如《列车上》①前两天我坐火车出差,一路看着窗外荒凉的冬日风景,听着咣当咣当的车轮声,实在是无聊透顶。
我想找个同行的旅客,聊聊天,打发时间。
19.第①段画线部分的作用是。
(3分)②提供文中某处写法,要求指出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如《怯懦》第16题.第③段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举一例,作简要分析。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叙事类作品阅读理解
叙事类作品阅读理解版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课题:叙事类作品阅读理解教师:常恒学单位:郑州市中原区第一中学学习目标1.能在各种文章体裁中识别叙事类作品。
2.能从三个方面对小说做简单的分析。
3.知识迁移。
一、分析常见作品类型1、学生文体记叙文:举例说明文议论文2、主要的文学体裁A小说:举例B诗歌:(按表达方式分类)叙事诗抒情诗C散文: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D戏剧:暂且不学二、叙事类作品及其要素分析小说《西游记》小说的三要素:1.环境类型及作用2.故事情节概括大意3.人物形象提炼性格三、知识迁移:其它叙事类作品可以借鉴小说的分析方法。
《朝花夕拾》《我的母亲》1.环境类型及作用2.故事情节概括大意3.人物形象提炼性格直接描写(外貌……)间接描写(通过周围人/物的反应表现主人公)四、阅读理解吃一口自己田里的米杨汉光我把母亲接到城里住,她的一亩三分责任田就租给同村的张六叔耕种,田租是每年300斤大米。
开始,张六叔把上好的大米送进城来,煮出的饭又软又香。
母亲说,张六叔心眼儿好,做什么事都不会亏待人。
可是两年后,张六叔送来的米就不好了,煮出的饭粗糙无味,难以下咽。
我不想吃这种饭,叫母亲也不要吃,但母亲照吃不误,她说吃老六送来的米,就想起乡下的田。
张六叔又一次送米来时,母亲抓起一把米,看了看问:“老六,我租给你的田专出这种糙米?”张六叔不好意思地说:“这种米是在城里便宜买的。
现在种田不容易。
”母亲说:“我知道种田难。
这样吧,那田租减一半,你以后每年送150斤米给我就行了;但一定要我那块田种出的大米。
”张六叔非常感激,立即把糙米拉走,改送好米来。
大约又过了两三年。
有一天,张六叔空手来我家,对母亲说:“老嫂子,这田是越种越难种了。
你是不是再减点田租?”母亲笑一笑说:“老六,我不跟你说田租。
我的田你照种,送多少米来随你的心意,十斤八斤也行。
吃一点乡下的米,我心里舒坦。
”此后,张六叔真的每年只送几斤米来。
我说:“这个老六叔,也太吝啬了。
【高分阅读】五年级语文写事类阅读+叙事顺序(阅读技巧+例文分析+阅读讲义)(含答案+解析)
五年级写事类阅读——专题叙事顺序一、阅读技巧(一)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常见的有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1、顺叙(或正叙),是写记叙文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一般是指按照事件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叙述。
[起—经—果;(①②③④)]❖完全按时间顺序记叙如:《故乡》,以时间推移为线索,以“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为中心材料,把全文贯穿起来。
❖以地点的转换为顺序来记叙事情。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作者从“百草园”写到“三味书屋”,回忆了自己童年的生活。
❖是以事件的发展为线索来记叙事情。
如:《社戏》一文,是以看社戏为线索,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用:①情节有头有尾,条理清楚②结构完整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先写出来,然后再按事件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
[果—起—经—果/经—起—经—果;(④①②③)]使用倒叙方法应注意的是:文章开头交代了事件的结局后,要转回到事件的开头,从起因写起;在叙述完事件的经过后,还要回到结局上来,这样才能首尾相合、结构完整。
作用: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兴趣②使结构富于变化,使叙述有波澜;3、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内容。
[起—(事件 1)—经—(事件 2)—果;(①②A③④)]作用:内容上:①补充交代;②解释说明;③刻画人物形象;④突出中心主题;结构上:①为下文作铺垫②避免平铺直叙,使结构富于变化(二)判断方法1、顺叙:抓时间、空间关键词,顺叙一般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程序的推进进行。
2、倒叙:看开头和总起句①开头一般先写结果,或是由眼前事物展开的回忆。
②开始叙述时,一般会有一两个句子来提示。
③追述部分仍然按照时间或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
3、插叙:看过渡句或过渡段它一定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是结尾,一般是对上面两种叙述方式的一个补充说明。
《叙事类作品阅读知识点》优秀教案
叙事类作品阅读知识点1、四大文学样式: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2、三大文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3、八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生动、亲切、感染力强。
(3)、夸张——突出本质特征(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抒情性强。
(5)、设问——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6)反问——加强语气、抒发感情强烈。
(7)对偶——形式整齐、内容凝炼(8)反复——感染力强、突出语意另:(9)对比——突出强调(10)引用——增加文学性,增强表达效果(11)反语——讽刺性强(12)双关——多重含义、意蕴深刻4、五种常用表达方式:叙述、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5、常用写作手法(表现手法)(1)小说类:铺垫——情节合理伏笔——情节发展合理衬托——人物形象对比——突出强调夸张——语言讽刺性强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照应——结构上合理完整渲染——氛围烘托——心情巧合——情节发展合理留白(2)抒情类:象征(托物言志)、想象、联想、铺垫、衬托、对比、欲扬先抑、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融情于景、以小见大。
(3)写景类:移步换景、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白描6、人物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人物身份、境遇、家境、性格语言描写——人物性格、身份、修养、心理动作描写——人物性格、心理状态心理描写——心理状态。
直接、间接神态描写——心理状态。
细节描写——肖像、神态、动作(2)侧面描写:他人评价、他事7、记叙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8、记叙的三种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条理清楚,层次分明(2)倒叙——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3)插叙——丰富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突出人物形象9、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便于表情达意、真实、可信。
(我)(2)第二人称:不爱时空限制、灵活、自由。
(你)(3)第三人称:抒情性强。
(他)10、标题作用:(1)双关(字面、内含)(2)表明线索(3)提示主旨(4)点明要素(5)启发思考、引起阅读兴趣11、段落位置及作用:首段(1)结构上:引起下文(2)内容上:开篇点题(3)情节上:铺垫、渲染中间段(1)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2)内容上:小结(3)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尾段(1)结构上:总结全文(2)内容上:点明主旨、深化12、常见结构特点:(1)总分式:总——分、总——分——总、分——总(2)并列式(3)递进式13、环境描写种类及作用:(1)社会环境(2)自然环境(景物描写)景物描写的作用:①点出景物特点②暗示社会状态③提示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铺垫⑤渲染气氛⑥烘托人物心情14、概括情节内容方式:主语谓语(动作行为)/体现记叙要素15、描写的种类(依对象分):(1)人物描写(2)景物(环境描写)(3)场面描写(4)细节描写16、关于“角度”的问题:(1)人物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2)论证角度:正面、反面(3)说明角度:主要、次要(4)写景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17、赏析词句方面(1)句式结构(2)写作手法(3)修辞方法(4)语言特色(5)内容蕴含道理(6)人物形象(7)情感态度18、线索:事物、人物、情感变化、时空转换、事件发展变化。
叙事类文学作品答题技巧
姜堰区实验初中九年级考前指导(珍藏版)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方法指南散文阅读的整体感知:首先,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
文意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创作,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
这些标志主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领起句或总括句,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
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
其次,把握散文的文体特点,梳理作者的情感脉络和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
阅读时,心中要有文体意识,要首先注意文题(要把与标题有关的句子划出来)、作者、写作时间、注释说明等,然后找出画龙点睛的句子。
第三,抓住主旨句或关键句,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
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
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开篇便点明了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如《种春风》中“我哪里用他替陌生人感谢我,我才要感谢他,那种本真的善良,唤醒了我心中一度被遗忘的东西。
这个社会有时是冷漠的、斤斤计较的,但只要你敢爱,敢信任,它就会是热情的、柔软的”,便是理解作者人生感悟的关键语句。
相关题型的答题方法一、标题的含义这种题型要求结合语言特点﹤修辞或其他表现手法﹥,“瞻前顾后”,结合文意,先从字面理解,然后再抓住关键词语,结合作品主题及人物形象品质谈更深层次的含义。
例如:1.《老钱的灯》标题的含义:用了象征的手法,既指老钱屋子里的灯,又象征了老钱孜孜不倦做学问的精神,象征了老钱安贫乐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也象征了老钱的精神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
2.《冬夜里歌唱的鱼》这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既指冬夜里在厨房里煮鱼发出的声音,又表现了在困境中温馨、快乐的家庭生活,表现了母亲助人为乐的美德。
3.《向生命鞠躬》标题的含义是:对伤害蚂蚱的行为的歉意,对顽强的蚂蚱的敬意,对大自然中卑微而顽强的生命的敬意。
二、标题的作用(妙处)“标题的作用”绝不等同于“标题的含义”,标题的作用归结起来有:①结构上,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内容上,围绕它写了一件什么事情;③揭示了什么主题,表达了什么情感,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④渲染什么气氛,奠定怎样的感情基调;⑤运用了什么手法,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发人们思考)。
教师版现代文阅读之叙事类文学作品
课外现代文阅读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1.概括情节(线索)、事件、主题。
2.分析人物描写、归纳人物性格。
3.分析环境描写、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
4.体味题目、词、句、段的意义和作用。
5.赏析作品语言。
6.感悟、揣摩、启示与评价。
(一)兄弟郑小玲春旺和福生是兄弟,春旺是哥,福生是弟。
春旺不大喜欢福生,因为他一直觉得爹娘偏心,对福生好。
小时候村里家家都不宽裕,偶尔有了好吃的,爹娘总是由着福生吃,还反复对春旺说:“你是哥,多让着弟弟。
”春旺二十岁的时候,爹娘叫他把福生带去打工,春旺心里不情愿,可拗不过爹娘,还是把福生带了出来,不过春旺告诉福生,自己所在的城东工地不要人了,把福生介绍到了城西工地,那个工地有他们村里的大牛。
春旺让福生有事找大牛,别往自己的工地跑。
大半年了,兄弟俩就见了两次面,每次见面福生总告诉春旺,他在公司很好,让春旺不要担心。
中秋节到了,春旺的工地活儿多,没有放假,但发了月饼,一共四个,四个品种。
春旺拿起一个最贵的肉馅儿月饼,喜滋滋的。
他闻了闻,口水差点儿流出来。
他忍不住三口就吃掉了这个月饼。
因为吃的快,他没吃出月饼的滋味,只是觉得特别好吃。
春旺想自己是哥,过节还是该去看看福生。
吃过晚饭,春旺就出了工棚。
春旺想自己不能空手去见福生,得带月饼,就一个就行。
春旺挑了一个最便宜的椒盐月饼,然后往城西走去。
半路上,春旺遇到了福生。
春旺问:“你去哪里?”福生说:“哥,我正准备去你那儿,在这里遇到你就太好了!”福生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月饼说:“哥,这是我们公司发的月饼,给你一个尝尝!”春旺一看,正是刚吃过的那种很好好吃的肉馅儿月饼,他说:“福生啊,哥也发了月饼,也给你带了一个!”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个椒盐月饼,一把塞.给了福生。
福生捏.着春旺给他的月饼,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春旺和福生在街道找了个地方坐下来。
春旺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福生也抬起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春旺说:“爹娘也在看月亮吧?”福生说:“肯定在看!他们肯定很想我们!”春旺说:“吃月饼吧。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讲解及作品阅读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讲解及作品阅读﹙八年级小班第四次课讲义 10月19日﹚一.导读叙事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童话、寓言、叙事散文等,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戏剧、童话、寓言很少涉及,选材以小说和叙事散文为主。
小说和叙事散文的区别主要是: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
而在中考中,一般对作者和文章背景并没有注释,考生很难分清其是小说还是叙事散文,而且两者的考点基本是一致的。
中考叙事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一般为千字左右的小说或叙事散文。
在阅读时先梳理情节,整体感知内容二.考点链接:1.理清情节,归纳事件。
2.概括要点,把握主题。
3.分析人物描写,归纳人物性格。
4.分析环境描写、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5.体味和推敲标题、词、句、段的意义和作用。
6.欣赏作品语言。
7.感悟、启示与评价。
三.典型例题阅读《父亲》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父亲①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②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
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
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
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
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
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
”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③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④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
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给了他的孙子孙女。
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
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⑤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⑥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
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指导
理清情节,归纳事件【考点综述】新课程标准中对阅读的考查是要求“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重点评价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具体考查学生在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等。
其中“梳理情节,归纳事件”是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是感知形象,鉴赏艺术特色的前提,是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
在考查的题型方面,通常以简答、填空等常规题型为主,涉及顺序、概括事件、简述情节等具体内容,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入,笔者在洞悉了今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之后,相信这类考题将会越来越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金题回放】一、简答题:示例一:(2011年福建南平《爱输给爱》)本文记叙了—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整体感知文意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题干中虽没有明确限定答题字数,但从题干中“用简洁的话概括”的提示中,应能明白本题答案应从简,一两句话即可。
归纳记叙文的事件,要首先考虑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其次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关键的要素是“什么人做什么事”。
本文主要人物是姐弟俩,主要事件是他们相互帮助。
只要围绕这些内容组织语言即可。
参考答案:一位家境贫穷的女孩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供弟弟读书决定放弃,就在此时弟弟也决定放弃学业和舅舅一起打工支持姐姐读书。
示例二:(2011年广东茂名《窗外》)请简要简述小说的主要情节。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梳理小说的情节及归纳情节内容。
首先搞清楚文章的叙述顺序,然后按照情节发展的顺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归纳每个阶段的事件即可。
参考答案:老师上阅读课,给学生讲岳飞的故事(开端);学生报告发现教室的窗外站着一位听课的小女孩,王老师劝走了窗外听课的小女孩(发展);学生对岳飞可以被破格读书,而窗外的女生不允许走进教室学习提出了疑问(高潮);王老师走向校长办公室,向校长报告和交涉(结局)。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解析
文学作品的叙事技巧解析一、叙事视角1.概述:叙事视角是叙述者从某个特定角度对事件进行观察和讲述的方式。
–客观视角: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呈现事件。
–主观视角:叙述者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表达个人感受和看法。
–内视角:叙述者深入人物内心,展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外视角:叙述者站在人物外部,描述人物行为和外部环境。
二、叙事时间1.概述:叙事时间是叙述者对事件时间的处理和安排。
–顺序时间: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倒序时间:按照事件结果、发生的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无序时间:跳跃式地呈现事件,打破时间顺序。
三、叙事空间1.概述:叙事空间是叙述者对事件发生地点的描写和安排。
–真实空间:按照现实生活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进行叙述。
–虚拟空间:叙述者创造出的虚构地点,反映人物心理或象征意义。
–转换空间:叙述者将现实空间与虚构空间相互转换,丰富叙事效果。
四、叙事手法1.概述:叙事手法是叙述者运用各种技巧展现事件的方式。
–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
–插叙:在主线故事中插入相关事件,丰富故事背景。
–补叙:在故事结束后,对前面内容进行补充说明。
–平叙:同时叙述两个或多个相互独立的事件。
五、叙事结构1.概述:叙事结构是叙述者组织和安排故事的方式。
–线性结构:故事按照时间顺序发展,线索单一。
–非线性结构:故事时间顺序跳跃,线索复杂。
–环状结构:故事结局与开头相互呼应,形成闭环。
–碎片化结构:故事内容分散,通过碎片化叙述展现整体情节。
六、叙事风格1.概述:叙事风格是叙述者运用特定的语言、节奏、氛围等元素,展现故事的方式。
–现实主义:注重真实、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
–浪漫主义:强调情感、个性、想象力的表达。
–魔幻现实主义:将现实与幻想相互融合,展现超现实情境。
–幽默讽刺: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或人性特点。
七、叙事人称1.概述:叙事人称是叙述者运用第一、第二、第三人称进行叙述的方式。
–第一人称:叙述者以自己的角度讲述故事,具有主观性和局限性。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讲解及作品阅读顾凌轩第三次课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讲解及作品阅读:﹙10月20日﹚一.导读叙事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童话、寓言、叙事散文等,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戏剧、童话、寓言很少涉及,选材以小说和叙事散文为主。
小说和叙事散文的区别主要是: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
而在中考中,一般对作者和文章背景并没有注释,考生很难分清其是小说还是叙事散文,而且两者的考点基本是一致的。
中考叙事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一般为千字左右的小说或叙事散文。
在阅读时先梳理情节,整体感知内容二.考点链接: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3、概括主要内容4、提炼中心思想5、关于标题6、环境描写的作用7、人物形象特征的分析概括8、个性解读和迁移拓展三.几类典型问题的解题思路及技巧指导考点1、理解词语的语境义(1)弄清词语的本意(2)分析这些词语在文句中的表意作用(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内涵。
例如:“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这句中的“震悚”的本意是“因恐惧而颤抖;震惊”联系上下文,它强烈地表现了“我”被深深感动的情感;从而说明了阿长的热心对“我”成长的意义的重大。
考点2、理解某句子的含义或分析句子的作用(1)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抓住句子的中心词语,明白句子的表层含义;再结合上下文或主旨,并联系句子的修辞、表现手法等,用通顺、明白的语言诠释深层含义。
(2)分析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①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考虑,可从它在文中的位置入手,结合表达方式等来进行。
文章开头内容:(议论、抒情句)开门见山,开篇点题(主旨);(描写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地点,渲染气氛,定下感情基调等。
结构:或总领下文,或埋下伏笔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等。
文章中间内容:(议论、抒情句)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抒发作者的感情等;结构:承上启下(过渡)等。
如果句子单独成段,还有强调的作用。
文章末尾内容:(议论、抒情句)点明(强调)中心,深化(升华)主题;结构:照应题目,首尾呼应,使结构完整等。
关于课文解读文学叙事与叙述技巧
关于课文解读文学叙事与叙述技巧文学叙事与叙述技巧是文学创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巧妙的叙述方式,为读者呈现出生动、具有艺术性的故事情节。
本文将通过对几篇经典文学作品的解读,来探讨文学叙事的特点以及其中所运用的叙述技巧。
一、《红楼梦》中的叙事与叙述技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它以红楼为主线,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叙述,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衰落和人性的悲剧。
其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运用了倒叙和插叙的手法,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通过对贾母和薛姨妈旧事的回顾,读者对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此外,作者还使用了多种叙述视角,通过琵琶弦上说世间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观察和思考。
二、《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叙事与叙述技巧《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J·D·塞林格的代表作,它以主人公霍尔顿·考尔菲尔德的视角展开故事。
通过对霍尔顿的内心独白和自我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回忆、联想和遐想等手法,使故事的发展更具层次感和变化性。
此外,作者还通过对话和人物行为来推动故事的发展,使整个叙述更加鲜活和真实。
三、《百年孤独》中的叙事与叙述技巧《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创作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布恩迪亚家族为主线,通过对七代人的叙述,展现了一个富于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中南美洲小镇。
在叙事方面,作者独特地运用了循环和重复的手法,使故事呈现出一种环环相扣、世事轮回的感觉。
此外,作者还使用了大量的细节描写和视觉形象,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故事中的奇妙和空灵。
总结:以上几部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叙事与叙述技巧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它们通过巧妙的叙述方式,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在文学创作中,叙事与叙述技巧不仅是展示故事内容的手段,更是创造艺术效果的关键要素。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叙事与叙述技巧的魅力和作用,为自己的创作提供借鉴和思考。
叙事性文学作品 阅读复习
对比、衬托:突出了人物性格、情感、文章主题。
悬念:使故事更加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点题: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照应:反复渲染,结构完整,突出中心。
4、文章最后一段交待了故事的原委,让读 者明白了女孩的所为被护士长尽收眼底, 这是对女孩的有意考验。这样的布局好在 哪里? 设置悬念,给读者一种出乎意料的感觉, 使故事更显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理解文章标题
1、抓住关键词语,从不同角度去理解。 2、从不同层面去理解: 表层含义—筛选文中具体内容 深层含义—联系情节与中心 两者之间常常存在比喻或象征关系
5、文题“特殊考试”特殊在哪里呢?试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文题的含义。 “特殊”是指医院用特别的方式来考验她的 人品;还指这次考试不是一般的考试,而是 对女孩良心的考验。
概括人物的形象
1、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 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 木偶人了。 2、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3、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 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 地位。
概括人物的形象
1、关注人物的言行举止 2、注意作者对人物的评价
3、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女孩是 个怎样的人?
四处应聘,(破例被用),(偷偷留药) 承认错误),正式录用。 (
揣摩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 概括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描写及作用
描写方法: 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人物、环境)
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 我的亲叔叔。” 香菱听了,默默地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 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 来往的人都诧异。……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 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作 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与文本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与文本解读引言:文学作品是人类文化的瑰宝,通过各种叙事技巧展现出丰富多样的故事和思想。
本文将探讨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技巧与文本解读,通过深入剖析文学作品的叙事手法和内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一部分:叙事的多样性与意义1. 叙事的定义与作用叙事是通过一系列事件和情节的描述来传达故事的手法。
它不仅仅是将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呈现,更重要的是通过叙述者的视角和语言表达,传递出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2. 第一人称叙事与第三人称叙事第一人称叙事是通过主人公或旁观者的视角来叙述故事,使读者更容易代入角色,感受故事的真实性和情感。
而第三人称叙事则通过客观的视角来呈现故事,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发展。
3. 叙述者的选择与影响叙述者的选择对于叙事的效果和读者的理解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叙述者会呈现出不同的观点和情感,从而影响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和感受。
第二部分:叙事技巧的运用与效果1. 时间顺序与叙事节奏时间顺序是叙事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和跳跃,可以使叙事更具张力和吸引力。
同时,叙事节奏的控制也是叙事技巧的重要一环,通过快慢节奏的变化,可以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2. 前后叙述与回忆镜头前后叙述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技巧,通过将故事按照非线性的方式呈现,可以引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思考。
回忆镜头则是通过主人公的回忆来揭示故事的过去,增加故事的深度和复杂性。
3. 暗示与隐喻暗示和隐喻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叙事手法,通过间接的表达和象征性的意象,可以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多义性。
读者需要通过细致的解读来理解其中的暗示和隐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第三部分:文本解读的方法与技巧1. 文本分析与解构文本分析是一种常用的文学解读方法,通过对文本的结构、语言和形式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同时,解构文本也是一种有效的解读方法,通过分析文本中的细节和矛盾,可以发现其中的隐含意义和内涵。
2. 人物解读与心理分析人物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元素,通过对人物的解读和心理分析,可以揭示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叙事性作品分析《金锁记》
叙事性作品分析《⾦锁记》叙事性作品分析《⾦锁记》张爱玲的⼩说⼀贯以讲故事⽽出名,在⽂学理论上,“讲故事”即叙事,它构成了⼀切叙事性⽂学作品的共同特征,叙事包括三个不通过的概念:⼀是所讲述的故事内容,⼀个是讲述故事的语⾔组织,还有⼀个是叙述⾏为。
⼀、第⼀⽅⾯是叙述内容,被讲述的故事包括⼈物、事件、场景等等,这是传统的叙事理论最关⼼的对象。
传统的叙事⽂学创作中常常有意⽆意地假定同接受者之间有⼀种默契,要求读者相信所叙述的内容是真实的。
如张爱玲的《⾦锁记》,作者就极⼒编纂⼀个令⼈信服的故事,将曹七巧的种种复杂的性格展现得恰如其分,让读者能明显的感受到这样⼀个鲜活的主⼈公的存在。
⼆、第⼆⽅⾯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
如果认为叙事的全部⽬的就在于向读者告知⼀些⽣活性事件,⽽这些⽣活事件本⾝的存在与否不取决于叙述话语。
在《⾦锁记》中,以最平常的⽣活琐事向读者展现了主⼈公曹七巧凄惨的⼀声。
张爱玲的作品的语⾔看似平常,但她⽤最平常的⽂字勾勒出来的故事却是⼈们喜津乐道的,她“说话”讲故事可谓⼀绝。
三、第三⽅⾯是叙事动作,即产⽣出叙述话语的“叙述”活动本⾝。
《⾦锁记》的叙事动作可以这样概括:⼩说中第三⼈称叙述⼈向读者讲述了曹七巧这样⼀个⼈的故事。
在现代叙事作品中,叙述动作的意义明显的凸现出来叙述者的态度和叙述声⾳显现的情况,如果变动⼀下,情调与韵味必然⼤不相同,她的《⾦锁记》完全是⾃⼰⽆⽬的的随意讲述故事的过程。
四、从叙述内容看,事件是最⼩的叙述单位,《⾦锁记》中,这个总的事件中包含着⼀系列的⼩事件:曹七巧嫁到姜家,姜家败落,曹七巧分家搬到外⾯住,抚养⼀双⼉⼥长⼤成⼈等。
任何事件在作品中都承担着⼀定的作⽤,但每个事件在故事中的关系和作⽤是完全不相同的。
第⼀类事件的作⽤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如在《⾦锁记》中,曹七巧的⼥⼉长安喜欢上世舫,七巧便在打牌的时候有意⽆意的向别⼈说起⾃⼰⼥⼉在抽⼤烟,这是个⼩事件,却具有重要的作⽤:曹七巧将⼥⼉抽⼤烟的事外泄,最终造成⼥⼉长安与世舫的分离,为后来的悲剧结局做了铺垫,对故事发展起着重要的作⽤。
xx中考语文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分析
xx中考语文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分析叙事类文学作品的共同点都是有故事,从阅读规律上说,理清情节、归纳事件往往是阅读文章的第一步。
所以叙事类文学作品阅读题的第一题也往往是考查情节、故事内容。
所谓情节,是指叙事类文学作品中表现人物性格形成与开展变化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
选文一般在千字左右,一般会集中写情节有开展变化的一件事,而叙事散文有时候也会写几个生活事件。
1.用箭头图或表格的形式梳理故事情节、人物的心理变化或情感变化。
这类题往往以箭头图或表格的形式出现,一般会有3至4个阶段,命题者一般会给出一两个关键词作为提示或例如,让学生填出其他工程。
2.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文中所写的事情或情节。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作品故事内容。
概括文章所写的主要事情,如果有字数限制,往往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一般采用“什么人做了什么事”这样的形式加以概括;如果没有字数限制,最好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比方时间、地点、起因、结果等要素。
主题,也叫“主题思想”,是文艺作品中所蕴含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主体和核心。
读完一篇叙事性文学作品,要能够整体把握作品主题,这样才算读懂了作品。
1.如何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阅读域。
第二步,从阅读域中筛选出关键词句。
第三步,整合关键语句分点答复。
如果原文语句非常简洁就尽量使用原文语句答复;如果不能直接使用原文答复,也要善于把原文语句中的关键词整合进去,用简洁的语言答复。
如果答案有几个要点,尽量用序号标明;如果有可能,几个要点尽量做到句式整齐。
2.如何把握主题?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语句有助于领悟文章的主旨。
文中的关键语句主要有总领全文的总起句,往往在开头局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说明上下局部表达的不同内容;段落中的中心句,点明段落表达的内容;提醒全文主旨的中心句,往往在结尾局部。
只有找准关键语句,才能深入挖掘文章的主旨。
如果找不到现成的关键语句,就要善于从文章所写事情、刻画的人物来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知识点
叙事类文章阅读专题知识点记事类文章,就是把一件或几件事情有条理地用文字叙述出来,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类文章主要记叙一件事情的具体经过,事情是怎样发生、发展的,结果怎样。
一、了解记叙的“六要素”。
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与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弄清楚全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理清文章记事的顺序。
文章的记事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一)顺叙:按照事情发生的经过、时间的先后叙述。
(二)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
(三)插叙:当叙述某一件事的过程中,对所要叙述的某一事件进行必要的交代而插入的叙述。
三、要理清文章的层次。
任何事情都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发生和发展的。
因此,在阅读叙事性文章时,要弄清楚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文章的层次。
层次包括:(一)是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划分层次,也就是把事情分成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几个层次;(二)是按事情的因果关系划分层次,就是把事情分成起因、经过、结果这几个层次。
(三)按时间发展顺叙。
(四)按地点转移、转换划分。
(五)以“情”的变化划分。
四、最后,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读懂文章的中心。
文章中心思想的一般格式:文章通过记叙……(事情),说明了(表现了、歌颂了)……。
五、阅读叙述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
考查的题型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解题;文章的结构分析;续文;分析表达等。
练习题爱心项链①这是美国东部的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员克雷斯的汽车坏在冰天雪地的山区。
野地四处无人,克雷斯焦急万分,因为,如果不能离开这里,他就只能活活冻死。
这时,一个骑马的中年男子路过此地,他二话没说,就用马将克雷斯的小车拉出了雪地,拉到了一个小镇上。
当克雷斯拿出钱对这个陌生人表示感谢时,中年男子说:“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
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叙事性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叙事性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叙事性散文是一种旨在叙述真实或虚构故事的文体。
它通过独特的叙述方式,生动地描绘人物、场景和事件,使读者沉浸其中,领略故事的魅力。
本文将对叙事性散文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体。
一、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是叙事性散文的灵魂,也是读者吸引的关键。
一个好的故事情节需要具备合理的起承转合,并有足够的张力和吸引力。
故事情节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或主题,并通过合理的安排和发展,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1.起承故事开头应该能够吸引读者,并迅速建立起对故事的兴趣。
承接部分要展现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基本情况,让读者能够了解故事的起点。
2.转折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适时的转折点能够给故事增添戏剧性和紧张感。
通过转折,故事的发展方向发生改变,使得故事更加扣人心弦。
3.高潮高潮是故事情节中最紧张和激动人心的部分。
在高潮中,冲突达到了最高点,人物之间的关系达到紧张状态,读者也会跟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体验到紧张的情绪。
4.结局故事的结局需要有合乎逻辑的解决办法,使读者得到一个满意和圆满的答案。
结局可以是解决冲突、展现人物成长,或者留下悬念等等。
二、人物形象在叙事性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能够令故事更加生动丰满,让读者能够有代入感。
1.外貌与形象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和形象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通过描写人物的身高、体型、容貌等来让读者对人物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性格与特点人物的性格和特点决定了他们在故事中的行为和发展。
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可以让读者深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
3.动作与语言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是表达其特点和个性的重要方式。
通过描写人物的举止、表情和语言风格,可以让读者更加贴近人物,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反应。
三、场景描写场景描写是叙事性散文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生动细致的描写,可以使场景更加真实具体,为故事增添色彩。
1.时间和地点描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是场景描写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叙事类文学作品考点讲解及作品阅读﹙八年级小班第四次课讲义 10月19日﹚一.导读叙事类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童话、寓言、叙事散文等,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戏剧、童话、寓言很少涉及,选材以小说和叙事散文为主。
小说和叙事散文的区别主要是:小说是虚构的,叙事散文写的是真人真事。
而在中考中,一般对作者和文章背景并没有注释,考生很难分清其是小说还是叙事散文,而且两者的考点基本是一致的。
中考叙事类文学作品的阅读材料一般为千字左右的小说或叙事散文。
在阅读时先梳理情节,整体感知内容二.考点链接:1.理清情节,归纳事件。
2.概括要点,把握主题。
3.分析人物描写,归纳人物性格。
4.分析环境描写、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5.体味和推敲标题、词、句、段的意义和作用。
6.欣赏作品语言。
7.感悟、启示与评价。
三.典型例题阅读《父亲》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父亲①再也见不到父亲了!我羡慕那些父母尚在的同事,常常呆望和父亲一般年纪的老人……②母亲病故,父亲不到四十岁。
怕我们姐弟受气,没有续弦。
我记不得母亲的音容,懂事起就在父亲爱抚下,父亲也是母亲。
抱我串门,背我看病;冬夜,屋破被薄,父亲搂着我入睡。
父亲盼我长大,问我长大干什么?我说:“我长大当官,挣老鼻子老鼻子钱,给爹打酒喝!”父亲高兴地从头抚摸到我脚趾。
父亲找不到固定的工作,我们常挨饿,我们每天像小鸟一样等着父亲回家。
遇到下雨,我站在门槛上,透过被雨淋坏的门纸看地上的雨泡,我一遍一遍念叨:“天老爷,别下雨,包子馒头孝给你。
”心里酸酸的,直到父亲湿淋淋回来。
③父亲说我孝顺,我自己也以为孝顺。
④我长大了,结了婚,有一双儿女。
渐渐我和父亲没话说了,父亲把给了他的孙子孙女。
春天缺菜,顿顿捧着咸菜酱碗,父亲就去钓鱼,有就揣张煎饼,没有就饿着,一钓一天。
看着孙子孙女围看鱼盆欢喜的样子,父亲就捋着胡须很开心。
⑤有一年我得了中毒性痢疾,父亲焦急地坐在我身旁,这时,只有这时我忽然想到了童年。
⑥父亲在我家不多,加起来也就一年。
这年父亲80岁,耳不聋眼不花,腰板很硬朗。
闲着也闷人,不如挣个酒钱,于是在附近一家工厂打更。
愈近年关,酒也喝得甚多,一日三顿,夜里还要喝几口。
不久,父亲中风了。
⑦人老了就怕得这病。
我连夜乘车买抢救药,也曾给上海一位医生去信,他用手笔楷书回了信。
他的母亲也得过脑血栓,经他穴位按摩,终于站立起来,87岁还能上街买菜。
他告诉我要有信心,有耐心,有孝心。
⑧我试着给父亲按摩过几次,开头几天父亲不断呻吟:“疼死我了! “疼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你喝那么多酒!”父亲不再呻吟,不认识似地看我,然后转过头去⑨1985年暑期,我离开故乡,调到150公里外的林区。
行前我去看望父亲。
那天很热,满街西瓜,四角一斤。
我在瓜摊前犹豫片刻,终于空着手进了哥家。
父亲瘦得只剩下一把骨头,话也说不清了,口舌起泡,嘴唇干裂。
我给父亲喂水,父亲只呷了一小口,不喝了。
⑩这是我最后一次见父亲!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⑾半个月后,我像平常那样,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了。
中突然听到一声“崇昌——”,那声音、那语调分明是父亲!我激灵坐起,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
一看表,刚好10点。
第二天中午,我收到哥哥发的电报:父亲昨晚七点去世了!⑿我赶回县城,跪在父亲灵前,我托起父亲瘫痪的左臂,把手贴在我的脸上……⒀不少人都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
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我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让他带着缺憾走了!⒁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相应的横线上(只填序号)A.慈祥 B.慈善 C.慈爱 D.慈悲E.朦胧 F.矇眬 G.依稀 H.模糊2.作者说“父亲也是母亲”,第二段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这一点?3.“我就这样最后一次见父亲”,句中的“这样”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
4.“夜静静的,没有任何响动”,而我却分明听到父亲的呼唤,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一种心理?5.“不少人说我是孝子,我自己也以为是”,请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概括说明“孝子”的表现。
6.文章结尾处写到:“我永远不能原谅自己!”说说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情感?7.本文与朱自清《背影》很相似,在内容上同是写________,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致的。
不同的是《背影》处处紧扣父亲的背影,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而本文则侧重写________,体现了父恩难忘。
思路分析与详解:1.C 、 F。
备选答案是两组近义词。
解答这个题首先要分析词义。
“慈祥”,(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慈善”,对人关怀,富有同情心;“慈爱”,(年长者对年幼者)仁慈喜爱;“慈悲”,慈善和怜悯(原来是佛教用语)。
“朦胧”,月色不明,不清楚,模糊;“矇眬”,快要睡着或刚醒时,两眼半开半闭,看东西模糊的样子;“依稀”,模模糊糊;“模糊”,不分明,不清楚,混淆。
第二步是分析前后语句,根据语境选择答案。
第2段主要写了父亲对“我”的“爱抚”,“爱抚”一词要特别注意,和答案相呼应,有联系。
第4段主要写父亲对孙子孙女的关爱。
父亲把什么给了“他的孙子孙女”呢?“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慈善”是对别人而言的;“慈悲”有怜悯的意思,爷爷对孙子孙女只能说爱,绝不能说怜悯。
显然,第一组的答案应是C。
第二组答案中“朦胧”、“矇眬”“依稀”都有“模糊”的意思,但只有“矇眬”形容“快要睡着”的样子。
第11段第1句尾写到“备完课回到单身宿舍躺下”,这不正是快要睡着的时候吗?分析到这儿,答案就很清楚了,应该是F。
2.抱我串门,背我看病,搂着我入睡。
要注意“是母亲”三个字,这三个字是关键的短语。
这三个字提示我们,题目要求我们找的是父亲做的事情、并且本来是母亲会做的事情。
3.“我”没买西瓜,空手去看病中的父亲。
怎么知道要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呢?题目中没有明确要求以原文中的语句回答,就要考虑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当然,出题者明确指出这一点,考生就好答一点了。
答案应该从第9段中找,但又不能概括第9段的全部内容。
为什么呢?要考虑到作者写这句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句话虽然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思念,但更重要的是表达作者内疚、遗憾的思想感情。
所以,答案不能把天热、行前去看望父亲、给父亲喂水等内容概括进去。
4.对父亲的牵挂和思念。
“心理”可理解为思想感情;词典里有这样的解释:“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5.连夜给父亲买抢救药;写信求药方;为父亲按摩;“我”在奔丧中的表现(举出两例即可)。
题目中“举出文中的两个事例”是要点。
6.作者不能原谅自己的原因是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
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一种内疚、遗憾的感情。
这道题有两个问题,应分别作答。
第一个答案要概括作答,不必举出具体事例。
抓住第13段中的关键语句,问题不难解决。
第二个问题,要求你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做这个题,要根据全文的中心来分析这句话的思想感情。
下一道题目中揭示了本文的中心:“父恩难忘”。
父亲对“我”和“我”的孩子是那样的关爱,而“我”觉得自己“既没有在衣食住行上尽人子之责,也没有从精神上赡养父亲”;再看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就不难得出答案。
7.回忆父亲的往事、“我”孝与不孝的表现。
解答这道题的第一问,要联系《背影》的内容,找到这两篇文章的共同点,那就是“回忆父亲的往事”。
解答第二问先要看文中叙述的侧重点。
第二段多一半写的是“我”孝敬父亲。
7、8、9、11、12段都写的是作者孝与不孝的表现。
另外要注意文章结尾的抒情议论段。
本文结尾的13、14段写到自己的孝,但更多的是写自己的不孝;主要表达作者自责、遗憾的思想感情。
当然,回答这一问,要从和《背影》的不同点去考虑。
读懂题目,读懂原文,从题目和文章中找到解答问题的信息,冷静分析,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四.实战演练﹙一﹚珍珠项链(1)去鼓浪屿旅游,给母亲挑了一串珍珠项链。
淡粉色的,光泽很柔和,珠子大小也均匀,虽然比不上名贵的珍珠,但已经花去我一个月的工资。
母亲生日那天,很恭敬地送给了她。
(2)母亲很高兴,那天父亲在森林公园附近的一家酒店里订了房间,想让母亲高高兴兴地度过一个休闲周末。
母亲虽然嘴里说太浪费了但还是很高兴。
她戴上了那淡粉色的珍珠项链,穿了一件墨蓝色的领口和袖子上有镂空花纹的长裙。
然后一家人出去拍照,六十岁的母亲那天依然十分美丽。
(3)中午,我们在酒店的餐厅吃饭,母亲说要去一趟洗手间,谁知一去半天都没回来。
我和姐姐纳闷了,赶紧去找。
在洗手间门口,看见母亲在跟一个年轻的女孩说话,很客气的样子。
见我们来了,母亲对那女孩子说:我女儿来了,那么我们再见了!女孩微微地向母亲弯了弯腰,匆匆走了。
(4)我和姐姐都以为那女孩是母亲的学生。
(5)一直到晚上回到家里我们才知道整件事的过程。
(6)母亲从洗手间出来,在镜前想梳洗一下。
酒店的洗手间分两间,外面梳妆,里面是女厕。
她怕肥皂水弄脏了珍珠,就摘下项链放在梳妆台的一个专门用来放小饰物的白色小瓷盘里。
等到母亲洗完脸再看,小瓷盘空着,珍珠项链不见了!台面上下都没有。
母亲想了想,洗手间里只有她和那个女孩,母亲梳洗的时候她就站在母亲身边,现在那女孩正抓住洗手间玻璃门的铜把手,而且神色慌张要出去,母亲叫住了她。
(7)母亲说,我知道我不能着急,哪怕是一点儿急躁的样子,也会把这个女孩吓跑,就算我判断正确也没用。
(8)“姑娘。
”(9)“干什么?”那女孩一惊。
(10)“请你帮我个忙好吗?”(11)“什么事?”(12)“我有一条珍珠项链,是我的小女儿送给我的礼物。
不是很昂贵,但那是她用自己的工资为我买的。
刚才我洗脸怕弄脏了,随手一放就不记得放在什么地方,人老了,记性真不好。
今天是我第一次戴呢。
要是找不到了,那我女儿可要伤心死了。
因为今天是我生日。
我今天整六十岁了,一家人高高兴兴地非要到这儿来给我过生日。
其实,像我这样的年龄,我倒希望她们不记得我的生日才好。
免得老是提醒我一天比一天老。
”女孩长久地看着母亲,紧张的神情开始缓解,慢慢地脸上现出一丝微笑:“您一点儿都不老,您看上去比我妈妈还要年轻,她才四十多岁。
”她停了一下又说,“我帮您找找看吧。
”(13)“那就麻烦你了,我到里边去找找看。
”母亲推开了里边那扇门。
(14)过了一会儿,母亲出来。
女孩用餐巾纸托着那串珍珠项链说:“您看,是这条吗?”(15)母亲接过来:“就是它。
还是年轻人眼睛好,真谢谢你了。
”(16)女孩连忙说:“不用,真不用。
”停了一下,她又说:“我也祝您生日快乐!”(17)就在这时,我和姐姐找来了。
(18)母亲抚摸着脖子上的珍珠项链,说:“那女孩,真不错。
”(19)“她偷了您的东西,您还谢她。
您应该去叫保安。
”我和姐姐叫道。
(20)“我觉得她也许不是有意要偷我的东西,”母亲说,“要是我叫保安,那我们两个人中,总有一个会丢掉珍珠的。